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1)月8日報導稱,日本工具機械工業會表示本(2021)年的機械訂單會以海外出口為主帶動回升,預估訂單金額將會比去(2020)年度成長約30%,達1兆2,000億日圓,回到新冠肺炎疫情擴大前的水準。除受中國景氣回復影響外,也看好美國在經濟對策上擴大製造業設備投資。 工具機械工業會預估2021年度日本國內訂單額為4,500億日圓,可望成長40%;海外訂單將成長30%,金額計7,500億日圓。以業種別來看,半導體製造相關裝置的投資仍然維持在高水準,而因疫情普及之遠距辦公相關電腦等用品,以及機械訂單中佔比最大的汽車產業都逐漸活絡成長。綜合上述因素,判斷將緩慢回復至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前的水準。 日本工具機械工業會公布2020年11月份訂單金額為886億日圓,睽違2年2個月超越上年同期,也是睽違11個月高於850億日圓,惟卻低於景氣標準的1,000萬億日圓之判斷基準點。
A:新聞資料來源:韓國企劃財政部(2021年1月8日) 一、韓國企劃財政部於本(110)年1月8日發布新聞表示,是日該部次長金容範邀集相關部會召開「第1次創新成長策略與政策檢視會議暨韓國版新政視檢會議」。 二、韓國企劃財政部次長金容範於會中表示,政府於去(109)年為因應新冠疫情實施社交安全距離,並多次追加編列政府預算,以協助民眾渡過疫情難關。鑒於本年全球疫情仍然嚴峻,韓國政府將繼續實施社交距離,迄今業已洽購5,600萬劑之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苗,以防止疫情進一步擴散。另盼本年藉由加速推動韓國版新政及相關經濟政策等,恢復正常日常生活及因應未來各項挑戰。 三、本年就業機會計畫辦理情形及第1季規劃: 去年韓國政府提供維持就業相關補助,以及創造155萬個公共工作職缺,協助民間因應疫情對就業市場之衝擊,努力維持僱用之穩定。同時全力提供青年及女性等就業弱勢族群相關所需協助及補助,惟疫情仍未獲得舒解,民眾仍面臨更大之困難。 面對各種不利之創造就業機會環境及加速恢復就業秩序,韓國政府將培育綠能、IT及數位等新興產業領域,循序漸進創造新的就業機會。 本年韓國政府規劃提供104.2萬人之就業機會,以增加提供就業弱勢族群工作機會,並提供渠等相關補助。韓國政府為避免疫情妨礙本計畫之執行進度,業將部分工作改以非接觸或居家上班等方式辦理。韓國政府將積極推動本案,俾利於第1季達成80萬人就業之目標。 為鼓勵長期準備就業之青年,韓國政府擬提供更多之公共機關新工作職缺,以協助渠等順利踏入工作職場。另亦將藉推動「青年數位工作計畫」,積極招募企業參與,俾提供青年人更多就業機會。 四、數位雙胞胎(Digital Twin)國土計畫執行情形: 「數位雙胞胎」係指複製創造一個與現實社會相似的虛擬雙胞胎社會之尖端技術。 新加坡政府以3D虛擬實境技術,已複製建置與實體城市相同之「虛擬新加坡」,以作為建置智慧國家之虛擬平台。 韓國政府已選定建置「數位雙胞胎國土計畫」,列為韓國版新政主要課題,並規劃於2025年前投資1.8兆韓元(約新臺幣450億元),俾奠定自駕車及無人機等新產業發展基礎及加強國土與相關設施之安全管理。 韓國政府擬於本年建置完成韓國都市3D地形圖,並建立全長約11,670公里之國道精密地圖等,推動建構「數位雙胞胎國土計畫」。 韓國政府將修訂高精密空間情報相關法規,以利產業界妥善運用相關資訊,進而育成自駕車及無人機快遞等新產業。 韓國中央政府為協助地方政府將數位雙胞胎應用於都市計畫、交通及環境等都市行政服務,將推動相關示範計畫。 數位雙胞胎係第4次工業革命之核心技術,韓國政府將全力推廣該計畫至全體社會,俾創造新就業機會及提高生活品質。
A:新聞來源: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2021年1月6日) 一、據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於本(110)年1月6日公布「2020年度半導體市場動向及2021年展望」,預計本(2021)年度韓國半導體之出口金額約較去年再成長10.2%,半導體產業景氣將維持成長,可望帶動韓國景氣復甦。 二、上述報告中分析2020年度半導體市場動向及評估,主要內容包括: (一)雖然去(2020)年新冠疫情嚴重擴散及美國對中國華為公司實施制裁措施,韓國半導體之出口金額仍為992億美元,較前一年增加5.6%,創有史以來第2高之出口金額紀錄。另韓國半導體之出口自去年7月份起,連續6個月維持成長,其中9至12月更呈現2位數增加,對整體出口成長之貢獻約1%。 (二)目前全球景氣受新冠疫情之影響而衰退,手機之需求減少,但因非接觸式經濟活動快速增加,伺服器及手提電腦等領域之需求持續增加,促使韓國半導體產業之出口增加,連帶可提振韓國經濟。 (三)2020年記憶體半導體之供需及價格變動情形: 1.供需:手機之需求受新冠疫情之影響減少,持續出現供過於求之情況,但自下半年起需求復甦,供需情況逐漸改善。另因非接觸式經濟活動增加,伺服器與手提電腦等項目之需求增加,手機之需求雖然於上半年衰退,但自下半年起恢復增加。此外,DRAM因產線轉換成生產CIS及微細加工,供應之增加有限。另NAND廠商為擴大市場占有率,持續增加生產力(Capa)。 2.價格:DRAM、NAND之固定價格於上半年均維持上漲,但於第2季底漲至最高價格之後,下半年開始下跌。 (四)2020年系統半導體之出口金額為303億美元,為有史以來之最高金額,以全年度之金額比較,已高於鋼鐵與石油製品等主要項目,成為第5大出口項目,此係非接觸式經濟活動增加,委託晶圓代工之需求增加,以及5G等通訊用晶片與影像感測器等產品之需求增加,帶動出口持續成長。 三、有關2021年半導體產業之市場及出口展望如次: (一)市場展望:各主要預測機關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約可成長5.0%,全球之貿易規模約成長7.2%,而全球半導體市場之成長率則可較2020年成長約8~10%,記憶體半導體市場更可能快速成長約13~20%。 (二)出口展望: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預計2021年韓國半導體之出口金額為1,075~1,110億美元,較去年之992億美元增加10.2%,為有史以來第2度出口金額超過1,000億美元。其中,記憶體半導體之出口預計將因價格上漲之DRAM出口快速增加而成長12.0%,為703~729億美元。系統半導體之出口將繼續因5G等通訊用晶片及影像感測器等產品之需求增加,以及委託晶圓代工之需求增加而成長7.0%,為318~330億美元。 (三)5G市場之快速成長、非接觸式經濟活動持續增加,智慧型手機(預計成長2.4%)、伺服器(預計成長6.0%)及電腦(預計成長5.8%)等整體產業鏈上游項目之需求增加,連帶改善本年度之市場情況。另DRAM預計自年初起需求快速增加,NAND則維持供過於求之情況,但自下半年起需求可望快速增加。此外,系統半導體因①有需求之企業自主開發晶片及微細加工之需求,造成委託晶圓代工之需求增加、②因5G普及,5G等通訊用晶片、影像感測器及顯示器驅動IC(DDI)等之需求增加,全球系統半導體市場預計將成長5.5%。 (四)投資:全球半導體領域之設備投資預計將因全球半導體市場景氣改善而持續增加,2021年度可望成長4%,為720億美元。另韓國投資設備之規模於2017年至2018年之半導體「超級循環週期」(Super Cycle)時曾居全球第1大,但於2019年落居中國及台灣之後,預計本年將再恢復為第1位。 (五)資本市場:2020年12月底韓國三星公司之市價總額為5,001億美元,高於台灣台積電(TSMC)之4,881億美元,半導體之市價總額歷經5個月再回升為全球第1位。 四、產業通商資源部成允模部長表示,韓國去年雖然受新冠疫情嚴重擴散及美國對中國華為公司採取制裁措施等影響,但半導體產業之出口景氣仍發揮支撐韓國經濟之效果,預計本年度半導體產業之出口及投資仍將成為韓國經濟復甦之動力,帶動出口成長,未來政府仍將全力推動韓國型新政,加速數位轉型,協助半導體產業之成長,另本年度亦將積極建造可維持記憶體半導體技術差距及系統半導體自主之生態體系,加強推動可使韓國晉升為綜合半導體強國之策略。
A:綜合美國勞工部報告及媒體報導,美勞工部本(8)日公布去(2020)年12月失業率與11月相同,維持在6.7%,就業人數減少14萬,相較11月增加33.6萬明顯惡化,並結束連續7個月增長,顯示新冠疫情升溫、商業活動受限,造成勞動力市場復甦放緩,惟新冠疫苗持續分配施打,新一輪紓困順利通過實施,專家仍看好美國經濟及就業市場後續復甦。 2020年12月減少14萬個就業機會,主因係新冠疫情升溫,各州政府陸續重啟商業限制,休閒餐旅業大幅減少49.8萬個職缺,其餘增加的專業與商業服務(+16.1萬) 、零售業(+12.1萬) 、建築業(+5.1萬) 、運輸與倉儲(+4.7萬)、製造業(+3.8萬) 等領域,仍無法彌補休閒餐旅業流失的工作機會。 美國主要族群失業率:成年男性失業率6.4%(11月為6.7%)、成年女性6.3%(6.1%)及青少年16%(14%);族群方面,非裔失業率為9.9%(10.3%)、西班牙裔9.3%(8.4%)、亞裔5.9%(6.7%)及白人6%(5.9%)。
A:綜合美媒報導,輝瑞藥廠與德州大學醫學院(University of Texas Medical Branch)合作研究指出,瑞輝新冠疫苗似乎可有效預防英國與南非的新冠變種病毒,該報告於昨(7)日在生物預印期刊bioRxiv發布,惟尚未經同行審查。 N501Y突變改變病毒的棘蛋白,被認為是新冠變種病毒更具傳染性的主因,該研究抽取20位已施打輝瑞新冠疫苗測試者的血液樣本,檢驗對突變病毒的反應,研究發現輝瑞疫苗似乎可產生免疫反應,有效中和N501Y突變的變種病毒。惟目前僅測試16種突變,尚未檢驗所有的病毒突變株,需要更多的研究數據。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下載:https://www.cnbc.com/2021/01/08/pfizer-biontech-vaccine-appears-effective-against-mutation-in-new-strains.html、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1-01-08/u-k-imposes-mandatory-covid-tests-on-all-incoming-travelers
A:一、菲國媒體報導,為遵循杜特地(Duterte)總統指示, 菲國新興傳染病跨部會專案小組(IATF)頃發布第92號決議,在IATF架構下成立技術工作小組(TWG),以監控並阻斷英國變種COVID-19病毒侵入菲律賓。 二、IATF指定衛生部發言人Maria Vergeire次長及科技部衛生研究與發展委員會執行長Jaime Montoya為該技術工作小組之共同主席。該TWG負責監控變種病毒之動向,並向IATF提供政策建議,以妥善處理可能發生之任何問題。 三、謹查: (一)杜特地總統甚為關注變種新冠病毒議題,前曾表示倘變種病毒入侵,並在本地蔓延,渠將下令再度封城。 (二)據菲國公共衛生專家John Wong日前警告指出,倘具高傳染性新病毒株進入菲律賓,新增確診病例數恐暴增15倍並導致死亡人數激增。為防範此一情況發生,唯一方法為減少病毒感染及傳播,民眾應堅守戴口罩、面罩、注意咳嗽禮儀、保持社交距離及勤洗手等防疫衛生習慣。 (三)為防止變種病毒境外移入,自1月1日至15日止,菲國已禁止包括英國、美國在內之27個國家或地區人民入境,亦禁止曾於上述27 個國家境內停留或轉機之旅客入境。
A: 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1月8日報導,新冠疫情導致全球港口擁堵,貨櫃一箱難求,近兩個月船運費飆漲約八成,漲勢仍未消退。但運費一般僅占物價約5%,業者預估運費大漲不會對民生消費品價格帶來顯著影響。部分新加坡進出口肉商和食品廠商表示,考慮到農曆春節期間年貨需求上揚,去(2020)年即著手進口更多食品,以確保年關貨源充足,食品價格保持穩定。 依據航運顧問公司Drewry全球貨櫃運輸價格,去年底每標準箱運費為4,359美元,較去年10月約2,500美元成長75%。上海航運交易所的中國貨櫃運輸價格指數也顯示,去年底為1,658.58點,比10月約1,100點上漲約66%。 新加坡港務集團(PSA)表示,過去數月,受到全球消費品出口激增、經濟重啟後企業填補庫存、氣候劇烈變化影響上游亞洲港口,以及部分國家再度封鎖邊境導致下游港口產能減弱等因素影響,全球供應鏈一直面臨龐大壓力,新加坡港口作為全球樞紐之一,正積極提高產能,與船運相關業者緊密合作,以緩解目前情況。 國際評級機構惠譽(Fitch Ratings)分析師Sabrina Muller認為,全球港口擁堵情況未來幾個月會緩解,一旦旺季結束,運費將從本年中開始逐步下滑。預估中長期船運業者將更重視提升港口效率和數位化,加速採用科技和自動化。
A:馬來西亞棕油理事會(MPOC)執行長卡亞納(Dr. Kalyana Sundram)頃於「2021年棕油線上貿易展覽會及講座會」(POTS Digital,網頁https://potsdigital.vfairs.com/)預測, 2020年東南亞持續強降雨造成的干擾可能導致本(2021)年全球供應吃緊,估計全球植物油供應將出現短缺,因為惡劣的天氣會干擾大豆、葵花籽和菜籽油的生產,持續對食用油價格構成壓力。 該理事會預測本年馬國棕油出口將增加450萬公噸,較上(2020)年成長22.62%。由於聖嬰氣候現象導致供應萎縮,估計棕油價格將維持在每公噸3,000馬幣(約合747.29美元)水準。另預測2021年第一季棕油平均價格為每公噸3,650馬幣,從每公噸3,500馬幣至最高的3,850馬幣不等。 該理事會另預測馬國本年棕油產量將達1,960萬公噸,較上年增加1.03%。印度、荷蘭及肯亞將成為馬國本年棕油的三大出口目的地,對印度的出口預計將從上年的204萬公噸增加至255萬公噸,成長25%。 卡亞納執行長續稱,本年1月棕油的交貨價格已超越每公噸3,800馬幣,儘管馬國政府恢復對棕油課徵出口關稅(8%),但由於1月及2月的強大雨量影響了生產、供應受到限制,因此價格預計將維持堅挺。渠預估馬國本年棕油將實現「V」型復甦,亞太地區將是棕油需求的主要驅動力。此外,來自中東、北非、南亞、烏茲別克、撒哈拉以南非洲(Sub-Saharan Africa)、歐盟及東歐地區對棕油的需求亦殷切。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英國金融資訊公司IHS Markit頃發布消息稱,馬國上(2020)年12月份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上升至49.1點,較上(11)月表現(48.4點)優異,創近8個月新高紀錄,顯示製造業進一步改善,邁向穩定的營運狀況。儘管如此,新冠病毒疫情持續帶來破壞,使原物料的採購及運輸面臨困難,導致交貨時間延長,迫使馬國製造業的投入成本急速上升,達到3年新高水準。 馬國製造商在12月成面臨新冠疫情持續肆虐之挑戰,疫情不僅打擊馬國及主要出口市場的需求,更造成供應鏈延誤,尤其是進口貨物的嚴重拖延,加上全球運輸延誤及原物料短缺,導致生產受限。在全球原物料短缺下,價格也隨之飆升,從而推動製造商的銷售價格升至32個月的高價位。 IHS Markit公司另稱,上年12月馬國製造業的產出與新訂單仍處低迷,主因新冠疫情繼續抑制市場需求,因此放緩程度與11月大致相似。外國對馬國製成品的需求也有所回落,儘管跌幅縮小,部分公司從亞洲以外的市場取得訂單。馬國製造業的就業普遍穩定。由於為了準備未來訂單,需要增加人手,就業指數於12月達到9個月來新高水準。 展望未來,馬國製造商對本(2021)年的產量展望抱持謹慎樂觀看法,儘管樂觀情緒降至上年8月來的最低水準,業者樂觀期待國內和外部需求回升,將可提振未來12個月的產量。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檳城州(Penang State)首席部長曹觀友(Chow Kon Yeow)頃表示,儘管檳城州的輕軌(LRT)計畫遇到阻力,對馬國財政部由於其自身的財務狀況不佳,決定撤回亞洲開發銀行(ADB)對該州20億馬幣(約合4.98億美元)融資之擔保深感遺憾,惟深信該輕軌計畫可透過公、民營融資計畫方式達成。檳城州政府計劃尋求替代融資選項以主管該交通總體規劃(Penang Transport Master Plan,簡稱PTMP),相關該融資的細節尚未披露。 馬國雙威大學(Sunway Universiti)商學院經濟學者葉金龍博士(Dr. Yeah Kim Leng)表示,檳城州政府可能會尋求私部門融資,包括未來輕軌收入來源證券化以及沿運輸路線為基礎的發展項目。檳城州政府亦可以在民營部門的參與下探索提供沿途可用的土地以供聯合商業發展的可行性。該該輕軌計畫亦可以像吉隆坡輕軌和單軌鐵路項目最初實施時一樣先被私有化,然後再被馬國政府機構Prasarana Malaysia Bhd收購。檳城州政府可透過公開招標,邀請國際競標者提出概念計畫,然後提出提案申請(Request for Proposal),以利用足夠的資金建設該基礎設施計畫。 耗資95億馬幣(約合23.66億美元)的檳城州輕軌計畫路線將從光大(Komtar)開始,貫穿峇六拜(Bayan Lepas),直至檳城國際機場,全程約29.5公里,整段路程共設27個站。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據日本共同社新聞本(1)月8日報導稱,日本東京電力控股公司看好未來電動汽車(EV)的市場普及,決定正式跨足電動汽車相關領域,包括EV快速充電器等,預估可降低電動汽車的使用成本。 東京電力控股公司去(2020)年11月已在山梨縣啟動共用快速充電器的實證試驗,依照時段設置不同的充電費,例如在深夜調低充電費、在擁擠的傍晚調高費用等,確認能否減少消費者之等待使用時間。未來東京電力控股公司預定向全國地方政府及企業推銷上述快速充電機制。 隨由EV的市場普及,東京電力控股公司將回收再利用二手的車載蓄電池,預定以低於新產品的價格提供消費者使用。另外,該公司表示,未來EV充電及電池的技術亦盼可運用於家庭用電,將鎖定在防災及去碳化領域有效利用蓄電池。
A:IHS Markit公布12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報告,緬甸PMI自11月43.2微幅上升至44.7,PMI連續第2個月上升,惟仍低於50。報告指出,受因COVID-19疫情封城之影響,製造業產出及新訂單持續萎縮,工廠關閉及需求下降,使得員工僱用及採購活動減少,且原物料短缺,也使得生產中斷記錄創新高,惟因業者對於2021年恢復擴充信心持續增強,致12月PMI出現微幅成長,但製造業處於衰退階段。 另據IHS Markit公布東協整體PMI,東協12月PMI由11月之50上升至50.8,為2020年2月以來首見,顯示製造業自疫情打擊中恢復。工廠生產在12月出現連續第2個月成長,增幅亦為近2年半以來首見,製造活動增加是由新訂單增加推動,自第4季未逐漸增強之企業信心也在12月達到1月以來最高點,東協製造業進入溫和擴張階段。 鑒於緬甸為阻遏疫情目前仍然持續部分封鎖措施.大多數製造業者12月仍面臨訂單減少、原物料缺乏、運費提高及生產成本增加之困境,關廠或裁員持續增加,在諸多不利現實因素下,企業信心增強是唯一正向因素,全球疫情能否於2021年逐漸獲得控制,勢將衝擊企業信心, 1月份PMI變化殊值期待。
A: 據日本共同社新聞本(1)月7日報導稱,東京商工調查公司頃公布調查統計數據,去(2020)年日本餐飲業的破產家數計842家(註:負債額超過1,000萬日圓以上)較上年增加5.3%,創歷史新高紀錄,主要係因新冠疫情爆發擴散導致民眾避免外出消費活動所致。 從餐飲店類別來看,拉麵店及烤肉店等專門料理店計201家破產,居首位;居酒屋計有174家,刷新最多紀錄,排行第二。另外,以地區別來看,關東、北陸、中部、近畿、中國及九州等六地區均呈現增加,北海道地區則持平,東北及四國等地區為減少情況。 為協助企業渡過新冠疫情難關,日本政府提出振興經濟紓困措施,其中銀行無利息擔保貸款等發揮效用,2020年下半年以後企業破產家數呈現逐步減少;惟因本(2021)年1月國內疫情再起,日本政府於1月7日再度對疫情嚴峻之東京都、埼玉、千葉及神奈川等首都圈一都三縣發布「緊急事態宣言」,並要求餐飲店營業時間縮短至晚上8點等嚴格措施,因此未來餐飲業破產及停業家數恐再持續攀升。
A: 日本政府本(1)月7日召開由傳染病專家組成的諮詢委員會並向國會提出報告備詢後,傍晚由首相菅義偉針對新冠疫情嚴峻之首都圈發布「緊急事態宣言」,適用對象包括東京都、埼玉、千葉及神奈川等首都圈一都三縣,實施期間自本(1)月8日至下(2)月7日止(合計1個月)。 上述「緊急事態宣言」期間,政府呼籲首都圈一都三縣民眾在晚間8時後盡量避免出門、餐廳提早至晚間8時結束營業、提供酒精飲料至晚間7時止,並針對配合的業者發放補助金,從現行的每天4萬日圓提高到6萬日圓;另要求大型活動參加人數以場地容量之50%或5,000人為上限、企業實施七成遠距上班等。 本次是繼去(2020)年4月以來第二次發布之「緊急事態宣言」,日前上述首都圈4名知事與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西村康稔舉行會談,並遞交請願書要求中央政府儘速發布「緊急事態宣言」,認為首都圈疫情處於感染爆發邊緣,須立即徹底控制人員移動,以免造成醫療體系崩潰。 惟上述日本政府發布之「緊急事態宣言」,並不類似其他歐美國家實施的「封城」禁令,限制民眾外出旅遊或針對離開住所的違規民眾進行處罰等。對此,日本專家對本次首都圈實施1個月之「緊急事態宣言」抑制效果存疑,認為僅縮短餐飲店營業時間,恐無法減少人流接觸的機會,應採取限制人員移動等更強硬措施。 另,據日本野村總研、大和總研等智庫公布的估算數據,若實施1個月的「緊急事態宣言」,日本經濟成長率將減少0.3%〜0.88%,民間個人消費損失約達1.4兆〜4.89兆日圓,本(2021)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可能出現負成長。
A:新聞來源:韓國企劃財政部(2021年1月6日) 一、韓國企劃財政部部長兼副總理洪楠基於本(110)年1月6日召集政府相關部會部長及官員舉行「第25次緊急經濟中央對策本部會議」及「第8次韓國版新政相關部長會議」,盤點緊急經濟中央對策本部因應小組及韓國版新政各執行小組之工作情形,檢視因應新冠疫情第3波大流行之客製化損害支援對策執行計畫、2021年度財政預算提前執行與110兆韓元(約新台幣2兆8,255億元)投資計畫,以及2021年度數位新政推動計畫之內容等。 二、洪副總理於會議中表示,韓國國務會議業於本月5日快速議決通過 5.6兆韓元(約新台幣1,438億元)之單件最高金額特殊目的預備金支出案,包括①因應新冠疫情第3波大流行之客製化損害支援對策預備金4.77兆韓元(約新台幣1,225億元),以及②支援採購疫苗之預付款額等預備金0.86兆韓元(約新台幣(約新台幣220億元)。 三、本次會議中並全面檢視及討論9.3兆韓元(約新台幣2,391億元)之「因應新冠疫情第3波大流行之客製化損害支援對策」執行計畫,韓國政府規劃自本月11日起至農曆過年前,完成發放90%之小型商家補助金及緊急穩定雇用支援金等紓困金 ,並自本月中旬起,開始提供禁止聚會業種之小型商家上網申請店面租金貸款,以及如期完成約1兆韓元(約新台幣257億1,355萬元)之疫苗採購案,自2月底起開始提供醫療人員及高齡者接種。洪副總理於會議中呼籲各相關部會事先萬全準備資金、調整基金之用途及積極宣導,俾利提供客製化支援及順利採購疫苗。 四、有關2021年度財政預算提前執行與110兆韓元(約新台幣2兆8,255億元)投資計畫,洪副總理指出,去年財政預算執行率為97.8%、549.7兆韓元(約新台幣14兆1,340億元),100兆韓元(約2兆5,710億元)之公共、民間及企業投資專案執行率亦高為102.2%,對提振景氣助益良多,因此本年度財政預算之執行率目標,中央政府為63%、地方政府為60%及地方教育為64%,為有史以來最高目標值,將自本月份起特別全面管理。 五、對於公共、民資及民間之110兆韓元投資預算計畫,擬集中投資於穩定居住、韓國版新政及培植新產業,並全力提振內需景氣及因應未來。其中,公共機關主管執行之65兆韓元(約新台幣1兆6,700億元)投資案預計於本年上半年完成53%,用於推動穩定居住及建設新再生能源等韓國版新政計畫等。另民資計畫方面,將全力輔導開創綠色智慧學校等新型民資計畫。企業投資計畫將支援既定之投資專案於本年度內動工,並加速發掘新計畫。 六、本次會議中亦檢視2021年度數位新政推動計畫之內容,洪副總理強調,韓國版新政為後疫情時代韓國轉型之策略,為順利自本年起積極推動新政,有必要規劃確實之執行計畫及加強創新能力,政府未來將依數位、綠色新政、強化安全網及地方均衡新政等各領域,研擬各領域詳細之執行計畫,內容包括: (一) 投資9.9兆韓元(約新台幣2,545億元)升級以數據、網路及人工智慧(D.N.A)為基礎之經濟架構, 新增數位產業創新及智慧治安等6個大數據平台,實施手機數位駕照制度及擴大AI全民秘書之服務,並將自本月中旬起,設置政府與民間合作組成之數據控制台,制訂數據基本法,推動數據之生產、交易及使用制度。 (二)投資0.7兆韓元(約新台幣179億元)擴大教育、醫療及工作等與生活息息相關領域之非接觸式基礎架構,推動轉型為非接觸式經濟。計劃於全國27萬所小學、中學及高中等一般教室裝設高功能Wi-Fi,設立1千家呼吸器官專門診所,開發人工智慧醫生及提供6萬家中小企業非接觸式服務折扣券。 (三)投資2.1兆韓元(約新台幣540億元)推動建置核心基礎設施、產業園區及物流數位化,以期奠定未來產業之基礎,如自駕車商業化及建置全國各市中心之3D地圖,並於本年內開設兩處高科技智慧共同物流中心,擴大民間智慧物流中心等,積極推動物流數位化。 七、洪副總理另表示,政府為提前於本年度內推動經濟數位轉型,擬快速推動數位版新政相關計畫,並亦將確實推動制訂數位新政相關法律規定。
A:標題:巴拉圭獲南方共同市場同意展延初級加工原料進口零關稅之待遇至110年12月31日 日期:2021.01.07 單位:駐巴拉圭大使館經參處 消息來源:巴拉圭國家報(La Nación) 內文: (一)依據巴拉圭財政部證實,為緩和武漢肺炎(Covid-19)對巴拉圭社會經濟所帶來之負面影響,巴國向南方共同市場所提出之初級加工原料進口零關稅待遇提案業獲該區域組織會員國同意批准,且該措施須滿足促進經濟復甦及維持國內就業機會等條件。 (二)巴國工商部旗下之初級加工原料平臺(Régimen de Materia Prima,RMP)擁有促進國內投資及工業生產為既定發展目標,常以進口零關稅待遇作為政策工具,以增進巴國微中小型企業之競爭力。 (三)依據南方共同市場第CMC N°24/15號決議,儘管成員國同意巴拉圭此次提案可展延至本(2021)年12月31日,惟該政策工具之使用僅能提供至2023年。 (四)另依據巴拉圭財政部統計資料,2017年至2020年依照RMP平臺進口零關稅待遇之平均進口金額為4億2,100萬美元,倘應課徵進口關稅之金額為3,300萬美元,2020年全年則為3,180萬美元。
A:法國衛生部長Olivier Véran 1月5日宣布將加速疫苗接種計畫後,勞動部長Elisabeth Borne隨即於法國France Info廣播電台補充說明,當法國新冠病毒疫苗接種計畫進入一般民眾普及施打階段時,冀望企業都能大力鼓勵所屬員工積極接種疫苗注射。 法國於上年12月底在人口27萬之Le Havre市50個疫苗接種站,優先推動首要大規模疫苗接種示範計畫,然民眾接受度相當低迷,僅11%人口參與。現任市長及前總理Edouard Phillipe原將該目標設於50%。雖然目標未達成,但此次示範計畫顯現出民眾較偏好於企業中施打疫苗。 按許多法國企業常年以來,即藉由特聘職場醫生(médecin du travail)為其屬於健康弱勢群組之員工,在企業場所中施打冬季流感疫苗。此外,法國企業依據勞工法對其員工負有預防風險之義務。但針對新冠病毒疫苗,業主方仍認為應謹慎從事,扮演宣導協調之角色,提高員工對疫苗之知識,以防疫苗接種若出差錯,僱主得以減輕潛在風險責任。 V衛生部長構思中之一項企業疫苗接種策略,係將法國6,000個職場之醫護人員納進全國疫苗接種戰略。但勞動部長強調,該策略應於完成所有優先及弱勢群組接種疫苗階段後才能開始進行,且必須以員工自願模式進行企業疫苗接種計畫。 另勞動部長特別呼籲,目前企業仍必須以遠端工作模式為優先選項。法國自1月7日起,針對有意重返工作場所之員工,特別是因長期遠端工作陷入孤獨之員工,允許每週返回工作場所1日。
A: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在本(110)年冬季打折季即將開跑前,義大利商業總會(Confcommercio)由北至南,於倫巴蒂(Lombardia)、皮埃蒙特(Piemonte)、弗留利(Friuli-Venezia Giulia)、西西里(Sicilia)、普利亞(Puglia)等五個大省進行了一項購買意願調查顯示,有意在折扣季期間消費之義國人比例雖有些微增加(自61.8%升至64%),但消費預算平均卻將較去(109)年減少70歐至254歐元,此外,折扣季期間改以網購進行之消費意願比例亦出現大幅增加,將不利傳統實體商店在此期間之銷售情況。 該會表示,零售業者夾在疫情削弱經濟及消費型態改變的影響下,的確正面臨一個極為困難的階段,僅有7.1%業者認為本年冬季折扣季可創出優於去(109)年1月份之銷售額,義國國家消費者聯盟(Unione Nazionale Consumatori)的一份報告亦指出,與往年相比,今年將出現前所未見的大幅折扣。
A:海地1/5確診個案增至10,127例(死亡維持236例),較前日增加50例 千里達及托巴哥確診個案增至7,186例(死亡維持127例),較前日增加8例。 安地卡及巴布達確診個案增至160例(死亡維持5例),較前日新增1例。
A:巴國1/5確診個案增至259,770例(死亡4,238例),較前日增加3,540例(死亡增加41例),現有住院2,207例及重症227例持續攀升,惟新增確診數下降,封城措施略見成效。 巴外交部稱業洽獲首批40,000劑輝瑞疫苗將於1/25前抵巴,巴衛生部亦宣布將按醫護人員、老人、慢性病患分4階段接種,預期可接種163萬人。相對哥國、智利等已開始施打國家,輿論對巴政府不斷修正疫苗洽購進度感到不耐,巴商工農總會(CCIAP)呼籲政府完整說明採購及接種規劃。 巴總統Laurentino Cortizo向國會表示,將於2/1起調整電子補貼券額度,自每月100美元調高至120美元,並改以家戶為單位(每戶1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