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參考資料:The Irish Times 日期:110年3月23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239/P200號(商情文號:第 239 號) 商情本文: 據愛爾蘭央行《新冠疫情以及愛爾蘭公共財政》(Covid-19 and the Public Finances in Ireland)報告,新冠疫情相關措施總支出高達246億歐元,其中包括:164億歐元為其他支持措施、100億歐元為薪資補貼措施、32億歐元為延收稅款措施、50億歐元為政府擔保貸款的間接措施。 愛爾蘭政府2020年財政支出增幅達20.5%,在歐元區中排名第二,新冠疫情相關措施佔總額12.2%,反映歐元區平均水平。此報告由愛爾蘭央行經濟學者撰寫,稱歐盟央行在新冠疫情期間緩解融資、提高生產水平等措施,發揮關鍵作用。據估計,歐盟央行龐大的資產收購計劃,使愛爾蘭政府十年期基準債券之借貸成本下降80%,年節省約1.92億歐元利息。學者則警告,新冠疫情相關措施而導致政府財政支出激增,將在稅收提高措施之下才得以維持。 該報告另指出,愛爾蘭政府針對新冠疫情之因應措施可分為三大階段:第一階段,為其2020年3月至4月的首步對策,包括增加醫療方面支出、制定薪資補貼措施;第二階段,在於2020年7月經濟刺激手段,以首步對策為基礎,促進就業措施;第三階段,為愛爾蘭2021年政府預算案。央行補充,該預算案是在新冠疫情以及英國脫歐前後存有高度不確定性的背景之下而制定。 整體而言,愛爾蘭政府措施彌補民眾收入下降,減少企業財務困難,協助民眾、企業及全體經濟減輕新冠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以廣泛的角度切入,愛爾蘭政府財政支出雖增加,但以促進經濟活動的措施,降低非貿易部門生產下降之規模。 研究分析,愛爾蘭政府初步因應措施(延伸至2020年6月所推出之措施),與未有相關措施實行之下,使2020年生產增加約2%。
A:參考資料:gov.uk 日期:110年3月24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240/P200號(商情文號:第 240 號) 商情本文: 英國政府3月24日公布《北海產業轉型合約》(North Sea Transition Deal),在國內石油與天然氣產業轉型同時,保障產業內高技能工作者及其供應鏈,透過產業現有動力、基礎設施以及私人投資等,發展氫能、碳捕獲及封存等創新科技,持續振興離岸風電,並支持國內過時工廠退役。 英國石油與天然氣業者主要位於蘇格蘭及英格蘭東北部地區,因此政府和業界將在未來至少10年中共同投資北海地區產業生產轉型所需之技能及基礎建設。該項《北海產業轉型合約》不僅將支持國內公司採用脫碳科技,邁向2050年淨零排放,且將創造合適的商業環境,為英國經濟開展全新貿易機會。 據統計,英國石油與天然氣產業為英國至少製造3.5%碳排放量,預計新合約可使英國在2030年前減少多達6000萬噸碳排放,包括英國天然氣生產中1500萬噸碳排放量,相當於英國90%房屋建築整年碳排放量。 《北海產業轉型合約》之主要承諾如下: 1. 為石油與天然氣產業設定減碳目標,預計在2025年前減少10%碳排放,在2027年前減少25%碳排放,在2030年前減少50%碳排放。 2. 在2030年前,將提供石油與天然氣業者總額高達160億英鎊脫碳投資,包括高達30億英鎊再生能源轉型、高達30億英鎊碳捕獲及封存科技補助,以及高達100億英鎊氫能技術投資。 3. 在2030年前,將確保50%離岸風電及創新能源技術由本地企業掌管,振興英國當地勞動力。 4. 由在產業供應鏈居領導地位者,協助同行採用碳捕獲及封存科技等,振興地方成長,提高當地就業機會。 政府將成立氣候兼容性檢查站(Climate Compatibility Checkpoint),未來在核發石油與天然氣開採許可之前,將確保工業發展與環境生態目標一致。該檢查站將利用科學證據,研究國內石油與天然氣工業需求、預期生產水平、潔淨技術之普及以及工業減碳目標之持續進展等。英國政府認為,未來任何許可證核發皆應符合英國環境目標,政府檢查站機制可評估工業需求,期許工業在脫碳工作方面採取具體行動。英國政府將與各方利益者磋商,預計在2021年底之前完成設計,實施檢查站機制。 為進一步協助英國及全球邁向綠能科技未來,英國政府宣布,自2021年3月31日起,將不再為海外化石燃料業者提供補助,包括英國出口融資支持、國際援助資金以及促進動力煤項目貿易等措施,此為其在去年12月氣候野心峰會對國民之承諾。 離岸石油與天然氣產業長久以來,為英國北部主要工業項目,對當地經濟至關重要。石油和天然氣產業更為民眾日常生活必需品之生產的重要供應鏈。 英國商業、能源及工業策略部部長Kwasi Kwarteng表示,透過石油與天然氣產業之技能、私人投資潛力,推動綠色工業革命,使英國產業轉型先進潔淨科技。在國家邁向淨零排放之路上,政府將為國內工業創造合適綠能科技發展條件,吸引工業深根英國,創造高技能就業機會,並確保工業心臟地帶工業業者之長期生存能力。 英國商業與能源及工業策略部副部長Anne-Marie Trevelyan也表示,為快速終止國內工業仰賴化石燃料之現象,政府將透過《北海產業轉型合約》,避免相關工業面臨轉型之重大風險;隨著政府引領綠色工業革命,將支持企業及其供應鏈共同達成英國脫碳轉型,發展潔淨科技,導向未來工業革命。 蘇格蘭政府部長David Duguid指出,英國政府與業界達成《北海產業轉型合約》,不僅意味業者將從碳氫化合物轉型至再生能源,更涉及工作、技能及專業知識之轉變。 英國石油天然氣公司(Oil & Gas UK)執行長Deirdre Michie表示,《北海產業轉型合約》象徵改革性合作關係,將協助英國在2050年前達成淨零目標。該協議含數十億英鎊工業投資,可見政府及工業界共同努力實現本土化能源轉型之決心。該協議也將穩定英國能源供應,在國內工業心臟地帶維持數萬個就業機會,支持英國經濟成長。英國更為G7高峰會國家中,首國進行此類合作;為英國政府在舉辦COP26之前,充分展現減緩全球氣候變遷之領先作為。 石油和天然氣管理局(the Oil & Gas Authority)局長Andy Samuel指出,政府最新針對工業轉型過渡期之投資補助非常及時;根據該局研究,若英國石油與天然氣業者轉型採用電氣化、碳捕集及封存、氫能以及離岸風電,將減少全國60%碳排放。 英國政府已承諾,2030年前使離岸風電產能提升至40GW,將吸引約200億英鎊再生能源投資,創造6萬全新就業機會,並協助英格蘭北部工業心臟地帶當地經濟成長,估計至2030年,約60%英國離岸風電支出可投資回歸至經濟之中。另政府預計在2020年代中期前,在兩工業區推展碳捕獲及封存科技,10億英鎊CCUS基礎建設基金可為工業單位大規模部署該技術。例如,Project Acorn計畫將為蘇格蘭東北部地區在2023年前,提供低成本的碳捕獲及封存系統,實施範圍位於St Fergus Gas Terminal天然氣工業區,該地供應全英約35%天然氣使用。 英國政府另設立氫能目標,預計在2030年前發展5GW氫能生產,將撥款包括2.4億英鎊淨零氫氣投資基金。英國BP石油公司近期宣布,在英格蘭Teesside地區興建英國最大「藍色氫」製造廠,該設施預計在2030年前可生產高達1GW之氫氣,約政府氫能目標20%;BP計劃使用碳捕獲技術解決其碳排放問題,每年計可儲存200萬噸。 在本年度預算案中,財政部長已承諾針對石油與天然氣業者將提供綠能轉型資金,包括2700萬英鎊Aberdeen地區能源轉型投資,以及500萬英鎊額外資金措施,將用於Aberdeen地區的全球地下水中心(Global Underwater Hub),此中心之工程項目包括離岸風能以及氫能科技。
A:參考資料:The Guardian 日期:110年3月23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238/P200號(商情文號:第 238 號) 商情本文: 據英國稅務暨海關總署數據,1月份英國出口貿易與去年同期相比,呈現大幅下降,威士忌酒類、起司類及巧克力類等出口項目皆受大幅影響。 根據英國食品及飲品協會(Food and Drink Federation)分析,1月份起司出口額從4500萬英鎊下降至700萬英鎊;威士忌酒類出口則從1.05億英鎊下降至4000萬英鎊;而巧克力類出口更從4140萬英鎊下降至僅1300萬英鎊,下降68%。出口貿易受創重大之主因為英國脫歐及歐洲需求疲軟,尤其許多餐飲業及飯店業等服務據點仍被迫關閉。 鮭魚及牛肉等食品類出口更呈現停滯,分別下降98%和92%;雖按出口額計算,上述兩者仍分別位於對歐盟出口總額前10名項目中,分別為第7大及第4大出口項目。另由於特定活貝類被歐盟全面禁止,魚類出口貿易也下降79%。 該協會補充,受影響最深的貿易路線為對愛爾蘭出口,僅佔整體出口5%,但2020年1月占比則有18%。此外,對德國以及義大利出口也緊隨下降,分別減少85%和81%。 英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英歐之間的貿易在1月份受到嚴重打擊,與12月份相比,英國1月份總體出口減少40.7%;為20年來英國出口貿易之最大月跌幅。 針對英國脫歐導致貿易受阻,上議院歐盟環境小組委員會表示關注。該委員會會主席Lord Teverson表示,對國內農產及食品出口商面臨的重大貿易損失感到沮喪;由於對歐盟出口糧食及農業所需之文書處理工作增加,提升出口貿易挑戰,尤其對於小企業造成深遠影響。 儘管英國脫歐前出口商已囤貨準備,以及新冠疫情期間餐飲業、飯店業等需求疲軟皆為英國出口下降因素,但英國食品及飲品協會認為,英國出口貿易大幅下降主因在於海關行政檢查與健康證明等要求,對較小的生產出口商造成非常重大之打擊。 數據顯示,英國食品及飲料類出口在1月驟降,下降達75.5%,從原10億英鎊出口額減少至僅2.56億英鎊。
A:參考資料:The Guardian 日期:110年3月23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237/P200號(商情文號:第 237 號) 商情本文: 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今年1月的3個月中,國內失業率小幅降至5%,2020年第4季失業率則為5.1%,經濟學家曾預測,英國失業率將上升至5.2%。 由於政府延長薪資補貼計劃,持續為就業市場提供支持,此小幅下降為一年前全國封城以來,英國失業率首次下降。英國政府分階段解除封城之計畫,為國內經濟提供樂觀前景,與1月份相比,2月份企業薪資單數增加6萬8000筆,此為連續第3個月之上升。 然而,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就業人數已減少69萬3000人;其中,自2020年2月以來失業率,25歲以下失業人口達60%,超過50%為餐飲行業,且有三分之一位於倫敦地區。 另整體失業率仍較2020年同期高1.1%,上述數據也顯示,2020年第4季非英國出生勞動人口較1年前減少約50萬人。 英國商業總會首席經濟師Suren Thiru認為,政府公布封城解除路徑圖,以及延長薪資補貼計畫之舉等,皆為國內經濟提供清晰前景,有助就業市場。然而,雖薪資補貼計畫抑制失業高峰,許多公司仍面對長達一年新冠疫情導致的損失,失業率仍可能呈現上升趨勢。 從第一次封城以來,獲薪資補貼計畫者已增至近500萬人,為政府財政帶來沉重壓力。由於財政部在2020年秋季曾嘗試終止薪資補貼計畫,國內失業率以創紀錄之速度激增,財政部長Rishi Sunak遂於本月將此計畫再次延至9月底。 根據英國預算責任辦公室預測,在薪資補貼計畫終止後,2021年年底失業率可能達6.5%之高峰。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美國以會員制模式經營的大型超市連鎖集團Costco將於明(2022)年進軍瑞典市場,第一家店面計畫將設於斯德哥爾摩北部的Arninge購物區,是該集團在歐洲的第7家連鎖店。 本地相關房仲公司Trophi表示,Costco超市型態在瑞典較為獨特,但認為所選地點有許多家庭群聚,應可促進Costco的成功營業。
A:資料來源 :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因為全球半導體晶片短缺問題,瑞典巴士卡車集團Volvo AB早已暫停部分生產線,現在該集團認為不只半導體,其他車用零件也呈現短缺,造成極高不確定性,因此宣布瑞典車廠將停工2至4個星期。 瑞典鋼鐵工會IF Metall對於因為Volvo AB停工可能受影響之勞工表示擔憂,希望該集團可儘快提出更為完整的因應作法。Volvo AB表示停工將影響該集團盈利與現金流。
A:資料來源: 瑞典公共健康局(Public Health Agency of Sweden) 芬蘭衛生福利研究所(Finnish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Welfare, THL) 挪威公共健康局(Norwegian Institute of Public Health, NIPH) 瑞典、芬蘭及挪威三國均於去(109)年12月27日開始施打免費COVID-19疫苗,主要對象均為醫護人員、年長者以及慢性病高危險群等自願施打者,並以Pfizer/BioNTech、Moderna及AstraZeneca等三款獲歐盟許可疫苗施打。 根據瑞典公共健康局的統計資訊,截至3月23日所登記之施打COVID-19疫苗人數達97萬1,736人,約占全國人口9.36%,並有41萬4,239人已施打第二劑。主要施打年齡層為80歲以上年長者。 根據芬蘭衛生福利研究所的統計資訊,截至3月23日所登記之施打COVID-19疫苗人數達74萬2,812人,約占全國人口13.41%,並有8萬7,600人施打第二劑。主要施打年齡層為30歲至59歲及80歲以上年長者。 根據挪威公共健康局的統計資訊,截至3月22日所登記之施打COVID-19疫苗人數共有50萬7,864人,約占全國人口9.41%,並有26萬3,030人施打第二劑,主要接受施打疫苗者以75歲以上年長者。
A:資料來源: 瑞典公共健康局(Public Health Agency of Sweden, FHM) 芬蘭衛生福利研究所(Finnish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Welfare, THL) 挪威公共健康局(Norwegian Institute of Public Health, FHI) 有關瑞典、芬蘭及挪威等三國之COVID-19疫情的最新情況,截至3月23日為止,由各國主責單位公布相關資料如下: 瑞典境內確診總人數為75萬8,335人(較上週增加3萬3,046人),重症累積人數為5,733人(較上週增加172人),死亡人數1萬3,315人(較上週增加143人),死亡率約1.78%。其中以首都斯德哥爾摩市為瑞典境內疫情最嚴重地區,目前確診人數為18萬474人(較上週增加7,879人),死亡人數為3,987人(較上週增加51人)。瑞典疫情仍屬嚴峻,無減緩跡象。 芬蘭境內確診人數為7萬2,713人(較上週增加4,862人),目前住院治療(含重症) 人數302人(較上週增加19人),死亡人數809人(較上週增加8人),死亡率約1.12%。芬蘭確診人數持續增加,但住院及死亡人數稍有減緩。 挪威境內確診人數為8萬8,039人(較上週增加6,738人),重症累積人數為558人(較上週增加48人),死亡人數649人(較上週增加8人),死亡率約0.75%。挪威上周確診及重症人數仍續增加,但死亡人數已趨緩。
A:休士頓液化天然氣公司Annova 宣布結束位於德州Brownsville 港的液化天然氣計劃,Annova 表示此決定是因為全球天然氣市場的改變。 Annova 及另兩家公司NextDecade 及 Texas LNG在Brownsville的LNG出口計劃均曾引起周遭蝦農、漁夫、環境保護人士的反對,曾於去年提出訴訟試圖禁止州政府及聯邦政府核發工程許可,但德州環境品質委員會仍不顧外界反對聲浪,批准Annova 的許可。 Annova 成立於2013 年,由4家公司合資組成,包含芝加哥的能源公司Exelon、加拿大管線公司Enbridge、內布拉斯加工程公司 Kiewit 及肯薩斯州能源公司 Black & Veatch。原預計投入數十億美元,每年生產650萬噸LNG。
A:出處:NL Times , 2021/03/24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將在四月份進行無新冠病毒出國渡假旅遊團試驗 荷蘭新聞台RTL Nieuws報導,荷蘭政府准許荷蘭旅遊業組織一項針對荷蘭人防新冠病毒出國國渡假的試驗,首次試驗在希臘Rhodes島上的一處渡假勝地,進行189名團員,為期8天的旅遊。 參加者將搭飛機前往Rhodes島的渡假勝地,該渡假村將沒有其他客人,只有相關工作人員。參加者必須在旅行前後進行新冠病毒檢測,渡假期間不可離開渡假村,且須遵守該島的新冠病毒防疫措施,回到荷蘭後,亦必須隔離10天。 有興趣者,可自3月24日開始報名參加,出發日期是4月12日,參加者必須自付旅費,而旅行社則承擔新冠病毒檢測費。若荷蘭或Rhodes島的疫情惡化,則將取消此次旅遊試驗。 荷蘭旅遊業對此試驗表示歡迎,且對試驗成功充滿信心。任職於荷蘭旅遊業協會 ANVR的 Frank van Oostdam對RTL表示,荷蘭人渴望能再次出國渡假,旅行社將負責提供安全且無新冠病毒的旅遊,此次試驗將證明,通過旅行社可出國享受無憂無慮且安全的假期。荷蘭旅遊業協會刻正安排第二次旅遊試驗,希望屆時能給予參加者較多自由。
A:出處:News item , 2021/03/24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政府防疫管制措施延長實施至4月20日 荷蘭總理Mark Rutte和衛生部長Hugo de Jonge於3月23日晚間7點召開最新疫情新聞發佈會,Rutte總理表示,由於荷蘭新冠病毒單日確診案例及重症監護病房(ICU)住院人數量均在增加中,因此將現行的防疫措施延長至4月20日(星期二),僅將現行的宵禁時間延後一個小時。 下列為荷蘭政府略為調整的最新防疫措施: 所有現行的防疫措均將施延長至4月20日(星期二)。 直到5月15日(星期六)為止,建議不要出國旅行。惟政府將與旅遊業者合作,自4月起小規模試行出國旅遊泡泡,以評估未來如何安全地開放旅遊。 由於夏令時間即將到來,因此宵禁將在3月31日星期三起,延後一個小時開始,由現行的21:00至凌晨4:30改為22:00至04:30。超市、食品雜貨店及外賣食品和飲料店則可營業至21:45。 預計到今年7月,荷蘭所有18歲以上的群體均可接種第一劑新冠疫苗。
A: 據約旦時報報導,約旦-埃及第29屆高層峰會於本(110)年3月23日於安曼舉行,由約旦總理Bisher Al Khasawneh與埃及外交部長Mustafa Madbouli共同主持,就兩國經貿、安全及巴勒斯坦等議題進行討論。 約旦K總理表示,約旦與埃及在安全及巴勒斯坦問題上立場一致,並聲援埃及打擊一切影響其國家安全之外來因素,強調保護埃及國家安全是維護阿拉伯國家安全一部分。建立約旦、埃及與伊拉克之三邊合作機制,可為三方未來在加強經濟、商業與能源合作奠定基礎。並指出,約旦-埃及高層峰會在全世界正經歷COVID-19流行帶來危機之際舉行,可更深入探討如何共同因應此危機導致全球經濟結構發生變化,並影響到國際衛生系統,更顯其重要性。 埃及外交部M部長表示,埃及盼未來可定期舉行此高層峰會,俾積極深化兩國關係與促進合作,強調兩國在各種問題協調方面,以處理巴勒斯坦問題成效最為顯著。強調克服COVID-19之影響與挑戰以及恢復兩國之間商業往來之重要性,並指出約旦產品與商品在埃及市場頗受歡迎。 報導指出,此次約埃雙邊高層峰會主要討論議題尚包括:如何加強雙邊相關領域之合作,如增加雙邊貿易量、加強電力聯結合作、促進天然氣與石油領域合作、便利約旦藥品進入埃及與增加農產品交易量等。在會議結束時,兩國簽署七項合作備忘錄及執行計畫,包括公司監理合作、水資源合作、專家交流合作、古文物合作、住宅建造與民用發展合作、加強電力連結合作、資通訊技術合作。 報導續指出,約旦K總理與埃及外交部M部長Mustafa Madbouli並進行單獨會晤,回顧雙邊關係與未來加強雙邊關係方式,俾加強兩國在雙邊及與伊拉克間之三邊各個領域合作關係。
A: 據約時報報導,約旦工業、貿易暨供應部長Maha Al Ali指出,鑒於全球食用油價上漲及可能造成對約旦民生物價之影響,宣布自本(110)年3月23日起禁止植物油出口。 查約旦農業部於去(109)年7月因應新冠疫情之影響,業已宣布禁止糖、米、大豆、飼料、小麥及麵粉之出口與再出口,以保障此些商品在約旦國內之戰略儲備,並維持民生物價穩定。
A:為保障勞工權益及提升國內勞動環境,沙烏地政府主要求民間企業雇主至少應提供最低限度之健康醫療保險予員工及其眷屬。對此,沙烏地綜合保險委員會(Saudi Council of Cooperative Health Insurance, SCCH)表示,根據目前法規,私人企業員工得自任職首日起享有健康醫療保險,其眷屬亦同,並保障其子女至年滿25歲為止。 SCCH另表示,若勞工轉任新職,新雇主亦應自其任職首日起提供健康醫療保險,如此方能確保勞工權益,並有助國內勞動力流動。SCCH並強調,民間企業雇主應負擔員工及其眷屬保險,不得由要求員工自付。
A:據媒體報導,沙烏地政府本(2021)年第1季總計裁罰40,500起逃漏稅案件。對此,沙烏地天課暨稅務總局(General Authority of Zakat and Tax, GAZT)表示,該等案件犯罪原因甚廣,其中主要係涉及逃漏稅。另根據GAZT統計,目前沙國境內共有逾130萬名註冊在案之納稅義務人。 由於去(2020)年迄今疫情重創各國經濟及稅收,使各國政府財政吃緊,因此須確保各項稅源、稅基及應繳納金額。此外,包括沙國在內之海灣地區國家為增加稅收並降低對石油收入之依賴性,皆陸續針對商品及服務開徵附加價值稅(VAT),因此需嚴控逃漏稅的情形。
A:資料來源: Symsite Research 日期: 2021年3月24日 德國汽車供應商Mahle Behr計劃擴建斯洛伐克Senica工廠,該廠年銷售額達1億1,000萬歐元,該投資將增聘200名員工,總員工數將達650人。 該Senica新工廠將生產汽車空調塑料零組件,工廠主要客戶為福斯汽車。 Mahle Behr在斯洛伐克Námestovo還有另一家工廠,該廠擁有300名工人,年銷售額達1億2,000萬歐元。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3)月24日報導稱,LINE總公司頃對於中國相關企業可擅自閱覽個人資料問題表示,未來將不會在中國進行處理日本國內使用者資訊的服務開發及數據演算。另,LINE總公司表示,向海外業者委託業務本身並「不違法」,但由於有資訊外洩及安全保障上的風險,今後將阻斷中國企業進入伺服器。 LINE公司過去將開發及部分監視內容的相關業務,委託給位於中國大連的企業執行實施,但考量恐有將日本消費客戶資訊可能外流的疑慮,日本自民黨內部也對該公司委託中國企業一事感到擔憂。受到日本各界批判聲浪高漲之影響,LINE總公司表示已在3月23日前結束全部委託中國企業的業務。 LINE公司出澤剛社長在記者會上表示,「發生本次資訊遭外流事件,雖我們認為並沒有違反日本國內法律,但目前仍在等待政府部門的判斷」,並對中國政府修法加強蒐集情報一節,說明該公司並無確實掌握環境趨勢的變化,也沒有充分地顧慮到使用者權益。
A:西班牙Cinco Días日報2021年3月月22日報導,西班牙政府於本月12日通過疫情紓困措施,將提撥110億歐元援助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之企業,其中70億歐元係直接補助款。依據西國Axesor貸款風險顧問公司、西班牙國稅局(Agencia Tributaria)及西班牙企業家聯盟(La Confederación Española de Organizaciones Empresariales,CEOE)資料分析,西班牙每12家企業中,僅1家可獲得政府提撥之直接補助款。 據悉西國政府規範之申請直接補助款條件極為嚴格,在538個產業中,僅95個符合申請條件,約5分之1;其次目前西國商業登記公司為220萬家,僅35萬5,713家符合申請條件,約6分之1;此外,加上申請之企業2019年之營業須具盈餘,爰僅18萬申請者符合規定,故約12家公司僅1家符合條件。而在130萬名自營業者(Autónomos)中,則有39萬7,281名符合條件,約為3分之1。 此外,依據目前規定,欲申請之中小企業與自營業者於2020年營業收入須較疫情前減少30%。CEOE指出,符合申請者主要為旅行社(營收下滑75%,約190億歐元)、旅宿服務業(-68%,約186億歐元)、航空運輸業(-60%,約80億歐元)、餐飲服務業(-43%,約232億歐元)、電影活動業(-34%,約22億歐元) 等5大產業,而不符合申請條件無法取得補助之業者則有汽車銷售與維修業(-19%,約175億歐元)、廣告與市場研究業(-17%,約35億歐元)等,其損失額總計達920億歐元,爰CEOE盼政府以業者補助重點,而非以產業別為考量。 報導另認為,西國政府提供紓困補助應優先協助目前領取無薪假補助(ERTE)措施之企業,以挽救就業市場及避免企業倒閉。標準普爾信評機構(S&P)則表示,前述紓困措施能否協助企業脫離危機仍待時間證明,惟亦認同該措施可協助部分業者維持營運,協助銀行控制融資損失及帶動日後經濟復甦。惟另有分析引述西國央行(Banco de España)之估計稱,相關補助額至少需為200億歐元,爰認為政府目前提撥之110億歐元紓困措施預算或仍恐不足。
A:西班牙Cinco Días日報2021年3月月22日報導,國際知名信評機構標準普爾 (S&P) 衡量西班牙財政及結構情況,維持西班牙信用評等為A,經濟展望為負,並認為西班牙經濟活動需至2022年才能恢復至疫情前之水準。S&P表示,經濟展望為負之原因係疫情使企業及家庭突顯目前經濟結構性弱點。在政府逐步減少額外補助措施後,中小企業可能面臨破產問題,使西國潛在負債增加。 儘管如此,S&P仍對西國之經濟復甦持相對樂觀看法,認為2021年之經濟成長為5.7%,2022年則為6.6%。此外,由於西國於未來7年將自歐盟復甦及韌性基金取得近GDP之13%,認為西國經濟可能有跳躍性成長之契機,並可能使2021年之經濟成長增加2%。 該機構亦指出,西國財政赤字為最大的風險,預估財政赤字於2020年為GDP之11.8%,2021年則為GDP之4.2%,認為疫情補助之需求復甦及額外經濟補助效應將逐漸消失,可能延至2022年才反應疫情對西國經濟之嚴重影響,並認為歐盟至2022年仍將同意免除財政赤字及外債限額規定。 分析家認為,西班牙財政危機係發生於疫情之前,2021年底政府公債約為GDP之121.2%。此外,因政府內部對退休年齡或退休金計算期限等無法取得共識,導致社會安全赤字增加。 此外,S&P認為西國政府設定於8月底之前完成70%民眾施打疫苗之群體免疫為可達成之目標,將可加速2021年年底經濟發展。
A:西班牙Cinco Días日報2021年3月18日報導,西班牙中央銀行頃公布之「防疫措施、移動限制及經濟活動之關聯」報告認為,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使西國經濟衰退11%,為西國非戰爭時期表現最差之紀錄,顯示政府進行營業及移動限制等防疫措施對經濟發展影響之程度,遠高於民眾之自主防疫。 據西國央行研究指出,中央及各自治區政府宣布防疫限制措施後,民眾移動紀錄及經濟活動均受影響,企業暫停營業,嚴重影響經濟活動,2020年4月至12月營業減少近7成,其影響於疫情減緩,防疫措施鬆綁後逐漸緩減。相關經驗可作為經濟主管單位於後疫情時代與病毒共存之參考借鏡。 西國央行行長Pablo Hernández de Cos指出,為協助業者儘速復甦,政府應加速發放已獲通過之110億歐元疫情補助款,應於1個月內發放自治區直接補助之70億歐元補助款,並敦促政府應儘速發放前述補助款予有存續能力之業者。 西班牙預算獨立監督機構(Airef)亦警告政府公債持續增加,於2020年底已達國內生產毛額(GDP)之117%,儘管於2021年似有回穩情形,預期2022年將持續惡化,爰要求制訂中程政府財政整頓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