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緬甸時報報導,由於目前的政治動盪,緬甸的外人直接投資(FDI)可能會受到威脅,至少有一個大型項目已經無限期擱置。2月2日,Amata集團營運長Viboon Kromadit對媒體表示,由於緬甸目前的強制“權力轉移”,2.74億美元的仰光Amata智慧生態城市項目已被無限期擱置。其他媒體援引Viboon Kromadit的話稱,這種情況是由泰國投資者支持的該項目的“最糟糕的情況”。他們還報導稱,暫停項目將持續到舉行新的選舉。該項目由緬甸城市與住房發展局與泰國Amata Corporation PCL聯合開發,預計將為緬甸當地人創造逾35,900個就業機會。仰光政府去年12月宣布,他們已經開始了開發工作。它將在5年的時間里分5個階段在仰光省Dagon Myothit的2,000英畝土地上建造。 與此同時,在仰光Hlegu鎮投資1.1億美元的韓緬工業園區(KMIC)也已開始建設,已有130多家韓國企業表示有興趣投資。土地現在開始出售。KMIC總經理Non Hun Seung表示,工業區的建設工作仍在進行中。在目前的政治形勢下,我們必須等著看未來會發生什麼。 與此同時,建設部表示,Dala橋項目仍在艱難前行。當地居民擔心,韓緬友誼橋的建設可能會中斷,但一名政府資深官員表示,他們決心繼續建設下去。該部副局長Kyaw Kaung Cho表示,根本不能暫停操作。我們將繼續進行鑽孔工作,以安裝鑽孔樁。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大橋的施工曾暫停,這讓居民們在2月1日緬甸爆發政治衝突時產生了同樣的擔憂。一位來自Tabin Shwe Htee社區的居民表示,我們等這座橋完工已經等了很長時間了,很擔心它不會完工。自2月1日以來,只有少數工人在建築工地工作。人們擔心運營會被暫停或推遲。一名工人解釋,這座1,868米高的大橋有3個不同的工作地點,預計將於2022年10月完工。Ko Myint Zaw稱,Myat Noe Thu建築工地位於Dala的一側,而Shwe Taung 建築工地位於仰光的一側。同時,中國土木工程建設公司(CCECC)負責鑽孔灌注樁的施工。Myat Noe Thu及Shwe Taung工地已經暫停操作,但鑽孔樁的鑽探工作仍在進行。只有當情況變得更糟時,它才會停止。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昨天主持了與緬甸工商總會(UMFCCI)及其總會成員舉行的國家管理委員會會議。在會議上的開幕詞中,以國家管理委員會主席的身份提出的國防軍總司令解釋了與軍隊(Tatmadaw)接管政權及與農業、畜牧、建築、商業及製造業等領域的商人會晤的原因。他還表示,在進入緊急狀態期間,他的政府沒有限制任何正在進行的項目,而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總數逾過1.04億例,緬甸已記錄的感染病例逾14萬例,死亡人數逾3,000人。 國防軍總司令還談到了防治大流行病的措施及提高公眾意識的方案。他還重申,軍隊不會偏離民主的方式,不會暫停正在進行的項目,將繼續在國際項目工作,保持國際道德規範,將堅持現有的國家政策,將選舉法律負責的人在最近的選舉中選民名單中的錯誤。他續稱,根據國家憲法,Tatmadaw將把下屆選舉所產生的權力移交給政府,選舉將由新的選舉委員會組織。 他還討論了恢復直接惠及基層、克服社會經濟困難的企業,在解除火車、汽車、航空等防控措施限制旅行的情況下,對違反新冠肺炎規定的企業採取有效法律行動。他確認,除了宗教儀式以外,寶塔,寺廟及其他宗教建築將按照COVID-19的規定重新開放,建議重新開放工廠並從農業及畜牧業生產食品。他繼續表示,隨著全球人口逾70億,當地農業及畜牧業企業增加優質產品的出口,以滿足其他國家對糧食供應的市場需求。他還呼籲恢復成衣廠,穩定銀行服務,逐步重新開放國內旅遊及飯店,與UMFCCI成員及其合作夥伴合作。然後,這些組織的官員報告了他們在商業上的困難。在協調商賈討論後,國防軍總司令發表結束語,承諾提供援助,並敦促商賈們在工作中付出更多努力。
A:資料來源:韓國民族人日報(2020年2月5日) 一、韓國政府推動加入CPTPP做法: 1. 經濟影響評估:韓國政府將委託智庫就韓國加入CPTPP之總體經濟效益進行影響評估。 2. 國內法規調和:請各部會檢視及修訂經貿及競爭等相關法規,以符合CPTPP規範。 3. 非正式諮商:韓國政府將與紐西蘭及日本等國展開非正式諮商。 4. 加入時程:韓國預測自正式申請到完成加入恐需耗費數年時間。 二、其他有意願加入CPTPP之國家: 1. 韓國經貿人士認為,韓國、英國及臺灣加入CPTPP,將可促使美國重返CPTPP。 2. 韓國經貿人士認為,中國表態加入CPTPP之策略係為牽制美國及拖延CPTPP擴大成員;倘中國申請加入CPTPP,成員國亦可行使否決權反對中國加入。
A: 依據SIA集團本(2021)年2月4日發表的業績報告顯示,受到疫情持續衝擊,該集團去年第3季客運量下跌97.6%,盈利表現從前(2019)年取得3.15億星元淨利,轉為淨虧損1.42億星元,但較第2季淨虧損23.437億星元已顯著縮小;總營收下跌76.1%至10.67億星元,但由於全球貨運運能持續吃緊,推動貨運營收,部分抵消總營收跌幅,相較於去年第2季,客運量上升44.8%,乘客運能也增加90.8%。 SIA集團去年前9個月淨虧損為36.09億星元,前年同期則取得5.2億星元淨利。預計截至本年4月底,總乘客運能可恢復至疫情前約25%,飛行網絡則為約45%。另該集團利用減少運能、裁員及政府補助,以減少成本,使得總開支減少65.2%至13.98億星元。在整體貨運需求上升,尤其是醫藥和電子商務貨運需求強勁帶動下,貨運運能已提升,包括將客機轉換成貨機的趟次增加,以及恢復更多的客機航班。
A:聯合國貿易暨發展委員會(UNCTAD)頃發布其最新的「全球投資趨勢監測」報告。據估計,2020年全球外人直接投資(FDI)流量僅達8,590億美元,較2019年下跌42.73%。幾乎所有區域的外人直接投資皆下跌,主因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導致大部分受影響的國家被迫實施封鎖策略以及經濟活動遭受極大破壞所致。 該報告指出,流向開發中經濟體的外人直接投資減少12%。所有類型的投資皆呈下跌:未開發項目(-4%)、跨境項目融資交易(-7%)和跨境併購(-4%)。流入東南亞的外人直接投資減少31%;新加坡的流入量下跌37%、印尼下跌24%、越南下跌10%、泰國下跌50%、馬來西亞則下跌68%。 馬國政府承認,在與東協鄰國吸引外人直接投資將更具挑戰性及高度競爭性。因此,加速投資是確保馬國經濟成長復甦的關鍵優先事項。近期,馬國政府擴大力度以進一步吸引和促進高素質的投資。在「短期國家經濟復甦計畫」(short-term economy recovery plan,簡稱Penjana)下,馬國政府宣布數項稅務獎勵措施以提振投資活動,包括(一)為吸引外資企業將營運地點遷移至馬國,外資企業在製造業的新資本投資介於3億馬幣至5億馬幣,可享有長達10年期的0%稅率;(二)新資本投資額介於5億馬幣以上的外資企業,可享有長達15年0%稅率。至於現有馬國的企業將其海外製造設施轉移至馬國,則可享有高達100%投資稅務優惠,為期5年。前述獎勵措施有效期限自2020年7月1日起至2021年12月31日止。馬國政府目前亦擬定一項國家投資策略,以吸引高素質的投資,這些投資將可顯著提高馬國的生產力、創造高技能的就業機會,並促進技術移轉。 這些努力將進一步增強馬國作為投資目的地的吸引力。安侯會計師事務所(KPMG)及美國製造業協會(Manufacturing Institute)最近在美國進行一項名為「全球製造業營運成本」的聯合研究報告顯示,馬國在17個經濟體中排居第四名,領先中國、日本、越南和印度等亞洲國家。該研究證實了馬國成為該地區全球供應鏈樞紐的願望。此外,跨國企業刻正利用馬國作為資金管理服務的樞紐以及許多相關服務的活動。 根據世界銀行公布之「2020年經商環境報告」顯示,馬國在經商便利性的全球排名第12位以及保護投資人方面亦排名第二。根據Blackbox Research和Toluna的數據顯示,在處理新冠病毒危機方面,馬國排名全球第四。根據彭博社最近的一份報告指出,馬國在潛在的快速經濟復甦、穩定的財政和金融狀況以及遏制和緩解新冠病毒的能力的支持下,新興國家作為投資與商業的主要目的地排名第五。 根據馬國投資發展局之統計數據顯示,馬國2020年前9個月共核准2,935項製造業、服務業及原產品產業投資計畫案,總投資金額為1,098億馬幣(約合263.94億美元);其中製造業(653億馬幣,占總投資金額59.47%)、服務業(428億馬幣)及原產品產業(17億馬幣);其中國內投資金額為671.98億馬幣,占總投資額之61.2%;外人直接投資金額為426億馬幣,占總投資額之38.8%;共創造6萬4,701個就業機會。 前述3大產業中,2020年前9個月,馬國共核准740項製造業投資計畫,投資金額為157.06億美元,占總投資金額59.5%;服務業投資件數為2,180項,金額為102.88億美元,占總投資金額之38.98%及原產品產業投資金額為3.99億美元,占總投資金額之1.51%。 馬來西亞成功吸引許多從事高端和高科技產業的跨國企業進駐,這包括來自英國醫療設備巨擘─「施樂輝」公司(Smith+Nephew)將在檳城島建立骨科製造工廠,其產品將包括膝蓋及臀部整形外科植入物(implants for orthopaedic surgery for knees and hips);同樣,美國公司和連續葡萄糖監測系統的領導者Dexcom的一個新項目將在馬來西亞生產其利基產品。 LAM Research是一家為半導體行業提供創新晶圓製造設備和服務的美國全球供應商,該公司選擇馬來西亞通過在檳城建立先進的技術生產設施來擴大其全球足跡。來自美國Dexcom及瑞士LEM公司的知名投資項目。作為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500大企業之一,Dexcom將在馬國生產連續血糖監測(CGM)系統等醫療器材產品。 該糖尿病設備不需要任何血液即可測量血糖讀數。瑞士LEM公司則將使用馬國作為基地擴大其供應鏈,以滿足其工業及汽車領域客戶的需求。;另一方面,「音樂部落」公司(MUSIC TRIBE)選擇馬國作為運籌中心,邁向全球數位轉型及工業4.0;最近的另一個例子為生產電動汽車電池的韓國銅箔製造商SK Nexilis。 現有的跨國企業將繼續擴大在馬國的投資業務,其中包括德國領先的生命科學公司Eppendorf,該公司為其共享服務中心建立了一個綜合中心,涵蓋了IT、HR以及財務和控制等職能,用於該集團在亞太、中東和非洲的業務;博世(Bosch),一家現有的德國公司,用於建立製造設施園區,以測試半導體組件和傳感器;現有的德國公司B.Braun由於在馬國的強大人才能力而擴展了其全球醫療設備測試中心;台灣緯創資通從事電子產品的研發、設計、製造和銷售;美國威騰電子公司(Western Digital)是全球第三大硬碟(HDD)、固態硬碟(SSD)及閃存設備製造商,該公司宣佈在馬國進行擴大投資,以設計、開發和製造HDD介質和基板;考慮到疫苗推出後對其產品的需求,日本領先的特種玻璃製造商日本電氣玻璃公司(NEG)也擴大了其在馬國用於製藥的玻璃管的生產能力。 展望未來,由於馬國投資發展局(MIDA)在製造業和服務業中已選定240項高績效之製造業與服務業投資計畫,累積投資額為818億馬幣(約合202.48億美元),預計到馬國的外人直接投資將維持在新冠病毒之前水準。另該局亦刻正評估總值474億馬幣(約合167.4億美元)的潛在投資計畫,倘核准將於本(2021)年及明(2022)年落實。 馬來西亞位於亞太地區的邊緣和東盟的中心,繼續是一個有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優秀的基礎設施、電信服務、金融和銀行服務,支撐著經濟發展,而具掌握技能的人才及可訓練的人力成為吸引外資進駐馬國的主要因素。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首相慕尤丁(Muhyiddin Yassin)發布消息稱,新冠疫情持續在馬國肆虐,馬國政府讓基本經濟領域繼續運作及實施嚴謹的標準作業程序(SOP),以切斷工作場所、住所與社區內的病毒感染鏈,是目前平衡經濟與生計的最好方法。倘全面封鎖將會對馬國經濟與人民的生活造成影響,包括工廠倒閉,人民也會失去就業機會。 馬國政府刻正修正1990年員工住房、住宿和設施基本標準法令(446法令),其條文包括:(一)強制雇主根據已訂定的標準,為員工準備宿舍;(二)雇主須承擔員工的住宿費和健康檢測費用;(三)雇主須在工作時間期間在工作場所監督外勞以及在放工時間在宿舍對外勞進行監督;(四)雇主須確保員工宿舍代理人根據政府已制定的公共衛生標準與條件,為員工準備宿舍。 馬國政府將更嚴厲對付違例者,包括施予監禁;對再次違反政府標準作業程序(SOP)者,或已被警告仍逾越SOP者,將加重罰款額。首次違反SOP者的罰款額將維持在最高1,000馬幣(約合257美元)。馬國緊急狀態管理技術委員會已研究及修訂1988年傳染病控制及預防法令(342法令)以更嚴厲執法的法令條文,包括加重罰鍰及監禁刑期;包括採取五大措施:(一)勒令未遵守SOP的業者,立即關閉;(二)依法對付業者,特許經營店和業者;(三)依法對付聘僱外籍勞工的雇主,外勞中介等;(四)提高屢勸不聽和冥頑不靈的違規者的罰款額;(五)違反SOP者將可被判入獄服刑;以及(六)不遵守居家作業條例及標準作業程序的公務員及相關單位將受對付。 馬國預定於2月底獲得首批輝瑞(Pfizer)和BioNTech的冠病疫苗,並啟動國家冠病免疫計畫,目標是達致80%或2,650萬人口獲得免費接種。該免疫計畫將分為三個階段,首階段先為50萬名前線抗疫人員包括醫療及非醫療人員接種,預計4個月內完成;第二階段為冠病高風險群(包括患有高血壓、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血壓等疾病、60歲以上的樂齡人士和弱勢族群,殘障人士),預計940萬人於4月至8月接種;第三階段的接種人士則為18歲以上的人士,從5月至明(2022)年2月接種,這個階段是為了形成群體免疫,以全面控制疫情。 為確保國家冠病免疫計畫順利及系統性進行,以及方便民眾,政府將會在全國設立超過600個冠狀疫苗儲存中心,諸如公共與私人醫療設備、體育場、會展中心、民眾會堂及大學在內。馬國政府官員義工、大學生、社會領袖、宗教領袖、非政府組織、紅新月會、聖約翰救傷隊、私人界和所有大馬人士一起參與。 另一方面,馬國國防部部長依斯邁沙比利(Ismail Sabri)宣布,由於本年華人農曆新年落在行動管制令(MCO)期間,馬國政府准許華裔在住家團聚包括膜拜、吃團圓飯及聚餐,惟不准跨州跨縣、人民不可以互相拜年或進行團拜。此外,舞獅等文化活動被禁止以及宗教埸所亦不可對外開放。馬國亦在在行動管制令下開放夜市、理髮店及洗車中心營運;其中夜市運作時間:下午4時至晚上10時,每個攤位之間維持1公尺的距離,進出口只能單行(One Way);理髮店只允許理髮,其他如美容則不被允許。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馬來西亞經濟研究院(MIER)頃發布的「2021年經濟展望」報告顯示,馬國政府上(2020)年在第一波新冠疫情爆發時,透過「行動管控令」和經濟振興配套,耗時六個月才成功壓平曲線,讓經濟於第三季僅萎縮2.7%,縮小第二季經濟-17.1%之頹勢。現在所處的第三波疫情,恐怕需時逾6至11個月才能成功壓平曲線,預計經濟要到第二季才能復甦。該研究院看好馬國政府能壓平疫情曲線將帶來了「V」型經濟復甦,同時透過推出總值150億馬幣(約合36.97億美元)的「經濟與人民援助安心計畫」(PERMAI),以協助减輕新冠疫情對馬國經濟的衝擊,並維持本(2021)年經濟成長預測值為5.2%至6.7%。 該研究院認為馬國政府須於本(2)月內成功推展全國冠病疫苗接種計畫,這對馬國經濟成敗將起著關鍵作用。馬國政府通過第12大馬計畫的公共支出及執行2021財政預算案,將積極扶持就業市場。馬國國內生產毛額(GDP)每增長1%,就可以為經濟創造7萬個就業機會,特別在新農業和工業領域以及數位化的新服務業。倘本年加入就業市場的應屆畢業生獲得提高技能的短期訓練,將可以進一步降低失業率。 隨著經濟情況好轉,馬國企業預計本年第一季經濟將迅速復甦,大多數雇主計劃保留他們的員工,甚至僱用更多員工。MIER最新的商業狀況指數(BCI)於上(2020)年第四季小幅回升25.3點至115.4點。商業信心改善造成銷售額顯著增長,國內訂單與出口訂單的顯著增加以及工業生產量亦顯著回升。其他因素是資本投資與產能利用率略有增加以及就業條件略有改善。對馬國而言前述指數是一個積極訊號,馬國政府盼透過推出振興經濟措施以抵消新冠病毒的影響。 MIER認為,馬國製造商深信本年第一季經濟將可迅速復甦。59%的製造商將在本年第一季保留現有員工,而28%的製造商預計於第二季僱用新員工。馬國製造商製造商對2021年財政預算案提出的創造與保留員工策略表示歡迎。63%的製造商計劃維持當前的國內售價。未來三個月的業務狀況受看好較本年第一季為優。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檳城州港務局主席陳德欽頃發布消息稱,馬國財政部於1990年自由區法令下,自2021年2月1日起將北海北岸貨櫃碼頭(North Butterworth Container Terminal,簡稱NBCT)列為自由貿易區。該自由貿易區劃分為數個區域,包括工業區、商業區和特別區等,自由貿易區可創造大量就業機會,並促進國內製造業。渠盼檳城港能朝向國際化發展,成為外國出口商青睞的首選港口。 檳州港務局和檳城港口公司將致力於提升港口服務與竟爭力,以期吸引更多外國出口商使用檳城港口,同時盼吸引更多外資企業進駐檳城,自外國引入原物料在自由貿易區域進行加工後運出國外。投資人透過免稅優惠,將產品以低價出口至海外市場。自由貿易區域將以完善的措施、投資獎勵、一站式的快捷服務,吸引各國出口廠商在當地開展各類轉口貿易,生產加工等發展。通過自由貿易區提供分類的工業設施、便利的海運和倉儲、優惠的獎勵政策,將可引入更多來自世界各國的生產廠家,在該新自貿區開展各類產品的展銷,加工與轉口貿易活動。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一、據菲國媒體報導,菲律賓觀光部Bernadette Romulo-Puyat部長於2月4日表示: (一)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去年菲政府實施嚴格之社區隔離及邊境管制措施,致去年外國旅客僅132萬人,較前(2019)年之826萬人銳減84%。去年觀光收入僅814億披索(約17億美元,1 美元約合48披索),較前年之4,821億披索暴減83%,損失4,007億披索。 (二)由於英國及南非變種病毒肆虐,疫情尚未穏定,本(2021)年將聚焦於發展國內旅遊。該部將與地方政府協調,研究重新開放觀光旅遊地點及相關防疫衛生規範。目前獲准重新開放旅遊地區包括馬尼拉、長灘島、巴拉望、宿霧、薄荷島、碧瑤,以及北伊洛戈斯。 (三)該部將重新檢視「2016-2022年國家旅遊發展計畫」,該計畫原本規劃於明(2022)年達成1,200萬外國遊客及8,920萬國內遊客之目標,由於菲國短期內將重點聚焦於發展國內旅遊,因此將修正目標。 (四)該部未來將全力協助觀光旅遊業恢復正常運作、改善基礎設施,並持續協助業者開發市場及研發產品。 二、謹查: (一)前年觀光旅遊業占菲國GDP之13.7%,共創造570萬個直接就業機會;去年因受疫情衝擊,不僅產值銳減,亦造成嚴重失業問題。 (二)惠譽(Fitch)國際信評機構日前表示,由於受到疫情不確定性影響,菲政府尚未放鬆邊境管制,外國遊客可能在本年下半年或明年初才會明顯增加。菲國旅遊公會認為,觀光旅遊業之復甦取決於推動疫苗接種計畫以及鬆綁相關旅行管制措施。
A:西班牙ABC日報報導,依據西班牙勞工暨社會經濟部(Ministerio de Trabajo y Economía Social)公布資料顯示,2021年1月西班牙全國總失業人數為396萬4,353名,較2020年同期增加7萬6,216名。西班牙企業家聯盟(Confederación Española de Organizaciones Empresariales, CEOE)表示,倘將前述數據加上1月仍請領無薪假補助措施(ERTE)之73萬8,969名勞工(較12月增加3萬5,625人)、處於歇業中且受政府補助之自營業者(Autónomos)38萬3,800名、參加失業職業訓練之29萬1,197名勞工及限制求職者(註﹕disponibilidad limitada,西國申請遠距工作或求職之工作機會在國外者)39萬3,622名等,則西班牙全國實際未工作之人數為577萬1,941人,已接近600萬名。 以就業人口分析,2021年1月西班牙全國總就業人數為1,882萬9,480人,較2020年12月減少21萬8,953人。一般而言,每年12月聖誕節期間企業會增加聘僱短期勞工,爰1月就業人口通常較12月減少,惟2021年1月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蔓延,政府續採限制措施,嚴重影響西國經濟發展與就業市場,爰倘與2020年1月相較,減少之就業人數仍高達33萬5,014人。以產業分析,旅宿餐飲業及服務業於2021年1月就業人數分別減少3萬7,000及3萬6,000人;建築業之就業亦減少2萬1,200人;工業則減少1萬3,000人。 2020年西班牙許多小型店家及自營業者已面臨倒閉之情形,平均每人損失2萬歐元。西國自營業者協會(Asociación de Trabajadores Autónomos, ATA)理事長Lorenzo Amor表示,企業組織結構在疫情重創下已遭破壞;2021年1月自營業者減少1萬4,668名,相當於平均每天減少473名就業。此外,西班牙社會保險局於2021年1月登記之公司家數為138萬家,已連續3個月減少,與2020年1月相較,減少10萬家。西國許多企業家均認為,目前許多中小企業及自營業者正面臨一波嚴重倒閉潮。
A:西班牙Cinco Días日報報導,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Consejo Superior de Investigaciones Científicas, CSIC)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研究正逐步發展中。德國BioNTech藥廠與CSIC生物科技研究中心(Centro Nacional de Biotecnología, CNB)生物學家Luis Enjuanes之團隊進行討論。BioNTech有意與Enjuanes團隊就運用多肽治療(Polypeptide Therapeutic Solutions)於疫苗進行合作。CSIC已簽署合作保密協定,將先在CNB之實驗室進行動物實驗,以進一步就該項研究進行合作。 Enjuanes團隊正在研究兩種以源自新冠肺炎病毒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之疫苗。在研究中之疫苗將刪除病毒之毒性基因及自一個細胞傳給另一個細胞之特性。Enjuanes表示,該研究最重要的是使病毒之RNA維持完整的自我擴增能力,但無法傳播,無法傳遞至鄰近細胞,使該疫苗之安全性更高。 Enjuanes並說明,在BioNTech及PSP合作版本中,該模型須產生包覆RNA之奈米粒子,以避免降低疫苗效用及促進疫苗進入細胞。由於前述項技術並非Enjuanes研究團隊之專長,爰需與外界合作。該研究團隊透過與第3家企業合作傳輸系統,運用該企業自有之氨基酸(aminoácidos)技術,以形成奈米粒子。而BioNTech與CSIC之合作,則是運用脂質(lípidos)產生奈米粒子。CSIC表示,雙方已就合作案深入討論,短期內將可使用這兩種不同的奈米顆粒技術。並表示,該疫苗後續將以老鼠及獼猴進行動物實驗,再由GMP之藥廠生產,以符合人體健康之規範。該團隊盼於夏季完成前述實驗,於本年內進行人體安全有效測試。 關於Pfizer/BioNTech及Moderna運用ARN技術研究之疫苗在施打2劑疫苗後有效性達95%之成果,Enjuanes表示非常高興,但亦說明該疫苗之儲存及運送環境須為-70度及-20度十分不便。渠表示,在該團隊研究的部分版本不需類似環境,於動物實驗結果顯示,僅須1劑疫苗便可取得極高免疫力,且相較於Pfizer/BioNTech及Moderna之疫苗,由於CSIC疫苗內之病毒不可於人體複製,安全性更高。 該研究團隊另一項研究是以類病毒顆粒(virus like particles, VLP)技術為基礎之研究,其特性為具有與病毒相同之結構(estructura idéntica al virus),係取自RNA,經包覆及保護,具有與病毒相同之特性,但無法傳播。該項臨床前試驗(ensayos preclínicos)預計於2021年年底之前完成,刻正與比利時Univercells公司合作研究發展中。目前比利時Univercells公司在製造生物反應器細胞(producción de células en biorreactores)領域非常先進,且工廠可模組化生產,在雙方合作協議中表明比利時Univercells公司有意於西班牙設廠,以呼應西國政府多次重申,為因應未來疫情,西國盼建立自醫學研究至疫苗生產完整價值鏈之政策。 此外,CSIC另一組由Mariano Esteban科學家所領導之Zendal團隊於近期將開始進行疫苗之臨床實驗(ensayo clínico),盼於2021年取得有效性測試之成果。
A:資料來源: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21年1月29日 香港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呼籲民眾不要食用某款意大利進口芝麻油,因為有關產品被驗出含有歐盟禁用的除害劑環氧乙烷。業界如持有受影響產品,應立即停止使用或販售。產品資料如下: 產品名稱:Organic sesame seed oil; 淨重:每樽250毫升; 保質期限:2021年8月27日。 該中心接獲歐盟執委會食品和飼料快速預警系統的通報,指上述產品被驗出含有歐盟禁用的環氧乙烷,正進行回收。預警系統資料顯示,受影響產品曾進口香港。該中心悉知事件後,隨即聯絡香港有關進口商。 初步調查發現進口商曾進口部分受影響產品,其已按中心建議將受影響產品下架及停售,並展開回收。發言人呼籲民眾如購入受影響產品,應停止食用。業界如有有關產品,亦應立即停止使用或出售。該中心會就事件通知業界,並繼續追蹤事件和採取適當行動。
A:資料來源: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21年2月1日 香港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宣布,因應世界動物衞生組織(OIE)及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分別通報,指波蘭濱海省Wejherowski區、法國洛特—加龍省,以及韓國全羅南道咸平郡、慶尚北道浦項市及京畿道坡州市爆發高致病性H5N8禽流感,該中心即時要求業界暫停上述地區進口禽肉及禽類產品(包括禽蛋),以保障香港民眾健康。 該中心發言人表示,根據港府統計處資料,2020年香港自波蘭進口約13,500公噸冷藏禽肉及約3,908萬隻禽蛋:自法國進口約11,940公噸冰鮮和冷藏禽肉及約107萬隻禽蛋;以及自韓國進口約1,190公噸冰鮮和冷藏禽肉及約1,115萬隻禽蛋。 該中心已就事件聯絡波蘭、法國及韓國當局,並密切留意OIE及有關當局發出關於爆發禽流感的消息,因應疫情發展,採取適當行動。
A:資料來源: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21年2月2日 香港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宣布,因應世界動物衞生組織(OIE)通報,指德國巴伐利亞州Bayreuth District及梅克倫堡-前波美拉尼亞州Ludwigslust-Parchim District、印度古吉拉特邦Gir Somnath District和英國威爾斯安格爾西島爆發高致病性H5N8禽流感和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Solapur District及恰蒂斯加爾邦Dhamtari District爆發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該中心即時要求業界暫停上述地區進口禽肉及禽類產品(包括禽蛋),以保障香港民眾健康。 該中心發言人表示香港目前與印度只建立禽蛋進口機制,並沒有禽肉進口機制。根據港府統計處資料,香港去(2020)年沒有自印度進口禽蛋、自德國進口約3,900公噸冷藏禽肉及約141萬隻禽蛋及自英國進口約11,130公噸冰鮮和冷藏禽肉及約42萬隻禽蛋。 該中心已就事件聯絡德國、印度和英國當局,並密切留意OIE發出關於爆發禽流感的消息,因應疫情發展,採取適當行動。
A:資料來源: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21年2月4日 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本(2021)年2月4日公布,在某個香港豬場的豬隻樣本中檢測出非洲豬瘟病毒。 漁護署發言人表示有關樣本來自元朗黃泥墩持牌豬場。該署根據非洲豬瘟應變方案,已即時禁止有關豬場運出任何豬隻,直至另行通知。該署人員已巡查該豬場,並從場內不同豬舍抽取豬隻樣本檢測。檢測結果為陽性的6隻染病豬隻均位於同一豬舍,該豬舍內共約240隻豬隻會被銷毁。 豬場內其他豬舍的豬隻樣本檢測結果均為陰性,該署人員巡查時沒發現豬隻健康異常情況,由於場內已實施嚴格的生物保安措施以減低染病風險,加上各豬舍因分隔的構築物而不相通,諮詢相關國際專家意見後,初步認為現階段可作進一步觀察及檢測而無需銷毁其他豬舍的豬隻。該豬場正進行徹底清潔及消毒。該署會繼續調查及了解非洲豬瘟病毒源頭,就事件通知世界動物衞生組織(OIE),及安排將有關樣本送往OIE的參考實驗室作進一步檢測。 該署人員已即時巡查有關豬場3公里內的其他3個豬場,並無發現豬隻健康有異常,亦已暫時禁止這些豬場運出豬隻,並進行豬隻採樣及檢測,以確保豬場沒受到感染。至於3公里以外的其他豬場,該署沒收到豬隻有異常情況的報告。該署人員會加強巡視所有香港豬場,確保豬場妥善實施良好生物保安措施,繼續密切監察以及早發現豬隻異常情況和豬場是否受到感染。此個案不會影響香港屠房運作,亦不影響整體活豬供應。
A:資料來源: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21年2月4日 香港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宣布,因應波蘭獸醫檢查總署通報,指波蘭大波蘭省Gnieźnieński區、羅茲省Sieradzki區及瓦爾米亞-馬祖里省Iławski區爆發高致病性禽流感,該中心即時要求示業界暫停上述地區進口禽肉及禽類產品(包括禽蛋),以保障香港民眾健康。該中心發言人表示,根據港府統計處的資料,香港去年從波蘭進口約13,500公噸冷藏禽肉及約3,908萬隻禽蛋。 該中心已就事件聯絡波蘭當局,並密切留意世界動物衞生組織及有關當局發出關於爆發禽流感的消息,因應疫情發展,採取適當行動。
A:資料來源: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21年2月4日 香港政府統計處發表最新的食肆收益及購貨額臨時數字。去(2020)年第4季的食肆總收益價值的臨時估計為195億元(港幣,下同),按年下跌25.1%。同期間,食肆購貨總額的臨時估計為63億元,按年下跌24.5%。 扣除其間價格變動的影響後,去年第4季的食肆總收益以數量計的臨時估計較上(2019)年同季下跌25.4%。 按食肆類別分析,去年第4季與上年同季比較,中式餐館的總收益以價值計及數量計分別下跌35.4%及35.7%。非中式餐館總收益以價值計及數量計分別下跌20%及19.2%。快餐店總收益以價值計及數量計分別下跌15.1%及16.8%。酒吧總收益以價值計及數量計分別下跌46.5%及45.6%。雜類飲食場所總收益以價值計及數量計分別下跌10.1%及11.7%。 去年第4季與第3季比較,經季節性調整食肆總收益的臨時估計以價值計及數量計分別上升13.3%及11.6%。去年全年食肆總收益價值的臨時估計為794億元。與上年全年比較,以價值計及數量計分別下跌29.4%及30%。食肆購貨總額的臨時估計為258億元,按年下跌28.4%。 按食肆類別分析,去年全年與上年全年比較,中式餐館總收益以價值計及數量計分別下跌38.2%及38.8%。非中式餐館總收益以價值計及數量計分別下跌25.6%及25.2%。快餐店總收益以價值計及數量計分別下跌19.1%及20.5%。酒吧總收益以價值計及數量計分別下跌47.9%及49.2%。雜類飲食場所總收益以價值計及數量計分別下跌19.5%及21%。 按月份分析,去年10月、11月及12月與上年相同月份比較,食肆總收益價值臨時估計分別下跌15.9%、18.6%及39.5%。 扣除價格變動的影響後,與上年相同月份比較,去年10月、11月及12月的食肆總收益以數量計的臨時估計分別下跌16.4%、19.2%及39.4%。 港府發言人表示,食肆總收益價值在去年第4季按年繼續大幅下跌25.1%,雖然跌幅較第3季錄得的紀錄跌幅有所收窄。業務狀況於10月及11月有明顯改善,但12月由於香港第4波疫情令社交距離措施重新收緊而再度惡化。去年全年食肆總收益價值急劇下跌29.4%,為有紀錄以來最大年度跌幅。 該發言人進一步指出,由於香港疫情繼續打擊外出用膳活動,以及訪港旅遊業仍然冰封,食肆經營環境在短期內料仍充滿挑戰。
A:資料來源:澳門政府新聞局2021年2月5日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去(2020)年第4季新成立公司按年增加101間至1,537間,其中經營批發零售業及工商服務業分別有595間及401間;註冊資本總額下跌58.1%至1.4億元(澳門幣,下同)。同季解散的公司有182間,撤銷資本7,962萬元。 新成立公司的資金方面來自澳門有7,605萬元,佔總額53.4%;香港有3,372萬元;中國大陸有2,938萬元,其中來自大灣區城市佔48.9%。按股東組合統計,全為澳門股東的新成立公司有1,142間,由澳門及其他國家或地區股東合組有146間。 去年全年新成立公司共5,695間,按年減少445間;註冊資本6.1億元,下降85.8%。全年解散公司有685間,撤銷資本2.5億元。 按資本額劃分,去年新成立公司中註冊資本少於5萬元有4,487間,佔總數78.8%,對應的資本(1.2億元)佔總額19.1%;註冊資本在100萬元或以上有52間,資本額(3.4億元)佔總額55.4%。 至去年年底,澳門註冊公司共76,451間。
A:去年捷克GDP創紀錄衰退5.6%,而歐元區衰退幅度則為6.8%,捷克經濟支柱的工業挽救了捷克經濟下滑程度,捷克第四季度經濟同比增長0.3%。捷克ČSOB銀行的分析師Petr Dufek指出捷克鎖國比西歐國家稍晚,預期本年第一季捷克數據將反應此一情況。
A:捷克UniCredit銀行首席經濟學家Pavel Sobíšek指出,捷克汽車製造商為避免歐盟嚴格零碳排放政策下的高額罰款,正急於在年底前將數百款新車推向市場,他說另一個主要考量因素是要在英國脫歐前大量備貨,汽車業面臨庫存調整。另因觀光營收下降了近100%,今年捷克第一季度GDP預期將較去年同季減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