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三、德國經濟研究所預測: (ㄧ)在疫苗成功對抗病毒的前提下,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將成長4.5%,經濟復甦帶動國際貿易頻繁。預計德國2021年出口將可成長7%,惟仍無法彌補2020年減少的11%。 (二)2021年個人消費將可成長近4%,儘管加值稅回升到19%影響消費,惟所得稅相關的免稅額度提高造成個人年淨收入增加進而促進消費。 (三)企業投資方面: 1、疫情期間,企業減少投資,由2020年整體設備投資減少14%可證; 2、2021年若全球經濟穩定成長,企業獲得貸款,預計投資將成長7%; 3、建築產業的投資逐漸放緩,不過2020年和2021年都有呈現成長。 (四)另預測就業市場回溫速度緩慢,因企業僱用較少新員工,以恢復員工正常工作時間以及減少短時工作的機會為主;整體而言,2021年失業人口將維持在270萬人,失業率則6%以下。   四、政府公共預算在2021年將仍呈虧損狀態,主因在於疫情導致支出增加、收入減少;預計2021年國家赤字將減少4.25%,較2020年低2個百分點。

A:根據德國經濟研究所(Institut der deutschen Wirtschaft) 在今(2020)年12月中發佈的最新經濟預測,今年整年度國內生產總值下滑5.25%,明(2021)年則將成長4%。   一、預計德國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將下降5.25%: (一)2020年第二季經濟受疫情影響而大幅下滑後,第三季一度強勁復甦,然而第二波COVID-19疫情使得經濟再度放緩; (二)儘管目前邊界開放且供應鏈穩定,但不確定性的因素增加,再次抑制了消費和投資。 (三)禁令特別對觀光產業、餐飲業和文化產業帶來壓力;   二、預計德國經濟在2021年將成長4% (一)預計2021年第一季將持續萎縮: 1、國際間的疫情仍呈緊張局面,導致出口減少; 2、加值稅(VAT)自1月起將回歸到原先的19%(本年7/1-12/31因疫情降低至16%),預計將對消費產生負面影響。 (二)預計2021年第二季起,疫苗將對健康衛生系統、經濟生活與德國貿易夥伴帶來正面影響,繼而帶動經濟加速成長。 (三)德國經濟研究所所長Michael Hüther表示,若疫苗成功減少確診人數,將可提升消費者和投資者信心;若成持續好轉,德國經濟將在2021年底恢復到疫情前水準。  

A:印度商工部統計數據顯示,去(2020)年12月貨品出口金額自前(2019)年同期的271.1億美元衰退0.8%至268.9億美元,4月至12月累計出口金額則自前年同期的2,382.7億美元衰退15.8%,約2,005.5億美元。印度去年12月進口金額則自前年同期的395億美元成長7.6%至426億美元,4月至12月累計進口金額則自前年同期的3,641.8億美元衰退29.08%至2,582.9億美元。印度去年12月仍為淨進口國,貿易赤字自前年同期的124.9億美元擴大25.78%至157.1億美元。 在出口品項方面,印度去年12月在油渣(192.6%)、鐵礦砂(69.26%)、地毯(21.12%)、藥品(17.44%)、香料(17.06%)、電子產品(16.44%)、蔬果(12.82%)、化學品(10.73%)等出口呈現成長。其中,若以價值計算,藥品出口較前年同期漲幅最高。另在石油產品(-40.47%)、油籽(-31.8%)、皮製品(-17.74%)、咖啡(-16.39%)、成衣(-15.)07、人造纖維(-14.61%)、水產品(-14.27%)、腰果(-12.04%)、菸草(-4.95%)等出口則呈現下跌。 在進口品項方面,印度去年12月在石油產品進口較前年同期衰退10.37%至96.1億美元,4月至12月石油產品進口則較前年同期衰退44.46%至537.1億美元。在非石油產品方面,印度去年10月在豆類(245.15%)、黃金(81.82%)、蔬菜油(43.5%)、化學品(23.3%)、電子產品(20.9%)、工具機(13.46%)、珠寶(7.81%)、肥料(1.42%)等進口呈現成長;至於銀、新聞用紙、運輸設備、原料棉及廢棉、煤、焦煤等進口則呈現下跌。其中,黃金進口較去年同期漲幅最高,成長約20億美元,石油產品則同時為進出口衰退幅度最大品項。 各界對於印度去年12月貿易表現之看法如下: 印度信評機構ICRA首席經濟學家Aditi Nayar指出,印度貿易赤字擴大主因為進口大幅增加,去年12月增幅係2018年11月以來之最,進口大增顯示印度內需復甦,惟將使印度經常帳呈現逆差。 印度出口商聯合總會(Federation of Indian Export Organizations, FIEO)會長Sharad Kumar Saraf樂觀表示,印度去年12月出口僅小幅衰退0.8%,顯示出口訂單已逐漸復甦成長,在新訂單持續增加的強況下,將有助業者去化存貨。S會長並表示,政府應協助業者解決貨櫃短缺及運費高漲等問題,同時加速發放業者申用「印度商品出口獎勵計畫(MEIS)」「印度服務出口獎勵計畫(SEIS)」之補助,以促進出口。

A:印度商工部對外貿易局(DGFT)本(1)月1日發布54/2015-2020號公告,修正稅號HS 33074900(Others)項下之室內或車用芳香劑(Odoriferous Preparations)進口規定,由限制進口改為自由進口。惟以燃燒方式使用之薰香(Agarbatti)除外,上述新措施自即日起生效。2020年4月至10月印度進口芳香劑金額為477萬美元,主要來自法國及馬來西亞,2019-20年度進口總額則為1,088萬美元。

A:由於印度教(Hindu)右翼團體社羣媒體及錫克教(Sikh)組織反對在印度境內實施清真認證制度(Halal Certification),商工部農業與加工食品輸出發展組織(APEDA)頃將清真(Halal)一詞從紅肉手冊(Red Meat Manual)中刪除,原本手冊中敘述為”動物嚴格遵守清真屠宰方式以符合伊斯蘭國家要求(Animals are slaughtered strictly according to halal metho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Islamic countries.)”,現改為” 動物屠宰方式依據進口國/進口商要求(The animals are slaughtere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importing country/importer.)”。APEDA表示,印度政府單位在清真肉品認證中並無角色,主要是進口國/進口商的要求,清真認證單位亦是由各進口國認可,手冊中原本的敘述讓外界誤認肉品出口必須強制取得清真認證。 依據伊斯蘭國家規定凡進口肉品皆須經過清真認證,印度每年出口大量水牛肉包含至伊斯蘭國家,根據統計,2019-20年度印度出口2,266.8億盧比之水牛肉,主要出口至越南(756.9億盧比)、馬來西亞(268.3億盧比)、埃及(236.5億盧比)、印尼(165.2億盧比)、沙烏地阿拉伯(87.4億盧比)、香港(85.7億盧比)、緬甸(66.9億盧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60.4億盧比)等,其中出口至越南及香港部分主要再轉口至中國大陸。 右翼團體表示,印度必須禁止清真經濟(Halalanomics),印度政府不應推廣清真肉品,清真認證導致屠宰場中許多非回教徒失業,清真肉品對錫克教是非法的(Unlawful),如果有清真認證則必須也要有席克認證(Jhatka),該團體並要求印度民航部長Hardeep Puri禁止印度航空(Air India)停止供應清真肉品。

A:根據丹麥新聞媒體於1月4 日報導,丹麥馬士基海運船舶公司即將轉型為科技公司,以下為丹麥貝林時報專訪馬士基科技資訊總監Navneet Kapoor 之概述。    Navneet Kapoor是一位印度籍擁有美國化學博士,曾任職美國通用電氣和零售巨頭Target,該公司因受電商Amazon 之挑戰而必須進行重大數位化轉型。 渠將主導丹麥百年馬士基海運船舶公司轉型為科技公司。   丹麥僱用最多軟體工程師的公司為 TDC, KMD and IBM Denmark,但是馬士基近期在哥本哈根招僱將近500 名軟體工程師,這意味著該公司(幾年前是一家航運和石油集團)正在成長為丹麥最主要的IT公司之一,並將迎頭趕上且可能很快也將成為最大的IT公司之一。未來馬士基將成為一家擁有許多年輕員工的公司,而新進員工將與幾年前踏上馬士基全球辦事處的員工大不相同。  目前馬士基已經在全球僱用了6,000多名軟體工程師,電腦專家和其他IT人員。    “未來我們將會有很多有趣的新挑戰需要面對解決。 客戶必須能夠在海運和物流中更輕鬆地購買我們的產品。因此maersk.com必須建立一個可以為客戶提供許多不同的產品的主導電子平台。除此之外,客戶有提高資訊數據透明度的需要,並要求能夠在maersk.com查詢有關其貨運的更多數據資料,不再需透過電子郵件來往聯絡,這也就是為什麼需要更多可用數據的原因。我們的客戶希望獲得於其他行業已轉為數位化的相同體驗, 只需按下滑鼠,便可以與他人保持聯繫。 直到目前為止,航運業一直是手工操作,並且於流程中有很多人參與造成浪費很多的資源。” K氏說。    渠毫不懷疑,客戶希望改變,而且貨櫃業的舊方法將被淘汰, 馬士基若想要保持世界貿易最大參與者之一的地位,就必須做出改變, 也是為何投資轉型為科技公司的主因。   疫情帶來許多負面影響,疫情初期許多貨運被困在世界的某些地方無法抵達港口, 這份阻力卻為馬士基帶來積極的影響,因而加速馬士基數位電子化的推動, 於2020年加入馬士基(Maersk.com)的用戶由20%增加至25%,該公司的手機App下載自年初以來爆炸性地成長多達275%。   “2020年全球的公司都經歷艱難的時刻,但是我們擁有巨大的優勢,因為當疫情爆發時,我們已經將服務轉為數位電子化了,我們生活在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疫情使我們在許多方面更快地前進,例如必須在保有原有的公司文化和遺產與數位化轉型之間取得平衡, 並找到新的工作模式,更快速地適應並更願意承擔更多的風險” K氏說。    “除此之外,我們需要顛倒組織金字塔文化, 賦予員工更多責任, 例如讓工程師更多地參與決策。 經理們需要懂得授權,並幫助員工從中獲得最大的收益。 我們也將創造在技術領域僱用更多的女性的新文化” K氏說。   馬士基(Maersk)的2020年總體而言令人振奮, 儘管在疫情初期造成人們對需求的減少而擔憂,但後來卻發現,將那些無法再去看音樂會和旅行的消費者,將錢花在了平板電視和新鞋等產品上,這些促使2020年第三季度的貨物量的增加,並顯示該公司的收入是2019年同期的兩倍, 導致股價上漲。   分析師Dan Togo Jensen強調說:僅於2020年股價就上漲了近50%。但是即使馬士基執行長Søren Skou和其他馬士基之高階主管正在努力使馬士基轉型成為更像是一家科技公司,但市場投資者對這家公司的看法仍沒有差異。對於馬士基而言,問題在於該公司在許多船舶,港口等方面仍然花費頗多。馬士基(Maersk)與“真正的”科技公司明顯不同。   “馬士基是一家擁有大量資本和投資的公司,因為它們擁有許多船隻。這樣將使馬士基永遠是與我們認為的高科技公司不同。馬士基在數位化方面進行了大量投資,這是未來增加價值的關鍵之一,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將看馬士基到與IT公司相同的定位”J 氏說。   目前唯一可以確信的是馬士基正在轉型!

A:根據丹麥血清研究中心(SSI) 於1月2日報導,從2020年的第47周到第52週採得的10,300個陽性樣本中進行基因序列排序,SSI 測得86例感染變種病毒,並在第52週發現病例比例逐漸增加。   次外, 目前發現感染變種病毒出現地域性傳播差異現象, 於第52週,於丹麥北日德蘭半島 (North Jutland) 地區約7.1%的基因序列排序樣本出現感染變種病毒,於西蘭德地區 (Zealand) 約 5.2%,中日德蘭德(Middle Jutland)地區約2.3%,在丹麥的首都地區和丹麥南部地區則約1%。   由於SSI僅對11%的陽性樣本進行了基因序列排序,因此預計感染此變異的實際人數將大約高出9倍。   SSI 血清研究所之感染流行病學與預防學系主任Tyra Grove Krause說 :傳染性更強的新病毒會導致疫情曲線發展更為陡峭。這將意味著我們必須加強預防感染措施或再延長目前的限制,以控制疫情。   “丹麥是測試樣本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因此,不斷地密切關注疫情發展,並努力建立一種新的PCR測試,以隨時可以由檢測追蹤該病毒特異性的特殊變化。 ”  伊繼續說: “此外,數學建模專家小組正以限制及疫苗接種的多寡進行全面研究及估算這種病毒變種將如何傳播 。”   由於在聖誕節和新年期間檢測人數起伏模式存在很大差異,因此要跟踪及預估這新變種疫的發展有點困難。   “幸運的是,丹麥現在實際上已經關閉。我們希望它也可以減少這種病毒的傳播,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它會比目前傳播的病毒更具競爭性,因為它具有更強的傳染性。這可能意味著感染會加劇,但若加強更嚴謹的限制應很快的有 助於感染曲線的平緩。” K 氏說

A:出處:nltimes.nl, 2020/12/31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可能於2月中旬放鬆對疫苗接種者的封鎖   荷蘭國家公共衛生暨環境機構(RIVM)負責人兼病毒學家Jaap van Dissel對荷蘭大眾日報(AD)表示,荷蘭因實施嚴格的防疫措施,已被封鎖了兩週,在新冠疫苗陸續接種後,相信大約可在六週內放鬆嚴格的疫情封鎖。   Van Dissel表示,荷蘭將在2021年1月份進行疫苗接種,第二劑接種將在2021年2月中旬開始,屆時對於接種疫苗的群眾大概可以部份放鬆封鎖,惟如何放鬆仍需進一步研究。   荷蘭在2020年10月中旬開始實施疫情部分封鎖措施,兩個月後,由於確診人數迅速飆升,即開始實施全國性的嚴格封鎖。   Van Dissel表示,目前荷蘭平均每天新增確診人數超過9,500人,較RIVM建議可放鬆管制的標準多出8倍,渠憂心荷蘭可能不會很快採取防疫限制措施來減緩2021年潛在的第三波感染。   Van Dissel表示,疫情封鎖已持續了一段很長的時間,人們對此感到沮喪和厭倦,這是一場考驗耐力的馬拉松賽。  

A:出處:nltimes.nl, 2021/01/04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大部分地區將提前開始新冠疫苗接種   荷蘭新聞(nltimes.nl)報導,荷蘭全國25個地區中,有22個將提前幾天為醫護人員進行新冠肺炎疫苗接種,並將於1月15日展開全國接種,比原定的計畫提早三天   Hart voor Brabant、鹿特丹和Utrecht地區將於今年1月8日開始施打疫苗,阿姆斯特丹、Drenthe和Haaglanden地區將於1月11日開打,比原定計畫提前一週,其餘地區則將於1月15日(原定為1月18日)開始施打。   荷蘭衛生機構GGD GHOR Nederland發言人表示,疫苗接種提前,並不令人感到意外,因為荷蘭的準備工作到位。   從本日(1月4日)開始,療養院工作者將收到接種新冠病毒疫苗的通知,衛生所 GGD電話服務中心將於上午8:00開放,有2000名員工負責安排從1月8號星期五即將開始的疫苗接種預約,電話服務中心每週工作7天,工作時間從早上8點到晚上10點。   GGD將部署350至400名工作人員,在全國26個疫苗接種中心施打疫苗。BioNTech和輝瑞製藥公司已承諾為荷蘭225,000人提供足夠的疫苗。 GGD表示,目前有足夠的合格工作人員可以投入工作,但仍在尋求更多合格的工作人員,以便在不久的將來為更多的人接種疫苗。   可優先接種疫疫苗的醫院重症護理人員和醫生,有可能被安排在全國十家醫院進行接種。  

A:出處:nltimes.nl, 2020/12/29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英國脫歐協議已涵蓋荷蘭絕大部份利益 荷蘭新聞台NOS報導,荷蘭外交部長Stef Blok致函國會表示,歐盟和英國達成的脫歐協議,已涵蓋荷蘭絕大部份利益。   Blok部長表示,荷蘭對英國脫歐協議的期待更高,惟現在達成的協議已呈現最好的結果,只是對達成協議時間過遲而感到遺憾。 Blok部長對確保公平經濟競爭環境所達成的協議感到滿意,該協議為打擊不公平競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此外,雙向公路運輸,保持開放市場,對荷蘭來說是好消息。 荷蘭對於在最後一刻才談定的漁業協議不甚滿意,協議後,荷蘭漁民在英國水域捕撈的魚比英國脫歐前要少得多。Blok部長認為,荷蘭漁民對此感到失望是可以理解的,但協議無法避免,對漁業而言,避免無協議也很重要,因為此一情況會迫使漁民僅可在歐盟相當小的水域內捕魚,渠預計歐盟將會賠償受影響的漁民。 Blok部長亦對英國決定退出與荷蘭簽訂的Erasmus學生交換計畫感到失望,此將導致英國學生在歐盟國家求學更加困難,反之亦如此。

A: 據南非新聞24小時(News24)1月4日報導,經濟學家指出,南非政府上調封禁等級至三級並再度實施禁酒令將導致稅收減少。拉馬福薩總統早些時候表示,隨著南非確診人數突破100萬大關,政府決定上調封禁等級並將於1月15日再度審查相關措施。此舉旨在限制人員流動,政府再度重申佩戴口罩的重要性。經濟學家表示,加嚴封禁將衝擊經濟和稅收。鑑於假期到來,提高封禁等級的措施時機非常糟糕,娛樂行業將面臨嚴格封鎖。政府應在出台政策時更加謹慎,避免對經濟造成負面影響,預計2020年南非經濟將下滑7%-13%,是19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大跌幅。封禁將打擊消費,聖誕消費佔家庭總消費的40%,有三分之二的外國旅遊收入也在11月至3月期間,而加嚴封禁顯然不利於消費擴大,預計增值稅等將減少150億蘭特。 2021年的南非政府將面臨更加艱難的一年,財政狀況將更加難以為繼。

A: 據南非新聞24小時(News24)1月4日報導,由於發生洩漏,Eskom公司已經使Koeberg核電站的1號機組下線,並加快了計劃中的例行維護,該機組將於2021年5月恢復使用。 Eskom聲明稱,1號機組的3個蒸汽發生器中的一個洩漏率不斷上升,儘管洩漏率在安全範圍內,仍將機組下線進行維修。 Eskom保證這一決定不會對工廠、人員或環境造成風險。 根據Eskom網站,Koeberg是非洲唯一一個採用壓水反應堆(PWR)設計的核電站,擁有南半球最大的渦輪發電機,也是世界上最南端的核電站,裝機容量1940 兆瓦。在過去的三年裡,其平均可用性為79.7%,而同期的平均產量為12715千瓦時。 Eskom稱,該核電站已經安全有效地運行了28年以上,仍然有使用壽命,可以繼續使用更長的時間。

A: 路透社約翰內斯堡1月4日報導 南非蘭特週一午後稍晚漲幅收窄,當日持平,因人們對南非新冠疫苗接種計劃的批評越來越多。 1555 GMT,蘭特兌美元報14.6700蘭特,與前一交易日收盤水平持平。 南非目前尚未開始接種疫苗,這讓一些衛生專家、工會和分析人士感到擔憂,他們擔心接種計劃進展緩慢可能會對經濟產生影響。 南非衛生部長Zwell I Mkhize週日表示,該國希望在下個月獲得一些疫苗,但尚未與製藥公司簽署任何確定協議。目前該國病例數激增,部分歸因於一種名為501.V2的變異新冠毒株。

A:華爾街日報報導,紐約證券交易所於昨(4)日晚間取消中國移動通信集團、中國電信集團及中國聯通(香港)等三家中國電信巨頭的下市通知,該通知原定於1月11日生效,投資者須於本年11月前出清持股。 本案源於去(2020)年11月美國川普總統簽署行政命令,禁止美國人對中國軍事、情報及國安機構相關企業投資,其中包括衍生金融品、存託憑證、指數股票型基金、指數型基金及共同基金,美國財政部據以表示禁令所列企業擁有或控制的子公司亦為黑名單。紐約證交所表示已與相關監管機構進一步討論,該三家中國電信公司可繼續上市交易,並將再評估川普行政命令如何適用於該三家電信公司。 中國移動已在美上市超過20年,中國聯通與中國電信則分別於2000年及2002年在美國掛牌。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下載:https://www.wsj.com/articles/nyse-scraps-plans-to-delist-chinese-telecom-stocks-11609819126

A:依據南非The Star報109年12月20日報導 109年疫情爆發前南非整體景氣已呈現衰退,南非國營企業陷入財務困境,例如南非航空停飛所有航班以等待企業援助計畫、南非國營Eskom電力公司因各市政府積欠電費達300億斐鍰,整體債務攀升至4,630億斐鍰。疫情爆發後進一步將景氣帶入低循環,預期本年GDP成長率為-7.2%,為過去90年以來最低。本年第2季受疫情衝擊南非失業率達30.8%,共220萬人失業,許多中小企業關門大吉,連帶拖累政府財政收入,預計稅收將短少3000億斐鍰。 疫情爆發後斐鍰兌美元匯率自14.01斐鍰暴跌至19.35斐鍰,而為刺激景氣,南非政府宣布5,000億斐鍰景氣刺激計畫,其中部分資金係向國際金融組織借貸而來,國際信評機構復因南非財政赤字持續擴大,進一步調降南非債券信評等級。 因國內需求動能嚴重不足,南非儲備銀行(SARB)連續降息6次共300個基準點,目前商業銀行已開始停止紓困貸款,考量整體景氣低迷、市場需求仍然不足,南非中小企業恐難以為繼,其中以觀光休閒業受創最重,企業及個人還款能力不足,預期南非將需要相當長之一段時間始能恢復景氣。

A:依據Financial Time報109年12月30日報導 非洲自由貿易區秘書長Wamcele Mene日前表示,大部分非洲國家因欠缺完善基礎建設、海關尚欠缺處理快速通關能力,加上部分國家國內法尚未符合協定標準,例如衣索比亞仍然禁止外人投資金融業,預期大部分非洲國家需要較長時間才能確實履行非洲自由貿易區相關規定。 依據非洲銀行統計顯示,2019年非洲區域內出口量僅占總對外出口量之14.4%,遠低於亞洲之52%及歐洲之73%,M秘書長盼未來關稅不再成為非洲國家政府主要財政收入工具,而是促進產業發展之工具。非洲自由貿易區總人口達12億人、產值約2.6兆美元,自由貿易協定將能改變非洲後殖民經濟結構,自出口原物料轉換為出口具附加價值之加工產品為主,以提升產業技術水準及創造更多工作機會。 迦納福斯汽車執行長Jeffrey Pepra表示非洲單一自由貿易區確實能帶動投資,擴大經濟規模,自由貿易協定能夠成功之主要因素在於如何確保落後國家亦能從自由貿易獲得利益,而非僅有先進產業技術國家獲益。 M秘書長表示刻正與非洲進出口銀行(Africambank)研議如何建立泛非洲貿易平台,協助非洲國家中小企業以不同貨幣進行貿易,盼使更多中小企業能受惠於自由貿易,順利推動非洲自由貿易協定。

A:依據南非The Star報109年12月23日報導 南非競爭委員會日前宣布有條件同意Google在南非併購Fitbit電子穿戴健身裝置公司,本次併購案屬全球併購,Google同時於歐盟、美國、澳洲、加拿大及日本併購Fitbit。 該委員會認為Google併購Fitbit後,其他電子穿戴裝置公司之產品將無法使用手機Android系統,有妨礙其他廠商進入市場之虞。 對此Google承諾未來10年內將維持其他穿戴式裝置免費讀取手機Android系統、將分別保存Fitbit及Google蒐集所得資訊,不會將Fitbit穿戴式裝置蒐集所得之Measure Body Data、Fitness Activity Loacantion等個人資訊用於Google廣告。未來委員會將委託獨立專業機構監督Google公司確實履行前述條件。

A: 新加坡採購與物流管理學院(SIPMM)本(2021)年1月4日發表數據顯示,受到新訂單、工廠產出及庫存加速成長所帶動,新加坡去(2020)年12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連續6個月擴張,達到50.5(註:指數高於50顯示製造業處於擴張,低於50則代表萎縮),其中,電子業PMI亦連續5個月擴張至51.2,創2018年9月以來最高水準。但去年12月就業指數則仍連續11個月呈現萎縮為49.3。 依據新加坡貿工部發表的最新數據,新加坡製造業在去年第4季年比成長為+9.5%,漲幅小於第3季的+10.8%,全年漲幅為+7.1%。市場分析師看好製造業將推動新加坡本年經濟成長,另隨著新加坡疫情穩定,若經季節性調整,建築業和服務業連續兩季取得季比成長,顯示正在復甦中。 馬來亞銀行金英證券經濟分析師蔡學敏和李主禮指出,儘管新加坡去年陷入經濟衰退,但製造業卻逆勢成長。在半導體和相關設備及藥劑品需求增加的帶動下,製造業從前(2019)年年比-1.4%反轉至+7.1%,預估本年製造業將繼續擴張,但增幅可能放緩至+3.2%。 滙豐銀行報告顯示,新加坡製造業中的科技業將是本年亮點,反映全球高度需求以及新加坡對科技業的投資。至於公共住宅、裕廊湖區和跨島地鐵線等興建工程將有助於推動建築業的發展前景。服務業復甦步伐預料將最緩慢,因批發暨零售貿易、交通暨儲存等領域的需求依舊疲弱。

A:依據南非The Star報110年1月4日報導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預計於本(2021)年1月4日至9日訪問奈及利亞、剛果共和國、坦尚尼亞、波札那及賽席爾等非洲國家,中國自1991年起固定於每年初出訪非洲國家迄今共79次,持續強化雙邊關係。 中國於2015年在南非約翰尼斯堡舉辦中國非洲高峰論壇(Summit of the Forum on China-Africa Cooperation, FOCAC),該論壇係第一次在非洲國家舉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會中宣布10項優先計畫,提供600億美元(約8800億斐鍰)協助非洲國家解決欠缺基礎建設、技術勞工及資金等三項重大挑戰,包括促進產業升級、農業現代化、基礎建設發展、金融業發展、提升綠色產業、建立貿易投資機制、解決貧窮問題、提升公共衛生水準及促進文化交流等。 2018年FOCAC提出2019-2021北京行動計畫(Beijin Action Plan2019-2021),本年係該行動計劃最後一個實施年度,因此王毅本年出訪非洲標誌雙方持續強化雙邊互惠關係,中國將協助非洲國家對抗疫情、恢復後疫情時代經濟發展、協助解決財政赤字問題及參與一帶一路倡議(Belt and Road Intiative),目前非洲聯盟中44個會員國業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美國川普政府提倡單邊貿易主義,並對中國華為發動貿易科技戰,混亂世界經貿秩序,王毅本次到訪非洲,將確實強化中國與非洲國家間經貿關係,促進中國與非洲國家團結合作,維護雙邊人民經濟權力,並為下一屆在塞內加爾舉辦之FOCAC做好準備。

A: 新加坡貿工部本(2021)年1月4日發表初步預估數據顯示,星國去(2020)年第4季經濟萎縮幅度從第3季的-5.6%減低至-3.8%,全年萎縮幅度為-5.8%,表現優於市場預估。本年經濟成長預估則為+4%至+6%,將創10年來最大增幅。 若經季節性調整,新加坡去年第4季經濟成長季比從第3季的+9.5%放緩至+2.1%,係因新加坡經濟活動在防疫阻斷期(去年4月7日至6月1日)結束後逐步重啟,以及其他主要經濟體解除封鎖措施,使得第3季經濟表現反彈幅度較大。 若依各行業別,新加坡製造業連續兩季擴張,去年第4季年比為+9.5%,漲幅小於第3季的+10.8%,全年成長為+7.1%,主要由電子業、生物醫藥製造業和精密工程業產值擴張所帶動,抵消交通工程業和一般製造業下跌。若經季節性調整,新加坡本年第4季製造業從第3季的季比+12.6%反轉至-2.6%。 由於更多建築活動在去年第4季恢復,新加坡建築業萎縮幅度從第3季-46.2%減緩至-28.5%,全年萎縮幅度為-33.7%。服務業在去年第4季萎縮幅度為-6.8%,小於第3季的-8.4%,全年萎縮幅度為-7.8%。 貿工部部長陳振聲指出,儘管新加坡經濟在防疫阻斷措施結束後逐步恢復,但全球疫情持續擴散帶給經濟不確定性,新加坡作為一個開放以及與各國互聯互通的經濟體,全球任何變化都將承受大幅影響。未來數月,新加坡除將嚴控國內疫情,也將持續推動經濟轉型,協助業者因應疫情時代的新現實,確保海內外競爭力。 星展集團經濟分析師謝光威指出,儘管新加坡經濟逐漸好轉,但「K」型復甦使得成長趨勢顯得疲弱,各行業的復甦步伐也會不一致。受去年比較基礎效應影響,新加坡本年上半年經濟成長數據將極度起伏,但若全球旅遊在新冠疫苗接種後安全重啟,預估本年下半年經濟可望取得成長,全年經濟成長為+5.5%。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