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世界銀行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經濟學者阿迪特亞馬圖(Dr. Aaditya Mattoo)認為,馬來西亞需重組服務業,以實現更先進的服務與創新,為後新冠疫情提供經濟增長動力。為此,馬國應放寬限制,以期吸引更多投資能進駐馬國服務業市場。馬國已從貨品的開放市場及投資中受益良多,但為何仍對服務業諸多限制? 阿迪特亞馬圖列舉三項服務業改革建議:(一)開放市場,撤銷進出口許可證管制;(二)從傳統移轉至更先進的規定以及(三)改善進入服務業的限制。 馬國亦面對創新與財政限制等挑戰。馬國的生產力較其他國家遜色,面對許多人才外流問題,因此創造及留住技術人才極為關鍵。至於財政限制,許多區域國家均採取低稅率方式,而按照全球的標準,馬國的直接收入和商品稅卻異常低。由於外來投資的流動性,要增加稅賦並不容易,各國也不能單獨採取行動。馬國需要良好的區域性稅賦合作,以增加國家收入。馬國自2012年起即面對收入降低的問題。區域合作總比競爭來得好,而不至於需要減稅或免稅期(tax holiday)來吸引投資。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國防部部長依斯邁沙比利(Ismail Sabri)宣布自本(2021)年4月1日至14日於雪蘭莪州、吉隆坡、柔佛州、檳城州及吉蘭丹州將繼續實施「有條件行動管制令」(Conditional Movement Control Order,簡稱CMCO),砂拉越州的有條件行動管制令則延長至4月12日,該期間准許商業活動和社交活動有條件地恢復運作,惟仍須遵守標準作業程序,以防範新冠病毒持續惡化。 馬國政府同意國際貿易暨工業部建議,自4月1日起決定取消工商界30%行政人員到公司上班的限制,並允許各級雇員回到職場復工;至於公共領域,則交由公共服務局定奪。由於部分工作性質難以居家辦公、工作程序複雜及需要不同部門同時協調,因此取消上述限制後,公司可以全面復工。 依斯邁沙比利部長另宣布,吉打州(除瓜拉慕達外)、霹靂州、森美蘭州(除芙蓉外)、玻璃市、馬六甲州、彭亨州、登嘉樓州、沙巴州及二個聯邦直轄市(布城及納閩)則維持「復甦式行動管制令」(Recovery Movement Control Order,簡稱RMCO),除RMCO州屬可展開目標式旅遊泡泡外,各州(除沙巴州及砂拉越州外)只允許跨縣,全國依然禁止跨州。 截至本年3月30日止,馬國新冠病毒確診病例已飆升至34萬4,018件並出現1,265件死亡病例,已治癒出院者32萬8,554人。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綜合美媒及紐約州政府新聞稿,紐約州議會於3月30日通過娛樂用大麻合法化法案,州長葛謨(Andrew Cuomo)並於3月31日簽署,紐約州成為美國第15個娛樂用大麻合法州。 紐約州政府將設立大麻管理辦公室,並由大麻治理委員會監管,尚須1至2年時間籌備方可正式銷售。紐約州規劃徵收13%銷售稅,其中9%州稅及4%地方稅,預期合法大麻銷售每年可帶來約3.5億美元稅收,及創造6萬個就業機會,稅收預計用於教育、社區補助及藥物治療等,並計劃提供貸款與補助,鼓勵少數族裔、小農、婦女及退伍軍人參與大麻產業。 支持大麻合法者認為,紐約州每年有數萬民眾因大麻被捕,大多是年輕人、窮人及有色人種,大麻合法化可解決數十年來毒品戰爭中種族不公的問題。根據法案,年滿21歲的紐約州成年民眾可以合法使用娛樂用大麻、有限量在家種植、取消持有少於3盎司刑罪及刪除過去因大麻定罪的犯罪紀錄等。
A:出處:NL Times , 2021/03/30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首批Janssen疫苗預計於4月19日交貨 荷蘭新聞NL Times報導,美國Johnson & Johnson設在荷蘭 Leiden的子公司Janssen宣佈,該公司生產的第一批Janssen新冠疫苗將在4月19日交貨給歐盟。荷蘭衛生部長Hugo de Jonge稍早曾表示,預計下月荷蘭將獲得約17萬劑Janssen疫苗,其中4月中旬先獲得84,750劑,月底再接獲同劑量的疫苗。 Janssen計劃於本年第二季向荷蘭提供總計300萬劑疫苗,與歐盟已批准使用的疫苗不同,Janssen疫苗只需接種一劑。 Janssen是繼Pfizer / BioNTech,Moderna和AstraZeneca之後獲得歐洲藥品管理局批准的第四種新冠病毒疫苗。 荷蘭衛生委員會建議,首先將Janssen疫苗用於60歲以上的荷蘭群體及特定疾病患者,例如唐氏綜合症、肥胖症或可能引起呼吸困難的神經系統疾病等。 。
A:出處:Dutch News+ NL Times, 2021/03/30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EMA批准AstraZeneca在荷蘭 Halix廠生產的新冠疫苗供貨許可 荷蘭新聞Dutch News報導,歐洲藥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已於上週批准英國瑞典製藥公司AstraZeneca在荷蘭Leiden Halix廠生產的新冠疫苗供歐盟使用。 AstraZeneca疫苗在歐盟的荷蘭、比利時和英國生產,在義大利裝瓶。該疫苗曾兩度減少對歐盟的預期交貨量,導致歐盟疫苗接種計畫延緩,儘管該公司將責任歸咎於比利時廠的生產問題,但歐盟懷疑其偏袒英國。 荷蘭Leiden的Halix廠一直是歐盟與英國爭端的關鍵,有報導稱,AstraZeneca一直在努力將Leiden生產的疫苗轉往英國。若干歐盟國家曾表示支持阻止歐洲生產的疫苗出口,以保護歐盟經濟區的利益,荷蘭總Mark Rutte則表示不贊成禁止AstraZeneca出口,傾向通過協議和外交手段來解決問題。
A:華爾街日報本(31)日報導,美國紐約輝瑞藥廠最新臨床試驗顯示,該公司新冠疫苗對12-15歲青少年有效性達100%,預計未來數週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申請擴大緊急使用範圍授權,盼可在本年秋季下學年開始前進行施打。 該臨床試驗有2,260名12-15歲的青少年參與,試驗結果顯示輝瑞疫苗具100%保護力與耐受性佳,副作用與先前16-25歲年輕人臨床試驗相同包括疲勞及頭痛,且無安全上的疑慮。輝瑞上週開始進行6個月至11歲兒童的新冠疫苗臨床測試。 另莫德納藥廠(Moderna)去年12月已啟動針對12-17歲青少年的臨床試驗,本月中開始進行6個月至12歲兒童的試驗。嬌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則在規劃兒童及嬰兒的臨床試驗。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https://www.wsj.com/articles/pfizer-covid-19-vaccine-100-effective-in-study-of-12-to-15-year-olds-company-says-11617187500
A:一、菲媒報導,菲國所採購之100萬劑中國科興(Sinovac)疫苗於3月29日下午運抵馬尼拉Villamor軍用機場,總統杜特地(Duterte)、疫苗全權負責人Carlito Galvez部長、參議員Christopher Go、衛生部部長Francisco Duque及中國駐菲大使黃溪連前往迎接。此係菲國採購第1批運抵菲國之疫苗。此前,COVAX機制提供之52萬5,600劑英國AstraZeneca疫苗與中國提供之100 萬劑Sinovac疫苗均係捐贈而來。 二、菲國共將採購2,500萬劑中國Sinovac疫苗,菲政府預計5月底前,Sinovac將提供約150 萬至400萬劑疫苗。此外,COVAX機制另將提供97萬9,200劑 AstraZenaca疫苗予菲國。 三、菲國預算部部長Wendel Avisado於3月29日表示,菲國庫尚餘約230億披索(約4 億8,000萬美元,1美元約合48披索)可供補助約2,300萬名因實施「加強型社區隔離」(Enhanced Community Quarantine, ECQ)措施而無法工作之民眾及貧戶。該補助金預計4月中旬開始發放,月底前發放完畢,每人補助金額約1,000至3,000披索。
A:一、菲媒報導,菲國防部部長Delfin Lorenzana於3月29日表示: (一)菲律賓已準備捍衛主權,呼籲中國應立即撤出集結在菲律賓200海哩專屬經濟海域內牛軛礁(Julian Felipe Reef)之200艘民兵船。該等船隻3月初即蜂湧而至,在菲國所屬經濟海域內之珊瑚礁集結、編隊、活動,已損害菲國主權及管轄權。 (二)渠向菲國人民保證,政府刻正積極解決此一主權遭侵犯問題,將堅持菲國立場,要求中國船隻立即撤離牛軛礁,並已通知中國大使菲國準備捍衛國家主權並保護菲律賓海洋資源。 (三)渠已下令菲律賓海軍、海岸防衛隊增加駐留,並指示空軍加強巡邏,監控珊瑚礁實際情況,以保護西菲律賓海當地漁民。 二、謹查: (一)中國堅持依據「歷史權利」主張擁有南海主權,拒絕承認國際仲裁法院2016年7月依據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判決菲律賓在其西菲律賓海專屬經濟海域享有主權之仲裁,該裁決使中國對南海之歷史性九段線主張無效。惟菲總統杜特地(Duterte)同意擱置與中國就南海爭端中獲得之仲裁勝利,而選擇與中國建立友好關係。 (二)美國於去(2020)年8月下旬宣布制裁參與協助中國在南海興建人工島及軍事化之24家中國企業。菲外交部Locsin部長當時曾表示,倘被美國列入黑名單(entity list)之中國公司中有與菲律賓生意往來者,渠建議終止與對方之合作關係,因上述公司在菲國200海哩專屬經濟海域內之美濟礁、黃岩島禮樂灘、永暑礁、華陽礁、赤瓜礁、西門礁及沙莫拉等島礁填海造陸,打造中國軍事基地,已侵害菲國主權。 (三)中國之新海警法(coast guard law)於本(2021)年2月2日生效,授權中國海岸防衛隊檢查駛進中國聲索主權島嶼之外國船隻,並可開火,且可拆除其他國家在南海礁石上興建之建築物。對此,菲外交部Locsin部長亦曾正式表達抗議,因該法危及菲國漁民生計,菲國漁業將被奪走,且不利區域和平與安全。
A:一、菲媒報導,菲國中央銀行(BSP)總裁Benjamin Diokno頃表示,去(2020)年菲國新冠肺炎疫情高峰期間電子支付之使用激增,大量減少現金使用量,以免感染病毒,隨著本(2021)年逐步重啟經濟,預計將有越來越多民眾使用電子支付如QR條碼進行交易,央行將持續向菲國人民宣導,確保民眾適應電子支付。 二、D總裁說明,菲國刻正經歷電子支付轉型,預計至2025年,菲國將由現金支付(cash-heavy)環境轉換成較少現金(coin-less)環境,最終過渡至無現金社會(cashless society)。自菲國QR 條碼電子支付計畫推出至去年12月底,菲國電子支付交易量成長超過5,678%,電子支付交易金額暴增15,687%,此一趨勢顯示菲國消費者對電子支付之信心日益增加。 三、D總裁另表示,央行將持續與由菲律賓支付管理公司(Philippine Payments Management Inc.)帶領之業界合作,開發更安全且更有效率之多元電子支付方式,以符合數位時代潮流。
A:一、菲媒報導,菲國業界對於杜特地( Duterte)總統簽准「企業復甦及稅務優惠法案」(CREATE)表示歡迎,認為調降企業所得稅(CIT)有助經濟復甦。菲國財政部部長Carlos Dominquez高度肯定該法,並表示該法係菲國史上最大經濟刺激法案,透過企業所得稅減免及改革財政獎勵制度,有助吸引投資及創造就業機會。 二、D部長指出該法具有下列特點及功能: (一)企業稅務優惠制度合理化: 降低投資人對企業稅制改革最終版本之不確定性,並且向全世界宣告菲國重返吸引投資、創造投資及達到包容性成長之競爭行列。 (二)歡迎國際企業來菲投資: 提供稅務減免予占菲國99%之微中小企業,以及消除投資人對於因企業所得稅獎勵制度改革延遲所產生之不確定性,並且對國際社會傳揚即使疫情當頭菲國仍歡迎企業投資之訊息。 (三)調降稅率: 1.調降現有CIT稅率30%至25%,適用於菲國境內所有企業。總資產低於1億披索(約合208萬美元,1美元約合48披索)且課稅所得低於500萬披索之國內公司,則只需支付稅率20%之CIT,可望嘉惠占大多數之中小企業。 2.企業總營收未超過營業加值稅(VAT)免稅門檻300萬披索,以及適用比例稅率3%之企業,現行稅率將減至1%,追溯至去(2020)年7月生效並適用至2023年6月底。 3.不動產業、教育及醫院之優惠稅率將由現行10%降至1%,追溯至去年7月生效並適用至2023年6月底。 (四)優先推動創造就業: 透過提供企業財政及非財政誘因及彈性,對於國家在後疫情時代吸引高價值外資投資非常重要。對於政府優先發展之策略產業,例如可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或提升農村發展之產業,提供稅務抵減優惠。 (五)稅務獎勵監管仍屬菲國財政獎勵檢視委員會(FIRB)之職權: 該委員會由財政部及貿工部首長擔任共同主席,並且負責監督投資促進機構(IPA),在新法下仍保有其主要投資促進之功能。 (六)推動全面性稅務改革: 杜特地總統於2016年就任時推動全面性稅務改革計畫(CTRP),新法實施後已完成稅改計畫之9成。 三、菲國各界看法 (一)菲律賓商工總會(PCCI)會長Benedicto Yujuico表示,新法將大幅加速經濟復甦並使菲國對吸引外資更具競爭力及吸引力,調降CIT及豁免COVID-19疫苗稅費亦對疫後復甦甚有助益。 (二)菲國出口業聯盟總裁Sergio Ortiz-Luis表示,新法將可為菲國低度發展區域吸引更多投資。 (三)菲國美國商會資深諮詢師John Forbes表示,對於CIT調降表示支持,惟對稅務獎勵制度合理化拒絕評論,僅表示將研讀法案內容及諮詢其他會員意見。 (四)菲國智庫經濟改革行動(AER): 1.杜特地總統同時亦否決有關提高不動產銷售之VAT免稅門檻,以及賦予總統特權可任意指定投資促進機構(IPA)免受此法管轄,以及財政獎勵檢視委員會就10億披索以上投資案檢視及核准權利之相關條款。對此,菲國智庫經濟改革行動(AER)表示肯定,認為可減少税損及確保收入低於水平者可獲得利益,並且讓財政獎勵制度更透明化、確保可歸責及一致性,避免投資促進機構循私貪污機會。 2.政府仍給予煉油產業稅務減免優惠,凸顯對於應淘汰不具競爭力之公司,行政部門仍屈服於強大政治遊說壓力給予保護。儘管如此,該智庫認為整體而言,新法利大於弊,對於總統簽署表示歡迎,並盼財政獎勵制度合理化可讓投資人更明暸制度,並能吸引外資,且調降CIT亦可刺激經濟。 (五)菲國聯合銀行(Union Bank)首席分析師Ruben Asuncion表示,新法發揮成效需要時間,短期內或許成效不大,長期而言對經濟將有顯著影響,目前疫情仍持續擴散並打擊投資人信心,均可能連帶影響新法效果。 (六)菲國知名銀行Rizal商業銀行首席分析師Michael Ricafort評估,透過減稅及補助微中小企業,新法每年將可貢獻1個百分點之GDP成長,稅務獎勵制度將使外資更願意投資菲國,刺激經濟成長,惟減稅將使政府財政赤字擴大,惟長期而言經濟活絡帶來之稅收增加可加以抵消。 (七)菲國經濟自由基金會(FEF)總裁Calixto Chikiamco則持相反立場: 1.投資決策非僅繫於稅率,而是由諸多因素,包括企業經營成本、競爭障礙、法規環境,以及個別契約規定所決定。因此,在目前經濟情勢仍存有很大不確定性下,減稅恐不易增加投資,企業寧可選擇儲存減稅得來之現金收益,以備未來所需。 2.新法僅能阻止舊制度下對投資獎勵之濫用,並為現有及未來投資人提供更公平之投資環境。 3.倘政府盼投資增加,建議政府應優先通過零售業貿易自由化法案(Retail Trade Liberalization Act)、外人投資法案(Foreign Investment Act),以及公共服務法案(Public Service Act)。
A: 國際信用評級公司惠譽(Fitch Ratings)本(2021)年3月30日發表新加坡銀行業展望報告顯示,新加坡銀行盈利能力已在去(2020)年達到谷底,未來若再出現營收方面的壓力,都會被準備金減少所抵消,因去年新加坡銀行撥出大筆準備金,同時國內經濟復甦應可推動新加坡銀行業本年盈利狀況改善,因此將其展望從「穩定」調高為「改善」。 惠譽預計,新加坡銀行業本年貸款成長率可達中高個位數,然低利率環境,可能會使銀行收入遇到阻力,費用收入改善,則可部分抵消淨利息收入的損失,而去年大幅成長的交易收入則不太可能重現。去年新加坡銀行業積極撥出準備金,加上監管政策,使得該行業可把握新加坡或其他市場的成長機會,不會因需要保護資本免受不良貸款和違約率上升衝擊而受到影響。新加坡銀行業不良貸款大幅上升的風險較低,會在略高於2%的水準,因此預計信貸成本將大幅下降。
A: 新加坡總理公署部長兼人力部和貿工部第二部長陳詩龍本(2021)年3月30日出席創業行動社群(Action Community for Entrepreneurship,簡稱ACE)舉辦的社區活動時表示,在新創相關業者與星國政府共同努力下,新加坡新創業的生態體系在新冠疫情危機中保持韌性繼續蓬勃發展,去年吸引約55億星元投資,是5年前的3倍,持續居東南亞領先地位。目前東南亞有14個新創獨角獸企業(市值超過10億美元),其中10個以新加坡為基地。另截至前(2019)年,新加坡已吸引3,600家新創業者、190個孵化器和加速器,以及200多個私人風險基金在此設立總部。 世界銀行一項最新研究報告顯示,新加坡新創業生態系統蓬勃發展,成為新興經濟體的範本,但未來成長將面臨不少挑戰,包括資金缺口、海外擴展和人才保留等。由於越南和印尼已開始建立自己的新創生態體系,區域競爭更顯激烈,讓新加坡新創業要擴大規模至周邊市場更為困難。法規和政策侷限亦使得國際人才進入新加坡面對挑戰,政府的參與也為投資者帶來挑戰,雖然政府對新創業者融資極為重要,但有時會導致估值出現偏差,使得投資過程變得複雜。 陳詩龍部長認為,上述研究報告對新加坡創業生態系統所提出的建議非常及時,並強調,私人風險基金對於新創公司至關重要,尤其是精深科技領域,需更長孕育期,因此星國政府推出「起新—投資(Startup SG Equity)」計畫,協助新創業者吸引更多私人投資。新創業者亦可利用新加坡作為門戶走向區域,新加坡政府將擴大「全球創新聯盟(Global Innovation Alliance)」網絡,未來5年將從目前的15個城市增加至超過25個,此將有助新創業者國際化,透過與當地合作夥伴把握全球商機。
A: 據日本朝日新聞本(3)月30日報導稱,因日前日商半導體大廠瑞薩電子公司那珂工廠(位於茨城縣那珂市)遭受祝融之災,受到毀損而變得無法使用的半導體製造裝置,已從原本預估的數量倍增至20台以上;咸認復工生產可能需要4個月時間,將較原訂目標的「1個月內」大幅拖延。 日商瑞薩電子正在中古市場尋找生產設備的相關替代機台,據該公司公關負責人員表示,「原預定可在1個月內重啟生產線的目標,或將被迫變更延遲」。有鑑於全球半導體晶片市場需求高漲,加上中古設備市場數量變得稀少,瑞薩電子能否順利採購填補生產機台,目前尚為未知之數。因瑞薩電子生產復工時間將大幅延遲,勢必對全球車用半導體晶片供應造成重大影響。
A: 一,依據日本港新聞本(2021)年3月31日報導辦理。 二,日本2020年生鮮和冷凍鮪魚進口量為18萬673噸(較前年減1%)。冷凍鮪魚(GG)中的大目鮪增加15%,但黃鰭鮪、南方黑鮪及黑鮪均減少。由於武漢肺炎的流行,造成批發用需求量減少,各魚種單價都下跌。 三,在黑鮪方面,2020年進口量(生鮮/冷凍,GG)為3,500噸,減少30%。其中,生鮮品減少30%為3,083噸,冷凍品減少40%為411噸。受疫情影響,延遲搬入庫時程。東京豐洲市場批發商表示,野生天然黑鮪主力為愛爾蘭產,進口數量增加。隨大西洋鮪類保育委員會(ICCAT)配額量增加,向日本的進口量也會增加。豐洲批發商認為今年進口情形也是順暢,預計一年內會有大量庫存。另外,養殖鮪受到市場價格下跌影響,價格便宜超市接受度高,入貨的新超市店舖增加。去年年底庫存量幾乎用盡。目前正由地中海進口,進口量將較前年相同或略多。對一年內的需給供給稍有不足。 四,在南方黑鮪方面,2020年進口量(生鮮/冷凍,GG)為1萬892噸,養殖鮪主要用於回轉壽司及超市,至年底需給供給順暢。此外,用於飲食餐館的野生天然鮪的市場行情低迷,當前豐洲市場的批發價與去年相比,下跌30-40%。 在大目鮪與黃鰭鮪方面,2020年進口量(生鮮/冷凍,GG)大目鮪為6萬2,337噸,增加13%,黃鰭鮪為4萬6,097噸,下跌4%。受疫情影響漁船減少出海捕魚,且去年秋季圍網船漁獲低迷,入庫量減少,預測市場行情有望上揚。
A:柬埔寨Smart Axiata將投資超過9000萬美元以加強網絡連結 資料來源:高棉時報,2021年3月30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柬埔寨領先的電信服務供應商Smart Axiata即將進行大規模的網絡擴展,因為該公司已經批准2021年在柬埔寨投資超過9000萬美元,用於移動網絡基礎設施。據該公司表示,這項名為「2021年網絡基礎設施改善計畫」的投資旨在透過加強4G LTE網絡,為柬政府做好5G升級的準備,並同時藉由引入先進技術改善柬國的網路環境。 Smart Axiata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由於柬國正邁向「數位時代」,網路傳輸對柬埔寨經濟發展有著關鍵作用。全世界在面對新冠疫情時,人們改變了很多習慣,包括更依賴參與線上活動,使得4G網路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大流量的網路傳輸使人們可以進行線上學習課程、參與線上展覽拓展業務、線上購買所需的日常用品,以及在線上獲得有關COVID-19的最新消息,而不必冒著健康風險出門。 Smart Axiata首席執行官Thomas Hundt表示,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Smart用戶將看到更好、更快的線上學習、遊戲、視頻、音樂和整體Internet體驗。該公司對關鍵基礎設施進行投資,並不斷改善提供給柬國用戶的服務,以確保用戶都有平穩順暢的網路寬頻,能在柬埔寨開展業務中心,並提高生產力。 據悉,截至2019年年底Smart Axiata已在柬埔寨投資18.8億美元,同時向政府繳納5.62億美元的稅費和徵費。到2021年底Smart Axiata規劃增加350個網絡站,以滿足國內不斷增長的需求,並升級現有網絡站的容量,該公司預計2021年關閉其3G網絡。此外,該公司還投資再生清潔能源,使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來運營其網絡站。
A:2020年柬埔寨工業產品出口達63.7億美元 資料來源:高棉時報,2021年3月30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據柬埔寨工業、科學、技術和創新部統計,2020年柬埔寨工業產品(包括服裝)出口總值為63.70億美元,較上(2019)年下降43%。其中服裝、鞋類和旅行用品的出口僅達30億美元,較2019年的93.2億美元的出口大幅下降,是由於COVID-19疫情引起的訂單減少。 另電子設備等非服裝出口為4.82億美元,皮革產品出口為12億美元,橡膠和塑料出口為1.71億美元,食品和飲料出口為2.41億美元。 據該部統計,2020年新開235家工業工廠,比2019年下降12%,柬國工廠總數因此達1,864家。但2020年關閉的工業工廠數量為101家,比2019年增長50%。 2021年初工業產品出口顯示正成長,製造業的生產鏈並未關閉。大型經濟體,包括美國在內是柬埔寨的主要市場之一,其成長的復甦顯示,美國對柬國產品的需求增加,將很可能在2021年推動出口成長。按2019年柬埔寨工業產品出口(包括成衣)達111.8億美元,比2018年成長14%。
A:華盛頓(路透社)報導,美國貿易代表(USTR)Katherine Tai於3月29日表示,美國將立即中止與緬甸在2013年簽署之貿易與投資協定(TIFA)下之活動,直到緬甸民主選舉產生的政府回歸。3月27日發生自2月1日軍事政變以來緬甸發生的最血腥的抗議活動,造成114人死亡。緬甸軍方安全部隊殺害和平抗議者、學生、工人、勞工領袖及兒童,震驚了國際社會,破壞緬甸向民主轉型,以及緬甸人民為實現和平與繁榮的未來所做的努力。 除暫停2013年TIFA協議的相關活動外,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還將考慮緬甸的情況,與美國國會重新研議普遍優惠制計畫(GSP),GSP要求參與各國維護勞工人權益,緬甸軍方領導人因工會及勞工在民主抗議活動中扮演的角色,故將其作為攻擊目標已引起嚴重關切。
A:伊洛瓦低電子報報導,世界銀行(WB)稱,緬甸是該地區成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去年12月份,國際金融機構預測,緬甸經濟將於本月開始從COVID-19疫情中復甦。但軍政府正在打擊緬甸,本財年經濟成長將衰退10%。 世銀稱,緬甸受到了抗議、罷工、軍事行動、流動性下降以及銀行、物流及網絡接入等公共服務中斷的嚴重影響。緬甸每天都有反對軍事政權的抗議活動,政變領導人管制網絡,包括關閉移動網絡,以阻止全國各地針對和平抗議者的暴力。網絡的關閉影響了企業及消費者的線上支付、訪問及交付。自2月初以來,只有軍方控制的銀行還在運營,由於員工參與公民不服從運動(CDM),拒絕在政權下工作,幾乎所有私人銀行都關閉了。緬甸的金融領域主要依賴於私人銀行交易,這意味著大多數經濟活動及幾乎所有的國際海上貿易都已停止。 世銀2020年12月預測,截至9月30日的2020-21財年,緬甸的經濟成長率為2%。儘管出現了新冠肺炎,但中期前景樂觀,由於公共投資、製造業復甦以及採用數位技術帶來的生產率提高,預計增長將恢復到7%。政變發生後,世銀表達了嚴重關切,稱軍事統治是緬甸民主轉型及經濟發展的重大挫折。世銀也暫停了對其項目的資助。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在過去5個半月裡,私人銀行關閉、出口產品減少,但緬甸農業出口意外飆升。自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3月12日,本財年的農業出口已逾26億美元。這些數字表明,本財年的收入增長了7.74億美元。根據商務部發布的貿易統計,前出口額從2019-20財年同期的18.3億美元飆升。新冠肺炎病毒對外國需求造成了影響,且緬甸政治不穩定情況下,其他類別產品出口額多下跌,但緬甸的農產品出口仍在增長。目前,部份遠洋海運近日暫停緬甸的貨物運輸。私人銀行的關閉迫使這些商人轉而求助於運營非正式的資金轉移系統 Hundi的運營商,以便在邊境貿易中進行交易。在出口部門,農業表現最好,佔全部出口的22%以上。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 Bayintnaung 食米批發中心Than Oo秘書表示,由於自2月初以來,緬甸的私人銀行已經關閉,目前只有少數幾家食米出口公司在購買食米。因此,出口公司減少了在國內市場的購買。食米出口目前只按先前的合約進行。經紀人已開始購買夏稻作物。然而,買家的數量已經大幅減少。 此外,美元兌緬元正在升值,儘管美元升值,國內市場的食米及稻穀報價仍低,買家數量也在減少。在政治變動期間,僅接受現金付款。農民們目前也持有這些庫存。非正式的資金轉移系統Hundi可以在邊境貿易中使用,但不適用海運貿易。Than Oo秘書稱,在中緬邊境,通過Hundi代理人兌換人民幣非常容易。同樣,在與泰國接壤的苗瓦低邊境,商人們也用Hundi兌換泰銖。然而,與歐洲及非洲國家的海外貿易是通過銀行信用狀進行的。銀行業的混亂給海上貿易帶來了困難。 根據國內食米市場,劣質食米的價格目前為2.15萬緬幣,比前幾個月略有減少2,500緬幣。Bayintnaung食米批發中心是海運出口食米的主要平臺,自2月11日以來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