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四、      展望2021年,各汽車產業專家並不樂觀: (一)      美國管理顧問公司Oliver Wyman合夥人Fabian Brandt表示, 2021年汽車業者面臨的挑戰將較2020年鉅大,原因: 1.   許多市場的需求仍疲軟(特別是南歐); 2.   英國脫歐; 3.   自行研發軟體平台、自動駕駛及新型電動汽車的投資,成本高達數十億歐元。 4.   預計2021年,電動汽車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車款,將從目前不到70款,增加到80款以上;預計僅在德國,電動汽車的銷售量將因選擇量增加,而可能成長三分之一,達48萬輛。 5.   電動汽車的低獲利率將突顯在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上。 6.   政府對於縮時工作和增值稅降低的補助劃上句點,也將為業者的利潤帶來壓力。 7.   創新能力強、資金充裕的企業將成贏家,汽車業者現在將要為新的產業結構奠定基礎。 8.   燃油引擎汽車將移轉到國外,德國本土則發展電動汽車相關產品,一方面迎向積極的未來,另一方面,卻無法保障就業機會。 (二)      德國Duisburg-Essen大學附屬的汽車研究中心(Center Automotive Research;CAR)負責人Ferdinand Dudenhöffer: 1.   汽車銷售量要回復到疫情前的情況,仍需幾年的時間; 2.   粗估2020年全球汽車市場僅6,800萬輛,較2019年減少約15%,歐洲部份市場下滑情況將更加嚴重,因此快速恢復機會極小。 3.   未來兩年全球汽車銷售量可能回升: 1)   2021年將達7,150萬輛,2022年將達近7,500萬輛; 2)   主要成長市場為亞洲國家; 3)   歐洲的復甦緩慢,預計到2023年,歐盟地區的汽車生產量和銷售量都將低於疫情前的情況。 4.   德國汽車業者將進一步減少產能和就業,到2021年底,最多將裁撤高達7.3萬個就業機會,由目前約82.3萬人減少到75萬人。 1)   汽車零組件供應商受到的影響,將較汽車製造業者嚴重:整個汽車產業轉向電動汽車發展帶來的銷售損失,在未來十年內都難彌補。 2)   原因:汽車零組件供應商對產業變化的反應太慢,加上其主要市場集中在歐洲,故受到疫情影響的衝擊更大;而汽車業者受惠於亞洲市場對其產品需求仍大,影響較小。 5.   預計疫情後汽車產業將以亞洲為主: 1)   尤其是中國將再次成為全球汽車市場龍頭; 2)   預計2022年全球45%的新車市場在亞洲,較2019年增加近5個百分點; 3)   而德國將進入乾旱時期。 6.   沒有進軍中國市場的歐洲汽車業者如Opel,在2020年1月至10月銷售額下滑降了40%;相較於其他三大德國汽車製造商,如賓士36%的汽車銷往中國,BMW在中國市場佔其銷售量三分之一,VW甚至在整個遠東地區銷售近42%的汽車。 7.   對中國的依賴同時帶來危險,包括竊取技術到政治干預等;德國汽車產業的長期前景好壞參半。

A:三、      2020年德國電動汽車市場: (一)      電池驅動電動汽車達19.4萬輛,較2019年成長兩倍(206%)。 (二)      若加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天然氣或氫氣等替代性驅動引擎車輛,總計近39.5萬輛電動汽車,較2019年同期成長約30%。 (三)      電池驅動汽車佔整體電動汽車13.5%,較2019年8.4%成長許多。 (四)      就電動汽車品牌而言: 1.   整體來看,福斯汽車以17.4%為市佔第一,其次為賓士近14.9%和奧迪9%。 2.   就電池驅動電動汽車來看,福斯汽車仍以23.8%為市佔第一,其次是雷諾汽車(Renault)16.2%和特斯拉8.6%。 3.   就電池驅動車款產品組合來看: 1)   小型電池驅動汽車佔29.9%為最大宗; 2)   休旅電池驅動汽車佔19.9% 3)   中型電池驅動汽車佔19.6%。 (五)      就消費族群來看: 1.   電池驅動電動汽車的個人消費者佔49%; 2.   整體電動汽車的商業用戶為63.5%; 3.   包括汽油和柴油在內的整體汽車市場中,63%註冊為商業用戶。 (六)      政府補貼政策刺激購買 1.   純電動汽車的補貼額最高達9,000歐元 2.   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補貼額最高達6,750歐元。 (七)      德國聯邦車輛運輸管理局局長Richard Damm表示,若電動汽車銷售成長量未來維持在如2020年第四季的22%,則德國將可達到2030年700到1,000萬輛電動汽車上路的目標。 (八)      不過,電池驅動電動汽車車主佔德國總汽車車主比率,由2019年0.5%成長到1.2%,整體電動汽車車主比率則由2.4%成長到3.6%,仍不算高。

A:出處:News item , 2021/02/02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政府因憂心英國變種病毒擴散而延長疫情封鎖期 荷蘭總理Mark Rutte於2月2日晚間7點召開最新疫情新聞發佈會表示,雖然目前荷蘭單日確診案例正逐漸下降,醫院的壓力亦隨之減輕,但由於傳染力強的英國變種病毒正在荷蘭迅速擴散,很可能引發新一波的疫情高峰,疫情走向確實令人憂心,因此,政府決定延長目前實施的疫情封鎖,惟允許小學和托兒所於2月8日重新開放,此外,商店可為顧客提供商品預約服務,並在預定的時間取貨,但不得進入店中選購。 以下為荷蘭政府至少將持續到3月2日的防疫措施: •居家單日接待客人,1戶不得超過1人(不包括13歲以下孩童)。 •居家上班,只有對公司運營流程至關重要且無法在家中完成工作者才能去上    班(例如公車司機)。 •從晚間21:00到清晨04.30全荷實施宵禁。 •下列地點均關閉: o商店(從2月10日起,除出售食品等民生必需品商店可繼續營業外,將准許    非必需品商店提供客戶預訂服務,客戶應至少提前4小時通過網路或電話,    預購該店的商品,並於預約的時間在店外取貨。 o從事與身體有接觸職業,例如美髮師、美甲沙龍等。 o劇院、音樂廳、電影院、賭場、餐廳、酒吧和咖啡館等。 o動物園、遊樂園等。 o室內運動場所,例如健身房、游泳池、桑拿浴室、水療中心等。 o教育機構主要提供遠程和網路教學,日托和校外照料中心將保持關閉。 例外: o 2月8日起,小學與托兒所將重新開放。 o准許中學實習培訓、高年級生的學校考試、即將在現場舉行的期末考試。 o中等職業學校(MBO)、高等職業教育機構(HBO)和大學可進行現場考試    和實習培訓。 o所有教育機構均可為弱勢學生提供例外的協助。 o父母在關鍵部門工作的孩童,可在其小學、日託中心和課後照護中心獲得緊    急托兒服務。敦促父母僅在沒有其他選擇的情況下使用緊急托兒服務。 o准許旅館營業,但其附設餐廳必須關閉。 o成人可以獨自或與其他1人一起做體育運動,但只限戶外。 17歲以下的兒童    可參加團隊運動,並在同一俱樂部與兒童進行比賽,但只限戶外。 •僅在必要時使用大眾運輸工具。 •盡量留在荷蘭,3月31日前不要出國也不要訂票。      

A:西班牙Cinco Días日報報導,部分汽車製造商已宣布因車用關鍵電子晶片短缺,暫停生產。由於半導體電子晶片及軟體應用在各種不同產品,倘此效應擴大至其他產業,則將對經濟帶來極大負面效應。惟迄今僅談論問題之現象,並非原因。半導體產業具可持續及周期性之特性,過去因半導體供應鏈問題,導致晶片供應短缺,目前則由於半導體市場高度整合,產業面臨高性能晶片製造模式轉變,造成晶片供應不及。 半導體產業有兩個特別現象﹕首先為許多半導體業者已停止生產(fabless),而由其他半導體代工廠(foundries) 協助其晶片之生產製造,如Nvidea、AMD及Qualcomm等公司;其次為半導體業以外的業者崛起為晶片設計公司,如Google及Amazon,該類公司之產品亦由半導體代工廠生產製造。前述轉變具重大意義及效率,以Amazon及Google為例,他們為全球雲端應用領導業者,由於其智慧財產權之優勢,可充分掌握市場需求,設計市場所需之最佳晶片。 互聯網(IOT)、5G及雲端等全球宏觀趨勢使半導體產業高速發展更小尺寸及更節省耗能之產品。惟每次晶片製程進展至更縮小,均意味著須投入更多的時間,大幅增加半導體工廠之資本支出及更多的專業知識及技術。半導體製程與每個晶圓之表面密度有關,目前最先進的製程為5nm(奈米,即1公尺的10億分之1)。以蘋果電腦最新的iPhone 12手機為例,即運用5奈米技術生產,其中央處理器(CPU)為A14 Bionic,其電晶體數量高達 118 億個。 晶片設計公司在產品設計完成後,須找尋半導體代工廠生產。倘需高性能之半導體製造廠,則僅有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TSMC)及三星電子有2家公司可以生產製造。Intel為全球銷售量最大之半導體公司,偶爾也會在特殊情形下被提到。惟Intel擅於垂直整合,但近來製程落後於TSMC及三星電子,僅開始投產7奈米製程。Intel與 TSMC及三星電子半導體工廠製程技術雖僅差距2奈米,惟以產品性能而言,已落後2年。 台積電最近已進入3奈米製程之投產,資本支出190億美元,預計於2021年可正式量產(註﹕該公司2011年之資本額參考值為35億美元),顯然已製造高度之市場進入障礙。由於預計2021年晶片市場需求增加,爰該公司除投資下世代製造外,亦將擴充現有產能技術。 倘欲投資最新市代之半導體製造,TSMC顯然為較良好之選擇。也許有部分人會選擇三星電子,然而台積電專注於微處理器,而三星電子則投入記憶體領域,且韓國企業集團產品線多樣化,投資可能會被分散。爰以中長期而言,台積電的發展將會更好。前述2大公司最大的問題為地緣政治風險,台積電主要工廠均位於臺灣,而中國宣稱擁有臺灣的主權,而三星電子也必須面臨北韓的危機。此外,二者均受美國與中國貿易戰爭之影響。 以策略角度而言,美國政府擔心高階晶片製造的問題,認為在美國安全、軍事及商業策略上,均屬優先順序。美國瞭解中國軟體、通訊及人工智慧等領域均居領先地位,但半導體製造則落後約10年,而中國政府為縮短半導體產業技術落差,承諾將於2025年前,投資於該產業1兆4,000億美元。或許是來自美國客戶之壓力,TSMC與三星電子均考慮分散其製造工廠。TSMC正研究是否於美國亞利桑那州(Arizona)設廠,而三星則將逐步擴大其德州廠之製造產能。 目前台積電為臺灣及美國紐約NYSE上市公司,依據部分金融業者之研究,目前市場高估台積電股票價值。然而,台積電為半導體產業寡占業者,倘中期持有,其利潤可能會更好。儘管S&P 500指數1年僅上漲14%,Stoxx 50下跌5%,同期台積電股價則上漲122%。由於台積電掌握半導體供應鏈之獨特優勢,蘋果電腦之A14處理器仍將由該公司生產製造。  

A:資料來源:德國商報、德國日報、德國聯邦車輛運輸管理局等   歷經2020年疫情帶來的緊張局勢,德國汽車市場在補貼政策推動下,在第四季銷售激增,特別是純電動汽車需求較2019年成長兩倍;不過整體產業在2021年將面臨政府補助結束、需求市場疲弱、及繼續朝電動汽車的轉型過渡期,預計挑戰將較2020年更加困難:   一、      2020年德國汽車產業: (一)      2020年COVID-19疫情爆發,大部份的人都需顧慮自己的工作和健康,購買新車已非重點大,影響所及,福斯汽車(Volkswagen;VW)與賓士汽車(Daimler)的營業利益在1月到9月間暴跌了85%。 (二)      不過總體而言,供應鏈仍運作正常,企業脫離破產危機,且銷售在下半年明顯回升,疫苗接種消息刺激股票市場再起。   二、      2020年德國汽車市場:銷量下滑近五分之一 (一)      根據德國聯邦車輛運輸管理局(Kraftfahrtbundesamt;KBA)的統計數據,2020年德國汽車銷售量為290萬輛,較2019年減少19.1%。 (二)      2020年12月的銷售量激增,較2019年同期成長近10%,其中近三分之二為企業採購。 (三)      就品牌而言: 1.   福斯汽車集團旗下福斯汽車與奧迪(AUDI)品牌的銷售降幅高於平均值,不過約20%的市佔率仍位居德國第一; 2.   賓士汽車銷售減少10.6%; 3.   BMW銷售減少13.7%。 4.   部份進口車銷售下滑情況較德國本土品牌嚴重,如日本鈴木(Suzuki)、馬自達(Mazda)及印度雙龍(Ssangyong)皆減少近一半。 5.   不過美國電動汽車業者特斯拉(Tesla)在德國汽車市場則成長55.9%。 (四)      就車款產品組合而言: 1.   休旅車市場需求仍最高,其次為中階款汽車及小型汽車; 2.   純燃油引擎汽車在德國的汽車銷售市場上仍佔主導地位: 1)   2020年新發牌照車輛中,四分之三是汽油或柴油驅動車輛; 2)   混合動力汽車佔18.1%; 3)   純電動汽車佔6.7%。 (五)      就二氧化碳排放量而言,2020年較2019年減少了11%,降至每公里139.8克。

A:四、      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Welternährungsorganisation;FAO)擔心,越來越多的細菌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其潛在危險性將比COVID-19病毒更嚴重,也使傳染病更加致命,而其中關鍵在於農業: (一)      利用抗生素治療疾病不再有效的案例數量近年來急劇增加,已危及全球人類健康、食品供應和經濟發展: 1.   每年全世界至少有70萬人因抗藥性感染而死亡。 2.   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總幹事Maria Helena Semedo表示,如果不採取行動,下一次大型流行傳染病可能是細菌性的,甚至是致命的。 (二)      與COVID-19病毒類似,抗生素耐藥性導致的死亡被認為是可預防的: 1.   醫生不應開立不必要的藥。 2.   減少農業使用抗生素。 (三)      農業也是造成細菌抵抗力提高的原因: 1.   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表示,某些國家地區,在動物身上的抗生素用量多於人類。 2.   特別是在豬和家禽的工廠化養殖場中,抗生素用於防止疾病傳染。 (四)      自2014年起,德國提出應在農業中減少使用抗生素。根據德國聯邦農業部(Landwirtschaftsministerium)的數據: 1.   2014年到2017年的抗生素總消費量減少超過30%,不過其中對雞和火雞的用量幾乎不變。 2.   令人擔憂的是,其中近半數的抗生素是只有在緊急情況下才可使用的備用抗生素。 3.   抗生素若廣泛用於畜牧業,細菌產生抗藥性將帶來風險:一旦醫生使用這些抗生素治療患有嚴重血液中毒的人,將不會產生療效。 (五)      德國聯邦農業部長Julia Klöckner表示:除了停止如此密集使用抗生素及備用抗生素外,還應確保更佳的飼養環境與條件。 (六)      2020年11月底有近20多家製藥廠共同投入總計10億美元的抗藥性基金,預計到2030年前,開發兩到四種新型抗生素。其中參與業者包括輝瑞(Pfizer)、羅氏(Roche)、諾華(Novartis),還有德國拜耳(Bayer)、Boehringer Ingelheim和默克(Merck)。

A:依據瑞士德語廣播電視(SRF) 1月29日新聞報導,諾華集團(Novartis)將於瑞士Stans由第2季度開始為Biontech集團生產Pfizer及Biontech聯合研發之新冠病毒疫苗,預計第3季度開始交貨。   合作協議中Novartis將由Biontech購入mRNA活性成分,藉由其無菌生產設備生產疫苗後,疫苗再經由Biontech配發至全世界。Novartis正與其他疫苗供應商討論類似合作模式,以生產用於新冠病毒疫苗及治療之mRNA、治療性蛋白質或其他原料。     資料來源:瑞士德語廣播電視(SRF) 日期:2021年1月29日

A:二、      2020年10月底,世界生物多樣化和生態系統服務國際平台組織(Intergovernmental Platform on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 ;IPBES)表示,維護完整的生態環境和氣候保護有助於預防及減少傳染病的發生: (一)      生態環保團過去不斷提出警告,由於大自然遭受嚴重破壞,往後發生迅速傳播的傳染病將更頻繁;如今因COVID-19疫情造成世界經濟數十億歐元的損失,使得這些警告變得不再只是理論。 (二)      許多研究已證明,大部分人類傳染源來自動物界,包括流感、愛滋病毒和伊波拉病毒,都是人畜共通傳染病。 (三)      單一栽種的森林及其砍伐導致喪失生物多樣性發展,而同一棲息地有更多同種動物的生態系統失衡,帶來的後果:病原體可由原宿主傳染到其他動物或直接傳染給人類,且還可能更加危險。 (四)      科學家們建議保護環境的方式:放棄密集的土地使用、氣候保護、維持生物多樣化。   三、      150個動物保護組織與靈長類動物研究專家Jane Goodall共同呼籲,尊重其他生物是防止下一次傳染病大流行的唯一方法。Jane Goodall表示: (一)      人類創造了一種情況,讓病毒或其他病原體從一個物種很容易的傳染到另一個物種。 1.   H1N1新型流感(Schweinegrippe)病原體也源於工廠化養殖,再傳染給人類,引起傳染病甚至大流行; 2.   HIV愛滋病毒來自黑猩猩和大猩猩; 3.   伊波拉病毒與新冠病毒也是這種人畜共通傳染的例子。 (二)      動物市場買賣非常殘酷,而且通常很不衛生,因為不同的動物物種及其病原體被擠在狹窄的籠子裡,在沒有食物和水的漫長旅程之後,被當作寵物賣掉,其病原體則直接帶入人類家中。 (三)      工廠化養殖不僅是折磨動物,也對人類健康帶來威脅,因此建議繁育豬、牛和雞的方式應盡可能分散到較多的地區。 (四)      此外,改變人類的營養攝取來源,利用更多植物性蛋白質取代動物性蛋白質;根據聯合國環境組織(Umweltprogramm der Vereinten Nationen)的數據,過去50年中,肉類產量增加260%,牛奶增加90%,雞蛋增加超過340%。

A:瑞士金融市場監督管理局(Finma)於 2021年 2月3日宣布瑞士與英國證券市場等效性相互承認協議生效,允許英國證券機構交易瑞士股票。   2019年夏季瑞士被歐盟委員會拒絕延長證券交易所之等效協議,此後瑞士與歐盟禁止本國股票直接於對方的證券市場交易。當時瑞士大公司約三分之一之股票於境外交易,且大多於英國之證券交易所。   英國脫歐後瑞士積極與英國簽署證券市場等效性相互承認協議,英國財政機關於2021年1月13日向英國議會提交英國與瑞士相互承認證券交易所法規等同的法令協議後,該法令已於2021年2月3日生效。 隨後,瑞士聯邦財政部(FDF)亦取消了對英國證券交易的限制。亦即瑞士股票可以在英國的各個交易場所再次進行交易,正如瑞士金融市場監管局(Finma)2月3日宣布, 除了倫敦證券交易所LSE外,英國的其他十個交易平台也獲得了Finma的認可,其中包含Turquoise及Tradeweb Europe。     資料來源:瑞士通訊社(SDA)、Investrends.ch電子報 日期:2021年2月3日

A:資料來源:德國聯邦公民教育局、德國商報、南德日報、法蘭克福廣彙報等   COVID-19疫情持續已約一年的時間,醫學、生態環保等各界針對此議題,表示生態系統的破壞和全球氣候變遷,為近年來各新型病毒疾病傳播的重要關鍵因素,甚至抗生素的濫用,也導致治療上的問題。以下針對不同角度切入,進行整理:   一、      德國熱帶醫學專家Jonas Schmidt-Chanasit針對COVID-19病毒起源與對抗疫情等相關問題,表示: (一)      COVID-19病毒應該是來自蝙蝠,但該病毒是否由蝙蝠直接傳染給人類,或是否涉及中間宿主(例如狗),仍不清楚,可確定的是,該病毒源自中國,2019年11月首度出現在中國,是一種人畜共通傳染病的病原體。 (二)      病毒突變是隨時都在發生,而屬於核糖核酸病毒(RiboNucleic Acid;RNA)的冠狀病毒COVID-19病毒(正確詳細名稱是Sars-Corona-Virus-2),更具高度突變率,每天都會增加新的變種病毒。 1.   冠狀病毒中,有一系列病毒只能在動物(主要是蝙蝠)中檢測得到,而這其中又有一些會傳染給人類,當初2002/2003年Sars疫情爆發便是如此,如今再次突變並傳染。 2.   如果無法防止病毒傳播,預計未來此一冠狀病毒將以人類為新的傳染宿主,因此建議人類與這些野生動物保持距離。 3.   病原體包括SARS-CoV-2、SARS-CoV-1和MERS-CoV都屬於冠狀病毒。 (三)      因野生生物棲息地遭到破壞而引起的疾病,最典型的還包括伊波拉病毒:人類破壞野生動物棲息地,建立工廠並進行牲畜養殖,而原在封閉生態系統中的病原體可能藉此傳到人類或牲畜,引發更大的傳染疾病。 (四)      這些傳染疾病等於是警告人類,必須以不同的方式對待自然,我們也要為疾病的爆發做好準備,因病毒不容小覷。 (五)      野生動物買賣市場是一大問題,但在某些地區文化根深蒂固,如中藥材使用到許多野生動物,而干預文化習俗是一項艱鉅而漫長的工作;因此須使用其他方法防止病原體傳播,如快速檢測是否出現可疑病例。 (六)      單一國家對抗全球性的疫情,並無法成功徹底解除病毒傳染危機,因此重點是應加強世界衛生組織,各國互相支援,特別是應加速診斷和對起初感染的立即反應。 (七)      當今全球環境下,已不可能完全避免病毒傳染到人類,因此反應要快:找到感染者,識別病原體,迅速治癒病人,以免進一步感染產生流行。 (八)      全球氣候暖化對生態系統的破壞與疫情的爆發有極大關聯,如此全球性的疫情並不是自然而然就發生的事。如果無法從疫情中學習,由根本上改變人類的行為,保護自然,將要面臨更大更危險的傳染病。

A:西班牙ABC日報報導,依據西班牙汽車及貨車製造商協會(Asociación Española de Fabricantes de Automóviles y Camiones, Anfac)、汽車經銷商聯合會(Federación de Asociaciones de Concesionarios de la Automoción, Faconauto)及汽車、貨車暨機車銷售商自治公會(Grupo Autónomo Nacional de Vendedores de Automóviles, Camiones y Motocicletas, Ganvam)統計,2021年1月西班牙汽車銷售量為4萬1,966輛,較2020年同期之8萬6,442輛減少51.5%,為自1989年以來之最大跌幅,主要係受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衍生之公共衛生及經濟危機,及缺乏換車補助及「菲洛梅娜 (Filomena) 」暴風雪等影響。 以客戶別而言,2021年1月汽車銷售減少最多之對象為汽車租賃公司(Las compañías de alquiler de vehículos),僅銷售4,535輛,較2019年同期減少65.4%;私人購買汽車數量為1萬9,034輛,減少51.1%;企業營業用汽車購車數計為1萬8,397輛,減少43.9%。以汽車引擎動力而言,2021年1月汽油車銷售計1萬9406輛(占46.2%),減少58%,柴油車銷量計1萬648輛(占25.4%),減少55%,其他車種(包括純電動車、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天然氣汽車及氫動力汽車等計1萬1,912輛(占28.4%),減少25.1%。 由於西班牙須配合歐盟實施較嚴格之「全球輕型車調和測試規範(Worldwide Harmonised Light Vehicles Test Procedure, WLTP) 」,爰調漲2021年之汽車牌照稅。Anfac認為,政府應儘速採取補助更換汽車之配套措施,以拯救西國汽車市場;Ganvam亦強調,倘政府展延電動汽車計畫(Plan Renove)補助措施,將有助於刺激汽車市場買氣;惟西國政府迄今仍尚未有正面之回應。 西班牙2021年1月前10大熱銷汽車品牌分別為: 1.    西班牙喜悅汽車(Seat),銷售量計4,524輛; 2.    法國寶獅汽車(Peugeot),銷售量計3,632輛; 3.    日本豐田汽車(Toyota),銷售量計3,531輛; 4.    法國雷諾汽車(Renault),銷售量計3,483輛; 5.    羅馬尼亞達契亞汽車(Dacia),銷售量計2,374輛。

A:西班牙Cinco Días日報報導,疫情使民眾改變消費習慣,使用網路購物,衍生電子商務平台商機。西班牙亞馬遜電商於2月2日起在Amazon Fresh網站提供冷凍及生鮮食品類商品,消費者可選購肉類、魚類、蔬果及乳品等商品。該項服務目前僅提供馬德里及附近城市的Amazon Prime客戶,與西國著名之Mercadona、Carrefour、Lidl、Aldi、Ahorramos及El Corte Inglés等超市一較長短。 Amazon Fresh已在美國、英國、德國、日本及義大利供應生鮮蔬果。西班牙亞馬遜總經理Camille Bur表示,該公司將續於幾周內提供巴塞隆納市消費者相同服務,後續也盼拓展到西班牙更多城市。 儘管Amazon.es現已販售乾果類食品及其旗下之Prime Now已販售乾果冷凍類食品,另Amazon Fresh則直接提供逾1萬件商品,自農場送到消費者手中僅須2小時,訂單最小金額為15歐元,購買50歐元以上免運費。倘無法購買至前述金額,須支付3.9歐元之運費,而欲於1小時內收到商品,則須支付4.99歐元。Amazon瞭解在疫情期間網路販售食品成果良好,因此幾乎同時於義大利和西班牙開始提供Amazon Fresh服務。另Amazon.fr在法國則與Monoprix商店合作。 西班牙Amazon透過前述作法,盼在疫情封城期間運用電子商務平台,透過在全國各地大型或中小型供應商綿密的網絡,開拓新客源。為提供該項服務,該公司已投資3個生鮮發貨倉庫,並將對商品及物流採取嚴格管理,確保安全新鮮。 專家分析,就該公司在商品物流基礎設施及企圖心而言,未來亞馬遜將可能成為全球農產銷售之策略重心。由於疫情因素,消費者較常使用網路購物,儘管目前Prime客戶已可購買相關產品,亞馬遜盼善用此契機,更進一步地拓展業務。  

A:瑞士新冠病毒疫情造成求職人口急遽上升,2020年12月失業人口為163,545人,較上年同期增加46,268人,約增加40%,失業率從3.3%攀升至3.5%。例如瑞士Aargau邦自2020年3月以來失業人口增加6,400人,Genf邦之失業人口增加5,300人。   為應對衝擊,瑞士地區就業中心(RAV)2020年共增加350名員工,其中大部分在Genf、Zürich、Bern和Luzern等邦。此外平均每位RAV職員需要服務160名求職者。     資料來源:瑞士觀點報(Blick)、瑞士20分鐘報(20 Minuten) 日期:2021年2月2日

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n-tv.de) 文號:1104020006號   隨著實施更嚴格的口罩要求,德國對FFP2口罩的需求倍增,但德國供應商無法全數供應。僅衛生部門的每月需求便達3億片,但迄今為止德國政府僅能從德國本地獲取約4,000萬片。   根據德國衛生部回覆左派黨分支黨團提問報導,德國僅衛生部門到春季就需要超過10億片FFP2口罩。除衛生部門每月3億片之醫用口罩需求外,民間亦有口罩需求。   然而,聯邦政府表示目前還尚不清楚德國的產量,能滿足多大的需求比例。根據報導,德國衛生部在《德國口罩生產》的倡議下,與18家公司簽訂合約,其目的是為加強德國國內產量。   目前FFP2口罩每月購買量平均高達4,000萬片。自2020年7月以來,透過上述合約共向該部提供約1億700萬片FFP2口罩。左派黨分支黨團Susanne Ferschl籲請就口罩之監管、銷售、分配及價格進行經濟干預。《感染保護法》對此有明確規定。渠並表示,國家必須集中採購口罩,並規範售價。   中國是德國巨大口罩需求的受益者之一。僅2020年一年,該國向德國出口2,200億片口罩。另據德國新聞引述中國商務部資料,中國另運送23億套防護設備及10億新冠檢測篩劑。這也是德國藥局聯合會(ABDA)認為FFP2及其他防護口罩的供應沒有瓶頸的重要原因。   德國技術貿易協會(VTH)理事長Thomas Vierhaus表示,中國製口罩幾乎充斥於市場。德國藥局於2020年12月短短幾日內,便大量囤積FFP2與同等級口罩。依據《冠狀病毒防護口罩條例》規定,自2020年12月15日起,年齡60歲以上、曾有疾病史或屬高風險等族群,可在藥局領取三個免費的FFP2防護口罩。另自2021年1月份起,符合條件的病人可從其法定或私人健康保險公司收到兩張防偽優惠券,憑劵在效期內到藥局兌換六個FFP2防護口罩,每張優惠劵之自付額為2歐元。

A:資料來源:德國聯邦統計局 文號:1104020005號   鑒於主要攻擊肺部傳染病COVID-19的蔓延傳播,導致對呼吸暨氧氣治療等醫療器材的需求增加。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資料,2020年前三季德國的氧氣暨呼吸治療器材設備產量增加三分之一(33.4%),達4億2,600萬台。另據進一步統計,同一期間產值約增加60%,達到9,006億歐元。氧氣暨呼吸設備包括侵入及非侵入性的呼吸設備,如呼吸機、呼吸面罩或呼吸機袋。   對呼吸機及類似醫療設備之需求增加亦反映在對外貿易中。例如,2020年1月至11月,氧氣及呼吸設備的進口值較前一年同期增加46.0%,約5億6,790萬歐元。同一時期之出口增加88.0%,金額達9億7,970歐元。   2020 年 1 月至 11 月,進口到德國的設備大部分來自美國(進口總額占比:21.7%),其次依序是中國(20.6%)及紐西蘭(13.4%)。2020年1月至11月,自德國出口7.1%的氧氣暨呼吸設備到中國,其次是美國(7.0%)及英國(6.7%)。   在整體醫療技術方面,2020年前三季德國總共生產價值達131億歐元的商品,與前一年同期相比減少1.8%。2020年1月至11月,進口金額增加2.0%,但同期出口則衰減2.4%。   前述列入統計產品包括臭氧治療、氧氣治療或氣溶膠治療,恢復呼吸之呼吸機及其他呼吸治療器材設備等。

A:資料來源:德國聯邦統計局 文號:1104020004號   除OK繃、溫度計及止痛藥外,隨著新冠疫情大流行,如口罩之口鼻保護也成為新消費商品,提供德國家庭個人及他人健康保護。不過在此之前,人們就已消費保健醫療品。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資料,2019年家庭支出於衛生服務暨產品上的平均花費為104歐元。從眼鏡到藥物的保健醫療費用支出,平均占家庭消費支出總額的4%。   保健支出金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庭收入。例如,2019年收入低於1,300歐元的家庭,平均每月花費21歐元購買保健服務及產品。月收入淨額介於2,600歐元至3,600歐元的家庭,其保健醫療支出的投資是前者的三倍以上(每月78歐元)。月收入淨額高於5,000歐元的家庭,其保健醫療支出更達231歐元。至於保健醫療項目占總消費支出的比例也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而提高,2019年此一比例介於每月淨收入低於1,300歐元家庭的2.1%,與收入5,000歐元以上家庭的5.2%之間。   就統計學而言,OK繃、溫度計、處方藥物及面罩皆屬家庭花費的醫療耗材。2019年,德國每戶家庭平均支出為27歐元。低收入家庭的支出平均為每月9至13歐元。月收入淨額在2,600歐元與3,600歐元的家庭中,其醫療耗材支出為23歐元。家庭月收入淨額為5,000歐元以上者,平均每月為50歐元。2019年醫療消耗品支出平均占家庭消費支出總額的1%。

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n-tv.de) 文號:1104020002號   根據德國經濟研究院(DIW)的一項新研究,德國企業董事會職位仍主要由男性擔任,女性比例增長緩慢。2020年秋天,在德國200家營業額最高公司之878名董事會成員中,僅101名是女性,占比約 12%,比前一年高出一個百分點。   就德國DAX上市公司而言,董事會中女性成員的比例甚至停滯不前。根據該研究報告,在SAP公司共同執行長之一的Jennifer Morgan離職後,目前沒有一家前30大DAX上市公司由女性領導。而在去年秋季調查時,30家企業董事會女性成員比例為14.6%,如今則較前一年低0.1個百分點。   不過,根據Russel Reynolds諮詢公司提供之數據資料,DAX上市公司董事會中女性比例目前提高到15.3%。如果以今年決議之新規定來估計,女性占比將提高到16.9%,為過去十年來的最快增長。自今年初以來,Deutsche Telekom(德國電信)、SAP及Allianz(安聯)等三家DAX上市公司董事會會中女性比例首次超過30%。但仍有八家DAX上市公司尚無任何女性擔任董事。到4月份,此一數目將降至六家,爰Bayer及Eon現已任命女性擔任董事職位。   DIW認為,德國內閣年初決定的公司董事會中的女性占比可望進一步協助提增。這項長期以來備受爭議的法案規定,在擁有至少三名成員之上市及聯合企業董事會中,必須至少有一名女性。   此一規定目前適用於74家企業,其中約30家尚未遵行。DIW研究表示。如果將來能施行,相關公司中的女性董事比例將從大約 13% 提高到 21% 。然而,DIW專家批評,這項法律適用於太少的公司,不足以真正產生巨大影響。

A:依據奧地利數位經濟部近日新聞稿,「奧地利投資促進署」(ABA)2020年協助353家外商於奧國設立據點,總投資金額達5.8億歐元,創造2,165個就業機會。奧國數位經濟部長Margarete Schramböck指出,奧地利在2020年全球面臨新冠疫情危機時,仍是「企業避風港」;另贊許ABA團隊「一站式服務」,成功協助外商進駐奧國。 ABA協助之353家外商之中,2020年德國仍是大外人投資來源國,共有95家德商進駐奧國,其次為義大利(35家)及瑞士(25家);英國脫歐亦使24家企業於2020年自英國進駐奧地利;另有88家中東歐(CEE) /東南歐(SEE)國家之企業進駐奧國,約占1/4。ABA亦協助外國青年企業家2020年於奧國創立22家新創公司。 S部長表示,未來數年將透過ABA之重組及業務擴展,加強吸引數位、醫療科技、生命科學領域之外資企業來奧投資。ABA執行長Marion Biber表示,2016年至2020年,資通訊產業連續5年為ABA投資服務之最主要客戶群;除顯示資通訊產業具抵禦危機能力外,亦顯示奧地利作為外資商業據點之吸引力。未來只有透過支持創新及數位科技,才能持續強化奧國商業據點吸引力及競爭力,因此ABA歡迎所有相關領域之投資。 以奧地利9個邦來看,2020年200家外商進駐首都維也納,下奧地利邦排名第2 (30家),第3及4分別是克恩騰邦(28家)及薩爾斯堡邦(24家);上奧地利邦及提洛邦則分別有23家及19家,史泰爾馬克邦、福拉爾貝格邦及布根蘭邦分別為18家、9家及2家。 ABA協助外商投資案例如下: Klaxon Mobility:該公司2015年於克恩騰邦Villach設立,透過最新技術,提供手動輪椅「創新移動解決方案」。2019年其生產部門自義大利移至回奧國,銷往全球40個國家/地區,目前約有15名員工。ABA於在2020協助該公司擴大在奧地利之研發,並預計於2021年擴大生產。 Evotec SE:該公司為藥物研發公司,與相關製藥公司、生物科技企業、學術機構、病患等合作,以迅速發展創新產品。該公司擁有逾3,400名員工,為全球客戶提供自藥物開發初期到臨床試驗整合解決方案。該公司甫於下奧地利邦Orth an der Donau建立新研發據點,進行基因療法研究,並和日本武田藥品工業(Takeda) 合作研發。 Green Edge Cloud Austria GmbH:該公司於歐洲市場提供下世代雲端服務,擁有去集中化(decentralized)及成本透明之資安系統。該公司執行長Mariza Wellesley-Wesley指出,選擇於奧國投資理由為;具危機抵禦能力之經濟環境、具國際競爭力之投資機會、補助/獎勵措施、傑出研究機構、專業人才,以及奧國以未來為導向之數位化計畫。

A:馬來西亞投資發展局(MIDA)頃發布消息稱,該局(MIDA)已選定240項高績效之製造業與服務業投資計畫,累積投資額為818億馬幣(約合202.48億美元),另亦刻正評估總值474億馬幣(約合167.4億美元)的潛在投資計畫,倘核准將於本(2021)年及明(2022)年落實。   根據馬國投資發展局之統計數據顯示,馬國2020年前9個月共核准2,935項製造業、服務業及原產品產業投資計畫案,總投資金額為1,098億馬幣(約合263.94億美元);其中製造業(653億馬幣,占總投資金額59.47%)、服務業(428億馬幣)及原產品產業(17億馬幣);其中國內投資金額為671.98億馬幣,占總投資額之61.2%;外人直接投資金額為426億馬幣,占總投資額之38.8%;共創造6萬4,701個就業機會。   馬國迄今已吸引高端跨國企業及高科技公司,包括施樂輝(Smith and Nephew)、德康醫療(Dexcom)、泛林集團(LAM Research)、萊姆(LEM)、MusicTribe,而最新的是韓國的SK Nexilis公司。已在馬國投資的跨國企業如艾本德(Eppendorf)、博世(Bosch)、貝朗(B.Braun)、緯創(Wistron)、威騰電子(Western Digital)及日本電器硝子(Nippon Electric Glass)亦持續擴展在馬國的業務。    馬國優秀基礎設施、通訊服務、金融和銀行服務,支撐著經濟發展,而具掌握技能的人才及可訓練的人力成為吸引外資進駐馬國的主要因素。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國防部部長依斯邁沙比利(Ismail Sabri)宣布自本(2021)年2月5日至2月18日延長全馬各州(除砂拉越州外)及三個聯邦直轄市實施「行動管制令2.0」(Movement Control Order 2.0),禁止跨州跨縣,以防範新冠病毒持續惡化。前述州屬及直轄市每日皆出現數百至數千件新冠確診病例,幾乎所有縣市均已轉為紅區,在馬國衛生單位加緊檢測後發現有更多的病例,因此政府同意延長上述地區的行動管制令。   依斯邁沙比利部長另宣布,自即日起在馬國全國各地工廠及建築工地工作的外勞,均須進行冠病檢測,以免引發社區感染。   另一方面,馬國衛生總監諾希山(Nor Hisham)指出,馬國將於2月26日接獲首批來自美國輝瑞公司(Pfizer))的1,280萬劑新冠疫苗。馬國政府預計需時2星期將疫苗分配給各州,以進行全國冠病疫苗接種計畫。 馬國政府已承諾將撥款20.5億馬幣(約合5.07億美元)向輝瑞公司、阿斯利康製藥公司(AstraZeneca)、中國科興生物技術公司(Sinovac Biotech)俄羅斯加瑪勒亞傳染病及微生物國家中心(Gamaleya)購買新冠疫苗。 截至本年2月2日止,馬國新冠病毒確診病例已飆升至22萬2,628件並出現791件死亡病例,已治癒出院者17萬3,990人。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