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馬來西亞國防部(Ministry of Defence)高級部長依斯邁沙比利(Ismail Sabri)頃表示,鑒於新冠確診病例居高不下,馬國政府宣布自本(9)月7日起,禁止持有長期入境簽證的印度、印尼及菲律賓公民或永久居民入境馬國。另上述限制措施亦包括馬國永久公民權(Permanent Resident)持有人、馬國第二家園計畫(MM2H)參加者、專業訪問准證(Professional Visit Pass)、馬國公民配偶的親屬簽證及學生簽證,同樣一律禁止入境馬國。馬國政府前曾放寬上述人士入境馬國,但隨著疫情局勢轉變,馬國政府須收緊邊境措施。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衛生部(MOH)總監諾希山(Dr. Noor Hisham)頃發布消息稱,該部已做好萬全抗疫準備,以隨時應對未來4個月全球數個地區進入冬季,馬國須提防新冠病毒境外輸入病例增加趨勢。 目前馬國境內的新冠確診病例雖受到控制,惟其他國家如印度、韓國、日本、西班牙及法國的確診病例持續攀升,因此須考量病例在寒冷氣候下增加的情況。 根據英國政府的專家小組調查指出,經檢驗發現新冠病毒在攝氏4度的環境最活躍,傳播速度也最快,因此憂慮冬季會有第二波疫情爆發,加上該病毒已出現變異,且擁有更強的傳染力。 馬國衛生部已落實了多項公共衛生的防疫措施,例如要求民眾遵守標準作業程序(SOP)及更快鑒定新的感染群,而衛生部則做好防疫的萬全準備,尤其是在醫療設施與器材,以阻斷該病毒傳播鏈。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部長阿茲敏(Mohamed Azmin)頃指出,馬國目前尚無批准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具體時間表。該部刻正與所有利害關係人討論部分課題,以保護國內及產業參與者的利益。馬國現在的重點放在預計將於本(2020)年11月簽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上。東協10國加5個東協自由貿易協定(FTA)合作夥伴,包括日本、韓國、中國、澳洲及紐西蘭已達成共識,並正在敲定一些細節。下一步是在考慮包括CPTPP在內的其他自由貿易協定。 阿茲敏部長稱,在前朝希盟政府(Pakatan Harapan)任職期間,馬國政府於2018年9月曾決定批准CPTPP協定,但未列出任何時間表。 另一方面,馬國政府已將工業4.0確定為主要的成長引擎,並將確保它在經濟增長中發揮重要作用。根據2018年啟動的Industry4WRD政策構想,至2025年,馬國將成為亞太地區智能製造和相關服務的策略合作夥伴。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新聞來源: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日期:2019年9月1日) 一、據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於本(109)年9月1日發表新聞表示,該部決定將目前指定執行培訓技術專業人才計畫(培訓融合技術商業化之專業人才計畫)之大學由原訂之9家,再增加慶尚大學及全北大學兩所學校。 二、相關計畫係擬培訓將人工智慧及大數據等新技術結合,再推廣至整體製造業及推展成商業化之碩、博士人才,該部目前已指定高麗大學、釜慶大學、西江大學、成均館大學、蔚山科學技術院、漢陽大學及湖西大學等首都地區之7所技術經營專業大學研究所、以及慶北大學及忠北大學2所一般大學研究所之技術商業化課程培訓相關人才,但因目前地方產業對專業人才之需求快速增加,產業通商資源部決定再增加指定2所培訓技術商業化專業人才之地方大學,俾結合地方特殊產業,以及產業與學校合作,積極培育可實際解決現場問題之實務人才。 三、技術商業化(MOT)專業人才培訓計畫主要目的係培育可創造企業研發成果之技術商業化專業人才,於2015年至2019年第一階段推動期間已培訓2,163位取得學位之人才及434位碩士與博士人才,並媒合491家家族企業,自本年起至2024年第2階段之「培訓擴大融合技術商業化專業人才計畫」將提供250億韓元(約新台幣6兆2,000萬元)之補助,積極培育可推動第4次工業革命時代企業創新成長之專業人才。 四、產業通商資源部強調,可推展融合技術商業化之專業人才為推動技術融合及商業化之主要競爭力,預計將有助於企業及產業快速完成數位創新,因此政府將全力輔導培訓有助於企業創新成長之融合技術商業化之專業人才。
A:新聞來源: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日期:2020年9月1日) 一、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頃公布「本(2020)年8月份進出口動向」,韓國本年8月份之出口金額約為396億6,000萬美元,仍較去(2018)年同月份減少9.9%。進口金額約355億4,0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月份減少16.3%,貿易順差金額約為41億2,000萬美元。 二、本年8月份韓國20大主要出口項目(8月1日至31日通關統計)中,與去年同月份相比,電腦(106.6%)、生技保健(58.8%)、化妝品(17.4%)、家電(14.9%)、半導體(2.8%)及機器人(1.1%)等項目之出口成長,蓄電池(-1.0%)、農水產食品(-1.3%)、精密化學原料(-2.3%)、塑膠製品(-3.9%)、汽車(-12.8%)、紡纖類(-16.9%)、一般機械(-17.1%)、鋼鐵(-19.7%)、石油化學(-21.4)、顯示器(-22.8%)、汽車零件(-27.0%)、船舶(-31.5%)、無線通訊機器(-31.7%)及石油製品(-44.0%)則呈現減少。另主要出口地區方面(8月1日至31日之通關統計暫定值),對主要出口地區之出口,與去年同期相比均衰退,對美國之出口減少0.4%、對歐盟(EU)減少2.5%、對中國減少3.0%,對越南減少8.3%、對東協(ASEAN)減少17.8%、對中東減少20.5%、對日本減少20.7%、對CIS減少24.4%、對中南美減少30.2%及對印度減少33.1%。 三、2020年8月份進口項目方面,僅有資本財之進口較去年同月份增加8.6%,消費財、中間財及原物料之進口則分別減少2.0%、15.4%及38.7%(8月1日至31日之通關統計暫定值)。其中,主要能源資源項目之進口情形,均較去年同月份減少,原油減少44.5%、石油製品減少47.7%、煤炭減少49.4%及瓦斯減少58.1%。 四、據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成允模部長表示,雖然目前全球仍受新冠肺炎疫情之影響,以及韓國8月份因連續假日(8月15日至8月17日)製造日數減少,但韓國8月份之出口繼7月份維持個位數減少率,具有相當之意義,但因韓國新冠肺炎疫情再度擴散,美中貿易衝突持續存在,對韓國出口有直接影響之油價仍維持低價等,仍不得掉以輕心,政府亦將全力協助企業解決貿易金融、行銷、物流及職員出入境等出口時所面臨之問題。 五、成部長另指出,自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經濟及貿易之基本結構已逐漸改變為非接觸式,韓國政府繼本年8月中旬公布「培育非接觸式服務產業之出口新動力對策」以後,目前正規劃「活絡非接觸式出口對策」,擬活絡DNA(數據(Data)、網絡(Network)及AI)等非接觸式技術,提高中小企業之出口能力,擴大非接觸式出口企業之家數。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9)月1日晚刊報導,日本厚生勞動大臣加藤勝信頃表示,日本將參與由複數國家共同採購新冠疫苗之架構。上述架構計畫在明(2021)年前向世界提供20億人次的疫苗;雖尚未確定日本可取得多少數量,但此係確保新冠疫苗的手段之一。 上述架構被稱為「COVAX Facility」,由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 Alliance)主導,計畫由參加國共同出資,資金除購買自國用疫苗,以及協助將疫苗送至開發中國家外,經費並預定用於疫苗開發及購置設備投資。 日本計畫在明(2021)年前確保可提供給全體國民的新冠疫苗數量。對此,日本厚生勞動大臣加藤勝信大臣表示,「COVAX也會協助日本達成此目標」。
A: 依據金融資訊分析公司IHS Markit今年9月1日發表報告顯示,東協7國(印尼、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今年8月製造業(PMI)從46.5上升至49,已連4個月回升,但仍連續6個月處於萎縮狀態(註:指數高於50顯示製造業處於擴張,低於50則代表萎縮)。其中,新加坡製造業萎縮幅度減緩至43,但仍是幅度最大者。前述指數上漲,主要是因工廠產出趨向穩定及新訂單總量跌幅放緩(自3月以來最小跌幅)。 IHS Markit經濟分析師Lewis Cooper表示,客戶需求和產量須顯著改善,製造業才有望復甦,出口表現仍是拖累製造業的主因。為遏制疫情擴散而實行封鎖措施將繼續影響海外國家對東協產品需求。 華僑銀行經濟分析師林秀心指出,新加坡今年8月製造業PMI是東協萎縮幅度最大者,可能是因為醫藥業出現調整及電子業趨軟所致。外部需求依舊疲弱、中美衝突升溫及市場對全球復甦步伐的擔憂,亦對星國製造業帶來衝擊。另美國11月總統大選變數增加,對全球供應鏈造成更多干擾,尤其針對5G網路或其他科技領域的特定公司。
A: 針對新加坡金融業外籍高層比例的議題,新加坡交通部長兼金融管理局董事會成員王乙康今(2020)年9月1日出席國會質詢時表示,過去5年,新加坡金融業增加2.2萬個工作,1.5萬個是由新加坡人從事,占約7成;新加坡人在金融機構擔任高階職位者則從2014年的1,700人增加至2019年的2,600人,成長逾5成。 金融業是新加坡成長和就業的主要動力之一,對星國經濟貢獻約13%,總雇用員工約17.1萬名,其中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和外籍就業准證(EP)持有者比例分別為70%、14%和16%;高階主管比例則分別為44%,20%和36%。 部分人士質疑新加坡公民擔任金融機構高階職位比率過低,王乙康部長認為此非「新加坡人對外國人」的零和遊戲,外籍人士擔任金融業高階職位的比率較高,主要是因新加坡作為金融中心,大部分業務為國際化活動。隨著越來越多金融機構在新加坡設立區域或全球中心,相關外籍人才可協助新加坡打造成為專業知識、聯繫網絡和營運監督樞紐,有利於金融業發展。 至於部分人士認為金融業科技部門人才多來自國外同一國家,王乙康部長表示,儘管新加坡政府已積極擴大當地相關人才,始終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在目前經濟艱難時期,或許某些新加坡人萌生對外國人不滿念頭,但本土主義高漲可能形成危險偏見,影響新加坡作為金融中心的地位,因此政府仍將繼續維持金融業開放、培養當地人才,同時創造新的就業機會。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9)月2日報導稱,國際大豆價格出現上揚的走勢,國際指標之芝加哥榖物期貨市場,大豆在當地時間8月31日的市場收盤價格,創下約2年來的新高水準,主要係因市場對美國出口抱持樂觀態度,以及擔憂美國中西部部分地區持續乾旱恐影響大豆生產所致。 由於美國中西部產地持續處於高溫乾旱的天氣,市場預測大豆成長將受影響,因此買盤先行出手高價買進。據美國農業部統計,認為2020年8月底大豆將順利成長者計約66%,惟低於上周預測之69%;其中尤以主產地愛荷華州持續乾旱,再加上8月中旬遭到暴風雨襲擊,認為大豆成長恐將呈現惡化。 目前國際市場咸認美國農業部將向下調整2020年9月大豆商品供需報告,儘管美中貿易戰對立持續嚴峻,但仍樂觀預期出口中國大陸的穀物將會增加。另外,有某商品期貨企業指出,「國際大豆市場行情,短期內或將持續攀高」
A: 據日本共同新聞社本(9)月2日報導稱,豐田及鈴木汽車集團將合作加強拓展非洲汽車市場,主要係看好非洲地區因經濟成長及人口紅利等優勢,預估未來非洲市場具拓銷潛力。 目前豐田汽車集團在非洲大型商用汽車市場擁有較高的市占率,但小型家用汽車領域產品較少,並落後於韓國及歐洲的汽車廠商。本次擬與鈴木汽車攜手合作,推出較競爭對手優惠價格之商品,全力爭取年輕客源。 日本豐田汽車表示,盼本次共同合作能提供顧客滿意的服務,未來將持續關注非洲汽車市場的動向,隨時調整戰略方式因應。
A: 據日本共同新聞社本(9)月2日報導稱,日本郵船公司頃宣布2023年將開始建造以氫氣為能源、航海過程中不會排出溫室氣體之燃料電池船舶,並設定2024年6月起的半年期間在橫濱港沿岸進行試航,規劃2030年前實現內航貨運船之實際應用。 上述係日本首度嘗試自建造、實證運航及氫燃料供給之開發挑戰,日商東芝能源系統公司(川崎市)開發燃料電池,川崎重工業公司參與船上氫氣燃料管理,氫氣燃料由ENEOS(東京)提供。 另外,日本海事協會也預定共襄盛舉,將協助評估其安全性,運輸船全長約25公尺,可乘坐約100人,重量為150噸級,並裝置多個燃料電池,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9)月1日晚刊報導稱,有鑑於目前網際網路匿名環境下,霸凌與名譽毀損案件層出不窮,日本總務省頃日公布針對加強取締SNS(社群網站)上之霸凌誹謗因應對策;要求業者自律採取應對作法及提出檢討報告,若屆時仍成效不彰,將檢討導入法律刑責等措施。 日本總務省預定在本(2020)年內聽取SNS業者針對網路言語霸凌採行之因應作法,並將邀集專家開會檢討評鑑優劣SNS業者的方式。另,為協商如何刪除網路侵害人權的投稿言論等事項,日本總務省計畫定期邀集法務省及SNS業者共同參加實務者檢討會議。 為防堵網路匿名誹謗及協助被害人可更快採取法律途徑,上述因應對策建議自2020年8月底起針對在網路社交媒體發表意見者,追加增列其電話號碼。此外,並要求SNS業者必須致力提升社群網路使用者之道德倫理觀念教育,並強化日本總務省設立之「違法・有害資訊諮詢中心」諮詢機制。
A:紐西蘭鄉鎮掩埋場垃圾量過去10年增加48%,紐每人廢棄物量在已開發國家中名列前茅,為解決日益嚴重的廢棄物問題,政府將投資1億2,400萬紐元興建回收處理設施(包括塑膠回收廢棄廠、地磅蒐集廢棄物資訊等)。 政府並將逐步提高廢棄物處理費(4年內自現行每噸10紐元調高至60紐元),並擴大收費範圍(擴大至建築及拆除廢棄物),以推動廢棄物減量。 另政府利用廢棄物減量基金(Waste Minimisation Fund)投資310萬紐元,在第一大城奧克蘭興建廢棄物回收處理設施Green Gorilla Waste Service Provider。
A:根據巴西經濟部外貿執行署(Secex)統計,2020年8月貿易順差為66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增加68.9%。2020年1-8月的累計順差366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增加13.6%。 2020年8月出口額為177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下降5.5%,進口額達到111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減少25.1%。 2020年1-8月出口額為1,386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減少6.6%,進口額1,020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減少12.3%。 與2019年同期相較,2020年8月農業出口增加14.6%,礦業減少15.4%,工業減少7.7%。 2020年1-8月黃豆出口7,600萬噸,為創下新記錄。 在進口方面,農業減少0.8%,礦業減少59.5%,工業減少23.8%。
A:聯邦航空管理局(FAA)31日表示,網路零售業者亞馬遜(Amazon)的Prime Air送貨無人機隊已獲政府許可,將擴大無人送貨的範圍。 政府這次的批准符合聯邦航空局法規Part 135,讓亞馬遜以「超越視線」(beyond the visual line of sight , BVLOS)的方式,用不需遙控駕駛的無人機運載貨品。 亞馬遜表示,獲認證後,將開始測試商品運送;該公司在認證之前先進行嚴格培訓,並提交詳細證據,足以證明無人機可安全運送商品,期間還曾向FAA展示技術操作。 亞馬遜Prime Air副總裁卡本(David Carbon)發表聲明,FAA給予Prime Air認證,表明對亞馬遜自主無人機送貨服務的程序和安全有信心,這項服務最終會擴及全球顧客;將繼續與FAA及全球監管機構密切合作,實現30分鐘送貨的目標。 目前,Prime Air機隊尚未準備好馬上大規模送貨,但正積極試飛和檢測技術。 亞馬遜專注開發無人機送貨,是加速Prime會員交貨的重點工作;為加快送貨,去年以來投入數十億元,送貨速度從兩天縮為一天。 亞馬遜2013年開始測試送貨無人機,以30分鐘內送貨到府為目標,2019年8月,向FAA提交無人機送貨請願書,請願書提到,該送貨模式將在人口低密度地區進行,包裹不超過5磅。 亞馬遜新型電動交貨無人機於2019年首次亮相;該公司全球消費部門執行長威爾克(Jeff Wilke)當時表示,可望幾個月內用無人機送包裹。 亞馬遜以無人機送貨並非創舉。去年4月,谷歌(Google)的母公司Alphabet持有的Wing便獲准在全國進行無人機送貨服務,是第一例,去年10月,聯邦快遞(UPS)也獲准運行無人機隊。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深受年輕人喜愛,卻有中資背景的社群媒體TikTok最快可能在1日宣布買家,售價預估在200億至300億元之間,據傳買家目前是微軟(Microsoft)和甲骨文(Oracle)兩強相爭的局面。 TikTok近期持續評估美國、紐西蘭和澳洲營運業務的買家,根據知情人士透露,最快1日就會有答案。目前被視為最有機會的買家為甲骨文,以及與零售巨頭沃爾瑪(Walamart)合作的微軟。在北京的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未有評論。 先前美國政府曾表示,若TikTok未在9月20日前轉售給,將面臨停用。 然後,就算TikTok選定買家,轉賣將受到中國政府最新調整科技出口清單影響,其中包括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所使用的人工智慧科技,因此過程將比預期延宕。 字節跳動上周末表示,將公司出售給美國之前,現在還額外需要來自政府的執照。 而上周沃爾瑪(Walmart)加入戰局,算是讓人感到驚訝的一步;身為全美零售業巨頭之一,公司內部相信將社群媒體納入企業版圖,有益於電商事業。 原本計畫在收購案中,沃爾瑪盤算與谷歌的字母公司(Alphabet)和日商軟銀(SoftBank)聯手,並主導收購。不過根據消息人士透露,美國政府內部表示,希望由科技公司主導收購,字母和軟銀便退出,沃爾瑪改與微軟結盟。若成功收購,沃爾瑪將成為TikTok的少數股權持有人。 隨著收購案接近,僅上任幾個月的TikTok執行長梅爾(Kevin Mayer)在上周宣布辭職,目前工作由總經理凡妮莎·派帕斯(Vanessa Pappas)代理。 派帕斯28日接受財經媒體CNBC採訪表示,她認為TikTok在App內新推出的電商工具,與沃爾瑪的合作將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加州議會8月30日晚間向州長紐森(Gavin Newsom)送交AB 979號法案,要求總部設在加州的上市公司在董事會任命一定比例的少數族裔或性別取向多元(LGBTQ)代表,即代表性不足的族群。不遵守法令的公司,可能面臨10萬元至30萬元不等的罰款。 代表南加州巴沙迪納(Pasadena)的眾議員霍爾登(Chris Holden)是法案起草人。他在聲明中說:「公司有金錢、權力和影響力。要解決社會中種族不公,公司董事會必須反映加州的多元文化。」 AB 979號最初版本是將「董事」定義為自我認同為非裔、西裔或原著民的美國人。後來「董事」定義被修正,擴大至那些自我認同為亞太裔、夏威夷原住民、阿拉斯加原住民,或自我認同為LGBTQ的群體。 AB 979還具體要求,上市公司董事會成員少於四人時須從一個代表性不足的族群中選出至少一名董事。有四至八名董事的上市公司,需要至少兩名董事要來自代表性不足的族群。九名或以上董事的上市公司,需要至少三名董事來自代表性不足的族群。 2018年,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mpany)對12個國家1000多家上市公司進行的研究發現,種族多樣性排名前四分之一的公司,獲得更高財務回報的可能性,要比其餘四分之三公司高出33%。 由於爭議性太大,AB 979號預計引起法律訴訟。 前州長布朗(Jerry Brown)於2018年簽署類似的法案,要求總部位於加州的上市公司在董事會任命女性成員。去年,太平洋法律基金會(Pacific Legal Foundation)發起訴訟,代表一家安全系統製造商對加州的「女性配額」法案提出質疑。不過,聯邦法官最終駁回訴訟。 「女性配額」法案通過後,西裔企業董事協會對662家總部位於加州的上市公司進行分析發現,有色人種女性在加州上市公司董事會中代表性仍然不足,尤其非裔和西裔女性。 截至今年3月1日,在這622家上市公司中,511個由女性擔任的董事會席位中,白人女性占77.9%,其次是亞裔占11.5%,非裔女性占5.3%,西裔女性占3.3%。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加州參眾兩會已批准了參議員斯金納(Nancy Skinner)的SB972號法案,即企業資訊披露法案,如果州長紐森簽署成為法律,將首次要求加州大公司披露向州府繳納了多少州稅,以及獲得了哪些州稅抵免。 法案將使加州與其他15個州一樣,要求公司披露州稅資訊,並與聯邦規定一樣,要求上市公司向證券交易委員會披露所繳納的聯邦稅和申請的聯邦稅收抵免金額。 法案將適用於在加州開展業務且總收入在50億元以上的公司,估計有400到500家公司符合標準。州特許經營稅委員會將在每年春季向州議會遞交大公司的稅務資訊,資訊向公眾開放。 稅收抵免、豁免、優惠和減免,實際上是稅收支出,可以成為一個州吸引新企業、創造就業或實現其他政策目標的寶貴工具。然而,目前加州的法律允許企業對這些稅收資訊保密,使得公眾和政策制定者無法瞭解州政府為吸引和支持這些企業而進行的稅收投資是否真正得到回報。 斯金納表示,當失業的加州人和小企業正在疫情引起的經濟衰退中掙扎時,大公司卻出現了創紀錄的利潤。「這些公司是否向加州繳納了他們應得的州稅?我們不知道,有了SB972,所有在加州做生意的大公司將不得不公開他們支付的州稅和申請的州稅抵免。」 斯金納說,加州每年向大公司發放數十億的稅收抵免,但公眾不知道這些抵免是否為州政府帶來價值,還是只是對納稅人金錢的巨大浪費。SB 972將帶來急需的透明度,幫助確保稅收制度的公平性。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資料來源:哥倫比亞DINERO財經雜誌網路電子版(2020.08.31 ) 依據哥倫比亞國家統計署(Dane)資料,哥國今(2020)年7月出口額達25億4,890萬美元,較去(2019)年同期衰退21.7%,惟已是哥國自今年3月底因新冠(武漢)肺炎疫情採取全國強制防疫隔離措施以來新高,較今年2月疫情尚未大規模爆發前的單月出口額30億1,870萬美元,仍有一段差距。今年1至7月累計出口額達177億2,210萬美元,年減24.8%。 今年7月份哥國出口額較去年同期大幅衰退主因為占哥國出口比重約3成的原油單月出口數量衰退至僅1,560萬桶,較去年同期減少7.35%,更由於國際原油價格下滑,使原油出口金額大幅下滑。此外,7月哥國工業產品出口額達5億8,590萬美元,亦較去年同期大幅衰退21.4%,其中以機械及運輸設備出口年減38.7%,表現最差。惟農產品出口則表現亮麗,出口額達6億9,040萬美元,年增16.5%,主要受益於咖啡出口年增33.6%。 7月哥國產品主要出口目的國為美國,占28.3%,其次依序為中國大陸,10.8%;厄瓜多,5.0%;義大利,3.7%;巴拿馬,3.6%;墨西哥,3.2%;智利3.0%。
A:資料來源:哥倫比亞Dinero財經雜誌網路電子版(2020.08.31) 哥倫比亞披索(COP)今(2020)年迄8月31日計貶值13.0%,由年初的3,254披索兌1美元貶至3,740披索兌1美元。 受新冠(武漢)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多數新興市場貨幣對美元貶值幅度明顯,哥國披索亦不例外,尤其3、4月時因疫情開始爆發,國際原油價格暴跌,讓原油出口占總出口比重高達3成的哥國貨幣大幅貶值,一度貶破4,000披索兌1美元大關,創下歷史新低紀錄。 嗣後哥幣逐步回穩至3,600至3,800披索兌1美元間,目前哥國金融界多預期短期內3,600披索兌1美元的匯率即為哥國披索匯率底部,已不容易再回升到3,600披索兌1美元以內,中長期之匯率則須視疫後全球經濟復甦情況及石油供需與價格變化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