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根據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發布之統計資料顯示,馬國去(2020)年總貿易額為1兆7,771.82馬幣(約合4,398.96億美元),較前(2019)年萎縮3.6%;出口額為9,809.88億馬幣(約合2,428.19億美元),減少1.4%;進口7,961.94億馬幣(約合1,970.78億美元),減少6.3%;貿易順差1,848億馬幣(約合457.4億美元),則較2019年成長26.9%。 2020年馬國出口減少1.4%,主要出口市場分別為中國大陸(1,586億馬幣,成長12.5%)、新加坡(1,421.6億馬幣,成長3.7%)、美國(1,088.1億馬幣,成長12.7%)、香港(681.2億馬幣,成長2.3%)、日本(616.9億馬幣,下跌6.5%)及泰國(452.7億馬幣,下跌19.6%)。對中國大陸出口成長的產品為鋼鐵產品、電子與電機產品及棕油產品;對新加坡出口成長的產品為電子與電機產品及精煉石油產品;對美國出口成長的產品為橡膠製品、木材產品、電子與電機產品及機械設備產品。 分析2020年出口內容,電子與電機產品仍為馬國主要出口項目,金額達3,861.1億馬幣,占該國總出口額之39.4%,較2019年成長3.5%。其他主要出口產品有精煉石油產品(619億馬幣,下跌13.4%)、棕油(523.3億馬幣,成長18.4%)、化學與化學產品(506.9億馬幣,下跌11.8%)、橡膠製品(436.4億馬幣,成長68.9%)、光學及科學儀器(415.5億馬幣,成長4.1%)、機械、配備及零件(393.7億馬幣,下跌5.4%)、金屬製品(368.1億馬幣,下跌11.3%)、液化天然氣(288.3億馬幣,下跌32.1%)及鋼鐵產品(235.5億馬幣,成長7.2%)。 馬國2020年主要進口產品項目為電子與電機產品(2,527.8億馬幣,成長3%)、化學與化學產品(734.6億馬幣,下跌10%)、精煉石油產品(599.6億馬幣,下跌22.6%)、機械設備及零件(596.9億馬幣,下跌14.3%)、金屬製品(459.7億馬幣,下跌2.5%)、交通設備(364.8億馬幣,下跌10.5%)、鋼鐵產品(242.8億馬幣,下跌22.1%)、光學及科學儀器(232.1億馬幣,下跌4.1%)、加工食品(217.6億馬幣,成長7.3%)及原油(185.4億馬幣,下跌26.6%)。其前5個主要進口國家分別為中國大陸(1,711.8億馬幣,下跌2.6%)、新加坡(736.5億馬幣,下跌17.7%)、美國(693.6億馬幣,成長1%)、日本(610.4億馬幣,下跌4%)及臺灣(576.6億馬幣,成長1.1%)。自中國大陸主要進口產品為電子與電機產品、機械設備產品及交通設備。自新加坡主要進口產品為精煉石油產品及電子與電機產品。 馬國2020年進口額達7,961.9億馬幣,較2019年同期下跌6.3%;資本財(capital goods)進口占總進口額之11.4%,下跌9.8%至903.8億馬幣,主因交通設備進口下跌。中間財(intermediate goods)占總進口額之53.1%,下跌9.5%至4,229.1億馬幣,下跌的主要項目為加工工業用品,尤其鋼鐵。消費品(consumption goods)進口占總進口額之9.3%(739.1億馬幣,下跌0.4%),其中成長的主要項目為半耐久性商品,尤其成衣及鞋類。 根據前述統計資料,2020年馬國與我國貿易總額為915.1億馬幣,較2019年同期減少2.73%;對我國出口金額為338.5億馬幣,下跌8.59%,我國居馬國第8大出口國;自臺灣進口金額為576.6億馬幣,成長1.1%,我國居馬國第5大進口來源國。馬國自我國主要進口產品項目為積體電路(40.88億美元)、處理器及控制器(4.2億美元)、印刷電路(3.55億美元)、記憶體(3.1億美元)及丙烯-丁二烯橡膠乳膠。 隨著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分別預測2021年全球經濟可望反彈4%及5.5%。世界貿易組織(WTO)亦預測2021年世界商品貿易量將成長7.2%,與全球經濟增長及國際貿易同步增長下,馬國財政部估計該國本年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可望反彈6.5%至7.5%,高於東協5國(ASEAN-5)的經濟成長預測值5.2%。 自2020年9月以來,馬國的對外貿易出口一直顯示出復甦的跡象。根據馬國發布之「2021年經濟報告書」指出,預計本年馬國的對外貿易將維持適中成長。隨著全球經濟活動的復甦,尤其對半導體與大宗商品的需求增加,預計將帶動馬國出口反彈2.7%。 隨著近期簽署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將為馬國企業提供進入世界利益市場的機會,吸引外人直接投資及推動出口增長。國際信評機構「穆迪」對先前外幣長期發行人維持「A3」評級及前景「穩定」展望,將進一步鞏固投資人對馬國的信心。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投資發展局(MIDA)執行長阿茲曼(Azman Mahmud)頃配合聯昌東協研究學院與東協商業俱樂部舉辦的「大馬與意大利專業領域」網絡研討會上指出,全球仍在新冠疫情籠罩下,惟馬國上(2020)年前9個月共核准2,935項製造業、服務業及原產品產業(Primary Sector)投資計畫案,總投資金額為1,098億馬幣(約合263.94億美元);其中國內投資金額為161.53億美元,占總投資額之61.2%;外人直接投資金額為102.4億美元,占總投資額之38.8%,顯示馬國仍為具競爭力的投資目的地。 前述3大產業中,2020年前9個月,馬國共核准740項製造業投資計畫,投資金額為157.06億美元,占總投資金額59.5%;服務業投資件數為2,180項,金額為102.88億美元,占總投資金額之38.98%及原產品產業投資金額為3.99億美元,占總投資金額之1.51%。 馬國政府刻正採取更多替代措施,包括數位化政府服務來簡化企業營運,為藥劑與服務業提供稅務優惠,並實施有利於商務旅客訪問馬國的一站式服務中心(OSC),來促進投資成長。隨著馬國進入新常態,MIDA對馬國經濟結構和穩固的經濟管理將繼續支撐馬國的經濟基本面感到樂觀。未來幾年馬國亦將吸引更多優質的投資進駐馬國。 阿茲曼執行長敦促馬國民間企業應利用意大利的技術專長來幫助促進馬國的數位經濟,預計數位經濟將自2020至2025年間增長21%,至2025年估計能為馬國國內生產毛額貢獻300億美元。目前位於馬國的意大利企業的主要投資業務為石油與天然氣、國防與航太、營造、汽車及化工等領域。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資料來源 : 挪威新聞摘要 (PS Norway)、挪威政府官網 挪威政府於1月29日提出163億挪威克朗的紓困案,主要協助對象為年輕族群、學生、因疫情被裁員的勞工等。挪威總理Erna Solberg表示,在COVID-19疫情流行期間,挪威政府盡最大努力以維持社會穩定發展,並透過紓困方案以因應未來的疫情發展。 紓困方案總金額達163億挪威克朗(約18.9億美元),主要項目包括: 延長公司企業紓困至6月底及各省市政府對當地企業的紓困,約50億挪威克朗; 資助旅遊業的創新發展方案和大型活動紓困,約12.6億挪威克朗; 針對文化活動、志工團體和運動社團的刺激補償,約6.5億挪威克朗; 提供奧斯陸機場的補助,約27.5億挪威克朗; 針對可能輟學或失學學生補助及暑期活動補助,約16億挪威克朗; 因疫情待業者和長期失業者的協助,勞工、自雇者等之病假補助及求職者的工作評估補助,約20.7億挪威克朗; 邊境防疫旅館補助延長至6月底,約4.6億挪威克朗; 移民整合方案,及外籍勞工之入境隔離補助至4月底,約5.6億挪威克朗; 邊境防疫旅館和邊境之檢測費用,約2.03億挪威克朗; 入境登記的國家通訊中心防疫通聯工作,約0.75億挪威克朗; 延遲繳稅及加值稅退稅臨時方案,約2億挪威克朗; 彈性教育補助,包括職業學校和大學及2021年春季實習,約2.4億挪威克朗; 大眾運輸系統因疫情管控政策而損失營收之補助,約1億挪威克朗。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遊戲公司Stillfront近日併購位於印度班加羅爾(Bangalore)的遊戲公司Moonfrog,不僅為該集團增添實力,也藉此拓展至手機遊戲快速成長的印度市場。 該印度遊戲公司主要研發產品為卡牌遊戲(social card)和桌遊(board games),被視為當地成長快速的獨立遊戲工作室。 Stillfront透過4期併購Moonfrog,第一期以9,000萬美金併購Moonfrog的91%股份,從3月1日起,Moonfrog將併入Stillfront的財務報告。
A:為促進印度本地製造業並推動自給自足政策(Aatma Nirbhar Bharat),印度財政部長Nirmala Sitharaman本(2)月1日向國會提交2021-22會計年度總預算書決定調整電子產品,包括組裝印刷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PCBA)手機零組件等產品之進口關稅,自本(2021)年2月2日起生效。 S部長表示,印度目前已出口大量手機及充電器,此次調高進口關稅目的在於進一步提升國內產品附加價值,部分原本零關稅產品微幅調升至2.5%,包括手機零組件之組裝印刷電路板(PCBA)、相機模組(Camera Module)、連接器(Connector)。LED燈或裝置(LED Lights or Fixture)進口關稅則從5%調升至10%。太陽能轉換器(Solar Inverter)及太陽能燈具(Solar Lantern or Solar Lamp)進口關稅則從原本的5%,分別調升為20%及15%。此外用於印表機及電腦之墨水匣(Ink Cartridges)、色帶相關產品(Ribbon Assembly、Ribbon Gear Assembly、Ribbon Gear Carriage)之優惠基本關稅(BCD)則給予取消。 此外,為協助國內取得紡品原物料,印度財政部則決定調低尼龍紗及纖維進口關稅,自7.5%至下降至5%。 上述財政部調整關稅尚未於政府公報公告,此間媒體及L&S法律事務所整理提高電子產品關稅清單如附件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時尚業H&M、電信業Ericsson和鋼鐵業SSAB等集團發佈2020年第4季財報表現優於市場分析家之預期,但和2019年同期相比仍有相當大的落差。 其中,SSAB受到罷工及鋼鐵市場價格影響,已宣佈不給予股利分配。Ericsson在第4季利潤大幅增長,利潤較預期多出30億瑞典克朗,因此建議增加股東股息,並宣布不申請任何政府的紓困補助。
A:資料來源 :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數位音樂公司Spotify在美國申請透過音訊分析使用者偏好屬性(Identification of Taste Attributes From an Audio Signal)專利頃獲得美國專利商標局(The United State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USPTO)核准,Spotify未來將利用音訊分析科技提供Spotify使用者的音樂推薦選單 。 Spotify此一新科技專利係從手機或3C產品上,取得使用者的情緒、性別、年齡和口音,以及所處之環境和社群交流,以完全不同路徑取得使用者的偏好資訊,再透過AI演算法(algorithm)獲得其音樂推薦選單。該項專利引發業界人士關注並質疑,超過3億Spotify音樂平台使用者是否願意提供個人資訊以換取其音樂愛好分析。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電信設備商Ericsson執行長Börje Ekholm對於去(2020)年瑞典郵政電信局(The Swedish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Authority, PTS)決議禁用中國華為和中興電信設備一案表示憂慮,警告可能影響該集團在中國市場的發展,且中國可能反制舉措將影響瑞典整體經濟利益。 Ekholm執行長前曾因試圖說服瑞典外貿部長Anna Hallberg取消PTS決議而飽受批評,渠表示任何瑞典公司對整體公共事務均應有權置喙。他並認為中國駐瑞典大使桂從友對於PTS決議的相關發言顯示Ericsson於2021年在中國市場的可能負面影響,唯其效應尚未立即顯現。
A:資料來源 : 挪威新聞摘要 (PS Norway) 挪威財政部長Jan Tore Sanner將於2月12日提出2030年-2060年挪威經濟白皮書(White Paper on economic perspectives for 2030 and 2060) ,以因應包括人口老齡化、石油收入下降和支出增加及氣候變化等三大長期挑戰。 Sanner部長表示,上述三項挑戰雖與在2017年發表《長期觀點白皮書》中所概述的長期挑戰相同,但不同的是這些挑戰已是現在就要面對的問題,因此他所提出如再培訓和失業者再教育方案等短期措施,將有助於解決該等長期挑戰與福利發展。
A:資料來源: 瑞典公共健康局(Public Health Agency of Sweden) 芬蘭衛生福利研究所(Finnish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Welfare, THL) 挪威公共健康局(Norwegian Institute of Public Health, FHI) 瑞典、芬蘭及挪威三國均於去(109)年12月27日開始施打免費COVID-19疫苗,主要對象均為醫護人員、年長者以及慢性病高危險群等自願施打者,並以Pfizer/BioNTech和Moderna 兩款獲歐盟許可疫苗施打。 根據瑞典公共健康局的統計資訊,截至2月2日所登記之施打COVID-19疫苗人數達25萬6,978人,約占全國人口2.47%,並有2萬8,279人已施打第二劑。瑞典疫苗採購協調官Richard Bergström表示,預計瑞典可取得1,300萬Pfizer/BioNTech劑疫苗,比預期的劑量多出一倍,其中一半劑量應可於仲夏節(6月26日)前抵達。另,因為第二波疫情嚴重,最新民調顯示有82%受訪者表示願意接受疫苗注射,比去(2020)年9月的54%高出近30%。對於疫苗表示疑慮的受訪者也從36%降到13%。 根據芬蘭衛生福利研究所的統計資訊,截至2月2日所登記之施打COVID-19疫苗人數達14萬5,770人,約占全國人口2.63%,並有1萬8,203人施打第二劑。主要施打年齡層為30歲至59歲及80歲以上年長者。 根據挪威公共健康局的統計資訊,截至2月1日所登記之施打COVID-19疫苗人數共有10萬6,111人,約占全國人口1.97%,並有1萬9,920人施打第二劑,主要接受施打疫苗者以85歲以上年長者為主。
A:沙烏地內政部(Ministry of Interior)無預警宣布,自2021年2月3日上午9時起,禁止14日內去過(含轉機)20個國家旅客入境,包括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埃及、黎巴嫩、土耳其、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愛爾蘭、葡萄牙、瑞士、瑞典、巴西、阿根廷、南非、印度、印尼、巴基斯坦以及日本。 沙烏地健康部(Ministry of Health)指出,採取更嚴格防疫措施係為避免疫情再度蔓延,敦促所有人應保持社交距離、配戴口罩以及避免大規模人群聚會。 2020年3月14日在世界衛生組織(WTO)宣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爆發2週後,沙烏地首次因應疫情,禁止國際航班起降。 註:沙烏地內政部(Ministry of Interior)原宣佈,自2021年3月31日起沙烏地籍公民可自由離/入境沙烏地,同時將恢復所有國際航班(international flights)起降。2021年1月29日沙烏地內政部(Ministry of Interior)再公佈,原訂日期延至5月17日。
A:2021年2月2日沙烏地健康部(Ministry of Health)公佈,境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確診人數累計36萬8,639人,當日新增310人(其中利雅德131人、東部省61人、麥加38人),創2020年11月27日以來單日新增病例數;死亡人數累計6,383人,新增4人。 沙烏地貿易部(Ministry of Commerce)部長Dr. Majid bin Abdullah Al-Qasabi表示,與健康部合作派員至各商場實地查核,確保所有民眾確實遵守防疫政策。2021年1月進行超過2萬次實地訪查,共查獲超過1,500件違規案件,包括商店容納人數超過限制、顧客未配戴口罩、未保持社交距離以及員工未遵守防疫規定等。 貿易部重申,未遵守防疫規定的公司,情結重大者初犯停止營業3個月,再犯停止營業6個月;出席超過人數限制的社交聚會或進入人數超額的商店,每人將被處以沙幣5,000里雅(折合1,333美元)罰款。
A:商業顧問公司Deloittee提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簡稱阿聯)杜拜酋長國不動產報告,重點摘要如下: 電子商務(e-commerce)發展造成對倉儲需求大增,預計未來中短期電商及貨運部門會持續擴張,並設計/建造更多適合終端使用者(end user)的產品或設備。 包括亞馬遜(Amazon)及Noon等電商巨擘發現客戶對對隔日/當日到貨(next-day or same-delivery options)需求增加。 預期電商發展將帶動在大型住宅區及商業區附近,成立當地運送中心(local delivery hub)的需求。 因競爭者增加使得杜拜倉儲租金(warehouse rent)逐漸與國際價格接軌,2020年租金價格為22-35迪拉姆/平方呎(2019年為28-40迪拉姆/平方呎)。 之前地主多要求簽署倉儲契約期間為3-5年,調查發現基於流動性考量,2020年越來越多中小企業要求簽署1年期契約。 阿聯電商發展直接促成對倉儲空間需求增加,根據研究公司Statista資料,2021年倉儲空間收入可達74.56億美元,並以10.3%的複合年成長率(compound annual rate)增加,到2025年將達110.34億美元。 支付公司Visa及杜拜酋長國調查顯示:(1)49%阿聯受調者在疫情期間線上消費有增加趨勢;(2)阿聯消費者線上消費金額達1,648美元/年/人;(3)阿聯消費者平均每筆線上消費金額為122美元,高於歐美等成熟市場的76美元以及新興市場的22美元。
A:一、據菲國媒體報導,菲律賓航空公司(PAL)總裁Gilbert F. Santa Maria於2月2日發布聲明,要點如下: (一)因受COVID-19疫情影響,該公司目前每周僅有30%航班正常營運,導致大幅虧損,爰決定本(2021)年3月中旬實施第2波裁員,以化解公司財務困境。該公司前已於去(2020)年2月進行第1波裁員300人,第2波裁人數激增至2,300人,占員工總數30%。 (二)菲國政府雖自去年10月起允許開放部分國外航班,惟仍禁止外籍人士來菲旅遊觀光,旅遊業遲未能恢復營運。 (三)該公司於去年1月至9月共虧損290.3億披索,較前(2019)年同期虧損暴增4倍,雖已採取包括降低管理階層薪資、中止資本支出,以及削減非必要開支等撙節措施,仍無法終止虧損,只好忍痛裁員。該公司已於去年10月通知內部員工,以利渠等及早因應。 二、 謹查: (一)據菲觀光部統計,去年外國旅客人數較前年銳減84%,由830萬人驟降至130萬人,損失高達4,000億披索(約合83億美元,1美元約合48披索),影響570萬個工作機會。 (二)菲政府對於旅遊業面臨之困境,並未動用國家稅金提供資金補助,而係要求銀行提供業者低利貸款及延長還款期限,對於旅遊業及菲航而言緩不濟急。 (三)除亞洲歷史最悠久之PAL以外,包括亞洲航空(Airasia)及宿霧太平洋航空(Cebu Pacific)等廉價航空公司亦面臨相同窘境,僅能精簡人力壓低營業成本。其中宿霧航空已於去年裁撤1,200名員工,亞洲航空亦裁撤260名員工。 (四)菲國五星級旗艦飯店馬尼拉香格里拉酒店 (Makati Shangri-La)亦因無法負荷疫情虧損,自2月1日起無限期停業。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Vnexpress報,2021年2月2日 據胡志明市人民委員會副主席武文歡(Vo Van Hoan)2月2日公布,2021年1月胡志明市國庫收入金額為40兆越南盾。據武副主席分享,2021年越南政府交給胡志明市之稅收目標為365兆越南盾,而1月實際稅收已占總預算之11%。 胡志明市收入以國內稅為主,成長11.6%,收入金額為29.8兆越南盾,其次是進出口相關稅費成長9.43%,收入金額為10兆越南盾。此外,進出口活動佔總收入比例較2020年1月增加44%。 武副主席表示,2021年1月各產業發展情形較2020年同期均同步成長:貿易及零售成長12%、出口金額成長16.4%、高科技產品出口金額成長28.3%及工業生產指數成長34.5%,惟因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之關係,旅遊業仍受影響,其2021年1月之業績較2020年同期減少70%。
A:資料來源:The Korea Herald(2021.02.03) 韓國和印尼於2020年12月簽署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CEPA),印尼將取消對自韓國進口92%商品課徵關稅,較韓國與東協所簽署之自由貿易協定削減關稅幅度高出11.9個百分點。 依據韓國貿易協會報告(International Trade Association,KITA ),CEPA生效後,韓國對印尼出口塑料,橡膠和汽車配件產品將免徵關稅;另鋼鐵項目將於7年內逐步調降關稅為零。KITA呼籲韓國國會盡速批准CEPA。 印尼以2.7億人居世界人口第4大國並為東南亞地區亞洲最大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達1.1兆美元。 CEPA等同於自由貿易協定,惟更廣泛包括經濟合作(economic cooperation)並以其為本,CEPA是韓國目前與東南亞國家所簽署的第3大自貿協定。
A:印尼的汽車零組件集團Astra Otoparts獨立董事及印尼電動車電池專案小組負責人Agus Tjahajana說,要實現擁有從上游到下游的綜合電動汽車電池產業生態系統,需要134億至174億美元的投資。投資項目包括建設從上游到下游的一個電池總容量為140兆瓦時(GWh)的電動車電池產業,相關技術風險高,整體市場取決於原始設備製造商(OEM)之系統支援與整合。 印尼電動車電池產業的發展將涉及國營企業與外國投資者合作夥伴組成的印尼電池控股公司(IBH)。印尼MIND ID和國營Antam公司研發提供電池的鎳礦石中間材料,從年產量5-10萬噸的硫酸鎳礦到加工成為電池前體,印尼國營石油(Pertamina)提供包括電池芯、電池組、能源後備系統(ESS)之支援,印尼國營電力公司(PLN)提供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及綜合管理系統(IMS),電池回收設施將由印尼綠能(Nasional Hijau Lestari)公司參與規劃建立。 印尼電動汽車電池產業生態系統預計2027年完成,印尼已開始選擇潛在的全球合作夥伴,目前正在進行接洽協助發展印尼電池上下游產業的全球公司,包括中國的CATL新能源公司、比亞迪(BYD Auto);韓國的LG公司、三星SDI;美國的特斯拉(Tesla Inc.),日本的松下(Panasonic)公司。由於發展電池產業生態系統使用鎳濕法高壓酸浸(HPAL或RKAF)技術,對資金需求高,將通過30%的股權釋出、及70%的貸款來支應。
A:一、全球知名商業諮詢公司IHS Markit於本年2月1日發表調查報告顯示,菲國放寬疫情管制後,去(2020)年10月起製造業營運已逐漸好轉。菲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近5個月起伏不定,由9月之50.1下降至10月之48.5後,11月反彈至49.9,12月回落至49.2,1月強勁回升至52.5,大幅超越標準指數50門檻,創下2018年12月以來之新高紀錄。1月份之菲國調查報告重點如下: (一)製造業產出成長,主因國內需求及訂單增加,促使採購更加活絡。 (二)製造業就業雖連續第10個月呈現下降趨勢,惟減幅已縮小。廠商為撙節成本,倘員工辭職採遇缺不補。 (三)由於疫情管制措施導致供應鏈中斷、運輸時間增加、材料短缺及供應商漲價,加重製造商成本負擔,因此部分廠商調高售價,部分廠商則礙於市場競爭激烈,難以將成本轉嫁客戶而自行吸收,甚至不惜降價促銷刺激買氣。 (四)逐步解封有助提振經濟。近期雖有英國變種病毒案例,惟國內確診人數持穩,可望為製造業復甦挹注動力。 (五)製造商盼政府順利推動疫苗接種計畫,以利恢復民眾及企業信心。企業對未來12個月之前景依舊抱持樂觀態度。 二、菲ING銀行首席分析師Nicholas Mapa認為,1月份菲國製造業PMI指數大幅擴增,為第1季經濟復甦帶來好兆頭。政府持續放寬疫情管制將能改善製造業營運環境,亦有助整體經濟復甦。 三、菲貿工部Ramon Lopez部長認為,目前仍處於疫情調整階段,經濟活動難免有所起落,係正常現象,整體經濟仍呈緩慢復甦趨勢;基於政府與民間部門刻正通力合作應對疫情,渠深信菲國能在防止疫情擴散下,順利重啟經濟。 四、IHS Markit編製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係透過5個指數加權平均值來衡量製造條件,包括新訂單(30%)、產量(25%)、就業(20%)、供應商交貨時間(15%)及採購庫存(10%)。指數低於50,意味製造業活動惡化,高於50則反映有所改善。 五、在受PMI調查之6個東協國家中,菲律賓以指數52.5 居首,其次為印尼(52.2)、 越南(51.3),至於泰國(49)、馬來西亞(48.9)及緬甸(47.8)則處於萎縮。
A: 新加坡聯合早報本年2月3日報導,在疫情衝擊下,全球銀行品牌價值本年下跌4%,依據國際品牌估值顧問公司Brand Finance發表的「2021年銀行業500大」報告顯示,新加坡3大銀行在品牌價值排行榜排名皆下跌,星展銀行(DBS)品牌價值下跌7.8%至78億美元,排名下跌一個名次至第37名;華僑銀行(OCBC)品牌價值跌5.8%,下跌4名至第62名,大華銀行(UOB)品牌價值則減少15.3%,下跌6名至第67名。 上述排名第1名是中國工商銀行,品牌價值為727億美元,比去年下跌9.9%。其次為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由於新冠病毒疫情衝擊銀行業的盈利和利率,全球500大銀行中,近三分之二的品牌價值下跌。500大銀行在去(2020)年和本年總品牌價值分別下跌2%和4%,2018年和2019年則是分別成長10%和15%。 Brand Finance總裁David Haigh表示,上一次金融危機,銀行業是「罪魁禍首」,但這次銀行業在協助人們度過疫情挑戰扮演重要角色。銀行業因應疫情所採取的行動,讓整體聲譽提升,預計將協助銀行價值在明(2021)年取得成長。例如,疫情最初在新加坡擴散後,DBS立即推出數位援助配套,協助許多零售業者在3天內設立網路商店。 英國雜誌The Banker主編Joy Macknight指出,向數位化轉移為銀行帶來更多機會,提供更好的客戶服務和創新。過去數年積極努力投資數位轉型的銀行,在疫情期間獲得回報,可迅速因應顧客的新需求。 前述「品牌價值」是指一個品牌持有者若在公開市場授權品牌,可獲取的淨經濟效益。品牌資產可包括名字、標誌、商標、設計等。Brand Finace使用的是特許權費計算方法(royalty relief),透過分析營收等財務數據、評估市場市佔率,以及競爭力、設立各銀行的品牌折現率等步驟算出品牌價值。
A: 新加坡採購與物流管理學院(SIPMM)本年2月2日發表數據顯示,新加坡本年1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從去(2020)年12月的50.5上升至50.7(註:指數高於50顯示製造業處於擴張,低於50則代表萎縮),係自去年3月以來最高水準,新訂單、新出口和工廠產出加速成長,使得新加坡製造業連續7個月擴張。其中,電子業PMI受新訂單、新出口、工廠產出和庫存擴張速度放緩影響,下跌0.2至51。 新加坡製造業本年1月產出指數為51.5,創2018年11月以來最高水準;庫存指數連續9個月擴張,而積壓訂單指數也連續7個月擴張。雖然就業市場連續12個月萎縮,但指數進一步改善至49.8。 華僑銀行經濟分析師林秀心表示,雖然新加坡電子業本年1月PMI下跌,其成長趨勢依然良好,但全球半導體業可能無法倖免於供應鏈中斷的衝擊,因各國實施封鎖政策,以及地緣政治形勢不穩定。依據半導體工業協會數據,去年全球半導體業成長6.5%,主要係因疫情促使民眾居家辦公和學習,推高科技需求。預計本年第1季全球和區域製造業成長趨勢會放緩,因新一波疫情再起,各國政府被迫採取更嚴格封鎖政策。新加坡製造業本年全年成長年比預計將放緩至+3.5%,以電子業表現最為強勁,其次為精密工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