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瑞士外交部長Ignazio Cassis 3月19日下午召開記者會說明,瑞士聯邦委員會通過「2021-2024年中國戰略」(China Strategy 2021-2024)訂定目標方向。 上述新聞稿表示,近年來中國發展迅速,中國已是瑞士第三大貿易夥伴,但瑞士和中國之間的價值觀存在極大差異,現通過此中國戰略,有利瑞士未來在推動中國政策的明確和一致性。 新聞稿另指出,促進全球適用的規則和標準、世界多邊組織有效的運作及完整不分裂的全球經濟乃是瑞士外交政策的核心。   資料來源: 瑞士聯邦委員會 日期: 2021年3月19日

A:瑞士新蘇黎世日報以「沒有新冠病毒危機的痕跡:台灣正在尋找新的自信」為標題報導台灣防疫成就及經濟成長。 上述報導指出,儘管新冠狀病毒疫情已使大多數國家社會陷入危機,但在台灣卻是相反的情況,幾乎沒有其他國家像台灣那樣成功地與新冠病毒作抗爭。自疫情擴大蔓延以來,台灣只有10人死亡,約有1,000名被感染且其中感染者大多數是境外移入的。 該報導另表示,台灣去年經濟增長3.1%,是2013年以來經濟成長最快速的一年。雖然旅遊業和一些餐飲業受到嚴重打擊,但是家庭電子產品蓬勃發展,加之推動5G,又筆記型電腦、智慧手機、電腦晶片出口創新高,富士康和台積電公司已是資通訊領域的世界領導者,以致去年台灣經濟成長高於中國,經濟蓬勃發展。   資料來源:瑞士新蘇黎世日報 日期:2021年3月23日

A:一、傳統汽車製造商發展電動汽車的成本較純電動汽車業者高: 對傳統汽車製造商而言,轉型朝電動汽車發展,因目前仍需同時開發、生產與銷售燃油引擎與電動汽車兩種類型汽車,成本較純電動汽車業者為高,惟德國汽車大廠賓士(Daimler)、BMW和福斯汽車(VW)仍加速其進入電動汽車領域的重組,預計最晚到2025年,大多數汽車將為混合動力或純電動汽車。 二、德國傳統汽車大廠加速重組進入電動汽車領域 (一)賓士: 於本(3)月初與員工達成協議,其位於巴登符騰堡邦首府斯圖加特的Untertürkheim工廠,將轉換為電動汽車製造工廠。部分員工正接受培訓亦或是進行調動,賓士將保障員工就業到2029年,並將取消部分工作機會。查Untertürkheim工廠員工計約18,000名。 (二)BMW: 1、自2013年起僅限於在部分有利益的市場銷售其電動汽車品牌i3,如今計劃每一系列至少一款電動汽車,計劃到2025年,電動汽車的銷量能增加至少三分之一。BMW人力資源事業部主管Horstmeier表示,約4.6萬名已進行轉換到電動汽車製造的培訓(查BMW全球員工數約為12.6萬人)。BMW執行長Zipse承諾大量投資德國工廠,計劃在慕尼黑廠生產電動汽車i4。 2、計劃自2022年起,其位於德國的四家工廠將製造電動汽車,2024年起德國工廠將不再生產燃油汽車引擎,汽缸引擎的製造將陸續轉移至英國Hams Hall廠及奧地利Steyr廠。 (三)福斯汽車: 1、福斯汽車計畫於2030年前,每銷售10輛汽車,其中便有7輛為電動汽車。該公司品牌事業部主管Brandstätter表示,其電動汽車銷售到2030年將佔歐洲總銷售額的70%,較原先計劃的35%增加一倍。 2、福斯汽車的電動汽車車款ID已上市3到4年,下世代電動汽車車款為Trinity,其行駛距離、充電速度與軟體配件之效能將更佳。 3、福斯汽車執行長Herbert Diess表示,2026年將推出其最後一款燃油引擎汽車,渠認為退出柴油或汽油引擎汽車的確切時間點取決於政府政策。 4、瑞士銀行UBS汽車產業分析師Patrick Hummel表示,福斯汽車的電動汽車開發平台,較通用汽車(GM)和現代汽車(Hyundai)等其他傳統汽車業者領先3年。 三、其他競爭業者如英國汽車業者Jaguar計劃其燃油引擎汽車將銷售到2025年為止;自2010年起成為中國吉利汽車子公司的Volvo,亦計劃其燃油引擎汽車將銷售到2030年為止。  

A:彭博社3月23日報導,美國紐約輝瑞藥廠(Pfizer)正進行新冠肺炎新藥的臨床試驗,該新藥係口服型,適用於患者出現初期病癥時服用,以阻止病毒蔓延成為重症。初步階段的臨床試驗預期數週內完成,預計本年4月在美國化學學會(ACS)會議發表試驗成果,並續於本年第二季展開第二及第三期臨床試驗後,向 FDA申請緊急使用授權。該新藥係蛋白酶抑制劑,能阻止病毒在細胞中複製,目前蛋白酶抑制劑藥物已有效使用在HIV及丙型肝炎等病毒性疾病。 報導指出,全球各大藥廠積極開發新冠用藥,禮來(Eli Lilly)與 Regeneron 藥廠的新冠抗體藥物,已獲美國FDA批准使用在尚未住院,惟可能出現嚴重症狀的新冠肺炎患者;吉利德藥廠(Gilead Sciences)的瑞德西韋獲准使用在住院患者;默克藥廠(Merck)與Ridgeback Biotherapeutics 合作研發的新冠肺炎口服藥molnupiravir正進行最後階段臨床試驗;輝瑞另針對住院患者研發一種靜脈注射藥物正進行臨床測試。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下載: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1-03-23/pfizer-begins-human-trials-of-new-pill-to-treat-coronavirus?sref=1zdda0Kg

A:美國商務部本(24)日公布本年2月耐久財訂單達2,540億美元,較本年1月2,569億美元下降1.1%,係連續9個月增長後首次下滑,其中民間商業投資相關的核心耐久財訂單(扣除國防及飛機)亦下滑0.8%達725億美元。 專家表示原物料短缺、供應鏈中斷及上月嚴峻氣候雖造成製造業疲軟,惟渠等仍對前景持樂觀態度,強調美國經濟活動逐步重啟,政府紓困支票將刺激消費,商品庫存亦維持低水平,均有助未來民間商業投資。本年2月未完成訂單成長0.8%,係2018年9月以來最高水準,過去12個月耐久財訂單亦增長3.2%,全美製造商協會(NAM)的調查顯示近88%製造商看好未來企業前景。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下載:https://www.wsj.com/articles/u-s-durable-goods-orders-drop-for-first-time-since-last-spring-11616592333

A:土耳其本(2021)年3月20日發布政府公報表示,自公告日起至本年6月30日(含)止,調降部分油料種子及植物油產品之進口關稅至0%,包括:   (一)稅號1205.10.90.00.00「其他低芥子酸之油菜子(非播種用)」、稅號1205.90.00.00.00「其他油菜子」及稅號1207.60.00.00.00「紅花子」。   (二)葵花子或紅花子油及其餾分物,包括稅號1512.11.10.00.00「技術或工業用粗製油,除生產食品以外」、1512.11.91.00.00「其他粗製葵花子油」、1512.11.99.00.00「其他粗製紅花子油」、1512.19.10.00.00「技術或工業用非粗製油,除生產食品以外」、1512.19.90.00.11「其他非粗製葵花子油」、1512.19.90.00.19「其他非粗製紅花子油」。   (三)油菜子油、芥子油及其餾分物: 1、低芥子酸之油菜子油及其餾分物,包括稅號1514.11.90.00.00「其他粗製油(非技術或工業用)」、1514.19.10.00.00「技術或工業用非粗製油,除生產食品以外」、1514.19.90.00.00「其他非粗製油(非技術或工業用)」。 2、其他,包括稅號1514.91.90.00.00「其他粗製油(非技術或工業用)」、1514.99.10.00.00「技術或工業用非粗製油,除生產食品以外」、1514.99.90.00.00「其他非粗製油(非技術或工業用)」。   土耳其媒體TRT HABER報導指出,由於全球新冠病毒疫情,土耳其暫時性調降本案產品進口關稅,以確保供應安全及價格穩定。

A:彭博社本(24)日報導,全球車用半導體持續短缺,主要車廠在亞洲及歐洲生產基地面臨停擺危機;上周末車用晶片大廠日本瑞薩電子工廠大火加劇半導體短缺,顯示供應鏈脆弱,任何異常事件均可導致零組件耗盡。 全球主要車廠去年考量新冠疫情爆發汽車銷量恐下降,削減車用晶片訂單,晶片生產商將產能移轉至遠距工作所需之筆電等設備上,嗣汽車需求上升,導致車用晶片短缺;本年初美國冬季暴風雪亦嚴重影響美國半導體供應;日本瑞薩電子大火使情勢雪上加霜,其12吋晶圓將至少停產一個月以上。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下載: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1-03-24/the-global-auto-plants-now-idle-as-chip-supplies-dry-up

A:資料來源: Daily News Monitor 日期: 2021年3月24日 2021年前兩個月斯洛伐克Kosice機場搭機乘客較2020年同期減少89%。 2020年1月及2月Kosice機場搭機乘客達4萬3,759人,而2021年同期僅4,786人。 自2021年初以來,Kosice機場並未開通飛往渡假勝地或異國目的地包機航班,且直到2021年6月都沒有此類航班安排。 目前Kosice機場僅有飛往倫敦Luton市航班,另奧地利航空本週推出飛往維也納有限航班。  

A:資料來源: Daily News Monitor 日期: 2021年3月24日 斯洛伐克統計局表示,2021年1月斯洛伐克住宿旅客數目較2020年同期減少94%。 2021年1月斯國住宿設施客人僅達2萬6,600人,為自2020年初以來次低數目(最差為2020年4月)。  2021年1月斯國住宿設施國內旅客占總數80%,達2萬1,400人(年減92.4%);外國旅客僅5,200人 (年減96.8%),而2020年1月外國旅客達16萬6,000人。  

A:馬來西亞清真產業發展機構(Halal Industry Development Corp.,簡稱HDC)執行長海魯·阿里芬(Hairol Ariffein)表示,受新冠疫情及大部分國家為抑制該病毒肆虐而實施封鎖國境措施衝擊,馬來西亞上(2020)年清真出口額僅305億馬幣(約74.03億美元),較前(2019)年減少24.13%,亦較原預測之出口值420億馬幣(約101.94億美元)減少27.38%。馬國2020年清真產品出口額銳減,導致清真產品出口商數量僅剩1,507家,較2019年的1,876家減少19.67%。   新加坡為馬國2020年最大清真產品出口市場,出口額為41億馬幣(約9.95億美元),其他依次為中國(8.35億美元)、美國(4.2億美元)、泰國(3.59億美元)及印尼(3.25億美元)。   依出口產品項目別區分,清真食品與飲料仍為馬國清真經濟的主要貢獻來源,總值達174億馬幣(約42.23億美元);其次為清真原物料(21.4億美元)、化妝品及個人護理(6.48億美元)、棕油衍生產品(2.16億美元)、工業化學品(1.14億美元)及清真藥品(7,282萬美元)。   自2011年起迄今,馬國清真產業園區累計吸引了161億馬幣(約39.08億美元)總投資額;其中外人直接投資額為95億馬幣(約23.06億美元),占總投資額59%;國內投資額為66億馬幣(約16億美元),占總投資額41%。2020年馬國清真產業園區吸引國內投資額為2億馬幣(約4,854萬美元)。   目前馬國擁有21個清真產業園區,共有295家企業營運;其中253家為國內企業,占總數之85.76%,其餘42家為跨國企業,占總數之14.24%。   馬國於2020/21年全球伊斯蘭經濟指標(Global Islamic Economy Indicator)已連續第八年成為該指標最高的國家,在清真食品、伊斯蘭金融、對穆斯林友好旅遊、醫藥和化妝品產業六個類別中的四項分別排名第一。另根據國際策略研究暨諮詢公司DinarStandard頃發布的年度全球伊斯蘭經濟狀況報告中,馬國在媒體、娛樂及時尚領域亦分別排名第二與第四位。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汶萊經濟策劃及發展處(JPKE)公布之「2020年12月份汶萊國際商品貿易統計」顯示,上(2020)年12月份汶萊出口額為8億60萬汶幣(約5億9,681萬美元),較前(2019)年同期下跌42.4%,惟較上(11)月成長46.7%;其中液化天然氣出口2億7,060萬汶幣(約2億172萬美元),下跌34.7%;原油出口1億4,070萬汶幣(約1億489萬美元),下跌63.3%。前述2項產品,占汶萊總出口額51.37%。其他出口產品為化學品(1億56萬美元,較2019年同期成長114.8%)。   綜觀汶萊2020年12月份出口表現,主要出口市場為中國大陸(占總出口額31.1%),其他依次為日本(29.5%)、新加坡 (10.4%)、泰國(7.6%)及馬來西亞(5.1%)。   2020年12月份,汶萊進口額為7億1,620萬汶幣(約合5億3,389萬美元),較2019年同期下跌39.3%,亦較上月下跌0.2%;其中燃油進口額2億3,860萬汶幣(約合1億7,787萬美元),為汶萊最大進口項目;其他進口產品分別為機械與交通設備(1億5,796萬美元)、食品(6,500萬美元)、製成品(4,398萬美元)及化學品(3,958萬美元)。汶萊主要進口來源國為馬來西亞(占總進口額19.8%)、新加坡(17.5%)、澳洲(14.2%)、伊拉克(9.3%)、俄國(9.2%)及中國(7.6%)。   2020年12月份,汶萊貿易順差為8,440萬汶幣(約合6,292萬美元),較2019年同期下跌59.9%,惟較上月增加149.1%。   汶萊2020年總貿易額為164.6億汶幣(約合122.70億美元),較2019年下跌2.3%;出口額為91.22億汶幣(約合68億美元),下跌7.7%;進口額73.39億汶幣(約合54.71億美元),成長5.5%;貿易順差17.83億汶幣(約合13.29億美元),下跌39.1%。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3月24日報導,貿工部長陳振聲3月23日參訪吉寶企業(Keppel Corp)時,呼籲星國各企業在面對週期與長期結構以及科技顛覆等挑戰,都必須做出調整與應變,並且掌握與順應大趨勢,才能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 陳振聲部長表示,面對挑戰,不論企業規模大小都須作出調整,並讚揚作為大型企業的吉寶企業能積極作出改變與把握新的機會。吉寶正把業務重點轉向「能源與環境」、「互聯互通」與「城市發展」等三大領域,契合全球的長期趨勢,包括提供能源方案,例如風力發電機、離岸風電場、再生能源和再氣化廠(regasification plant)。該集團也在連線性與城市發展方面提供方案,如推出5G網路、建造具能源效率的資料中心等。 陳振聲部長更指出,雖然新加坡天然資源缺乏,但星國為全球建造鑽油台,亦為全球建造風力發電機。其他企業依靠大規模土地建造資料中心,但吉寶則嘗試改變模式,探討透過浮動結構,來裝置太陽能板和建造資料中心等。這些方案不僅能夠改善民眾生活,也能出口至全球。 吉寶企業總裁盧振華表示,陳振聲部長此次參觀吉寶企業乃因幾周前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的SpaceX公司,買下吉寶過去建造的半潛式鑽油台,並交給吉寶在美國的船廠,要改造為發射火箭的發射台。該企業過去幾十年為離岸領域發展的許多科技,其實可以改變用途;同樣的,經歷能源變遷的吉寶海事,也能夠為自己的科技找到新的用途。

A: 新加坡銀行公會(ABS)和金管局(MAS)本(2021)年3月23日聯合發佈「金融機構未來工作場所研究報告」提出一些工作場所策略和良好做法,旨在支持金融機構為當前和未來的運作提高穩健度。建議星國金融機構可考慮採用更多無接觸科技,降低工作場所的擁擠程度,以及繼續實行分組工作制度,來為疫情後的運作做準備。 此報告也建議,金融機構可採納辦公室共享模式(hot-desking)、溫度和口罩檢測,以及改善通風,避免潛在的病毒傳播。除主要總部外,金融機構應允許員工在公司分部辦公室或分支機構工作,以在工作場所安全和減少對業務營運的干擾這兩者之間取得平衡。 金管局副局長王宗智表示,新冠疫情使人們重新思考傳統的工作場所模式。銀行公會為金融機構編寫的未來工作場所手冊,將成為金融機構審查和重新設計工作場所的寶貴資源,以更好地支援員工的福祉和安全,同時對工作流程進行數位化改造。渠亦鼓勵金融機構考慮報告中的建議,加強工作場所的安全和彈性。 新加坡銀行公會主席兼華僑銀行集團行政總裁錢乃驥指出,此研究由銀行和其他相關行業專家組成的團隊共同完成,是一套最佳實踐,供銀行為未來的工作場所做準備,確保客戶和員工的安全以及業務可持續營運。 大華銀行集團(UOB)人資主管唐自強表示,100%的遠端工作不是未來工作的長期趨勢,UOB正在規劃靈活的混合工作安排,一旦疫情的限制取消,多數員工可選擇每週2天遠端工作。此外,該集團也加快工作空間的轉型,例如從指定座位轉變為一系列的工作空間,如會議室、工作茶座、小會議室和迷你會議室。由於線上會議的增加,銀行也在現場會議設施上進行更多投資。

A:來源: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   日期: 110年3月24日   由世界衛生組織(WHO) 成立之「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實施計劃(COVID-19 Vaccines Global Access,簡稱COVAX)」截至2021年初,已有192個國家聯盟加入COVAX計劃,該計劃旨在提供成員國20億劑世界衛生組織認可的疫苗給迫切需要之國家,而澳大利亞身為成員國之一,已於本週二(3/23)將所承諾之8000劑阿斯利康疫苗送抵巴布亞新幾內亞(旨在使至少20%的人口得到免疫),索羅門島國亦於上週透過COVAX管道獲得首批阿斯利康疫苗。   隨著中國與美國及澳洲等國家緊張關係加劇之際,中國逕而轉向發展中國家輸銷自產疫苗,且以經濟“附加條件”作為疫苗交換之條件。儘管中國與所羅門群島,巴布亞新幾內亞,斐濟和萬那杜等太平洋國家尚在初步討論疫苗供給情形,惟澳大利亞、美國、印度和日本等四國率先協助提供印度太平洋國家疫苗配送及接種工作。專家憂心表示,中國以貫用手法用經濟誘因並加上施壓吸引印度太平洋國家,惟從來皆沒有公開透明作法,疫情尚未得以控制情形下,中國對印度太平洋國家施行疫苗外交,期以該國基礎建設案來換取中國諾華(Sinopharm 及Sinovac)疫苗事,恐讓印度太平洋國家被迫做出經濟上讓步及妥協,如巴西已撤銷對中國華為參與5G網路拍賣之抗議,以換取該中國諾華疫苗。   據了解,中國已將疫情嚴重之拉丁美洲和南太平洋國家為目標,並與菲律賓、印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及巴西等國達成協議,儘管存在對中國諾華疫苗有效性之問題,中國仍以疫苗外交誘導印度太平洋國家經濟上合作。   澳大利亞總理Scott Morrison要求大幅擴大5月11日預算中的醫療保障資金承諾,以增強澳大利亞在南太平洋的影響力。雖中國試圖讓巴布亞新幾內亞批准諾華疫苗的使用,仍遭拒絕。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正在與澳大利亞和巴布亞新幾內亞政府合作,支持疫苗的提供。   澳洲聯邦衛生部長Greg Hunt於今(24)日表示,澳大利亞本土生產之阿斯利康疫苗計劃正在以顯著速度生產,且澳洲藥品管理局(TGA)已於昨(23)日批准放行第一批於墨爾本生產的83萬2,000劑阿斯利康疫苗,並於今(24)日分裝配送至各地診所。而於昨(23)日,第二批15萬9,000劑輝瑞疫苗亦已運抵澳洲,並發送至各州老年護理機構,截至23日,澳洲已協助4600名老年人疫苗接種。過去一週內,共施打11萬6,000劑的疫苗。

A:資料來源:越南法律圖書館2021.3.19日報導   越南政府已於2021年3月16日發布第10/2021/QD-TTg號決議有關認定高科技企業的標準規範,並取代越南政府2015年第19/2015/QD-TTg號決議。 據該決議,高科技企業除應符合2014年投資法第75條規定外,尚須符合下列標準: 高科技產品之營業額至少達到企業每年淨營收之70%。 用於研發的總支出應占企業每年淨營收減去成本和費用的比率如下: + 企業資本總額達6兆越南盾且僱用3,000名勞工以上的公司至少達0.5%; + 未符合上述規定者,但企業資本總額達1,000億越南盾且僱用200名勞工以上的公司至少達1%; + 其餘企業至少達2%。 具有高專水平以上從事直接研發的勞工應占企業總勞工的比率如下: + 企業資本總額達6兆越南盾且僱用3,000名勞工以上的公司至少達1%; + 未符合上述規定者,但企業資本總額達1,000億越南盾且僱用200名勞工以上的公司至少達2.5%; + 其餘企業至少達5%。 本決議自2021年4月30日起生效。詳細公告內容刊登於越南法律圖書館www.thuvienphapluat.vn 網站,中譯內容僅供參考,倘有疑義,應以越文版為準。

A:資料來源:胡志明市法律報網站,2021年3月20日   胡志明市人委會阮成鋒主席頃於2021年3月19日主持由胡志明人委會貿易暨投資促進中心(ITPC)辦理「2021年聽取如何改善胡志明市投資環境之建議,以及初步總結該市投資工作小組之成果」之座談會。 胡志明市計畫投資廳黎氏黃梅(Le Thi Huynh Mai)廳長在座談會上表示,自胡志明市成立投資工作小組由阮主席帶領以來,該工作小組已協助110件遇到問題的投資案順利獲得解決。胡志明市人委會阮主席亦在會場上頒發15件投資執照予國內外的投資廠商,投資金額高達22億美元。 胡志明市人委會黎和平(Le Hoa Binh)副主席亦表示,為實施胡志明市2021年「改善胡志明市投資環境」,該市提出10項解決措施。主要重點措施如下: 加強改革行政手續,所有機關及單位公開及透明處理工作的流程;督促發展3、4級的線上公共服務;促進郵政服務,使用電子發票及國家級公共服務網站之行政服務等。 城市各機構相互配合提高效率以選擇符合投資法的投資者執行投資案;配合投資者解決土地使用權投標之手續;加強檢查投資執照核發後之進度;研擬胡志明市至2025年的物流總體發展及貨品出口計畫之提案,並邁進2030年的展望。 有關取得財務融資部分,提出金融組織宜以公平及透明的程序,協助人民及企業取得信貸;為刺激市內投資,宜有效執行信貸優惠利息之規定;強化企業電子支付的能力;加強銀行與企業之結合等。 此外,還有數位轉化及科技的公共投資、基礎建設及規劃、提高人力資源品質,以及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協助企業維持及恢復生產等措施。 在評論胡志明市人委會提到的解決措施時,大多數企業與公協會亦表示認同,胡志明市人委會已正確意識到該市面臨的瓶頸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公協會及民間業者給人委會建議如下: 駐越南歐洲商業協會Nicolas Audier主席表示,行政手續相當複雜,涉及該市多個部門,因此申請投資和建築許可證的時間通常會延長。特別是在土地方面,企業難以尋得到大面積的土地,尤其是在胡志明市高科技園區內的土地。 美國商會(Amcham)代表續補充,美國企業現在非常願意在越南,特別是在胡志明市進行大量投資。但是,該市需要簡化行政手續,簡化申請投資許可流程,尤其是在守德市。此外,該市亦要加強投資基礎建設、物流、廢物及廢水處理等。對於土地使用計畫,應提高其透明度,以便企業取得土地。在人力資源方面,大學生需要培養軟體技術。 英特爾(Intel)公司的代表表示,除了提供政策來吸引新投資者外,還必須制定政策來支持已投資的企業,方便企業繼續擴大投資。 駐胡志明市日本投資促進組織Hirai Shinji 執行長表示,如果增加胡志明市與周邊省份的聯繫,胡志明市的投資環境將更具吸引力。目前,在投資人的評估中,胡志明市是「八面鑽石」,因為從胡志明市中心僅平均1.5至2小時即可到達平陽,同奈,隆安及永隆等。建議越方政府,應加快速度來建設胡志明市與鄰近省份高速公路的連結。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商務部的一份官方報告,截至2020-21財年的3月12日,緬甸與孟加拉間的邊境貿易額達到2,013萬美元。與去年同期2,598萬美元的雙邊貿易總額相比,大幅減少585萬美元。此期間,緬甸對孟加拉出口695萬美元及進口1,317萬美元。緬甸向孟加拉國出口貨物的途徑有海運及陸運,主要透過若開邦實兌及Maungtaw口岸進行。兩國貿易的產品包括竹子、生薑、花生、鹹水蝦及魚、李子乾、大蒜、冷凍食品、化學品、皮革、黃麻製品、煙草、塑料、木材、針織品及飲料。同期間,緬甸與中國、印度、泰國、孟加拉國4個鄰國的邊境貿易總額達49.9億美元,其中出口32.4億美元、進口17.6億美元。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商務部的統計,在當前財年2020-21財年的過去5個半月中,緬甸的出口跌至69億美元的跌點,與前一財年相比,緬甸的出口大幅減少了逾15億美元。上一個財年同期,出口為84億美元。在7大出口類別中,農業出口較去年同期增長7.74億美元,而其他商品出口也出現小幅成長。至牲畜、林產品、礦產品、漁業產品及工業成品的出口則下降。本財年10月1日至3月12日期間,農產品出口額為26億美元、畜牧為1,590萬美元、漁業產品為3.9658億美元、礦產為4.959億美元、林產品為5,900萬美元、製成品為31.37億美元、其他產品為1.98億美元。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緬甸商務部3月22日在奈比都召開討論市場形勢及出口問題的視訊會議。商務部長Pwint San 博士稱,國家應把重點放在發展以農業及畜牧業為基礎的相關經濟部門。相關政府及私人機構必須共同合作制定方向,推動食米供應鏈的持續發展,並保護農民權利及利益。 農業、畜牧及灌溉部長Tin Htut Oo簡介緬甸季節性稻穀及夏稻種植的情況、採收及運輸條件、轉型機械化種植以增加稻穀產量,以及增加灌溉用水。另討論本地食米市場的現況,以及發布植物病蟲害控制建議的計劃,以促進食米出口。 投資暨對外經濟關係部長Aung Naing Oo表示,緬甸食米聯合會(MRF)貸款300億緬幣用於出口融資,促進從政府間採購計畫,以向孟加拉國出口10萬噸食米。緬甸出口商要時刻關注國際食米市場的變化,政府及私部門須緊密地合作,以確保緬甸的食米出口達到更好的平衡。隨後,會議並協調解決業者遇到的困難。 本次會議出席方包括商務副部長Nyunt Aung、次長、局長層級、緬甸食米協會、緬甸食米貿易商協會及緬甸食米企業家協會代表,以及食米部門相關利害關係人。

A:據路透社報導,政局動盪及國際制裁使緬甸減少汽油及其他油品的進口。能源顧問公司FGE表示,大幅的動亂嚴重影響了緬甸的商業,包括石油碼頭運營商。 根據石油分析及船舶跟蹤公司Vortexa的統計,本年3月下半月運往緬甸的成品油裝載量已降至約18萬噸,而1月份的總裝載量接近60萬噸。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