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根據華爾街日報於本(2021)年2月3日報導,美國人口普查局在1月6日至18日對大約68,000名成年人進行調查顯示,約有51%的尚未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的成年人表示肯定會接種疫苗、26%表示有可能,14%表示可能不會接種疫苗,10%的人則表示肯定不會接種疫苗。不願接種疫苗的原因包括擔心副作用以及不信任政府,大部分的美國人不確定自己是否能夠接種疫苗,有些人則認為永遠無法獲得疫苗接種。 在表示可能不會接種疫苗的民眾中,有51%的民眾因為擔心副作用、50%表示仍在觀望中、21%懷疑疫苗有效性、18%則不信任政府。表示不信任政府的受訪者比例在18歲至25歲之間最高,幾乎是提出相同擔憂的65歲以上受訪者的兩倍,18歲至25歲的受訪者也比較可能認為其他人更需要疫苗。另外,表示可能不會接種疫苗的受訪者中以25至39歲佔最大比例。最多受訪者表示可能不會接種疫苗的前五大洲為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愛達荷、阿拉巴馬、和懷俄明州。 根據另一項由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和旗下的國家衛生統計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Statistics)調查顯示,大約1/5的西班牙裔和白人成年人不打算接種疫苗,1/3的非裔成年人表示避免接種疫苗,然這兩個族群卻是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族群。根據研究,要阻止新冠肺炎病情傳播以及突變,至少要有70%至80%的人口免疫。
A:2021年2月3日包括百事可樂(PepsiCo)、全球最大油田服務公司倫斯貝謝(Schlumberger)、貝泰集團(Bechtel)、醫療器材公司Boston Scientific以及加拿大快餐連鎖店Tim Hortons等24家大型跨國公司,正式與沙烏地官方簽署協議,將把區域辦公室設於沙烏地首都利雅德,沙烏地投資部(Ministry of Investment)部長Khalid Al-Falih以及利雅德皇家委員會(Royal Commission for Riyadh City, RCRC)執行長Fahd Al-Rasheed皆出席見證。 沙國政府盼藉此執行沙烏地王儲Mohamed bin Salman在第4屆未來投資會議(Future Investment Initiative, FII)的宣誓:倍增利雅德人口(自目前750萬增加至1,500-2,000萬)、創造3.5萬個就業機會,到2030年為國家經濟經濟貢獻沙幣700億里雅(折合186.7億美元)。 Fahd Al-Rasheed執行長表示,利雅德阿布都拉國王金融城(King Abdullah Financial District)將係跨國公司進入利雅德的絕佳據點。 Al-Falih部長指出,沙烏地近年提出若干獎勵措施、稅租減免及簡化商業執照申請程序等,有利吸引更多外資進入。 百事可樂非洲、中東暨南亞區執行長Eugene Willemsen表示,公司在沙烏地已經營約60年,係沙國大型食品及飲料公司之一,未來將與沙國共同努力實現願景2030(Saudi Vision 2030)的目標。 德勒會計師事務所(Deloitte)中東區執行長Mutasem Dajani表示,利雅德正在進行的轉型計畫,有助其成為全球重要的商業、旅遊及高品質生活中心。 商業顧問公司PwC沙烏地辦公室主任Riyadh Al-Najjar認為,公司將持續與沙烏地建立長期合作關係,支持沙烏地政府的改革計畫。
A:2021年2月3日沙烏地健康部(Ministry of Health)公佈,沙國境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確診人數累計36萬8,945人,單日新增306人(其中利雅德124人、東部省58人、麥加53人);死亡人數累計6,386人,單日新增3人;復原人數累計36萬400人,復原率為97.6%。 2月3日健康部要求所有沙烏地居民,下載該部設置的Tawakkalna程式,證明健康狀態後,才能進入政府單位、私部門公司以及超市或商店等公共區域(東部省已提前於1月31日執行)。 沙烏地食藥署(Saudi Food and Drug Authority, SFDA)則持續在沙國境內進行實地查訪,確保所有人遵守COVID-19相關防疫規定。 註:沙烏地內政部(Ministry of Interior)宣布自2021年2月3日上午9時起,禁止14日內去過(含轉機)20個國家旅客入境,包括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埃及、黎巴嫩、土耳其、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愛爾蘭、葡萄牙、瑞士、瑞典、巴西、阿根廷、南非、印度、印尼、巴基斯坦以及日本,防止COVID-19疫情再度蔓延。
A:為因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對沙烏地私部門(private sector)及整體經濟造成的衝擊,2020年8月沙烏地天課暨稅務總局(General Authority for Zakat and Tax, GAZT)提出遲繳稅款免罰機制,範圍包括公司所得稅(corporate income tax)、預扣稅(withholding tax)以及增值稅(value-added tax, VAT)等,原豁免期限為2020年3月18日至8月31日,後GAZT宣佈展延,重點摘要如下: 倘納稅人在2021年1-3月完成補稅者,100%豁免罰款。 在2021年4-5月完成補稅者,可豁免75%罰款。 倘至6月仍未完成補稅者,僅可豁免50%罰款。 國際法律事務所DLA Piper中東地區稅務部主任Ton van Doremalen表示,2020年GAZT查稅變得更加嚴格,且受到疫情影響,許多公司申請適用該豁免機制。 註:沙烏地預扣稅(withholding tax)相關規定摘要如下,(1)常設沙烏地機構(permanent establishment, PE)或沙烏地居民,就非沙烏地居住者(non-resident party)為其提供服務支付之款項,需支付預扣稅;(2)預扣稅稅額為5%-20%不等,視服務性質而定,例如給付給非沙烏地住民之紅利/股息(dividend)預扣稅稅率為5%、版稅(royalties)為15%等;(3)納稅人於每個月底前10日內,須線上填報預扣稅申請表(withholding tax return, WTR),延遲者每30天將被處以應付稅額1%罰款;另納稅人需於該財政年度結束前120日內、獨資企業於60日內填報WTR。
A:為因應全球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2020年5-7月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及其盟國(簡稱OPEC+)決議共同減產970萬桶/日、8-12月共同減產770萬桶/日。 2020年12月OPEC+決議,自2021年1月起增產50萬桶/日,即OPEC+共同減產數量為720萬桶/日(佔全球每日原油需求7%),自2021年1月起OPEC+每月召開監督會議,由沙烏地能源部(Ministry of Energy)部長Abdul Aziz bin Salman Al-Saud王子主持,根據市場情形增減OPEC+產量。 2021年2月例行性OPEC+部長級監督會議(OPEC+ joint ministerial monitoring committee),重點摘要如下: 全球經濟展望及原油需求在未來幾個月仍充滿不確定性,惟疫苗逐漸普及有助緩慢刺激經濟復甦與需求增加。 對全球原油市場抱持審慎樂觀態度(cautiously optimistic about global oil market),惟各產油國對油價逐漸回穩不應過度自信,甚至在經濟景氣仍低迷下快速增產。 讚揚沙烏地自願額外減產100萬桶/日的宣誓,為所有OPEC+成員國做出良好示範。 自2020年4月起,由於疫情造成的封鎖及旅遊禁令,使市場需求減少21億桶。 註: 1.2021年1月5日Abdul Aziz bin Salman Al-Saud部長宣佈,為對全球原油市場表達善意(gesture of goodwill to global crude market),2-3月除原承諾減產配額外,沙國單方面再減產100萬桶/日,成功帶動國際油價上漲。 2.部長級監督會議無權改變或決定OPEC+政策,但在決策過程中可提供相關建議。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2月3日引述私人數據和分析公司Bisnode之數據, 往年1月份中小型企業破產家數有增加的傾向,但較去年同期458 家破產數,今年出現大幅增加至981 家,其中 ApS和A / S公司的破產數量成長了114%。 Bisnode的信用專家兼發言人Christian Anders Elkjær認為這一增長屬重大。 E氏表示:“儘管提供政府提供了各種紓困方案,但現在已經沒有更多選擇而造成破產。” 1月份特別受影響的旅遊業和高度依賴人們外出消費的行業的破產浪潮逐漸高升。 這包括出租車公司,飯店,餐飲公司,服裝店,零售店和體驗產業。 到2020年1月,建築業有75宗破產,而今年的有127宗破產-上升69%。顧問行業,在今年1月份有86宗破產,而去年同期為23宗。 Bisnode的新數據與失業數據同時顯示,2月1日有6,942人登記失業。 根據丹麥商總的說法,這個數字“應該令人擔憂”。 E氏預計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將看到因丹麥封城而導致更多破產數字增加。。 此外,每年因監管機構強制解散公司而引發的數千起破產案受到影響而延後喪失抵押品贖回權, 因此在某些程度上影響了1月份的整體破產數量。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2月3日報導,丹麥工總和商總呼籲制定全面重新開放丹麥計畫。丹麥工總為重新開放提出四項建議: 1. 數位疫苗護照;2.大規模檢測;3.彈性及目標性檢測策略;4.實用策略 。 丹麥工總執行長Lars Sandahl Sørensen 說:“我們看到的是無論是在私人家庭還是在公司和整個社會中,都因不確定性造成挫折感。 據DI的說法,DI將以這四個重新開放建議為出發點協助丹麥經濟和公司重回正軌。 S氏說,我們建議根據專家的建議重新開放,並結合一些具體行動措施,以確保各個公司,機構,協會等能儘速重新開放。
A:越南工商部:柬埔寨暫停魚類進口違背世貿組織自由貿易的精神 資料來源: 越南加報(Vietnam Plus),2021年1月31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工商部長陳端安(Tran Tuan Anh)日前表示,柬埔寨自2021年1月8日起暫停從鄰國進口某些魚種的作法,實違背世界貿易組織和東協經濟共同體有關自由貿易的精神。越南工商部陳部長在致柬埔寨商務部長潘索拉(Pan Sorasak)的信中指出,該禁令將對柬埔寨和越南的企業及消費者產生負面影響。 據悉,柬埔寨為保護國內養殖漁業,柬國農林漁業部於2021年1月8日宣布暫時禁止進口養殖魚,特別是鯰魚、巨蛇頭魚和其他可從鄰國本地繁殖的養殖魚,直至另行通知止。柬國禁令宣布後,許多鯰魚通過湄公河三角洲安江省的慶平邊境門運到柬埔寨,均被拒絕入境,不得不返回越南。 為回應越南陳部長的要求,柬埔寨商務部和農林漁業部於1月29日舉行會議,重新考慮該禁令。惟截至目前,柬國尚未正式回應,而越南工商部則表示將繼續與柬埔寨有關主管機關合作,以推動解決該問題,並確保越南養殖魚對柬國的出口能夠恢復正常。 據越南工商部告稱,近年來越南每年向柬埔寨出口價值約6,000萬美元的漁產品。柬埔寨不是越南漁產品的主要市場,但其穩定的進口需求為邊境貿易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A:2021年初柬埔寨規劃出口1,000公噸鮮芒果至韓國 資料來源:柬華日報網站,2021年2月2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柬埔寨農林漁業部長永沙坤於2日通過臉書發文稱,Hyundai Agro (Cambodia) 公司規劃於2021年初出口1,000公噸鮮芒果至韓國市場。在歷經長達4年的談判後,2020年1月15日,柬埔寨首次出口鮮芒果到韓國市場,惟2020年柬埔寨向韓國累計僅出口77公噸鮮芒果。 Hyundai Agro (Cambodia) 公司已於1月13日向韓國農作物保護和衛生檢疫部門提出申請,請求指派專業人員檢查和評估有關芒果園的種植技術,是否符合韓方的衛生檢疫標準。 經過檢查和評估後,該公司已於1月20日向韓國出口1公噸新鮮芒果作為預備,預計未來出口可達1,000公噸。然而,據悉柬埔寨芒果種植面積約12.43萬公頃,年產量達144萬公噸。
A:柬埔寨發展委員會2021年1月共批准11件投資案 資料來源:柬華日報網站,2021年1月31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2021年1 月柬埔寨政府共批准11件投資案,協議投資額共近4300萬美元,可創造近8000個工作職位。 據柬埔寨發展委員會(CDC)公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21年1月該會批准的11件新投資案,主要以製衣廠和製鞋廠為主,其分別為: 一,BRIGHTNESS (CAMBODIA) GARMENT FACTORY有限公司,將在茶膠省巴地縣2號公路旁邊投資建立製衣廠,協議投資額310萬美元,投產後可創造702個工作職位。 二,CITY PRINTING (CAMBODIA) COMPANY LIMITED,將在金邊市貢武區4號公路旁邊建設紙箱廠,協定投資額230萬美元,可創造214個工作職位。 三,NEW ERA (CAMBODIA) CASHMERE TEXTILE有限公司,將在干拉省大金歐市21A公路旁邊建設製衣廠,協議投資額570萬美元,可創造951個工作職位。 四,HC GLOBAL TEXTILE有限公司,將在茶膠省建設一家製衣廠,協議投資額780萬美元,投產後可創造843個工作職位。 五,CHANGHUI (CAMBODIA) HANDBAG MFR有限公司,將在磅清揚省團結棉芷縣5號公路旁邊建設皮包廠,協議投資額240萬美元,可創造718個工作職位。 六,JIAN YUAN TONG GARMENT有限公司,將在金邊市菩森芷區加華工業園建立製衣廠,協議投資額240萬美元,可創造364個工作職位。 七,POLYMER PLASTIC PRODUCTS (CAMBODIA)有限公司,將在干拉省安厝符縣建設冰箱廠,協議投資額390萬美元,可創造200個工作職位。 八,TAPERITE PLASTIC有限公司,將金邊市貢武區建立生產各種膠帶的工廠,協議投資額270萬美元,可創造200個工作職位。 九,XIN YUNFENG (CAMBODIA) FASHION有限公司,將在金邊市菩森芷區建設製衣廠,協定投資額240萬美元,可創造614個工作職位。 十,UNICORN FOOTWEAR有限公司,將在實居省貢比西縣建設製鞋廠,協議投資額550萬美元,可創造1910個工作職位。 十一,LAURENCE FOOTWEAR有限公司,將在實居省森隆東縣建設製鞋廠,協議投資額560萬美元,可創造1138個工作職位。 應提的是,柬埔寨發展委員會2020年共批准178個投資專案,協定投資額40億美元。
A:柬埔寨發展委員會批准4專案投資額1620萬美元 資料來源:柬華日報網站,2021年1月30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據柬埔寨發展委員會(CDC)於29日發布公告,該會最新批准4個投資專案,協議投資額共1620萬美元,將創造超過3000個工作崗位。 獲批的4個投資項目如下: TAPERITE PLASTIC CO.,LTD,規劃於金邊市貢武區波楞切洛迭分區興建工廠生產各種膠帶,投資額約270萬美元,將創造200個工作職位; XIN YUNFENG (CAMBODIA) FASHION CO.,LTD,規劃於金邊市菩森芷區宗周3分區投建製衣廠,投資額約240萬美元,將創造614個工作職位; UNICORN FOOTWEAR CO.,LTD,計劃於實居省貢比西縣羅卡國鄉興建一座鞋廠,投資額約550萬美元,將創造1,910個工作職位; LAURENCE FOOTWEAR CO.,LTD,計劃於實居省森隆東縣德班光鄉興建一座鞋廠,投資額約560萬美元,將創造1,138個工作職位。
A:柬埔寨七星海國際機場將於年中啟用 資料來源:柬華日報網站,2021年1月29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柬埔寨國公省七星海國際機場正如火如荼建設中,預計將於2021年7或8月份正式啟用。 1月27日柬埔寨國家民航局表示,七星海國際機場以4E級標準建設,可起降容納200至350名乘客的波音757及777機型。機場一旦竣工后,投資開發商需申請一系列品質檢測,評估飛機是否可以在機場安全落地,以獲得民航局和國際航空機構簽批的許可證。 該機場能夠吸引多少國際航空公司降落,取決於公司的市場行銷策略和新冠疫情防控狀態。據柬埔寨旅行社協會指出,七星海國際機場正式啟用後,將進一步參與國公省經濟發展,相信該機場將吸引更多國際航空公司入駐。
A:柬埔寨-韓國避免雙重課稅協定生效 資料來源:柬華日報網站,2021年1月29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據韓媒報導,韓國外交部表示,韓國和柬埔寨簽署的避免雙重課稅協定於2021年1月29日正式生效。該協定的簽署生效有助於推動雙邊投資和貿易,減輕企業的相關賦稅負擔。 韓國和柬埔寨於2019年11月25日簽署該協定,兩國均於2020年12月獲得國會批准。 據韓國國際貿易協會(KITA)的報告顯示,2020年柬埔寨與韓國的雙邊貿易額為8.84億美元,較2019年下降14%。 面對雙邊貿易增長放緩的問題,柬埔寨和韓國對正在談判的自由貿易協定(FTA)寄予厚望,希望該協議達成後,可進一步推動雙邊貿易額成長。 據柬國商業部表示,柬韓兩國自由貿易協定第4輪談判已結束,並取得了良好的成果,預計在2021年內可簽署該協定。 目前韓國已與10個東協成員完成簽署避免雙重課稅協定,其中越南是第一個與韓國簽署避免雙重課稅協定的東協國家,該協定已於1994年生效,顯示韓國致力深化與東協經濟合作和東協關係不遺餘力。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西貢經濟時報,2021年02月02日 據越南統計總局資料,202 1年1月由於越南新冠肺炎疫情管控良好以及2021年1月份工作日數較2020年同期多(2020年農曆新年適逢2020年1月份),因此2021年1月越南工業生產指數(IIP)雖與2020年12月份相較,下降3.2%,但較2020年同期成長22.2%。其中,加工製造業生產指數與2020年同期相比成長27.2%,占越南工業生產指數之21.6%。 此外,截至2021年1月1日越南勞工就業量與2020年12月相較成長1.1%,與2020年同期相較下降1.4%。其中,與2020年同期相比,在越南國企工作之勞工數量下降1.7%;民間企業下降2.5%;外資企業下降0.8%。礦產開發及加工製造業之勞工數量下降1.4%;電力生產及供應業增加0.5%;水資源及污水管理業下降1.5%。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2)月4日報導稱,為提升新冠防疫措施效果,日本國會參議院頃通過修訂後之「新冠疫情特別措施法」及「感染症法」等,並預定自本(2)月13日起生效實施,主要係對拒絕縮短營業時間命令及確診病患不願住院等情況,處以行政處罰之罰款。 上述修訂後之特別措施法規定,在政府發布「緊急事態宣言」期間(相當於疫情緊急第四階段),可對拒絕縮短營業時間及停業要求的商家下達命令,若違反政府行政命令,將處以30萬日圓以下罰款;若在防止疫情蔓延措施期間(相當於疫情第三階段),對商家違反縮短營業時間可處以20萬日圓以下罰款。 另外,依照修訂後之「感染症法」規定,若新冠感染者拒絕住院、從住院地點逃走及拒絕積極的流行病學調查等情況發生,亦將成為行政處罰的對象。前述新冠確診者拒絕住院時,最高得處予50萬日圓以下罰款,拒絕保健所人員調查者可處予30萬日圓以下罰款。
A:綜合美媒及勞工部報告,美勞工部本(4)日公布勞動生產力與成本(Productivity and Costs)報告,去(2020)年第四季度非農部門勞動生產力較上季下降4.8%,係1981年第二季度-5.1%以來的最大季跌幅;第四季產出(商品與服務生產量)增加5.3%、勞工工時增加10.7%,單位勞動力成本(unit labor costs)亦增加6.8%。非農部門勞動生產力計算係根據產出與工時的差異,主要用來衡量勞工的每小時產出。 2020年勞動生產力雖較前一年增長2.6%,惟美媒分析係因勞工工時減少較產出下降幅度還高,去年產出下降4.2%,工作時數減少6.6%。美媒指出去年新冠疫情影響美國勞動力市場,多數產業均受傷害,美國各項經濟數據亦難以呈現經濟整體面貌。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下載:https://www.marketwatch.com/story/u-s-productivity-falls-4-8-in-the-4th-quarter-to-mark-biggest-drop-since-1981-11612447154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Vnexpress報,2021年2月4日 據越南計畫投資部企業登記管理局統計資料,2021年1月,越南有25,750家企業登記停止營業,較2020年同期增加36%,其中有限期停止營業之企業占18,000家,剩餘是等待辦理結束營業手續之企業。企業登記管理局認為,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不停蔓延為企業無法繼續營運之主要原因。 在停止營運之企業中以零售業、製造業、建築業及工作介紹所占最多數,均為中小規模及剛成立之企業。另一方面,2021年1月,越南有1萬家企業新加入市場,較2020年同期增加22%,以製造業、水電煤配銷商及醫療業占多數。
A:綜合美媒及勞工部報告,美國勞工部本(4)日公布,截至1月30日當週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為77.9萬,較前一週81.2萬申請人數減少3.3萬,係連續三週下降,相較新冠疫情前仍偏高,惟已係11月底以來最低水準。 經濟學者表示,寒冬、新冠病毒感染率攀升、變種病毒傳播力較強等,均導致商業活動受限,影響勞動力市場的復甦速度,服務業尤其以人為主的休閒餐旅業受影響最大,製造業則因需求提升表現亮眼。 截至1月23日當週,連續領取失業救濟金的人數為459.2萬,相當投保就業保險勞工的失業率為3.2%,較前一週478.5萬人與失業率3.4%下降,目前申請各式失業補助計畫的總人數約為1,783.6萬,較前一週下降約48.6萬。 就業保險勞工失業率較高的州別依序:阿拉斯加州(6.4%)、賓州(6.4%)、內華達州(6.1%)、伊利諾州(5.7%)、堪薩斯州(5.7%)、康州(5.4%)、新墨西哥州(5.4%)、羅德島州(5.2%)、麻州(5%)及紐約州(4.9%)。
A: 據日本共同社新聞本(2)月4日報導稱,由於日昨英國正式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將促使具高自由度之貿易圈,擴至亞洲太平洋以外的地區;CPTPP係2018年由日本等原始成員11個國共同組成,其協定內容不僅包含關稅的廢除,亦對智慧財產權及禁止強迫技術轉移等有相當嚴格的規定。 英國是第一個申請加入的非原始成員國,若成功加入,將成為繼日本之後的第二大經濟體,將使CPTPP成員國佔全球GDP比重,由目前的13%提高至16%;其帶來的貿易及投資的活性化,也將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動力,另對於完全脫離歐盟的英國而言,亦係一個嶄新的發展機會。 日本不僅是CPTPP的主導國,也是今年的輪值主席國,其將發揮領導力,預計於今(2021)年春季展開英國加入等相關諮商談判。若僅為快速擴大加盟圈而放寬貿易、投資規則等,可能有損及CPTPP高規格價值;若在與英國的談判開先例,去年底宣稱對CPTPP抱持興趣的中國、泰國等可能也會隨之要求放寬規定,因此咸認將以現行標準進行英國加入的談判。 日本除期望英國積極參與倡議之「自由開放的亞洲太平洋」戰略外,也期望將其參與範圍擴大到TPCPP架構以外的經濟、安全保障等領域。藉由本次英國正式申請加入而提升CPTPP更高價值,將有助於未來美國回歸成員國,爰必須更加整備數位領域相關規則,進一步讓CPTPP昇華進化。
A: 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2月3日報導,新加坡名列「彭博社本年創新指數排名」第2名,僅次於韓國,排名第3名至第10名則依序為瑞士、德國、瑞典、丹麥、以色列、芬蘭、荷蘭和奧地利。前述指數係使用7個均等加權指標來分析數十個標準,包括研發支出、製造能力和高科技上市公司的集中程度等。 彭博社表示,新加坡利用財政預算協助員工與企業轉型為數位經濟,在製造方面亦取得高分。新加坡因擁有具全球競爭力的大學,在高等教育效率排名第1名。製造附加值與專利活動也分別排名第3名與第4名。至於生產力、研發人員集中度、研發強度及高科技密度則分別排名第13名、第17名及第18名。 彭博社指出,本年大部分數據來自新冠病毒危機之前,但指數排名較高國家,如韓國、德國和以色列,在因應疫情的某些領域如接觸追蹤與快速接種疫苗,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