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馬來西亞財政部(Ministry of Finance)部長東姑賽夫魯(Tengku Zafrul)頃於國會答覆議員提問時指出,由於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新冠疫情及國際原油價格下跌等因素影響,導致國際金融貨幣市場情緒低迷,截至本(9)月18日止,馬幣兌美元匯率貶值了0.5%。由於馬國仍是貿易順差國,馬幣仍具競爭力。   自本(2020)年3月底始,全球各國中央銀行迅速採取減輕冠病疫情影響的措施後,國際貨幣市場的投資情緒逐漸改善,馬幣兌美元匯率於本年3月底至9月18日上升了4.2%。這與本區域貨幣介於4.8%至10.9%的浮動匯率相符。   東姑賽夫魯部長續稱,在全球局勢充滿挑戰及國際市場充滿不確定性因素下,具彈性的馬幣匯率扮演了可吸納因國外不確定因素所引起的突變情況,確保國內經濟活動不受影響。 無論如何,馬幣匯率激烈波動的情況,將使商家及業界難以做好規劃及採取適當行動,進而使到不確定性增加及影響經濟活動。有鑑於此,馬國政府將通過中央銀行,確保貨幣市場有序管理。渠籲請業界別依賴馬幣幣值來提高競爭力,而是應設法提升生產力及創新以及降低生產成本。   長期而言,馬幣幣值主要受到國家經濟走勢影響,有鑑於此,馬國政府將致力推動國家經濟,包括多元化經濟領域、鞏固競爭力及加強國家財務狀況。馬國中央銀行也將致力採取相關措施,包括制定條例,確保較大部分的出口所得(外國貨幣)被兌換成馬幣以及加強預防炒作貨幣的執法工作, 以確保馬幣供應充足,市場維持競爭力及減少市場的投機活動。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工程部(Ministry of Works)部長法迪拉尤索夫(Fadillah Yusof)頃指出,根據馬來西亞營造業發展局(CIDB)於本(2020)年4月20日至9月20日對國內7,590個建築工地進行檢視調查結果顯示,共有149項營造工程仍未恢復運作,其中45項係因財務問題所致。3月18日至4月14日執行的行動管制令,已導致營造業面對116億馬幣(約合28.04億美元)損失,但隨著13個營造工程復工,其損失已降低至69億馬幣。最顯著例子為財務問題,包括移交工程與人力資源問題(占33億馬幣損失),而建築材料的使用率萎縮36億馬幣。   另外,馬國營造業發展局註冊的營造公司涵蓋G1至G5級別,其中8萬9,708家(占總數之88.7%)為中小企業。馬國營造業面臨的困境包括對外勞的高度依賴(43萬8,264人)、科技使用程度低以及無法獲得金融機構貸款,以應付受到新冠疫情影響拖累的工程計畫。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汶萊本(2020)年第二季零售業延續第一季5.8%成長趨勢,較上(2019)年同期成長1.6%,估計本年第二季零售業銷售額達4億2,370萬汶幣(約合3億1,154萬美元),主因汶萊政府為遏止新冠疫情爆發而實施數項管制措施後對部分商品的國內需求增加所致,例如由於學校與大專院校關閉,線上學習與教學增加、居家辦公及出國旅行限制等。   在前述措施下,電腦及電信設備銷售額增長59%,而百貨商場及​​超級市場的銷售額分別增長了7.7%及7.3%。相反的,專賣店的書籍、報紙及文具(下跌33.8%),紡織品、服裝及鞋類(下跌32.4%)、食品與飲料(下跌20.3%)以及加油站的商品(下降18.2%)則因家庭支出減少而致銷售下降。   與2020年第一季度相較,本年第二季的零售額增長了4.4%,主因專賣店的家用電器與照明設備(成長29.5%)、休閒用品(成長17.4%)、傢俱與家居設備(17%)及百貨商店(成長12.7%)所致。   汶萊本年第二季的食品與飲料銷售額較上年同期下降12.4%至7,110萬汶幣(約合5,228萬美元),主因新冠疫情於本年第二季爆發,食物零售及供應場所皆實施管制或勒令關閉,導致飯店收入(下跌15%)及其他食品服務活動(下跌38.3%)。汶萊本年第二季餐飲服務業也較上年同期下降16.3%;其中餐館(下跌18.3%)、速食店(下跌6.6%)及其他食品服務(下跌36%)。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丹麥新聞媒體於9月18日報導,F總理提出新的限制從9月19日起至10月4日適用: 集會人數限制下降為50個人,文化相關景點除外。 全國所有的酒吧,飯店,咖啡館和飯店必須在晚上10點關閉,員工必須戴口罩。 不坐在桌旁的客人必須配戴口罩。 建議一般企業員工和公家機關員工居家上班。 如果您有症狀,則不應上班。 盡可能避免在交通高峰時間通勤。 避免臉頰親吻,握手並保持距離。 減少與他人的社交互動。

A:資料來源:泰國匯商銀行(SCB)經濟情報中心(EIC)所發布之2020年第3季柬埔寨、寮國、緬甸、越南展望(2020 Q3 CLMV Outlook)報告 編譯:駐泰經濟組 經濟展望 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狀況更新 寮國迄今已成功遏制COVID-19疫情。截至8月18日,寮國僅有22名確診病例,其中19名康復,無人死亡。最新的國內病例係於4月12日確診,至今已4個月沒有發生本地傳播病例。然而,寮國依然不能倖免於全球經濟衰退與封鎖措施導致國內需求劇減的影響。自3月底確認第一名病例之後幾天,寮國政府即下令對該國進行全面封鎖,以遏制疫情爆發。管控措施包括:除必要活動外必須待在家裡、關閉工廠與娛樂場所、禁止10人以上的聚會及關閉邊境。該等措施一直持續到4月,從5月開始逐步放寬。自8月中旬開始,允許個人離開住處、開放大多數商業活動之工作場所及允許聚會活動,但仍必須採取預防措施。除在若干邊境檢查站進行的有限貿易活動外,與包括泰國在內的鄰國邊界仍然關閉,入境必須接受強制隔離檢疫。 2020年展望 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寮國2019年經濟成長已顯疲弱,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降至5.0%(2014-2018年平均GDP成長率約為7.0%),預期COVID-19大流行與全球衰退導致主要行業廣泛的衰退,將進一步惡化本已疲弱的成長動能。預計為期1個月的全面封鎖將嚴重抑制國內需求,而長期關閉邊境及實施旅行限制則可能對寮國十分依賴的跨境貿易造成衝擊。 因此,EIC將寮國2020年經濟成長率下調至0.5%,惟該國若爆發第二波疫情,則經濟存在進一步下行的風險。由於政府支出增加、收入減少及本已脆弱的財政狀況,COVID-19大流行及經濟衰退將使寮國面臨償債能力下降的風險。最近穆迪(Moody’s)將寮國信用評級從B3降級為Caa2,前景為負面(negative),此舉可能導致寮國政府及企業在未來幾季的融資成本上升,為經濟復甦帶來另一個下行風險。 預期COVID-19大流行與全球經濟衰退將通過各種層面影響寮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首先,由於外部需求下降及邊界管制,占寮國GDP約34%的出口遭受不利影響。儘管該國的主要電力出口情況仍佳(2019年占出口總值22.8%),因其不受邊界關閉的影響,且需求主要基於預先簽署的購電協議,但其他產品卻無法倖免於難。寮國約有85%的非電力出口(non-electricity exports)產品銷往泰國、中國大陸及越南等鄰國,邊境口岸關閉嚴重阻礙跨境貿易。此外,寮國的出口中很大一部分係用於加工製造的原材料(如銅與木材),由於貿易夥伴國的製造業產量下滑,今(2020)年的需求可能因此減少。例如,寮國精煉銅與銅合金的最大市場為泰國,其6月份製造業生產指數同比下降17.7%。另一方面,由於寮國亦仰賴從鄰國進口鋼鐵等原材料,因此也面臨供應鏈中斷問題,影響工業生產活動。儘管如此,由於大多數國家直到3月中旬才實施封鎖措施,因此2020年第1季出口同比成長11.8%。預計第2季出口將因實施封鎖措施而出現明顯萎縮;據統計,今年4月至5月間非電力產品出口同比劇減36.9%,6月非電產品出口則僅下降8.1%,出現觸底跡象。 其次,外國直接投資(FDI)可能會停滯或推遲。寮國最大的外國投資者中國大陸在2020年上半年GDP同比下降1.6%,其復甦將是漸進的並由國內主導(domestic-led)。 由於COVID-19大流行及全球經濟逐步復甦存在高度不確定性,未來的投資計畫可能被推遲或取消,此將阻礙寮國未來的成長,因該國的中期經濟增長前景高度依賴外國投資者對水力發電項目與鐵路建設的投資。近期FDI的增長主要是由於基數效應所致。雖然2020年第1季的FDI為2.39億美元,比去年較低基數的同期增加41.4%,但仍低於2015-2018年間的平均季度FDI金額3.14億美元。從積極面觀之,中國大陸與寮國正在進行的鐵路建設(包括永珍站)仍在持續推進,未因先前的封鎖措施而受阻,預計明(2021)年開始運營。 第三,由於旅行限制,入境遊客人數呈現停滯狀態。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儘管旅遊業收入僅占寮國GDP的一小部分(4%),但該行業一直在快速增長,並僱用該國約11%的勞動力。 隨著全球COVID-19病例的迅速增加及許多國家對第二波疫情的擔憂,國際旅遊業暫停的時間可能延長。據世界銀行資料顯示,寮國第1季的入境遊客人數同比下滑17%,預計第2季的遊客人數將同比下降近100%。 最後,停業的公司與疲弱的勞動力市場將給國內需求帶來更大的壓力。由於上述因素及4月份的全面封鎖,許多工廠與企業被迫關閉,工人遭到解僱,尤其是在服務業與服裝製造業,預計此種情況將導致民間消費減少及不良貸款增加,進而給經濟帶來巨大壓力。由於寮國有大量的非正式部門(informal sector),因此獲得社會福利的機會將受到限制,並可能使經濟復甦變得困難。根據永珍時報援引寮國勞動暨社會福利部的報告,2020年5月份的失業率預估約為25%。此外,許多移工從泰國返回,此將給寮國的勞動市場帶來更大的壓力。據世界銀行表示,預期境外匯入款的減少亦將拖累寮國的民間消費,2019年境外匯入款約占其GDP的1.5%。 依據Google「移動報告」(Mobility Report)截至2020年8月14日的資料顯示,隨著寮國確認第一批COVID-19確診案例,總體流動性在3月中旬開始降低,並在3月下旬急劇下降。由於採取全面的封鎖措施,整個4月初的流動性保持平穩,但隨著新的COVID-19病例減少,流動性在4月下旬出現反彈的跡象。隨著封鎖措施於5月份放寬,流動性急劇上升並逐漸恢復。但是,主要活動的恢復並不均衡。民眾對雜貨店、藥房(反映對必需品的消費)及工作場所的流動性已經恢復,並徘徊在基線水準附近。但是,零售及娛樂業的流動性比其基線水準低約10%,該跡象顯示復甦已經停滯。綜上,據高頻率的數據表明,寮國的經濟在全面封鎖期間於4月份觸底,並在放鬆措施後穩步恢復。 政府擬實施額外的財政刺激計畫以支撐經濟成長並救濟失業勞工,但由於其有限的財政空間以致該計畫將面臨限制。大多數措施都集中在針對受疫情影響的企業與勞工予以免稅。此外,政府正考慮採取進一步措施,例如針對失業勞工的現金發放計畫,但該計畫的覆蓋層面有限,僅針對屬於社會保障計畫下的對象(總共約170,000人,占總勞動力的4.6%)。鑒於該國財政空間有限,在柬埔寨、寮國、緬甸及越南(CLMV)國家中,財政應對措施的總規模最小,僅占其GDP的0.1%。以下【表1】摘要寮國主要的財政及貨幣政策應對措施。 【表1】主要的財政及貨幣政策應對措施 類別 說明 財政政策 稅收減免: (1)勞工(包括公、私部門)收入在每月500萬基普以下者,4月至6月免稅。<註:1基普約合0.003新臺幣> (2)企業收入在5,000萬至4億基普之間者,4月至6月免徵所得稅。 (3)對旅遊業的徵稅延期3個月。 (4)將企業對社會保障計畫的強制性提撥,延期繳費3個月。 (5)將企業提交年度財務報告的截止日期延長至4月30日。 (6)對用於遏制COVID-19疫情的進口貨品免徵關稅。 (7)對屬於社會保障計畫下的勞工給予50萬基普的津貼。 貨幣政策 (1)將外幣準備金要求降低至8%,對於基普則降低至4%。 (2)鼓勵銀行為受影響企業重組貸款。 (3)政策利率每次降息1%,此為2017年以來首次降息。 (新利率:小於1週的貸款利率為3%,大於1週的貸款為4%,2週至1年期的貸款為9%) 資料來源:EIC根據亞洲開發銀行(ADB)、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及寮國當地媒體資料分析整理 隨著政府收入因支出增加而下降,寮國的財政收支狀況將會惡化。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2019年寮國的財政赤字占GDP的5.1%,公共債務達GDP的60.6%,此2個財政比率均屬CLMV國家中最高者。此外,超過80%的公共債務是外債,此將使寮國面臨貨幣貶值與外匯儲備枯竭的進一步風險。中國大陸的優惠貸款幾乎占寮國外債的一半,由於中國大陸未來將繼續對「一帶一路」項目進行投資,因此中國大陸將繼續成為寮國最大的債權國,預期寮國外債中屬於中國大陸貸款的占比將會不斷增加。預估寮國經濟成長將長期放緩,中期而言,公共債務對GDP的占比將會提高。據世界銀行預測,到2020年公共債務可能上升至GDP的65%,財政赤字將擴大至GDP的7.5%。 此外,寮國的債務償還能力與額外的籌款能力已大幅惡化。 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在寮國出現COVID-19疫情前,估計2020年前2個月的政府收入已同比下降30%。由於各種免稅政策與經濟活動的減少,國內政府的收入可能大幅縮水,今年將降至占GDP的10%以下(2015-2019年該比率平均為14.4%)。 此外,根據寮國財政部的數據,該國的利息支出,尤其是對非居民(non-residents)的利息支出已快速增加,2015-2019年間的年平均增長率約為25%。從總支出的百分比來看,利息支出從2015年占總支出的6.6%上升至2019年的14.4%,顯示還債壓力與日俱增,而該數字尚未包括償付即將到期貸款的本金。 為減少支出,寮國已嘗試採取各種措施,包括削減資本支出、重組國營企業及延後對新水力發電項目的投資。 儘管如此,該國仍將需要依靠外國融資作為其主要資金來源。鑒於寮國的主權信用前景已被泰國TRIS Ratings信用評估公司及惠譽(Fitch)調降為負面,評級分別為BBB與B-。穆迪(Moody’s)亦下調該國的信用前景為負面,評級則從B3降至Caa2。因此,EIC認為寮國未來的債務風險依然很高,並將成為阻礙未來經濟成長的主要風險。 金融市場 穆迪(Moody's)將寮國的信用評級與前景從B3的正面展望降級為Caa2的負面展望;TRIS Ratings與惠譽亦分別將寮國評級降至BBB及B-的負面展望;穆迪指出寮國在中期的持續償債壓力、無確定的融資策略導致有限的融資選擇,以及財政與外部緩衝受限等因素為其降級的原因。穆迪的Caa2評級「表明近期內出現重大違約的可能性」,且被認為具有極高的不確定。TRIS Ratings及惠譽等2家評級機構均對該國的外債狀況、低外匯儲備、惡化的財政狀況、難以籌措更多資金及經濟成長放緩表示擔憂,亦為該國信用評級與展望被下調的主因,但與其他具有相同評級的國家相比,寮國的中期經濟前景仍然穩定。 EIC認為,寮國的償債能力與新的融資選項在中期仍將受到限制,並因全球經濟放緩而加劇負面影響。隨著信用評級的惡化,寮國向國外籌集資金與吸引外國投資者的成本將更高,可能導致該國增加對中國大陸作為主要債權國的依賴。此外,用作償還外債的外匯儲備,由於受外國直接投資減少及基普持續貶值影響,其累積速度放緩。 隨著經常帳入超擴大、財政狀況惡化及信用評級降等的風險不斷上升,寮國基普在今年可能進一步貶值。世界銀行預測,由於貿易赤字增加、旅遊收入減少及國外匯入款減少,寮國的經常帳赤字將從2019年占GDP的8%,擴大至2020年的11%。儘管由於對美元的需求降低以致今年下半年美元將疲軟,但預計將對今年基普的匯率造成進一步的壓力。由於寮國採用類似爬行的(crawl-like)管理匯率制度,因此貶值是漸進且連續的。此外,由於跨境旅遊活動及外國直接投資的減少,預期寮國的外匯儲備也將隨之減少。截至今年第一季,寮國的外匯儲備可滿足2.1個月進口量的需求,高於2019年最後一季的1.6個月,部分原因是外國直接投資的反彈,但仍然低於標準的3個月,並可能因全球疲弱的經濟狀況而進一步惡化。此將對償還外債構成風險,因基普貶值將使償還外債的成本增加。另外,中央銀行可能無足夠的外匯儲備以穩定貨幣波動及完全償還外債。世界銀行預測,今年寮國的外匯儲備可能僅占公共外債償還額的45%。6月份的最新數據顯示,以美元計算的外匯儲備較前一個月下降8.7%。截至8月20日,寮國基普兌美元貶值2.6%,但兌泰銖升值2.6%。 為抑制基普貶值,寮國中央銀行宣布一項新規定,以監控貨幣兌換業務。為穩定基普兌換外幣之價值,中央銀行正展開打擊平行市場(parallel market)上的匯兌業務。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由於供需失調,官方利率與平行利率(parallel rates)之間的差距比平常更大。按新規定,所有貨幣兌換業務現在均必須從中央銀行獲得許可證。外國企業僅能在飯店或旅遊業中才可經營貨幣兌換業務。所有貨幣兌換業務必須對其匯率保持透明性,且該匯率必須與中央銀行的匯率保持一致,否則將受到法律制裁。 金融穩定是今年需要監測的另一個主要風險。由於民眾所得減少及公司停業的影響,今年銀行的逾期放款(non-performing loans, NPLs)預計將高於2019年第四季的3.0%。2019年寮國銀行的資本適足性(capital adequacy)下降,監管資本與風險加權資產之比(regulatory capital to risk-weighted assets ratio)從2018年第四季的18.3%降至2019年同期的11.8%;監管一級資本對風險加權資產的比率從13.6%降至8.3%,扣除貸款準備金的不良貸款淨額(NPL net of provisions to capital)從 10.2%至12.7%,因此可能對今年銀行的盈利能力帶來壓力,扭轉自2018年第一季以來資產收益與股票收益上升的趨勢。

A:一、 新加坡社會及家庭發展部(MSF)今年9月22日發表新聞稿表示,該部將延長「新冠病毒疫情薪資補貼(Covid-19 Support Grant)」至今年12月底,之前曾領取津貼的公民與永久居民或首度申請者,若符合條件可從10月起申請,獲得3個月補助,但申請者須提交相關文件,證明自己積極尋找工作或培訓機會。另擁有超過1筆房產、住所年值超過2萬1,000星元、家庭月收入總計超過1萬星元、家庭人均月入超過3,100星元,或領取其他相關補助者,則不符合申請條件,以確保津貼用於更有需要者。 二、 新加坡是於今年5月推出上述津貼,開放給因疫情失業、被迫連續3個月申請無薪假,或連續3個月收入減少超過30%的公民或永久居民申請,提供為期3個月補助,每月最多800星元。MSF透露,截至本年9月13日,申請上述補貼者約12.8萬人,其中7.9萬人成功獲得補助。

A: 新加坡貿工部長陳振聲今(2020)年9月22日出席「20國集團(G20)貿易部長(視訊)會議」時表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加速全球數位化進程,為把握此一趨勢,實現數位轉型所具備的潛力,世界各國須在數位貿易領域深化整合。 陳振聲部長從新加坡角度,提出4個G20可優先關注事項:(1)共同努力更新世界貿易組織既有體系,確保數位貿易規則與時俱進,此是新加坡與日本和澳洲共同發起電子商務聯合聲明倡議的原因;(2)加速落實世貿組織貿易便捷化協定(Trade Facilitation Agreement),以提升全球貿易效率,改善跨境物流;(3)持續強化國際投資;(4)確保全球供應鏈在疫情期間持續保有韌性,強化供應鏈的連結性。 另陳振聲部長出席「未來經濟會議與展覽」線上活動時亦表示,新加坡企業須以積極態度因應疫情,利用危機盡快進行數位轉型,否則新加坡將失去競爭優勢。星國政府已推出「中小企業數位化計畫(SMEs Go Digital)」和「生產力提升計畫(Productivity Solutions Grant)」等措施協助企業轉型升級,目前已有逾1.5萬家業者獲得補助,另逾1,400家企業加入「數位拓展計畫(Grow Digital)」,藉由電子商務平臺擴展海外業務。

A: 據日本經濟新聞等媒體本(9)月23日報導稱,日本新任首相菅義偉預定本月25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電話會談,雙方將就確認促進日中兩國關係發展的高層對話及邀請習主席訪日時程等進行協商。 此係繼2018年5月前首相安倍晉三與習近平主席電話會談後,日中再度舉行的電話峰會。據悉,在目前美中貿易戰激烈對峙的情況下,日本菅首相擬藉由本次會談表達日方對中國的重視態度,另一方面中國習主席亦期待日中關係持續朝向正面發展。 據日本政府消息人士透露,上述日中領袖電話會談預定本(9)月25日晚間舉行。由於受新冠疫情爆發的影響,中國習近平主席原預定本(2020)年春季訪日行程延期未定;在目前日本國內慎重輿論發酵之際,新任菅首相對邀請習主席訪日態度是否積極,或將成為聚焦重點。 菅首相在日前就任記者會表示,「盼與中國及俄羅斯等周邊國家建立穩定的關係」。因此,除上述日中高層對話、邀訪習主席日期及新冠疫情緊密合作議題外,雙方也可能針對中國公務船頻繁在釣魚台列嶼周邊進出活動及實施港版國安法等敏感問題交換意見。

A:新聞來源:韓國企劃財政部(2019年9月18日)    一、韓國企劃財政部兼副總理洪楠基於本(109)年9月18日以亞洲開發銀行2019及2020年度會議主席之身分,主持「第53次亞洲開發銀行視訊年會」,本次會議中決定2023年第56次年會將於同年5月2日至5日在韓國仁川舉辦。   二、洪副總理於本次會議之主席演說中建議必須以克服亞太地區危機及永續發展為重點之3大政策方向,主要內容如次: (一)各國應分享推動因應政策之經驗,俾利加強因應公共保健領域危機之能力及恢復能力,建議有必要規劃創新之體制,以期提高開發中國家於公共醫療領域之能力及儲備醫療物資。 (二)在執行快速及有效率之財政政策,強化包容性之過程,財政扮演關鍵之角色,因此有必要管理財政政策之成效及開發中國家之負債情況。 (三)必須於因應新冠疫情及氣候變化危機之同時,推動數位及綠色經濟之轉型,創造新就業機會,再創經濟起飛,期待亞洲開發銀行發揮於相關領域之主導角色。  

A:為了反制TikTok、微信在美被禁,中國商務部19日公布「不可靠實體清單規定」,清單中到底有哪些美國企業目前尚不得而知,引發各方猜測。北京官媒早前指匯豐銀行和聯邦快遞(FedEx)很可能成為第一批被列入的外資企業。華爾街21日熱傳,華為在美國競爭對手思科(Cisco),是中國各部門都指名封殺的目標。 中國商務部早前的書面聲明顯示,將中國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置於風險境地的個人和組織將被納入黑名單並實施制裁。一旦被加入清單,相關個人和公司將被禁止從中國進口或向中國出口。《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人士報道,用來懲處美國科技企業的「不可靠實體清單」正加速制訂當中,但中國高層對是否真的要公布美企黑名單或對發布的時間點存在分歧。 公開名單時間點仍未定 北京當局正糾結如何反制特朗普政府,但又不讓兩國關係急遽惡化,避免美國進一步的打壓,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害。報道稱,一些中國官員對發布美企清單猶豫不決,因為他們認為應該等到美國大選之後再來公布,以避免美中更大的衝突。 消息人士透露,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要求中國商務部、經濟計劃機構、網絡安全管理局和反壟斷監管機構各自列入清單,起初制定黑名單是針對美國科技業,而華為美國競爭對手思科是中國各部門都指名封殺的目標。 目前華爾街普遍認為,最有可能被第一批加入這份清單的美國公司是思科(Cisco)、戴爾(Dell)、惠普(HP)、洛克希德馬田(Lockheed Martin)以及羅克韋爾柯林斯(Rockwell Collins)。另一些潛在目標,分別是蘋果(Apple)、微軟(Microsoft)、高通(Qualcomm)、英特爾(Intel)/AMD以及波音(Boeing)。 《環球時報》曾點名指出,匯豐控股捲入孟晚舟事件、聯邦快遞因華為包裹事件,是列入黑名單的「首選」。諮詢公司歐亞集團的中國和東北亞業務負責人Michael Hirson21日表示:「從現在起到年底,北京至少將一家美國公司加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甚至可能在未來幾天內就會有措施。」他補充道:「(不可靠實體清單)即將面世,這突顯了(跨國公司)在中國面臨的兩難困境,它們一方面受到美國及其西方盟國的法律和政治命令,另一方面又受北京的限制。」 中國商務部最初宣布2019年5月建立不可靠實體清單,是在特朗普宣布將華為列入黑名單後不久實施的。 有分析師指出,未來中國具體的行動可能會集中在國內存在競爭對手的產品上,避免擾亂中國技術產業所需的產品進口。另一個因素可能是針對那些參與向台灣出售武器的美國公司。 曾在奧巴馬政府時期擔任負責中國事務的助理美國貿易代表穆恩(Jeff Moon)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目前中國的聲明非常含糊,避免對外國公司產生任何直接後果,但這提醒美國政府和公司——中國有意圖採取報復行動。這種做法避免了在美國大選前製造更多緊張局勢,同時回應中國民間的反制呼聲。」 https://www.singtaousa.com/

A:據Yelp最新發布的數據,北加州灣區的停業率排名全美高位。自3月1日以來,舊金山市都會區大約每100家商家就有1家永久關閉。該都會區約有2,900家商家關門,另3,300家暫時關門。 灣區新聞集團報導,加州頒布美國最早和最嚴格的封城令,使其新冠死亡率遠低於紐約、伊利諾和佛羅里達等其他大州,但也造成州內至少3萬9,000家小企業被迫歇業,其中1萬9,200家永久性關門,使加州成為全美排在內華達州和夏威夷州之後,永久性關閉率第三高的州。 其中健身行業受到的打擊最大,依據Yelp資料,自3月1日以來,全美將近有2,600家健身房永久性關門。   https://www.singtaousa.com/  

A:海地9/23確診個案8,646例,增加22例,死亡225例,增加4例。   千里達及托巴哥確診個案4,136例,增加110例,死亡67例,增加2例。 安地卡及巴布達:確診個案97例,增加1例,死亡維持3例。

A:巴拿馬9/23確診個案107,990例,增加706例,死亡2,291例,增加6例,疫情轉趨穩定。巴衛生部稱經濟開放後疫情恐升溫,惟醫療系統能量足以因應,另巴政府業儲備2,000萬美元疫苗採購預算。   巴經濟學家預測,巴國民眾購買力因疫衰退約35%,在巴國逐漸開放經濟活動下,有助本年經濟衰退不超過10%,巴經濟財政部預測本年巴國失業率恐高達25%,惟明年巴國經濟可望反彈4%。

A:哥斯大黎加9/23確診個案68,059例,增加1,370例,死亡781例,增加21例,疫情無減緩跡象。   哥財政部於9/21日向國會提出第3版特別預算,納入向IMF借款收入,並投入312億哥幣予社保局、10.4億哥幣挹注失業補助及疫苗專款,哥政府將保留72億哥幣(約1,200萬美元)之國債利息結餘用於採購疫苗,衛生部及外交部刻積極就世界上6種已上市或進入最終試驗之疫苗進行評估。   哥政府原定於10/5起與IMF談判專案融資,惟因國內尚無共識,已推遲談判期程。哥財政部刻續檢討各項稅率調整案。

A:尼加拉瓜政府昨(9/22)日更新每週統計,確診個案4,065例,較上週增加86例,死亡149例,增加2例。另尼國公民疫情監測機構未更新統計,迄9/16疑似確診個案達10,258例(死亡2,721例),較上週增加53例(死亡增加16例) ,疫情持續降溫。   Avianca航空成功於9/19復航尼國後,巴拿馬航空及墨西哥航空再次推遲復航尼國日期至11月,美國航空及聯合航空雖維持10月復航,惟恐再次延期。

A:英特爾聯合華為22日發布了FusionServer Pro服務器系列最新一代產品2488H V6。據悉,華為FusionServer Pro基於英特爾x86架構,這也是英特爾向華為斷供傳言後的首次官宣合作,表明英特爾確實已經拿到了面向華為的供貨許可。 值得注意的是,英特爾也參加了本次產品發布,並表示英特爾最新一代資料中心產品將持續支撐華為FusionServer Pro 2488H V6服務器。據界面新聞報道,與此同時,華為的另一重要供應商AMD也在上周表示,已採取合適的措施,以確保可以和已被列入實體清單中的客戶合作,且基於已獲得的許可,預期目前的情勢不會對業務產生重大影響。 業內猜測AMD提到的「客戶」即是華為,但並未得到官方證實。英特爾確認向華為供貨後,華為PC業務和服務器業務或能繼續推進。但華為方面也表示,英特爾去年底拿到的許可不受今年兩次制裁的影響,尚不清楚去年底的許可具體的有效期。 https://www.singtaousa.com/

A:依據巴西國家地理暨統計局(IBGE)統計資料,2020年8月失業人口為1,290萬人,7月時為1,230萬,5月時為1,010萬,5月到8月失業人口增加27.6%,7月失業率為13.1%,8月失業率為13.6%。  

A:依據巴西央行資料,2020年8月巴西資本淨流入為37億2,100萬美元,原預估為22億美元。2019年8月,資本淨流出30億3,200萬美元。2020年1-8月,資本淨流出85億3,800萬美元,而2019年同期為淨流出340億2,000萬美元。  

A:巴西Latam航空公司向巴西勞工法院(TST)提交1份文件,指出如果未能達成減薪協議,該公司可能裁減1,200機組人員。 為了降低成本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Latam已於8月裁減2,743名機組人員。巴西3大航空公司其他2家Gol航空和Azul航空以2021年前不裁員暫以減薪及減少工時因應,Latam試圖以降低工資來因應危機,但工會已拒絕Latam提議。Latam目標是減少薪資成本20%,可能再裁員1,200名機組人員,其中400名飛行員和800名空勤人員。 Latam集團在智利、厄瓜多和秘魯已員工達成協議,減薪約25%,僅在巴西和哥倫比亞尚未達成協議,Latam已結束阿根廷業務。  

A:巴西肉類大廠JBS發起巴幣10億元基金,作為亞馬遜雨林永續發展計畫,包括雨林養護及恢復、雨林社區經濟發展等,目標是供應商實現雨林零砍伐。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