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緬甸環球新光報報導,缅甸渔業局表示,緬甸漁業企業受到新冠肺炎爆發嚴重打擊,商務部正努力拓銷美國魚及海鮮市場。近海捕魚季已於9月1日開始,魚蝦供應已於9月7日進入仰光。緬甸對亞洲國家水產品出口受到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影響。為有效減輕疫情影響,緬甸農業、牧畜暨灌溉部正在共同努力進入美國漁類產品市場。仰光省漁業廳長Yin Yin Moe表示,新冠肺炎損害了亞洲魚類市場穩定成長。商務部正試圖與各國相關官方商務單位加強聯繫,俾利將漁業產品出口到國外市場,緬甸政府將監測近海漁船必須使用帶有海龜逃脫裝置(Turtle excluder device)漁網來保護瀕危的海龜。緬甸亦自鄰國進口海鮮並在City Mart連鎖超級市場銷售。政府希望鼓勵海產品及漁業加工廠在國內市場廣泛銷售,而不是依賴目前海外不穩定的市場。 緬甸的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農業領域,其中漁業領域對國內經濟GDP提供具體貢獻。漁業生產方面,包括蝦及海水魚及淡水魚,遠勝於該地區國家。如果國家能夠提升加工技術,將為國家經濟做出貢獻,並為供應鏈中的利益相關者帶來更多收入。當近海捕魚季結束時,商人們可以向City Mart holdings公司供應淡水魚,這將有助於抑制來自外國市場的魚及海鮮的流入。緬甸水產品已銷往亞洲40多個國家。緬甸擁有漫長海岸線,野生捕獲漁產品主要出口至英國、義大利、法國、塞浦路斯、荷蘭、瑞典、希臘、比利時及德國等市場。據緬甸漁業聯合會(MFF)表示,由於緬甸養殖魚已獲准向歐盟出口,養殖者正在採取必要措施,以確保緬甸漁業產品符合歐盟市場的規則及條件。歐洲市場要求供應商獲得危害分析及關鍵控制點(HACCP)及良好水產養殖規範(GAqP)證書,以確保水產食品安全,輸出至歐盟地區的漁業產品必須自養殖孵化場起必須符合GAqP要求。MFF正在與養魚戶、加工廠商及農業、畜牧暨灌溉部下屬的漁業局共同合作,以開發GAqP系統,漁產加工廠商可在漁業局所屬ISO-accredited 的實驗室中獲得漁業產品的食品安全性認證。 緬甸全國計有48萬英畝魚蝦養殖場,120多座冷藏設施。根據商務部公佈統計,在2019-20財年10月1日至9月4日期間,漁業出口收入達7.9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19億美元。在2013-14財年出口34萬噸漁業產品,價值5.3億美元,2014-15財年出口33萬噸,價值4.8億美元,2015-16財年出口36萬噸,價值5億美元,2016-17財年出口43萬噸,價值6億美元, 2017-18財年56萬噸,價值7億美元,2018-19財年逾58萬噸,價值7.28億美元。
A:緬甸商務部9月15日發布公告,宣佈9月10日至12月30日內到期之進出口商登記證將臨時自動延長至12月底,並可在線申請。登記證延期年限及費用將保持不變。另商務部也於9月14日公佈64/2020號公告延長調降進口執照(Import License)費用,統一為每張30,000緬幣直至2020年12月底止,通常該項規費介於3萬到9萬緬幣間。
A:緬甸時報報導,泰國邊境當局宣佈自本年9月17日起,泰國邊境美索市(Mae Sot)將不再允許來自緬甸的卡車司機進入,此係為防止新冠肺炎傳播措施之一。景棟及大其力邊境貿易協會秘書Nan Sin 表示,只有居住在泰國的卡車及司機才被允許穿越邊境進入泰國。如果車輛及司機來自緬甸大其力,在邊境必須換成泰國司機才能允許車輛進入泰國。 泰國政府表示,目前每天只允許160輛卡車及每輛車一名司機通過2號友誼橋。所有緬甸卡車只有在消毒後才能進入泰國,違反者將被處以10萬泰銖罰款或1年監禁,這項限制預計將影響大其力邊境的進出口,並給撣邦東部貿易商造成損失。為了將損失降到最低,景棟及大其力邊境貿易協會目前正與泰國政府相關單位談判,為緬甸貿易商爭取更優惠條件。Nan Sin秘書表示,食用油、水泥、燃料、家用電器等大量產品都是自泰國美索市進口,當限制措施生效時,建築行業的材料供應將會中斷,另方面在美索市邊境關閉的前2天,中國與緬甸之間的主要邊境城市瑞麗市在9月15日被封鎖,原因係該市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A:法國再生能源生產商Cap Vert Energie (CVE) 於本(2020)年9月15日宣布一億歐元新基金募資已順利達標, 該筆基金投資目標為於2025年將總裝置量達2.3 GWH ,亦即該公司法國境內及境外總裝置量上衝八倍。捐款者為法國 Intermediate Capital Group (ICG) 投資基金,但CVE將保留主要投票權。 該募款將有助於提升CVE能源多樣化,分別為水力、太陽及沼氣發電三種能源來源。CVE表示冀望將其沼氣發電業務營收比例從現有之2%於2025年願景提振至25%。 位於法國馬賽之CVE自2009年起從事建造太陽能、水力及沼氣發電廠,2019年營業額共達3300萬歐元,員工共185人。目前發電容量為300 MW ,每年共生產460 GWH 綠能,相當於一座人口達38萬的中等城市之用電量。其主要目標為拉近能源使用者及能源生產地之距離。公司合夥人Pierre de Froidefond 期望此次募款能使CVE年收營業額於未來五年內增加10倍。
A:根據丹麥新聞媒體於9月16日報導, 貿易和工業部長Simon Kollerup以及環境和氣候部長Dan Jørgensen 代表政府已與民營之水泥製造商奧爾堡波特蘭公司(Aalborg Portland)達成協議,該協議將於2030年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6萬噸。將製造大問題之企業轉化為解決問題的企業,這是丹麥環境和氣候部長面對問題的態度與想法。 J部長指出政府此次與民營企業攜手同心減碳將為奠定未來的政府與民間共營模式之基礎。政府與民間之密切合作將可以共同開發出新的綠色生產方法以於國內自產更多產品。
A:馬來西亞北部經濟發展走廊執行機構(NCIA)執行長哲巴星甘(Jebasingam Issace John)頃指出,透過推動2021年至2025年的新策略發展計畫,將使北部經濟發展走廊經濟特區(NCER)對國內生產毛額的貢獻達3,000億馬幣(約合726.39億美元),並創造16萬個就業機會,累積投資額將達1,465億馬幣(約合354.72億美元)。由於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前述目標或將延遲2年達成。 截至本(2020)年7月,北部經濟發展走廊經濟特區累積投資額達1159億馬幣(約合280.63億美元)並創造逾14萬個就業機會。該特區涵蓋玻璃市(Perlis)、吉打州(Kedah State)、檳城(Penang)及霹靂州(Perak State)等北部4個州。該機構盼每年至少吸引100億馬幣投資額及創造5,000個就業機會。 此外,為了進一步推動北部經濟發展走廊特區的經濟復甦,該機構將推動基礎設施計畫,例如銜接吉打州雙溪大年(Sungai Petani)、檳城州峇都交灣(Batu Kawan)及霹靂州章吉遮令(Changkat Jering),全程長約140公里的北部走廊高速公路,並與西海岸的高速公路連接。 至霹靂州方面,該機構將率先在霹靂州怡保開發銀谷技術園及怡保遺產旅遊項目,並為曼絨的紅土坎深水碼頭進行擴建以及丹絨馬林汽車樞紐的發展提供便利。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頂級手套公司(Top Glove)頃發布消息稱,新冠疫情肆虐推高手套需求及售價,本(2020)年第4季(會計年度至8月底)銷售量銳增161.5%,該公司2020年營收為72億3,632萬馬幣(約合17.52億美元),較2019年上漲50.72%;淨利為18億6,700萬馬幣,上漲411.96%。 新冠疫情使手套需求急速攀升,尤其本年第四季亞洲、西歐及東歐的橡膠手套需求成長極強勁,與2019同期相較,分別成長110%、73%及64%;丁腈手套的需求上漲31%,天然膠手套的需求也增加7%,連帶手套平均售價也相對調高。 該公司表示,手套需求較疫情前水準年均成長10%至15%,皆來自醫療與非醫療手套;其中在越南的41家廠房預期本年10月投入生產,10條生產線起初估計可生產24億隻手套。 該公司計劃自2021年至2026年挹注80億馬幣資本支出以增產1,000億隻手套、強化現有生產設施與消毒設施、收購土地作為未來擴展用途、落實工業4.0政策及改善員工設施。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首相辦公室頃發布消息稱,德商英飛凌公司(Infineon)計劃於未來10年內增資32.5億馬幣(約合7.83億美元)協助馬國促進半導體產業之發展,例如積體電路封裝發展。該措施反映國際投資對馬國的信心。 上(2019)年製造業在馬國經濟扮演重要角色,為國內經濟領域貢獻了22.3%。馬國政府將繼續確保該國成為東南亞主要外人投資目的地,並鼓勵現有外資繼續拓展在馬國的投資。 英飛淩公司在馬國設廠47年,共創造9,000個就業機會。該公司也是德國以外唯一自始至終生產晶圓、組裝及測試設施的工廠。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馬來西亞衛生部(Ministry of Health) 全國危機準備及因應中心(CPRC)統計數據顯示,本(2020)年1月1日至9月12日止,馬國疑似登革熱病例達7萬4,443件,較上(2019)年同期減少22.18%;累計死亡人數為123人,較上年減少19人;其中以雪蘭莪州(3萬7,788件)、柔佛州(8,707件)及布城與吉隆坡(8,628件)的通報病例最多。依前述數據顯示,馬國平均每天有287件疑似登革熱病例,我國商旅宜提高警覺。 2019年馬國疑似登革熱病例為13萬101件,死亡人數為174人,較2018年增加56人。 該中心籲請馬國民眾若出現登革熱症狀,比如發燒、皮膚出現紅疹、眼球後方疼痛、關節及肌肉疼痛、牙齦或皮膚或鼻子出血、嘔吐、腹瀉、肚子痛及頭痛,應及早就醫。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受到COVID-19疫情衝擊,北歐航空約560名機師於6月份接到解僱通知後,便開始勞資協商,目前機師工會和SAS之間的談判已成破裂局勢。SAS希望減少工資和工作時間的變更。達成協議的最後期限是9月8日,但雙方並未及時取得共識。SAS表示,協商已經結束。 但瑞典航空公司機師協會主席Martin Lindgren認為仍有一線曙光存在,因為機師的合約存續還有三個月的時間,所以還有進行協商的空間。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主要銀行之一的瑞典商業銀行(Handelsbanken)決定到2021年年底,裁撤全瑞典180間銀行辦事處,這表示約1千名員工的工作會受到影響。目前該銀行的辦事處共有380間。 Handelsbanken表示,將支付約200億瑞典克朗取代自1974年以來一直存在的員工福利委員會Oktogonen,以後員工將直接從公司分獲利潤紅利,為了達到此一目標,該銀行需要降低銀行分行成本近10億瑞典克朗。 上星期,Handelsbanken也宣布在丹麥進行類似的動作,關閉在丹麥55家銀行辦事處中的12家,約20名員工將失去工作。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政府和中間黨、自由人民黨計畫增加寬頻普及化的投資,資金規劃初步為2021年增加投資額達14億瑞典克朗,2022年則減少至5億瑞典克朗,2023至2025年則每年投資1億瑞典克朗。 在過去6年中,瑞典已投資44.5億瑞典克朗在"鄉村現代化方案"上,重點便是提供不具商業價值的區域一樣可享有如市區的通訊設備。
A: 西班牙「ABC日報」本(2020)年9月17日以「西班牙央行表示,西國經濟衰退較政府原預估嚴重」為題報導略以: 西班牙中央銀行(El Banco de España)於本年9月16日提出經濟情勢修正報告表示,西國經濟衰退較本年6月預估為嚴重,然亦認為儘管新冠肺炎(COVID-19)持續蔓延,政府將僅針對部分疫情嚴重區域採取限制措施,將不會如本年3月及4月之嚴厲封城措施。 西國央行於本年6月預估,西國2020年經濟成長依據疫情及政府採取之限制措施分為成長-9%、-11.6%或-15.1%;目前則依據疫情發展及可能之限制措施,調整預估經濟成長率為-10.5%或-12.6%;2021年則為7.3%或4.1%,2022年為1.9%或3.3%。西國央行上述預測,係基於至2021年中仍尚無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或治療藥物。 除西國央行之預估外,若干國際組織及經貿機構亦對西國經濟成長提出預測,其中以西國政府(經貿部門)之預估最為樂觀,預測2020年經濟成長為-9.2%,2021年為6.8%;國際貨幣基金 (IMF)則預估2020年西國經濟成長為-12.8%,2021年為6.3%;歐盟執委會(Comisión Europea)之預測為2020年-10.9%,2021年為7.1%;西國外換銀行(BBVA)之預測為2020年-11.5%,2021年7.0%。 失業率方面,西國央行認為,在經濟發展樂觀情況下,2020年失業率為17.1%,2021年為19.4%,2022年則為18.2%;在悲觀情形下,上述3年失業率則分別為18.6%、22.1%及20.2%。 政府財政方面,西國央行預估本年財政赤字將自2019年之2.8%增加至10.8%,2021年降至7%,2022年則為5.8%,惟倘西國經濟惡化情況嚴重,則前述各年之財政赤字則分別為12.1%、9.9%及8.2%。 政府公債方面,西國央行預估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將分別為GDP之116.8%、115.4%及118%;在悲觀之經濟情形下,前述各年將分別為120.6%、125.6%及128.7%。 經濟復甦方面,西國央行認為西國經濟成長恢復速度緩慢,須至2023年方可能恢復至疫情前之水準。
A:資料來源 : L’echo財經報 2020/09/12 休閒娛樂產業可算是這次全球公衛危機中最大的受害者,隨著音樂節、展覽會等各項大小活動相繼被取消,體育賽事也改成閉門舉行,加上政府為了因應第2波感染潮而實施更嚴格的措施,該產業無法在2021年之前恢復正常。比利時活動產業協會Confédération Events於今年7月委託德勤會計師事務所評估該產業所遭受之經濟損失,以估算需向政府申請援助之金額。 根據德勤所作的調查報告,比利時休閒娛樂產業約有2,274家公司,包括娛樂公司、活動公關公司、促銷機構、技術暨硬體設備供應商等,總共僱用29,000名正式員工和50,000名自由職業者,年營業額約58億歐元。根據德勤的數據,在無活動可辦的情況下,比利時休閒娛樂產業2020年3月至12月期間的固定成本估計為13億歐元,包括辨公室租金、資產折舊、應支付利息、員工社保費用等。此外,自預估總運營成本35億歐元中減去因停止舉辦活動而可以節省下來的現金後,德勤估計至2020年底,比利時休閒娛樂產業將需要7.77億歐元的現金流,以確保該產業在未來能夠繼續運作。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9月17日報導,致力於溝通,學習和管理丹麥公司Actimo,現以1千600到2千億丹麥克朗出售給挪威Kahoot。創始人兼首席執行長Eske Gunge財經報Børsen表示,他為Kahoot對他的公司感興趣而感到震驚和自豪。
A:根據丹麥貝林時報於9月15日報導, 從明年2月1日 起 ,政府將於汽車登記註冊4個月之後, 以市場現值向車主徵稅。公司車通常由公司向汽車租賃公司以較低的價錢購車,再以租賃方式租給員工成為公司車, 亦即為薪資給付之部分福利。目前汽車租賃公司之市場機制通常以量取勝, 以較低的原定售價買進車輛 或是前年舊款作為企業用車。 然而,對於享有公司車福利員工來說,這項福利將使其繳納更多得稅金, 導致個人荷包縮減。 這項汽車登記4個月後, 再以市場現值重新計算徵收之新稅法,將於6月1日起使企業用車將變得更加昂貴, 每位車主平均每月將多繳納500丹麥克朗。 Business Danmark對其擁有公司車之3萬名成員進行了調查,工會貿易和道路政策委員會主席Lars Bundgaard得出以下結論:至目前為止, 已重新計算的有限數量,他估計約有一半以上的成員將受到增稅的影響,又以基於租賃公司出售之公司車的價格增值幅度最大, 其應繳納稅金還可能每月超過1,000丹麥克朗。 行業協會Finans og Leasing的負責人Christian Brandt表示,與丹麥作為一個社會致力於要成為對氣候最友的社會這一事實相比,她認為此稅法4對綠色汽車的影響是“非常不幸”, 也是自相矛盾。 B氏也指出:駕駛綠色環保公司車是因他們因公有行駛高里程數之需, 這些新車購入使用後,將於幾年後進入二手市場。由於環保綠色汽車需求量很大且供應量很小,因此二手車的價格將高於購買汽車的價格。這意味著,在2月1日以後獲得公司車的駕駛人將被徵收更高的稅。他補充說:繳納5,000克朗或6,000克朗的稅都沒關係。對個人理財來說,我認為這純粹是減薪。 ” 工會貿易和道路政策委員會之 B氏主席也指出,重新計算和增加稅收與政府的意願背道而馳。他說: 許多租用綠能車主隨後都提出上訴。選擇租用綠能車的初衷是為環境友好為前提。只是他們不知道會產生什麼成本,且也要付出更多代價的可能,沒人喜歡這樣的不確定性。 ” Lars Bundgaard說: 調查顯示,有43%的人將調整他們的購車選擇,以使他們支付的較低的稅金。這將意味著車主將選擇加購諸如距離警報之類的安全系統。
A: 新加坡企業發展局(ESG)今年9月17日發表數據顯示,新加坡今年8月NODX年比上升7.7%,延續7月上升5.9%態勢,表現優於市場預期,主要是非電子和電子產品出口雙雙上漲所帶動;其中電子出口年比上升8.3%,積體電路、磁碟媒體和個人電腦皆成長,非電子出口年比上升5.7%,非貨幣黃金、特殊機械和食品出口等亦皆成長。若經季節性調整,新加坡今年8月NODX月比上升10.5%,接續7月上漲1.2%態勢。 新加坡今年8月出口至10大NODX市場情形,出口至中國(+24.5%)、歐盟27國(+30.2%)、美國(+14.1%)、台灣(+18.5%)、韓國(+12.0%)和日本(+14.5%)均呈現成長,至印尼(-21.9%)、香港(-11.9%)、馬來西亞(-5.0%)和泰國(-2.6%)則下跌。 新加坡今年8月非石油轉口貿易(NORX)年比上升0.4%,反轉今年7月下跌3.1%趨勢,其中電子產品轉口成長,而非電子產品轉口則下跌。另由於石油進出口依舊疲弱,整體進出口和貿易額則繼續萎縮。 新加坡貿工部長陳振聲表示,最新數據反映新加坡部分經濟領域表現強勁,但新型冠狀病疫情仍帶來不確定性,包括干擾全球供應鏈等。作為高度依賴全球貿易的小經濟體,新加坡須繼續強化基本面保持競爭力,與合作夥伴保持貿易及貨品暢通,也須強化數位連接,把握數位經濟的商機。 經濟分析師認為,隨著多國重啟經濟活動,全球今年下半年經濟復甦態勢將略微轉好,因此預測全年出口數據有望超越官方預估的成長3%至5%。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9)月18日報導稱,日本藏壽司集團在台灣展開的子公司「亞洲藏壽司」,本(9)月17日在台灣股市正式掛牌上市;係自美國納斯達克股票交易所以來,第二次在海外上市。由於面臨日本市場人口逐漸減少,藏壽司提出在2030年前,預定將海外營業額提高到五成之營業計畫,而在台灣上市則成為擴大事業的重要據點。 該集團於2014年進軍台灣市場,直接引進壽司盤蓋、可抽玩具的機器等日本店鋪的設備及裝潢。在日系迴轉壽司企業先後進軍日本的激烈競爭中,該公司的田中社長表示,「全店徹底衛生管理及獨特的娛樂設備,都是營業的優勢強項」,並計畫在三年內將現有的29間店鋪拓展到50間店。 該公司至2019年10月止之海外店鋪營業額計136億日圓,雖只佔總營業額的約10%左右,但該公司提出在2030年前將海外店鋪增加到400間,並將營業額提高至1,500億日圓的願景規劃。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9)月18日報導稱,日本總務省頃公布2020年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2015年=100),扣除變動幅度較大之生鮮食品,8月CPI指數為101.3,較上年同期下滑0.4%,係3個月來首度呈現負成長。 2020年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呈現下滑,主要係因政府推出國民旅遊優惠的補貼,原意是要提振觀光產業復甦,惟結果卻讓旅館等住宿費大幅下跌32.0%,拖累8月CPI下跌0.42個百分點,整體CPI表現不佳。 除住宿費外,電費減少2.5%,汽油費用亦跌落6.3%。原油價格雖自本年春季以後有回穩跡象,但由於年初的原油價格快速下跌,後續負面影響約反映在半年期間。另外,因政府把幼兒教育及幼兒保育費降為無償免費,持續對整體物價上揚造成沉重的壓力。
A:紐西蘭統計局9月17日公布紐國第2季GDP統計資料,紐國為防範疫情擴大,自3月起陸續採取關閉邊境,全國封鎖隔離等防疫措施,嚴重衝擊各項經濟生產活動,觀光、運輸服務業首當其衝,所幸農業部門受到影響較小,第2季GDP較第1季下跌12.2%,降幅創下歷史新高,GDP連續兩季出現負成長(第1季下降1.4%),紐國正式陷入經濟衰退。 一、 服務業與工業部門大幅萎縮導致經濟下滑: (1) 服務業部門(佔GDP約66%)下降10.9%,跌幅最大,邊境管制造成國際觀光客屈指可數,維持社交距離要求亦降低國內民眾消費需求,零售、旅宿、餐飲業損失慘重,運輸、郵遞及倉儲服務業亦連帶受到衝擊。 (2) 工業部門(佔GDP約20%)下降16.3%,受到紐國封城停工影響,營建業大幅下跌,製造業亦下降13%,運輸及機械設備製造業、石油提煉業均跌幅可觀,所幸食品及飲料製造業受影響程度不大。 (3) 初級產業部門(佔GDP約14%)相對受影響程度較小,下降8.7%,農業僅減少0.4%。 二、 進出口均下跌,服務業出口大幅萎縮: (1) 貨品進口大幅減少21.2%,紐國對原油、潤滑油、運輸及機械設備需求不振,影響進口表現。 (2) 旅遊及運輸服務業出口,受到紐國關閉邊境,及跨境旅遊限制影響,紐國流失大量觀光客及國際學生,服務業出口下跌近40%。 (3) 貨品出口下降7%,惟農產品、肉品及乳品等出口表現不凡,金屬製品、木紙製品等則出現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