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停車位管理軟體公司Easypark併購母公司為BMW和Daimler的競爭公司Park Now。 Easypark成立於2001年,服務項目包括協助用戶找尋空車位及提供手機付費服務,所服務區域包括歐洲和澳洲等20個國家,全球近2,200 個城市。透過此次併購案,將可拓展服務區域,進軍美國市場。 Easypark聲稱協助用車人儘快找到車位,有助於減碳。透過併購Park Now,不僅可拓展市場、增加用戶及提高服務產值,亦可簡化營運,符合該公司的創新長期策略目標。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公共電視(Sveriges Television, SVT)經過採訪、檢視外洩文件、電子郵件與訊息往來等調查動作,披露瑞典巴士卡車集團Scania透過仲介賄絡印度政治人物爭取巴士採購合約,但最後卻未成功銷售任何巴士。 SVT指出,Scania員工對印度賄絡案均知情,該集團已針對該案進行內部調查,結果顯示Scania印度分公司分別賄絡7個印度地方政府,以爭取當地巴士採購合約。賄絡案除了巴士合約,也包括價值約1億瑞典克朗之客製卡車底盤合約。 Scania執行長Henrik Henriksson於專訪中承認,該集團已發現賄絡疑點及經銷商賄絡證據,但因證據不足,未提交法院。Henriksson執行長並指出該集團在印度的外部涉嫌經理人已不再為Scania服務,並已停止當地之巴士銷售,關閉2014年在印度投資數百萬瑞典克朗的巴士工廠。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歐盟執委會日前所公佈的貿易政策檢視報告,受到多數會員國的肯定,肯認該新貿易政策側重多邊主義(multilateralism)、透明化和全球貿易規則,旨在對抗保護主義傾向(protectionist tendencies)及提高歐盟的復原韌性(resilience)。 瑞典外貿部長Anna Hallberg對於歐盟貿易政策亦表贊同,但仍提出些許疑慮,伊認為該政策對於貿易協定自我設限,框列太多的條件與障礙,甚至有阻擋(blocking)、關閉(closing)以及限制(restrictions)等字眼。支持更高標準貿易規範論者通常有二,一為純粹保護主義以減低某些產品的外在競爭壓力而有利內部生產者,另一則通常與政治訴求相關,明示反對危害環保甚或反抗獨裁控治。 Hallberg部長表示,此一支持高標準貿易規範論點的癥結在於,到底是否需要高標準貿易規範,換言之,過於嚴格的貿易規範可能導致最後無法簽訂任何自由貿易協定。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歐盟與南錐共同市場(Mercosur)FTA談判,因為支持更高標準規範者希望能對於相關破壞雨林活動提出管控措施導致該FTA迄今無法完成。Hallberg部長希望巴西等國能夠對於雨林危害採取更多強硬的改善措施,但應先求有再求好,讓歐盟與Mercosur先有FTA不僅將是一個對話機制,亦可成為追蹤南美國家承諾防止濫伐雨林的平台。Hallberg部長的論點也呼應在歐盟對中國的經貿處理原則,希望透過歐中全面投資協定(CAI)取得與該國對話的機會,深刻了解對方並視機提高影響力。
A:資料來源: 瑞典公共健康局(Public Health Agency of Sweden) 芬蘭衛生福利研究所(Finnish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Welfare, THL) 挪威公共健康局(Norwegian Institute of Public Health, FHI) 瑞典、芬蘭及挪威三國均於去(109)年12月27日開始施打免費COVID-19疫苗,主要對象均為醫護人員、年長者以及慢性病高危險群等自願施打者,並以Pfizer/BioNTech、Moderna及AstraZeneca等三款獲歐盟許可疫苗施打。 根據瑞典公共健康局的統計資訊,截至3月9日所登記之施打COVID-19疫苗人數達52萬7,186人,約占全國人口6.45%,並有27萬3,992人已施打第二劑。主要施打年齡層為80歲以上年長者。 根據芬蘭衛生福利研究所的統計資訊,截至3月9日所登記之施打COVID-19疫苗人數達66萬9,950人,約占全國人口8.86%,並有31萬6,439人施打第二劑。主要施打年齡層為30歲至59歲及80歲以上年長者。 根據挪威公共健康局的統計資訊,截至3月8日所登記之施打COVID-19疫苗人數共有39萬6,312人,約占全國人口7.36%,並有20萬9,840人施打第二劑,主要接受施打疫苗者以75歲以上年長者。
A:資料來源: 瑞典公共健康局(Public Health Agency of Sweden, FHM) 芬蘭衛生福利研究所(Finnish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Welfare, THL) 挪威公共健康局(Norwegian Institute of Public Health, FHI) 有關瑞典、芬蘭及挪威等三國之COVID-19疫情的最新情況,截至3月9日為止,由各國主責單位公布相關資料如下: 瑞典境內確診總人數為69萬5,975人(較上週增加2萬6,862人),重症累積人數為5,415人(較上週增加146人),死亡人數1萬3,042人(較上週增加160人),死亡率約1.90%。其中以首都斯德哥爾摩市為瑞典境內疫情最嚴重地區,目前確診人數為16萬4,697人(較上週增加6,521人),死亡人數為3,913人(較上週增加33人)。瑞典第三波疫情仍相當嚴峻,政府雖延長防疫管制措施,但未禁止人民從事滑雪渡假活動。 芬蘭境內確診人數為6萬3,110人(較上週增加5,046人),目前住院治療(含重症) 人數248人(較上週增加9人),死亡人數776人(較上週增加26人),死亡率約1.24%。芬蘭上週確診增加人數出現明顯上升趨勢。 挪威境內確診人數為7萬5,768人(較上週增加4,766人),重症累積人數為525人(較上週增加18人),死亡人數623人(較上週增加0人),死亡率約0.82%。挪威確診增加人數雖明顯上升,但首次單周未出現死亡人數。
A: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根據義大利國家統計局(ISTAT)本(110)年3月9日最新單月數據顯示,經季節性調整,義國本年1月份工業生產與前一月份相較,成長1.0%,其中資本財(+1.4%)及消費財(+1.2%)成長幅度優於中間財(+0.4%),能源則出現萎縮0.8%。 若與去(109)年同期比較萎縮則達2.4%,除中間財成長2.4%外,如資本財(-1.8%)等皆呈萎縮,其中又以消費財萎縮最嚴重達8.6%。 以項目區分,其中成長最快的係電子設備製造(+ 9.7%)、化學品製造(+ 4.4%)、及橡膠與塑膠材料(+ 3.8%),而跌幅最大的則係紡織、服裝、皮革與飾品業(-20.8%)、焦炭及精煉石油產品製造(-18.4%),及原料與藥品成品製造(-13.6%) 。
A: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義大利安莎通訊社(Agenzia ANSA)本(110)年3月9日引述經合組織(OECD)最新預測全球經濟報告顯示,本年義國GDP預計可成長4.1%,明(111)年則續成長4%;歐元區今明兩年預測成長則分別達3.9%及3.8%、全球經濟成長則分別為5.6%及4%。 OECD指出「鑒於可循序得益於疫苗施打覆蓋進度,與數個國家將持續提供更多財政支持,及直至目前為止,主要經濟體亦顯示能更好地在防疫政策及對抗病毒間取得平衡」的種種考量下,此次預估相較於數月前所發布之展望預測明顯樂觀許多,惟該機構仍警告不能掉以輕心,經濟下行風險仍舊很高,端看是否能有效抑制變種病毒傳染,不至拖累經濟復甦強度。
A:一、菲國媒體報導,菲總統府發言人Harry Roque於3月9日表示,菲國與美國Novavax藥廠即將達成協議,向該公司採購於印度Serum Institute of India (SII)藥廠產製之3,000萬劑COVID-19疫苗(Covavax)。菲國疫苗全權負責人Carlito Galvez部長已於3月9日前往印度,以於3月10日簽署採購合約,並爭取於本(2021)年第2季取得上述疫苗。 二、世界衛生組織(WHO)駐菲代表Dr. Rabindra Abeyasinge於3月9日表示,馬尼拉都會區從未壓平過疫情曲線(flatten the curve),渠不認為近來該地區確診病例激增係第2波疫情來襲,而僅係持續原來疫情之另一高峰。
A:一、菲國媒體報導,根據菲律賓統計局(PSA)頃公布之調查報告顯示,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菲國實施長期嚴格之社區隔離措施,致使去年失業率達10.3%,較前(2019)年之5.1%大幅上揚。綜整要點如下: (一)菲國去年年底之失業率為10.3%,約有450萬失業人口,與前年年底之5.1%、190萬人相比,激增260萬人。惟與去年4月高峰期17.7%之725萬人相比,已驟減275萬人。 (二)截至去年12月,年齡15歲以上之潛在勞動人口計7,370萬人,其中4,390萬人處於可以工作狀態,勞動參與率為59.5%,低於前年之61.3%。去年實際就業人口為3,940萬人,低於前年之4,190萬人,就業率分別為89.7%及94.9%。 (三)失業率上升之主因除為防堵疫情蔓延,實施社區隔離措施,大眾運輸因而受限,部分員工無法到班,導致許多企業倒閉、歇業或裁員外,10月起連續3個強颱侵襲菲國,亦使農業部門產生大量失業人口。工作機會流失最多之行業包括:1.藝術、娛樂及休閒業;2.住宿及餐飲服務業;3. 不動產業;4.運輸及倉儲業;5.製造業。 二、菲律賓國家經濟發展部(NEDA)代理部長Karl Chua表示,政府已根據實際情況,重新設定本(2021)年失業率之目標區間為7%-9%。倘疫苗接種計畫得以順利推動,疫情獲得有效控制,加上政府積極推動基礎建設,可望持續降低失業率。
A:瑞士於3月7日針對1. 禁止穿戴布卡 (Burqa)和其他非宗教形式的面部遮擋物、2.電子身份證、3. 是否支持EFTA與印尼簽署之自由貿易協定三項議題舉行公投。 有關「禁止穿戴布卡 (Burqa)和其他非宗教形式的面部遮擋物」,除防疫規定、個人健康問題、騎車戴安全帽或天氣寒冷因素外禁止蒙面(穿Burqa),該限制包含國際遊客。該議題公投結果為51.2%(贊成)對48.8%(反對)獲得通過。 有關第「是否發行電子身分證(E-ID) 」,該議題公投結果為64.4%(反對)對35.6%(贊成)而未獲通過,其主因為民眾對於將個人資料交由私人企業管理感到不信任,擔心個人資料被濫用。 有關「是否支持EFTA與印尼簽署之自由貿易協定」,公投結果為通過,雙方得票比例為51.7%(贊成)比48.3%(反對)。其中反對者訴求係針對該協定之環保議題(棕櫚油的種植)及對瑞士同類產品可能帶來之衝擊感到擔憂,而贊成之族群則希望該協議促進瑞士出口產業。 資料來源: 瑞士德語廣播電視(SRF) 日期: 2021年3月7日
A:綜合美媒及勞工部報告,美國勞工部本(10)日公布本年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上月增長0.4%,較去(2020)年同期上漲1.7%,其中能源價格上升3.9%,係去年6月以來最高水準,較去年同期增加2.4%,食品價格上升0.2%,較去年同期增加3.6%。除去價格波動較大的食品與能源類別的核心CPI則較上月增長0.1%,較去年同期上漲1.3%,其中二手車價格已連續4個月下降,服飾、醫療用品及運輸服務價格均下滑。 經濟學者指出,本年2月核心CPI漲幅較預期低,暫放緩通貨膨脹的壓力,惟預期疫情趨緩、疫苗施打普及與商業活動重啟,將刺激消費者需求,且美政府大規模紓困措施將推動物價上漲,通膨率可能在未來數月內急速成長;此外去年3月新冠疫情爆發CPI萎縮,基期效應將推高整體通膨率,華爾街日報調查顯示,80%受訪經濟學者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內美國物價上漲恐超過聯準會設定2%的目標。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3)月10日報導稱,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頃召開記者會表示,日本政府將協助以亞洲及太平洋島嶼國地區為中心的25個開發中國家,建構新冠疫苗之冷鏈運輸網絡;首先將提供45億日圓經費支援,協助進行保管疫苗用的冷藏庫、冷凍庫及冷鏈(低溫物流)等前置作業工程。 上述45億日圓經費來源,日本政府預計自2020年度預算經費項下勻支,將以無償資金方式進行援助;未來預定透過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將機材運送至柬埔寨、馬爾地夫、東加王國及吐瓦魯等25個國家。 關於提供新冠疫苗給予開發中國家一節,目前雖有共同採購及分配取得疫苗的國際組織「COVAX」機制;惟如何建構低溫物流運輸網絡,順利且安全將美國輝瑞(Pfizer)及莫德納(Moderna)疫苗送抵至各地區國家接種,亦係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有鑑於當前中國以自行開發的疫苗進行「疫苗外交」競爭,企圖擴大在亞洲各國的影響力。由於日本企業在新冠疫苗研發進度落後,爰擬藉由本次協助建構冷鏈運輸網絡的整備工程,以免亞洲及太平洋島嶼地區的國家在新冠防疫對策過度依賴中國。
A:緬甸商務部貿易司於 3 月 3 日宣布,出口商與進口商無需在 2021 年 3 月 8 日至 4 月 9 日期間為出口的 37 項稅則號列 (HS code lines) 及進口的 72 項稅則號列申請許可證。豁免許可證之出口商品包括洋蔥、大蒜、大米、碎米、原(粗)糖、精製糖、天然橡膠及棉花,而進口商品包括切片魚 (鮭魚與金槍魚)、麵粉、大豆種子、棕櫚油、食品、水泥、汽油、柴油、藥品、肥料及潤滑劑。 緬甸計劃、財政暨工業部 (MOFPI) 於 2021 年 3 月 1 日公布將2% 出口預付所得稅免徵期限延長至 3 月 31 日。有出口商表示,在當前政治形勢下,免徵出口預付所得稅與免許可證,並不能解決貿易放緩之問題。但也有貿易商表示,免徵出口預付所得稅將有助於邊境貿易業務。此外,在目前私人銀行多處於關閉狀況下,也避免難以繳稅的困境。
A:馬來西亞首相慕尤丁(Muhyiddin Yassin)認為,馬國應學習韓國設立「三星」(Samsung)和「現代」(Hyundai)這類具國際競爭力之跨國企業,前述二家企業推動韓國國內生產總值30%。對馬國而言,要突破中等收入陷阱應透過三個步驟進行:(一)馬國需要轉型成為全球出口國。歷史證明,一個國家能透過學習生產創新與高附加價值的產品致富。因此具有全球野心的企業對於推動經濟增長至關重要;(二)馬國需提高生產力,以生產複雜與精密產品。根據經濟複雜性指數,就算增加一個標準差,亦可以使馬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提高0.7%至1.6%以及(三)馬國公民應成為國家有史以來最勇敢的一代,並設立創新企業。今天創立的初創企業可能會是下一個亞馬遜公司(Amazon)、蘋果公司(Apple)或特斯拉公司(Tesla),就如現有和具潛能的獨角獸公司Grab和Aerodyne其創始人來自大馬,顯示馬國人民亦有能力實現上述創立本土跨國企業的目標。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馬來西亞零售調查機構(Retail Group Malaysia,簡稱RGM)頃發佈的上(2020)年馬國第四季零售業報告顯示,2020年第四季因政府於上(2020)年10月中旬實施第二輪的「有條件行動管制令」(Conditional Movement Control Order,簡稱CMCO)來抑制第三波新冠疫情,導致占全國零售業60%的巴生河流域(Klang Valley)地區零售業績重挫19.7%;其中服裝業下跌49.6%、百貨商場業績下跌44.7%、兒童與嬰兒用品下跌28.2%、百貨超市業下跌26.8%、超級市場及大賣場銷售下跌19.6%、藥劑及個人護膚品下跌11.7%及其他專門零售店下跌5.2;家具與家居裝飾及電子與電器以及迷你市場、便利店與合作社的銷售則逆轉頹勢,分別成長11.7%及10.2%。 根據該機構另發布之「2020年馬來西亞零售銷售報告」顯示, 由於新冠疫情迫使消費者留在家中、零售商店被勒令停業,使馬國2020年零售業表現萎縮16.3%,創近22年前的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最糟糕表現。2020年馬國零售業連續四季萎縮,分別為11.4%、30.9%、9.7%及19.7%。 2020年馬國大部分零售業領域皆以兩位數萎縮,其中百貨商店與服裝業銷售業績慘憺,分別下挫38.3%及37.9%;其他下跌的領域包括兒童與嬰兒用品(-20.2%)、百貨商店與超市(-18.7%)、食品飲料(-12.8%)、超級市場和大賣場(-12%)、藥劑及個人護膚品(-11.8%)以及其他專門零售店(-11.7%)。 另外,該機構基於馬國政府本(2021)年1月13日至3月4日第二次實施「行動管制令」(Movement Control Order),恐對購物人潮帶來衝擊,加上跨州禁令衝擊國內旅遊支出,以及消費者支出難復甦至疫情前水準等因素影響,預計本年第一季馬國零售業業績將下跌13.4%,然後在全國疫苗接種計畫陸續啟動後接下來的三季中實現回彈。該機構亦下修2021年馬國零售業全年銷售目標,從原先之4.9%調低至4.1%。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市場分析師指出,由於進口鐵礦砂價格節節上升,加上中國近期實施的空氣污染指數及嚴格管控鋼鐵生產,進而影響全球及馬來西亞鋼鐵價格飆升,馬國國內市場甚至令人驚訝地出現變相「鋼鐵荒」。 目前馬國鐵礦砂價格,從去(2020)年每公噸60美元飆升至近期的175美元,漲幅為191.67%;而建築材料熱軋鋼鐵則每公噸漲至2,800至3,000馬幣(約合687.6至736.7美元),亦是自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來攀升至新高水準。 馬來西亞鋼鐵協會理事長方天興表示,近期的鋼鐵業出現極大變化,除價格暴漲外,亦出現延遲交貨現象,市場上許多用戶皆投訴難以買到鋼材,倘情況繼續惡化,恐出現變相「鋼鐵荒」。部分馬國建商提高價格才拿到鋼材,惟肯定會加重營建成本,尤其房地產業發展需求大量鋼材,將導致房屋價格持續攀高。對國內鋼鐵生產商,尤其手上囤積原材料的業者,這情況將帶動國內鋼鐵業欣欣向榮發展,同時採礦業亦蠢蠢欲動。這種趨勢須嚴謹看待,因全球鐵礦砂原料價格未必持續增長,倘業者此時大量收購,一旦價格變動將變相買貴原料,並進而侵蝕盈利。 另一外面,馬來西亞五金機械建材聯合總商會總會長許聖傑稱,近期馬國國內鋼鐵需求日漸強勁,尤其在後疫情時期,鋼鐵需求出現「V」型增長趨勢,從而推高鋼材市場價格。除了全球鐵礦砂的價格飆漲外,中國亦因近期嚴管鋼鐵業生產,部分建築工地被迫喊停,在供需市場變化下,加劇價格上漲趨勢。近期船務運費增加亦是鋼鐵價格成長主因。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頂級手套公司(Top Glove)頃發布消息稱,新冠疫情肆虐推高手套需求及售價,本(2021)年上半年(會計年度至2月底)營收為101億2,382萬馬幣(約24.6億美元),較2020年同期上漲315%;淨利為52億2,676萬馬幣(約12.7億美元),上漲2,201%。 該集團指出,全球手套需求促使銷售強勁、供應和保障全球抗疫的醫護前線人員;盈利改善則歸功於高產出與生產效益、市場訂價與平均售價走高等因素。本年第二季的天然濃縮乳膠價格平均上漲35%,平均每公斤5.97馬幣(約1.45美元)。緊隨供應緊縮,丁腈橡膠價格較上年同期飆漲114%至每公斤2.14美元;然邁入2021年,隨著供應恢復正常,丁腈橡膠價格從1月至3月回跌5%。 該集團預期,疫情過後手套需求從平常的10%擴大至15%,因此持續內部與併購增長,將投資100億馬幣(約24.3億美元)作為2021至2025財政年的資本支出,將目前1,000億隻手套產能,提升至2,000億隻手套。儘管全球陸續推出疫苗接種計畫,隨著全球保健意識提高,應不會回復至疫情前需求水準,民眾會繼續囤積手套與個人防護衣。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新加坡貿工部長陳振聲和印尼外交部長雷特諾(Retno Marsudi) 3月9日共同宣佈「新加坡—印尼雙邊投資協定」(Singapore-Indonesia 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y)正式生效。其協定旨在促進星國與印尼兩國的經濟聯繫和合作,並讓兩國投資者獲得額外的保護。 貿工部指出,此協定於2018年由兩位部長簽署並由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和印尼總統佐科見證。 2020年新加坡是印尼的最大外來直接投資來源,投資額總計98億美元。印尼也是新加坡十大貿易夥伴之一,去年兩國雙邊貿易額達488億美元。 陳振聲部長表示,新加坡—印尼雙邊投資協定的生效,是兩國長久經濟關係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將讓兩國的投資者在彼此的市場獲得更大的保護,保障投資並提振投資者的信心。星國期待雙邊經濟聯繫進一步加強,兩國之間有更多的投資互動。
A: 新加坡副總理王瑞杰本(2021)年3月9日發表演說表示,「基礎建設投資」、「數位經濟」以及「永續發展」是區域市場的3個重要發展機會。但也得謹慎因應全球經濟從「新冠病毒疫情復甦的不確定性」、「美國和中國的戰略競爭態勢」以及「全球債務上升」所帶來3大挑戰。 王瑞杰副總理認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觀點,在未來兩年亞太地區反彈的速度將比其他地區更快。基礎建設投資是一個成長領域。在疫情爆發前,未來10年每年的基建需求估計為1.7兆美元,這筆款額現在可能已被低估。基建投資可以促進經濟成長,尤其是潔淨能源、交通和智慧基建,能推動更蓬勃的復甦,也可創造一個更永續的未來。 王瑞杰副總理表示,數位經濟是另一個成長領域,東南亞的數位經濟規模預計於2025年將超過3,000億美元(4,034億星元),是2020年的3倍。新加坡與區域市場緊密聯繫,星國可望持續成為企業拓展區域市場的一個穩定基地。此外,東南亞在推動綠色轉型方面,具有巨大潛能,新加坡的目標是成為區域市場的綠色節點(green node)。王瑞杰副總理指出,微軟與一家新加坡公司簽署在亞洲的首宗潔淨能源交易,目標是2030年實現負碳排放。 然而,區域市場仍面對新冠疫情復甦的不確定性以及中美戰略競爭日益激烈的挑戰。王瑞杰副總理表示,北京雖示意願與華盛頓重建關係,但須取消貿易與技術轉讓的限制。拜登總統在檢討對華做法同時,也重申川普政府對技術轉讓的限制政策。此外,全球債務水準不斷上升。許多國家債務接近新高,若不謹慎因應,債務負擔和通貨膨脹可能會削弱各國投資成長機會的能力。
A: 據日本朝日新聞本(3)月9日報導稱,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OC)的發言人兼公關負責人Mark Adams頃對外表示,「有關針對本(2021)年7月東京奧運及帕運會是否開放海外觀眾參與,預估本(3)月底前將作出決斷」。 對此,東京奧運組織委員會橋本聖子會長表示,「希望能在聖火傳遞開跑的本(3)月25日前作出決定」;至有關日本國內的限制情況及觀賞民眾上限人數一節,渠則表示「時間尚早」,並未明確表達。 雖日前日本國內有部分擔任聖火傳遞者表達辭退之意,但日本政府對於舉行聖火傳遞寄予期待。Mark Adams發言人表示,「對奧運而言,聖火傳遞明顯將會是重要的瞬間大事,IOC有信心能如以往炒熱奧運盛事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