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據約旦時報報導,約旦政府燃料價格委員會於本(110)年1月31日決定自2月起調高汽油相關產品價格。其中,90無鉛汽油由0.695約幣調升至0.730約幣;95無鉛汽油由0.91約幣調升至0.945約幣,柴油由0.5約幣調升至0.525約幣,瓦斯每桶仍維持7約幣。 約旦能礦部指出,汽油相關產品之售價,係依據國際價格,加上運費、賦稅及相關支出,計算後得出。由於本年1月國際布蘭特原油價格由每桶49.8美元上升至54.8美元,因此調升國內相關產品價格。 約旦能礦監理委員會於同日亦決定,為減輕民眾負擔,電費及相關費用級距,仍維持不變。

A:2021年1月31日沙烏地基礎工業公司(Saudi Basic Industries Corporation, SABIC)執行長兼副董事長Yousef Al-Benyan召開線上記者會,發言內容重點摘要如下:   Saudi Aramco與SABIC整合對雙方客戶及股東皆有利,將進一步帶來更多就業機會。 2020年第4季SABIC淨收益(net profit)較2019年成長104%。 2020年第4季SABIC收入為沙幣328.5億里雅,淨收益為22.2億里雅,皆較同年第3季的293億里雅及11億里雅成長。 2020年第4季銷售額(sale)較2019年同期增加1%;管理支出(administrative expense)則減少3%。 2020年SABIC全年收入(annual revenue)為1,169.6億里雅,較2019年的1,354億里雅減少。 Al-Benyan執行長警告指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帶來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歐美或中國等旅遊限制可能對全球石化部門需求造成壓力。 Al-Benyan預估2021年第1季與前1季表現應該差不多。 SABIC目前係全球第3大石化公司,次於德國巴斯夫集團(BASF)以及美國陶式化學公司(Dow Chemical),在超過50個國家營運,員工人數達3.3萬人,盼透過相關改革策略,到2030年成為全球最大石化公司。   註:2019年3月沙烏地國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宣布以691億美元自沙烏地公共投資基金(Public Investment Fund, PIF)購買沙烏地基礎工業公司(SABIC)70%股權(剩餘30%股權則持續在沙烏地證券市場公開交易),盼藉此多元化沙烏地經濟發展及避免依賴石油,使Aramco在高價值下游營運及煉油產能業務獲利。

A:根據瑞士聯邦統計局(BFS)發表瑞士2019年汽機車統計,在2020年共計有336萬841輛汽機車於瑞士監理所登記,與2019年同期相比較則減少17.8%,為自1996年來新車銷售量最慘淡的年份,該局表示主要因素為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其中個人轎車減少23.7%;貨運用車減少18.9%;摩托車則成長17.5%,為5萬120輛;油電混合車為4萬7,196輛,增加78.9%;電動車為1萬9,765輛,增加49.8%。   資料來源: 瑞士聯邦統計局(BFS) 日期: 202年2月1日  

A:依據Aargauer Zeitung日報報導,瑞士乳製食品集團Emmi於2020年的銷售業績與2019年同期相比較成長6.1%,金額為37億瑞郎。其中,在2020年上半年瑞士國內市場業績成長,在下半年則是國外市場業績成長,另國外乳製品的進口增加亦對該集團業績造成影響。該集團的有機產品的銷售量成長1.9%,併購成效增加8.7%,外幣匯率則損失4.5%。   資料來源: 瑞士Aargauer Zeitung日報 日期: 2021年2月1日

A:彭博社本(1)日報導,根據半導體產業協會(SIA)最新數據,由於新冠疫情遠距辦公及教學的趨勢,筆記型電腦等電子產品需求大增,帶動半導體銷售,去(2020)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成長6.5%達4,390億美元,中國再次為最大銷售市場,增長5%達1,517億美元,美洲市場遽增20%達942億美元、日本成長1%達364億美元、亞太及其他地區增長5%達1,194億美元,歐洲市場則下降6%達374億美元。 美國企業去年占總銷售額的47%,維持美國居全球半導體的重要地位,惟美國的半導體製造持續下滑,去年僅有12%晶片在美國生產,低於1990年的37%。 全球科技供應鏈受地緣政治動盪影響,半導體產業陷入美中貿易爭端,中國投入大量資金扶持半導體產業,試圖降低美國以國安為由限制中國的供應,且美中緊張局勢也凸顯美國半導體對代工的依賴,尤其是供應蘋果、高通及輝達等公司晶片的台積電。

A:新聞來源: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2021年2月1日)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頃公布「本(2021)年1月份進出口動向」,韓國本年1月份之出口金額約為480億1,000萬美元,較去(2020)年同月份成長11.4%。進口金額約440億5,0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月份增加3.1%,貿易順差金額約為39億6,000萬美元。   本年1月份韓國20大主要出口項目(1月1日至31日通關統計)中,與去年同月份相比,生技保健(66.5%)、化妝品(62.6%)、無線通訊機器(58.0%)、汽車(40.2%)、顯示器(32.2%)、船舶(23.4%)、半導體(21.7%)、精密化學原料(21.5%)、家電(19.1%)、塑膠製品(12.9%)、農水產食品(12.8%)、蓄電池(9.9%)、石油化學(8.6%)、鋼鐵(6.0%)、電腦(5.7%)及汽車零件(3.9%)等項目之出口成長,一般機械(-4.8%)、紡纖(-7.9%)、機械人(-15.8%)及石油製品(-46.0%)等項目則呈現減少。   另主要出口地區方面(1月1日至31日之通關統計暫定值),對主要出口地區之出口,與去年同期比較,對美國增加46.1%、歐盟(EU)(英國除外)之出口增加23.9%、對中國增加22.0%、對越南增加13.6%、對中南美增加7.9%及對印度增加3.4%。另對日本之出口較去年同期減少8.5%、對中東之出口減少13.2%、對東協(ASEAN)減少15.2%及對CIS減少19.9%。   進口項目方面,1月份資本財、消費財及中間財之進口較去年同月份分別增加46.1%、5.7%及3.9%,原物料之進口則減少22.8%(1月1日至31日之通關統計暫定值)。其中,主要能源資源項目之進口情形,均較去年同月份減少,瓦斯減少6.7%、煤炭減少25.3%、原油減少38.3%及石油製品減少64.6%。   據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指出,韓國之出口自去年9月份復甦為成長,本年1月份之總出口及每日平均出口金額連續3個月增加,且總出口金額已2個月維持二位數成長,此係半導體、汽車、船舶及生技保健等主要出口項目、系統半導體、環保汽車、海洋整廠及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組等新成長及具高附加價值之項目快速成長,帶動出口,韓國政府期待新成長及具高附加價值項目持續主導本年度出口之成長,發展為未來出口新動力。   另產業通商資源部成允模部長亦表示,政府將隨時提供出口支援,全力執行貿易金融、行銷等可協助出口企業拓銷之相關對策,並適時啟動匯率及物流等管理風險之系統,同時將全面創新出口結構,穩定出口動力,分散及提升出口產品,培育出口中小及中堅企業,擴大出口之基礎架構及蓬勃數位貿易發展,升級出口系統。

A: 新加坡聯合早報本年1月30日報導,新加坡離岸暨海事業本年前景不明朗,全球五分之二鑽井平臺仍暫停運作,預計油氣領域資本支出(CAPEX)復甦緩慢。儘管新冠疫苗面世,全球經濟活動有望恢復常態,國際原油價格亦出現反彈趨勢,但分析師坦言,油價上漲並不等於離岸暨海事業訂單將隨之增加,可能至明(2022)年才有復甦機會。 全球油氣業在2014至2020年間已將資本支出削減49%,預料至2025年將按照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4%恢復,低於分析師先前所預期的6%,更不及2010至2014年間的12%。 挪威雷斯塔能源公司(Rystad Energy)報告顯示,全球油氣業在疫情期間顯著放緩,去(2020)年共啟動43回合油氣探勘許可證出售招標,較前(2019)年銳減56%,獲准探勘面積為32.4萬平方公里,是2002年以來最低。去年全球5大油氣業者不僅縮減探勘面積,更削減資本支出,包括英國石油(BP)、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和雪佛龍(Chevron),意味著5年後可能面臨供應缺口。 輝立證券研究部高級投資分析師蔡棟樑表示,儘管油價上漲可推動石油業者增加資本支出,但仍取決於業者對石油市場前景及對油價上漲可持續性的看法,此需一段時間才能轉換至離岸暨海事業訂單,預估至本年下半年離岸暨海事業才會受益。

A: 新加坡經濟發展局本年1月29日發表第1季製造業商業展望調查報告顯示,由於各國啟動新冠疫苗接種計畫,全球經濟前景轉佳,更多新加坡製造業和服務業者預期本年上半年商業前景將改善。36%製造業者預期本年1月至6月商業前景將比去(2020)年第4季好,預估更為疲弱者僅4%,此係過去3季以來,展望樂觀者首次超越悲觀者。 新加坡製造業主要6個產業皆預估本年上半年商業前景將改善。最樂觀者是生物醫藥製造業,46%業者持正面看法;其中藥劑業者預估供應鏈受干擾的情形將減少,醫療科技業者則預計近期醫療器材訂單將增加。精密工程業和電子業看好商業前景者也分別占45%和37%,其中,機械與系統業者預期半導體相關器材需求在未來數月將保持強勁,半導體和其他電子模組及零件業者也預期5G的強勁需求將帶來更多出口訂單。 報告指出,17%製造業者預估本年第1季產值將超越上季。至於人手招聘方面,86%製造業者預估本年第1季與上季大致相同,4%業者則預估將增聘員工。 另新加坡統計局發表第1季服務業商業展望調查報告顯示,21%服務業者對本年上半年商業前景好轉感樂觀,悲觀者則為14%,係連續4季展望悲觀後轉為樂觀。金融與保險、休閒、社區與個人服務、餐飲服務、零售貿易及資訊通信業皆預期本年上半年商業前景將好轉,其中,18%金融與保險業者對前景最為樂觀,其次為零售貿易和餐飲服務業。旅宿和房地產業則持續悲觀,42%旅宿業因全球旅行限制持續,需求復甦緩慢而感到悲觀。5%服務業者預期本年第1季營業額將比上季多;人手招聘方面,則預期與上季相若。

A:新加坡國家檔  

A: 日本首相菅義偉在國會發表「施政方針」演說概要,其內容表示自經濟泡沫化後,「企業失去活力」、「數位化落後且沒有帶動成長的新企業」等係日本長期以來所面臨獨問題。雖然安倍前政權所提出的安倍經濟學政策,帶動景氣的回升,但在後疫情時代要讓日本再度成長並引領國際,必須解決許多問題,而找出解決困難課題的方法就是政府內閣的責任。 因此,日本政府提出2050年溫室氣體實質零排放宣言,環境對策已經不是對經濟的制約,而是促進社會經濟改革及產業結構轉換的重要關鍵。日本政府設立前所未有的2兆日圓基金規模,支援次世代太陽能電池、低成本蓄電池、碳回收技術等,以促進最先端技術的開發與應用。上述國家政策,除擴充海上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外,以安全為最優先的推進核能政策,確立穩定的能源供給,並在2030年前在新車販賣達到電動車100%。 此外,因應世界趨勢化為動力,積極建立金融市場框架,不只要有效利用沉睡在民間企業的資金,並積極招攬擁有廣大前景的海外環境投資。日本政府透過綠色成長戰略的實現,預估在2050年會創造出190兆日圓的經濟效果及眾多的就業機會,認為必須領先世界打造零碳素排放的社會。

A: 據日本共同社新聞本(2)月1日報導稱,日商Panasonic公司預定退出太陽能電池製造事業,並擬於本(2021)年度內關閉馬來西亞及島根縣工廠的生產線;主要係因中國企業的低價競爭激烈,導致Panasonic產品利潤遭到稀釋,營業部門持續呈現虧損狀態所致。 目前Panasonic公司位於島根縣的工廠,未來將原生產太陽能電池板轉換為家用電力之電力調節器(Power Conditioner)等週邊零組件設備。該廠原是三洋電機的子公司,2009年被併購納入Panasonic集團,專責生產太陽能電池。至馬來西亞工廠是否關閉一節,據悉近期Panasonic集團將開會作正式決定。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2)月1日報導稱,英國政府頃宣布將於2月1日正式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此係CPTPP的11個創始國以外的國家首次申請參加,英國政府並擬自本(2021)年春季開始展開對外諮商談判。 英國的國際貿易大臣Liz Truss將於2月1日與本年CPTPP擔任輪值主席國之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西村康稔、紐西蘭貿易部長Damien O'Connor舉行視訊會談,咸認英國將正式提出申請參加CPTPP。若英國能順利加盟,目前CPTPP占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之13.5%比重,未來將擴大至約16%的規模。 另外,據悉英國政府已私下先與CPTPP各成員國舉行會談,而CPTPP的11個成員國表示歡迎之意;惟部分專家學者認為關稅及貿易規則等諮商談判,恐無法在數個月內順利完成,因此入會諮商談判有可能長期化。

A:一、根據菲律賓統計局(PSA)1月28日公布之資料,菲國去年全年經濟萎縮達9.5%,創史上最嚴重衰退。菲政府原估計衰退8.5%-9.5%,此數據已抵目標值下緣。 二、國際貨幣基金(IMF)日前發表本(2021)年1月份最新版「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將菲國去年經濟成長率由去年10月預測之-8.3%調降至-9.6%,與-9.5%相當接近,創下歷史新低。IMF亦下修菲律賓本年及明(2022)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至6.6%及6.5%,均低於菲政府本年6.5%-7.5%及明年8%-10%預測值。 三、菲統計局指出,菲律賓去年GDP 成長率創新低,主因菲國為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嚴格執行長期社區隔離措施所致,尤其第2季時封鎖呂宋島,封鎖經濟活動達75%,民眾出行困難,收入減少,影響內需消費與投資,導致供應鏈中斷及產能受到衝擊,出口表現亦欠佳。 四、謹查菲國已逐步重啟經濟,並逐步推動新冠肺炎疫苗接種計畫,且持續採取推動基礎建設、財政刺激方案及寬鬆貨幣政策,有助增強經濟成長力道,應可讓本年及明年經濟順利反彈回升。

A:菲律賓統計局頃發布去(2020)年12月份最新貿易統計,綜整要點如下: 一、 整體貿易: 去年12月菲國貿易總額136.6億美元,年減5.6%;出、進口額分別為57.4 億美元及79.2億美元,分別年減0.2%及年減9.1%。貿易逆差為21.8億美元,年減26.4%。 二、臺菲貿易: 我為菲國去年12月第8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6.3億美元,年減11.5%;菲12月對我出口2.1億美元,年增10.1%,我居菲國第9大出口市場。菲自臺進口額為4.2億美元,年增12.3%,我爲菲第8大進口來源。臺菲貿易逆差2.1億美元,年減15%。去年1月至12月,我居菲國第9大出口市場、第 8大進口來源及第8大貿易夥伴。 三、菲中貿易: 去年12月中國為菲國第1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27.3億美元,年減5.9%;菲12月對中國出口額8.1億美元,年減3%,中國居菲第3大出口市場。菲自中國進口額為19.2億美元,年減7.2%,中國爲菲第1大進口來源。菲中貿易逆差11.1億美元,年增2.3%。去年1月至12月中國居菲國第3大出口市場、第1大進口來源及第1大貿易夥伴。

A:一、為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菲律賓政府自去(2020)年3月17日起封鎖全呂宋島(加強型社區隔離,ECQ),並自4月13日起延長封島至5月31日,期藉由減少人員移動,以阻斷疫情蔓延。 二、為挽救頹敗之經濟,自6月1日至8月3日對疫情重災區NCR改為實施較為寬鬆之GCQ,放寬人員移動管制、政府及產業恢復75%營運、有限度恢復大眾運輸及彈性上課等;因疫情惡化,8月4日至18日一度恢復實施較嚴格之「改良版加強型社區隔離」(MECQ)措施;8月19日起又因經濟不堪負荷而放寬為GCQ,並延續至本年1月底。 三、鑒於此波隔離措施之期限已至,菲總統府發言人Harry Roque獲杜特地(Duterte)總統授權,於1月29日下午宣布,包括NCR、納卯市、Batangas、Cordillera 行政區(CAR)、Tacloban City、Davao del Norte、Lanao del Sur 及Iligan City等地於本年2月1日至28日延續或改為實施GCQ措施;其餘地區則實施最為寬鬆之「改良版一般型社區隔離」(MGCQ)措施。

A:一、菲國總統府發言人Harry Roque於1月29日宣布,馬尼拉都會區與包括納卯市等6個省市2月份仍維持實施「一般型社區隔離」(General Community Quarantine, GCQ)措施,其餘地區則實施較寬鬆之「改良版一般型社區隔離」(Modified General Community Quarantine, MGCQ)措施。 二、R發言人另於1月30日表示,為防止英國COVID-19變種病毒蔓延而禁止36個國家/地區旅客入境之禁令,將於1月31日到期截止。取而代之新措施為自2月1日起,取消入境菲國旅客立即於機場接受RT-PCR檢測之規定(註:除非已有症狀),所有入境旅客均將直接前往菲政府指定之檢疫場所隔離,5日後再進行檢測。倘檢測結果為陰性,則可返回住所,並在地方政府監督下完成總數14天剩餘天數之檢疫規定。 三、馬尼拉市市長Francisco Domagoso於1月30日宣布,該市農曆新年所有慶祝活動將全數取消,以避免群眾聚集而擴散疫情。

A:一、菲國移民局局長Jaime Morente於1月31日表示,儘管菲國自2月1日起取消對36個國家/地區之旅行禁令,惟仍維持對外籍旅客之旅行限制,目前菲國尚未開放外籍觀光客入境,僅准許持現行有效特定種類簽證之外籍人士入境。 二、菲國疫苗全權負責人Carlito Galvez部長於1月31日表示,透過世界衛生組織之COVAX機制及與疫苗廠商之採購協議,美國輝瑞(Pfizer)製藥與英國AstraZeneca預計於本(2021)年第1季提供菲國約560萬劑COVID-19疫苗。該等疫苗皆已通過菲國衛生部食藥署(FDA)之緊急使用授權(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 EUA),只要運抵菲國即可展開接種。  

A:紐西蘭貿易部長1月31表示CPTPP有助促進區域經濟自疫情復甦,英國此舉展現CPTPP之重要性。 英國向存放國紐西蘭正式遞交申請入會通知後,會員國將討論該申請案,並考慮成立工作小組與英國進行談判。 會員國討論重點在於瞭解英國將如何符合協定高標準要求,包括協定規範及市場進入承諾。 入會程序並未訂定時程,但規定會員國需在合理期間內決定是否成立工作小組。

A:根據法國費加洛報引述法國國家統計與經濟研究所(INSEE)本(1)月29日公布之統計數據,法國2020年GDP雖衰退8.3%,但固定資本形成毛額(gross fixed capital formation, GFCF)持續復甦態勢,繼第3季增加 24%後,第4季又成長2.4%。   對外貿易亦是如此,出口連續兩季成長,第3季增加21.9%,第4季增加4.8%,成長幅度均大於進口(第3季進口增加16.2%,第4季進口則增加1.3%)。此外,去年第3、4季的商品生產分別成長19%、2.3%。INSEE分析指出,應是因為製造業受第二度封城的衝擊有限,至於營建業景氣則持穩,第3季成長 36%,第4季則成長 0.2%。   另一方面,因應政府防疫措施而強制關閉部分商店與機構,使商品服務(services marchands)的生產第3季增加15.6%,第4季卻減少2.2%;在非商品服務(services non marchands)的生產方面,第3季增加17.4%,第4季則減少0.5%。另第4季商品生產衰退微幅縮小,較疫情爆發前上年同期僅衰退4.6 %​,相較之下,服務生產衰退則微幅拉大,較上年同期衰退5%。   近來疫情再度升溫,市場預期可能再度封城或實施其他限制措施,均可能影響景氣復甦的步調。INSEE樂觀預估,若疫苗施打順利,可減少相關防疫限制措施,法國經濟成長可望在六月底達6%。法國財經部長 Bruno Le Maire對此預測持保守態度,認為不易實現,若再度封城,對GDP衝擊恐達10% 到 18%,但也重申,若能如期順利推行疫苗施打策略,法國仍將在今年下半年展現經濟反彈回升的實力。

A:根據法國費加洛報引述國家統計與經濟研究所(l 'Institut National de la Statistique et des Études Economiques, INSEE)本(1)月29日公布之統計數據,相較於2019年全年GDP尚成長1.5%,法國去(2020)年經濟活動受新冠疫情嚴重衝擊,GDP大幅衰退8.3%;另一方面,法國政府的估計更加保守,認為 GDP衰退幅度恐達11%。   綜觀去年第3季國民生產毛額增加 18.5%,第4季再度衰退1.3%, INSEE研究所分析指出,10月底至12月中的二度封城以及期間的宵禁措施均明顯衝擊經濟活動,所幸經濟受損程度不如春季首度封城時嚴重。第4季 GDP較疫情爆發前的上年同期僅減少5%,而第2季(因首度封城)則較上年同期大幅減少18.8%。   然而,二度封城對家計消費支出的負面影響非常明顯,相對於第3季反彈增加18.2%,第4季則降低5.4%,較疫情前的上年同期明顯減少6.8%。2020全年家計消費共衰退7.1%,2019年則仍增加 1.5%。不過在年終一片低迷中,該研究所特別指出受到11月底商店重新開業以及延後黑色星期五的折扣活動措施,使12月單月家計消費支出強勁反彈,相較於11月減少18%,該月的支出大幅增加23%,甚至超過2019年同期的成長幅度。   去年經濟活動因新冠疫情受嚴重衝擊,展望本年遠景,隨著疫情再度升溫與因應的新限制措施勢,短期內景氣復甦將更加艱難。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