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參考資料: Financial Times, The Telegraph,gov.uk 日期:109年12月29日 文號:駐英經(109)經字第983/P200號(商情文號:第983號)   商情本文:   英國首相本日表示,英國與歐盟本日達成協議,自英國人民投票決定離開歐盟已有四年半,其中並經與全球58個國家或地區進行自由貿易協定,並準備與歐盟建立新的關係。 儘管當然有時與歐洲朋友和合作夥伴之間的爭論是激烈的,但認為對整個歐洲以及朋友和合作夥伴來說都是很有意義的。感謝歐盟執委會主席von der Leyen以及首席談判代表Michel Barnier領導的出色談判代表,並期昐在12月30日舉行議會投票。 本協議對於在疫情中遭受如此慘重痛苦的航空業和運輸商來說,這意味著確定性。並對警察,邊境部隊和安全部門並具有確定性。未來歐盟與英國於明年1月1日將不會有關稅進行以及相關非關稅貿易障礙。整個英格蘭,北愛爾蘭,蘇格蘭和威爾斯,在整個英國開展自己的自由貿易交易。並強調,這項交易是由來自英國各地的龐大談判團隊完成的,它將使我們英國的每個地區受益,有助於在全國團結和發展。 儘管英國離開歐盟,但仍將在文化,情感,歷史,戰略和地理上與歐洲保持聯繫,尤其是通過過去四年中在英國定居的400萬歐盟國民,所作出巨大的貢獻。另在這最艱難的歲月結束時。未來幾週我們的重點是戰勝冠狀病毒和重建經濟。迄今,我們已經為近80萬人接種疫苗,並且還解決困擾我們數十年來政治的問題。    

A:自我定位為Google潛在競爭對手的一批創新公司,除另闢蹊徑找出利基市場外,還希望與日俱增的監管壓力,最終將扭轉這位搜尋引擎巨人20年來的主宰地位。 倫敦金融時報(FT)報導,最新的挑戰者包括兩名Google前主管創立的Neeva、Salesforce前首席科學家創辦的You.com,以及想要建立自家數十億網頁索引的英國新創公司Mojeek。 儘管挑戰Google成功的機會非常小,但每家公司皆從人們習以為常的Google連結與搜尋結果找到各自的利基市場;這些新創公司並寄望州及聯邦政府最近對Google展開的連串州反托辣斯調查,將促成這個領域的開放。 在過去十年的大部分時間,Google在在全球搜尋引擎市場的占有率超過90%,根據美國通訊流量監測機構StatCounter,Google目前的市占率仍接近逾92%的歷史高點,排名第二的搜尋引擎Bing的市占率為2.9%。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根據彭博社報導,隨著新冠疫情發展,許多公司改為遠距居家工作,這對科技業帶來十分重大的影響。科技公司本來大多數集中在東西兩岸的大城市,但現在員工可以在任何地方工作,分散到全美不同地區。 為此,有些公司正在考慮是否根據員工新居住地調整薪水,以作為居家工作的交換條件。有的公司事實上已經開始,例如Redfin。 為了了解年薪10萬元在不同城市能過什麼樣的生活,房地產網站Redfin最近做出分析,以便訂出合適的薪資調整政策。Redfin分析了來自經濟研究院(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約7500個城市的薪資和生活成本數據,按州和都會區分類,對一個年薪10萬元的科技員工在不同城市能夠擁有的經濟寬鬆程度做出比較。 以聖地牙哥和休士頓為例,聖地牙哥的生活成本比全美平均高出40%,但薪資只比全美平均略高一些,然而,若調整後薪資相差不多,這份薪水在生活成本比全美平均低的休士頓好用得多。 然而,全美住起來最不划算的城市並非聖他牙哥,也不在南加州,而是在北加州灣區,但不是舊金山,而是聖荷西,舊金山只排在第二位。 LinkedIn表示,美國雇主目前提供的遠距工作空缺大部分都是科技職務,包括開發人員、工程師和產品經理,疫情可能導致作為全美科技中心的聖荷西及矽谷地區的薪資停滯不前,但全美其他地區的薪資卻在不斷上漲。近一時期時有所聞的高科技公司及人才遷出矽谷的趨勢,可能還將持續。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在世界衛生組織(WHO)發現新冠病毒將近一年後,許多人仍避開辦公室、學校、電影院、體育館、教堂和飯店,反而待在家裡。2020年在這些地方發生社交活動都是透過視訊對話,因此幾乎每個人都會用上Zoom。 即使思科、臉書、谷歌或微軟都沒有投資,但這些公司一直在努力追趕Zoom。不少大型企業採用Zoom,使其暴增不少免費試用者及成千上萬新付費客戶,營收增加3倍,獲利暴增90倍,讓分析師感到意外。股價越來越高,即將成為年度最佳股票之一,與疫苗生產商Moderna和特斯拉的中國挑戰者蔚來汽車(Nio)一樣,漲幅超過450%。 這對Zoom創始人兼CEO袁征(Eric Yuan)大有幫助。曾在思科於2007年收購的Webex從事視訊通話軟體工作的他,在新冠疫情之前就已是億萬富翁,於2019年4月讓結合快速成長和獲利能力的Zoom上市,給投資人留下深刻印象。現在,他已躋身全球百大富人之列。根據FactSet數據,他的Zoom持股價值近170億元。 「彭博」估計,如今袁征的身價比Salesforce聯合創始人兼CEO貝尼奧夫(Marc Benioff)高出2倍。Salesforce自1999年起就出售企業雲端軟體。 Zoom的擴展並非一路順風。在今年春季面臨前所未有的需求後,該公司軟體的隱私性和安全性也遭到質疑。然後有關Zoom和袁征與中國之間的關係也被挑起。眾議院議長波洛西(Nancy Pelosi)在電視直播中稱Zoom是中國實體。 袁征則是在公司網站上發布貼文回應:「我於2007年7月成為美國公民。」「自1997年以來,我一直幸福地生活在美國。Zoom是一家美國公司,總部設在加州,在德拉瓦州註冊,並在那斯達克公開交易。」 袁征在6月第一財季電話會議上告訴分析師,在使用量激增和所謂的負面公關之間,他一直面臨著巨大壓力。他說,其他CEO也對他表達支持並提供建議。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0.12.29 Polish News Bulletin   按波蘭能源巨擘PKN Orlen之公開報告,該公司在斯洛伐克的加油站數量已增加至20個。自2020年初迄今,其數量已增加一倍。其中13個加油站均設有Stop Café 咖啡店,其餘7個加油站的咖啡店已翻新並將於2021年開業。PKN Orlen執行長Daniel Obajtek宣布,Orlen在斯洛伐克的銷售業績顯示,其加油站受到客戶的信賴,並具有很大的增長潛力。Orlen希望成為斯洛伐克零售汽油市場的領導者之一。該目標與公司未來十年在該領域快速增長的戰略相呼應。Orlen集團於2019年進入斯洛伐克的零售市場。在捷克和斯洛伐克,Orlen一直在其加油站出售波蘭產品,例如食品、飲料、汽車油料等。捷克和斯洛伐克的消費者對食品的需求尤其高。Orlen的加油站連鎖店是中歐和東歐最大的。該公司在波蘭、德國、捷克、斯洛伐克和立陶宛等共設有2,840個加油站,其中超過2,180個加油站經由Stop Cafe和Star Connect等據點銷售食品和茶點。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0.12.28 Polish Press Agency   根據波蘭新聞社(PAP)的非官方消息,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國德國於12月27日(星期日)晚間通知成員國,歐盟與中國之投資協議將列為12月28日(星期一)在布魯塞爾召開大使級會議之討論議題之一。此通知令一些歐盟國家感到意外,因為該會議議程是事先議定的。在12月28日的閉門會議上,歐盟執委會通知各會員國大使,歐、中已經達成投資協議,目前歐盟輪值主席國德國和歐盟執委會正在構思與公眾溝通的時機與方式。該協議談判歷時七年,歐、中雙方存在嚴重分歧,包括中國在特定地區的強迫勞動、中國未加入國際勞工組織公約,以及雙方對投資之保護等。   歐盟執委會代表在前述大使級會議上發表談話後,波蘭反對「突然(sudden)」加速推進歐-中投資協議。波蘭駐歐盟大使Andrzej Sados表示,波蘭強調歐-中協定對地緣政治的重要性。但美國新政府即將在三週內開始運作。綜合美國與歐盟的關係及美國在國際關係之地位,美國是地緣政治的要角,與中國達成的協議應將歐盟與美國之關係納入考量。S大使並強調,歐盟已歷經七年艱苦的談判,不應蒼促行動。令人驚訝的是,這個重要問題突然被列入議程。這種情況從未發生,波蘭對此情況提出質疑。   歐盟執委會被授權就協議進行談判,並向成員國報告談判結果。就正式程序而言,歐盟執委會有權簽署協議,然後交由成員國進行批准程序,此過程大約需1-2年時間。批准程序包括歐盟理事會層級和歐洲議會層級兩者。   波蘭外交部長Zbigniew Rau於上週二(12月22日)在推特發文表示,「歐洲正致力與中國達成公平、互利的普遍性投資協議。藉由邀請我們的跨大西洋盟友參加會議,可以達到我們所需的充分諮商和透明度。一項好的、可持續的協議要比匆忙簽署的協議更好。」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的國家安全顧問Jake Sullivan於同日發推文表示,美國新政府歡迎「就我們對中國經濟實務的共同關切與我們的歐洲夥伴儘早進行諮商」。這篇推文發布後,歐洲新聞網站Politico指出,有人擔心,如果沒有美國參與,締結歐中協議可能會威脅到歐盟和拜登新政府聯合對抗中國的所有努力,包括從人權議題到技術標準之設定。   路透社援引一位歐盟官員曾於12月表示,歐盟與中國的協議經由德國推動(push)已接近尾聲。而德國恰是歐洲對中國之最大出口國,此外德國輪值歐盟主席也將在本年底屆期。   但中國政府最近發表的評論卻持相反論調。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於週五(12月25日)提及談判進展時表示:「中國將以自己的步調進行對話,以確保其國家安全與發展利益。」   某位派駐北京的西方高級外交官也對路透社表示,中國向歐洲要求「不可能讓步的事情」,例如開放能源、水處理和公用事業等敏感部門。該外交官並補充表示,另一個主要問題是中國不願批准國際勞工法以及與永續發展相關的議題。   另有媒體報導,隨著中國提出對核能的額外需求,歐盟與中國之間就一項投資協議的談判已停頓。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0.12.29 Polish News Bulletin   高齡化社會可能無法維持經濟增長。根據歐盟統計局(Eurostat)公布數據,2008-2018年間,波蘭65歲以上公民的比例從17.7%提高到21.5%。按OECD估計,波蘭65歲以上人口占勞動人口(20-65歲)比例在2017年為26.3%,但到2050年該比例將激增33.6個百分點至59.9%。這是OECD國家中增幅第四大者,僅次於韓國、芬蘭和葡萄牙。屆時將對養老金和醫療保健體系構成巨大壓力。為維持相同生活品質,波蘭必須投入更多資金。正如經濟學家和前財政部長Stanisław Kluza所言,人口規模與經濟增長並非密切相關。K氏表示,經濟不僅與人口數有關,也與人口素質有關,包括其教育程度、健康狀況、年齡結構、是否願意投入社會。

A: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本(2020)年12月29日以「2020年西班牙大城市房屋租金大幅下跌」為題報導略以: 依據西班牙著名網路買賣暨租屋平臺Idealista資料,2020年西國大城市房屋租金大幅下跌,惟2020年第1季西國未受疫情影響,當時房地產價格仍炙手可熱,而小城市受疫情封城措施之影響較小,爰全年全國之平均房屋租金仍微幅上漲1.4%。 目前西班牙全國房租平均價格為每平方公尺11.1歐元。大城市之中,以巴塞隆納(Barcelona)房租下跌最多,平均跌幅為9.4%、馬德里(Madrid)下跌7.3%、帕爾馬(Palma)下降6.2%、馬拉加(Málaga)下跌5.6%及塞維利亞(Sevilla)下跌5.2%等。 大城市房租下跌之主因係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所採取之封城措施使經濟活動停擺,造成房屋需求量減少而釋出之供給量大幅增加,如巴塞隆納及馬德里等大城之房屋供給量大幅增加約為2倍,目前巴塞隆納房租平均價格降為每平方公尺14.9歐元,而馬德里則為15歐元。由於前述價格調降,使馬德里取代巴塞隆納,成為西國房租最高之城市,而小城市則因經濟活動少,目前方開始感受封城所衍生之負面影響。 依據Idealista網路平臺資料,由於2020年第4季西國房租平均下跌3.7%,12月單月下跌1%,爰此未來西國房租仍將呈下跌趨勢。多數分析師持類似看法,認為儘管西國房地產市場變化莫測,惟2021年之房租仍將續下跌,尤其是大城市之房租,將維持此一趨勢。  

A:西班牙Expansión日報本(2020)年12月29日報導略以: 中國賽生藥業公司(SciClone)將於2022年之前投資246萬歐元於位在西班牙加泰隆尼亞(Cataluña)自治區之口服抗癌藥物製造公司Ability Pharma,以開發治療胰腺癌(cáncer de páncreas)之藥物。賽生藥業公司為美國股票上市公司,於2017年被中國德福資本公司(GL Capital Management)收購,該公司於2020年已投資82萬歐元於西國Ability Pharma公司之藥品研發,並將於2021年再投資164萬歐元。 前述2公司於2016年開始合作在中國研發ABTL0812抗癌藥物,主要用於研發將分子(molécula)轉化胰腺癌之新型安全及有效之治療方法,該療法係透過新分子使癌細胞自噬(autofagia selectiva de células cancerosas)而不影響健康細胞,目前已在西班牙、義大利、美國及以色列進行胰腺癌患者2期臨床實驗(ensayos clínicos de fase 2),盼於2024年正式提供患者治療。 西國Ability Pharma公司表示,2020年除透過與中國賽生藥業公司(SciClone)協議投資合作外,亦經Capital Cell微型集資平台募得610萬歐元、向歐洲新創委員會(Consejo Europeo de Innovación)申請取得520萬歐元、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申請取得160萬歐元及西班牙工業技術發展中心(Centro para el Desarrollo Tecnológico Industrial, CDTI)申請取得80萬歐元。 胰腺癌主要影響65至70歲之民眾,為難以診斷、高死亡率且非常見之癌症,惟與肺癌、結腸直腸癌、乳癌及前列腺癌相較,存活率較低。近年來胰線癌發病率增加,歐洲每年因該癌症死亡之人數約12萬8,000人,將為歐洲2020年癌症死亡之第2大原因。以西班牙為例, 2030年胰腺癌病患預計將增加約9,000例,約成長40%。

A: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本(2020)年12月28日報導略以: 因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2020年西班牙觀光客人數不足2,000萬人,較2019年之8,350萬觀光客大幅減少超過6,350萬人,觀光收入不到200億歐元,較2019年之920億歐元,減少逾75%,為自1960年代以來衰退幅度最大之一年。另依西國統計局(INE)之統計,2020年西國觀光業產值約為460億歐元,較2019年減少1,100億歐元,觀光業產值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值,自2019年之12.4%降至2020年僅約4%。 依據西國之統計,1968年西國之外國觀光客人數為1,920萬人,1969年增加至2,170萬人,隨後外國觀光客人數逐漸增加,2007年增加至5,870萬人,2008及2009年因經濟危機,外國觀光客人數減少,2010年回復至5,270萬,隨後則逐年增加,2015年增加至6,820萬人,2019年則創下最高紀錄,人數高達8,350萬人,惟2020年因疫情蔓延,外國觀光客未達2,000萬人,為近半世紀外國觀光人數最少之一年。 西國Funcas儲蓄基金會(Fundación de las Cajas de Ahorros, Funcas) 及Jaén大學(Universidad de Jaén)表示,儘管西國政府因已開始接種新冠肺炎疫苗而對觀光業復甦較為樂觀,惟疫情蔓延之不確定性及英國脫歐等風險,將使消費能力下降,短期內國際消費者將減少旅遊消費,未來2年國際觀光將減少,預計觀光業將於2021年4月復活節假期開始復甦,並將自國內旅遊開始,隨後才逐漸增加國際觀光客;2021年國外觀光客將恢復40%,2022年則可望增加至80%。 西班牙精緻旅遊協會聯盟(La Alianza para Excelencia Turística,Exceltur)表示,觀光業為西國受疫情影響最大之產業,倘政府無法提出具體之協助,則數以千計之公司將關閉,並將造成數十萬業者失業。巴塞隆納大學教授Oriol Anguera- Torrel則表示,政府應及時補助觀光業者,且由於各自治區受影響情況不一,應依地區所需提出不同之補助方案。

A:資料來源 :      瑞典公共健康局(Public Health Agency of Sweden) 挪威公共健康局(Norwegian Institute of Public Health, FHI) 芬蘭衛生福利研究所(Finnish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Welfare, THL)   有關瑞典、芬蘭及挪威等三國之COVID-19疫情的最新情況,截至12月29日為止,由各國主責單位公布相關資料如下: 瑞典境內確診總人數為42萬8,533人(較上月增加18萬5,404人),重症累積人數為3,990人(較上月增加782人),死亡人數8,484人(較上月增加1,803人),死亡率約2.02%。其中以首都斯德哥爾摩市為瑞典境內疫情最嚴重地區,目前確診人數為11萬6,574人(較上月增加4萬5,750人),死亡人數為3,156人(較上月增加468人)。瑞典第二波疫情嚴峻,瑞典國會將召開臨時會商議制定防疫相關法規。 芬蘭境內確診人數為3萬5,420人(較上月增加1萬791人),目前住院治療(含重症) 人數221人(較上月增加20人),死亡人數550人(較上月增加157人) ,死亡率約1.58%。芬蘭第二波疫情亦較第一波疫情嚴重,上月雖感染人數、重症和死亡增加人數均出現攀升;但仍為北歐國家疫情較為輕微的國家。 挪威境內確診人數為4萬7,057人(較上月增加1萬2,310人),重症累積人數為396人(較上月增加74人),死亡人數429人(較上月增加101人),死亡率約0.92%。同北歐其他國家,挪威第二波疫情亦屬嚴重,上月重症及死亡人數則有攀高之勢。 瑞典、芬蘭及挪威均在12月27日開始施打疫苗,主要對象為年老族群及醫護人員。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Covid-19疫情反映出瑞典整體結構問題,瑞典財政部長Magdalena Andersson相信,目前因公部門實施數年的減稅和私有化政策所導致的不平等差距,未來將可透過掖助公共投資而有所縮減。 Andersson部長認為2020年代將產生典範移轉(paradigm change),社會民主時代來臨需更多共同解決方案。於此同時,也象徵著以英國柴契爾夫人和美國雷根總統為標榜的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時代的結束,該主義曾引領市場解決機制(market-solutions)並以私有化(privatisations)為經濟平等(economic equality)之驅動力。然諷刺的是,新自由主義代表之一的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ound, IMF),現卻大聲疾呼不平等(inequality)阻礙經濟成長。 Andersson部長強調,第一份Covid-19疫情報告是反映出對瑞典中央集權領導的迫切需要,因為全球性疫情應由中央統一領導控管,而非由地方各行其是。她也指出未來政策方向係重大投資案應優先於減稅,因為減稅雖可創造工作,但重大投資案可以創造更多的工作。 前瑞典中央銀行法制專家Torsten Sandberg 則認為教條式的私有化運動(dogmatic privatisation drive)造成欺詐、犯罪活動崛起的機會,包括醫療體系內的漏洞,如私人診所醫院因法律未要求而無須為重大緊急情況進行相關醫療儲備。S氏強調,未來應強化公共財的透明與運用,關注改善已生鏽的民主程序。他認為私有化運動導致這次疫情的高死亡率,並形容新自由主義為"極右運動(far-right movement)"。

A:依據奧媒ORF本(2020)年12月29日報導,本年初夏時奧國下奧地利邦農會預估因全國氣候普遍乾旱,2020年穀物恐減產。惟自年中起至初秋期間奧國雨量充沛,亦幾乎無天然災害,以致秋末穀物產出大豐收,僅下奧地利邦(該邦有奧地利「穀倉」之稱)即收穫183萬噸穀物(以小麥、玉米為大宗),較2019年成長7%,。 下奧地利邦農會主管Manfred Weinhappel表示,2020年奧國穀物普遍豐收固然令人欣喜,惟奧國政府因新冠疫情實施之防疫封鎖禁令卻使穀物銷售量驟減。奧國餐飲業及各種大型活動因長時間限制營業或禁止舉辦影響,對穀物及相關製品需求大幅減少,例如啤酒消費量驟減亦為麥類需求衰退原因之一。 除穀類市場需求下降外,馬鈴薯亦出現供過於求現象。由於炸薯條係奧國餐飲業最常見之菜單之一,此外許多大型活動除販售飲料外亦兼售小吃,炸薯條常成為標配。新冠防疫封鎖措施間接造成奧國薯條銷售量雪崩,馬鈴薯市場出現庫存過多情形。  

A:依據奧媒「新聞報」(die Presse)本(2020)年12月29日報導,國際組織除為東道國提升國際能見度及帶來外交聲譽外,經濟效益亦不容忽視。根據奧地利智庫「高等經濟研究所」(HIS)公布一項針對駐奧國國際組織(如聯合國、OPEC等)為奧國帶來之經濟效益研究報告指出:2019年國際組織及其衍生機構(如國際學校)、外國使團等及其所舉辦之相關活動在奧國每年產生之經濟效益估計約為13.5億歐元(較2018年增加3%),另創造工作機會約18,940件(較2018年增加5%)。 對奧國財政部而言,國際組織亦為奧國稅收帶來正面效益。在奧國際組織及有外交官身分者雖享有許多免稅優惠,惟並非所有在奧消費及其進口物品皆能免稅,且不少在國際組織工作之外籍人士並無免稅待遇。根據HIS估計,2019年在奧之國際組織、外國使團及所屬人員向奧國政府繳交之各類稅款總和約5.27億歐元。

A:  土耳其自由日報(Hurriyet Daily News)報導,土國家庭、勞動與社會服務部長Zehra Zumrut Selcuk表示,土耳其明(2021)年1月1日起最低工資將調升21.56%。每人最低淨工資將由每月2,324里拉(310美元)調升至每月2,826里拉(377美元)。在扣除社會安全保費與所得稅前,新的最低毛工資將達3,578里拉(477.3美元)。薪資增加的比例遠超過土耳其年通膨率。土耳其11月時年通膨率處於14%,而12個月平均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達12.04%。   土耳其貿易聯盟(Turkish Trade Unions,Turk-Is)表示此新工資仍有所不足。該聯盟秘書長Nazmi Irgat表示,此調整與勞工期望差很多。   土耳其統計局(TUIK)上週向最低工資訂定委員會簡報勞工最低所需食物花費,該委員會成員包括勞工成員及雇主聯盟,以及政府官員。TUIK表示,重工業勞工每月食物花費上漲近20%達2,792里拉(375美元)。   Turk-is、Hak-Is及土耳其進步貿易聯盟總會(DISK)等3個勞工聯盟堅稱TUIK的數字除了勞工的食物花費外,並未將勞工家戶開銷納入考量。勞工聯盟希望最低工資提升至3,000里拉(403美元)以上。

A:沙烏地國防工業公司(Saudi Arabian Military Industries, SAMI)宣佈,併購沙國先進電子公司(Advanced Electronics Company, AEC),惟SAMI未透露併購金額。   SAMI公司董事長Ahmed Al-Khateeb表示,該併購將整合SAMI與AEC公司資源,形塑沙國未來國防產業體系,對國家經濟發展有長期正面影響。   沙烏地工業暨礦產資源部(Ministry of Industries and Mineral Resources)部長Bandar Alkhorayef表示,SAMI併購ACE公司除對軍事產業有影響之外,亦對民用設備(civilian application)的開發帶來潛在正面效果。   沙烏地係全球第2大軍事支出國,每年軍事支出超過200億美元,用於國防相關的採購、併購、維修與操作,其中電子工業(electronic industries)佔國防系統或契約成本30%-40%,擁有龐大市場潛力。   註: 沙烏地國防工業公司(SAMI)係沙國主權基金-公共投資基金(public investment fund, PIF)下屬的公司。 沙烏地願景2030(Saudi Vision 2030)規劃將超過50%的軍事設備支出(military equipment spending)在地化。 先進電子公司(AEC)自1988年涉足軍事產業,目前有超過100個策略夥伴並完成超過1,000項計畫案;AEC公司約85%員工係沙烏地籍,工程師人數約500人,在沙烏地在地化軍事製造業中扮演重要角色。 AEC公司近年業績穩健成長,2019年收益(revenues)達沙幣23.2億里雅(折合6.2億美元),較2018年的20.7億里雅以及2017年19.2億里雅增加。

A:資料來源: 瑞典政府網站 (Regeringen)   推廣創新商業模式俾使循環經濟成為業界驅動力 重點4循環經濟相關產業的驅動力,係透過各種措施鼓勵企業積極轉型為循環經濟,以開創銷售和服務等全新功能之商業模式。以歐盟為例,刻正建置綠色金融市場以吸引永續投資,俾援助循環經濟創新商業模式,而瑞典在其行動計畫中,將運用具體的政策工具和措施,協助企業轉型,並育成具循環商業模式和工業共生(symbiosis)之新創公司。 重點 4之目標如下: • 制定提升循環商業模式獲利之政策工具; • 制定有助於增加循環產品、服務、再利用和回收材料之供需之政策工具; • 提升環評審查效率,透過循環創新(new circular innovations)和高新科技發展永續生產,並同時達到環境保護; • 於回收、數位化和履歷溯源等相關領域研發和創新,以達高效循環利用社會資源之創新商業模式。 • 加強創新和商業整體環境,協助更多的循環經濟企業育成發展,為瑞典及全球市場提供產品和服務。   瑞典循環經濟政策重點3與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的關聯性包括: 8.2 :   透過多樣化(diversification)、技術升級和創新,精進高附加價值(high-value added)和勞動密集產業,達到更高經濟生產力水準。。 9.4 :   各國採取行動,於2030年達到基礎設施和工業升級與永續性,提高資源使用經濟效率,並採用清潔環保技術和工業流程。

A:重點 3之目標如下: •  推廣產品的重復使用、回收以及廢棄物管理等; • 在不影響生物多樣性和其他生態系服務(ecosystem services)情況下,以再生性和生物性原料取代化石原材料; • 開發廢棄物分類方式,以便回收更多的廢棄物; • 簡化家戶及產業的廢棄物資源分類; • 擴展瑞典已有的回收能量處理廢棄物資源分類(source-separated waste); • 以無毒性資源循環方式處理廢棄物,並提升高品質二次原物料的供需及使用率; • 在處理其他有害物質時,禁止使用高度關注物質(Substances of Very  High Concern); • 對無毒性原物料(non-toxic virgin materials)和再生材料設定同等高標準; • 確保有關產品和材料所內材質之資訊暢揭露,以達安全回收; • 提高社會對於材料流(material flows)之知識。   瑞典循環經濟政策重點3與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的關聯性包括: 11.6 :    2030年應大幅減少城市人均之環境影響,特別是空氣品質、城市及其他廢棄物管理。 12.4 :    依既有國際規範,2020年應達到環境無害管理,包括管理化學品、所有廢棄物之產品週期,大幅減少其等釋放至空氣、水和土壤中,降低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負面影響。 12.5 :    2030 年透過預防(prevention)、減少(reduction)、回收和再利用等方式,應大幅減少廢棄物之產生。 14.1 :    2025年應預防並大幅減少各種海洋污染,包括海事殘骸(marine debris)和營養污染(nutrient pollution)。

A:資料來源: 瑞典政府網站 (Regeringen)   無毒性材料重複使用   為達到循環經濟目的,必須增加重復循環使用,提高廢棄物利用率,以減少廢棄物數量。換言之,相關材料必須先經由資源分離(source separation)和後資源分離(post-source separation)等程序處理後,成為無法回收再利用的廢棄物,才作為垃圾燃燒,或以垃圾掩埋方式處理。 為擴展二次原物料(secondary raw materials)市場,產品應減少使用具高度關注物質(Substances of Very  High Concern)外,回收材料亦須具有高品質,因此對於再生材料和原物料(virgin raw materials)均應採取同等的高標準。 為達到瑞典及國際的環境氣候目標,必須採取行動以生物性(bio-based)、再生性(renewable)、永續性(sustainably produced)的材料取代目前所使用的化石 (fossil-based) 原材料(raw materials)。

A:  類別:A21(其他) 資料來源:VNA/ Vietnam+, 2020年12月28日 編輯日期:2020年12月29日   越南政府辦公室部長及主席梅進勇(Mai Tien Dung)於2020年12月28日舉行之中央與地方政府電話會議中表示,越南2020年落實法規鬆綁,共廢除239項額外之商業條件,每年減少商業條件及相關行政程序,協助企業節省1,800萬個工作天,估約省下營運成本6.3兆越南盾(2億7,340萬美元)。   2016-2020年越南政府自6,191項商業條件移除3,893項、自9,926項需要特別檢驗之貨物移除6,776項、以及移除30項與特別檢查相關之行政程序。此外,越南政府亦已處理1,501項重複之特別檢驗。經由中央部會、機構、以及地方政府之努力,對於越南在國際排名改善很有助益。   越南在世界銀行2020年經商環境報告評比,在190個國家中排名第70名,自2016年以來,累計進步20名;越南全球競爭力排名,在141個國家中居第67位,較2018-2019年上升10名;越南在全球創新指數排名,131個經濟體中排名第42位,是29個與越南有相同所得水準國家中之第1位。   另越南在聯合國2020年E化政府發展指數排名,在193個國家或地區排名第86位,較2018年上升2名,已自2014年之第99名持續上升。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