A:彭博社本(30)日報導,中國小米集團宣布未來十年將投資百億美元生產電動車,由執行長雷軍帶領一個全新獨立的電動車部門,先期投資約15億美元,小米計劃投入電動車約60%資金,剩餘金額則由外部融資取得。 消息人士指出,小米已開始研發汽車用軟體,並未規劃尋找現有汽車製造商合作電動車生產,而是沿用智慧手機模式,將電動車外包給代工廠組裝,目前小米行動設備係由台灣富士康等製造商生產,先前亦曾有媒體報導中國長城汽車可能協助小米電動車業務。 中國電動車市場競爭激烈,已有美國 Tesla、中國蔚來及小鵬汽車等搶攻市場,中國搜索引擎巨頭百度亦與吉利汽車連手合作製造電動車。市研公司Canalys表示,由於消費者偏好清潔能源車輛及電動車成本下降,今年中國電動車銷售量預期成長50%以上。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1-03-30/xiaomi-is-said-to-plan-15-billion-foray-into-electric-cars?srnd=technology-vp&sref=1zdda0Kg  

A:法國回聲報(Les Echos)本(3)月29日報導,德國福斯汽車(Volkswagen)總裁Herbert Diess在集團「電力日(power day )」宣布,2030年前將在歐洲營運六座超級車用電池廠(gigafactories),每年總容量達240百萬度(GWh),足以配備至少三、四百萬輛電動車。目前眾所皆知的歐陸超級電池廠計畫已有:瑞典Northvolt、德國境內中資寧德時代(CATL)以及中歐的韓商LG Chem、SK Innovation 以及 Samsung SDI。法國境內則有 Stellantis (計畫初始時仍為寶獅PSA)與道達爾集團(Total)合資企業ACC( Automotive Cells Company)在上法蘭西大區(Hauts-de-France)設廠,雷諾汽車(Renault)似乎亦有意在其北部車廠附近建廠,而Tesla 數月前亦表示計畫將在柏林組裝廠附近興建一座超大型電池廠。   其他尚有較鮮為人知計畫籌備中,包括在法國Grenoble由施耐德集團(Schneider)和凱捷管理顧問公司(Capgemini)扶植的新創公司Verkor,其創新中心獲當地大區(Rhône-Alpes)約800萬歐元補助。挪威則有Morrow和de Freyr計劃在2023年起各開設一座容量32 百萬度的電池廠。此外尚有斯洛伐克的InoBat Auto、英國BritishVolt、義大利ItalVolt、德國境內的中資蜂巢能源(SVolt)、孚能科技(Farasis)及陸美合資的微宏(Microvast)等。其他尚未公開的計畫包括正秘密徵才的中資比亞迪(BYD),以及遠景集團( Envision)旗下AESC(Automotive Energy Supply Corporation,2018年自日產汽車Nissan收購)亦計畫在法國或芬蘭設點等。   報導引述布魯塞爾智庫「交通與環境」(Transport & Environment,T&E)上(2)月底調查,全歐洲正在或即將興建的車用電池超級工廠(Gigafactory)共有22座,年產能將於2025年成長達460百萬度,2030年達730 百萬度,T&E 專家Lucien Mathieu指出,即使該等計畫未必全然實現,2030年總容量仍可望達700百萬度,若2025年後有產能剩餘,將使歐洲有能力出口電動汽車。   此波電池廠風潮來自處心積慮要掌握產業鏈關鍵的大車廠(如福斯、標緻)帶動,其他共襄盛舉者亦有電池業界(LG Chem, Samsung SDI, SK Innovation, SVolt, Envision)、能源公司(如Morrow, InoBat) 或是企業家(Northvolt, Freyr, Verkor, BritishVolt),均看好歐陸電動車產業起飛。Verkor總裁 Benoit Lemaignan分析,電池廠鄰近組裝廠,方能降低物流成本與碳足跡。   同時歐盟總部亦積極推動相關產業發展,以減少對中韓等掌握生產關鍵亞洲集團之依賴。歐盟委員Maros Sefcovic 前於2017年底倡議成立歐洲電池聯盟,以建立歐洲動力電池產業鏈,對於歐陸汽車產業而言至關重要,因為一輛電動車的電池價格最高可佔車價40%。並通過兩項「歐洲共同利益重要計畫」(Important Project of Common European Interest,IPCEI)補助計畫,同時歐盟2010年成立投資能源轉型的 EIT InnoEnergy亦資助數家超級電池廠。   報導指出,不久之前,業界曾認為投資電池生產過於昂貴且冒險,其實相關收益疑慮如 :亞洲業者技術、電池廠投資金額及歐陸經營成本等,均尚未獲致解決,因此歐洲國家必須界定其既有優勢,在新技術、使用能源符合歐盟2027年新規與成本規劃等均須採取合適策略,以確保競爭力。   目前歐陸超級電池廠計畫投資總額須700億歐元,但業界人士指出,主要瓶頸並非資金,而是人才。相關化學人員與工程師備受器重,但仍須培訓數以萬計之專業員工以符合產業發展需求。此外,如何取得原料(特別是鎳)亦將是重要議題。總之, 汽車電動化將持續牽動著世界經濟所有層面的演變。

A:西班牙國家報ABC日報2021年3月24日報導,依據西班牙中央銀行(Banco de España)報告,由於第3波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西國疫苗接種進度緩慢及歐盟援助款延遲等因素,導致西國政府預計2021年僅能使用55%之歐盟基金,預計西國經濟復甦恐將延至2021年下半年,爰將西國2021年經濟成長率由原預估8%下修為6%,2022年上修為5.3%,而2023年則維持為1.7%。 西國央行表示,歐盟撥放援助基金延遲之主因係西國政府與歐盟仍在協商西國財政改革與援助款申請項目,且西國基金運用計畫亦尚未完成,故無法自2021年起,即開始執行相關計畫。儘管西班牙可能於2021年最後幾個月內達到新冠肺炎群體免疫及取消防疫管制措施,西班牙之國內生產毛額(GDP)於2023年初恐仍難以恢復至疫情前之水準。 西班牙央行認為,西班牙經濟復甦關鍵仍取決於觀光業發展,並就西國未來經濟發展、失業率及財政赤字發展趨勢提出相關看法。以觀光業而言,在一般情況下,2021年西國觀光業可恢復至2019年之40%,2022年可恢復80%,2023年即可全面恢復至疫情前之水準;惟倘疫情發展惡化,2021年觀光業恐僅能恢復至2019年之15%,2022年可達60%,至2023年始達90%。在失業率方面,西國央行預估在一般情況下,2020年之失業率為5%,2021年為17%,2022年可降為15.1%,2023年則為14.1%。在財政赤字方面,2020年為10.5%,2021年為7.7%,2022年為4.8%,2023年為4.4%。

A:總部位於英國的芯片廠商安謀(ARM)30日公布了近十年來最大規模的技術創新,向市場推出了最新的Armv9架構。有觀點認為,新架構將使得ARM更加鞏固目前的市場地位,同時也為其客戶提供能夠與英特爾更好競爭的工具。此外ARM還表示,公司正在為自己的芯片增加處理圖像和語音識別等任務的功能。 為了抗衡英特爾和AMD為了迎合雲計算的需要而提供將芯片拆分成「虛擬機」的技術能力,ARM此次也推出了一個名為「Realms」的概念,用來在自家的芯片中完成類似的任務。 ARM的首席執行官Simon Segars對此表示:當我們展望將由AI定義的未來時,我們需要奠定能應對未來獨特挑戰的算力基礎。此外,我們認為Realms完全有理由擴展到在最高性能的系統中提供安全性。 值得留意的是,去年9月曾有消息指ARM的大股東軟銀集團考慮將其出售給英偉達(Nvidia),而相關交易正在等待各國監管部門的批准。 根據今年2月中旬彭博的一篇報道,谷歌,微軟,高通等廠商均對這樁高達400億美元的收購案表達了擔憂情緒,並且曾呼籲反壟斷部門介入調查。 但Segars在30日談到相關問題時,對此表示並不擔心,甚至還在期待和英偉達的合併:我們對於和英偉達合併的前景感到興奮,這將帶來更強大的工程能力,將我們普適性的計算平台與他們在AI領域的造詣相結合。 對於本次ARM推出的新架構,有觀點認為,這是為了與英特爾競爭所推出的新武器。 英特爾在PC與服務器處理器市場佔主導地位,但隨著亞馬遜等原先的客戶使用ARM的架構自行設計芯片,這樣的控制力正在逐漸下滑,而Armv9將使得ARM更加鞏固目前的市場地位,同時也為客戶提供能夠與英特爾更好競爭的工具。 https://www.singtaousa.com/

A:美國科技巨頭臉書在29日表示,計劃與谷歌和地區電信公司合作,建立兩條新的海底電纜來連接新加坡、印尼和北美,以提高該區域內的網絡通訊能力。 臉書網絡投資副總裁Kevin Salvadori表示,兩條電纜將各自被命名為Echo和Bifrost,將穿越爪哇海,來提高跨太平洋的網絡能力約 70%。這兩條電纜也將是首個直接連接北美與印尼主要地區的電纜,預期將能提升世界第四大人口大國中部和東部省份的網絡連接能力。 Salvadori表示,海底電纜Echo將由Alphabet的谷歌和印尼電信公司XL Axiata合作建造,預估將於2023年完工。海底電纜Bifrost則將是由印尼大型電信公司Telkomsel旗下子公司Telin和新加坡企業集團Keppel來合作建造,預計將於2024年完工。 這兩條電纜建造計劃仍需要獲得監管部門的批准。在先前,臉書已經在在印尼投資來提高當地的網絡連接能力,印尼是臉書在全球5個最大的市場之一。 根據印尼網絡供應商協會(Indonesia Internet Providers Association)去年的一項調查顯示,雖然印尼2.7億人口中有73%使用網絡,但大多數人是通過行動數據來上網的,僅有不到10%的人使用寬頻上網。Salvadori表示,除了東南亞海底電纜的建造外,臉書也將繼續在亞洲和全球更廣泛地區興建海底電纜計劃,包括太平洋光纖電纜網絡(PLCN)。長達12﹐800公里的PLCN由臉書和谷歌共同出資,卻在港版國安法通過後,美國政府以國安為由,反對連結香港部分建設計劃。該計劃最初是連接美國、台灣、香港和菲律賓的電纜。 https://www.singtaousa.com/

A:美國數十家上市公司相繼發出通膨升高警告,原因包括供應鏈出現瓶頸,原料成本上升,以及勞工費用開始提高。 製造業巨擘3M公司表示空、陸運成本升高,沃爾瑪則強調美國各港口壅塞。移動式房屋與家庭用具製造業者Legacy Homes及Williams-Sonoma公司都表示工資成本升高,美泰兒表示塑膠價格上漲。包裝業者希悅爾公司執行長杜希尼表示,「各項成本都在上升」。 這些通膨上升的初步信號,以及許多史坦普500指數成分企業表示將提高產品售價來因應成本上升,加上美國經濟加速復甦,已使市場專家熱議通膨是否再度回潮。 專家指出,人們認為這只是過渡性現象,或者是希望如此,因為沒有人知道否則該怎麼辦。 各國央行與投資人都預期今年通膨將加速上升,因為多國政府強力刺激經濟復甦,以及疫情退潮後將有「報復性」消費需求。上周市場對未來10年的年均通膨率預期為2.36%,為2013年來高點,聯準會(Fed)也將今年底個人消費支出(PCE)核心平減指數年升率預測,從目前的1.4%,提高到2.2%,而三個月前的預測值為1.8%。 鋁、銅、原油及木材等原料價格近月來都快速上漲,木材價格更逼近歷史高點,聚乙烯價格從去年第4季到今年3月中已上漲約20%;各地區聯邦準備銀行的調查顯示,製造業者普遍對未來六個月原料價格將會上漲而預做反應。 家庭用品廠商Legacy Homes創辦人侯格森指出,「我們採購的每一項原料都在漲價;而且為了召回工人,我們也將時薪提高1美元」。企業界並不清楚隨著原料產量增加,價格是否會恢復平穩。 Fed主席鮑爾迄今仍對物價上漲低調應對,預料通膨上升只是過渡性,「既不會太大,也不會持久」。但一些投資人還不願立即接受鮑爾的看法。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根據媒體報導,阿根廷火地島(Tierra del Fuego)自由貿易區雖受到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的衝擊及影響,工業發展已逐步回溫,2020年就業率成長22%,較2019年增聘1,917名員工。 火地島2020年表現最亮眼的工業為電子/電器產業,由於季節優勢,在空調冷氣機旺季的帶動下,電器產業11月份就業人數一度高達9,949位。同時,紡織業及漁業亦呈現成長,分別回升8%及5%。 至於工業產能,儘管受COVID-19疫情影響,損失將近兩個月的產量,員工人數及工作時間上受到嚴格管制,2020年電視機及白色家電產品的產量仍呈現逆勢成長,分別增加21%及11%。惟手機產量全年下降11%,僅約生產630萬支。 阿國火地島工業暨經濟促進發展局長Juan Ignacio García表示,為維持及改善火地島的上述指標,企業需避免轉移內部支出至產品價格上,且需逐步調整利潤規劃。因國內實際工資一直遭受購買力下降的影響,若此時物價上漲將扼殺仍處於較低水準的市場需求。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3.31 Polish News Bulletin取材自firma.rp.pl, 30.03.2021   波蘭與英國之間的雙邊貿易正在發生變化。長期以來,英國一直是波蘭第二大出口目的地,但由於英國脫歐,英國已滑落至第五名。在一場英國脫歐對雙邊關係之影響的討論會中,專家指出英國與歐盟之關係並不對稱,以及英國脫歐對英國經濟的影響要大於對歐盟之影響。一月份,波蘭對英國之出口萎縮24.9%,而從英國進口更驟降57%。汽車,食品和機械領域的出口下滑幅度最大。2月份的數據可能顯示負面趨勢將延續。波蘭出口商抱怨繁瑣的行政程序。同時,英國脫歐的正面影響是支付情形改善。過去與英國貿易經常發生付款延誤問題,但現在情況似有好轉。有專家聲稱,由於不確定性因素,全球對英國商業夥伴的信心已經減弱,但英國企業表現企圖否認這種趨勢。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3.31 Polish News Bulletin取材自wnp.pl, 30.03.2021   根據波蘭人事服務公司(Personnel Service)昨天發布的波蘭勞動市場調查,有20%的公司計劃裁員,只有9%的公司打算僱用新員工。這可能是政府紓困計畫結束所導致。多達45%的公司認為,今年經濟放緩趨勢將比2020年更嚴重,24%的公司認為會更小,只有20%的公司認為會有所改善。此外,調查結果顯示,COVID-19大流行促進自動化之發展。2020年初絕大多數公司都沒有朝自動化發展之計畫,但最近已有52%的公司朝自動化發展,而19%的公司則進行規劃中。一般預期COVID-19大流行將對勞動市場產生持久影響:在家辦公的模式不再是一種好處,(資訊)安全更重要,雇主和員工在決定時均更謹慎。就薪酬而言,今年將有37%的公司薪酬將保持在現行水準,14%的公司不排除減薪,而12%的公司計劃提高薪水。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3.31  biznespolska.pl   歐洲電子商務的交付平台InPost公司發布2020年的財務業績。該集團的收入增長104%,達到25.3億波幣,其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增長184%,達到9.94億波幣,EBITDA利潤率提高到39.3%,調整後的EBITDA增長186%,高達10億波幣。   InPost公司在一份新聞稿中宣布,2020年該公司處理的包裹數量增加115%,達3.1億個,波蘭的儲物櫃(lockers)總數增加78%,達到約150萬個。至去年年底,InPost公司總共擁有12,254台包裹機,其中波蘭的機器數量為10,776台。該公司的2021年計劃將提供16,500-18,500台包裹機(parcel machines),其中在波蘭將有14,500-15,500台。   另InPost公司計劃收購Mondial Relay公司。Inpost公司假設,至2021年,其收入將在34.6-36.1億波幣之間,考慮收購法國公司Mondial Relay的影響,其收入將在57-59億波幣之間。InPost公司計劃以約5.65億歐元(約合26億波幣)收購法國電子商務包裹交付平台Mondial Relay。該交易將在獲得Mondial Relay工作委員會的意見及獲得監管部門的批准後完成。該交易將由七家銀行組成的銀團在365天之內完成。該公司假設該交易將在2021年第二季末完成。在2020年的12個月中,Mondial Relay公司的銷售收入為4.37億歐元,EBITDA約為6,000萬歐元。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3.31  biznespolska.pl   波蘭最大的非處方藥(Over-The-Counter ; OTC)製造商之一US Pharmacia公司將在弗羅茨瓦夫(Wroclaw)的Psie Pole開始建造新工廠。US Pharmacia剛剛獲得在Bierutowska街進行投資的批准,該公司還將在此新址建立研發中心。US Pharmacia公司是波蘭弗羅茨瓦夫最大的非處方藥生產商(USP集團的一部分),將把其生產從Ziębicka街搬移至Bierutowska街,並將在該街興建一個比以前更大的工廠。   該公司代表表示,該原有工廠將與現有員工一起搬遷。未來幾年,該公司還將聘用新員工。不過,在邁向增聘員工階段之前-倉庫、實驗室及專業職位-該公司必須完成重建程序,取得製造許可證及GMP證書。當在Bierutowska街的工廠準備就緒時,將在那裏開始興建研發中心,其將由歐盟基金資助。此是為US Pharmacia公司創建研究與開發設施計畫的一部分,該公司已獲得540萬波幣的補助,此將可擴展新技術、研究方法及藥物領域的研究活動。USP集團還不想談論這些計劃的細節。   US Pharmacia是USP集團的一部分,已經在弗羅茨瓦夫營運20多年,擁有數百名員工。該公司在這裡生產流行的藥物,例如Apap、Ibuprom或Gripex。該公司在 Ziębicka街的工廠每年提供1億包的藥品。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3.31  PAP, PolandIn   波蘭經濟資訊局(Economic Information Bureau) BIG InfoMonitor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波蘭政府已經實施近五年的「家庭500+」(Family 500 plus)計畫,其是波蘭一半家庭的預算支柱,其中17%的家庭能夠維持財務穩定。自「家庭500+」計畫啟動以來,至4月1日將完成此5年計畫。根據波蘭家庭及社會政策部的數據,自2016年4月1日起,已有超過1,410億波幣(合313億歐元)分配至500+計畫項下的給付,並且有660萬名兒童獲得此項福利的支持。該計畫於2019年中期變更實施,自那時以來,不管家庭收入的水準如何,該計畫亦對第1個小孩提供共同資助。   該研究指出,2019年波蘭有撫養子女的家庭的貧困比例與2018年、2015年、2016年相比均有所減少。尤其是在大家庭以及由單親父母撫養子女的家庭中。毫無疑問,以500波幣(111歐元)形式提供的額外支持對家庭很有幫助。BIG InfoMonitor單位的負責人Sławomir Grzelczak表示,由於這項計畫,使需要借錢的人變得更少,在償還當前債務方面遇到的問題也更少,亦有人指出,額外的收入使他們能夠還清債務。   另調查顯示,近五分之一的家庭(19 %)宣稱,由於500+,使他們不需要貸款,同時,有4%的家庭表示,他們現在有更高的信譽,並且可以比以前能借貸更多的錢。19%的受訪者表示,借助國家援助,使他們能夠不用延遲及毫無問題地處理自己當前的債務;5%的受訪者表示,500+允許他們能還清債務和欠款。此外,四分之一的受益人最後都有獲得累積儲蓄的機會。在二十分之一的家庭中,此額外的錢甚至允許其中一位父母辭職。該研究還顯示,在啟動實施5年後,500+計畫已擁有的支持者多於反對者。從接受調查的人中,有41%的人對此收入有正面的看法。有28%的人反對該計畫,有30%的人中立地評價該計畫。該計畫的三個主要目標是改善人口情況、減少貧困及投資家庭。

A:資料來源: Symsite Research 日期: 2021年3月31日 2020年斯洛伐克化工廠Duslo Šaľa淨利提高8%,達910萬歐元;銷售額減少11%,達3億5,040萬歐元,此歸因於汽車產量下降,因輪胎製造商減少橡膠化學品訂單。 2021年Duslo Šaľa希望利潤再度增加,並計劃銷售額達3億9,000萬歐元(2015年為4億5,900萬歐元)。 Duslo Šaľa計劃於2022年至2027年間投資5,000萬歐元建立一新的礦物顆粒肥料生產設施。 3年前受惠於一項5,800萬歐元的投資刺激,該公司完成了對新氨裝置的3億1,000萬歐元投資。 Duslo Šaľa計劃於2021年投資3,500萬歐元。  

A:參考資料:The Irish Times 日期:110年3月31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261/P200號(商情文號:第 261 號)     商情本文: 根據愛爾蘭Daft.ie房地產數據網統計,由於當地建築業景氣低迷,新建屋減少,房地產廣告也急遽下降,導致供應嚴重短缺,愛爾蘭房價在2020年平均上漲2萬歐元,此約為2018年及2019年通貨膨脹率2倍,其最新報告顯示,2021年3月1日當天販售中之房地產總數不到12000套,為15年來最低統計。2020年全國販售中之房屋平均數量較2019年減少40%,都柏林之跌幅則低於全國平均。都柏林Trinity College經濟學家Ronan Lyons指出,愛爾蘭房地產呈現史無前例之供不應求問題。 上述數據報告也顯示,在2021年1月至3月之間,愛爾蘭房價較同期平均增加7.6%;都柏林增加率則為6.9%。全國2020年平均房價為27萬5751歐元,高於2019年之25萬6000歐元;都柏林平均房價則為39萬8127歐元;此意味著,愛爾蘭平均房價已連續2季房價較同期增加近8%。另截至今年2月的12個月中,愛爾蘭販售中之房屋僅有4萬5700套,較前12個月統計減少三分之一。 本數據共調查54個地區,其中僅有Galway地區房價呈現下跌。據分析,不包括都柏林的城市地區房價較同期上漲10%;愛爾蘭其他地方房價上漲幅度則較緩和,Clare、Kerry以及Cork等地漲幅約為2-3%,Sligo和Leitrim地區漲幅更小。 儘管外界預測新冠疫情應導致房地產價值下降,實際情況卻相反。專業拍賣及估價師協會(Institute of Professional Auctioneers and Valuers)表示,由於新冠肺炎防疫措施使房地產業運作受限,許多房地產仲介減少新增房地產廣告;正尋求政府放寬限制,允許房仲業者在符合衛生安全的條件下,向買家展示房地產。

A:參考資料:The Guardian 日期:110年3月31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260/P200號(商情文號:第 260 號) 商情本文: 隨著Liberty Steel鋼鐵公司受財務糾紛旗下5000名員工面臨風險,英國鋼鐵業再次引起外界擔憂;英國鋼鐵公司則表示,政府並未採取實際行動解決近年來危機重重的鋼鐵產業,其更呼籲政府應確保如HS2離岸風電廠以及Hinkley Point C核電站等基礎設施項目使用英國鋼鐵,估計達500萬噸。 根據政府資料,國家基礎設施大部分鋼鐵材料皆由海外供應,其中BAE Systems無畏級戰艦之建造項目,則由於所需鋼鐵在英國沒有生產商,必須仰賴進口。英國政府近期針對鋼鐵業成立推動小組,研討解決鋼鐵業危機,包括將確保採購行動,促進國內鋼鐵發展,英國鋼鐵公司對此表示歡迎,但稱此行動離政府真正落實向英國鋼鐵業者採購仍有距離。英國鋼鐵公司總經理Gareth Stace表示,政府總愛談鋼鐵公共採購,如今卻仍未有實際行動,由於採購決策幾乎全外包給私人承包商,缺乏透明度及政府方向;政府應制定以英國鋼鐵優先的政策,如在HS2等國家基礎建設項目中設定英國鋼鐵應使用之目標。據政府2018-2019年數據,國內基礎建設中英國鋼鐵僅佔20%。 政府表示,已努力朝向目標改進,且英國鋼鐵業者之公共採購數量已大幅上升。 Hinkley Point C為英國20多年來首座新建核電站,最近宣布將與威爾斯南部Neath的Express Reinforcements鋼鐵業者合作,已簽訂購買23萬噸威爾斯鋼鐵,價值超過1.2億英鎊。然而,包括HS2離岸風電廠等則因私人承包商受限於採購規則,使英國鋼鐵業者失去競爭力。伯明翰大學經濟學教授David Bailey則表示,降低能源成本及商業稅更是支持英國鋼鐵業之關鍵;在英國脫歐前,政府已在不違反歐盟國家援助規範之下,將業務直接導向英國業者。 由於Greensill Capital貸款公司倒閉,其客戶Liberty Steel鋼鐵公司也因此陷入財務危機;政府近日拒絕Liberty Steel鋼鐵公司1.7億英鎊救援貸款要求,英國鋼鐵業危機再次受到注目。英國商業、能源及工業策略部部長Kwasi Kwarteng則於3月30日在電視節目受訪時表示,針對Liberty Steel救援要求已探討所有可能方案。

A:參考資料:The Guardian 日期:110年3月31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259/P200號(商情文號:第 259 號)   商情本文: 新冠疫情為自1918年西班牙流感以來,造成最大程度傳染之疾病。據統計,英國境內有超過15萬新冠肺炎死亡案例,遠超過1年前所預期。隨著新冠疫情流行於2020年春季爆發,打擊西方資本主義,全球金融市場因此陷入動盪。全球央行皆將利率降低至近零點,並透過量化寬鬆政策向金融體系注入大量資金,欲恢復信心,穩定局勢,幾家大指數企業股價至今已經上漲至歷史高點。新冠疫情使民眾日常生活更貼近網際網路,美國科技巨頭股價更加狂升,英國富時100指數則仍較新冠疫情前最高峰低約1000點。 儘管英國防疫措施強制非必要零售商停業,零售產業受重大損失,零售線上銷售則反向迅速成長。零售銷售在1月顯示大幅下跌後,目前則呈現逐漸恢復至近新冠疫情之前的水平;且由於餐飲業仍被迫關閉,民眾在超市花費激增,提高零售銷售,另DIY和園藝等消費支出也急劇上升。另一方面,服裝類銷售則下降,城鎮及市中心等許多實體店已因停業被推到危機邊緣;2020年,境內估計超過1萬1000間商家倒閉。英國更為G7集團中,在2020年遭受最大經濟衰退的國家,原因包括政府因應新冠疫情封鎖限制實行晚於其他國,且實行時間也較長。在所有歐盟國家中,西班牙則為經濟跌幅最大之國。英國經濟結構對如餐飲業及零售業等實體服務產業依賴程度高,也為導致經濟下跌幅度最嚴重的原因之一。財政部則認為,他國使用不同方法計算GDP,導致英國統計結果較低,但經濟學家則稱,此無法解釋英國經濟表現不佳之事實。 公路交通方面,民眾出行也受封鎖限制大幅減少,也反映經濟活動疲弱。國內公路在疫情前期曾為自1950年代以來最安靜時期,有助於降低空氣污染,更促使自行車運動興盛。國際觀光部門則徹底崩潰,1月份較去年同期下降高達91%。雖根據蘋果公司Apple Maps程式數據,自駕及公路交通使用顯示回升,但多數民眾仍維持遠距工作模式,公路交通運輸規模仍遠低於新冠疫情爆發前之水平。新冠疫情期間商品及服務需求皆疲軟,壓低通貨膨脹,消費者物價指數曾趨於零。而在各國政府和全球央行努力之下,經濟學家預期,隨著防疫措施放寬,民眾將大舉消費,消費者物價指數可上升。 另與以往經濟衰退不同,新冠疫情期間房價未隨之衰退,反而飆升;由於政府推出房屋印花稅減免措施等振興房地產市場,助長民眾重新尋房風潮,或選擇搬離城市中心。房地產業專家則認為,印花稅減免措施結束後,隨著失業率預期上升,房價可能下跌。 自新冠肺炎爆發以來,政府已實行緊急因應措施,試圖減緩疫情危機;英國政府在救濟民眾工作及企業努力上,投注超過4000億英鎊,財政稅收因此陷入窘境。估計政府預算赤字將達3550億英鎊,約占2020/2021財政年度17%之GDP;國家債務則上升至2.1兆英鎊以上,公共部門淨債幾乎達GDP 100%,為1960年代以來首見現象。財政部長Rishi Sunak因此計劃提高稅收,削減公共支出;經濟學家則警告,政府過早解決財政赤字問題則可能抑制經濟復甦。 英國經濟在2020年經歷300年中最大經濟衰退。國家統計局表示,2020年英國GDP下降達9.9%,政府已採取因應措施,防止第三次封鎖導致經濟再次急劇下滑風險。隨著疫苗接種迅速展開,外界推測經濟可能在原預期2022年前提前回歸疫情前規模。 新冠疫情對經濟產生之影響,亦包括2020年時史上最快速的裁員風波,其遠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造成的損失。首當其衝者為年輕族群,以及如餐飲業等受創最深部門的就業者。英國失業率從疫情爆發前4%上升至2020年第4季5.1%;1月失業率則從5.1%略降為5%,約170萬名失業人口,呈現新冠疫情以來首次下降。去年7月,預算責任辦公室曾預測最高失業率將達12%,約400萬名失業人口;該監管機構之後則將失業率預期最高值下調至6.5%。政府薪資補貼計畫自2020年3月底實行至今,統計已保障境內超過1100萬個工作崗位。財政部長Rishi Sunak已將此計劃延長至今年9月,以防止失業率大幅上升。據統計,2020年五月曾有最多900萬名員工申領;至去年夏天,申領者顯示下降,曾僅有約平均200萬申請補貼者;隨著第2波新冠疫情高峰,申領補貼者又急劇上升,達近500萬人左右。根據最新官方數據,截至2021年2月底,仍有約470萬人申領薪資補貼,其中以倫敦地區者居多,且女性及年輕勞工為主要族群,並以飯店住宿業及餐飲部門為主。

A:參考資料:Financial Times 日期:110年3月31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258/P200號(商情文號:第 258 號)     商情本文: 英國國際貿易部長Liz Truss今(3月31)日表示,將在G7集團視訊會議中,呼籲美國及其他成員等向中國表示強硬態度,全球貿易體制在1990年代停滯不前。 中美貿易戰促使世界貿易組織(WTO)陷入僵局,美國前任川普總統阻止WTO上訴機構之法官任命,導致WTO爭端解決機制無法正常運作,美國新任貿易代表Katherine Tai將針對此事進行審查。 此外,世界貿易組織將中國列為「發展中國家」,而給予其特殊待遇,亦須進行檢討。國際貿易部長表示,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之際,中國經濟規模僅占美國經濟規模10%,如今中國仍自定本身為發展中國家,此需有所改變。若世界貿易組織不改革,各國則可能找尋替代機制以發展公平貿易。現在為改革世貿組織,使其現代化最佳時機。另世界貿易組織在數位產業及電子商務貿易方面等無相關規範,此類規範需求日趨重要,尤其在新冠疫情蔓延期間特別明顯。英國前任國際貿易部長Liam Fox也認為應提倡世界貿易組織改革;但英國政府則不易確保改革行動,尤其在中國紛爭之上。 英國政府試圖在英國脫歐之後,將英國自定為自由貿易擁護者。國際貿易部長強調,儘管脫歐導致邊境「附加程序」問題,英國希望與歐盟建立積極貿易關係。最近歐盟執委會禁止疫苗向英國出口之威脅,則使雙方關係更加惡化。針對此事,Truss 表示,歐盟仍為英國重要貿易對象,雙方正針對解決疫苗供應問題進行談判。 根據財政部分析,英國脫歐可能使英國在15年中損失將近5%之GDP,而財政部許多內部人士聲稱,與遠方國家達成自由貿易協定也無法彌補英國的損失。國際貿易部拒絕透露全球多邊貿易協議多久才能彌補歐洲貿易之損失,僅強調經濟成長的巨大機會在世界另一端;如英國可能在數月內加入CPTPP,且將印度視為未來貿易前景,強生首相更預計將在4月拜訪印度。另儘管拜登政府上任後,明確表示貿易協定並非其首要事項,英國方面仍將不會放棄與美國達成自貿協定的決心。國際貿易部長還強調,英國政府譴責中國新疆事件及英國外交政策上致力與中國政府尋求深遠貿易關係,不相矛盾。

A:依據奧媒「信使報」(Kurier)本(110)年3月29日報導,「奧地利聯合信貸銀行」(UniCredit Bank Austria,簡稱BA)日前公布2021年3月份奧國「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63.4點,攀升至1998年以來第2高。 奧國製造業自2021年初迄今,國內外接單數不斷成長,2月份採購經理人指數達58.3點,創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新高點,而3月份則再上升至63.4點,造成不少企業為提升產量,不得不臨時增聘員工。奧國製造業成為後新冠疫情期間,少數員工人數不減反增之行業。 BA首席經濟學家Stefan Bruckbauer表示,奧國製造業雖正快速復甦中,惟近來全球物流出現瓶頸,以及國際原物料成本不斷上升甚至供不應求等因素,對製造業成長力道產生煞車效應。目前奧國產業極須之上游原物料包括:鋁、銅、鋼、化學原料、電子零件及晶片等;奧國製造業面臨訂單積壓,以及交貨時間拉長現象係十幾年最嚴重者。  

A:電動汽車製造商Tesla正推動低成本電池,以刺激消費者需求。 這種稱為磷酸鐵鋰(lithium ferrophosphate)或LFP的電池著火的風險較低,並且因為使用鐵代替稀有元素的鈷和鎳故製造成本較低。但一次充電可行駛里程較少,且在寒冷天氣中較不穩定,所以在歐美國家未廣泛使用。 根據中國汽車電池研究所(China Automotive Battery Research Institute)資料,去年中國LFP製造商為電動汽車和混合電動汽車提供30.8百萬度 (gigawatt-hours) 的電力,佔市場47%,反映使用低成本電池的市場趨勢。中國在LFP電池的生產規模、質量和成本方面均處於領先地位。 Tesla表示,在中國製造的Model 3將使用LFP電池,但在美國製造的Model 3s中則不使用LFP電池。Elon Musk認為,大規模生產鋰電池最大的考量是鎳(Nickel)的來源,因此將一般標準里程的汽車轉移到使用LFP。 Hongguang Mini是近期中國最受歡迎、使用LFP的小型汽車,由中國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 Motors Co.)持有44%股份的合資企業所生產,該款車所使用的電池來自中國製造商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和國軒高科技(Gotion High-tech Co.)。

A:奧地利媒體「新聞報」(Die Presse)日前報導,根據瑞典市調公司Kantar Sifo公布最新研究報告,奧地利2020年電子購物業營業額達230億歐元,較2019年成長17.4%,奧國民眾平均每人上網電子購物花費2,600歐元。 2020年奧國民眾上網購物總額之68%為實體商品,前5名依次為:衣著及服飾配件31億歐元、食品及酒精類飲料13億歐元、藥品11億歐元、鞋靴8億歐元、書籍刊物6億歐元。另,非實體商品領域前5名依次為:保險11億歐元、串流影音5億歐元、線上博弈4億歐元、線上遊戲3億歐元、數位媒體1億歐元。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