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類別:A21(其他) 資料來源:VNA/Vietnam+, 2021年1月7日 編輯日期:2021年1月8日 越南中部慶和省(Khanh Hoa)省Van Phong經濟區迄今吸引逾150件投資案,其中89件投資案已經運營,外人投資案30件,投資金額約41億美元。 Van Phong電廠是該經濟區迄今最大之投資案,投資金額25.8億美元,2019年10月動工興建,將創造2,000個就業機會,2023年運營後可供應越南全國4%電力。Van Phong經濟區管理局表示,該區已貢獻超過20.95兆越南盾(9億656萬美元)至慶和省預算,並創造逾6,200個職缺。 慶和省人委會主席Nguyen Khac Dinh表示,經濟區之投資案可創造就業、支持當地基礎建設,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準。為了Van Phong經濟區可發展成國家級策略性海岸經濟區,慶和省政府優先投入資金進行基礎設施發展。
A: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1月10日專題報導,全球暴發新冠病毒疫情之際,人造肉市場的需求上升。2009年創立的美國Beyond Meat業績報告顯示,在產品銷售帶動下,去(2020)年前三季營業額成長52.9%至3億484萬美元(約4億230萬星元)。 人造肉,也稱替代蛋白質(alternative protein),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植物肉,即以穀物、豆類等植物性蛋白質為生產原料;二是培植肉(cultured meat),從動物體採集細胞,放入生物反應器中增殖生產。 目前,全球有上千家新創公司投入人造肉這新興領域,並獲得投資者關注。據國際投資網路FAIRR統計,在風險投資領域,去年上半年有逾11億美元流進替代蛋白質市場,是2019年總投資額5億3,400萬美元的兩倍。市場人士普遍看好人造肉的發展前景,成長潛能不容小覷。巴克萊銀行(Barclays)預期到了2029年,替代蛋白質市場將達至1,400億美元,占全球肉類市場總值1.4兆美元的一成。 新加坡淡馬錫控股(Temasek)於2020年增加對替代蛋白質領域的投資,除了對美國Impossible Foods公司追加投資,也對植物蛋白飲料製造商Califia Farms,以及培植肉新創公司Memphis Meats注資。淡馬錫也看好星國當地植物肉製造商成長(Growthwell)並於去年4月投資其800萬美元。 新加坡成為新型食品發展的沃土,不僅是全球首個允許培植肉問世的國家,更吸引許多外國食品企業進駐。隨著新加坡去年批准美國培植肉製造商Eat Just的培植雞塊在當地出售,分析師相信接下來會有更多國家跟進。富瑞金融集團分析師鮑威爾認為,新加坡在欠缺農業及依賴從國外進口食品的情況下,替代蛋白質有助於加強星國糧食韌性。 新加坡政府對新型食品抱持開放態度,新加坡食品局(SFA)自2018年展開公眾諮詢,以了解新型食品帶來的挑戰,並在2019年11月推出監管框架,提供業者生產新型食品的創新空間。若食品存在任何安全風險和隱患,或對人體健康有任何影響,當局也能及早發現和處理。 新加坡經濟發展局、新加坡企業發展局及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也鼓勵優質的食品製造商在星國紮根,例如瑞士食品公司Bühler和Givaudan去年2月宣佈在當地聯合設立蛋白質創新中心,旨在支持當地新創公司和科研人員為亞洲市場開發植物蛋白產品。 新加坡致力於成為農業食品科技樞紐,外國食品企業陸續在當地設立據點。例如,美國植物蛋白乳製品研發公司Perfect Day去年12月宣佈將在星國設立研發中心、德國植物肉新創公司Next Gen去年10月宣佈利用種子輪投資220萬美元在當地設立總部。 無論在大規模生產技術及市場商業化方面,植物肉現階段比培植肉更為成熟,因為植物肉已獲得許多國家地區批准上架,售價也越來越便宜。Impossible Foods近日宣佈降低植物肉產品的全球批發價,包括新加坡、加拿大、香港和澳門,減幅達雙位數。研發技術艱難,加上製造成本高昂,使培植肉的發展速度一直落後於植物肉。然而,隨著食品科技日益進步及製造成本降低,培植肉有望追上植物肉的發展步伐。
A: 根據新加坡人力部(MOM)資料顯示,去年星國11月的整體失業率為3.3%,較10月減少了0.3%,居民和公民失業率也都減少0.2%,失業情況有所改善,這也是去年當地失業率首次下降。 人力部長楊莉明1月8日表示,必須全面看待勞動市場資料,失業率只是其中一項數據,應結合就業水準一起分析,以了解星國的勞動市場是擴張還是萎縮。全球新冠病毒疫情尚未趨緩,經濟復甦的道路仍是崎嶇不平且漫長,現階段還須保持謹慎態度。人力部將持續幫助求職者儘快找到適合的工作或是更好的工作。 此外,楊莉明部長指出,人力部也須與相關政府經濟機構密切配合,繼續推動員工接受培訓。感謝「勞資政夥伴全國職工總會」和「全國雇主聯合會」在維持勞動隊伍中堅實的新加坡人核心方面所做的努力。 新加坡人力部去年12月公佈第三季勞動市場報告,第三季總就業人數雖然持續萎縮,但若不包括外籍女傭減少的2萬9,100人,當地居民就業人數出現強力回升,幾乎抵消首兩季的萎縮。至第三季當地居民就業人數為234萬人,已接近疫情暴發前水準,非居民就業人數則繼續減少,減速比前兩季更為顯著。 新加坡全國職工總會(NTUC)秘書長黃志明指出,加入「職總就業保障聯盟」(Job Security Council)的1萬名雇主,在職業配對工作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就業保障聯盟和就業與職能培訓中心」(e2i)目前已為2萬8,000人成功配對工作。2021年希望經濟會繼續回升,但航空業和旅遊業等行業還是會面對一定挑戰。
A:
A:
A:資料來源:越南年輕人報網站,2021年1月6日 據越南證券存管中心(VDS)統計,截至2020年底,國內及外國投資者的證券交易開戶量累計已達277萬筆,其中,國內投資者的證券交易帳戶為274萬戶(相當越南人口之2.8%),其中國內個人投資者計273萬戶,外國投資者的帳戶為3萬5,000戶。 值得關注是,2020年12月份新開戶數量為6萬3,243戶,較11月份增長53%,係歷年單月新高。累計2020年全年新開戶為39萬3,659戶,亦係20年來開戶量最多的一年。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動盪中,國內投資者不斷將資金投入證券交易,以沖銷外國投資者淨賣,成為證券交易市場的穩固「後盾」,使越南股市回升並取得驚人的增長,促進越南證券交易(VN-Index)指數自谷底反彈回升67%。 據越南財政部統計,企業於2020年已從證券市場募集到384兆越南盾資金,較2019年成長20%,股市總市值已達GDP的84.3%。 進入2021年,越南個人投資者持續發揮關鍵作用,每日成交金額持續達18兆到19兆越南盾,促進越南股市的持續上漲。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vietnamplus.vn,2021年1月4日 據越南前江省工商廳Dang Van Tuan廳長表示,該省2021年貨品出口目標將設定為32.5億美元,與2020年比較,預估成長8.3%,呼籲各企業除維持發展原有市場外,並加強開發新市場。 Dang Van Tuan廳長指出,為此前江省將簡化行政手續及企業申請產地證明書流程、協助企業更新最新規定,向企業加強宣導利用各自由貿易協定(FTA)所帶來之優惠。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前江省貨品出口總額約達30億美元,僅及2019年貨品出口目標之88.2%,與2019年比較,下降8.1%。其中,工業貨品出口金額占76.5%,其餘為農產品及水產品。 前江省2020年主要出口貨品包括:銅棍,出口金額達6.01億美元,與2019年比較,成長5.7%;稻米達1.31億美元,雙倍成長;鞋類達4.5億美元,成長1%。
A: 資料來源:越南工業暨貿易資訊中心網站,2020年12月29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統計總局公布越南2020年12月份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 單位:% 2020年12月份CPI指數 2020年較2019年同期增減 2019年原始據數 較2019年12月份增減 較2020年11月份增減 2020年第4季較2019年同期增減 全國 城市 全國 城市 全國 城市 全國 城市 全國 城市 物價消費指數 103.21 103.44 100.19 100.53 100.10 100.11 101.38 101.46 103.23 102.91 1-糧食食品及餐飲業,其中: 108.43 108.52 102.68 103.13 99.59 99.65 106.23 105.98 109.99 108.56 -糧食 105.50 104.93 106.07 104.70 100.43 100.24 105.96 104.80 104.51 104.09 -食品 109.37 109.51 101.45 102.05 99.23 99.30 106.39 106.00 112.28 110.20 -戶外餐飲 107.37 107.72 104.32 104.55 100.11 100.13 106.11 106.19 107.18 106.92 2-飲料及菸支 102.10 102.47 101.14 100.94 100.13 100.21 101.26 104.04 101.50 101.30 3-成衣紡品、鞋類及帽子 101.78 102.05 100.37 100.47 100.15 100.11 100.48 100.58 100.78 100.75 4-房屋及建材(*) 102.40 102.81 100.19 100.89 99.97 99.93 100.51 101.42 101.79 102.96 5-家用物品及設備 101.69 102.44 100.67 100.97 100.01 100.01 100.79 101.06 101.14 101.41 6-藥品及醫療 102.27 102.56 100.51 100.64 100.01 100.01 100.54 100.66 102.15 102.33 -醫療勞務 102.40 102.74 100.36 100.47 100.00 100.00 100.37 100.48 102.40 102.64 7-交通 91.63 92.13 88.32 88.85 102.45 102.33 87.18 87.77 88.80 89.32 8-電信 98.68 98.38 99.48 99.57 100.00 100.04 99.45 99.49 99.42 99.30 9-教育 106.76 107.30 103.80 104.11 100.01 100.01 103.82 104.13 104.08 104.20 -教育服務業 107.29 107.74 104.15 104.34 100.00 100.00 104.17 104.37 104.32 104.34 10-文化、休閒及旅遊 98.93 99.43 97.57 97.56 99.90 99.87 97.72 97.69 98.77 98.71 11-貨品及其他服務業 103.93 105.27 102.10 102.69 100.12 100.13 102.20 102.83 102.89 103.23 黃金 138.53 138.53 130.95 130.95 99.17 99.17 130.71 130.71 128.05 128.05 美元 99.63 99.63 99.91 99.91 99.77 99.77 99.91 99.91 99.98 99.98 核心通貨膨脹(**) 0.99 0.07 2.31 備註:本表第(*)項係包括房屋租金、水、電、燃料及建材項目。 城市:係指五大直轄市(包括河內市、海防市、峴港市、胡志明市及芹苴市)
A:五年前美國國會取消石油出口的長期禁令,使得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國,美國頁岩油的出口降低OPEC的市場佔有率。以前美國是OPEC的最大客戶,自2006年中後,美國每個月的進口量已減少約50%。上週,沙烏地阿拉伯運往美國的油輪首次降至零。美國對國外的原油依賴程度不斷下降,縱使地緣政治因素,美國國內也不必擔心油價上漲。 然而新冠疫情導致全球能源需求大幅減少,未來幾年美國石油出口的情況,將取決於全球疫情復甦的速度、拜登政府的能源政策、以及全球各國對於減少消費石化燃料的積極程度。 美國石油出口的回升信號已出現。中國結束封城後,原油需求開始提升。聖誕節那週,中國每天原油需求量達360萬桶,有助減少美國石油的庫存。 世界銀行預估,2020年全球經濟衰退4.3%,今年將可反彈4%,但仍有其不確定性。國際能源總署去年12月底指出,美國原油出口將取決於未來幾年的表現。 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以及新的美國能源政策同時影響美國石油出口,包括競選期間所承諾嚴格監管水力壓裂技術、禁止在聯邦土地進行頁岩油裂解等。若僅是禁止在聯邦土地裂解石油就不會對美國的石油產業產生重大影響。 拜登總統承諾在2050年前實現美國的淨零排放。中國、英國和加拿大在內的120多個國家也已承諾在未來三十年內實現淨零排放。電動車的年銷售額預計激增,均會影響石化燃料產業。但只要全球仍使用石化燃料,美國頁岩油業者仍將繼續爭取全球市場的佔有率。
A:一、宏國衛生部迄至1月11日統計資料,COVID-19確診個案增至128701例,較前日增加721例,死亡3285例,增加12例。 宏國衛生部次長Roberto Cosenza表示,宏國為全球新冠肺炎病例持續上升的國家之一,由於民眾遵守衛生防疫措施明顯不足,導致疫情未能有效控制。 宏國政府持續觀察全球新冠肺炎流行趨勢,目前宏國疫情已蔓延至家庭中。宏國國立自治大學提供新冠肺炎疫苗抵運後儲存設施的協助。據稱該大學冷藏庫於零下80度C下,可儲存9萬劑疫苗,供應施打疫苗使用。 二、貝里斯:迄至1月11日統計資料,COVID-19確診個案11303例,增加37例。死亡274例,增加3例。 三、聖露西亞:迄至1月11日統計資料,COVID-19確診個案438例,增加0例。死亡5例,未增加。
A:宏國論壇報1月11日報導,宏國師範大學(UPNFM)教育觀察(Obervador Educativo)報告分析,受疫情影響,宏國3至17歲兒童及青少年計有90萬人失學,另造成70萬名學生中輟。160萬名學生如何回歸校園受教育,已成為教育單位之重大挑戰。 宏國教育部接獲「公私立大學協會」及「宏國媒體協會」遞交之「2021年至2030年教育部門策略計畫」,計畫內容包含38項行動方案,其中18項為短期、20項為長期計畫,計畫重點為落實課程連貫性、知識與方法傳授、資金籌措與加強教學研究。教長對此表肯定,並將2021年列為行動計畫起始年。 宏國教育部日前亦通知各公立學校,督促依學校規劃及學生人數差異等進行盤點,為即將復課事先準備,上課模式不須拘限於面授,可透過遠距、發放教材、自學、電視、廣播及電話等方式進行。
A:參考資料: Irish Times 日期:110年1月12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1018/P200號(商情文號:第 1018 號) 商情本文: 據報導,愛爾蘭市場上主流的四大銀行愛爾蘭銀行(Bank of Ireland), AIB, Permanent TSB and the Irish arm of Belgian bank KBC,將聯合推行Syntech Payments合資公司計畫,以發展數位支付系統。 隨著電子數位銀行的興起,如Revolut、N26和Monzo等爭相登場,為傳統銀行帶來可能被新科技淘汰的潛在危機。例如,2015年才成立、總部設於倫敦的Revolut,自2019年在愛爾蘭地區營運,目前已吸引約120萬當地用戶,該公司積極發展服務範圍以滿足傳統銀行的用戶。因此,Revolut更受愛爾蘭財政部的關注,該部在官方經濟趨勢報告中,多次使用Revolut用戶的支出統計數據。 Syntech合資公司於去年9月成立,其董事包括來自愛爾蘭銀行與支付協會(BPFI)企業服務協理(director of corporate services)Ann Smith,以及信用卡支付專家Inez Cooper。Cooper此前曾任職於Permanent TSB和愛爾蘭銀行,並且為AvantCard策略負責人,Cooper於2017年成立諮詢公司。該等銀行將向競爭與消費者保護委員會(Competition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Commission)提出合資公司計畫,該委員會依序將對此進行初步審查。 歐洲其他國家的主流銀行,也紛紛開始推展數位支付方式,以因應電子數位平台帶來的新趨勢挑戰。 瑞士信貸集團 (Credit Suisse)在去年9月宣布,啟動其CSX數位商務服務。
A:參考資料: The Economist 日期:110年1月12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1016/P200號(商情文號:第 1016 號) 商情本文: 英國政府在去年聖誕前夕與歐盟簽署的協議,讓民眾感到失望,英國漁民尤其感到憤怒。脫離歐盟單一市場本身便為一難,而從此出口漁業將大受官僚體制牽制。英國政府曾承諾漁業,脫歐後將增加數十萬噸漁獲量,並暗示英國能重新掌控本國海域。 根據歐盟共同漁業政策(common fisheries policy ,簡稱cfp) ,自1970年代開始在歐盟國家境內實行一系列漁業規範,包括總捕獲量與配額限制等。英國漁業並未因此受益,舉例來說,英國大型漁船當年恰好相距較遠,最終反而僅於本國英吉利海峽 (English Channel)獲得10%鱈魚配額。 根據《英歐貿易合作協定》,歐盟國的漁船將在接下來的五年中,放棄其在英國水域中25%配額。雖英國在本國海域的鱈魚配額仍受牽制,英國漁民將開始享有鯖魚等魚類的大額度配額保障。而英國漁業原本期望取回領海12海里的水域權,如今僅維持原標準的6海里。 從此,英國將無法與歐盟國進行交換配額。英國須繼續針對cfp,與歐盟國對各種魚類捕撈配額達成共識。儘管以上規定將在2026年失效,英國仍可能在之後與歐盟漁業政策持續牽制。 理論上,英國因天然位置的優勢可與鄰國積極合作。然而,挪威和法羅群島 (Faroe Islands)在水域的舉足輕重,經常與歐盟對漁業問題產生爭執,如2010年對鯖魚問題和2013年對鯡魚問題進行的談判。各國往往在談判後設定各國自己的配額,其遠遠超過該有的水平。共同漁業政策並未真正落實公平競爭。 隨著氣候變遷影響水域生態,今後對於漁獲配額的談判將更容易產生問題。 整體而言,倘若英國可重獲其對沿海水域完全的控制權,意味著英國漁業將大幅掌管具有重要商業價值的英吉利海峽與北海。比起與冰島、挪威或法羅群島,英國將與歐盟產生更大的競爭問題。 因此,儘管英國漁業對英歐協議有所不滿,將來英國漁業在對歐盟國的競爭上可望占上風。
A:參考資料: The Economist 日期:110年1月12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1017/P200號(商情文號:第 1017 號) 商情本文: 英國在去年12月31日正式結束脫歐過渡期,而英歐新協定伴隨的邊界問題,與英格蘭境內在1月6日實行的第三次全國封城,均為該國企業帶來各項困擾。非必須性零售業與餐飲業再次被要求停業,以控制新冠疫情,財政部長 Rishi Sunak因應潛在經濟危機提出將補助企業46億英鎊,約占危機前GDP 0.2% ,部長更將薪資補助計畫(furlough scheme)延長至四月底。針對許多中小企業主,Sunak承諾將在政府三月預算案中,繼續推動對企業的協助。 許多企業因應門市被迫停業,紛紛投入電子商務與外帶送餐服務的發展,然而,英國當前的經濟仍持續陷入嚴峻。學者認為,第三次封城將與第一次封城時一樣,為產業帶來嚴酷的挑戰。雖然目前新冠疫情第二、三波肆虐使英國脫歐議題黯然許多,後者仍已對英國整體經濟產生不良的發展。 新稅收制度已促使許多規模較小的企業停止對英國出口;另隨著交易量增加,將產生大量的貨物延誤問題。對北愛爾蘭與愛爾蘭邊境問題,為避免在愛爾蘭島上建立嚴格的邊界,英國和歐盟達成共識建立一新邊界,介於大不列顛島和北愛爾蘭,然而,海關程序的複雜性仍導致許多企業交易暫停或縮小產品銷售範圍。 英格蘭銀行預測,英國近十年後經濟發展將下降3%-4%。英國和歐盟在最後一刻才達成的貿易協議,雖避免短期衝突,卻可能使戰後英國病(British disease)現象復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至1960年代,英國經濟發展相對落後於鄰近歐洲國家,國內充斥勞資關係對立、生產力低下與投資減少等問題。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經常被比喻為改變當時英國財政之功臣,經濟學家則指出當時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更為拯救英國經濟的重要關鍵。 在經濟政策研究中心 (Centre for Economic Policy Research)的研究中顯示,可1973年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的三國:英國,丹麥和愛爾蘭,均有類似的經濟生產成長模式。英國在進入共同市場後,為國內企業提供前所未有的創新廣大市場,為柴契爾主義帶來的繁榮建立基礎。 主要研究英國經濟的歷史學家Nicholas Crafts認為,造成英國病的主要因素為國內經濟缺乏競爭。 柴契爾夫人主張開放市場,因此英國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並在1980年代中期建立歐洲單一市場,使國內企業能接受有利的國際競爭。Crafts更指出,英國在1957年成立時未能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在生產力方面已付出代價。 綜觀可知,倘若英國脫歐與加入時的後果相反,隨之產生的經濟困境將造成長期的景氣衰退。
A:參考資料: The Telegraph 日期:110年1月12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1015/P200號(商情文號:第1015號) 商情本文: 由於嚴格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限制措施,加上對疫情的擔憂以及線上網路購物的日益熟悉,促使許多消費者在聖誕節期間的購物行為轉向線上數位化,爰於12月約一半以上的零售額都是透過網路線上進行。 根據英國零售協會(British Retail Consortium)的數據,2020年的實體店銷售量是有史以來最糟糕的一年,由於線上銷售量佔所有非食品購買量的近三分之一,在2019年12月飆升至2020年最後一個月的47.8%,顯示該月增長近45%。在整個2020年,線上零售銷量增長三分之一以上,佔所有銷售額的46.1%。與2019年相比,2020年非食品類商品的店內銷售額下降四分之一。全年零售總額下降0.3%,食品銷售額增長5.4%,其他商品下降5%。 英國零售協會(BRC)秘書長Helen Dickinson表示,非食品的實體商店(包括所有非必要零售商店)的銷售額與2019年相比下降四分之一。 Barclaycard銀行的數據顯示,由於政府同意民眾在聖誕節期間的家庭聚會,促使許多家庭外出購買聖誕晚宴用品,12月的雜貨支出同比增長88%,線上支出增長一半以上,透過線上網路購買玩具、珠寶和其他禮物的銷售數量增長60%以上,而百貨商店的銷售額下降15%、服裝銷售量下降7%。由於許多商店被迫關閉,而酒吧的消費量減少70%以上,餐廳消費量下降三分之二。 由於外出及旅遊的限制措施,與2019年12月相比,燃料支出下降五分之一,其造成家庭在外賣食品和飲料上的花費增加80%,而線上訂閱內容(例如影片的訂閱服務)增加40%以上。根據零售諮詢公司Springboard的數據,新年的封城措施意味著2021年的開始將是一個糟糕的起點,上週零售銷量與前7天相比下降約四分之一。與去年同期相比,到購物中心和街上實體商店的客流量下降70%以上,而到購物園區的客流量則下降40%以上。若按地區劃分,跌幅最大的地區是英國中部、東部和西部,其客流量下降三分之二,而跌幅最小的則是北愛爾蘭,下降58.3%。 Barclaycard的Raheel Ahmed表示,小型企業需繼續保持觀察這些日益變化的消費者行為,而許多企業將首次採取線上服務。從遛狗服務到每週外賣套餐的訂購,小型企業正尋求各種能夠接觸客戶群的新方法。政府最新的封城措施計畫,加上即將推出的疫苗,未來將更加光明及繁榮。但就目前而言,封城措施下的現實生活依然存在,對於鬧區商店的零售商以及服務、休閒和旅遊業而言,這將是再一次充滿挑戰的時期。
A:一、根據駐地媒體報導,即便秘魯現階段感染人數每日約1,500人,僅為去年8月疫情高峰期之20%,但主要原因為近來大幅減少篩檢量,而年底聖誕假期過後,現在全國重症病床已達9成滿的狀況,外省多已額滿為患,而擁有約1,000萬人口的利馬市現僅剩16張重症病床。 二、秘魯目前全國僅有約2,000張重症病床,卻僅有450組高效能呼吸器,而更嚴重的是,部份外省醫院已無資源支付醫護人員薪水;再者目前秘魯僅有600位重症醫師,因此每名醫師須負擔12名重症病患。 三、針對疫情加劇的情形,秘魯衛生部長日前在國會備詢時稱,秘魯已出現病毒復發的狀況,恐將面臨第二波疫情。另秘魯雖已暫停歐洲航班,且迄今尚未發現英國變種病毒,但不能排除該變種病毒株已抵秘國境,並呼籲大眾務必配戴口罩、勤洗手及保持社交距離。
A:一、根據駐地媒體報導,即將於本(110)年1月底抵達秘魯之第一批100萬劑中國國藥集團(Sinopharm)疫苗,係市面上價格最貴的疫苗,秘魯政府共向中企採購3,800萬劑,每劑72.5美元,總計27億5,500萬美元。目前僅有印尼、巴基斯坦、阿聯酋、埃及、秘魯等5國向Sinopharm採購,由於各國採購價格具機敏性,其餘國家均尚未公開採購價格。 二、另預計於9月運抵之1,400萬劑阿斯利康(AstraZeneca)疫苗則係市面最便宜的疫苗,平均價格位於3-5美元,秘魯採購金額為每劑5.6美元,哥倫比亞8美元、泰國7美元,而最先與該藥廠達成協議之美國及巴西採購價格為4美元,歐盟等國透過聯合採購更壓地價格至1.3美元。 三、至於Pfizer的疫苗每劑約20美元,秘魯政府稱因美方對該疫苗採購設有多種限制,談判雖仍在進行,但已非優先項目。秘國將優先考慮與本年第三季可運抵秘之藥廠合作,例如已與全球疫苗免疫聯盟(COVAX)達成1,320萬美元之採購合約。 四、秘國輿論對政府疫苗採購非透明過程,尤其以高價採購效力相對較低,且於人體實驗過程狀況繁發之中國疫苗提出強烈質疑;儘管專家指出,各國藥廠出產的疫苗價格不同,不應以採購價格判斷為最終價格,仍要納入未來運輸及分配衍生的費用,例如Pfizer需要保持-70度,運費將相當高昂,惟國會已請審計總署(Contraloría General de la República)提出調查。 五、秘魯政府為何決定採購價格最貴之中國疫苗,且該疫苗前在秘魯進行第三階段測驗時亦出現狀況一度停擺,其中內情將續密切觀察適時陳報。
A:一、秘魯衛生部長於昨(8)日證實秘魯已發現第一例英國病毒株,該名女士曾於聖誕假期前參加家庭聚會,於確診後已居家隔離迄未發現嚴重症狀,並已進行篩檢她曾接觸的對象。部長盼各界加強自我管理,因迄今沒有特效藥,當前研發的疫苗雖仍對變種病毒有效,但大規模施打恐要等到下半年;病毒既已到來就會留下,過幾天政府將宣布進一步管制措施。 二、秘魯醫界指出,近期檢測減少,秘魯感染人數每日雖僅約1,500人,但聖誕假期過後目前每週死亡人數達1,100人與去年5月高峰期類似。全國最多僅1,800張重症病床,目前已達9成滿的狀況,再者全國僅有600位重症醫師及450組高效能呼吸器,資源明顯不足。因此,醫界建議政府加緊管制,包括宵禁從晚上8點開始、限縮商場人流量、首都回歸居家隔離等措施。
A:資料來源: 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2021年1月10日 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於本(1)月10日以「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可能成為中國之計畫項目」(AfCFTA could be China’s project)為題,報導指出AfCFTA已於本年1月1日生效,為改善AfCFTA境內貿易,會員間須加強交通運輸連結,非洲爰須加強投入鐵路及道路運輸建設。因此,AfCFTA將促使中國一帶一路計畫相關計畫之落實。 該報導引用中國外長王毅之大外宣,指出自中非合作論壇(Forum on China-Africa Cooperation, FOCAC)成立以來,中國已協助非洲融資並建造超過6,000公里之鐵路及公路、20座港口、80個大型電廠、130個醫療機構、45個體育館及170所學校,中國將續提供非洲自由貿易區AfCFTA資金援助及能力建構,並允諾將額外增加9,180億史鍰(約580億美元)提供非洲貸款及金融援助,並透過一帶一路倡議(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RI),加強投資非洲基礎建設及工業計畫,並改善AfCFTA內陸運輸之連結。 該報導另指出AfCFTA境內貿易比率過低僅達17%係因非洲國家連結之運輸交通不足所致,因此,中國將透過一帶一路之計畫,提供協助予以改善。本年1月上旬在中國北京舉行之中非外交大使圓桌會議時,雙方亦討論應加強運用第14個五年計畫(十四五規劃),加強結合AfCFTA與一帶一路(BRI)之合作,此亦符合中國推動之雙循環(全球化+擴大內需),以因應疫情之衝擊,尤其中國未來30年將面臨人口老化、結構改變及地緣政治之風險等,非洲與中國產業之互補性(包括非洲人口紅利及礦產資源豐富等),爰中國極為重視與非洲經貿合作關係。
A:福特汽車(FORD)繼在兩年前關閉聖保羅州São Bernardo do Campo工廠後,近日再宣布將關閉位巴西Bahia州、Ceará州及聖保羅Taubaté工廠,即將終止在巴西所有生產製造,此3家工廠員工數達5,000人。 福特在去(2020)年巴西汽車市場排名第五,佔巴西轎車和輕型商用車市場7.14%,雖領先雷諾和豐田等其他大公司,但與競爭對手不同的是該公司6年前即中斷在巴西投資週期,另外,其在巴西生產結構相較市場表現負擔太重。2020年第三季福特在南美營收為6億美元,同比下降34.5%,另虧損1.08億美元,巴西占其南美大部分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