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伊洛瓦底電子報報導,緬甸政府正在製定一項中長期的經濟復甦及改革計畫,該計劃旨在維持由全國民主聯盟(NLD)發起的經濟改革,這是由於新冠肺炎爆發導致經濟成長顯著放緩。緬甸投資暨對外經濟關係部部長(MIFER)Thaung Tun 9月27日在官媒發表題為新冠肺炎危機:我們將恢復及建設得更好文章。該篇文章中,向民眾解釋了政府的最新措施及應對計畫,以緩和全球大流行病的經濟影響。Thuang Tun部長同時也是應對新冠肺炎對經濟影響工作委員會主席,緬甸政府正在順利地起草一項新的、全面及具有包容性的中長期緬甸經濟復甦及改革計畫(Medium to longer-term Myanmar Economic Recovery and Reform Program, MERRP),以繼續4年前開始的經濟改革之旅。在實施MERRP時,環境持續性成長將成為真正可持續經濟復甦的一部分。因此尋求利益利用緬甸在能源及基礎設施等領域的綠色投資潛力,充分利用這一機會,以進行更好的重建計畫。 政府今年4月啟動了新冠肺炎經濟紓困方案(CERP),旨在緩解新冠肺炎的短期經濟影響。該計畫側重於通過貨幣刺激來改善經濟環境,透過改善投資、貿易及銀行行業,減輕私營業的影響、協助勞動者、工人及家庭、推廣創新產品及平台、加強保健系統及增加獲得新冠肺炎應對資金,包括應急資金等。MIFER部長表示,自推出以來已過去6個月,我們現在正在進行一次評估,以檢討已取得的成就,尚需完成的工作以及接下來必須做什麼等方面。 與國際發展援協調組織合作,爭取數億美元的贈款及優惠貸款,為我們的緊急救濟及長期恢復努力提供資金。根據MIFER統計緬甸政府花了近2兆緬幣(15.2億美元),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社會、健康及經濟衝擊,其中包括為製造業、飯店業、旅遊業及服務業支付2,000億緬幣、為農民支付6,000億緬幣、小額信貸行業為1,000億緬幣、微中小型企業(MSME)為2,000億緬幣及小型茶館及小攤為1,000緬幣,以確保其生存。 自2016年執政以來,全國民主聯盟(NLD)政府實施了多項經濟改革,包括修改新的投資法,以及引入一部緬甸公司法,以增強外國投資者的信心,成立MIFER推動緬甸永續發展計劃(MSDP),這是一份促進社會及經濟各行業平等發展的路線圖。它還為本地及外國公司建立了在線註冊系統,以消除繁文縟節。此外推出了緬甸投資促進計劃(MIPP),目的是在未來20年內吸引負責任的企業投資2,000多億美元。此外,投資項目銀行已經建立為一個中央及公共可訪問的數據庫,使政府能夠與各部委協調,並優先考慮符合MSDP的建議。然而以上改革因羅興亞危機而偏離,隨後緬甸的外人直接投資(FDI)大幅下降。 自本年3月以來,緬甸的旅遊業及飯店業、成衣製造業以及依賴中小微企業的數百萬人受到新冠肺炎的最嚴重衝擊,儘管政府尚未公佈受影響企業的正式數字。由于病毒的影響,緬甸本財年的GDP增長率已降至1.8%。根據亞銀的統計,緬甸2019年的GDP增長了6.7%。不過,亞銀表示,明年經濟增長率將回升至6%,這一複蘇幅度與最初的衝擊一樣劇烈。最近,投資暨公司管理局(DICA)宣布,緬甸在本財年的前11個月獲得了逾50億美元的FDI。上一財年(2018-19財年),緬甸獲得了價值41億美元的外人投資。 緬甸投資委員會目前正在積極考慮電力、製造業及房地產行業的幾項重大投資項目的新提案,並強調前景可期。確保適當及負責任的投資繼續流入緬甸並非易事,將在支持更有彈性及可持續的經濟復甦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今年7月份,政府向日本的Marubeni、 Sumitomo Corp及Mitsui & Co.發出了通知,讓它們在迪拉瓦建設一座1,250兆瓦的燃氣發電廠,以低排放替代煤炭。此外,緬甸還啟動了30個太陽能發電站項目的Fast-Track國際競爭性招標程序。根據MIFER的統計,總共收到了155份投標,平均中標價格為每度0.0422美元。 此外政府聘請諮詢公司 Roland Berger監督中國支持的新仰光城項目投標過程的決定。此行動將會帶來一個更公平、更有競爭力、更優質的整體投資項目,為未來的此類項目提供一個典範。投資案及其週邊環境之永續性將是投資項目的關鍵特徵,其建設包括抗洪設計,使用天然及人造公園,運河及其他水道,同時保護重要的濕地及生物多樣性地區。
A:伊洛瓦底電子報報導,儘管緬甸新冠肺炎疫情激增,惟包括國有能源巨頭內的中國企業尋求投資土瓦經濟特區(Dawei SEZ)的機會,此投資案位於緬甸南部德林達依省,預估投資額可達80億美元(10.4兆緬幣)重要經濟發展戰略項目,開發計畫完成後,可望成為東南亞最大的工業區。土瓦經濟特區管理委員會已經邀請國際公司投資此拖延已久的土瓦經濟特區整個階段開發案。該委員會副主席Myint San表示,目前10份投資提案中有8份來自中國企業,顯示中國公司對土瓦經濟特區非常感興趣。該經濟特區位於德林達依省,毗鄰安達曼海及泰國灣,位於鏈接印度洋及太平洋,並連接東南亞與南亞、中東、歐洲及非洲的戰略位置。經濟特區在湄公河南部經濟走廊中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地位,該走廊旨在將越南、柬埔寨及泰國中部與緬甸東南部的土瓦經濟特區鏈接起來。這個佔地196平方公里的項目計劃將土瓦改造成東南亞最大的工商業綜合體,其中包括一個深水港,對目前依靠擁擠的馬六甲海峽進行貨物運輸的公司來說,這有望成為一個潛力的誘因。投資計劃項目包括:高科技工業區、資通訊區、加工出口區、港口區、運輸區、商業服務業區級其他基礎設施項目。Myint San副主席表示,中國企業對於尋找出海口成為重要目標。土瓦經濟特區將成為中國一個重要樞紐中心,可能會成為中國進入印度洋的另一扇門。 在中國企業中,對投資大型煉油產項目感興趣的企業已經同意進行可行性研究。這些包括雲南印太集團、Zhong an有限公司、中國石油華東設計院有限公司及緬甸化工機械有限公司。此外,管理委員會還與香港新能源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中國寰球工程有限公司(HQCEC),中國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CPP)及中國能源建設集團(CEEC)討論了經濟特區的煉油項目建議。CPP是中國國有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NPC)的子公司。CNPC係一件有爭議的石油及天然氣雙管道項目的主要股東,該項目與孟加拉灣若開邦的皎漂港口並列通過馬奎省、曼德勒省及撣邦北部進入中國。 土瓦經濟特區最初獲泰國政府支持,意大利-泰國發展有限公司(ITD)於2008年獲得在土瓦經濟特區開發案及75年的特許權,該協議原定於2015年完成,但ITD於2013年因財務拮据退出協議。緬甸與泰國復於2015年重新談判了原來的協議,允許ITD及相關公司開發27平方公里的基礎設施項目的初始階段。最初階段項目的特許權(包括工業區及諸如發電廠、小港口、LNG接收站及其他相關項目的支持基礎設施)已於2015年8月及2016年3月正式授予由ITD所屬的財團企業。 此外,日本對土瓦經濟特區亦感興趣,該特區位於其設想的南部經濟走廊,是大湄公河次區域發展戰略的一部分。緬甸、泰國及日本2015年簽署了公司成立備忘錄(MOI),日本作為第三股東加入土瓦經濟特區發展有限公司(SPV)。股東是泰國鄰國經濟發展合作署(NEDA)、緬甸對外經濟關係局(FERD)及日本國際合作銀行(JBIC)。公司的主要職能是就經濟特區的綜合發展向管理委員會提出建議,並邀請國際投資者。然而該公司並沒有尋求國際投資者。去年,緬甸政府及ITD完成了初始階段建設的最後談判。但是,該公司不願意啟動該項目。根據初步協議,緬甸及泰國同意首先實施初步階段。在去年10月舉行的雙邊部長級會議上,兩國政府同意同時啟動該項目的初始及全部階段。此外,他們還決定邀請第三方投資,全面實施經濟特區,包括深港及電力供應。 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還根據NEDA現有的總體計劃進行了一項實況調查研究,以確保該計劃符合不斷變化的政治、經濟及社會條件。根據委員會的說法,NEDA最初的總體規劃更側重於創建一個重工業園區,而且JICA的研究更側重於一個輕工業園區。然而,緬甸尚未決定發展模式。Myint San副主席稱,由於JICA提交了土瓦經濟特區的開發模型,希望日本投資者一定會來我們的項目。儘管與日本利益相關者進行了幾輪會議,但他們沒有表現出對該項目感興趣的跡象。我們還要求他們簽署政府間協議,以吸引日本投資者,但是沒有成功。在日本投資者眼中,土瓦項目需要等很長時間才能實現商業可行性,基礎設施也很薄弱,以上是日本不願意投資的主要原因。 土瓦經濟特區之基礎設施為整項開發案的弱點,特別是道路及電力供應方面,是國際投資者將面臨的主要挑戰。故土瓦經濟特區投案案項目的一部分為,升級鏈接土瓦及泰國的雙車道高速公路。2019年3月緬甸國會批准了NEDA對該項目45億泰銖(1862.2億緬幣)低利貸款。該條線路將通過Myittar連接提基(Htee Kee)的過境點及經濟特區,以協助運輸完成土瓦經濟特區建設項目所需的原材料。 緬甸能源部在2018年曾表示,只有16%的德林達依省居民可以使用國家電網。目前政府計劃為土瓦建設輸電線路及設施,以連接到國家電網。另一方面,中國已要求緬甸政府分享該項目的研究報告,以便在土瓦經濟區尋找潛在的投資機會。然而,緬甸政府決定不與中國分享,因為它已經同意第三方不允許獲得它。經濟特區管理委員會刻正考慮一旦新冠肺炎病情好轉,就將計劃吸引印度投資者進來投資。 投資案的電力供應及雙車道高速公路項目正在推動中,土瓦經濟特區需要建設深水港,目前正在尋找投資深水港的投資者,此係一項大型投資項目,因此,一個國家無力發展整個項目。這是一個戰略項目,地理位置很重要。如果沒有的話,我們就必須要求其他國家,比如中國,根據由政府對政府間協議投資。 日本駐緬甸大使館參事兼發展援助部門負責人Kazuyuki Takimi表示,日本仍在考慮投資土瓦經濟特區,以幫助緬甸的發展。Takimi稱,我們有興趣投資土瓦經濟特區。然而,討論政府對政府間程序的細節需要時間。此外,我們仍然需要考慮可能投資的細節。日本非常感激緬甸所能提供的幫助,將繼續與緬甸政府討論如何在土瓦經濟特區進行投資。
A: 新加坡人力部(MOM)楊莉明部長於本(2020)年9月29日在「亞洲人力資源科技節活動」介紹新成立的區域平臺,就未來工作課題相互學習,分享最佳的作業方法,獲得國際勞工組織和東協各國人力部長的支持。 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衝擊,讓區域各國面對數位轉型及推動安全工作等挑戰,未來工作區域平臺將舉辦工作坊與分享會,支援東協會員國為未來的工作需求做好準備。 此區域平臺以推動「科技」、「工作場所安全與衛生」及「促進勞資政三方合作」為重點工作,這三項工作在疫情衝擊下顯得更加迫切;新冠病毒疫情促使企業轉型,使得採用科技的步伐加速,並突顯打造工作場所安全的重要性以及面對經濟危機,此外,勞、資、政三方更須合作,幫助企業與員工,特別是低薪員工和受到較大衝擊的行業。 楊莉明部長表示,新加坡「全國職工總會(NTUC)」以及「全國雇主聯合會(SNEF)」未來幾年將舉行一系列研討會與工作坊,推廣安全工作與文化及保障員工健康。區域平臺也會與星國「工作場所安全與衛生理事會」於11月舉辦線上研討會以及計畫在明年初由星國主辦「勞、資、政領袖工作坊」。 此區域平臺將會有國際與區域代表和專家組成的顧問團,包括東協祕書長林玉輝及在國際勞工組織勞工組擔任副會員的全國職工總會會長雷家英等,負責提供建議並確保這個平臺與時俱進。
A: 新加坡資媒局(IMDA)與當地4家電信業者合作,未來兩年將僱用及培訓1,000名專業人士,其中3成為新工作職缺,如:5G網路工程師、網路安全工程師及5G方案架構師等,其餘為現有電信專業人士,他們將提升5G網路、網安和解決方案工程等技能,以支持星國推出5G電信網路。 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MCI)易華仁部長(S. Iswaran)9月29日在「ConnecTechAsia線上峰會」表示,在建設硬體和軟體時,專業人員是我們發展的核心。5G網路將創造就業機會,以支援網路基礎設施。 IMDA藉由「加快培訓專才計畫」(TechSkills Accelerator)與新電信、星和、第一通及TPG等4家電信業者合作設立「5G勞動力轉型委員會」,以了解不同5G工作所需的人才和技能。IMDA也將通過委員會與業者合作了解它們所需的培訓計畫。業者的成本,如:薪資、培訓發展費用和課程費用都可獲政府資助,資助水準將因培訓計畫而異。 同時,為培養更多人才,新加坡政府也委任新加坡國立大學和新加坡理工學院組成聯營機構,集合5G勞動力轉型委員會和整個5G生態系統的招聘和培訓要求,制定高品質的培訓課程。 首批1,000名5G專業人士將從今年底開始接受培訓,計劃未來3年在全國培訓5,000名專業人士,以培養更強大且技術嫺熟的5G勞動隊伍。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9)月30日報導稱,豐田汽車公司頃公布本(2020)年8月全球產量計63萬4,217台,較上年同期減少6.7%,惟減幅已較上月縮小,主要係受全球新冠疫情擴散的影響,汽車產量連續8個月下滑。 豐田汽車8月海外產量計43萬1,526台,較上年同期減少4.3%,其在亞洲中國市場銷售情況好轉,後續能否持續暢旺,尚為未知之數。另一方面,日本國內8月產量計20萬2,691台,較上年同期大幅減少11.5%,運動型多功能車(SUV)新型車銷售成長,持續復甦回穩軌道。 另,豐田汽車亦同時公布2020年8月全球汽車銷售計72萬765台,較上年同期衰退10.6%,亦連續8個月呈現負成長,雖北美地區及日本國內汽車銷量低於上年同期,但歐洲地區及中國市場車市銷售情況良好。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9)月30日報導稱,日本經濟團體連合會古賀信行議長、日本商工會議所三村明夫會頭及經濟同友會櫻田謙悟代表幹事等三大主要經濟團體代表與首相菅義偉於昨(29)日舉行會談,要求政府兼顧新冠防疫及復甦經濟活動,並徹底推動行政數位化等新經濟成長戰略。 上述會談結束後,日本三大經濟團體召開聯合記者會,日本經團連古賀議長表示,「期盼政府能放寬目前人員跨境往來的限制命令」;日本商工會議所三村會頭說明,「實現東京奧運及殘障奧運,係極為重要之事」,要求政府持續致力規劃舉行活動盛事;經濟同友會櫻田謙悟代表幹事則強調,「對於政府成立數位廳的構想一節,盼能由最高領導者發揮領導統御的行政能力」。
A:印度商工部對外貿易局(DGFT)本(2020)年9月28日發布Notification No. 33/2019-2020公告,自本年10月16日起所有鋼鐵產品進口商須依規定於「鋼鐵進口監視系統(Steel Import Monitoring System, SIMS)」進行豋錄。該新措施目的在於監視進口產品類別及數量,對印度本國生產業者之影響,先前印度政府已針對超過300項進口產品實施強制登錄,目前已增加至530項。 前述公告措施內容涉及稅則72章(Iron and Steel)、73章(Articles of Iron and Steel)、86章(Railway or Tramway Locomotives, Rolling-Stock and Parts;Railway or Tramway Track Fixtures and Fittings;Mechanical Traffic Signaling Equipment of all kinds)所有鋼鐵產品,包括各類鋼板、絞線/繩/纜、彈簧、鋼管、柴油電汽火車頭等。進口商必須事先透過線上系統提交相關資料並取得自動登錄號碼,登錄費用為貨品CIF價值的千分之一,費用最低500盧比,最高10萬盧比,進口商必須在貨物預定到達日之前60天,或之後16天以內提出申請,自動登錄號碼有限期間則為75天。
A:一、查澳洲於上(108)年7月開始,林火肆虐數月遍及多州,對各級政府帶來空前挑戰,總理Scott Morrison遂於本年2月指派前空軍司令Mark Binskin、前聯邦法院法官Annabelle Bennett及澳洲國家大學(ANU)氣候風險及管理專家Andrew Macintosh教授等3人成立皇家委員會進行全國性調查,以妥為因應未來可能發生之國家級災難。皇家委員會於本年8月底提出旨揭報告,內容除林火外,尚涵蓋其他自然災害,如洪水、地震、風暴、颶風、龍捲風、土石流及海嘯等,有關要點臚陳如下: (一)澳洲2019-2020年度是自有記錄以來最熱及最乾燥的1年,發生之林火災情前所未見,逾3,000萬公頃土地遭焚,84,000個原民社區受到威脅,其中33人不幸喪生,大約30億隻動物死亡,自然生態遭受空前破壞,3,000多處房屋及建物受摧毀,保險損失超過20億澳元,旅遊業、餐飲業、農業及林業之經濟損失與影響達36億澳元,另煙霧引起之呼吸道疾病,醫療費用可能高達20億澳元。 (二)自然災害風險複雜多變,造成之損害程度取決於多重因素,例如災害之強度及嚴重性、民眾選擇之居住地、房屋如何建造、公共及私人土地管理機制、災難期間及災後民眾及社區應變能力、相互支援及照應等。 (三)自然災害可預見之未來將無可避免,各級政府、營利及非營利機構、社區、家戶及個人等均須採取措施做好因應準備,並擔負「共同責任」(shared responsibility)。 (四)當自然災害同時對多個社區及多州造成影響時,各州、領地及地方政府間之合作與協調因應至關重要,因此,必須明確各級政府之角色及職責,以確保提供有效服務,並確立適當的問責機制。未來數十年很可能經歷更加頻繁及更劇烈的自然災害,故各級政府須共同努力協調決策及共享資源。 (五)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大流行,澳洲政府理事會(COAG)曾於本年3月20日召開會議後成立「全國首長會議」(National Cabinet),未來將可利用此機制處理自然災害,並由澳紐急難管理委員會(ANZEMC)等機構提供救災建議。 二、另據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本年9月22日所載指出,旨述期中報告計提出163項觀察,聯邦政府支持其中25項,原則同意83項,另對其餘55項建議則無回應。澳洲聯邦政府將推動制定新的緊急權力法案(emergency power legislation),成立單一全國機構,在緊急情況下,擔負災後復原與監督任務,及強化資訊共享,以因應如林火等大規模災難性自然災害。 三、皇家委員會並呼籲立即推出新的國家緊急預警系統,聯邦政府則認為「全國首長會議」本身並非執行自然災害決策之最適機制,反而訂定全國緊急狀態宣言立法(National Emergency Declaration law)將有助於在自然災害期間進行更好的協調,並認為如發生大規模橫跨數州事件、空降恐怖主義襲擊、重大風暴和海嘯或近海領土面臨淹沒危機等,此法可有效因應。另聯邦政府全然同意委員會提議成立負責災後重建國家災難機構之意見,以期無縫接軌並即時提供就地協助及財務支持。 四、另新南威爾斯州政府亦發布境內林火獨立調查報告,此份報告由該州重建委員會(Resilience NSW)委員Shane Fitzsimmons督導,負責確認最終調查方案,並協調及監督調查建議執行事宜。該報告認為全球氣候變遷與該州大片荒地引發毀滅性大火息息相關,新州林火造成26人喪生,逾2,500戶付之一炬,未來類此規模之林火還會發生且為禍更烈。副州長John Barilaro表示,該份報告提出之76項建議州政府原則均採納,如夜間空投救火設備及相關訓練應予補強,及鄰州火情資料亦應彙入新州災情動態地圖(Fire Near Me app),俾邊境社區獲得一致之資訊。新州政府並於本年5月宣布提供逾4,500萬澳元之額外資金,以加快清除危害風險及提升消防能力,確保充分準備因應來年林火季節之挑戰。 五、皇家委員會預定於本年10月28日向澳洲總督及新南威爾斯州、維多利亞州、昆士蘭州、西澳州、南澳州及塔斯馬尼亞州總督提出旨揭林火調查最終報告。 六、前述期中觀察報告進一步細節可參閱:https://naturaldisaster.royalcommission.gov.au/publications/interim-observations-1/interim-observations-2。
A:越南政府頒部第111/2020/ND-CP號議定有關2020-2022年階段適用之EVFTA優惠進出口稅表。 根據上述議定之規定,進出口貨物須滿足下列條件: 對於自越南出口之貨物: 依照EVFTA之規定進口至各領土地區,包括: + 本議定附錄II所列之歐盟成員國之領土 +大不列顛北愛爾蘭聯合王國(UK)(僅適用於本年8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越南出口之貨物) 持有提單影本,提單上之目的地為上述領土。 持有具越南產證之出口貨物進口至上述領土之進口報關單(影本及其英文或越文翻譯版-倘進口報關單上所使用之語言非為英文) 對於進口至越南之貨物 屬於本議定附錄II所規定之優惠進口稅表 自下列地區 進口至越南 + 本議定附錄II所列之歐盟成員國領土 +大不列顛北愛爾蘭聯合王國(UK)(僅適用於本年8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越南出口之貨物) + 安道爾候國( Andorra), 聖馬利諾共和國( San Marino) +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自非關稅區進口至越南境內之貨物) 滿足EVFTA協定所規定之貨物產地標準,並具有符合規定之貨物產地證明書。 第111/2020/ND-CP號議定自2020年9月18日起生效。
A:海地9/27維持確診個案8,740例及死亡維持227例,為疫情發生以來首次無新增確診個案,媒體大幅報導,海地幣兌美元匯率亦自8/17之120急升至9/28之70,紡織業警告海幣急升恐危及出口。 千里達及托巴哥確診個案4,441例,增加55例,死亡74例,增加2例,疫情似有降溫。 安地卡及巴布達確診個案增至101例,增加4例,死亡維持3例。
A:馬來西亞市場分析師指出,受新冠病毒打擊,馬國港口業本(2020)年上半年盈利表現下跌至歷年新低,估計下半年業務展望也不樂觀。儘管如此,馬國最大港口營運商─西港控股集團(Westport Holdings Bhd)卻積極展開擴展計畫,以把握美中貿易爭端等機會。 西港頃發布消息稱,馬國經濟策劃單位已批准該港口以3億9,400萬馬幣(約合9,515萬美元)收購Marina土地,作為西港2(Westport 2)擴建工程的一部分。該港口也會與馬國政府簽署一項特許協議,以期於本(2020)年12月下旬前擴展其貨櫃碼頭。 至2040年,西港控股集團的西港2擴建計畫預計將使該港的年貨櫃處理量提升50%,達到每年2,800萬個標準貨櫃(TEUs),並更具效力與新加坡港競爭貨櫃轉運量。估計新加坡港至2040年的貨櫃處理量將從目前約4,000萬個標準貨櫃增加至6,500萬個標準貨櫃。 儘管西港於2019年3月調高第二階段貨櫃收費,但仍較柔佛州(Johor State)丹絨柏勒巴斯港(Port of Tanjung Pelepas,簡稱PTP)及新加坡港等同業的轉運關稅低,因此西港仍具競爭力。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巴拿馬9/29確診個案111,853例,增加576例,死亡2,364例,增加16例,疫情略有降溫。 巴拿馬自9/28日起開放餐廳、商店等商業活動,勞工部預估將恢復約1,503個工作機會,巴政府亦盛大慶祝國內航線復航。另國稅局表示,目前欠繳稅款者約13.7萬人,倘可於年底前繳納25%以上,則可獲減免罰鍰之優惠,並可延至明年4月繳清。 巴政府頒布第1089號總統令,自10/12起開放外國人士入境(不限國籍),入境者應持48小時內PCR核酸檢驗陰性證明,入境後得免隔離,未持證明者應於機場自費快篩,快篩陰性者仍得入境免隔離,陽性者應於衛生部指定防疫旅館隔離。
A:哥斯大黎加9/29確診個案74,604例,增加890例,死亡880例,增加19例,全國82郡中有28郡列為橘色警戒,惟因新增個案數連續3日低於1,000例,專家預測疫情可望觸頂。哥總統Carlos Alvarado表示10月仍將維持與目前相同之開放經濟活動,教育部亦續推動電視教學,盼可維持95%之就學率。 哥總統Carlos Alvarado維持擬向IMF融資17.5億美元方案之立場,以全力穩定財政,農民、工會等社會團體業決定於9/30罷工抗議,商業界亦反對增稅。 因疫情不佳,哥幣貶破1美元兌600哥幣關卡,哥央行爰於本日動用640萬美元干預匯率,媒體稱倘哥政府與IMF談判破裂,恐使哥幣再往下探。 哥國乳品業表示,巴拿馬自7月起不續簽哥國26家乳品工廠衛生許可、禁止哥國乳品輸入之貿易衝突迄今未解,每月對巴出口因此減少300萬美元,籲請兩國總統協調解決,哥政府回應稱仍續與巴方溝通中。
A:尼加拉瓜政府於本(9/29)日更新每週統計,確診個案4,146例,較上週增加81例,死亡死亡151例,增加2例。另尼國公民疫情監測機構亦更新統計,迄9/23疑似確診個案達10,396例,較上週增加138例,死亡2,735例,增加14例,疫情持續降溫。 聯合國拉美經濟理事會(CEPAL)出具報告,預測尼國本年經濟將因疫衰退8.3%,人均GDP下滑9.4%,物價膨脹3.6%等。另因尼政府不公開資料,使CEPAL無法估計本年尼國進出口表現、外人投資額、僑匯收入等關鍵數據。
A:根據里約州工業公會(Firjan)預測,巴西外海在2021年至2025年將開挖219口油井,於2021年逐年增加,在2023年達到高峰。2021年為23口井,2022年為64口井,到2023年達到68口井高峰,預估需要99台鑽探設備,到2024年,在輸油和煉油基礎設施將吸引巴幣20億元投資。根據Firjan預測,投資巴幣10億元將創造超過1萬3,000個直接就業機會。
A:巴西能源研究公司(EPE)修正巴西石油產量預估,2030年巴西將日產石油526萬桶,較原先預估測低4.8%,鹽層下石油將佔產量80%。
A: 依據日本農業新聞本(2020)年9月29日報導辦理。 日本全國果樹研究連合會(簡稱:全果連)針對全國性嚴重危害之4種病蟲害向農水省提出協助要求。該4種病蟲害及要求協助內容如下1.「桃千孔細菌病」:桃樹之新梢若感染該病,水果品質將會下降,過冬時該病菌會大量繁殖,致危害地區日漸擴大,再者目前並無有效之防治藥劑,近年來已蔓延至關東及東北地區之桃子產地。全果連籲請農水省協助開發有效藥劑、補助緊急處理時之費用、建立防治體系及開發抗病性品種。2.「黑星病」:在蘋果及梨樹方面,目前使用之防治藥物為DMI等,惟已廣泛出現抗藥性現象,今年7月雖有新登錄之防治藥劑,但農民反應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持續要求農水省開發新防治藥劑及推廣防治技術。3.「奇異果潰瘍病」:該病是在2014年確認之新系統Psa3,危害甚大,全果連要求農水省協助儘速釐清病菌之感染途徑、開發新藥劑、協助農民自家採集花粉及確保供應健康苗木。4.「板栗象鼻蟲(Curculio sikkimensis)」:目前防治該害蟲係用碘甲烷(Methyl Iodide),因該藥劑會破壞臭氧層,2022年以後尚不知可否繼續使用。因此,全果連要求農水省協助繼續穩定供應該藥劑、開發新栽培技術、開發簡易薰蒸處理方法及解明板栗象鼻蟲之生態。
A:日期:9月29日 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美國大型零售商受新冠肺炎疫情重創,本年迄至8月申請破產保護總數達29家,其中大多為服飾鞋類、家具用品及連鎖超市暨百貨等。美國大型零售商申請破產保護總數在2010年金融海嘯達48家創歷史紀錄,預計今年申請破產保護零售商總數可能超過2010年。 美國零售商在新冠肺炎爆發前受電商襲擊已經營告急,在疫情爆發後因封鎖令關閉實體店、消費者轉向網路購物以及購買力下降、舉債過多等因素影響,業者紛紛申請破產,截止8月申請破產保護總數已達29家,超過去年總和22家。 今年上半年申請破產的18零售商包括百貨公司Neiman Marcus Group、J.C Penney、Stage Stores,家飾品零售商Pier 1 Imports、Tuesday Tuesday和保健食品公司GNC等;7月到8月中旬則有11家零售商申請破產保護,包括服裝零售商Lucky Brand Dungarees、Brooks Brothers、Ascena Retail、Tailored以及連鎖折扣店Stein Mart、Century 21等。 截至本年8月,美國約9,500家實體店關閉,其中因大型零售商破產關閉的實體店總數達5,998家。市研公司Coresight Research預估,美國本年實體店關閉總數將達25,000家;房地產研究公司Green Street Advisors LLC預測,迄至2021年底美國購物中心的商家將有超過一半關閉,另零售商雖可能受惠即將到來的美國假期購物潮放緩申請破產腳步,惟預估第4季將會有更多零售商申請破產。 另法國精品集團路易威登(LVMH)先前同意以160億美元收購美國Tiffany的案件亦衍變為法律糾紛,先前Tiffany已向法院控訴LVMH刻意拖延收購,LVMH則於9月28日反擊控告Tiffany,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管理不善造成業務受損,兩家公司原達成的收購協議應該無效。
A:資料來源:The Star報 2020年09月23日 南非禽肉產業協會(South Africa Poultry Association)日前表示,因應政府提高進口禽肉關稅,南非禽肉產業去(2019)年11月與政府簽署策略計畫進行產業調整,整體產業預計在本(2020)年前投資15億斐鍰擴大生產設施,2022年前再投資17億斐鍰建立50個養雞場,其中約10億斐鍰投資已到位,目前每週屠宰量提高5%,預計將創造4600個工作機會。 家禽產業為南非農業第二大,共提供11萬個工作機會,本年3月南非政府提高所有進口家禽肉品關稅,但豁免自歐盟(EU)及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SADC)禁口之產品。
A:資料來源:The Star報 2020年09月22日 國際記者調查同盟(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of Investigative Journalists, ICIJ)日前表示JP Morgan Chase、Deutsche Bank、HSBC Holdings等國際知名金融機構過去20年間,即便部份金融機構受美國監理機構裁罰,然仍持續協助有力及危險之客戶洗錢,賺取大筆利潤。南非股市銀行類股因此下挫。 然分析家指出以上報導並非新聞,國際記者調查同盟 報導主要依據美國財政部於1999年至2017年間所調查之2100筆交易共2兆美元(約32.63兆斐鍰),許多金融機構貌似協助不法金融交易,惟仍難以逕行認定有何犯罪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