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ARAMCO頃公布去(2020)年財報,年度淨利為490億美元,其中第4季淨利為143億美元,可謂逆勢獲利,其國際同業巨擘如Exxon Mobil 及 Royal Dutch Shell則傳出虧損約250億美元,Chevron、Total、BP、Equinor等則勉強維持獲利15億美元。另相較各國業者被迫減少投資分紅及裁減人力,ARAMCO仍表示將遵守其於2019年公開發行股票時對投資人的承諾,付出至少750億美元分紅。 ARAMCO執行長Amin Nasser對此表示,受疫情衝擊、國際需求及油價大跌等因素影響,公司去年營收減少1,000億美元至2,300億美元,沙烏地阿拉伯當時仍配合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減產石油,甚至自願額外減產,與各國共體時艱,而公司於去年逆勢維持獲利,亦凸顯其對於沙烏地經濟及財富貢獻的重要性。 述財報另顯示,ARAMCO去年支付給政府的開採專利金及其他稅金為239.9億美元,所得稅及宗教捐獻(zakat)為503億美元,另還包括支付投資人分紅。此外,ARAMCO去年投資270億美元於其國際應營運事業,並以690億美元大舉收購沙烏地石化業巨擘SABIC公司70%股份。ARAMCO對此表示,儘管去年公司借貸大幅增加,整體資本結構仍維持穩健,永續經營及推升獲利分紅的目標不變。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分析師給予ARAMCO去年表現的評價為「最適者生存」,去年油價雖處於每桶平均40美元的低點,ARAMCO仍以第4季的營收現金流支撐當季分紅。此外,受惠於本次傑出財報,ARAMCO於本(3)月22日在沙烏地證券交易所Tadawul之交易價達每股35.5里雅(約9.47美元),係本(2021)年以來新高點。
A:根據義大利媒體報導,DHL快遞公司旗下之DHL供應鏈管理義大利分支(DHL Supply Chain Italy)將於米蘭的Settala市投資300萬歐元,成立生技醫藥物流中心(DHL Bio Pharma Hub),該中心預估佔地6千平方公尺,並將配有冷凍倉庫,以確保需要溫度調控之敏感生技產品可順利地儲藏運輸。 DHL官方亦公告表示,醫藥產品運送時大多需要長期保存於攝氏2至8度的環境,另外,該公司亦提供攝氏零下20度甚至至80度之冷鏈服務,供疫苗配送及其他前端醫藥品。同時亦全程追蹤運送足跡,數位化之資料可於第一時間供查看,若政府主管機關臨時需撤架亦可即時掌握藥品運輸狀況。 新成立之中心將可儲藏約8千份需保存於攝氏2至8度之藥品,並預料可處理超過4,100萬份專業生醫包裹。 DHL供應鏈義大利總經理Antonio Lombardo指出,當前醫藥產業面臨巨大轉變,藥品愈趨專業且需要特殊處理,因此DHL決定針對醫藥產業提供專門冷鏈運輸服務。另外,義大利生醫協會主席Riccardo Palmisano則補充道,生技產業的發展在整體生醫產業裡重要性日增,據統計,現今醫藥產業的臨床試驗研發中約有50%來自生技領域,OECD更預測該比例將於2030年上升至80%,因此在生醫產業朝向精準的方向發展時,也應結合精準物流鏈,因為冷鏈、高安全性、可追蹤性、包裹數據序列化、多樣化儲藏運輸等特性已是確保藥品使用者安全不可或缺的環節。
A:華爾街日報本(23)日報導,美國紐約輝瑞藥廠(Pfizer)因與德國BioNTech 藥廠共同合作開發mRNA新基因技術的新冠疫苗,獲取mRNA的知識與經驗,並建立mRNA疫苗所需特殊設備與原物料的製造供應網路,未來將運用該技術研發新疫苗,對抗其他病毒及病原體。 目前傳統疫苗多採用弱化無害的病毒株產生免疫反應,mRNA疫苗技術則讓細胞製造類病毒蛋白,刺激免疫系統產生抗體。輝瑞與BioNTech於2018年開始合作,採用BioNTech的mRNA技術生產流感疫苗,去年BioNTech先行研發新冠疫苗,輝瑞加入後加速開發、製造及配送,雙方合作預期本年7月結束,輝瑞將自行推動後續的研發與生產,並保有疫苗商業化的權利。 目前輝瑞肺炎鏈球菌疫苗(Prevnar 13)已是全球最暢銷的疫苗之一,2020年銷售額近60億美元,倘輝瑞疫苗業務擴大,可減少對癌症藥依賴,癌症藥品現占輝瑞產品線1/3,銷售額1/4,主要競爭對手為英國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 PLC)及法國賽諾菲(Sanofi SA)兩大藥廠。 根據市研公司Evaluate Ltd預測,2026年全球疫苗銷售將超過640億美元,係去年的2倍。市研公司Bernstein Research則估計倘每年需施打新冠疫苗,2023年起每年全球新冠疫苗市場將超過150億美元。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https://www.wsj.com/articles/pfizer-goes-it-alone-to-expand-vaccine-business-beyond-covid-19-pandemic-11616491800
A: 據日本共同社新聞本(3)月23日報導稱,日本半導體大廠瑞薩電子(Renesas Electronics)那珂工廠日前遭受祝融,生產線復工約需耗費1個月時間;而依三菱日聯摩根史丹利證券公司推估,自去(2020)年起全球車用半導體供應缺貨,若再加上本次瑞薩電子火災事故,恐影響日本大型車商本(2021)年上半年減產約165萬輛汽車。 日商瑞薩電子位於日本茨城縣那珂12吋晶圓廠房,係該公司生產車用半導體等產品的主力工廠。若依三菱日聯摩根史丹利證券公司推估,日本汽車大廠包括豐田汽車將減產65萬輛、本田29萬輛、日產27萬輛等,合計產能約減產165萬輛。 由於半導體因5G世代移動通訊系統及電動汽車(EV)的普及等,造成全球對半導體晶片需求驟增。2020年10月旭化成公司位於日本宮崎縣延岡市的半導體工廠發生火災,以及本(2021)年2月美國遭受大寒流侵襲亦直接衝擊半導體產能,目前各國正上演半導體產品爭奪戰。 對此,日本內閣官房長官加藤勝信表示,將對瑞薩電子公司提供支援,協助調度代用的生產製造設備等,盼能儘早恢復生產線;另考量為擴充日本國內的半導體生產體制,政府相關部門將檢討強化供應鏈等因應措施。
A:綜合美媒報導,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NIAID)本(23)日發表聲明表示,該所接獲「資料與安全監督委員會」(DSMB)通知,質疑阿斯特捷利康藥廠(AstraZeneca)在美國的新冠疫苗臨床試驗結果,可能包含「過時資料」,對疫苗防護力描述不完整,敦促該公司與DSMB合作,檢討「有效性」的相關試驗資料,並確保最精確及最新的疫苗數據能盡快公開。 目前AstraZeneca已回應前述聲明表示將於48小時內提供最新的試驗數據。另查AstraZeneca前一次進行的試驗結果出現62%及90%兩組不同的有效力,美國政府未予核發緊急使用授權,該公司爰重新在美國進行最後階段臨床試驗,本次公布的防護力數據,再遭NIAID質疑。
A:依據NHK、共同社等媒體報導,三菱UFJ摩根史坦利證券公司針對瑞薩電子茨城縣那珂工廠發生火災,估算可能造成日本車廠在2021年上半年減產165萬輛,其中TOYOTA、HONDA及日產分別減產65萬輛、29萬輛及27萬輛。另,野村證券認為4~6月日本車廠全球產量恐減少120萬輛(含日本國內40萬輛)。官房長官加藤勝信於3月22日記者會表示,將協助採購替代製造設備等,以期早日恢復正常供貨水準,另將計劃擴充國內生產體制及強化供應鏈政策。
A:馬來西亞首相慕尤丁(Muhyiddin Yassin)頃表示,在第12大馬計畫(12th Malaysian Plan,2021-2025)下,共核准沙巴州1,039項發展計畫,涉及50億馬幣(約12.16億美元)撥款,顯示聯邦政府於「2030年共享繁榮願景」(Shared Prosperity Vision 2030,簡稱SPV2030)下公平對待沙巴州,透過公平分配財政資源發展該州。 慕尤丁首相表示,目前沙巴州專注的主要發展計畫為泛婆羅洲大道(Pan Borneo Highway),該項工程計畫將能帶動沙巴州經濟發展及提升人民的生活。此外,位於汶萊─印尼─馬來西亞─東菲律賓東協成長區(BIMP-EAGA)的實邦加灣(Sapangar Bay)貨櫃港口刻正進行擴建工程,加上採用工業化建築系統(IBS)提升50所學校及沙巴州鄉區公路計畫,具有吸引外資的潛力,盼創造大量就業機會,並提高沙巴州民的社會經濟地位。 沙巴州具備潛力吸引國內外投資,因為處於區域策略位置,以及擁有豐富天然資源,尤其棕油與木材。2020年沙巴州貿易額達795億馬幣(約193億美元),其中出口額為414億馬幣(約100.5億美元)及進口額381億馬幣(約92.5億美元),馬國政府將通過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繼續與沙巴州政府密切合作,以支持該州工業發展。 根據「2030年馬來西亞航太產業計畫」(Malaysia Aerospace Industry Blueprint 2030),沙巴州擁有巨大潛力參與馬國航太產業的發展。馬國國家航太產業協調辦公室(NAICO)提議沙巴州亞庇在第12大馬計畫作為航太產業群聚 (aerospace cluster)。 根據馬國投資發展局(MIDA)頃發布之統計數據顯示,沙巴州上(2020)年製造業投資件數為15件,投資金額為119.54億馬幣(約合29.66億美元),較前(2019)年增加85.16%,僅次於雪蘭莪州(Selangor State,投資額45.72億美元)、砂拉越州(Sarawak State,投資額39.03億美元)及檳城州(Penang State,投資額35.02億美元),為馬國第四大熱門投資地點。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儘管2020年受新冠病毒肆虐,導致全球經濟萎靡不振,惟馬來西亞棕油因中國大陸與印度的需求回升以及新冠疫情導致生產國的勞動力短缺,以致產量減少,導致其平均出口價格,從2019年每公噸2,079馬幣,增加29.17%至每公噸2,685.5馬幣(約666.38 美元),使得棕油產品出口金額,從2019年675.46億馬幣,增加8.45%至732.53億馬幣(約181.77億美元)。 2020年馬國棕油出口量達1,739萬5,072公噸,較2019年減少5.8%;主要出口市場為印度(275萬公噸,占馬國總出口量15.8%),其他依序為中國大陸(273萬公噸)、歐盟(194萬公噸)、巴基斯坦(100萬公噸)、菲律賓(69萬公噸)、土耳其(62萬公噸)及美國(54萬公噸)。前述7個市場,共占馬國棕油總出口量59%。 馬國2020年油棕總種植面積計達586萬5,297公頃,較2019年減少0.6%,主因東馬砂拉越州減少種植面積0.1%至158萬4,520公頃,沙巴州亦減少種植面積0.1%至154萬3,054公頃;其中西馬半島為該國最大棕油種植地區,計273萬7,723公頃,占總種植面積46.68%。棕油產業為馬國經濟重要支柱之一,逾72.7%棕油種植園區係由種類公司管理,其餘27.8%由小園主管理。受全球經濟放緩致需求下滑影響,馬國2020年棕油生產量僅1,914萬公噸,較2019年減少3.6%;出口量亦較2019年下跌5.8%情況下,致庫存量下跌37%至126萬5,698公噸,創近13年新低水準。 馬國2020年油脂化工產品出口量為310萬公噸,較2019年減少5.5%;主要出口市場為中國大陸(55萬公噸,占總出口量之17.9%)、歐盟(44萬公噸)、美國(32萬公噸)、印度(21萬公噸)及日本(19萬公噸);主要出口產品為脂肪酸、脂肪醇、甲酯、甘油及香皂條。2020年生質燃油出口量為37萬8,582公噸,較2019年減少37.9%。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全國警察商業罪案調查部總監再努丁(Zainuddin)指出,上(2020)年該國共接獲網路詐騙案占5,848件,較前(2019)年攀升66.56%,損失金額逾4,100萬馬幣(約997萬美元),增加46.43%;被取締的犯罪人士2,250人,亦較前年增加853人。 由於馬國政府於2020年3月18日起實施「行動管制令」(Movement Control Order),該期間禁止一切經濟與社交活動、關閉所有學校與宗教場所、限制公民出國及外國籍旅客入境,以抑制新型冠狀病毒蔓延。在新常態下,大部分馬國公民被迫居家辦公及線上購物,因此網路詐騙案亦跟隨該趨勢銳增。 近年來,馬國大部分商業罪案均透過科技通訊產品,包括手機、電腦及網路犯罪,其中網路詐騙及駭客入侵電腦犯罪尤為嚴重。 2020年網上銷售口罩詐騙案計838件,占網路詐騙案14.33%,損失金額為1,090萬馬幣(約265萬美元);其中發生在吉隆坡大城堡之個案損失金額最高(55萬馬幣,約13.38萬美元),涉案嫌犯已被捕,並在馬國刑事法典第420條被提控上法院。受害者常被社交媒體提供的廉價商品所吸引而墜入陷阱,這是他們成為網路詐騙受害者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汶萊經濟策劃及發展處(JPKE)公布之「2020年第四季汶萊經濟成長表現」數據顯示,受石油與天然氣產業下跌8.6%影響,使該國上(2020)年第四季經濟成長率下跌1.4%,較前(2019)年同期(成長7.1%)遜色,亦較上年第三季(成長0.4%)為差。汶萊2020年第四季石油每日產量為10萬5,100桶,較2019年同期減少14.34%;液化天然氣每日產量為90萬1,100熱能單位(mmbtu),較2019年同期下跌8.25%。 綜觀汶萊2020年第四季各領域表現,農業、林業及漁業成長27.5%,較2019年第三季(成長11.4%)為優,主要受漁業(成長47.4%)、畜牧業(成長24%)及蔬菜、水果及其他農業(成長10.9%)帶動,林業則下跌17.9%;工業下跌0.8%,較2019年第三季(成長0.8%)為差,主因石油與天然氣開採(下跌8.8%)、成衣與紡織(下跌5.3%)以及電與水(下跌0.5%)所致; 其他成長的領域為與食品及飲料製造業務(成長30.8%)、液化天然氣與化學品(成長5.7%)及營造業(成長4.4%);服務業下跌3%,較2019年第三季(下跌0.4%)為差,主要受水上運輸(下跌83.6%)、陸地運輸(下跌51%)、教育服務(下跌9.1%)、商務服務(下跌6.5%)、酒店(下跌4.8%)及金融服務(下跌3.2%)等領域影響。 2020年汶萊經濟成長率為1.2%,較2019年(成長3.9%)遜色。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依據日本經濟新聞本(2021)年3月23日報導(詳如附件),為達成減碳排目標,德國西門子公司宣布將加速開發以氫能燃料電池為動力的鐵道車輛,並於德國鐵道公司合作興建氫氣供給設施,預計於2024年試營運。由於德國鐵道車輛約有5成仍是使用燃油引擎,為達減碳排目標,氫能鐵道車輛的開發至關重要。 由於電化鐵道使用之電力,在發電過程亦會排放二氧化碳,故利用氫能燃料電池作為動力之鐵道車輛,在全球減碳排潮流中將有可能成為未來主流交通工具之一,目前法國Alstom、中國中車及德國西門子等車輛製造大廠皆投入氫能鐵道車輛之開發。 受上述國際趨勢影響,東日本旅客鐵道股份公司(JR東日本)與豐田汽車(TOYOTA)及日立製作所發表將以2025年實用化為目標,於2021年度內進行以氫能燃料電池發電之Hybrid鐵道車輛實證試驗。 JR東日本過去曾於2006年至2008年進行燃料電池車輛之實證實驗,惟當時電池輸出尚無法滿足鐵道車輛動力需求,爰開發一度中止。JR東日本於2016年起與TOYOTA合作,希望透過活用TOYOTA在開發燃料電池車「Mirai」累積之電池技術,實現氫能Hybrid鐵道車輛實用化。 日本經濟新聞分析,日本發展氫能鐵道技術尚面對諸多課題。由於氫能鐵道車輛需增設燃料電池及燃料氫儲藏槽,車體勢必將較既有車輛大型化。但相較於歐洲,日本鐵軌間隙較窄,無法承受大型車輛之重量,需要全面技術革新實現車輛小型化,始能實現氫能鐵道車輛之普及。 另依據JR東日本估算,目前氫能鐵道車輛運行每兩節車廂需1千公升之燃料氫,未來對氫氣之需求將大幅提升。相較於自產自銷天然氣,可從天然氣直接萃取燃料氫的歐洲國家,日本取得燃料氫的成本約為4倍。日本發展氫能鐵道車輛,除開發車輛技術外,如何與能源公司合作確保燃料氫的穩定供應也是一大課題。
A:依據日本經濟新聞本(2021)年3月22日報導(詳如附件),日本東芝(TOSHIBA)公司發表其開發從二氧化碳製造燃料及化學原料之技術獲新突破,處理速度約達既有技術的60倍。應用該技術,面積與郵件信封大小相仿之機械每年可固化處理約一噸之二氧化碳。鑒於日本推動2050年零碳排,未來如何處理、活用工廠排放之二氧化碳至為重要。東芝預計於2020年代後半正式推動該技術之商業應用。 東芝公司開發之固碳技術名稱為「CO2資源化技術」。透過使用太陽能及風力等再生能源產生之電力,將二氧化碳轉換一氧化碳(CO),再進一步透過化學合成,活用一氧化碳製造各種化學物質,例如噴射引擎用的燃料或塑膠原料等。藉此工廠排放之二氧化碳可獲充分利用,達成二氧化碳實質零排放。 鑒於大規模工廠或火力發電廠導入固碳設備時,相關設備的小型化至關重要。本次東芝試作機底部面積約為3百平方公分,高約為23公分,將二氧化碳轉化為一氧化碳的速度約為既有技術的60倍。東芝表示本次的開發成果是推動相關技術商業化的重要里程碑,預計2025年將進一步推出試作機組,並於2020年後半正式推動該技術之商業應用。 東芝目前正與全日本空輸(ANA)討論如何發展如何利用固化二氧化碳供應噴射客機用燃料之商業模式。未來將持續推動相關技術發展,並積極開發各種新商業模式。
A:依據日本經濟新聞本(2021)年3月23日報導(詳如附件),日本精工將在中國大陸投資30至50億日圓增產風力發電機用的大型軸承,供應當地發電設備公司。東麗(TORAY)公司則是在墨西哥及匈牙利投產風電機葉片用碳纖維。伴隨風力發電機大型化,對風電機組零組件耐久性之需求亦提升。日本雖已退出風力發電機生產市場,但日本企業仍活用其技術優勢,透過布局風力發電機零組件供應市場,開發風力發電商機。 隨著世界各國推動減碳排政策,對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之需求大幅提升,帶動風力發電機相關市場成長。根據美國BloombergNEF公司之調查報告,2020年全球新增風力發電機之裝置容量為9,670萬kw,較2019年成長59%。其中美國General Electric(GE)公司導入裝置容量最大,共1,353萬kw。第2大及第4大分別為中國大陸的新疆金風科技及遠景能源,中國大陸在風力發電之投資急遽增加。而依據美國Global Market Insights公司估算,全球風電市場規模預估將於2026年成長至1,600億美元,2020年至2026年全球風力發電市場年均成長率為8.4%,其中離岸風電市場之年均成長率更是高達14%。 在風力發電市場快速成長的背景下,日立製作所及日本製鋼所等日本風力發電機製造商因在價格競爭力尚無法與歐洲企業競爭,爰退出風力發電機生產市場。但日本國內零組件或材料供應商,則活用在汽車及航空器等產業累積之技術優勢,透過布局風力發電機零組件供應市場,開發風力發電商機。 日本精工將於中國大陸遼寧省瀋陽市投資30至50億日圓,擴增工廠生產風力發電機用的大型軸承。由於中國大陸新設風力發電機主要係離岸風電用,其零組件須對海風中含有之鹽分具高度耐久性,而日本精工具專利材料配方及熱處理技術,其軸承耐久度為一般軸承的7倍。日本精工主要產品為汽車用軸承,約佔公司整題營收6成,鑒於近期電動車逐漸取代傳統燃油車,長期來看燃油引擎用軸承市場將萎縮,本次日本精工大力投產再生能源設備用軸承,亦有改變公司收益結構之戰略性意圖。 日本東麗(TORAY)公司日前透過其美國子公司在墨西哥及匈牙利投產風電機葉片用碳纖維素材,生產力約提高6成,主要銷售對象為歐洲或中國大陸市場。該子公司現為風電機葉片用碳纖維主要供應商,全球市佔率約6成。由於葉片越大風力發電機發電效率越高,在追求葉片大型化的趨勢下,對輕重量但高強度之碳纖維素材需求大幅提升。由於東麗近期供應予波音等飛機製造公司之碳纖維銷量大幅減少,爰該公司改生產供應風力發電或燃料電池用之碳纖維。東麗目前已係Vestas等主要風力發電機製造商之供應商,並同時與該等公司合作發開更高強度之風電機葉片。
A:日本外務省大臣茂木敏充與德國駐日大使Ina LEPEL,於3月22日假外務省簽署保護外交與安保相關機敏情報協定,係繼美國、法國及韓國等國之後的第9國。簽署後雙方並就加強雙邊合作關係、德國制定印太地區相關安保政策等交換意見。
A: 新加坡最大房地產開發商凱德集團(CapitaLand)本(2021)年3月22日宣布,將進行歷來最大重組計畫,擬將房地產開發業務民營化,同時將投資管理平臺和旅宿業務整合上市,以建立資產規模達1,150億星元的亞洲最大房地產投資管理公司及全球第3大上市房地產投資管理公司。 CapitaLand將與淡馬錫旗下的凱騰控股(CLA Real Estate Holdings)一起進行相關重組計畫,把CapitaLand的投資管理平臺業務和旅宿業務納入凱德投資管理(CapitaLand Investment Management,簡稱:CLIM),並將CLIM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而CapitaLand的房地產開發業務將民營化,成為凱德開發(Capitaland Development)公司,由凱騰控股擁有。凱騰控股是淡馬錫非直接擁有的公司,現為CapitaLand最大股東,截至本年3月12日擁有該集團的52%股權。 CapitaLand首席執行長李志勤將出任新上市公司CLIM首席執行長。李志勤指出,CLIM將著重擴大資產管理規模,是屬於輕資產且資本效率高,未來將專注於推動管理費收入成長。至於將房地產開發業務民營化,係因此類業務本身醞釀期長,是需要較長回收期的耐心資本(patient capital)。 CapitaLand重組業務的協議仍須獲得新加坡高等法院批准,以及在本年第3季舉行的特別股東大會和協議會議獲得股東批准。若一切順利,預計CLIM將在本年第4季上市,並將CapitaLand除牌。 李志勤首席執行長表示,CapitaLand的業務重組計畫,除了符合集團的長期目標,為股東創造價值,更讓集團專注於加快擴大投資管理業務,而房地產開發業務具有成長潛能,也存在著潛在風險。李志勤認為,新冠疫情最糟糕時期已過,現在CapitaLand正處於復甦階段,因此現在正是加速轉型時機,才提出此項重組計畫。
A: 新加坡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及財政部長王瑞杰本(2021)年3月22日出席瑞信亞洲投資論壇時表示,中美緊張局勢可能在一段時間內加劇,希望最終雙方能在競爭的同時,建立一個合作框架,因公平、健康的競爭可帶來正面影響,若能激勵創新,將為全球正面臨的諸多複雜挑戰發展出更好的解決方案。新冠疫情凸顯了穩定的中美關係,對全世界至為重要。拜登政府雖將最為關鍵的雙邊關係帶來更可預測的應對方式,但中美將繼續成為戰略競爭對手。中美共同因應包括新冠疫情和氣候變化等挑戰,都符合雙方的利益。 王瑞杰副總理指出,中美兩國以建設性方式參與亞洲區域,將是亞洲持續和平、穩定與成長的關鍵。面對後疫情時代,亞洲擁有穩健的基本面,前景展望良好,但亞洲成長前景不是必然,最重要的是,各國不應視區域市場穩定為理所當然,美國和中國關係破裂將極大破壞亞洲穩定。如果中美局勢緊張升溫,東協須保持團結,以本身利益為核心,透過實際的方法,保持開放和競爭,這不是選邊站的問題,而是為自己保持選擇的能力,此即東協核心(ASEAN Centrality)。 除了加強韌性因應不斷變化的地緣政治局勢,王瑞杰副總理認為,亞洲應採取一致的行動,充分利用其穩健基本面與商機,包括:(1)加深區域整合與合作,例如加快批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堅守區域貿易自由與開放的承諾,同時加速實現數位經濟潛能,例如促使跨境電子支付更快和更便宜;(2)隨著各國迎來第4次工業革命,亞洲實現潛能的關鍵是利用科技和數位加快經濟轉型;(3)繼續吸引來自全球的投資,亞洲對資本的需求將持續增加,僅發展中地區的基礎建設需求即估計每年達1.7兆美元。
A:
A:印尼戰略及國際研究中心(CSIS)經濟研究部門主任Yose Rizal Damuri表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為印尼帶來的主要優勢不在於開放更多的市場進入機會,而在於使印尼更加融入於全球及區域經濟中,包括全球供應鏈以及全球價值鏈當中。因此,增加出口及減少進口不應再視為對的經貿政策,因為競爭性的全球出口需要的是開放優質產品、原物料及中間財進口。全球價值鏈的核心是具有創造性的附加價值,而RCEP可以幫助印尼達到這個目標。 Yose指出,要融入世界供應鏈就必須使用更多的進口產品來發展本地的工業部門。目前印尼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後向附加增值(BVA)仍然比前向附加增值(FVA)低,因此印尼無法更有效利用國外的進口物品及材料創造高附加價值,且出口仍以自然資源為主要來源。 印尼貿易部ASEAN司長Antonius Yudi Triantoro表示,RCEP的主要特點是鼓勵該地區供應鏈的近一步擴張及深化,源自其他RCEP成員國的原材料與中間材料經過加工後將視為RCEP原產地的產品,因此更容易獲得優惠稅率,進而鼓勵各成員國融入於地區供應鏈之中。Antonius司長稱,RCEP開始實施後,印尼也將面臨許多挑戰,首先必須獲得資本投入以創造具競爭性的整體市場條件,因此印尼最大的課題是提高競爭力,尤其是從能源成本、工資、物流運輸等生產成本到產品質量的競爭,此外RCEP的實施還必須得到基礎設施的支持,包括軟體和硬體基礎建設。 印尼政策研究中心(CIPS)分析師Donna Gultom也表示,激烈的全球競爭環境下,印尼必須準備或實施政策與結構調整,吸引針對中間產品的行業投資,使RCEP的收益達到最大化,利用RCEP來促進印尼經濟發展的關鍵,一是產業競爭力、另一就是投資環境,利用產業發展為動力以吸引並提升投資與成效,使印尼在即將進入RCEP的區域整合進程中,為印尼的經濟復甦與發展添加力度。
A:來源: ABC News 日期: 110年3月23日 紐西蘭總理Jacinda Ardern於昨(22)日可公布,將於4月6日決定是否要開始與澳洲展開無檢疫的旅行泡泡。 A總理表示,紐西蘭目前需要更多時間制定新的跨塔斯曼海旅行泡泡(new trans-Tasman Travel Bubble)協議架構框架及防疫策略,如追踪聯繫措施及可管理的隔離設施等安排,目前紐西蘭政府正與澳洲各州討論邊境開放後之防疫及觀光等措施。澳洲自去年10月以來,已對紐西蘭開放,昆州並於3月20日起已開通紐國綠色航班入境昆州。 A總理表示,紐西蘭聯邦政府昨(22)天已取消澳大利亞人到紐國之旅行禁令及無需申請豁免方能入境紐國之規定,為未來雙邊旅行泡泡鋪路,近期將再與各州政府協議後,可望能於下個月決定是否對澳洲全面開放邊境。澳洲總理Scott Morrison此亦表示,澳洲與紐西蘭從去年已進行12次的磋商,望能儘快實行雙向旅行安排,惟需待紐西蘭政府作最終決議。 紐西蘭COVID-19復甦部長Chris Hipkins昨(22)日對議會表示,奧克蘭機場需要10天的時間準備,而奥克蘭航空公司則表示,目前需要三週的時間做好防疫措施,方能飛行。目前雙向飛行之機場會以威靈頓(Willington)機場、基督城(Christchurch)機場及皇后鎮(Queenstown)機場為主,並可望於本(3)月底前讓所有機場及機組人員完全接種疫苗後,方能開啟邊境。 另澳洲與新加坡及紐西蘭的三國旅行泡泡可望於今(110)年年中施行,而斐濟也期望加入。澳洲貿易和旅遊部長Dan Tahan於上週表示,未來幾個月內將與新加坡進行旅行泡泡協商, 斐濟等其他太平洋國家亦有可能被納入其中。T部長並說明,目前與各國正在研議疫苗接種旅行護照之可行性,除可確保邊境防疫部署及管理外,亦可增加旅客之旅行安全。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在2020-21財年10月1日至3月13日,緬甸的礦產出口價值急劇減少至4.959億美元。商務部的統計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這一數字大幅減少了5.55億美元。在上個財年的同期,礦產出口達到了10億美元以上。 一名交易員表示, COVID-19措施的加強還導致去年珠寶展售會及展會等活動停辦。據自然資源暨環保部表示,到目前為止,已經有逾1,250個礦塊被允許以可管理的、小型、中型及大型的規模進行開採。由於自然資源的開採有限,森林產品及礦物的出口在前幾年大幅度下降。 根據商務部的統計,在2019-20財年,緬甸的礦產出口大幅增長,達到18.7億美元,同比增長4.0548億美元。在2018-19財年,緬甸礦產出口僅為14.65億美元。緬甸的礦產品佔總出口的10%。大約80%的礦產產品通過海上貿易運往外部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