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英特爾先進製程發展遭遇瓶頸,考慮將部分產能外包出去的消息層出不窮。據美媒2月1日報道,英特爾的苦苦掙扎,或危及美國芯片製造業未來,這為美國半導體產業敲響警鐘。 芯片是在美國境內製造、僅有的少數戰略性高科技產品之一,為美國創造25萬個工作崗位,在美中強權爭霸中,芯片也佔有至關重要的地位。據《Axios》報道指出,英特爾在先進製程發展遭遇瓶頸之際,正在考慮將部分產能外包出去,這已給AMD等競爭對手帶來技術優勢,而AMD將芯片生產外包給台積電。 根據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數據,在美國境內製造的芯片佔比,已從1990年的37%下降到現在的12%,美國國會議員和芯片業者現在正懇求政府出手,以讓芯片製造業的部分產能留在美國。 報道指出,英特爾的先進製程落後,對美國來說沒有任何好處。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Janet Yellen)、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日前都提及美國芯片產業的戰略重要性。今年1月,美國通過最新的《國防授權法案》,規定聯邦政府應為美國本土半導體產業發展提供激勵措施,但報道指出,這仍需要通過國會撥款來提供資金。 報道建議,美國應採取明智的做法,提供正確的政府投資和激勵措施,這可以鼓勵企業擴大在美國的芯片製造業務,並防止芯片業工作崗位流失。 https://www.singtaousa.com/

A:資料來源: Symsite Research 日期: 2021年2月3日   根據斯洛伐克中央銀行的資料,2020年第4季斯洛伐克住宅平均價格年增11.9%,達每平方公尺1,853歐元;另一方面,因需求低迷,房租下跌17%。   大流行帶來更高失業率及較低的工資增長,因此降低了住房負擔能力。   斯洛伐克中央銀行預期,由於供應不足及廉價抵押貸款推動強勁需求,價格於2021年將繼續增長。  

A:參考資料:The Telegraph 日期:110年2月3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110/P200號(商情文號:第 110 號)   商情本文: 英國Knight Frank地產公司近期報告顯示,受英國脫歐而影響國際投資市場,今年倫敦價值460億英鎊的商業房地產市場,來自中國大陸及香港投資仍係居冠,在倫敦地區有高達128億英鎊的投資額。來自新加坡和其他亞洲國家的投資者緊隨在後,預計將成有108億英鎊交易。   歐洲買家則估計有55億英鎊的投資資金。大量投資資金預計將流入市場上主要辦公室地點,包括市價為8.3億英鎊的Scalpel摩天大樓,或是位於Docklands地區市價為3.8億英鎊的20 Canada Square,以及Deliveroo倫敦分公司總部位於Cannon Bridge House的辦公室大樓,市場報價為3.17億英鎊。   起先各界皆擔心遠距工作的盛行將使倫敦商業中心成為鬼城,新冠疫情後辦公室場所的需求也將維持下降。上週英國Barclays銀行執行長Jes Staley則公開指出長久的遠距工作模式對經濟、文化與組織運作皆為重大挑戰。Knight Frank公司倫敦辦事處負責人William Beardmore-Gray更指出,去年脫歐協議的達成並非終點,倫敦金融保險業亦尚未出現大量工作轉移之現象。英國在各方面仍是世界領導國家,尤其在新冠疫苗的推展上領先全球。

A:參考資料:Financial Times 日期:110年2月3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109/P200號(商情文號:第 109 號) 商情本文: 英國政府關閉因應新冠疫情而設立的「未來基金」(the Future Fund)貸款申請窗口,統計顯示該貸款已為境內1千多家新創企業提供總額超過10億英鎊可轉換貸款(convertible loans)。除非投資人要求還款,債務將可在下一次融資期使債務主成為公司股東。政府目前已相繼成為馬桶製造商Propelair與環保包裝製造商Bockatech Ltd的股東。另外,為Cornwall地區提供寬頻網路的供應商Wildanet,也在最近一期的融資計畫後將把透過「未來基金」向政府貸款的20萬英鎊轉為股東權。相關人士指出,未來幾週將可能得知更多政府因「未來基金」成為股東的案例。 財政部表示,「未來基金」的運作是國有英國商業銀行之職責。風險資本分析家指出,近幾個月中市場吸引大量現金,推高估值。因此,由英國商業銀行管理的部分股權若能以原始投資利潤出售,對政府來說將是有利可圖。 在政府一系列因應新冠疫情以支持企業的貸款計畫中,「未來基金」是唯一一項未被延期的計畫。在該計畫下,政府可提供新創企業介於12.5萬英鎊至500萬英鎊的貸款,並與私人投資家配合。而該計畫日前更因向境內私密性愛俱樂部Killing Kittens等各類企業提供貸款而受到媒體關注。數據服務公司Beauhurst認為,目前為止已有25家企業透過募集資金的分析,欲將其透過「未來基金」所獲之債務轉換為股權,包括Seedrs 與Crowdcube兩間群眾募資平台皆在榜內。    

A:參考資料:GOV.UK 日期:110年2月3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108/P200號(商情文號:第 108 號)   商情本文: 英國目前有超過96%家庭與企業單位設有30Mbit/s寬頻網路,可供應數台裝置同時使用視頻通話、觀看高清數位電影與享受線上遊戲的需求。其中雖然有1/3用戶擁有高達1000Mbit/s之網路,可盡情享受4K和虛擬實境等最新科技。但仍有1100萬人或40%的房屋尚未升級為超高速寬頻網路,政府準備啟動其新的50億英鎊以推出更快的千兆寬頻計劃,並在近期公告更多細節。 英國自2012年啟動舖設高速寬頻網路以來,已創造27億英鎊的經濟效益,其中包括:自2012年至2019年間設有超高速寬頻網路地區的房屋售價可增加3500英鎊,增長1.16%,總價值高達15.2億英鎊,以及創造1萬7600份工作。而英國正以領先工業國家中最快的興建速度建立高頻網路服務,預計每年450萬處房屋的連接,今年年底將可提供超過50%的家庭與工作領域1000Mbit/s 之高速網路連接。   根據Ipsos MORI市場研究公司調查報告顯示,政府每投資1英鎊,便可為英國經濟創造額外2.70英鎊到3.80英鎊收益。預計在2025年時擴展成全國規模,預計可為英國工業生產帶來590億英鎊價值,協助百萬人在工作領域上自由使用高速網路服務,包括30萬名護理人員、近25萬名老人用戶和40萬名家庭戶。另外 ,新冠疫情影響,已投資超過4億英鎊,支持遠距授課和線上社會服務之需求,包括為弱勢家庭提供130萬台筆電或平板裝置。

A:資料來源: 史國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2021年2月3日   史國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於本(2)月3日以「史瓦帝尼2020-23年平均經濟成長下修至2.4%」(Eswatini Economic Growth 2020-23 Revised Down To 2.4%)為題,報導史國受武漢肺炎疫情之不確定性及長期影響,預估2021至2023年平均經濟成長率將自3.0%下修至2.4%。   該報導引用史國經濟企劃暨發展部Dr. Tambo Gina部長本年1月評論聲明指出,史國2021年經濟將反彈復甦,預估GDP成長率達2.7%,低於原先預估之4.5%。因經濟復甦動能受SARD-COV-2突變病毒暨第2波疫情影響,而防疫所採取之封鎖措施及不確定因素將打擊2021年經濟活動。2020年原預估經濟成長-5.6%,惟下半年寬鬆封鎖措施及主要貿易夥伴(南非)之經濟復甦帶動下,史國2020年經濟受影響情形未如先前預測嚴重,已上修至-2.4%。   在產業部門別方面,因作物產量低於預期,尤其甘蔗及採礦與採石業活動受限,致第1產業(農、礦原料)經濟活動自2020年之3.0%略下修至2.2%。預計2021年,在有利之天候條件下,農業及林業將成長4.5%,優於原預測之3.4%,此將使糖業及其他製糖業獲益並持續投資。第2產業(製造業)之生產與貿易受封鎖措施影響,已在2020年下半年獲得紓緩,此亦有助製造業與建築業之景氣復甦。估計2020年製造業衰退8.9%,優於先前預測之-10.0%。   基於第2波疫情之影響與不確定性加劇,預估短期至中期內將嚴重衝擊經濟活動,尤其是製造業。因此,第2產業成長預估值自5.5%,下修至3.8%。惟第3產業(服務業)預估將自-4.7%,上修至0.1%,因主要子行業之業績改善,包括零售批發、住宿及食品服務、金融服務及通訊服務等。因此,短中期內,各產業之復甦情形不同;預計資通訊、金融服務及健康衛生服務等產業將表現較佳。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2.03  IAR, PAP   據波蘭新聞局(PAP)及公共無線廣播電台(IAR)報導,波蘭官員宣布,波蘭政府已採取行動,擴大對受到新型冠狀病毒防疫限制措施衝擊的公司之金融援助。此援助支持是來自「金融保護2.0」(Financial Shield 2.0)刺激計畫。波蘭政府表示,該措施於2月2日週二已擴大到另外9個行業,其中包括教育、零售及娛樂業。在此之前,波蘭總理Mateusz Morawiecki於去年11月承諾在第二波大流行期間,對受到新型冠狀病毒防疫措施衝擊的企業提供數十億美元的幫助。當時的配套計畫經費金額至少達350億波幣(78億歐元,93億美元),其中微型企業30億波幣,中小型企業70億波幣,大型企業250億波幣,涵蓋約40個行業。   波蘭副總理兼經濟發展、勞工及技術部部長Jarosław Gowin於2月2日週二表示,擴張後,現在該計畫的金額將達到380億波幣(約合85億歐元,100億美元),將使超過300,000家企業受益。此幫助措施包括不須退還的補貼,停工給付,免除社會保險金以及為員工提供的其他社會保險福利。波蘭當局去年3月推出470億歐元的刺激計畫,以支撐經濟並保護波蘭免受病毒爆發加劇的影響。波蘭總理府表示,該計畫已在全國內挽救約600萬個工作。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2.03  PAP, PolandIn, POLSKIERADIO24.PL   據波蘭新聞局(PAP)及PolandIn日報報導,醫學研究機構(The Medical Research Agency ; ABM)正在與波蘭雅捷隆(Jagiellonian)大學Małopolska生物技術中心合作進行一項研究,以監測SARS-CoV-2病毒在波蘭的變異性和進化。該計畫將持續18個月。ABM總裁表示,這項研究將使人們能夠持續不斷地對流行病做出更好的反應。他們將能夠更好地識別該病毒,並找出全國內有多少種變體。ABM總裁希望更多的中心能加入這項研究。這項研究的初始成本估計超過500萬波幣。但是,如有必要,預算將會增加。   因此,該機構將永久監視流行病學情況。這樣就可以根據疫苗效力及可能的再感染來分析病毒的進化。ABM總裁希望所獲得的有關突變的知識將構成評估疫情情況的基礎,並由衛生部及危機管理小組的專家就大流行的管理作出決定。他還強調,有關病毒突變的現有數據顯示疫苗是有效的。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2.01  Polish News Bulletin, businessinsider.com.pl   據波蘭新聞布告(Polish News Bulletin)報導,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引起的危機影響機場、航空公司及航空產業。自大流行開始以來,世界各地的航空公司都已裁員約20%。經理們警告稱,這是一個短期解決方案,從長遠來看可能會引起問題。他們籲請政府以刺激對該行業產品及服務需求的發展計畫形式提供支持。   波音公司政府關係總監Rafał Stepnowski表示,波蘭航空公司也已減少員工僱用約20%。裁員導致人力資本流向其他部門。波蘭的航空業約有170家企業,僱用30,000人,其中包括空中巴士公司(Airbus)、聯合技術公司(United Technologies Company),勞斯萊斯公司 (Rolls-Royce)及西科斯基公司(Sikorsky)。波蘭航空谷協會(Aviation Valley Association)會長Marek Darecki表示,航空業是大流行期間受災最嚴重的行業之一,在航空谷經營的大多數企業的產出已減少30-40%。預計他們將需要解僱2000人,並且需要3年時間才能從危機中恢復過來。其他專家認為恢復可能需要5年。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 2021.02.01 Polish News Bulletin取材自wnp.pl, 29.01.2021   據波蘭新聞布告(Polish News Bulletin)報導,加拿大北國電力公司(Northland Power)將成為PKN Orlen公司之離岸風電場計畫的業務合作夥伴。兩家公司將在波羅的海之發電容量達1.2GW的風電場之籌備、營建及開發方面共同合作,該風電場建設工程應在2023年開始,該電廠計劃在2026年移交。Northland Power公司將擁有該電廠49%的股份。   PKN Orlen公司執行長Daniel Obajtek表示,選擇風電場建設的合作夥伴是該地區開創性投資過程中的踏腳石。O執行長評論稱,Northland Power公司的商業模式及能源轉型構想與Orlen Group的長期計畫是一致的,這是一個優勢。根據PKN Orlen公司表示,與這家加拿大公司的合約應可持續35年,然後轉為永久合約。該筆交易仍需要獲得反托拉斯機構的批准。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2.01  Polish News Bulletin, money.pl   據波蘭新聞布告(Polish News Bulletin)報導,波蘭DPD Polska公司的車隊增加50輛新的電動汽車,將在大中型城市的中心運送包裹。該公司擁有波蘭市場上最大的電動貨車車隊。克拉克夫(Krakow)及卡里茲(Kalisz)已經安裝首批電動汽車的充電站。   該公司強調,除了導入新的物流模式外,擴大替代車輛的車隊是DPD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此目的是將公司對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這些電動汽車已經過調整,可以在市區工作,其馬力為136,電池電力容量為35.8 kWh。DPD集團承諾在2025年之前在選定的歐洲城市中大幅減少其碳足跡,與2020年相比,至少減少80%的排放。DPD Polska公司管理委員會成員Łukasz Zembowicz表示,包裹運送的需求正隨著環保意識上升。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2.02/03  The First News, PAP, IAR   據波蘭新聞局(PAP)、The First News日報及公共無線廣播電台(IAR)報導,波蘭政府於2月2日週二通過波蘭的新能源政策,該政策的有效期限直至2040年,該政策係以能源生產的公正轉型、零排放能源系統及空氣品質為基礎。根據政府發布的新聞,低排放的能源轉型將促進整個波蘭經濟的現代化,同時確保能源安全,合理分擔成本並保護最脆弱的社會群體。清潔的空氣將成為此一轉型的關鍵成果,將受到所有公民的讚賞。透過投資於暖氣部門產業的轉型、交通運輸的電氣化以及推廣使用當地能源的被動式節能及零排放房屋,將可改善空氣品質。   此新戰略還力求透過「公平轉型」來減少煤炭在經濟中的使用。波蘭政府認為,公平轉型(a just transformation)意味著受能源轉型負面影響最大的地區及社區將可獲得新發展的可能性。根據新的指導原則,在2030年之前,再生能源至少將占最終能源消耗的23%。風電場在2030年之前將產生5.9GW的電力,在2040年之前將產生11GW的電力。波蘭在2033年將啟動該國核能廠的第一座發電機組,發電量約1-1.6GW。隨後將每2-3年建立啟動1座核能發電機組,直到達到6個核能發電機組的目標。   波蘭還計劃在2030年之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與1990年相比降低約30%。在2040年之前,所有家庭將透過區域暖氣或零排放或低排放的個別暖氣裝置來保暖。天然氣、石油及液體燃料基礎設施將可得到擴展,同時確保供應多樣化。政府估計,此能源轉型將可在再生能源及核能、電力運輸、網絡基礎設施、數位化及建築物絕緣等行業創造多達300,000個新工作。

A:資料來源: Symsite Research 日期: 2021年2月3日   斯洛伐克政府批准自2021年2月起增加對公司之大流行援助,預期每月費用將增加4,000萬歐元;短時工作制國家將償還100%勞工成本,而非目前的80%,每名工人每月工資上限為1,100歐元。   銷售下降的公司補貼將由目前的每人每月270歐元至810歐元,提高為330歐元至870歐元;自雇業者的援助上限將由315歐元提高為360歐元。   房租補貼將直接提供給房客(包含水電);該項新援助計畫將至少持續至2021年6月,惟尚須獲歐盟批准。    

A:綜整奧媒信使報及標準報2021年2月3日引述智庫-奧國經濟研究所(Wifo)及歐盟統計局資料,奧地利2020年第4季經濟較2019年同期衰退7.8%,較第3季衰退4.3%,衰退幅度大於歐盟平均值。歐盟2020年第4季經濟平均較2019年同期衰退4.8%,較第3季衰退0.5%。 奧國政府自2020年11月17至12月6日,以及2020年12月26日至2021年2月7日之2波封鎖性防疫措施續衝擊奧國經濟,旅遊業及休閒娛樂業首當其衝,其產值占奧國GDP約15%。奧國政府雖公布將自2021年2月8日逐步解封,零售業及大部份服務業者可自2月8日重新營業,惟已面臨大幅衰退,更遑論須持續暫停營業之旅宿及只可外賣之餐飲業,而工業及營建業雖然受到之衝擊相對較小,亦使2021年初以來,整體經濟衰退幅度加大。為掌握奧國經濟情勢,奧國政府委託Wifo觀測奧國每週景氣動態,資料顯示奧國經濟持續走跌,2021年1月第1週及第2週分別較2020年同期衰退11%及14%。 Wifo所長Christoph Badelt預測2021年奧國經濟可成長2.5%,前題是奧國政府不會再次實施封鎖性防疫措施。Wifo預估奧國經濟將於2月8日解封後快速反彈,但是勞動市場無法同樣快速恢復,小型企業也可能面臨破產危機。 奧媒評論,奧國經濟復甦希望寄託在零售業及服務業,盼確診新冠肺炎數字(2021年2月3日新增1,667人確診)可受控制,個人消費隨著解封回溫;惟倘感染人數再度飆升,使奧國政府再度實施封鎖性防疫措施,則2021年恐難以經濟復甦。(註: 奧國政府規定自2021年1月25日起民眾在公共區域必須強制配戴FFP2口罩。)

A:三、      歐盟已向Curevac預購2.2億劑疫苗,德國佔其中5,300萬劑。   四、      統計網頁「Pandemieende」推出一計算器,預測COVID-19疫情結束時間點: (一)      從每日疫苗接種量和恢復健康的患者數量,計算並預測德國脫離疫情危機的日期:2022年3月17日(註:因此此日期將是波動的)。 (二)      斯圖加特大學數學統計學系系主任Christian Hesse表示,疫情預報要比天氣預報更複雜,要很精準預測結束的日期並不可能。 (三)      德國自2021年1月27日COVID-19病毒確診第一例以來,歷經多次封鎖、旅行限制和接觸聯絡禁令,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家裡,使自己與朋友和家人隔離。

A:資料來源:bnn.de、cosmopolitan.de等   德國製藥廠及化工廠拜耳(Bayer)與生物技術公司Curevac於2021年2月1日發布,將擴大其合作案,拜耳將協助生產COVID-19疫苗。德國聯邦政府對此消息表示樂觀其成,儘管這並非快速解除疫情的解決方案。   一、      拜耳總部設在柏林,截至目前為止,尚未生產任何疫苗,執行長Stefan Oelrich表示, (一)      2021年一月初拜耳與Curevac的協議僅在於申請疫苗核准的相關事宜及服務; (二)      在詳細評估後,拜耳具有生產以mRNA(messenger RNA;信使核糖核酸)為基礎的疫苗之必要生產能力; (三)      COVID-19疫苗將主要在Wuppertal等其他據點生產; (四)      計劃在2022年生產1.6億罐,第二年的生產量將再增加,預計生產線於2021年底開始運作; (五)      在與德國聯邦政府討論後,確認增加疫苗供應量的需求,特別是因應病毒的突變。   二、      Curevac的研發的COVID-19疫苗: (一)      與Biontech和Moderna的疫苗一樣是基於mRNA; (二)      目前仍在開發階段; (三)      一旦開發和批准進度如計劃中進行,則預計2021年夏天起可進行接種。 (四)      關於疫苗生產量,Curevac執行長Franz-Werner Haas預計: 1.   到2021年年底將可有幾億劑疫苗可用; 2.   目前規劃2022年生產6億劑疫苗; 3.   透過持續擴大生產網路,預計將至少生產10億劑,除了拜耳,還有其他產能。 (五)      Haas表示,Curevac的疫苗可做為日後控制相關傳染疾病的基礎。 (六)      此疫苗須注射兩次,因此每人將配有兩次劑量。

A:資料來源: www.motorsport-total.com、www.auto-motor-und-sport.de   電動汽車所用鋰電池的蓄電能力不高,行駛距離仍無法比擬一般使用汽油的汽車,加上持久性不高,蓄電能力會隨時間降低;日前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Technischen Universität München)研究人員研發出一種新型超級電容器,將可突破現有蓄電技術。   一、      鋰電池通常用於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及筆記本電腦、相機和手機)中以為能量存儲裝置;賽車通常還特別安裝所謂的超級電容器(Superkondensatoren或Supercap)。   二、      超級電容器相較於電池的優勢: (一)      可快速儲存大量能量,後再以同樣快的速度釋出能量,例如,如果賽車在轉彎前煞車,則超級電容器能有效儲存多餘能量,當車駛過彎道再次加速時,便可再度釋出能量。 (二)      穩定性高,可經常充電和放電。   三、      截至目前為止,超級電容器的問題在於其低能量密度: (一)      鋰電池的能量密度高達每公斤265瓦時(Wh/kg) (二)      目前的超級電容器僅能提供鋰電池十分之一的能量密度。   四、      慕尼黑工業大學研發團隊為此類超級電容器開發了一種新型材料: (一)      使能量儲存至少達到73瓦時,約當於鎳氫電池的能量密度。 (二)      16千瓦時的功率密度(功率輸出和功耗)也高於大多數常規超級電容器。 (三)      延長使用壽命:相較於一般鋰電池約5,000次的充電週期,此一新超級電容器技術在1萬次充電和放電週期後,其容量僅損失約10%,耐用性加倍。

A:四、      德國工業聯合會(Bundesverband der Deutschen Industrie;BDI)針對此份協議表示: (一)      與德國工業相關的領域,在進入中國市場的部份並無決定性進展。 (二)      中國經濟體係為歐洲企業帶來的結構性挑戰,也不會因該協議而解決。 (三)      對於協議中,中國承諾將按市場原則經營國有企業,且不歧視具國有控股的國外競爭業者;德國工業聯合會表示,是否做得到,將取決於控管、透明度和實施機制的完善程度而定。 (四)      對於中國承諾不再要求歐洲企業轉讓技術以為進入中國市場的條件,仍有待驗證,該協議並無法產生效力。畢竟中國過去曾多次承諾將繼續開放市場,但隨後並沒有開放或僅會部分開放,如金融產業。   五、      專家警告,在與中國加深經濟合作關係時應特別謹慎: (一)      德國政治與安全研究所(Deutsches Institut für Internationale Politik und Sicherheit)旗下科學與政治基金會(Stiftung Wissenschaft und Politik)亞洲專家Hanns Günther Hilpert表示,應在協議中包含更多內容,例如對鋼鐵和鋁等基本材料的補貼、對原材料的出口限制、工業政策、對海外基礎設施建設的補貼、中國的公共採購等。 (二)      柏林智庫Merics將該協議歸類為「中國的政治象與徵性成功」。 (三)      中國政府認為,這份歐盟與中國的投資綜合協議,是邁向雙方達成自由貿易協定的第一步;歐盟則表示,與中國達成協議,並不會阻擋歐盟與美國及其他夥伴共同加深對中國策略的合作關係。   六、      該份協議仍需經歐盟議會通過,可能的阻力還包括中國對遵守國際勞工標準的承諾仍含糊不清。

A:資料來源:德國商報等   歐盟與中國在2020年底前原則上達成一項投資綜合協議(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CAI),僅管歐盟公開讚揚談判結果,另一方面卻也認為不應期望過高;對德國汽車產業尤具衝擊。以下整理摘要:   一、      歐盟專家官員對該協議說法: (一)      無法達到完全互惠情況,也就是歐洲投資者在中國市場與中國投資者在歐洲市場,兩者間的平等待遇。 (二)      該協議所取得的進展,在於有助於彼此開放更大市場,以重新平衡相互關係。   二、      關於對德國極為重要的汽車產業最具爭議性: (一)      過去中國承諾,將取消對歐洲在中國汽車產業合資案的各項要求,並准許替代性動力汽車輸入中國市場。 (二)      如今協議中,中國政府的承諾,僅針對超過10億美元在電動汽車領域的合資案將不予限制,並降低對混合動力車新投資案的要求。   三、      歐盟與中國協議對德國汽車產業的影響: (一)      唯有大型企業才能籌得超過10億美元的投資門檻;對德國中型汽車零組件供應商而言,無用武之地。 (二)      也就是未來德國福斯汽車(Volkswagen;VW)、BMW及賓士汽車(Daimler)三大廠將日趨整合入中國汽車零組件供應網,而降低與本國中小型零組件供應商過去維持的緊密合作關係。 (三)      以此推估,中國的經濟政策具極強的戰略意義,其目的在於取代德國汽車零組件供應產業現有的領先地位。

A:資料來源:德國鏡報等   自2021年起英國正式脫離歐盟後,許多與非歐盟國家間的貿易往來新規定開始啟動,包括目前缺貨的貨物棧板。   一、      由於英國脫歐後,對貨物棧板規格有新標準,因此就物流方面,運輸到英國的貨物有延遲現象: (一)      德國木製包裝、貨物棧板、出口包裝協會(Bundesverband Holzpackmittel, Paletten, Exportverpackung;HPE)表示,英國脫歐以來,許多企業尚未轉換為英國要求的ISPM-15標準。 (二)      德國木製包裝、貨物棧板、出口包裝協會理事長Marcus Kirschner表示,粗估目前英國和歐洲間貨物運輸所用的貨物棧板,不到一半符合ISPM規範;目前,海關對此視而不見,但若要仔細檢查,每三輛貨車就會有一輛車會停下來。 二、      歐盟和英國間的貿易也因新的海關規定,自2021年初以來都存在延誤情況。 三、      非歐盟國家(瑞士除外)與英國往來的進出口產品,都需使用ISPM-15標準的貨物棧板,此乃確保害蟲不會傳播到其他生態系統: (一)      處理方式:貨物棧板的木芯應事先加熱到56攝氏度至少半小時。 (二)      此規定不適用於歐盟。 (三)      出口導向型企業早已使用符合ISPM-15標準的貨物棧板; (四)      預計未來ISPM-15標準將全球適用,不再有區別。 四、      貨物棧板是貿易往來不可或缺的部分,包括食物、汽車零件等貨物運舒都需要。Kirschner表示,此一貨物棧板其實不缺貨,只是需要後續處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