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在巴西牛皮主要用於製鞋業、紡織業、傢俱製造業和汽車用品製造業,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巴西牛類屠宰量減少,相關皮革產品產量和出口量都有所下降。根據巴西經濟部資料,2020年1月至9月巴西共出口1.213億平方米皮革,出口額為6.796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分別下降12.6%和24.7%。 巴西是全球皮革生產大國之一,每年產生收益超過80億巴幣,目前80%巴西皮革製品出口國外市場。根據巴西國家地理與統計局(IBGE)資料,巴西擁有超過2.14億頭牛,已超過全國人口數,同時巴西每年約生產4000萬張皮革。
A:根據巴西FGV基金會引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隨著巴幣貶值和巴西GDP縮減,巴西今(2020)年將跌出全球10大經濟體外。巴西本年GDP預計將比2019年下降28.3%,從1.8兆美元降至1.4兆美元,應將不及加拿大、韓國和俄羅斯表現,巴西將由全球第9大經濟體下跌至第12位。 FGV表示,巴西在排名中下跌主要是由於貨幣貶值,而不僅僅是經濟活動下降。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巴幣是全球貶值最大之貨幣之一。今年巴幣兌美元平均為5.28:1,比去年貶值達30%。然在巴幣升值期間,如2011年巴西曾排名第7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中國、日本、德國、英國和法國,當時巴幣兌美元不到2:1。
A: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本(2020)年11月9日以「西班牙銀行近12年來已關閉約50%家分行,資遣37%之員工」為題報導略以: 多重經濟危機使西班牙銀行試圖透過企業瘦身及併購等方式求生,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則加速客戶數位化,造成銀行分行功能逐漸消失,員工減少。西國銀行業自1997年蓬勃發展,從業人數為24萬5,916人,至2008年員工數為27萬6,497人達到高峰,自2008年起逐年下降,至2019年則減為17萬3,447人。以西國銀行分行家數而言,1997年為3萬8,047家,於2008年高達4萬6,065家,至2020年則減為2萬4,004家。自2008年迄今,西國銀行已關閉49.34%分行,計約2萬2,725家並資遣37%之員工,計約11萬8,050人。 近幾十年來,西國銀行業持續面臨市場變化、經濟危機及新法規等,如今銀行業面臨投資人投資意願低,使其股價為近25年平均最低價,且儘管價格已極低,仍無法吸引大量之收購,主要原因為銀行面臨競爭,利潤過低,部份情形下利率甚至未達1%。西國銀行於2019年平均每家分行員工人為7.23人,遠低於歐盟之16.06人,惟分行家數則為全歐洲第2大,此亦造成銀行成本增加及效率降低。歐洲央行(ECB)監管之西國12家主要銀行中,有8家已進行企業間之合併或大幅縮減規模,其中Caixabank銀行併購Bnkia銀行、Unicaja銀行與Liberbank進行聯盟、而Sandander銀行、Sabadell銀行及Ibercaja銀行則進行裁減分行及辭退員工,而Kutxabank銀行則給予員工優退等。 目前,優退和關閉分行似仍無法提高西國銀行業之報酬率。西班牙勞動公會聯盟(Confederación Sindical de Comisiones Obreras, CCOO)指出,銀行投資技術將增加生產效率及改善利潤,而數位化亦將降低員工成本。安侯建業(KPMG)則指出,運用數位化、自動化及技術之優勢將可改變銀行業之商業模式,減少分行家數及員工工作量等,並認為儘管銀行使用許多數位資訊模組,分行家數或將減少,但將不會消失。 亞馬遜(Amazon)、谷歌(Google)、蘋果(Apple)和臉書(Facebook)等大型科技網路公司已逐漸加入金融業務營運項目,且未來會益加明顯。巴塞爾國際銀行(Banco Internacional de Basilea, BIS)指出,上述多家網路大型公司運用Fintech金融技術(Financial technology)提供金融轉帳服務,2019年經由該等網路大型科技公司轉帳之金額高達4840億歐元,2020年則增加至6,770億歐元。
A:隨著燃煤發電成本提高,德州許多發電廠開始以再生能源取代傳統的燃煤發電。總部位於俄亥俄州的American Electric Power (AEP)合電力公司今日宣布,為遵守有關處理燃煤廢燼的聯邦環境法規,將分別於2023及2028年關閉位於德州Hallsville 及Pittsburg兩處的燃煤發電廠。 近10年AEP已關閉或售出的發電廠合計發電容量約13,500 megawatts,AEP總裁表示將持續改用低成本及更乾淨的能源,如天然氣或再生能源。 去年,位於德州的Gibbons Creek 燃煤發電廠也不敵高成本,宣布關閉,2018年總部位於德州Irving的Vistra電力公司關閉了三座燃煤發電廠,發電總容量共4000 megawatts。
A:參考資料: The Guardian, Renewables Now, edie.net 日期:109年11月10日 文號:駐英經(109)經字第798/P200號(商情文號:第798號) 商情本文: 國際能源署(IEA)於11月10日發布報告稱,疫情期間交通運輸少致使石化能源使用減少,但再生能源建置創新記錄,全世界在在2020年新發電力建置,有近90%是使用再生能源,使用天然氣和煤炭只有10%,該趨勢將使綠電在2050年成為最大電力來源。國際能源署祕書長Fatih Birol表示,至2025年,再生能源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發電來源,提供全球3/1電力來源,並終結煤炭50年來最大電力供應的歷史。目前電力係占所有能源使用的20%,運輸所需要燃料燃燒、工業和供熱燃料燃燒構成大部分能源使用。 數據並指出,自2010年以來,太陽能發電成長18倍,風力發電成長4倍,另,水力發電曾在2010年占有綠色電力的77%,但到2020年降至45%。祕書長Fatih Birol表示,太陽能發電將是世界未來綠電之首。 國際能源署並預測, 2020年全球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將達到前所未有的200 Gigawatt主要是美國中國開發能源廠商儘速使用將屆滿到期的投資誘因推動下,另2021年將更大成長,主要是印度及歐盟政策,並預期2022年小幅下降。 祕書長Fatih Birol另表示,政府在對疫情復甦政策有否投注再生能源使用仍是未確定,但政府政策可針對相關議題成永續復甦及加速浄能源使用,例如美國新總統拜登競選政策所提出浄能源政策如為履行,預期美國太陽能及風電再生能源舖設會更快。
A:參考資料: Gov.uk Press Release, Eminetra 日期:109年11月10日 文號:駐英經(109)經字第797/P200號(商情文號:第797號) 商情本文: 英國漁業部長Victoria Prentis 及格陵蘭漁業、狩獵及農業部長Jens Immanuelsen於11月9日以視訊會議的方式簽署諒解備忘錄(MoU),以促進在漁業事務上的合作。MoU將於2021年1月1日生效,與挪威及法羅群島之前所簽署二個漁業協議相同。 英國和格陵蘭已同意透過漁業對話來支持國際漁業會議上的雙邊合作,該等會議提供沿海國在最新科學的基礎上開會並討論共享魚類資源管理的機會。 在備忘錄中闡明,雙方認識到有必要促進負責任的漁業,以確保長期養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資源,並努力以科學的方式對漁業和水產養殖業進行管理,以盡量減少對海洋環境的影響。
A:參考資料: Financial Times, The Guardian, The Independent, BBC News 日期:109年11月10日 文號:駐英經(109)經字第796/P200號(商情文號:第796號) 商情本文: 英國國家統計局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ONS)本(10)日公告顯示,第3季英國失業率上升至4.8%,比第2季(4.1%)成長0.7%,其中年輕人(16-24歲)達14.6%,失業人口達24萬3000人,另9月份失業率比8月份驟升0.3%。 雖然英國疫情期間推出薪資補助政策已延長至明年3月,國家統計局副局長Jonathan Athow表示,目前勞動市場仍持續弱化,目前仍有250萬人屬於強制無薪假,另就業市場早期雖有增加,但隨著第二波封城,未來仍充滿不確定因素。 英國就業部長Miriam Davies表示,數據顯示,疫情正在對英國的勞動力市場產生影響。將通過計劃創造新的就業機會。而英國業機構中心目前已經有4,500個新工作空缺,我們正在啟動20億英鎊的計畫,招募第一批新人,而JETS(Job Entry Targeted Support)計劃係為因疫情而失業的人提供支持。 英國商業總會首席經濟師Suren Thiru表示,政府薪資補助措施雖可在短期內保障大量工作,但企業將面臨另一波現金流量和利潤嚴重減少的情況,未來幾個月的失業率仍有可能進一步大幅上升。
A:參考資料: Financial Times, The Irish Times 日期:109年11月7日 文號:駐英經(109)經字第795/P200號(商情文號:第795號) 商情本文: 明年1月1日起英國脫歐過渡期後,英國將有可能失去歐盟與其他十幾個國家間的貿易協定利益。 英國國際貿易部長Liz Truss表示,在英國於12月31日脫歐前,希望可以與加拿大和新加坡簽署貿易協議。這些協議將成為英國與包括日本、瑞士在內的主要貿易夥伴達成的協議。而墨西哥、越南和埃及在內的其他經濟體的談判也仍在進行中,這三個國家與英國的貿易關係在2019年僅就商品貿易而言價值將近120億英鎊。若英國在明年1月1日前仍未與歐盟達成脫歐協議,則將須採用世界貿易組織之條款與世界各國進行貿易,並對英國進出口商品徵收更高的關稅。 英國國際貿易部長Liz Truss認為,英國已有效地複制歐盟的貿易條款,以便在脫歐後適用於英國。英國政府表示已與52個國家簽署或原則上達成貿易協議,這些貿易關係在2019年將累計價值1460億英鎊。新協議已涵蓋的國家包括韓國、以色列、冰島、挪威、摩洛哥、瑞士和南非,且英國於上個月與日本簽署歐盟貿易協定替代版本的英日自由貿易協定。在英國仍在尋求過渡或取代協議的15個國家中,加拿大是最大的國家,2019年加拿大與英國的雙邊商品貿易額超過180億英鎊,但是在某些情況下,由於英國與歐盟之間未來關係的不確定性使談判變得更複雜。 英國和瑞士已締結一系列新協議,從貿易到公路運輸以及公民權利的所有方面。但是瑞士政府警告,如果英國和歐盟未能同意統一某些法規可能無法完全消除某些領域的法律空白地帶。潛在的問題包括協調跨境員工的社會保障安排和海關程序,同樣的,與土耳其的談判也因該國與歐盟建立關稅同盟而變得複雜。英國原定離開歐盟的日期已從2019年3月推遲到今年年底,國際貿易部長Liz Truss在英國皇家國際事務學院Chatham House最近的一次演講中表示,“政府的目標是到2022年與80%的英國貿易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
A:參考資料: BBC News 日期:109年11月7日 文號:駐英經(109)經字第794/P200號(商情文號:第794號) 商情本文 英國政府正討論核電在英國未來能源戰略中的作用,並將批准啟動建造Sizewell核電站計畫,政府堅稱將繼續致力於建設新的核電站,該政策為英國電力供應脫碳總體戰略的一部分,英國目標到2050年實現零碳淨排放。 對新核電的承諾將納入於政府11月初發布能源十項計劃之一,其計畫更希望包括:對碳捕集技術的新投資、研究氫氣如何替代化石燃料、擴展海上風電的作用等。該計劃將在11月下旬英國政府發布詳細的政府白皮書闡明未年英國的能源政策前進行。該項目的成本可能高達200億英鎊,建造時間大約為10年,而核電目前提供英國全部電力的20%以上。 儘管英國工會大力支持將位於Somerset地區之Hinkley Point發電廠的技術轉移到位於Suffolk的Sizewell核電站,以保留工作專業技能和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但當地對大規模的建設項目反彈極大,因這將對當地重要的野生動植物地區構成生態威脅。中國廣核集團(CGN)已經擁有Somerset Hinkley Point C核電廠33%的股份,目前由法國公司EDF興建,而法國EDF公司則擁有其餘的三分之二股權。這家中國廣核集團並參與英國Sizewell核電廠的開發階段,擁有20%的股份。 政府預期將設定以電動熱泵為房屋提供暖氣之目標,因英國到2050年前要實現零碳淨排放,最困難的部分之一就是在英國家庭中更換2500萬台瓦斯加熱氣。英國預計將於11月下旬發布有關更詳細的英國未來形態能源政策。
A:日期:11月9日 資料來源:彭博社、路透社 彭博社及路透社於11月9日均報導,我國本年10月出口達322.3億美元,與去年同月相比增11.2%,創歷年單月新高,為連續第4個月成長。另台灣對主要市場出口全面擴張,美國成長21.4%及日本成長4.8%亦創歷年單月新高。 報導指出,出口暢旺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出現遠距辦公的趨勢,帶動我國5G網路設備及電子產品的需求。經濟學家表示,除電子產品強勁需求外,傳統產業復甦亦優於預期,預計強勁出口將推升台灣全年GDP成長至2%以上。另我國半導體產業出口亦不受美國9月對華為禁令的影響,台積電表示目前仍供不應求。 預期歐美年底採購旺季即將到來,加上疫情推動宅經濟對電子產品等需求持續強勁,台灣出口將有望穩定成長,但近期全球再度爆發第二波疫情,部分國家重啟封鎖令,將有可能為台灣出口帶來不穩定性。
A:日期:11月9日 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 美國藥廠輝瑞(Pfizer)和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於11月9日宣布,兩家公司聯合研發的新冠肺炎疫苗,在進行的第三階段臨床試驗結果顯示,阻止新冠肺炎感染率達90%。輝瑞預計在本月第3周蒐集到安全數據後向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申請緊急授權,一旦獲批,將在本月或下個月開始分送疫苗使用。 輝瑞和BioNTech研發的新冠肺炎疫苗為兩劑,自7月下旬以來已在美國和其他國家招募將近4萬4,000名測試者,其中僅有94人受感染。根據初步結果,病人在接種第2劑的7天後、以及在接種第1劑的28天後能達到預防感染的效果。輝瑞目前仍在蒐集FDA要求對疫苗接種者追蹤2個月的副作用安全數據,且強調整個試驗結束前,疫苗的有效率都可能產生變化,該項試驗將繼續進行至4萬4,000名測試者中有164人感染。 輝瑞預計2020年可向全球供應5,000萬劑疫苗,2021年增至13億劑。美國政府已協議向輝瑞購買1億劑疫苗,將免費分發給美國民眾。目前全球有11款候選疫苗處於後期試驗階段,其中有4款在美國進行。美國另一家藥廠Moderna先前亦表示,可能在本月稍晚取得新冠肺炎疫苗初步結果。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0.11.10 Polish News Bulletin 波蘭貨幣政策委員會(RPP)於11月6日會議決定維持利率不變,但對明年的經濟前景則表示悲觀。市場曾推測利率可能會從目前的0.1%降至零。但實際並未發生,且RPP仍維持購買國債。RPP對第四季度經濟狀況的評估與10月以來的評估相似。RPP表示,COVID-19病例數急劇增加和更嚴格的流行病學限制將導致第四季度經濟明顯疲軟。預計2021年GDP增長率將降為2.65%,而非7月時預測的4.32%。預計2022年將出現強勁反彈,GDP增長5.8%,而7月的預期僅為3.95%。根據目前的預測,明年的通貨膨脹率將達2.5%,是7月時預期的兩倍。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0.11.10 PolandIn, PAP 波蘭農業部於11月10日週二宣布,波蘭農業及農村發展部長Grzegorz Puda已下令對養殖的貂進行新型冠狀病毒檢測。此舉是在丹麥貂農場發現這種病毒的突變形式之後做出的決定。如果新病毒傳播,可能會使疫苗的效力降低。 該部在新聞稿中表示,在丹麥獸醫部門關於在貂檢測到突變型SARS-CoV-2冠狀病毒的報導之後,波蘭農業及農村發展部長Grzegorz Puda立即採取必要的措施來防止新的威脅。 此檢測將在波蘭各地的水貂農場進行。P部長呼籲水貂養殖場的所有業者及其僱員監視動物的健康。衛生部並表示,每一個可疑病例都應立即報告給衛生檢驗(人民)或獸醫檢驗(貂)單位。另並要求衛生檢查總長提交一份報告,說明在從事繁殖或飼養貂的病患或感染人群的流行病學調查中是否證實SARS-CoV-2病毒。最近,在新的冠狀病毒從動物傳播回人類後,丹麥決定撲殺多達1,700萬頭養殖的貂。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0.11.10 IAR 美國製藥公司輝瑞公司(Pfizer)11月10日週一宣布,該公司與德國合作夥伴BioNTech公司共同生產的實驗性COVID-19疫苗,根據最初的試驗結果,其有效性超過90%,此為可能的快速監管批准打下基礎。波蘭總理Mateusz Morawiecki在該新聞宣布之後表示,波蘭可望於明年春季獲得數百萬劑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此係歐盟與藥品生產商達成協議的一部分。 M總理於11月10日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根據夏季在歐盟層級簽署的一項協議,波蘭將在與歐盟其他會員國平等的基礎上,並“按人口數量比例”取得該疫苗。波蘭希望至少擁有2,000萬劑疫苗,並且將與其他歐盟國家同時獲得這些疫苗,因為這是波蘭參與簽署協議的結構方式。 M總理補充表示,該疫苗將在可選擇的基礎上提供給公民,並將首先對老年人,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及執法人員提供。M總理還表示,他已經發布有關明年針對全國接種COVID-19疫苗的基礎設施的指示。M總理告訴記者,週三將與輝瑞及BioNTech簽署一份新型冠狀病毒疫苗供應協議。歐盟執委會主席Ursula von der Leyen在推特上表示,歐盟高階主管正計劃與輝瑞公司及BioNTech公司盡快簽署一項最多至3億劑的合約。
A:根據瑞士Aargauer Zeitung日報報導,瑞士房地產集團-PSP Swiss Property在2020年1至9月稅前利潤金額為1.59億瑞郎與2019年同期相比較,減少約770萬瑞郎。淨利潤為1.32億瑞郎,與2019年同期相比較減少42.2%。另PSP集團的房地產租金業績增加420萬瑞郎,為2.21億瑞郎,預估其企業稅前及息前獲利(EBIT)金額約為2.7億瑞郎。 資料來源: 瑞士Aargauer Zeitung日報 日期: 2020年11月10日
A:依據奧媒「標準報」(der Standard)本(109)年11月9日引述「奧地利國際經濟研究所」(FIW)最新預測資料,2020年奧國對外貿易恐衰退9.0%,2021年則將出現谷底反彈,預估全年外貿成長7.5%。FIW另預測2020年奧國經濟預估衰退6.8%,其中因受出口衰退10.7%影響,GDP將因此減少1.3%。 鑒於新冠疫情嚴重衝擊國際經濟活動並對奧國外貿造成巨大影響,FIW於本年10月底更新「奧地利對外貿易年度報告」(上次出版時間為本年2月底),提出對2020年及2021年奧國外貿發展之最新預測。該報告係根據2020上半年奧國經貿統計,以及國際總體經濟現況與未來趨勢等資料進行綜合分析。 貨品貿易方面: (一)2020年第1季奧國出口衰退4.1%,第2季衰退17.6%,2020上半年出口平均衰退10.8%,前3大出口衰退貨品為:汽車(-39.2%)、汽車零配件(-34.4%)、鋼鐵及金屬產品(-25.1%)。 (二)2020年第1季奧國貨品進口衰退5.8%,第2季衰退16.1%,2020上半年進口平均衰退10.9%,前3大進口衰退貨品為:汽車零配件(-34.3%)、紡織品(-32.3%)、汽車(-31.0%)。 (三)FIW預估奧國2020全年貨品出口衰退10.7%,2021年則成長6.5%。另2020全年貨品進口衰退9.2%,2021年則成長6.0% 服務貿易方面: (一)新冠疫情對奧國服務貿易衝擊明顯大於貨品貿易,2020年第1季奧國服務出口衰退6.5%,第2季衰退達20.9%,2020上半年平均衰退12.8%。旅遊業為服務出口衰退最大領域,較2019年上半年減少30.1%,其次為其他商業服務(含智慧財產權使用費) (-24.7%)以及運輸(-23.5%)。 (二)2020年第1季奧國服務進口衰退3.5%,第2季衰退17.5%,2020上半年平均衰退10.9%,前3大衰退領域為:旅遊(-60.5%)、運輸(-12.0%)、其他商業服務(含智慧財產權使用費) (-9.1%)。 (三)FIW預估2020全年奧國服務出口衰退16.0%,2021年則成長5.4%。另2020全年服務進口衰退14.1%,2021年則成長4.5%。
A:依據奧媒新聞報本(109)年11月9日報導,奧國勞動部長Christine Aschbacher預估,新冠肺炎疫情及自11月3日開始實行之為期1個月第2波全國性防疫封鎖措施,再加上過往冬季失業率通常較高(例如冬季為營建業淡季),將使奧地利至本年底失業總人數突破50萬人。奧國政府正透過縮短工時、學徒雇用補助等紓困措施,以及加強失業者就業媒合,支持就業市場。 奧地利經濟研究所(Wifo)及高等研究所(IHS)均認為,降低新冠肺炎感染數是拯救奧國經濟當務之急,感染數字下降及全國健康情形好轉,是改善經濟情勢及就業市場最重要關鍵。新冠疫情危機使就業市場前景不甚樂觀,惟倘當前實行之防疫封鎖措施能有成效,將能為2021年初之冬季旅遊業及就業情形,帶來正面影響。 Wifo所長Chistoph Badelt擔憂一直維持在高點之長期失業人數,並籲請奧國政府提出長期性支持措施。IHS所長Martin Kocher肯定奧國政府各項支持就業之措施,倘無這些紓困措施,失業率恐更高。 Wifo及IHS亦提醒奧國政府審慎考量是否進一步關閉中小學及幼兒園,因關校將帶來巨大成本,尤其對婦女而言,不但須付出雙倍精力照顧孩子,亦衝擊其工作生產力。
A:依據奧媒標準報本(109)年11月9日引述奧國統計局資料,新冠肺炎疫情使奧國及全球多國嚴加實施防疫限制措施,衝擊全球及奧地利貿易。奧地利2020年8月份出口較2019年同期,減少7.2%至101.6億歐元,進口減少5.6%至108.3億歐元,貿易逆差擴大至6.7億歐元。2020年1至8月出口較2019年同期減少10.2%至916.5億歐元,進口減少12.2%至929.8億歐元,貿易逆差則縮小至13.4億歐元。 奧地利2020年8月份對歐盟會員國出口較2019年同期減少4.4%至68.7億歐元,進口減少6.5%至73.1億歐元,貿易逆差減少至4.3億歐元。奧國8月隊非歐盟會員國出口減少12.5%至32.9億歐元,進口減少3.9%至35.2億歐元,貿易逆差擴大至2.3億歐元。 奧國2020年1至8月與最大貿易夥伴德國間進出口額衰退最大,對德出口額衰退7.5%至279.2億歐元,自德進口額減少11.9%至325.4億歐元。
A:依據奧媒「標準報」(der Standard)本(109)年11月10日報導,奧地利零售商協會11/10日公布,自11/3日實施第二次全國防疫封鎖措施1週期間奧國零售商業績盈虧評估報告顯示,有些商店業主認為11月份開店營業恐不如餐飲業及旅館住宿業等歇業划算。 根據上述評估報告指出,實施封鎖第1週期間營收衰退最大者係食品批發業,減少幅度高達90%;時裝業及珠寶飾物業營收衰退幅度約80%,亦屬大輸家。業績不降反增之店家如:販售健身器材、玩具及消費性電子產品等,成長幅度則近20%。另食品零售店業績則相對穩定,而超市業績甚至略有成長。 奧國零售商協會常務董事Rainer Will表示,對於營業收入大幅衰退之商家如扣除固定成本,則11月份業績恐出現虧損狀況。奧國餐飲業、旅館住宿業等因政府限制營業規定而歇業者,可向奧國政府申請補償(最高金額為2019年11月份營業額80%)。相形之下,許多零售業者抱怨,奧國政府應宣布全面停止營業一個月,並對所有零售業實施與餐飲旅館業相同補償措施。
A:依據奧媒「信使報」(Kurier)本(109)年11月10日報導,奧地利最大鋼鐵公司奧鋼聯(voestalpine)日前公布2020/21會計年度(2020年4/1日至9/30日)上半年財報,稅後淨損2.76億歐元(上年同期淨利1.15億歐元),係該企業自2009年金融風暴後首次出現巨額虧損。 奧鋼聯2020/21上半年營收51億歐元,較上年同期減少21.9%。稅前利潤(EBITDA)自上年同期6.66億歐元大幅下降至3.95億歐元,而EBITDA利潤率自上年同期10.2%下降至7.7%。另營業利潤(EBIT)自上年同期2.3億歐元下降至虧損2.15億歐元。 奧鋼聯在新冠疫情爆發前即出現營收大幅減少情形,不利因素包括:全球經濟成長減緩、美國對全球多國鋼鐵產品徵收懲罰性關稅、在美國德州投資之Texas生鐵廠,以及喬治亞州Cartersville汽車零配件廠生產成本過高等。新冠疫情衝擊對該企業原本坎坷之營運無異於雪上加霜。 奧鋼聯至2020年9月30日員工總數47,917人,較2020年3月31日時減少6.5%。除裁員外,奧鋼聯在奧國及德國據點分別有2,500名及1,500名員工採縮短工時上班。另全球其他據點總共約有1,800名員工採行類似縮短工時模式工作,如巴西、瑞典、法國及英國之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