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土耳其自由日報(Hurriyet Daily News)報導,土耳其財政部長Berat Albayrak於本(9)月29日公布土耳其「2021-2023年新經濟計畫」,主題為新穩定、新常態及新經濟。   A部長表示政府預測本(2020)年土耳其經濟成長0.3%,並在遞延的消費與投資實現及觀光收入恢復正常後,明(2021)年經濟成長可望達5.8%,另2022年及2023年預估約5%;惟渠指出,在最糟糕的情況下,本年土耳其經濟可能衰退1.5%並於明年成長3.7%。   繼本年第1季成長4.4%後,土耳其經濟於本年第2季衰退9.9%。A部長表示數據顯示土耳其經濟自第3季起將呈現V型復甦,並明顯轉向正成長,與許多已開發及發展中經濟體不同,惟觀光、運輸及服務業整體還未恢復至理想水準,鑒於服務業約有1,500萬名從業人員,服務業之振興至關重要。   關於政府近來對利率、流動性、換匯及資產比率採取之措施,A部長表示未來數日及數週將持續推動正常化,該等措施將有助於金融穩定及土耳其總體經濟目標;為達到成長目標,政府將如以往般聚焦出口、高附加價值的生產及就業,政府將在後疫情時期採取經濟復甦政策以支持勞動市場。   A部長指出,對抗新冠病毒疫情之支助方案金額已達4,940億里拉(630億美元),為GDP的10%。渠另表示為穩定物價,將通膨率永久降至個位數非常重要,政府目標本年通膨率為10.5%,另明年底為8%,並於2023年底降至4.9%。   根據土耳其政府新經濟計畫,本年經常帳赤字預測為244億美元(3.5% GDP),另預算赤字預估為2,392億里拉(4.9% GDP)。

A:捷克在“紅色”和“橘色”疫情地圖上的中學(八年制中學的較低年級除外)將被下令從下周一起關閉兩週。捷克衛生部還希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購物中心的營運,避免停課的高中生在購物中心裡群聚。P衛生部長說商業活動和餐廳將不受限,但其他活動將根據人數受限,捷克邊界也暫時不會關閉。

A:捷克新任衛生部長Roman Prymula今天將要求內閣宣布緊急狀態,其生效日期為本星期日午夜起,他今天將首先向國會解釋國家進入緊急狀態的理由,針對新冠疫情的威脅需要採取嚴厲的防疫措施,因為該傳染病正在日益威脅捷克共共衛生系統的能力,他說捷克日前還未達到醫療資源匱乏,但在10月底有可能面臨危機。醫療設施運作因受到隔離醫護人員增加的限制,為了能夠下令醫學系學生提供協助,捷克需要宣布國家緊急狀態。目前在一些大學附設醫院中有多達220人進行自我隔離/自我居家檢疫所,已使得部分科室全部關閉。

A:出處:nltimes.nl, 2020/09/30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Shell公司轉型重組計畫將大幅削減7,000至9,000個工作   荷蘭新聞台NOS報導,石油和天然氣巨擘Shell公司於9月30日宣布,該公司正在為轉型綠能做重組準備,計畫將大幅削減7,000至9,000個工作。   目前Shell公司在全球有8.2萬名員工,荷蘭有10,000名員工。此次重組是該公司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計畫每年削減成本17億至21億歐元,希望能在2022年底之前執行完畢。   Shell公司表示,該公司正進行與能源轉型有關的策略調整,讓削減成本變得比較容易。各界要求Shell加大對永續能源投資的壓力日益增大。激進投資者Follow This提出的一項氣候提議,要求Shell提出符合巴黎氣候協議目標的具體措施。去年該提議雖然被該公司的股東否決,但支持的比率已由前一次的5.5%增至14.4%。   Shell公司正逐步將綠能納入其傳統化石燃料為主的產品結構內,該公司計劃在沒有獲得荷蘭政府補貼的情況下,與荷蘭能源公司Eneco共同合作,興建一座大型海上風電場,此外亦收購了歐洲最大的電動汽車充電站供應商之一的NewMotion。

A:資料來源:歐盟109年9月29日第315號公報   本案歐盟執委會係依歐商Kuraray Europe GmbH申請,於去年7月 30日針對自中國進口之旨揭產品展開反傾銷調查,並曾於本年3月9日裁定不課徵臨時反傾銷稅。   歐盟頃公布Commission Implementing Regulation (EU) 2020/1336對來自中國之聚乙烯醇課徵最終反傾銷稅,產品歐盟稅則號列為CN code ex 3905 30 00 (TARIC code 3905 30 00 91),稅率自17.3%至72.9%不等。   本案詳細資料請自歐盟公報網站下載,網址為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uri=uriserv:OJ.L_.2020.315.01.0001.01.ENG&toc=OJ:L:2020:315:TOC。  

A:資料來源:歐盟109年9月24日第C316號公報   歐盟執委會於109年8月10日接獲歐洲電線電纜製造商協會(Europacable)代表涵蓋歐盟相關產品總產量 25%以上之業者提出申請,受調產品之歐盟稅則號列為CN code ex 8544 70 00 (TARIC codes 8544 70 00 10),受調期間為108年7月1日起至本年6月30日,損害趨勢評估調查期間則為106年1月1日至本案審理完畢為止。   本案申請人主張重點如次: 計算傾銷差額之基準:鑒於中國電信市場存在原物料、相關企業受中國政府直接或間接所有、工資及電力生產成本、政策干預等扭曲情形,爰不宜引用其國內銷售價格及生產成本作為計算傾銷差額之基準。進口對產業造成損害,且與損害間具因果關係:自中國進口之光學纖維網路線,不論在數量或市占率上均有所增加,且在美國近期對旨揭產品加徵關稅之情形下,進口量增加幅度提升,對歐盟境內相關產業之銷售量、價格與市占率皆造成負面影響,進而導致其境內產業景氣實質下滑。 本案調查時程預計自公告日起13個月內完成,最長不超過14個月,詳細資料可自歐盟公報網站下載,網址為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uri=uriserv:OJ.C_.2020.316.01.0010.01.ENG&toc=OJ:C:2020:316:TOC。    

A:2020年9月28日國際信評公司標準普爾(S&P)資深分析師Trevor Cullinan表示,海灣國家受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衝擊,無法完全依靠自主復甦(self-starting recovery),需仰賴全球經濟、世界貿易以及原油市場的恢復。   Cullinan分析師指出,油價結構性改變(structural changes)對海灣國家政府收入造成影響,導致赤字增加及資產負債體質疲弱。近年多數海灣國家政府信評因油價劇跌遭調降,目前巴林及阿曼主權信評(sovereign ratings)被歸為非投資等級(non-investment grade)。   Culinan預測未來2年國際油價約50美元/桶,到2023年僅微漲至55美元/桶。   S&P金融機構部門主任Ben Young表示,銀行體系(bank system)係海灣地區相對表現較佳的產業,尤其係沙烏地銀行在2020年上半年仍維持成長趨勢,雖然沙烏地金融系統面臨衰退壓力,其體質仍足夠再吸引360億美元的震盪(absorb another $36 billion of shock before suffering serious damage to its capital bases)。

A:2020年9月29日海灣國家領袖悼念病逝的科威特國王Sheikh Sabah Al-Ahmad Al-Sabah。   Sheikh Sabah Al-Ahmad Al-Sabah病逝於美國,享壽91歲,自2006年登基,在過去50年來對科威特外交政策影響重大。   科威特即日起開始為期40日哀悼,全國所有公家機關降半旗。   海灣國家合作理事會(GCC)秘書長Dr. Nayef Falah Al-Hajraf表示,世界失去發展的先趨(pioneer of development);伊斯蘭合作組織(Organization of Islamic Cooperation)秘書長Dr. Yousef bin Ahmed Al-Othaimeen稱讚Sheikh Sabah係智慧及現代化的象徵。   9月30日科威特王儲Nawaf Al-Ahmad Al-Sabah(已故國王的弟弟)宣誓登基,其年齡高達83歲。   科威特政治分析師Dahim Al-Qahtani表示,預期新國王上任對科威特政治不會造成重大轉變,科威特仍將持續遵循Sheikh Sabah時期「平衡及連結差異(balance and bridging differences)」的政策走向。

A:2020年9月29日沙烏地社會保險總局(Saudi General Organization for Social Insurance, GOSI)宣佈,在私部門(private sector)企業工作且仍受疫情嚴重影響之沙烏地籍員工,將再延長3個月補助(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   GOSI定義受衝擊產業包括住宿(accommodation activities)、旅行社(travel agencies or tour operators)、訂位服務(reservation services)及相關活動、航空運輸(air transport)、體育(sports)、休閒娛樂(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 activities)以及藝術與創作活動(artistic and creative activities)等。   GOSI表示符合申請資格企業,應將受補助沙籍員工人數比例降至50%,並於10月1日至15日間至線上保險系統(online insurance system)登錄,未能按期完成者,將不受理該公司員工的補償申請,僱主須全額負擔員工所有薪資及社會保險費用。GOSI亦將定期檢視/更新受疫情影響產業類別。   另9月29日沙烏地健康部(Ministry of Health)宣佈,境內累計確診病例達33萬4,187人,當日新增539人;死亡人類累計4,739人,當日新增27人;當日利用聚合酶連鎖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檢測量為5萬1,676人次,總檢測人數累計達644萬4,173人次。   註: 1.2020年4月 3日沙烏地國王Salman bin Abdulaziz Al-Saud宣佈,挹注沙幣90億里雅(折合24億美元)補助沙烏地籍員工,減緩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衝擊,相關措施如下:以沙烏地失業保險(Saned)機制登錄之薪資為基準,在私部門(private sector)工作之沙烏地籍員工,可取得60%月薪(沙幣9,000里雅為限)補助。 2.沙烏地皇室詔令(Royal Decree)要求財政部(Ministry of Finance)、經濟暨規劃部(Ministry of Economy and Planning)、人力暨社會發展部(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以及GOSI等單位成立委員會,協助沙烏地人民面對疫情衝擊。

A:出處:NIS News Bulletin, 2020/09/28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財政部給予企業三年時間繳還欠稅   荷蘭財政部次長Hans Vijlbrief週二(9月29日)對眾議院表示,在新冠肺炎危機期間,企業可以申請延期繳稅、推遲開始繳還欠稅的時間,且加長還款期限。   由於新冠疫情危機,許多企業面臨財務困境,上週荷蘭眾議院在有關經濟紓困方案的辯論中,曾要求荷蘭政府給予公司更長的繳還欠稅時間,現在稅務局已經同意。   荷蘭政府原規定企業必須從2021年1月開始,兩年內償清今年的欠稅,但眾議院認為時間太短。由於荷蘭各政黨對企業延期繳稅有各種不同的意見,Vijlbrief次長因此採取了折衷的方式,決定給予企業三年的時間繳還欠稅,並將開始償還日延後至2021年7月1日,企業申請延期繳稅截止日期,亦由本年9月30日延長至12月31日。。   Vijlbrief次長表示,自爆發新冠疫情危機以來,約有25萬家企業申請了延期繳稅,其中,5萬家企業已完全繳清欠稅,目前還有20萬家企業仍未繳清,欠稅總額為120億歐元。

A:資料來源: The Nation,2020年9月29日  泰國設定成為全球清真食品前十大出口國的目標,以幫助該國出口從今年受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影響而衰退14%中復甦。  泰國工業聯合會(Federal of Thai Industries, FTI)預估,由於泰國在全球35兆泰銖(約32兆新臺幣)的清真食品市場中占據較大之份額,明(2021)年該國清真產品出口將從今年的9 ,000億泰銖(約8,239億新臺幣)成長5%。儘管受到COVID-19危機的影響,但因全球22億穆斯林消費者的需求增加,泰國的鮪魚罐頭、新鮮水果及雞肉等清真產品的出口量仍在成長。世界十大清真產品出口國分別為美國、荷蘭、巴西、德國、中國大陸、西班牙、法國、加拿大、義大利及比利時。泰國世界排名第12位,在亞洲排名第三,在東協位居第一,出口金額為9,090億泰銖(約8,322億新臺幣)。  2020年前6個月泰國出口清真食品達4,490億泰銖(約4,111億新臺幣)。泰國出口清真食品排名前五大的市場分別是中國大陸(1.378億穆斯林)、涵蓋57個穆斯林國家的伊斯蘭合作組織(Organization of Islamic Cooperation, OIC)、美國(680萬)、印度(2.658億)及俄羅斯(2,470萬);產品項目包括蔬菜、水果、稻米、糖、肉、禽類(如雞肉)、水生動物(如蝦、魚),以及加工產品、即食食品、調味料、飲料與零食。  據FTI食品工業部門負責人Wisit Limluecha表示,今年由於遭受COVID-19疫情的衝擊,導致各國購買力下降,但明年如果情況改善,預計將成長3-5%。此外,世界各地的泰國餐館約有20,000家,為清真食材的另一個出口管道。泰國有機會加入全球清真食品的前十大出口國,關鍵在於創新及提供優質產品。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9)月30日報導,日本東芝公司頃發表將退出LSI(大型積體電路)等新開發事業,為此並將對該事業相關約770名員工進行調配及實施優退措施,主要係因受到中美貿易摩擦及新冠疫情擴散等影響,認為無法獲得符合開發成本效益所致。 東芝半導體事業部門中,除汽車用畫面解析等系統LSI等部分事業外,將全面退出類比IC與微控制器的新開發事業。因此相關部門總計2,100名員工,其中770名將進行調配及實施優退措施,並在明(2021)年編列118億日圓的預算,作為自願退職之特別退休金。 雖東芝企業在去(2019)年11月已發表將退出車用以外系統LSI之開發,但仍將致力於車用系統領域。今後則只專注於具高收益的 Discrete(離散半導體)、馬達控制用類比IC及微控制器等領域開發事業。預計此舉可為2022年削減150億日圓以上的固定人事費用。

A:出處:government.nl, 2020/09/29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防疫新措施   由於荷蘭新冠疫情日益嚴重,荷蘭總理Mark Rutte及衛生部長 Hugo de Jonge於9月28日晚間召開新冠疫情新聞發布會,宣布最新的全國性防疫措施,並​​將於9月29日星期二18:00開始生效,效期至少三個星期。   室內規則 若非必要,仍居家辦公,若工作場所發生感染,該場所將被關閉14天。 住家最多可以容納3位訪客,13歲以下則不受限(之前規定是6位)。 每一群最多4個人,例如餐廳一桌最多坐4個人(不包括3歲以下兒童)。 每個室內空間最多可容納30人。 提供餐飲的營業場所21:00之後不能再有新顧客入內,且必須在22:00前打烊。 餐廳、咖啡館和酒吧必須要求客人登記姓名和聯繫方式,以便必要時進行聯繫追踪。訪客持續不斷的室內場所,例如具歷史性的建築物、圖書館和博物館(不包括零售商店和市場)必須預訂。 零售商店需要限制顧客入內人數,以確保維持1.5公尺距離。 與顧客有肢體接觸的行業,必須要求顧客登記姓名和聯繫方式。   戶外規則 沒有持續人流的戶外活動人數量上限為40人,包括13歲以下的兒童,但不包括工作人員。 在人流不斷的地方,例如動物園或市場,必須視場地的大小來限制訪客人數。 不論是業餘比賽還是職業比賽,都必須在沒有觀眾的情況下舉行。 建議避免前往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進行非必要旅行。   不受限於30人(室內)和40人(室外)的例外情況: 合法示威遊行、抗議等活動、宗教活動、教育組織、學校、訓練中心、托兒所、醫護組織、安養院、人潮流動的運動場地、公共場所與公司交通車、童軍營、青少年、孩童文藝場合、機場、平日因業務性質可提供最多100人的公司行號、組織、荷蘭國會開會、市政府、省政府、水利局等會議場合、選舉活動、荷蘭政府組織的國際會議等。   不限制最多4人的例外情況 單一家庭 13歲以下的兒童 宗教或信仰聚會 根據「公共集會法」舉行的會議或示威 國家、省,市、水利局會議 國際組織會議 從事戲劇、舞蹈、運動或音樂表演的文化活動者 專業、企業或協會 正接受教育的學生   不受限超過21:00進入並在22:00之前關閉的例外情況 機場的餐廳、酒吧和咖啡館   不受限於登記聯絡資料規定的例外情況 此要求不適用於提供聯繫資料會妨礙或危及其工作的職業(例如醫護、執法和調查人員)。   口罩 儘管遭受壓力,荷蘭政府仍未實施強制性戴口罩的措施,但Rutte總理建議民眾進入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和恩荷芬等城市的商店戴口罩,且店家可以拒絕未戴口罩的顧客入內。 特別是在阿姆斯特丹,該市市長Femke Halsema向所有市民發布了緊急呼籲,要求在所有公共場所的室內空間都要戴口罩,但亦只是建議。

A:根據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發布之統計資料顯示,2019年,馬國為全球橡膠製手套、併指手套與露指手套 (Gloves, Mittens and Mitts, of Vulcanised Rubber(excluding surgical gloves), HS Code 4015.19)最大出口國家,出口額為38億美元,占全球總出口額58.3%;其他主要出口國依次為泰國(9億美元)、中國大陸(4億美元)、印尼(3億美元)及比利時(3億美元)。   馬國橡膠製手套、併指手套與露指手套5大出口市場為美國(14.05億美元,占總出口額36.97%)、德國(2.76億美元)、日本(2.45億美元)、英國(1.67億美元)及中國大陸(1.46億美元)。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世界銀行頃發布「2020年10月東亞與太平洋最新經濟展望報告」顯示,由於新冠疫情影響深遠,馬來西亞本(2020)年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萎縮(-17.1%)幅度遠超預期,且全球經濟復甦步伐緩慢,加劇馬國經濟的不確定性,這將影響投資決策與外部需求。此外,失業率上升以及勞力市場疲弱,將影響馬國私人消費成長步伐。世銀因此決定第四次下修馬國本年經濟成長預測值至-4.9%,較先前預估的-3.1%更低;明(2021)年則調低至6.3%,低於先前預估值6.9%。   世銀續指出,依馬國經濟發展態勢,大部分需求組成部分(例如淨出口、私人消費及民間投資)預計於本年持續萎縮,惟馬國政府公共支出將增加,以刺激市場消費。   馬國本年第二季經濟成長率為-17.1%,創下1998年第4季金融風暴以來最差紀錄,主因政府實施「行動管制令」(Movement-Control Order,簡稱MCO)以遏制新冠病毒之蔓延。隨著該管制令措施的落實,經濟活動急劇下降,尤其國內外旅遊禁令、限時或暫停工作以及強制性社交距離等皆顯著箝制經濟活動。馬國市場憂慮政府可能在全國大範圍實施封鎖措施,如在吉打州(Kedah State)及沙巴州(Sabah State)就開始恢復行動管制令。   世銀認為,延長國際旅遊限制將衝擊馬國旅遊業,加上馬國政治近期欠穩定,包括市場傳出可能提前舉行全國選舉,將繼續對民間投資信心造成衝擊,並將阻礙經濟復甦的進度。   自2012年以來,馬國政府財政收入持續下降,加上固定支出增加,在新冠疫情爆發後,馬國政府的財政調控空間有限,馬國政府從而依賴於貨幣與金融體系採行暫緩償債寬限措施。由於失業人數增加以及新冠疫情猶存,弱勢家庭的數量可能會增加。世銀認為馬國需要強化社會保障體系,以提供一次性的危機救濟措施。鑒於大多數較弱勢馬國民眾的退休金嚴重不足,對延後或提早提取退休儲蓄的依賴特別有限。此外,世銀指出,馬國政府已將2020財政赤字預測占GDP的3.5%比重調整為5.8%至6.0%,因此可能使公共債務超過GDP的55%的法定上限。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汶萊經濟策劃及發展處(JPKE)統計資料顯示,該國本(2020)年7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簡稱CPI),較上(2019)年同期上升2%,惟較上(6)月微跌0.1%。   7月份汶萊主要消費品價格漲幅較顯著者為雜項產品及服務(成長10.6%)、服裝與鞋類(上漲11.5%)、家具、家用設備及日用品維修(成長3.2%)、非酒精飲料與食品(上漲2.2%)、教育(上漲2%)、交通(上漲2.2%)、保健(上漲0.8%)、通訊(上漲0.5%)、及房屋、水、電、瓦斯及其他燃料(上漲0.02%)。下跌之項目為餐飲與旅館(下跌1.1%)及休閒與文化(下跌0.2%)。   汶萊2020年前7個月消費者物價指數,較2019年同期成長1.9%。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雪蘭莪暨吉隆坡運輸友好公會主席林鎮冶表示,馬國第一大港─巴生港(Port Klang),本(2020)年前8個月對中國大陸出口18萬9,764個標準貨櫃(TEUs),較上(2019)年同期增加29.28%;同期亦出口5萬6,344個標準貨櫃至美國,較上年同期增加26.15%,顯示美中貿易戰並未影響作為全球第十二大港口的巴生港之營運。   儘管美中貿易戰越演越烈,惟馬國對該兩國的出口不減反增,顯示馬國在短期內並未受到美中貿易戰影響,甚而成為貿易受惠國之一。   此外,新冠疫情爆發也導致全球市場對部分產品,尤其醫療器材諸如橡膠手套、測試套件及消毒劑需求旺盛,大幅提升馬國部分製造商的出口量,為對美中出口額增加主要因素之一,其中橡膠手套出口額大幅成長40.3%。   根據馬國貿易促進局(MATRADE)之統計數據顯示,本(2020)年前8個月馬國對中國大陸的貿易出口額達989.83億馬幣(約合237.2億美元),較上(2019)年同期增加9.9%;同期馬國對美國的出口額為667.68億馬幣(約合160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加7.3%。   該公會認為應理性看待馬國從美中貿易戰獲取的短期利益,畢竟貿易戰僵持不下,長遠而言,東南亞國家會陷入更大風險,惟有多邊體系的貿易框架才是全球經濟維持穩定,長治久安的正軌,特別是一旦貿易戰牽扯入科技與國家安全問題,情況將更複雜,會帶來更多不確定因素,直接延誤投資與決策,長期下去將會損耗區域經濟發展。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義大利安莎通訊社(Agenzia ANSA)本(109)年9月25日引述義國國家統計局(ISTAT)最新數據顯示,義國9月份消費者及和商業信心指數皆有所改善,前者自101.0升至103.4,後者則自81.4升至91.1。 Istat並強調,消費者指數為連續第二個月增長,而對於企業之商業信心指數則為連續第四個月上揚,以企業角度觀之,儘管依照不同產業,而其信心強度有所不同,惟見所有行業之信心指數普遍存在改善,尤對服務業之成長最為明顯,信心指數由75.1升至88.8。

A: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義大利共和報(La Repubblica)本(109)年9月29日報導,在Covid-19疫情發展的時空環境下,預測義國政府推行「無現金支付」的使用率,或恰與將於本年12月份為推動使用電子貨幣之獎勵措施下持續增長。 由義國房地產消費借貸協會(Assofin)、義國經濟研究機構(Nomisma)及義國易普索(Ipsos)市研集團共同合作創立之「信用卡及數位支付研究中心」(Osservatorio Carte di Credito e Digital Payments) 所蒐集之數據顯示,義國2019年經由電子貨幣交易總額高達870億歐元,而2020年對信用卡使用之需求只見增加,後封城(lockdown)期間,每月信用卡使用率自2019年時之2.6次增至2.9次,原本即為頻繁使用者之刷卡總額亦有所提高,信用卡普及率在18-74歲的使用者中亦略有成長。 報告中亦指出,義國無現金支付工具的使用率在2019年確已逐步增長,全國使用非現金之電子支付次數增加7%,信用卡數量增長3.6%,其交易額亦成長11.3%,去(108)年共有 1,540萬張信用卡在流通使用,而簽帳金融卡(carta di debito;debit card)則有5,720萬張,去年總交易額超過1,300億歐元,較前(107)年成長6.7%。

A:緬甸時報報導,根據牛津商業集團(OBG)的統計,緬甸電子支付本年成長了7.1%,在新冠肺炎封鎖期間數字激增。商業諮詢小組的研究總結在其新冠肺炎經濟影響評估報告中顯示,在疫情大流行期間,金融科技的新用戶總數增加了20%。這些統計顯示,金融科技及電子支付供應商正呈現持續成長趨勢,此將幫助緬甸大部分沒有銀行帳戶的人口。據統計緬甸有25%的人口擁有銀行帳戶,這意味著行動支付應用及數位貨幣平台繞過了傳統的銀行形式,用戶可以從零售店充值帳戶現金,並可以在全國內進行電子轉帳匯款,而無需與實體銀行業務往來。 Yoma Strategic Holding主席Serge Pun表示,行動支付之金融服務行業無疑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主要受益者。切換到數位平台,創建銀行帳戶及使用移動支付方式的用戶數量呈指數增長。根據Kantar TNS的研究,緬甸移動貨幣產品的使用量從2016年的不到1%,上升到2019年的80%。雖然目前80%的人口擁有智能手機,但只有大約8%的成年人在手機上使用一種以上的金融服務產品。電信基礎設施的推出在緬甸被譽為成功,但該國仍需要銀行業改革及更明確的數位支付行業監管。緬甸消費者運用手機,大約可使用約20種不同的金融產品支付應用程式,包括Wave Money、OKMoney、One pay、Near Me、MPT Money等,以執行行動電子支付服務。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