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據阿爾塔格瑪(Altagamma)與波士頓諮詢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共同進行研究,,每年購買價值至少3.7萬歐元之奢侈品的俄國公民開始更頻繁地透過線上商店交易。據估計 2020年奢侈品市場的下降幅度為35-45%;然而奢侈品線上銷售額在奢侈品整體銷售量下降時,不減反增。   購買奢侈品的俄國人中有44%表示,較願意透過網路交易。23%受訪者表示,即使疫情恢復如前,仍繼續增加線上購買量;48%奢侈品購物者表示,將比以前更頻繁地網上購物。   惟僅3.7%買家願意完全放棄實體交易在網路上購買商品。其餘則表示,計畫於限制措施解除後重返時實體商店。   (Y)

A: 依據日本農業新聞本年8月7日報導辦理。 為擴大對台灣輸出梨穗,日本JA鳥取中央會將設置2分地之輸台梨穗專用果園示範園,並採取可以提早成園之「樹體聯合剪裁」栽培方式,預計2022年開始採穗。此種以採穗為目的之生產方式,將可減少果實套袋等作業,較傳統生產果實者可獲得更多之收益,該農協將推廣給農民種植,以增加果農收入。 JA全農鳥取在23年前開始對台輸出「新興」品種之梨穗。台灣因氣候溫暖,致梨樹無法休眠及形成花苞,進口日本梨穗後,接在在來種梨樹上而生產梨子。目前輸台之梨穗規格為:枝條長度10-55公分,直徑4-9公分,花苞2個以上。未來JA將提供生產者測量枝條長度及粗細度之專用工具,以協助農家經營,出貨時期為11月中旬至12月下旬,每分地收入之目標金額為50萬日圓。 目前JA鳥取中央轄下有27戶農家供應梨穗,惟因梨子在採收後進行剪枝及出貨梨穗,作業上甚為麻煩,致供穗數量無法增加並滿足台方需求,如2019年全縣輸出梨穗僅為12.5公噸,較最盛期之2004年44.7公噸減少甚多。因此,該農協規劃成立2分地(預定12月種植240棵梨苗)以採穗為目的之示範園,並採「樹體聯合剪裁」栽培法,預計可較傳統栽培法提早3、4年供穗,以減少高齡農家生產梨子時需套袋等之負擔,同時促進農地之有效利用。

A: 依據電氣新聞本(109)年8月17日報導及J-POWER本年8月7日新聞稿,風電設備容量位居日本國內第2的日商J-POWER除已評估長崎縣西海市等風電事業外,刻正著手調查北海道檜山地區沿岸(せたな町、八雲町、乙部町、江差町及上ノ國町)之海底地盤,以評估開發當地風電之可行性,本年7月起啟動的基本地盤調查已到最終階段,J-POWER規劃在北海道檜山地區沿岸開發規模最高達72萬2,000kW的風電計畫,並盼2030年啟動商轉。 北海道檜山地區沿岸有望成為日本依據《關於海洋再生能源發電設備建置之促進海域利用相關法案》指定發展離岸風電之「促進區域」,故J-POWER等待該區成為「促進區域」之同時,將確保電力系統及持續與當地相關利害關係者就開發條件進行協商。

A:馬來西亞經濟學者咸認為,隨著馬國本(2020)年第2季國內生產毛額(GDP)萎縮17.1%,遠高出市場預期之-10%,縱然第3季經濟開始出現復甦訊號,恐仍難擺脫萎縮頹勢,陷入連續兩季萎縮的技術衰退,爰下修本年全年經濟成長預測值至-3.6至-5.9%間。這是馬國自1957年獨立以來,經濟第三度墜入衰退深淵,顯示邊境封鎖措施及行動管制令對馬國經濟帶來嚴重衝擊。   馬國本年迄今經濟表現疲弱,主因封鎖措施帶來的干擾效應、內需疲弱,其中尤以引領經濟成長的私人消費跌勢最甚。 占GDP比重55%的家庭支出大跌18.5%,商業活動也深受打擊,促使私人投資活動大減。馬國政府公共支出雖溫和增長,但投資卻減少,且幾乎所有經濟領域均陷入衰退態勢。   在貨幣政策方面,基於本年第2季GDP表現遠遜預期,加上第3季也難擺脫衰退,馬國央行可能在9月再度降息1碼,以支撐經濟成長。   馬國央行前下修本年全年經濟成長目標至衰退3.5至5.5%,反映新冠病毒疫情和嚴格的防疫措施對經濟帶來顯著衝擊,但該央行對整體經濟前景仍趨向樂觀,並稱在行動管制令放寬後,馬國經濟已走向復甦,並預見經濟復甦腳步將延續至2021年。   與東協國家相較,馬國經濟受創更為嚴重,主因馬國防疫封鎖力度及旅遊業對經濟比重更高。泰國本年第二季經濟萎縮12.2%,創22年來最嚴重紀錄,東協其他國家雖也面對重擊,但萎縮幅度皆低於馬國的-17.1%,包括菲律賓(-16.5%)、新加坡(-13.2%)、印尼(-5.3%)及越南(+0.4%)。   馬國經濟學者表示,儘管馬國經濟存在上升潛力,但實際復甦動力仍取決於國內和周邊經濟下跌風險。潛在第二波新冠病毒及國內外挑戰等不確定因素猶存,但總值2,950億馬幣(約合704.06億美元)的振興經濟配套措施將可緩衝國內經濟下跌壓力。近期領先指標顯示,全球和馬國經濟出現改善跡象,但表現仍未恢復至疫情前水準,意味經濟將不會在短期內快速和持續復甦,因此預期本年第3季經濟將持續衰退。旅遊相關領域與交通在內的服務將持續受到國際旅遊禁令打擊,但在國內旅遊活動提振下,實際影響可能稍紓緩。出口導向的製造業則可能持續面對供應鏈干擾衝擊,主要是特定國家爆發新疫情,同時美中貿易糾紛也可能打擊全球貿易,並影響短期原物料市場。預見馬國未來衝擊將較第2季來得輕。然這卻可能拖慢經濟復甦腳步,並呈現U型復甦趨勢。”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雪蘭莪州(Selangor State)掌管投資、工商業暨中小企業事務的行政議員鄧章欽(Teng Chang Khim)頃見證NCT集團與Future Inno Park公司簽署合作協定時指出,美中貿易戰爆發,以致不少進駐中國大陸的外資紛紛撤離中國大陸市場,尤以電子與電機產業發展的美資與台資企業為甚,加速催生位於瓜拉冷岳縣(Kuala Langat District)與雪邦縣(Sepang District)交界,雪蘭莪州首個占地493英畝的專屬電子與電機工業園區的創設,盼能吸引特別是來自中國大陸境內的國內外投資廠商與台灣電子與電機企業進駐該州。   鄧行政議員續稱,由於前述由NCT集團擁有的私人用地仍為農業用地,因此需至少一年至一年半始能完成轉換至工業用地申請,加上投資人一般需兩三年時間進行考察及建廠,所以保守估計該工業園區至少需三、四年後才會設廠。該工業園區設在距離吉隆坡國際機場僅15分鐘車程的瓜拉冷岳縣範圍,加上與巴生港距離不遠,可利用機場與港口兩大基礎建設的便利,是非常理想的投資地點。   鑒於美中貿易戰方興未艾,許多在中國大陸投資設廠的美資、台資與其他外資企業皆尋找轉向東協國家投資的機會,而馬國又具備熟練技術員工、國民教育程度高及政治穩定等優勢,盼能抓住美中貿易戰的契機。   隨著雪蘭莪州在巴生港英達島(Pulau Indah)設立首個生物園區,專注推動與發展生物科技領域,電子與電機工業園區是該州第二個專屬工業。混合式工業園區已不適合當前趨勢,例如設在金屬廠房旁邊的食品加工廠,極可能會遭受重金屬的污染,施政單位也無法對症下藥,塑造出屬於一個工業領域的生態鏈,與上下游工業的供應及使用等。在專屬工業園區,執政當局除可良好處理工業廢料,例如電子垃圾與食品廢料外,也能減少工業污染問題。   根據馬國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雪蘭莪州經濟占馬國國內生產毛額比重,從2018年的23.7%進一步攀升至24.2%。該州具備完善基礎建設,擁有充沛競爭優勢與條件吸引外人投資。2019年該州成功吸引一家在新加坡設廠的私人飛機製造廠,將廠移出至雪州梳邦航空工業園區,顯見該州的投資環境也獲得航太製造業的認同。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簡稱貿工部)部長阿茲敏(Azmin Ali)頃表示,馬國盼吸引高素質、知識和資本密集型、高科技與高附加價值的產業,以創造高素質的就業機會。馬國投資發展局(MIDA)刻正積極洽談141項潛在投資計畫,估計投資額為726億馬幣(約合168.84億美元),顯示FDI仍視馬國為熱門投資地點。   2020年第一季馬國共核准892項製造業、服務業及原產品產業投資計畫案,總投資金額為374億馬幣(約合86.98億美元);其中國內投資金額為263億馬幣,占總投資額之70.32%;外人直接投資金額為111億馬幣,占總投資額之29.68%;共創造1萬9,134個就業機會。馬國投資發展局亦正評估725項新申請案,總投資額約為367億馬幣(約合85.35億美元)。   阿茲敏部長另稱,由於馬國和東協國家已同意於本年底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因此馬國政府也在尋找改善區域合作的方法。東協擁有6.5億人口,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因此,馬國有潛力強化其在全球與區域的競爭力以滿足市場需求。美中貿易戰為馬國帶來了新的契機,馬國政府須準備採取新的投資策略來滿足當前的市場需求。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2020年上半年瑞士人壽(Swiss Life)的保險保費收入,按當地貨幣計算約為116億瑞士法郎,較去年同期減少約16%。剔除特殊影響後,瑞士的保費收入比去年增長約2%,集團整體保費收入與去年持平。   調整後的營業利潤約為7.8億法郎,比去年減少6%。淨利潤約為5.37億瑞士法郎,比2019年減少了約8000萬瑞士法郎(約13%)。     資料來源:瑞士每日廣訊報(Tages Anzeiger) 日期:2020年8月14日

A:瑞士Feintool科技公司今年上半年營業額約為2.1億瑞士法郎,較去年同期減少約36%。稅前、息前利潤率(EBIT Margin)今年上半年為-8.2%,而去前同期為3.2%。員工數約為2360人,較去年同期減少13%。   衰退主因為該公司90%以上的客戶,來自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而持續低迷的汽車製造業,造成今年上半年新訂單減少了約一半。該企業為節流,在瑞士實施了短工時制;而在美國,部分員工被暫時裁撤,當開始復甦時,該公司又雇用了其中一部分人。從淨值來看,上半年減少了近300個員工(約13%),人事費約節省了2,500萬瑞士法郎。同時,該企業致力減少外包業務,以盡全力保留內部職位。另該公司停止投資,及停止分配利潤。儘管如此,該公司仍然盡力投入研發資金,以確保未來發展。     資料來源:瑞士新蘇黎世報(NZZ) 日期:2020年8月14日

A:今天2020年8月17日瑞士Syngenta種子研發部門發布新聞稿,宣布已完成收購南非Sensako公司。Sensako是南非研發種子的龍頭企業,在國際小麥市場上占有重要地位。Syngenta種子研發部總裁Jeff Rowe表示該併購案為Syngenta帶來更多的選擇、創新和技術,為公司的種子研發成長打開了大門。藉由Sensako的技術及市場有利促進農業生產技術,解決南非害蟲蔓延的威脅。                      資料來源:Syngenta新聞稿 日期:2020年8月17日

A: 新加坡企業發展局(ESG)今年8月17日發表數據顯示,新加坡今年7月NODX年比上升6.0%,延續6月上升13.9%態勢,表現優於市場預期,主要是非電子和電子產品出口雙雙上漲所帶動;其中非電子出口年比上升6.9%,非貨幣黃金(+227.9%)、特殊機械(+60.1%)和藥劑產品(+15.5%)等皆成長,電子出口年比則上升2.8%,磁碟媒體(+23%)、電信設備(+18.2%)和積體電路(+1.5%)亦成長。若經季節性調整,新加坡今年7月NODX月比上升1.2%,反轉6月下跌1.4%趨勢。 新加坡今年7月出口至10大NODX市場情形,出口至美國(+98.7%)、韓國(+56.3%)、台灣(+18.7%)、日本(+14.5%)和馬來西亞(+4.0%)均呈現成長,至印尼(-20.7%)、泰國(-24.7%)、香港(-15.1%)、中國(-5.1%)和歐盟(-8.9%)則下跌。 另由於新加坡電子和非電子產品轉口均下跌,新加坡今年7月非石油轉口貿易(NORX)年比下跌2.8%,反轉今年6月上升5.4%趨勢。 經濟分析師認為,新加坡今年前7個月的出口表現相對強勁,預估今年全年NODX將成長約4%,但目前外部環境仍有不少潛在風險,包括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以及中美緊張關係可能升溫等。

A: 新加坡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及財政部長王瑞杰今(2020)年8月17日表示,由於新冠病毒疫情對新加坡經濟所帶來衝擊進一步加劇,因此宣布將再提撥總值80億星元的補助,透過3大策略以保就業、保生計和保企業,補助作法將依據不同產業的預期復甦情形作出調整,主要重點在保住航空業和旅遊業生存。 上述3大策略包括: 創造新工作,繼續支持員工就業 延長「雇傭補貼計畫(Jobs Support Scheme)」4至7個月,並依據各行業受創情況將員工薪資補貼比率調整為10%至50%,其中受創嚴重的航空、旅遊業將獲員工薪資補貼至明(2021)年3月,補貼率為50%; 推出10億星元「招聘獎勵計畫(Jobs Growth Incentive)」,鼓勵具成長潛能企業在未來6個月增聘新加坡員工;聘用年滿40歲求職者可獲更多薪資補貼; 「新冠疫情薪資補貼(Covid-19 Support Grant)」延長至今年12月,10月1日起開放讓失業者或收入受影響者申請,已獲補貼者也可再申請; 「就業入息(Workfare)」特別補助條件放寬,今年領取就業補助、符合條件的低薪勞工從今年10月起也可獲得一次性3,000星元額外補助。 給予受嚴重衝擊產業針對性補助 航空業:提撥1.87億星元,延長援助配套措施至明年3月,以協助負擔航空業者、貨運代理商和機場租戶的營運成本。 旅遊業:提撥3.2億星元,推出「重新探索新加坡消費券(SingapoRediscovers Vouchers)」計畫,推動境內旅遊。 推動後疫情時代經濟轉型:撥款達1.5億星元,分階段強化「新創新加坡-先鋒(Startup SG Founder)」計畫,包括提高新創資金津貼,推動創新和創業。

A:新聞來源:韓國企劃財政部(2020年8月18日)   韓國企劃財政部於本(109)年8月18日發布新聞指出,該部擬與負責及支援推動韓國版新政之相關部會合作啟動「韓國版新政實際業務支援團」,發掘有必要新增之議程、調整相關政策之實際業務及檢視目前執行相關計畫之情況。   「韓國版新政實際業務支援團」係擬支援韓國政府於本年7月14日公布之「韓國版新政綜合計畫」所成立,未來將支援①大統領召開之韓國版新政策略會議、②韓國版新政黨政推動本部及③韓國版新政相關部長會議等決策機構之運作業務,增進相關部會及黨政間密切合作。   韓國企劃財政部表示,鑑於韓國版新政業務之特性,「韓國版新政實際業務支援團」之團長將由企劃財政部次官兼任,負責支援團之規劃及整體業務,副團長則由企劃財政部局長級官員擔任,另支援團亦將分成企劃負責小組(企劃財政部)、數位新政小組(科學技術資訊通信部)、綠色新政小組(環境部)及加強安全網小組(僱用勞動部)等4個組,成員來自各相關機構及部會總計20多人,預計將加強部會間之合作及透過專業之推行能力,協助加速推動韓國新政。

A:根據丹麥貝林時報於8月17日報導, 丹麥第一架F-35戰鬥機現在已經在美國德州進行組裝。原先計劃於4月4日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一個軍事基地交付丹麥首架之F35新型戰鬥機,由於疫情的爆發而延緩交付時間。  丹麥國防部物資和採購局(FMI)戰鬥機辦公室負責人Henrik Lundstein 預估政府所購買的27架F35新型戰鬥機將為丹麥日德蘭半島創造數百個工作崗位 。丹麥為這款戰鬥機總共支出164億丹麥克朗,其總成本將在未來30至40年內預計達到600億丹麥克朗。   根據FMI之L氏的說法獲得訂單的丹麥國防工業正加入一個在未來將很重要的國防領域的技術浪潮,也意味著,因為丹麥已經積累了F-35生產所需的知識 ,在未來丹麥還將有機會參加其他高科技領域的競標。 作為飛機開發的合作國,丹麥公司正在爭奪全球訂購的3000架F-35的生產零件和維護合同。到目前為止,這已經為丹麥帶來了約40億丹麥克朗的訂單,他預計未來幾年還會有所增加。這意味著成百上千的丹麥就業機會和由此產生的稅收將直接與F-35項目關聯。   在談論F-35和丹麥國防工業時,不可能不提及Terma 此家位於東日德蘭半島雷達和武器零件製造商。 該公司在Grenaa和Aarhus擁有550名員工,負責與戰鬥機相關的訂單。 Terma 之執行副總裁Steen Lynenskjold說: 到目前為止,Terma已收到與F-35戰鬥機有關的37億丹麥克朗訂單。 因此,這對我們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業務。他說:我們的營業額中很大一部分來自該項目。此外,在未來十年中,

A:根據丹麥司法部於8月14日發布之新聞稿, 政府與各政黨為保持新冠狀肺炎較低的感染率,已達成多項倡議協議。國會各政黨同意採取防止病毒蔓延之抗疫措施,以免再次封鎖國家,造成整體社會停擺之重大影響。   司法部長NickHækkerup說:  “我們仍然處在嚴峻的局勢中,因此,這項協議對於進入秋季並將保持較低的感染率是很重要的。各政黨一致認為,不幸的是原本計劃在第4階段開放的場所, 時機不適, 但政黨同意在某些方面可以放寬目前的限制,如取消6天旅遊住宿訂房規則,允許餐廳只要沒有新客人在23:00之後入場可以開放至凌晨02:00。根據協議,我們將加強檢測,追蹤和隔離的策略,在必要時,相關當局將可在各地和區域範圍內實施強制干預,這是一個很好的協議它將可以使丹麥正常運轉和掌控疫前之間取得平衡。  “   衛生部長 Magnus Heunicke說:   “不幸的是,目前社區傳染案例情逐漸及傳染​​曲線的上升, 以這種發展的傾向將不允許現在開放整個社會。我們對此非常重視。根據協議,我們將繼續加強測試,檢測和隔離的工作。幸運的是,我們現在所面臨的與春季不同。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我們建立了全面的應急計劃和完善的測試系統,使我們能夠快速有效地採取行動。這將使我們能夠有效應對感染,而不必再次封鎖丹麥。政黨們所做出的決定將支持該目標。 ”   商業部長 Simon Kollerup說:   “自新冠狀肺炎爆發之後,我們重新開放丹麥之路也有助整體經濟,但我們仍然處於嚴重的局勢中。因此,還需要繼續擴展可限制感染的措施。但是,我對仍然無法開放或存在仍受限制之丹麥企業界表示同情,我只能想像許多企業仍處於困境中。因此,正確的做法是政府將繼續向受殃及之企業給予賠償並協助他們迫切需要的幫助。我很高興所有國會黨派對此表示支持。 ”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8月17日報導, 丹麥克朗貨幣正處於201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這意味著出口產品失去競爭力,因為丹麥商品變得更加昂貴。惟迄今年2月份以來,克朗已明顯升值2.6%。丹麥即將面對的不僅是新冠狀肺炎疫情管控之挑戰,丹麥公司還面臨另一個貨幣升值之貿易課題。   根據Sydbank經濟師SørenV.Kristensen之分析指出,丹麥公司將因丹麥克朗升值而損失90億丹麥克朗。如果丹麥克朗仍於明年保持這個水平,丹麥將失去出口並失去8800個工作崗位。然而,該銀行預計克朗將略微走弱,但打擊仍將是沉重的。   Sydbank之K氏經濟師表示:“丹麥幣走高的時機絕對糟糕。”他指的是出口已經開始陷入新冠狀病毒影響經濟的大深淵。   根據Sydbank的分析,丹麥公司將損失90億丹麥克朗。如果克朗仍保持明年的水平,丹麥克朗將失去出口並失去8800個工作崗位。然而,該銀行預計克朗將略微走弱,但打擊仍將是沉重的。   根據Sydbank的數據顯示短期來看,自2月份以來美元疲軟拉高丹麥克朗。從更長遠來看,2015年4月開始分別美元兌英鎊和挪威克朗貶值了多達20%,而丹麥克朗則上升了7%。    丹麥工總 (DI) 之首席經濟師 AllanSørensen表示:“我們目前仍處於危機之中,客戶對價格的要求更為嚴格,而強勢的克朗將影響出口訂單。”  但是,他強調,當談論歐洲市場(包括重要的德國市場)時,丹麥兌歐元的固定匯率政策意味著丹麥克朗仍是穩定的。   Sydbank的分析指出:受控的薪資發展和穩固的生產力使丹麥對匯率之變動更具彈性。  

A:緬甸時報報導,儘管與去年相比,緬甸本年的海上貿易量有所增加,但由於新冠肺炎COVID-19導致供應鏈中斷以及嚴格的檢查及程序,緬甸邊境的貿易受到了打擊。受災最嚴重的是Tanintharyi省的提基(Htee Khee),自疫情爆發以來,該地區的貿易額下降了3.9億美元以上。截至本年7月止,緬甸與泰國之間的邊境小鎮的總成交量為16億美元。Tanintharyi省工商總會會長Ye Htut Naing另表示,本年2月至4月期間,缺乏泰國買家購買邊境丹老及土瓦的產品。由於需求不足及供應過剩,前述兩個沿海城鎮的漁業產品出口價格暴跌。土瓦向泰國出口漁產品、橡膠、檳榔、腰果及椰子。透過提基(Htee Khee)出口到泰國的水果及其他食品亦受到衝擊,與去年相比,今年衰退逾70%,僅達4,000萬美元,因該邊境貿易站自本年6月起,每周只開放一次邊境貿易交易所致。

A:新聞來源 : 韓國貿易協會(日期 : 2020年8月18日)   一、韓國政府於本(109)年8月17日公布,忠清南道將辦理「2020忠清南道線上雅加達國際優良消費財展」,全力協助受新冠疫情影響,協助無法出差展開面對面行銷之企業,利用非接觸型行銷開拓印尼出口市場。 二、本消費財展將於B2B平台「TradeKorea」(由韓國貿易協會經營)設置韓國優良產品特別館(Premium Consumer Products Fair),協助因海外當地會展取消,行銷面臨問題之企業。 三、忠清南道政府將支援各企業與印尼買主舉行1對1視訊洽談會、整合進駐當地線上流通平台「蝦皮(Shopee)」,以及提供諮詢與行銷。另擬透過促銷活動,調查消費者之反應,以及利用社群網站網紅之影響力行銷,並邀請有意參加本會展之企業於本(8)月28日前在線上出口支援系統申請參展,相關展覽資訊將公布於大田、世宗及忠清南道貿易協會本部網頁。 四、忠清南道經濟室長Kim Seok-pil表示,韓國視印尼為拓展新南方市場之跳板,爰將持續辦理輔導韓國企業開拓印尼市場之業務。渠另強調,雖然忠清南道之出口企業正面臨困難,但仍不放棄任何機會並將目前視為拓展新銷路之契機,全力促進出口。  

A:緬甸時報報導,依據上緬甸印度協會會長Ba Yan表示,在後新冠肺炎疫情緬甸經濟逐漸恢復正常後,該協會將啟動貿易中介任務,將來自緬甸及印度的想做生意的商人聯繫起來。儘管印度商人想在緬甸做生意,但許多人在緬甸暫無聯繫管道。因此,如果欲與汽車配件、醫療產品或豆類產品的印度商人做生意,該協會將它們與緬甸的相應貿易夥伴聯繫起來,目前協會約共有159名會員。疫情結束後,將努力促進兩國之間的邊境直接進出口貿易。自今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兩國邊境貿易暫時停止,自2017年以來一直是印度東北部及緬甸之間主要貿易通道的欽邦、實皆省及曼德勒省的邊境口岸暫時關閉。貿易只透過海上航線進行。根據商務部的統計2018-2019財年,與印度貿易總額為2.01億美元,其中緬甸對印度出口1.77億美元。 截至2019-2020財年2019年12月31日止,這兩條路線的邊境貿易出口收入僅為3,400萬美元。自2018年8月起緬甸印度兩國開放了欽邦Reekhorda鎮及印度米佐拉姆邦(Mizoram)的Zowkharthar村之間的邊境檢查站。Reekhorda-Zowkharthar站是緬甸及印度之間的第二個邊境貿易大門。另一個貿易站位於實皆省的Tamu及印度Manipur的Moreh,後者於2018年開放,實施貿易管制。在Tamu-Moreh還有一個綜合檢查站(Integrated Check Post),允許緬甸居民及外國人以及車輛上的貨物進入印度。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之前,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一直在升級連接Reed到欽邦的Tiddim鎮及Kalay鎮的公路,以改善貿易,緬甸對印度邊境出口以檳榔、豆類、成衣及塑料為主。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依據VISA消費者支付態度研究(VISA Consumer Payment Attitudes Study)顯示,58%的緬甸消費者對透過數位平台與金融機構進行交易服務感興趣,43%的緬甸消費者對使用生物識別認證進行電子支付感興趣。緬甸VISA國家經理 Lillian Wang表示,在過去的幾年中,觀察緬甸消費者對更頻繁地使用數位支付的看法及行為發生了轉變。根據在全球使用經驗,緬甸正在為數位經濟奠定堅實的基礎,未來將建立無現金國家的願景越來越近實現階段。調查結果約有27%人熟悉數位銀行的概念透過線上或行動服務完成,銀行用戶無需赴銀行臨櫃,就可進行網路銀行帳戶辦理轉帳、支付帳單等。其中受訪者將速度及便利性作為採用數位銀行的最大動機佔40%,其次是無需在銀行分支機構排隊等候佔32%,及嘗試新技術的吸引力佔28%。緬甸消費者希望從數位銀行獲得的前5大服務是:支付帳單佔65%、向家人及朋友轉帳佔56%、獲取貸款佔41%、存款及提款佔35%以及國際轉帳佔33%等。 此外,緬甸消費者對新興的生物識別支付技術感興趣,生物識別支付是一種使用指紋、聲音、面部或虹膜掃描來驗證交易的方法,43%的緬甸消費者對這種付款方式感興趣。更具體說,Gen-X世代(40-54歲)比Gen-Y世代(25-39歲)對生物特徵認證表現出更高的興趣56% 對比37%。對生物識別支付最感興趣的是速度及方便佔34%,其次是想嘗試此新奇的支付方式的好奇心佔27%,以及不需要攜帶銀行簽帳金融卡或現金的便利性佔25%。另一方面,受訪者使用生物識別支付的主要關注重點包括:對個人生物識別統計安全性的懷疑佔32%,建立資料的困難性佔32%,以及擔心使用生物識別方法可能導致額外的費用佔23%等。Ms. Wang 續表示,VISA公司享有在緬甸開展業務特許權,尤其是在這個關鍵的數位轉型時期。很高興能夠進行這項研究,以傾聽消費者的興趣及市場需求,並利用研究結果來支持數位金融行業發展,以改善人民生活便利性,及經濟永續發展。

A:根據丹麥新聞媒體於8月15日引述 丹麥政府之 宣布規定全民於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時須於8月22日起全面配戴口罩 未配合者將無法搭乘, 12歲以下及特殊情況民眾可免戴。   以下回顧丹麥政府對配戴口罩之立場演變:   2月12日:配戴口罩真的沒有意義 3月6日:沒有配戴口罩可預防病毒的證據 4月3日至7日:配戴口罩可能會帶來不信任感的認知 5月12日:對於配戴口罩的推薦仍保持疑問 6月5日:世界衛生組織改變配戴口罩立場 7月28日:現在在丹麥不支持配戴口罩的要求 7月31日:建議民眾於搭乘大眾運輸之高峰時段配戴口罩 8月10日:區域性城市開始實施配戴口罩 8月12日:我們獲得有關戴口罩之知識 8月15日:宣佈強制實施搭乘大眾運輸之民眾需配戴口罩的要求並於8月22日起執行。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