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8)月24日報導稱,由於之前澳洲政府要求針對新冠肺炎病毒的起源展開獨立調查,引起中國大陸政府的不滿,兩國關係日益緊張;因此中國大陸加強限制自澳洲進口的農產品,除食用肉品及大麥外,自本月18日起更將澳洲產葡萄酒列為反傾銷調查對象。 上述兩國間對立,始於澳洲於本(2020)年4月要求針對新冠肺炎病毒的起源展開獨立調查,此舉引起中國大陸方面的不滿,立即於同年5月禁止進口部分澳洲產食用肉,並對澳洲產大麥追加關稅。 此外,澳洲政府宣布開放香港居民申請永住權,並向聯合國提出拒絕承認中國主張之南海主權的聲明,中國大陸則對此展開反擊,將澳洲產葡萄酒列為反傾銷調查對象。 上述造成兩國的緊張對立,可能波及雙方企業間的經貿活動。據澳洲媒體Financial Review報導,澳洲政府將拒絕批准中國大陸乳業大廠蒙牛乳業(Mengniu Dairy)收購澳洲乳品品牌Lion Dairy & Drinks Pty Ltd之計畫案。該媒體報導指稱,澳洲政府對於此案的判斷是基於「外交政策考量」。

A:中國海航集團8月中旬宣布,可能出售其旗下瑞士地勤服務公司Swissport。該集團上周五(8月21日)另宣布,Swissport將在短期內獲得3億歐元投資,但該公司是否易主,或是否按計畫繼續裁員該集團尚未公布。   Swissport 2020年第2季該公司營業額下滑了70%,達到2.36億歐元。第2季的經營虧損總額達6,700萬歐元。該公司員工數已從去年底的64,000人,減少至目前的48,000人。   Swissport將使用此3億歐元資金及額外的5億歐元的長期信貸融資進行財務重組。執行長Eric Born上周五表示,投資案將在本周定案,並預計在2020年年底前完成財務重組。     資料來源:瑞士每日廣訊報 (Tages Anzeiger) 日期:2020年8月21日

A: 據日本共同新聞社本(8)月20日報導稱,日本各地方政府採取推廣可重複使用的外賣餐具、支援失業者從事農業等,在推動新冠疫情防疫對策的同時,亦配合聯合國呼籲「永續發展目標(SDGs)」理念,致力推動環境保護及振興地方經濟。 例如,由於受到新冠疫情影響,消費者增加利用餐飲店外帶食品,岡山縣真庭市政府考量一次性塑膠餐具垃圾恐將增加,爰該市向餐飲店推動無償借出可重複使用之樹脂餐具,並呼籲消費者自攜環保餐盒等。另,市政府還免費發放可再利用之食品環保袋。 另外,在林業興盛的日本濱松市,住宅建材等因新冠疫情影響而業績低迷不振,該市向企業購買對森林生態系統友好之「天龍木材」,並創設企業補貼制度,致力推廣民眾避免三密(密閉、密集、密切接觸)社會活動,且藉由自產自銷回復木材市場的需求。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8月20日引述Boligsiden的數據, 7月份共售出8710棟獨棟屋,公寓和渡假屋,其總銷量較去年同期高出25%。 據住房網站稱,這相當於在通常銷售趨緩的七月份,丹麥房地產經紀人一個月內每天出售281套房屋,今年夏季銷售迅速成長意味著2020年很可能是過去十年中房屋銷售最多的一年。   Boligsiden的房屋經濟學家和傳播總監Birgit Daetz表示,“原先上升的銷售曲線在6月份之後也有了小幅下跌,但也打破之前的所有銷售記錄,其下降幅度不超過7月份的降幅,也是過去 10年中房屋銷售量第三高的月份。   Nykredit之Mira Lie Nielsen房屋分析師指出: 更具體地說,與2019年7月比較,今年獨棟屋銷售較去年高出20%,公寓銷售高出28%,渡假屋更已驚人的數據高出44%。她說:``很多丹麥人擁有龐大的儲蓄和穩固的個人理財,使許多人能夠實現購新屋的夢想。令人驚訝的是,銷售再次如此迅速地回升,已經超過三月份因封鎖的而停擺的銷售損失。她進一步指出:“總體而言,近幾個月來房地產市場的表現明顯比以常理推斷在危機時期預期的好。”   Nykredit的 N房屋分析師的看法是,當失業率在秋季逐漸上升,渡假屋需求不再, 以及受耗時耗力的搬遷限制, 出於自然法則預估 ,預期2020年下半年度房屋銷售將減少,如此高的售屋交易量是無法持續。

A:越南建設部稱,根據越南央行之報告,截至本(2020)年3月底止越南不動產未償信貸金額約達526.4兆越盾,較去年2月底減少0.87%,惟較去年底增加0.87%。 根據統計資料,最近5年平均未償信貸金額為7.3% (在國際慣例之安全範圍內)。惟5年來不動產未償信貸比率自8.05% 降低至2019年的6.47%及本年第一季之6.3%。 不動產未償信貸架構亦有所改變。重劃區、開發住宅及維修、改造舊屋佔38.9%、辦公大樓佔7.2%。 另外,開發工業區、加工區佔3.9%;旅遊區、生態區及休閒區佔4%;餐廳、飯店佔9.7%、採購土地使用權之信貸佔9.1%及其他不動產信貸佔27.3%。

A:越南副總理鄭廷勇頃簽定「2021至2030年及至2050年願景越南建材發展之戰略」。 上述戰略之總體目標係發展建材產業成為先進、現代之產業;其產品達到國際標準、節省並有效地使用能源,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競爭力,滿足國內市場之需求;全部淘汰落後、耗費資源並汙染環境之建材生產設備。同時,出口具有高附加價值及競爭性之產品,限制出口使用無法再生原料、燃料及礦產資源之產品。 上述戰略至2025年之目標為每天功率低於2,500公噸泥渣、消耗大量原料、燃料及能源之水泥廠,須深化投資 、導入新科技,以達到提升產能及產品品質、節用能源及環保之目標。 為達到上述目標,戰略提出7項執行措施: (1)完善機制及政策 (2) 有效並節省開採礦產 (3) 加強研發及應用科技 (4) 加強內銷及出口越南建材 (5)培訓及提升人力品質 (6) 提升製造設備之能力 (7) 在生產過程中確保環境保護。

A:根據丹麥經融媒體於8月19日報導, 丹麥第一件欺詐紓困補助案已由最高法院定案: 一名年29歲租車公司經營者, 虛構向五名的僱員支付427,500丹麥克朗的工資並申請紓困補助。法官根據4月20日所通過之L57條款,若任何人因新冠病毒向政府詐欺申請紓困補助, 查證屬實將處4倍罰款及刑責。 這項詐欺紓困金案於昨日經最高法案宣判,這名男子將被處1.5年無條件牢刑及100萬丹麥克朗罰款。   對此,丹麥商務部長 Kollerup 表示:  很高興看見第一件因欺詐而受到處罰 。令我高興的是,現在已經發出一個明確的信號,即申請紓困計劃的欺詐行為是不可接受和應受懲罰的。 這不僅是刑事犯罪,而且還濫用政府提供紓困資金的機會。 因此,我們將此類欺詐的罰款提高4倍,我們在丹麥商務局,特殊經濟和國際犯罪檢察局(SØIK)和稅務局之間建立了合作關係。另外為加強了對丹麥商務局所提供之紓困計劃的管控,另撥款5000萬丹麥克朗來加強處置 。 截至目前為止,丹麥商業管理局與警方合作已發布96份警察詐欺報告。通常此種規模之詐欺案僅判刑約半年, 但與新冠狀肺炎有關者會加重處罰。

A: 新加坡創新機構(SGInnovate)是新加坡政府於2016年成立的一家私人企業,專為尖端科技(deep tech)領域的當地新創公司提供資金和推動發展。新加坡創新機構首席執行官林睿表示,該機構初創時專注投資於資訊通信業,但目前這領域已快速發展,新加坡正大力推動尖端科技的發展,尤其是生物醫療、先進製造和農業食品這三大領域。 以該機構投資的當地企業DiMuto為例,這家企業利用區塊鏈(blockchain)、物聯網和人工智慧技術來追蹤食品供應,進而提高供應鏈的透明度,同時加強糧食保障。因新冠病毒疫情,醫療相關領域受到高度關注,也讓人們更加留意尖端科技的發展。例如,獲得該機構注資的當地醫藥科技公司路勝基因(Lucence Diagnostics),研發更好的SAFER-Sample唾液採樣器。 此外,該機構近期投資的公司還包括採納量子計算技術的Horizon Quantum Computing公司、用機械人進行微創手術的南科醫療科技(NDR Medical Technology),以及透過人工智慧技術更準確預測中風風險的See-Mode Technologies公司。該機構成立至今,已為超過80家尖端科技領域的新創公司注資,總投資額超過5,000萬星元。這些企業從其他管道又另籌得超過6億8,000萬星元。 新加坡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及財政部長王瑞杰於上周宣布,政府將撥款1億5,000萬星元,分階段強化起新創–先鋒(Startup SG Founder)計畫。林睿指出,尖端科技新創企業往往面對較大的風險,使得私人投資者卻步。政府投入更多資金,有抛磚引玉的作用。 新加坡創新機構也熱衷於培養人才,以及營造更加蓬勃的尖端科技新創公司文化。林睿透露,該機構透過各項業界聯繫活動建立了龐大的人才社群網路,旗下人數多達4萬多人。該機構與政府機構、企業夥伴和新創公司預計在9月12日合作舉行線上大型職業展,將開放人才網路的資料庫,並共同展示該領域的工作機會。 林睿坦言,新加坡的新創公司文化仍有待進步。創業是不斷死而復生的過程,而國人相當缺乏這樣的經驗。危機也是轉機,新冠疫情為經濟前景造成更多不確定性的同時,也可能刺激國人在逆境中勇敢嘗試。

A: 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SBF)於今(2020)年8月20日和新加坡人力部(MOM)進行線上對話,針對商家和員工在疫情期間及未來所面對的人力挑戰交換意見。與會者表示儘管裁員情況預料將惡化,但製造業、醫療業、生物科技業、農業科技業及資通訊科技業在疫情期間仍繼續成長,並積極增聘人手。 工商總會主席林明彥表示,隨著商家轉向新市場及新領域爭取成長機會,員工也須再培訓。勞資政三方應當攜手合作,協助失業者學習新技能,為新冠病毒疫情後的未來經濟做準備。商家應以開放的態度聘請中年轉業者,藉助政府的各種援助計畫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培訓。員工也須保持開放的態度吸收新技能,接受不同行業或不同性質的工作。 商家預測,更多企業未來幾個月將面臨重組、減少規模或是關閉,因此裁員人數預計將上升,尤其以航空、航太和旅遊業將備受衝擊。商家也承諾將持續加強以新加坡人為核心的員工團隊,並對於雇主必須注意勞動力結構中的外地員工比率表示理解,但也指出在現實狀況中,雇主仍需外地員工來輔助當地勞動力,以應付經濟生產的需求。 此外,將外地員工的技術與知識傳授及轉移到當地人身上,有助於推動當地人才發展,因此鼓勵雇主有系統地推動技術轉移,在長期將更多工作交由當地人負責。

A: 資料來源:8月20日 路透社 南非蘭特週四走軟,因美元反彈,此前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美聯儲/FED)公佈的上月政策會議記錄的鴿派程度不及預期。1500 GMT,蘭特兌美元報17.3225蘭特,日內下跌0.3%。Peregrine Treasury Solutions的執行董事Bianca Botes表示,“美聯儲三緘其口,未就未來政策提供任何明確方向。”“美元利用此點收復相對於其他主要貨幣的失地。”美聯儲上月會議記錄幾乎沒有提供未來幾個月是否可能出現更為鴿派的政策轉變的線索,這有助於緩解美元近期的賣壓。 南非國家電力公司Eskom在其燃煤發電廠發生故障後,於週四開始實施連續第三天的分區輪流斷電計劃。以上該等因素皆造成蘭特幣下跌。

A: 資料來源: businessday 8月17日報導 南非財政部於2018年首次提出政府推出基礎設施建設雄心。在2020年的預算中,政府承諾在未來3年為該機構提供100億蘭特的資金,其中40億蘭特將在2021/2022財政年度支出,另外60億蘭特將在2022/2023財政年度支付。公共工程和基礎設施部、財政部和南部非洲開發銀行(DBSA)已簽署關於該基金的合作協議備忘錄,該備忘錄是啟動基金的里程碑,將通過設在DBSA中的專門實施單位來建立。南非財政部保證,政府將努力防止腐敗成為其基礎設施項目的特徵。

A: 資料來源: business tech 8月20日報導 南非財政部表示,自2008/20009年以來,政府支出和稅收收入間差距不斷擴大,導致政府債務呈指數級增長。在過去12年裡,政府淨貸款債務存量從2007/2008年的不到5000億蘭特增加六倍,到2019/2020年底接近3萬億蘭特,新冠肺炎疫情加劇公共財政的不穩定性,疫情前財政已處於不可持續的狀態。所有經濟部門都面臨收入減少,數百萬工作機會面臨風險,政府不得不採取一系列財政和貨幣措施,以應對疫情不利影響,限制經濟損失並支持復甦。南財政部指出,在可預見的未來,該國的財政赤字仍將高於GDP的12%,這是南非失去投資級信用評級的關鍵原因。在低儲蓄水準情況下,政府赤字將使國家面臨更高的借貸風險,如出現債務違約或財政危機,十年內南非經濟活動的損失將至少達到2萬億蘭特。

A: 資料來源:8月22日 中非日報 Massmart向股東發出警告,在南非業務銷售額下跌兩位數後,公司在2020年上半年的虧損已經擴大到超過10億蘭特。 Massmart公佈,2019年上半年整體收益虧損8億蘭特,目前預計在截至6月28日的這段時間內虧損介於10億蘭特至11億蘭特之間。Massmart在6月中旬的交易更新中告訴投資者,在禁酒後,4月和5月的酒類銷售損失約23億蘭特。 儘管這家零售巨頭週四表示,其銷售額較6月份有顯著改善,但該月份的銷售額僅比 2019年6月的記錄高出0.8%。南非新冠肺炎全國封鎖對Massmart集團的交易業績產生重大影響,銷售額大幅下降,維持門店營業的成本增加支出。該公司表示,它必須損害已關閉門店的資產,並為削減成本買單。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8)月24日報導稱,由於目前小型衛星在通訊、地球圖像資料農業及水產業、災害分析等領域的運用需求正逐漸增加中,因此日本IHI公司致力開發出小型人造衛星發動機,價格是其他競爭企業的3分之1,可讓新創企業更容易利用,推動開發太空產業。 上述IHI公司成功開發的商品,係重量150公斤級小型衛星的發動機,此種衛星主要用於建構通訊網絡及氣象觀測等,預估後(2022)年可望推出上市。 本次IHI公司以廉價的不銹鋼使之具備耐火性及耐久性,預計每顆衛星的發動機價格可壓縮至歐洲製造的3分之1,降至3,000萬日圓左右。

A:2020年8月21日印尼外交部部長Retno Marsudi偕國營企業部(Ministry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部長Erick Thohir至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簡稱阿聯)進行為期3日訪問,係雙邊同意建立旅遊走廊以來,印尼官員首次造訪。印尼官員拜會阿聯外交部部長Abdullah bin Zayed Al-Nahyan及能源暨基礎建設部(Ministry of Energy and Infrastructure)部長Suhail bin Mohammed Al-Mazrouei,商討雙邊之前簽署229億美元契約運作情形。   8月22日阿聯阿布達比健康照護公司G-42 Healthcare與中國大陸疫苗製造商-國藥集團(Sinopharm CNBG)同意,將提供印尼1,000萬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藥劑。   印尼Marsudi部長表示,印尼已派遣團隊貼身觀察G42與國藥集團進行第3階段疫苗測試開發,未來印尼將與G-42及國藥集團三邊合作(triangular cooperation)。   沙烏地媒體Arab News指出,印尼外交部長前訪問中國大陸海南島期間,中國大陸科興科技公司(Sinovac Biotech)亦承諾提供疫苗給印尼。   印尼外交部主管中東事務司司長Achmad Rizal Purnama表示,到2020年底印尼最多將接獲3,000萬劑來自G42及科興公司的疫苗(科興公司預計在11月寄送第1批1,000萬劑疫苗給Bio Farma公司,12月再寄送第2批1,000萬劑)。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資料顯示,全球目前有30款疫苗開發案,只有6款進行第3階段臨床測試(clinical evaluation),其中包括國藥集團及科興公司正在開發的疫苗,其餘24款仍停留在第1或第2階段。   註: 2020年7月30日阿聯與印尼宣佈,成立暫時性旅遊走廊(creation of a temporary travel corridor),重要商人(essential businesspeople)、政府官員以及外交官,在離境72小時內取得聚合酶連鎖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陰性證明者,可免除2週檢疫(mandatory 2-week quarantine)。 印尼總統oko Widodo造訪阿聯,2020年1月16日與阿聯阿布達比邦王儲Sheikh Mohammed bin Zayed Al-Nahyan見證,雙邊簽署11項商業契約,金額達229億美元,內容涵蓋能源、物流、港口建設、礦業以及農業,印尼外交部長Retno Marsudi表示,阿聯承諾其中68億美元將用於投資印尼。 中國大陸國藥集團自2020年6月起於阿布達比進行COVID-19疫苗第3階段的臨床測試。 2020年8月20日中國大陸科興科技公司與印尼國營疫苗製造商Bio Farma簽署協議,2020年11月-2021年3月間,將提供印尼最多5,000萬劑疫苗。 8月11日起科興公司在印尼西爪哇(West Java)針對1,620名自願者進行疫苗臨床測試,人體測試則預計2021年2月底前完成。 阿聯G42公司亦與印尼藥商Indofarma進行合作,將提供人工智慧試劑(artificial intelligence-based test kits),透過雷射科技偵測COVID-19。

A: 資料來源:8月22日 中非新聞報 由於Covid-19大流行的影響,南非消費者和企業陷入了困境,這是標準銀行在2020年前6個月的最大拖累,導致該集團的總體利潤下降44%至75億蘭特。 該銀行表示,截至6月30日,該行已向南非的個人和企業銀行(PBB)客戶提供了1,070億蘭特的冠狀病毒救助,佔其PBB SA投資組合的18%。它還向非洲地區的個人和商業銀行客戶提供約110億蘭特的貸款。 這家非洲資產規模最大的銀行的最新財務報表顯示,如果不是其當地個人和商業銀行部門的減值準備有所提高,它本可以更好地渡過Covid-19疫情,因為該銀行在非洲其他地區的業務表現相對較強的抗疫能力。雖然南非的總體收益下降72%,但非洲地區對該集團銀行業總體收益的貢獻卻增加62%。 標準銀行表示,由於許多客戶失業,企業關閉或僅以低於通常產能的一小部分運營,其減損撥備增加2.7倍,至113億蘭特。由於當前環境的不確定性,銀行額外撥備5億蘭特用於壞賬準備。惟客戶繼續要求銀行延長他們的付款期或提供其他救濟措施。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8)月24日報導稱,大阪大學谷內田真一教授等人從罹患家族性胰臟癌的日本患者身上發現與發病相關的遺傳基因。過去已在歐美患者身上發現此遺傳基因,這是首度在日本人身上發現特有的遺傳基因。胰臟癌不易察覺,如有家族病史,可透過定期健檢達到及早發現。 罹患胰臟癌的日本患者中,有家族病史的患者佔5至10%。研究團隊調查81位患者的遺傳基因後,在約20%的患者身上發現共通的遺傳基因病變。這是歐美患者的報告中發現遺傳基因外,在日本人身上也發現特有的遺傳基因。 日本國內每年約有4萬名新胰臟癌患者,其中有5年存活率不到10%,每年有約3萬4千人死於該疾病。據美國的報告顯示,有家族病史的患者發病率較一般人高5至10倍,利用定期健檢及早發現極為重要,如鎖定遺傳基因,將可提高檢查成效。

A: 據日本共同新聞社本(8)月24日報導稱,因各國針對新冠疫情採取限制外出及旅遊活動等相關措施,導致使用網路頻率呈現大幅增加;同時各國IT社會數位化程度亦逐漸出現差距,因此日本政府計劃修訂「IT基本法」,以擴大因應新冠疫情相關措施。 由於各國實施防疫措施,呼籲民眾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及旅遊,因此上網蒐集新冠疫情資訊、遠距辦公、遠距醫療及線上學習等「新生活方式」正逐漸深入社會生活。據英國「經濟學人」雜誌針對100個國家及地區進行的網路環境評估結果,本(2020)年排名首位為瑞典,美國第3、日本第17、中國大陸第36,排名落後者大部分為非洲國家。 日本政府為擴大完善數位化社會的施政措施,相關部門預定向明(2021)年例行國會提交「IT基本法」修正案。由於IT技術在本次新冠疫情的因應對策,著實扮演重要的角色,數位化社會已成為各國政府施政的努力目標。

A:紐西蘭總理Jacinda Ardern於8月24日宣布現行防疫措施將持續到8月30日,奧克蘭依舊維持封城,其他地區維持提高警戒(2級警戒)。   未來倘疫情未出現顯著惡化,將解除奧克蘭封城,調降為2級警戒。   另自8月31日起,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必須強制佩戴口罩。

A:來源: 澳洲金融評論報(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   日期: 2020/7/6、2020/7/9   澳洲環境部長Sussan Ley指出,聯邦政府撥款1.9億澳元成立廢棄物回收現代化基金(Recycling Modernisation Fund),可望帶動6億澳元私人投資於改善回收基礎設施,以加強分類、加工與再製造混合塑料、紙張、輪胎和玻璃之利用。預估將創造1萬多個工作機會,並將減少超過1,000萬噸的掩埋廢物,此一基金同時造就10億澳元之廢棄物回收利用產值,另聯邦政府將投入3,500萬澳元以落實《全國廢棄物政策行動計劃》(National Waste Policy Action Plan),該計劃明確設定於2030年前將全國資源回收率提高到80%的目標,並明訂澳洲資源回收管理及再利用之政策方向。另聯邦政府亦再投入2,460萬澳元來改善全國資源回收數據品質,以便精確評估資源回收成果並追踨執行進度。此外,聯邦政府更將立法,頒布廢棄物出口禁令,並鼓勵企業需對其所產生的廢料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 減廢暨環境管理(Waste Red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副部長Trevor Evans亦表示,澳洲企業已開始將塑料及家庭廢棄物轉化為傢俱、甲板、圍籬與成衣,該部將透過建立道路用回收材質國家標準, 並以回收產品作為基礎建設及國防設施管理等政府標案之規格要求,另目前已有多家企業增加回收設備之投資如The Pact Group及可口可樂(Coca-Cola Amatil)等。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