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協助新加坡和國際製造業者拓展東南亞市場,讓供應鏈更加多元化,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和新加坡企業發展局(ESG)本(2021)年2月3日成立「東南亞製造聯盟」(Southeast Asia Manufacturing Alliance,簡稱SMA),並邀請凱德集團(CapitaLand)、勝科城鎮發展公司(Sembcorp Development)以及格蘭特投資(Gallant Venture)等3家民間企業加入。前述企業在馬來西亞、越南和印尼共有超過10個工業園區,新加坡中小企業和供應商可透過SMA,爭取與進駐工業區的製造業者合作。 新加坡貿工部長陳振聲表示,星國致力於2030年將新加坡打造成先進製造業的全球業務、創新與人才中心,SMA在協助企業擴大新加坡和區域市場的製造和創新範圍,扮演重要角色。有意將生產拓展至東南亞市場海內外企業,可藉由SMA提供的「新加坡加一」戰略,利用新加坡生態系統、能力和網路、資本調動、人才和智慧財產權保護,進入東南亞市場。有意開拓東南亞市場的新加坡公司則可以透過SMA共同合作加速拓展市場。SMA亦將繼續擴大規模,邀請在東南亞其他地方擁有工業資產的策略夥伴加入。 SMA策略夥伴凱德集團亦與EDB和ESG簽署合作協定,讓有意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努沙再也科技園(Nusajaya Tech Park)投資的業者,享有三方提供的眾多支援,包括優惠物流收費,提供設立公司的諮詢,以及引薦可協助執行工業4.0解決方案的新加坡供應商等。

A:新聞來源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 南韓聯合通訊社(日期 : 2021年2月4日)   一、根據韓聯社報導,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通商交涉本部長俞明希(相當於經濟部次長)及柬埔寨商業大臣潘索薩於本(2)月3日以視訊連線方式宣佈兩國完成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並簽署聯合宣言。 二、本次係繼新加坡、越南和印尼之後,南韓與東協國家洽簽之第4個雙邊FTA。因此,透過《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及FTA,南韓和柬埔寨將分別取消全體項目中95.6%及93.8%之關稅。南韓對柬埔寨出口之貨車(關稅稅率15%,以下相同)、汽車(35%)及建築設備(15%)等主要項目,以及草莓(7%)與紫菜(15%)等農水林產品之關稅將被取消,預期可提升南韓產品在柬埔寨市場之競爭力。另兩國將互相取消已建立供應鏈之項目關稅,以提升價值鏈。紡織品方面,南韓和柬埔寨將分別減讓服裝類(5%)和針織產品(7%)之關稅,並互相放寬對服裝類產品適用之原產地證明條件。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2)月3日報導稱,由於醫療資源情況仍為緊迫,日本政府2日宣布延長東京、大阪等十都府縣「緊急事態宣言」一個月至3月7日止,此舉勢必衝擊經濟成長。 依照野村総合研究所等智庫公布的估算數據,本(2021)年1月初再度發布十一都府縣「緊急事態宣言」(自1月8日至2月7日止),以及日前延長十都府縣緊急宣言至3月7日止,兩者將導致日本經濟損失達2.6兆至5.8兆日圓規模,GDP恐減少0.5~1.0%,而日本社會失業者將進一步增加15.9萬至22.9萬人。 另外,依照9名民間經濟學家預測推估,由於占GDP比重高之個人消費持續面臨低迷等因素,預估日本2021年1至3月之GDP成長率將衰退7.4%,較原預估值下滑3.1個百分點。BNP Paribas證券公司表示,由於延長宣言造成經濟負成長,恐將無法避免。

A:一、菲律賓財政部國庫署(BTr)於2月3日發布聲明表示: (一)受新冠肺炎疫情無預警爆發影響,菲國去年經濟衰退9.5%,創歷史新低。由於歲入銳減、歲出激增,預算赤字高達1.36兆披索(約合283億美元,1美元約合48披索),占GDP比率7.5% [前(2019)年赤字僅6,602億披索,占GDP3.4%],需仰賴舉債填補資金缺口。 (二)為籌措資金,菲政府近數月在國內發行大量國庫券(T-bills)及公債(T-bonds)等政府債券,並向國際金融機構與外國政府貸款,以因應對抗疫情之龐大資金需求及填補預算赤字。去年舉債3兆披索,政府負債累計達9.8兆披索,占GDP比率上升至54.5%(前年為39.6%),創近10年新高。 (三)迄去年年底,菲政府負債累計達9.8兆披索,其中6.7兆披索係國內借款(占68%),國外借款計3.1兆披索(占32%)。 二、謹查: (一)菲律賓預算協調委員會(DBCC)頃指出,受疫情影響,菲政府去年政府負債占GDP比率上升至54.5%(前年為39.6%),預計本(2021)年將達58%,明(2022)年升抵60%,呈現逐年上揚趨勢。 (二)菲政府負債占GDP比率仍可控制在國際組織及國際金融機構普遍認可低於60%之門檻以下,亦符合菲政府厲行財政紀律之目標。 (三)儘管菲國預算赤字及政府債務比例攀升,國際信貸評級機構仍然維持菲律賓去年之主權債信評等,主因受疫情影響,其他國家亦面臨更高債務比率、甚至更高預算赤字之情況。 (四)惠譽國際評級(Fitch Ratings)上(1)月確認菲律賓長期外幣發行評級為BBB且前景穩定;標普全球評級(S&P Global Ratings)於去年5月維持菲律賓BBB+評級且展望穏定;穆迪投資評級(Moody’s Investors Service)亦於去年7月以前景穩定,肯定菲國Baa2評級。

A: 為遏阻新冠疫情急速擴散蔓延,日本政府於上(1)月初對東京、大阪等十一都府縣發布「緊急事態宣言」,實施期間至本(2)月7日止;惟經政府疫情對策總部評析結果,認為近日新增確診案例雖有減少趨勢,因醫療資源緊迫情況仍未紓緩,爰除感染人數較少的栃木縣外,日本首相菅義偉宣布延長上述十都府縣「緊急事態宣言」一個月至下(3)月7日止,籲請國民配合俾早日平息疫情。 上述延長「緊急事態宣言」的十都府縣,包括首都圈四都縣(東京都、神奈川縣、埼玉縣、千葉縣)、關西地區三府縣(大阪府、京都府、兵庫縣)、東海地區二縣(愛知縣、岐阜縣)及九州地區福岡縣,日本政府將視疫情狀況機動檢討,亦有可能在3月7日期限前對部分地區解除宣言。 迄今日本發布「緊急事態宣言」對疫情的抑制效果,雖新增確診病例趨於減少、對醫療資源的負擔呈現改善,惟改善情況尚未足夠,咸認有必要持續實施「緊急事態宣言」,呼籲民眾仍需要保持警惕一段時間;但為儘量不影響整體經濟活動,並未全面要求企業歇業。 由於「緊急事態宣言」期限的延長,原則上日本政府將持續禁止外國人新入境,且日本政府推動振興旅遊「Go To Travel」政策亦將暫停實施。在延長宣言對象的十都府縣,將續執行基本防疫措施包括:(1)呼籲民眾自主儘量避免不必要的外出;(2)餐廳提早至晚間8時結束營業、提供酒精飲料至晚間7時止;(3)對配合的業者給予提供每天6萬日圓補助金;(4)要求大型活動參加人數以場地容量之50%或5,000人為上限;(5)企業實施七成遠距或分批上班等。

A:巴西經濟部外貿執行署(Camex)管理執行委員會(Comite-executivo de Gestao da Camara de Comercio Exterior, Gecex)於2020年2月2日公告第150及151號決議,通過416項汽車零件暫免關稅,並通過19項產品自適用免關稅清單除名(產品項目詳如公報,網址:https:// www.in.gov.br/ en/web/dou/-/resolucao-gecex-n-150-de-1-de-fevereiro-de-2021-301855289及 https:// www.in.gov.br/en/web/dou/-/resolucao-gecex-n-151-de-1-de-fevereiro-de-2021-301831388),決議皆為公告7日後生效。 巴西係南方共市(Mercosul)會員國,會員國可透過南方共市共同關稅例外機制(Ex-tarifarios),暫時調降該 國無產製之產品進口關稅,以減低該國國內業者生產成本。  

A:資料來源: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2021年2月3日) 一、背景 韓國系統半導體中小企業之全球市占率不到1%,倘包含大企業則為3.2%,又全球前50大無晶圓廠公司(Fabless)中,韓國僅占1家。另韓國Fabless公司依賴大企業生存、規模小及人才不足,致發展受限。而韓國政府為實現其成為全球綜合半導體強國,必須強化fabless領域之技術能量,爰自2019年起推動多項支援半導體產業計畫。 二、韓國系統半導體產業概況 韓國系統半導體之設計能量遜於先進國家,惟晶圓代工 (foundry)具技術優勢。 設計領域:韓國僅在顯示器驅動IC(DDI)及手機影像感測器(CIS)產業具一定競爭力,而具未來發展潛力之未來車及資料中心(Data Center)等戰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領域所使用核心零組件,大部分均仰賴進口。 製造領域:韓國半導體製造技術係屬世界一流,惟生產能力不足等,與全球龍頭企業仍有差距。 三、韓國政府半導體產業支援方案推動情形 韓國政府於2019年4月及2010年10月分別公布「系統半導體策略與願景」及「人工智慧半導體產業發展策略」,提供相關產業輔導及補助,俾利韓國企業取得下時代半導體相關技術及領先地位。 韓國政府藉半導體產業相關補助與輔導,2019至2020年創造278億韓元(約新臺幣6.95億元)之銷售,並出口365億韓元(約新臺幣9.1億元)。 為加強韓國半導體產業研發能量,韓國政府將於2029年前投入1兆韓元(約新臺幣250億元)資金,以扶植該產業發展。 四、「系統半導體創新技術支援方案」主要內容 韓國政府於本年2月1日公布「系統半導體創新技術支援方案」,本年針對戰略半導體、下時代感測器、人工智慧半導體等具發展潛力之領域將投入2,400億韓元(約新臺幣60億元),提供其等研發相關補助及輔導。 本年度主要研發補助項目為,對Fabless公司成長支援、具取得市場先機之產業技術及挑戰新產業領域等,聚焦於提升系統半導體核心技術之競爭力。 Fabless公司成長支援:針對具競爭力之戰略產品提供研發支援,以培育出口達1,000億韓元(約新臺幣250億元)之全球性K-fabless公司。 韓國政府將提供創業補助、創新技術研發及商品化技術研發等多項補助,俾協助韓國中小fabless公司成長。另為打造韓國系統半導體產業生態系,持續發掘fabless公司與需求企業共同合作研發相關題材。 具取得市場先機之產業技術:加強下世代戰略半導體(各種電子產品、電動車及氫能車等之核心零組件)及下世代感測器之研發。 下世代半導體新材料,碳化矽(SiC)及氮化鎵(GaN)係極具成長潛力之領域,爰韓國政府將續提供自設計至生產全程研發補助,以利韓國企業取得市場先機。 挑戰新產業領域:針對人工智慧半導體提供相關支援,以拉大技術差距。 韓國政府將以韓國在記憶體領域全球第1位之能量為基礎,推動改變未來演算法之新概念記憶體處理器(Processing in Memory, PIM)技術研發,以確保在該領域之技術領先地位。 另針對韓國科技產業較為弱項之軟體領域,提供客製化技術輔導及研發軟體商品化等一條龍式支援,以提升韓國軟體產業能量。

A:資料來源:哥倫比亞Portafolio財經日報   哥倫比亞東部Meta省Llanos地區第2座太陽能發電廠於今(2021)年1月底正式啟用,該電廠係由Trina Solar及Matrix Renewables等2綠能集團合作興建,初步將共同在該處興建3座太陽能發電廠,每座裝置發電容量均為27.23百萬瓦(MW),第1座已於去(2020)年9月啟用,待第3座電廠完工後,該處總裝置發電容量將逾81百萬瓦。該2集團預計將在未來2年,將其在哥國境內興建的太陽能發電廠總裝置發電容量推升至425百萬瓦。   哥國總統Iván Duque在完工啟用典禮上表示,哥國正持續推動太陽能及風力等非傳統再生能源發電,預計明(2022)年底時哥國非傳統再生能源發電將較現在增加7倍以上。哥國能礦部(Ministerio de Minas y Energía)部長Diego Mesa亦曾在去年底時表示,近年哥國在推動再生能源轉型上的成果已逐漸顯現,2018年時哥國非傳統再生能源之裝置發電容量僅30百萬瓦,而2020年底時已增加至230百萬瓦左右,哥國政府之目標為係在2022年時將哥國非傳統再生能源之總裝置發電量增加至2,800百萬瓦,屆時哥國非傳統再生能源占總發電量的比重,將由目前的1%左右增加至12%。

A: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義大利共和報(Repubblica)本(110)年2月2日報導,為提供消費者更清楚之原產地訊息,義大利豬肉加工醃製產品(如火腿、義式臘腸及其他灌香腸)自本年2月1日起,實施新的原產地標籤規定,將須詳細清楚標示動物出生國、繁殖國及屠宰國。若上述三項階段皆位在同一國,則可直接以「原產地:國名」做為標識方式。 依據新法,此前肉品生產之最後階段係在義大利即可標示「100%義大利」字樣之慣例將不復存在,此後將僅有完全符合在義大利出生、飼養及宰殺之三個地域階段之豬隻,方准予標示「100%義大利」,惟據報導指出,實施該法仍將出現標示籠統之疑慮,即若此三個地域階段係在一個或多個歐盟國中發生,則可直接以「原產地歐盟」(Origine UE)做為標識,反之,若係於歐盟外,則僅須標示「原產地非歐盟」(Origine extra UE)即可。 該法係源自於2020年8月6日之跨部會(農業、經濟發展及衛生部)協調法案,並於同年9月16日生效,惟迄未獲落實,義相關產業協會表示,因爆發Covid19疫情,從包裝到標籤之所有生產過程更為緩慢,為此,義國經濟發展部爰再將實施緩衝期延長至2021年1月31日,而該法係屬試驗性質,預計將執行至2021年12月31日,再行檢討是否將長期持續實施此新標籤制度。此外,義大利法定原產地標識(DOP)及法定地理產區標識(IGP)之產品無須採行此新版標識法。 義大利農業食品市場研究所(ISMEA)曾進行一項調查結果顯示, 83%受訪者表示將優先選擇義大利原料為主之食品,超過95%之受訪者則表示需能清楚標示食材來源地之易讀標籤。義大利農牧協會(Coldiretti)亦表示,義國屠宰業在育種、加工、運輸及分流業務上共提供約十萬份工作職位,營業總額高達200億歐元,係為義國農業食品產業之重要推手,惟2020年因餐飲業嚴重受疫情打擊而大幅萎縮,另亦認為必須同樣重視義大利葡萄酒所擁有之經濟驅動力,去年該產業之營業額超過110億歐元,為130萬人提供就業機會。

A:一、紐國出口略為減少: 1.    較去年同期成長貨品:飛機及其零件出口成長233.7%(主因運送飛機至國外存放);呼吸設備出口成長133%;調製食品增加40%;活體動物出口成長292%。 2.    較去年同期衰退貨品:肉及內臟出口減少11%;原油出口下降73%;電機設備出口下降18%。 3.    對全球出口減少0.2%,然對中國出口增加8.0%,對澳洲及日本則分別減少18%及2.9%,對美國則增加15%,對韓國減少19%;對我國出口減少7.4%,我為紐第7大出口市場。 二、紐國進口減少: 1.    較去年同期成長貨品:電機設備進口成長7.9%;食物殘渣,廢物和飼料進口成長22%。 2.    較去年同期衰退貨品:石油及其製品進口下降47%;機械設備進口減少26%;汽車及其零配件進口減少17%;飛機及其零件進口減少70%。 3.    自全球進口下降17%,自中國進口減少7.2%,自澳洲減少4.3%,自美國進口亦減少26%,對日本減少10%,自韓國大減28%;自我國進口減少20.9%,我為紐國第16大進口來源。

A:紐西蘭政府於1月13日表示惠譽國際信用評等(Fitch Ratings)授予紐國貨幣AA+評等且未來展望穩定,該信評機構並肯定紐國政府疫情因應及振興政策,成功協助紐國經濟面對疫情挑戰,達成V型復甦。

A:根據法國BFM Business財經電視台本(2)月2日報導分析,自本(2021)年1月1日英國脫歐正式生效一個月以來,因無關稅與配額限制,來往英吉利海峽兩端的跨境貨車尚能保持暢通,但對於許多設在英國境內的企業而言,即使有英國與歐盟自由貿易協定,其營運與貿易的優勢條件仍較英國脫離歐洲單一市場前略遜一籌,此乃尊重英國“收回控制權”意願所須付出的代價。   一、複雜昂貴的報關程序 雖然英國脫歐的長期經濟效益尚待觀察,但許多與歐盟有生意往來的英國企業眼前立即面臨了許多貿易障礙,首先是複雜的通關程序。 自1月1日起,欲與歐盟27國繼續貿易的的公司必須辦理許多行政手續與提報相關報關文件,若自英國出口海外製造品往歐盟還須檢附原產地證明文件等額外的作業成本,遠超過業界之前的意料之外,因此英國主要雇主組織高層向政府反映該國各港埠所遭遇的重大困難,繁瑣的新規定如::加值稅、報關、健康檢疫證明等使與歐盟往來的英國企業營運更加繁瑣,報關程序不僅複雜且昂貴,對小型企業造成很大的負擔。   二、新制上路過渡期,情況混沌不明 雖然英國政府對上述情況只輕描淡寫稱係新制上路的過渡期適應問題,但英商UHY Hacker Young 國際會計師集團專家估計,因為相關配套措施不甚清楚,約有 20% 的英國中小企業選擇在整體政策上軌道之前,乾脆先暫停對歐盟的出口業務。甚至許多大型知名品牌如馬莎百貨(Marks&Spencer)及福南梅森(Fortnum & Mason)等亦表示暫先縮減部分銷歐業務並靜觀其變。 與此同時,愛爾蘭與法國之間的海陸運輸近期顯著增加,其中以法國瑟堡(Cherbourg)與敦克爾克(Dunkerque)受益最多,多數貨運業者選擇這條航線,雖繞遠路,但可以繞過英國,省下相關的文書作業手續,並期待情況早日明朗後能有所改善。   三、生鮮商品出口面臨困境 新鮮商品受英國脫歐的影響更大,蘇格蘭食品飲料協會(Scotland Food and Drink)總經理James Withers舉例,以前出口到西班牙馬德里只須提交一份文件,現在估計相同的交易必須經過26道步驟。加上動植物產品必須通過相關檢疫控管,衝擊運銷時效,以往蘇格蘭漁民捕獲的海螯蝦出口到歐洲只需一天,現在拉長到三至四天,品質與價值銳減,無法吸引買家。 此外, Hartington Creamery乳酪業者 Simon Spurrell指出,該公司銷往歐盟的包裝都須檢附獸醫簽發的合格證書,每件費用約200歐元,該公司的線上銷售有20%銷往歐盟,因此備感艱辛。   四、去本土化的回頭路(產業部分外移) 北愛爾蘭的糧食供應甚為倚重英國,夾在歐盟和英國之間,英國脫歐後受到嚴重衝擊,甚至因部分企業停售而導致超市缺貨的亂象。促使許多英國企業考慮赴歐盟境內設立廠房或發貨中心,免去直接由英國出口的繁瑣手續,與該國總理 Boris Johnson當初希望藉脫歐提升境內投資的理想背道而馳。上述乳酪業者S氏亦表示,除非選擇放棄歐盟市場,但現階段為保有歐盟市場,原計畫於國內雇用25名員工的預算可能轉而投資法國,尋求就近便捷供貨之道。   五、消費者權益亦受連累 自1月1日起英國脫歐後,歐盟企業出售150歐元(135英鎊)以下的商品逕寄英國消費者時,須加課英國加值稅( VAT),表面上雖不影響消費者權益,但事實上迫使部分經銷商須前往英國註冊,部分則停止對英出口或減少出口品項。若商品價格在150歐元以上,則是由收貨方的英國消費者支付加值稅,如果產品於第三國產製,還須另加付關稅。   六、金融市場的對等條件 雖然金融市場在英國脫歐協議中是被遺忘的區塊,所幸倫敦金融市場在脫歐後並未出現就業市場大失血,45萬個金融就業機會中僅有7,500個移往歐盟。但長久而言,若倫敦金融市場在符合歐盟金融法規前提下,仍無法以對等條件進入歐盟市場,對其衝擊則可能擴大。因此雙方訂於3月將針對相關議題諮商。 儘管倫敦目前尚能維持其在全球金融界既有的聲望,但自英國脫歐協議生效首日起,昔於倫敦股市的歐洲企業相關證券交易,總額約60億歐元,幾乎一夕之間全數移往歐陸各交易所,倫敦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恐受撼動。   七、藝術家的憤怒 自1月1日起,英人前往歐盟國家停留90天以上均須申請簽證,音樂界人士前往歐盟表演須持工作許可證,部分國家如法國與愛爾蘭承諾將適度通融,但其他如西班牙、義大利及丹麥等國均維持相關簽證要求。 包括艾爾頓強(Elton John)、 連恩蓋勒格 (Liam Gallagher)、 紅髮艾德Ed Sheeran及史汀( Sting)等上百位著名音樂界人士對於無法自由地在歐盟各國巡迴表演一事連署,對該國政府表達強烈的不滿,該份公開信指出,因為脫歐後施行的相關規定,大幅增加渠等赴歐表演的成本,尤其許多年輕的新興音樂人業防疫規定限制無法進行現場表演,原本岌岌可危的音樂事業可能因此面臨更大的挑戰。

A:根據法國費加洛報本(2)月3日報導指出,財經部產業權理部長Agnès Pannier-Runacher接受RTL電台訪問時表示,法國境內委託開發製造藥廠(contr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rganisation,CDMO)Recipharm將自下(3)月中開始生產Moderna新冠疫苗,隨後Delpharm藥廠將自4月中展開輝瑞(Pfizer-BioNTech)的委外疫苗生產,Fareva若經核准,亦將自5月開始委託生產德國Curevac疫苗。   由於馬克洪總統日前宣示法國所有願意接種疫苗的成年人均能於今夏前順利施打的目標,P-R權理部長表示此乃政府高層綜合考量疫情最新發展、病毒變種情形與境內藥廠產能等多方情勢所採取的策略,並有信心如期達成上述目標。伊指出,輝瑞日前已改善交貨延遲的情況,Moderna疫苗運送正按部就班進行,其他疫苗亦可能比預期提早到貨。   法國政府將超前部署,傾注全力加快生產更多疫苗,同時在秋季之前生產針對變種病毒有效的調整配方等。此外對於其他提出申請並有充分有效數據佐證之所有候選疫苗如俄羅斯的Spoutnik V疫苗,亦將以科學角度嚴謹審核是否採用。

A:根據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發布之統計資料顯示,馬國去(2020)年總貿易額為1兆7,771.82馬幣(約合4,398.96億美元),較前(2019)年萎縮3.6%;出口額為9,809.88億馬幣(約合2,428.19億美元),減少1.4%;進口7,961.94億馬幣(約合1,970.78億美元),減少6.3%;貿易順差1,848億馬幣(約合457.4億美元),則較2019年成長26.9%。   2020年馬國出口減少1.4%,主要出口市場分別為中國大陸(1,586億馬幣(約合392.57億美元),成長12.5%)、新加坡(1,421.6億馬幣(約合351.88億美元),成長3.7%)、美國(1,088.1億馬幣(約合269.33億美元),成長12.7%)、香港(681.2億馬幣(約合168.6億美元),成長2.3%)、日本(616.9億馬幣(約合152.7億美元),下跌6.5%)及泰國(452.7億馬幣(約合112.05億美元),下跌19.6%)。對中國大陸出口成長的產品為鋼鐵產品、電子與電機產品及棕油產品;對新加坡出口成長的產品為電子與電機產品及精煉石油產品;對美國出口成長的產品為橡膠製品、木材產品、電子與電機產品及機械設備產品。   分析2020年出口內容,電子與電機產品仍為馬國主要出口項目,金額達3,861.1億馬幣(約合955.7億美元),占該國總出口額之39.4%,較2019年成長3.5%。其他主要出口產品有精煉石油產品(619億馬幣(約合487.8億美元),下跌13.4%)、棕油(523.3億馬幣(約合129.5億美元),成長18.4%)、化學與化學產品(506.9億馬幣(約合125.47億美元),下跌11.8%)、橡膠製品(436.4億馬幣(約合108億美元),成長68.9%)、光學及科學儀器(415.5億馬幣(約合102.8億美元),成長4.1%)、機械、配備及零件(393.7億馬幣(約合97.45億美元),下跌5.4%)、金屬製品(368.1億馬幣(約合91億美元),下跌11.3%)、液化天然氣(288.3億馬幣(約合71.36億美元),下跌32.1%)及鋼鐵產品(235.5億馬幣(約合58.29億美元),成長7.2%)。    馬國2020年主要進口產品項目為電子與電機產品(2,527.8億馬幣(約合625.69億美元),成長3%)、化學與化學產品(734.6億馬幣(約合181.8億美元),下跌10%)、精煉石油產品(599.6億馬幣(約合148.4億美元),下跌22.6%)、機械設備及零件(596.9億馬幣(約合147.7億美元),下跌14.3%)、金屬製品(459.7億馬幣(約合113.78億美元),下跌2.5%)、交通設備(364.8億馬幣(約合90.3億美元),下跌10.5%)、鋼鐵產品(242.8億馬幣(約合60.1億美元),下跌22.1%)、光學及科學儀器(232.1億馬幣(約合57.45億美元),下跌4.1%)、加工食品(217.6億馬幣(約合53.86億美元),成長7.3%)及原油(185.4億馬幣(約合45.89億美元),下跌26.6%)。其前5個主要進口國家分別為中國大陸(1,711.8億馬幣(約合423.7億美元),下跌2.6%)、新加坡(736.5億馬幣(約合182.3億美元),下跌17.7%)、美國(693.6億馬幣(約合171.68億美元),成長1%)、日本(610.4億馬幣(約合151.09億美元),下跌4%)及臺灣(576.6億馬幣(約合142.7億美元),成長1.1%)。自中國大陸主要進口產品為電子與電機產品、機械設備產品及交通設備。自新加坡主要進口產品為精煉石油產品及電子與電機產品。   馬國2020年進口額達7,961.9億馬幣(約合1,970.78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下跌6.3%;資本財(capital goods)進口占總進口額之11.4%,下跌9.8%至903.8億馬幣(約合223.7億美元),主因交通設備進口下跌。中間財(intermediate goods)占總進口額之53.1%,下跌9.5%至4,229.1億馬幣(約合1,046.8億美元),下跌的主要項目為加工工業用品,尤其鋼鐵。消費品(consumption goods)進口占總進口額之9.3%(739.1億馬幣(約合182.94億美元),下跌0.4%),其中成長的主要項目為半耐久性商品,尤其成衣及鞋類。   根據前述統計資料,2020年馬國與我國貿易總額為915.1億馬幣(約合226.5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減少2.73%;對我國出口金額為338.5億馬幣(約合83.79億美元),下跌8.59%,我國居馬國第8大出口國;自臺灣進口金額為576.6億馬幣(約合142.7億美元),成長1.1%,我國居馬國第5大進口來源國。馬國自我國主要進口產品項目為積體電路(40.88億美元)、處理器及控制器(4.2億美元)、印刷電路(3.55億美元)、記憶體(3.1億美元)及丙烯-丁二烯橡膠乳膠。   隨著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分別預測2021年全球經濟可望反彈4%及5.5%。世界貿易組織(WTO)亦預測2021年世界商品貿易量將成長7.2%,與全球經濟增長及國際貿易同步增長下,馬國財政部估計該國本年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可望反彈6.5%至7.5%,高於東協5國(ASEAN-5)的經濟成長預測值5.2%。   自2020年9月以來,馬國的對外貿易出口一直顯示出復甦的跡象。根據馬國發布之「2021年經濟報告書」指出,預計本年馬國的對外貿易將維持適中成長。隨著全球經濟活動的復甦,尤其對半導體與大宗商品的需求增加,預計將帶動馬國出口反彈2.7%。   隨著近期簽署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將為馬國企業提供進入世界利益市場的機會,吸引外人直接投資及推動出口增長。國際信評機構「穆迪」對先前外幣長期發行人維持「A3」評級及前景「穩定」展望,將進一步鞏固投資人對馬國的信心。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資料來源: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21年1月29日 香港政府統計處本(2021)年1月29日發布2020年第4季及全年GDP預估值。 根據預估值,去(2020)年第4季GDP較上(2019)年同期實質下跌3%,去年第3季跌幅為3.6%。跌幅放緩是由於內部及對外需求有所改善。去年全年與上年比較,GDP實質下跌6.1%。 按GDP各個主要組成部分分析,私人消費開支去年第4季與上年同期比較實質下跌7.6%,較第3季8.2%跌幅為小。去年全年與上年比較則實質下跌10.2%。 按國民經濟核算定義計算,政府消費開支第4季與上年同期比較實質上升5.6%。去年全年與上年比較則上升7.8%。 本地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去年第4季與上年同期比較實質上升2.6%。去年全年與上年比較則實質下跌11.6%。 按國民經濟核算定義計算,貨品出口總額與上年同期比較呈現5.6%實質升幅,貨品進口去年第4季實質上升6.9%,第3季升幅為1.9%;去年全年與上年比較,貨品出口總額及貨品進口分別呈現0.3%及2.1%的實質跌幅。 服務輸出去年第4季與上年同期比較實質下跌29.6%,第3季跌幅為33.5%。服務輸入去年第4季實質下跌35.9%,第3季跌幅為36%。去年全年與上年比較,服務輸出及服務輸入分別實質下跌36.8%及35.2%。 經季節性調整而作相連季度比較的GDP,去年第4季較第3季實質上升0.2%。 去年第4季及全年GDP的確認經濟數據,以及本年GDP實質增加預測,港府將在本年2月24日發表2021至2022年度《財政預算案》時公布。

A:資料來源: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21年1月29日 香港金融管理局本(2021)年1月29日發表統計數字顯示,去(2020)年12月認可機構的存款總額下跌0.9%。其中港元存款及外幣存款分別下跌0.4%及1.4%。香港人民幣存款上升0.5%,於12月底為7,216億元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人民幣匯款總額於12月為5,358億元人民幣,而11月數字為5,263億元人民幣。 去年12月貸款與墊款總額下跌0.4%,其中在港使用的貸款(包括貿易融資)沒明顯變動,香港境外使用的貸款則較上月下跌1.5%。由於港元存款下跌而港元貸款上升,港元貸存比率由11月底82.7%上升至12月底83.5%。 去年第4季在香港使用的貸款(包括貿易融資)繼上季上升4.7%後,錄得5.3%的按季跌幅。按經濟用途分析,這些貸款於第4季跌幅主要由對證券經紀的貸款帶動。 去年12月港元貨幣供應量M2及M3按月同時下跌0.3%,與上(2019)年同期比較則上升6.5%。12月經季節因素調整的港元貨幣供應量M1較11月底下跌1%,與上年同期比較則上升28.7%,部分反映投資相關活動。貨幣供應量總額M2及M3於12月皆下跌0.8%,與上年同期比較則上升5.8%。

A:資料來源: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21年2月1日 香港金融管理局本(2021)年2月1日公布2020年第4季「中小企貸款狀況調查」結果。 關於中小企對銀行貸款批核取態(即難易程度)的觀感,撇除回答「沒意見/不知道」的受訪者,65%認為銀行去(2020)年第4季貸款批核的取態與6個月前相比「沒有分別」或「較容易」,第3季結果為59%。35%認為銀行有關取態「較困難」,第3季的結果則為41%。貸款較困難觀感並不一定反映中小企在借貸上遇到實質困難,而是可以受多項因素(如媒體/新聞報道、生意經營狀況及親友的意見等)所影響。 在已獲批貸款受訪者中,95%表示銀行在去年第4季就已批出貸款取態「放寬」或「沒有改變」,高於上季的82%。5%受訪者表示銀行在去年第4季對其貸款的取態有所「收緊」,低於第3季的18%。本調查中,貸款收緊的含義包括各種可能,例如降低備用信貸額和貸款額、信貸利率上升、增加抵押品要求、或縮短貸款年期等。因此,受訪者表示銀行對其貸款取態並不直接反映銀行對中小企的貸款投放。 調查亦收集有關中小企新貸款申請結果。4%受訪者表示曾於去年第4季向銀行申請新貸款。在已知申請結果的受訪者中,表示申請完全成功或部分成功的受訪者佔93%,第3季結果則為95%,表示申請不成功的受訪者佔7%,第3季結果則為5%。 由於季內有已獲批貸款的中小企及有申請新貸款的中小企數目較少,分別僅佔受訪中小企的13%及4%,調查結果容易出現較大波動。

A:資料來源: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21年2月1日 香港創新科技署本(2021)年2月1日公布,「遙距營商計劃」審批工作已全部完成,共有34,614宗申請獲批,當中約95%來自中小企業。計劃的秘書處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已透過電郵向所有申請企業通知有關結果。 該署發言人表示2020年5月18日至10月31日申請期內,計劃收到來自32,143間企業共38,572宗申請,其中近10,000宗於10月最後1個星期遞交。扣除獲批後但沒有接受申請結果或未有提供相關文件等個案,至今獲批申請涉及總資助額約18億8千萬港元,平均每宗獲資助約64,000港元。 發言人表示,獲批資助企業須於指定限期前透過網上系統確認接受申請結果,以及提供所需文件作合規檢查,計劃的秘書處會盡快安排簽訂資助協議和發放資助。此外,企業可透過網上系統預約簽署資助協議日期。

A:資料來源: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21年2月2日 香港政府統計處本(2021)年2月2日發表最新零售業銷貨額數字。 去(2020)年12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314億港元(幣別下同),較上(2019)年同月下跌13.2%。去年11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修訂估計較上年同月下跌4.1%。 扣除其間價格變動後,去年12月零售業總銷貨數量的臨時估計較上年同月下跌14%。去年11月零售業總銷貨數量的修訂估計較上年同月下跌4.7%。 按零售商主要類別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由高至低分析,去年12月與上年同月比較,食品、酒類飲品及煙草的銷貨價值下跌14.3%。其次為百貨公司貨品(銷貨價值下跌18.3%);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下跌40.8%);服裝(下跌27.8%);藥物及化妝品(下跌40.9%);燃料(下跌9.9%);鞋類、有關製品及其他衣物配件(下跌36.7%);中藥(下跌15.1%);書報、文具及禮品(下跌20%);以及眼鏡店(下跌31.3%)。 去年12月與上年同月比較,超級市場貨品銷貨價值上升11.7%。其次為電器及其他未分類耐用消費品(銷貨價值上升21.7%);其他未分類消費品(上升5.8%);汽車及汽車零件(上升10.5%);以及傢具及固定裝置(上升6.3%)。 去年全年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3,265億元,較上年全年下跌24.3%,而總銷貨數量的臨時估計則下跌25.5%。 按零售商主要類別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由高至低分析,去年全年與上年全年比較,食品、酒類飲品及煙草的銷貨價值下跌12.7%。其次為百貨公司貨品(銷貨價值下跌22.5%);電器及其他未分類耐用消費品(下跌12.9%);其他未分類消費品(下跌10%);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下跌54%);服裝(下跌41.3%);藥物及化妝品(下跌50%);汽車及汽車零件(下跌7.9%);燃料(下跌2.4%);鞋類、有關製品及其他衣物配件(下跌39.7%);書報、文具及禮品(下跌29.9%);中藥(下跌26.1%);以及眼鏡店(下跌32.8%)。 去年全年與上年全年比較,超級市場貨品銷貨價值上升9.7%。其次為傢具及固定裝置(銷貨價值上升0.4%)。

A:資料來源:澳門政府新聞局2021年2月4日 澳門金融管理局本(2021)年發佈統計顯示,12月份的廣義貨幣供應量回落,其中澳門元的份額保持平穩。與此同時,居民存款及貸款均按月減少。 貨幣供應:流通貨幣下跌0.4%,而活期存款則上升5.6%,M1因而較11月上升4.1%。同時,準貨幣負債下跌0.7%,因此包括M1及準貨幣負債的廣義貨幣供應量M2遂按月回落0.1%,金額為6,924億澳門元。若與2019年同期比較,M1下跌7.9%,而M2則上升0.7%。按幣種分析,澳門元、港元、人民幣及美元在M2的比重分別為34%、48.9%、5.1%及10.3%。 存款:居民存款較11月輕微下跌0.1%至6,738億澳門元,非居民存款亦減少1.1%至3,221億澳門元。同時,公共部門在銀行體系的存款增加1.9%至2,641億澳門元。綜合計算,銀行體系的存款總額較11月輕微上升0.1%至12,600億澳門元;其中,澳門元、港元、人民幣及美元所佔的比重分別為19.2%、49.5%、5.3%及22.2%。 貸款:澳門私人部門貸款按月減少0.9%至5,342億澳門元。同時,對外部門貸款下跌2.7%至6,391億澳門元。綜合計算,私人部門貸款總額較上月減少1.9%至11,734億澳門元;當中,澳門元、港元、人民幣及美元所佔的比重分別為17%、41.9%、11%及27%。 營運比率:截至去年12月底,銀行澳門居民貸存比率由11月底的57.7%下跌至57%,而包括非居民部份的總體貸存比率亦由95%下降至93.1%。以1個月及3個月為期計算的流動資產對負債比率,分別處於59.8%及57%的水平。此外,不良貸款比率由11月底的0.40%下跌至0.37%。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