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0.09.29 Polish News Bulletin 據接近政府的消息人士透露,政府已通過2021年預算法草案,其中歲入為4044億波幣,歲出為4867億波幣,意即預算赤字可能達到823億波幣。按財政部長Tadeusz Koscinski宣布資訊,在歷經COVID-19大流行引起的全球封鎖後,2021年預算草案是反應波蘭經濟恢復增長的情況。K部長指出,預算內容將包括用於促進投資和社會福利的資金。波蘭政府所批准的預算案認為, 2021年波蘭GDP將增長4%,年平均通貨膨脹率將達到1.8%,收入的平均增長將達到2.8%,私人消費將增長6.3%。 另2020年預算修正案之赤字接近1,100億波幣,約佔GDP的5%。
A:資料來源: 史國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2020年9月29日 史國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本(29)日以「歐盟資助史瓦帝尼畜牧業價值鏈發展計畫1.8億史鍰,協助農民改善產能」(EU pumps in over E180 Million towards ELVCDP project to help farmers improve production)為題,報導歐盟體認農業對改善史國農村社區生計之重要性,爰向史國政府提供高達1.81億史鍰(約915萬歐元),以協助史國畜牧業價值鏈之發展。 歐盟駐史瓦帝尼大使Esmeralda Hernandez Aragones與史國經經濟企畫暨發展部長Thambo Gina及農業部長Jabulani Mabuza於昨(28)日史京Mbabane共同簽署「史瓦帝尼畜牧業價值鏈發展計畫」(ELVCDP)融資協定,該計畫係第11期歐盟發展基金(EDF)核配協助史國區域發展。ELVCDP計畫宗旨在促進經濟成長、創造就業、減少貧窮、性別平等、婦女就業、提升糧食安全,為小農創造經濟機會,提升畜牧業農民之產業價值鏈,並透過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SADC)與歐盟簽署經濟夥伴協議(EPA),鼓勵史國拓展歐盟市場。 史國估計約有80%農村家庭畜養牛、羊等牲畜,但仍不足以供應國內市場,其肉品仍需自南非大量進口。史國畜牧產業鏈約可提供62,000個就業機會,其出口肉品及皮革量小質佳;爰須透過融資提升鄉村畜牧農戶之生產力、透過農產加工提升農產品附加價值,俾增加投資與就業,實現史國永續性及包容性成長。 綜上,未來臺史經貿合作之重點產業亦可考量在投資史國農產品加工,不僅有益於史國達到上述ELVCDP計畫宗旨目標,我投資業者亦可拓展歐盟市場。
A:依據奧地利財政部本(109)年9月28日新聞稿,財政部長Gernot Blümel表示,透過偽造供應商證明將進口水果等農產品偽標為奧地利自產,並販售予食品批發商及超市供應鏈,是違法行為,有損奧國商業信譽及納稅人權益。 2016年至2017年之霜害,使部分奧國果農藉相關違法行為,以彌平損失。2017年底,奧國金融警察在奧地利農產品行銷公司(AMA)、農會及邦政府之配合下,在下奧地利邦及史泰爾馬克邦,分別查獲並向檢察機關舉報2家公司,已被Graz及Krems地方法院分別處以罰金及有期徒刑等刑責。 B部長指出,無法容忍對買方、終端消費者之詐欺,以及對奧國在地食品生產商之信譽損毀、逃稅等行為。不該因為少數廠商詐欺行為,損害奧國農產品在地及季節性之銷售形象。絕大多數奧國食品供應者均致力於供應高品質產品,且按規範支付應繳稅款及費用,應受到支持。 史泰爾馬克邦某果農於2016年至2017年自匈牙利購入155噸杏桃後,向另一下奧地利邦果農以高價收購其產品作為交換條件,借用其供應商證明,於產品標上奧國產地標示販售,匈牙利及奧國國產杏桃總價差高達9.3萬歐元。Graz地方法院於2018年5月,分別針對2果農判處6個月有期徒刑及罰款。該史泰爾馬克邦果農另被檢方起訴逃稅高達900萬歐元,目前仍在審理中。 另一下奧地利邦蔬果零售公司,於2016年至2017年自捷克購入457噸蘋果,以開展新店為由,自其他2果農取得AMA序號及標章,標示奧地利品種並售予餐飲、飯店等客戶,以及邦立醫院及療養院。該廠商銷售之捷克蘋果,與奧國國產蘋果總價差高達33.5萬歐元,稅務局另於2018年針對2012年至2017年對該公司進行審計,另要求其補繳25.2萬歐元。2020年9月,Krems法院判處該奧商總經理13個月有期徒刑。
A:日本政府正積極推動日本及印度企業合作開拓及布局非洲第三國市場,雙方合作產業包括汽車零組件、基礎建設暨能源專案、家電產品及發電機械等。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駐印度代表Yasuyuki Murahashi表示,JETRO在印度共設有5個辦事處,開始協助推動雙方合作前往非洲拓銷,並由JETRO協助其連繫當地企業團體及金融組織。 日本目前為印度第4大FDI來源國,自2000年至2020年總計已對印度投資335億美元,在印度獲得之整體FDI占比7.2%。另日本政府提出總計約2.3億美元之補助計畫,協助日本企業自中國大陸移回至日本國內或遷往印度或孟加拉等其他國家,以轉移供應鏈過度依賴中國大陸之風險,預估將促成更多日本及印度企業合作案例。 據JETRO調查顯示,日本企業對於前進非洲市場最大的進入障礙在於當地的法規及企業運作問題,有高達90%的日本企業認為具有高風險,印度民間企業則已在非洲國家長期耕耘,充分掌握當地情況,可協助日本企業前往布局,亦可進行技術及佈局經驗之分享合作,使產品及服務具有進入當地市場之競爭優勢,更可共同協助培訓當地人員及共同分擔資金壓力。 Murahash代表並舉出目前日本及印度企業合作拓展非洲市場之成功案例,包括汽車製造商Maruti Suzuki的汽車零組件自印度製造並出口埃及與阿爾及利亞,該公司並邀請非洲區銷售經理至印度接受培訓;汽車製造商Toyota Kirloskar及DENSO也正進行類似的拓展業務。
A:印度道路運輸暨高速公路部(MoRTH)於本(9)月23日在印度政府公報公告內容如下: MoRTH依據「中央汽車管理法(Central Motor Vehicles Act, 1988)」第110條授權,對「中央汽車管理規範(Central Motor Vehicles Rules, 1989)」進行修正,新規範名為「Central Motor Vehicles (Ninth Amendment) Rules, 2020」,自政府公報公告日(即9月23日)起正式生效。 根據Central Motor Vehicles Rules, 1989第115條H點,使用氫燃料電池之M類及N類汽車需符合AIS 157:2020規定,該規定由印度標準局(BIS)依據「印度標準局法(Bureau of Indian Standard Act, 2016)」不定期進行修訂。另該類車輛所使用的氫燃料電池規格需符合ISO 14687規定,該規定以BIS依據標準局法公告為準。 MoRTH表示,上述措施係政府為加速推動汽車製造業者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以達節能及環保之效,該措施所訂標準也與國際標準相符。
A:據印度媒體本(9)月28日報導,印度政府正針對上百件投資案進行嚴格審查,其中主要係資金來源為中國大陸之投資案,投資目標為印度的新創企業。據該等案件的代表律師及印度政府官員指出,在印度與中國大陸因邊境衝突致雙邊關係緊張的情況下,陸資對印度企業投資案的審核過程可能將持續數月之久。 上述情形係源自印度商工部主管投資之產業暨國內貿易推廣局(DPIIT)前於本(2020)年4月公告修正FDI政策,規定中國大陸等7個鄰國對印度投資須經政府核准,即不再適用任何「自動核備制」(Automatic Route)之投資許可,以防止受COVID-19疫情衝擊的印度企業遭到外資之投機性接管或併購。根據修法,來自印度鄰國的外資企業,或是外資企業對印度投資案之持有人(Beneficial Owner)位於該等國家或具其國籍者,投資案皆須經印度政府核准,除投資人需自我具證外,印度政府亦會針對外資之出資人、持有人、管理人等身分進行詳細審查。 有印度律師及官員指出, DPIIT要求投資人提出額外資訊以供詳細審查的比例持續增加,甚至要求其親抵印度以釐清資金來源,而非僅透過電洽或視訊會談,另印度央行RBI及內政部(MHA)亦係被授權對投資案進行資金來源及安全性審查的政府單位之一,目前印度政府嚴格審查之對象更包括來自非鄰國地區之投資案。 據統計,中國大陸投資人看準印度消費市場發展潛力,在過去2年對印度之數位生態系共投資約60億美元,許多受消費者歡迎之印度新創企業也自陸資獲得所需資金。惟面對印度政府嚴格審查及管控陸資的情況下,印度新創企業已轉向美國及歐洲等其他資金來源,例如美食外送平台Zomato頃自美國紐約Tiger Global Management獲得1億美元投資;線上運動競賽平台Dream11自TPG Tech Adjacencies (TTAD)、ChrysCapital、Footpath Ventures等獲得共2.25億美元投資。值得注意的是,在陸資大舉進入印度之前,美國及歐洲投資人當時為印度主要外資來源。
A:印度商工部產業暨市場分析機構IBEF於本(9)月25日發布印度生物科技產業發展情形如下: 推動單位及其主要任務:為推動印度國內生物科技之新創生態系發展及產學合作,印度科技部轄下之生物科技局(Department of Biotechnology, DBT)於2012年成立生物科技產業研究援助委員會(BIRAC),為一政府事業單位,旨在透過各式出資計畫,協助國內的創業家、新創企業、學術單位等進行各階段的生技產品研發,包括初期的產品概念驗證與展示(proof-of-concept demonstration)及後期的成品商品化,並協助其透過人力資源發展及基礎建設強化進行能力建構。此外,DBT轄下設有16個自治機構,分別在不同產業領域成立卓越發展中心(Centre of Excellence)。 廣泛產業應用有助提升經濟規模:由於生技產業屬於跨領域產業,可廣泛運用於醫療衛生、農業、環境、能源及工業製程等,例如生物相似性藥品(biosimilars)可用於治療全球數百萬名遭受病害威脅之患者;各類疫苗的研發及製造可滿足全球60%的抗疫需求等;生技改良之農作物可提升產量及農民收入,同時可節約大量用水及用電;工業採用生質燃料可節能及環保等,都將有助印度經濟於2024年達到5兆美元規模。 生技產業法規:由於生技研發涉及DNA重組、有害微生物等運用,印度政府在「環保法(Environment Protection Act, 1986)」中納入「有害微生物暨基因改造生物或細胞之製造、使用、進出口暨儲存規範(Rules for the manufacture, use, import, export & storage of hazardous microorganisms, GE organisms or cells,1989)」,此外,DBT成立「基因操控審查委員會(Review Committee on Genetic Manipulation, RCGM)」,針對所有涉及基因改造計畫的現行生技研發專案進行
A:Stadler Rail執行長宣布,該公司首次獲得來自義大利的訂單,將在未來6年內為米蘭供應80輛有軌電車,此訂單未Stadler Rail帶來約1億7千萬瑞士法郎的營業額。 其負責生產有軌電車的Stadler Valencia總經理Íñigo Parra表示:這些電車將幫助解決米蘭交通的挑戰,包括2026年的米蘭冬奧會。 資料來源:瑞士觀點報(Blick) 日期:2020年9月29日
A:依據瑞士每日廣訊報報導,目前國際市場上豬肉的價格飆升,主要原因為非洲豬瘟及新冠病毒疫情影響國際肉品運輸。然而,瑞士豬肉生產及消費者對目前豬肉價格波動尚未感到明顯變化。2019年瑞士每人平均豬肉消費量約為21公斤。 資料來源:瑞士每日廣訊報(Tages-Anzeiger) 日期:2020年9月29日
A:緬甸時報報導,緬甸仰光證券交易所(YSX)資深經理Thet Htun Oo表示,YSX獲得緬甸總統辦公室、計劃、財務暨工業部以及證券交易委員會批准,准予設立第2家證券交易所或預備上市委員會,其目的是買賣尚未在仰光證券交易所(YSX)上市的其他公開發行公司股票。 為未上市的公開發行公司參加第2屆預備上市委員會制定了下列標準:為公開發行公司、每家公司至少有100名股東、通過審計的財務報表並遵守稅收規範、證券交易和反監管框架-洗錢與打擊資助恐怖主義行為、及所有股票也應轉換為電子形式發行等,使未上市的公開發行公司能夠籌集擴張所需的資金,並最終達到在仰光證券交易所YSX上市的標準。另方面資深經理Thet Htun Oo表示,由於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嚴重,預備上市委員會將在本年內啟動。
A:緬甸時報報導,商務部貿易司司長Min Aung Aye表示,自新冠肺炎大流行以來,已經以線上核發價值超過80億美元的進出口許可證。即自本年4月1日至9月23日期間,該司共頒發了23,820個貿易許可證,價值約83億美元。任何人都可以立即在線上申請交易許可證。每天可以為300個許可申請中完成200個申請服務,而無需進行傳統申請方式之面對面接觸。自3月下旬緬甸首次發布新冠肺炎病例以來,幾乎70%的許可申請都是透過線上審核處理的。申請費用支付也可以透過緬甸支付聯盟在線進行電子支付。
A:緬甸時報報導,緬甸工商總會(UMFCCI)秘書長Aye Win表示,政府計劃為受居家令影響但未向社會保險局(SSB)繳款的企業員工每人提供3萬緬幣補助。9月26日仰光政府官員及UMFCCI討論不被允許進入工作場所的工人提供經濟援助計畫。移民和人口部9月24日宣布,向SSB繳款的受影響工人將獲得其工資的40%作為經濟援助。 此外,政府還計劃為那些未繳納社保費工人提供經濟援助,現在的問題是如何獲取那些沒有社保的人的信息,以便幫助他們。政府官員及UMFCCI正在與雇主合作,提供發放資金所需的僱員聯絡,整個過程將使用線上方式完成,以避免面對面會議。因緬甸衛生暨體育部已下令仰光自9月24日至10月7日居家令,以便更有效地防止新冠肺炎的快速傳播,只有銀行及金融服務、加油站、食品及冷藏、藥品、礦泉水配送及日常個人用品生產的企業不受該命令的限制。
A:緬甸環球新光報報導,根據商務部的統計,在當前2019-20財年度的10個月(2019年10月至2020年7月)內,緬甸建築業的鋼鐵進口價值逾10.47億美元。目前緬甸的鋼鐵需求估計每年約250萬噸,其中92%係由進口取得。根據緬甸鋼鐵協會(MSA)統計,緬甸至2030年其市場需求可能成長至每年540萬噸。MSA主席Sit Taing Aung表示,倘緬甸能夠滿足當地鋼鐵消費需求,並專注於進口替代,鋼鐵工業將對國家利益做出戰略性貢獻。 MSA的11名執行成員成立了MSA公共有限公司,他們正在努力建立鋼鐵工業區,以減少美元外流,實現鋼鐵工業發展,幫助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目前正在伊洛瓦底省、德林達依省、若開邦及孟邦開展鋼鐵工業區的投資可行性研究,待研究完成後,投資計畫項目於3至5年內啟動。政府需要透過提供稅收減免及土地權利,管制非法進口,使反傾銷法生效和制定鋼鐵政策來支持鋼鐵行業。為了國家經濟前景,鋼鐵工業在工業基礎設施建設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需要實施該項目的投資計畫。MSA將推動設立鋼品實驗室,以達成產品國際及標準化之目標。中國是緬甸目前鋼鐵主要供應國,此外亦自印度和韓國進口鋼鐵。
A:俄羅斯新冠肺炎疫情再度升溫,根據俄國政府發布之數據,9/28俄羅斯新增確診8,232例,其中莫斯科新增2,300例。 累計全俄確診116萬7,805例、死亡20,545例,其中莫斯科累計確診290,293例、死亡5,203例。 俄羅斯及周邊國家新冠肺炎疫情統計如下表:
A:根據丹麥財經報於9月28日報導,近期中國投資者收購許多歐洲的大公司,引發人們對技術盜竊和不平等競爭的擔憂。 該報探討中國對丹麥之商業利益並研究是否該擔憂中國投資丹麥。幾位丹麥技術領先者探討與中國夥伴合作可以成為實現企業巨大成長的起點,但同時也冒著被抄襲有高價技術風險。 以下為幾個與中國合作經驗的丹麥商人的心聲: Thomas Visti 為現任Visti Unlimited經營者,渠曾任Universal Robots機器人銷售總監,亦曾任 Mobile Industrial Robots所有人兼執行長,認為對機器人公司來說中國是至關重要的市場。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機器人市場,世界上三分之一的機器人都湧入那裡,而且一直不斷增長。但中國是一個困難的市場,講究低價,且不重視專利。” 令人沮喪的是,一個人可以在中國推出產品,然後不久便看到他們或多或少地嘗試100%複製該產品,卻沒有真正的機會對仿冒進行追踪或起訴,因為司法系統並不存在。” V氏說 建廠不久之電池燃料公司Blue World Technology的執行長兼合夥人Anders Korsgaard因難以在歐洲找到規避風險的投資者之時,從數名中國投資者取得投資。但是儘管與中國有關連,Blue World堅持該公司在丹麥建立工廠,確保創新不會被競爭對手抄襲。“現在中國情況已經越來越好,專利保護遠比20年前要好,但是仍然必須保護好自己的資料。” K氏說 中國近幾十年來的巨大經濟成長意味著該國已從不僅是西方公司的生產基地, 而發展擁有超過5億人口購買力如同西歐中產階級的巨大市場。因此,西方公司有更多的動機到中國投資。 但是,許多商人的經驗是,中國競爭對手很快就將複製品推向市場,而且不受制裁。 “ 2010年,我在Universal Robots與中國合作在當地設廠,當時是唯一擁有該特殊類型的機器人手臂的公司﹐ 現在卻有35個類似生產者。” V氏說 工業集團Linak的創始人Bent Jensen對財經報表示 “不應該讓競爭對手公司的員工擁有參訪廠房等權限,因渠等進場後,到處拍攝廠內全新的生產設備。然後不久後再複製所有拍到的設備。” 根據商務人士和組織的說法,中國在專利保護方面的狀況已大大改善。 DI的全球貿易和投資副主任Peter Thagesen說: “如今的中國與10-15年前的情況完全不同,當時所有的專利和IP(發明的權利)經常被盜竊、被複製,受害者則無能為力,但現在有機會對此做出相關司法制裁。” Bech –Brunn 律師事務所之中國辦事處負責人Jakob Kristensen曾與中國公司多次交手,並提供諮詢服務,他認為透過提供適當的保護,公司一開始就可以走得很遠。
A:資料來源 : 瑞典公共健康局(Public Health Agency of Sweden) 挪威公共健康局(Norwegian Institute of Public Health, FHI) 芬蘭衛生福利研究所(Finnish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Welfare, THL) 有關瑞典、芬蘭及挪威等三國之COVID-19疫情的最新情況,截至9月28日為止,由各國主責單位公布相關資料如下: 瑞典境內確診總人數為9萬923人(較8月增加6,544人),重症人數為2,599人(較8月增加30人),死亡人數5,880人(較8月增加72人),死亡率逾6.9%。其中以首都斯德哥爾摩市為瑞典境內疫情最嚴重地區,目前確診人數為2萬4,594人(較8月增加1,562人),死亡人數為2,403人(較8月增加9人)。瑞典近期感染人數增加趨勢明顯提高,但重症及死亡增加人數則相對持平。 芬蘭境內確診人數為9,682人(較8月增加1,596人),住院治療(含重症)人數23人(較8月增加13人),死亡人數343人(較8月增加7人),死亡率約係3.67%。在夏日假期結束及稍微放寬國境管制後,芬蘭全國感染增加人數出現攀升,但重症人數及死亡人數仍呈現低數。 挪威境內確診人數為1萬3,406人(較8月增加2,762人),重症人數為241人(較8月增加10人),死亡人數270人(較8月增加6人),死亡率約2.05%。挪威9月增加的感染人數因為群聚感染出現明顯攀升,惟重症人數及死亡人數仍維持在穩定低數。 截至目前為止,雖然感染人數三國出現明顯增加,但死亡率都是下滑趨勢。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央行(Riksbank)很早之前便已針對家庭債務增加的風險提出警告,瑞典家庭現在的家庭債務與收入比,相較於20世紀90年代,已增加一倍多,使瑞典成為人均債務最高的歐盟會員國之一。 瑞典央行副行長Cecilia Skingsley認為,家庭債務的風險看起來會繼續,但由於現在COVID-19疫情影響,所以不是因應風險的好時機,而且相較於總體經濟衝擊和失業的持續攀升,家庭債務與其財產之間的風險在目前屬於次要任務。 瑞典央行最新的回購利率決議是仍維持在0%,預示在未來3年都可能維持在這個利率水平。市場觀察人士預測,當瑞典央行在疫情期間努力保持金融的流動性時,瑞典房價將不斷攀升。
A:新聞來源: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2020年9月29日) 一、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於本(109)年9月29日表示,依據於本年3月31日公布修訂之「推動新能源及再生能源之開發、使用與普及法令(稱新再生能源法)」及「電氣事業法」,目前再修訂及公告相關子法。修訂之相關子法主要內容包括「再生能源3020執行計畫(2017年12月公布)」及本年7月發表之針對綠色新政,擬推動整合園區計畫等推廣新再生能源方案,另亦包括減輕推廣新再生能源過程可能發生之安全管理問題及投機行為等副作用,預計有助於擴大建立健全之再生能源環境。 二、本次公告之新、再生能源法相關子法主要修訂內容如次: (一)整合園區:地方政府規劃確定地方民眾可接受之新再生能源計畫推動業務,再向產業通商資源部申請審議後,再指定計畫用地及執行之機關。 (二)新再生能源強制配比(RPS)及提高公共部門之強制比率:將2021年至2022年RPS強制比率自法定上限之10%以內,分別上調1%(2021年為8%,調高至9%;2022年為9%,調高為10%),公共部門之新再生能源強制配比亦將於2030年,擴大至40%。 (三)事後管理:為規定事後管理計畫之執行機構及程序,將加強政府擬推廣之新再生能源設施安全管理業務。執行機構之主管必須每年研擬及執行事後管理計畫,另強制施工單位對設置未滿3年之設施每年平均必須實施一次事後管理。執行機構之主管必須於6月底以前向新再生能源中心提交事後管理結果,新再生能源機構檢討結果後,必須於7月底前向政府報告。 (四)應用閒置之國有財產:指定新再生能源計畫可應用之國有財產範圍及對象,並訂定可要求相關資訊之依據。中央機關主管可對用於其他用途可能性低之財產,指定為可應用之國有財產。 (五)支援綠色保證:制訂對信用及擔保能力較低之零售自由業者提供金融保證支援依據,以期活絡綠色新政之投資。 三、電氣事業法相關子法主要修訂內容包括: (一)山地復原:研擬產業通商資源部部長可下令禁止未履行復原命令之事業者停止營業規定、程序及緩刑理由。於未完成復原之情況下進行電力交易時,山林廳長可要求產業通商資源部部長下令禁止6個月內停止營業,若是業者未規定,將可處以停止營運及取消發電營業之許可等懲罰。 (二)蒐集意見程序:為提高地方民眾接受太陽能、風力及燃料電池等計畫,將事前公告發電計畫之主要內容,並強制通知當地居民。 (三)轉讓、接收等許可審核之例外情況:規定啟動太陽能發電業務前,可轉讓、接收、取得股權、法人合併或分割之可能例外情況。依據修訂之電氣事業法,啟動太陽能發電業務前,可轉讓、接收或因破產等無法營運等可適用之例外情況。 (四)擴大電氣新計畫:即使有建置計算電力車充電量及電費之收費型插座,亦可經營充電業務。目前施行之電氣事業法施行令對於登記電氣新事業之基準僅需設有電力車充電器即可營運電力車充電事業,本次修訂為只要建置有類似功能之插座即可營業。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近期瑞典克朗兌美元呈現貶值趨勢,分析家指出金融界所使用的運算程式可能成為影響瑞典克朗走勢的原因之一。 根據瑞典日報(Svenska Dagbladet)的分析報導指出,影響瑞典克朗升貶的主要因素有三個 : 外匯交易者偏好價值較高的幣值、主要外匯交易者所使用的運算程式會影響幣值的走勢,以及市場變化快速。 市場分析師認為近日瑞典克朗趨軟走勢應是暫時現象,但升值的走勢可能要等到明年。部分分析師則指出,瑞典克朗升值通常是受到大量風險資本的流入所影響。
A:西班牙ABC日報報導,依據西班牙交通、移動暨城市議程部(Ministerio de Transporte, Movilidad y Agenda Urbana)最新公布之「住房與土地調查報告 (Observatorio de Vivienda y Suelo)」,西班牙家庭本年第1季平均需要6.99年之稅前薪資收入(謹按﹕2019年西班牙每一家庭年平均收入為3萬3,794歐元)才有能力購置房屋,在西班牙2008年房市泡沫危機前曾平均高達9年。 該報告指出,2016-2017年間,西班牙家庭支付房租或房貸約占薪資收入29%,該比例至2019年第1季曾高達31%,之後微幅下降,在2020年第1季約為30.4%,惟本年新冠肺炎(COVID-19)大流行嚴重衝擊就業市場及家庭收入,預計未來幾個月該比例會大幅增加。 此外,西班牙購買房屋貸款之逾期放款比率(El porcentaje de créditos dudoso)在2017年年底曾高達4.69%,之後逐年下降,本年第1季該比率為3.43%,與上1季數據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