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oorDash是一家在世界範圍內與餐廳合作的應需食品遞送服務公司。現在,它將觸角伸進便利店業務,在國內開設自己的「街角店」。 這家總部San Francisco的公司週三在一篇博文中宣佈,它推出DashMart線上便利店,提供家庭必需品和當地餐廳美食並送到顧客家門口。 這篇博客文章說,新開網店提供數千種便利商品,如霜淇淋、薯條、咳嗽藥和狗糧,以及DoorDash當地餐廳外帶食品。 今年4月,DoorDash推出了Convenience分類,建立與7-Eleven、Walgreens、CVS和其他公司的合作夥伴關係,在1100多個城市超過2500家便利店搭建業務。現在,DashMart在這方面進一步擴展,新的公司自有商店側重於當地製造商的熱門商品。 DashMart從八個城市開始:Chicago、 Minneapolis、Columbus、Cincinnati、 Dallas、Salt Lake City、大Phoenix地區和Redwood City。 公司說,未來幾個月,包括San Diego、 Baltimore、Denver、Sacramento和加州的 Concord在內的國內更多城市將開通DashMart。 http://newsforchinese.com/

A:有消息稱,美國科技企業微軟(Microsoft)與TikTok規劃在未來3周內完成收購談判,比總統特朗普給出的截止日期9月15日還早。 美國財經媒體CNBC報道,若交易順利談妥,微軟已答應美國政府在一年內把所有TikTok程式碼從中國轉移到美國。 報道還提到,談判雙方尚未就收購價格達成共識,但可能在100億美元到300億美元之間,且美國財政部長努欽在談判過程「參與甚深」。 特朗普先前說,美國財政部應獲得一部分收購利益,但目前還不清楚要如何實現,甚至不知道這是否符合法規。 少有美國企業擁有能在一年內把大量數據轉移到旗下系統的足夠頻寬,更不用說還要有足夠財力買下TikTok,但微軟同時符合兩項條件。 TikTok的軟件編碼估計多達1500萬行人工智慧程式碼,微軟應該能夠轉移,這有助於微軟鞏固作為收購TikTok的主要競爭者地位。 對於這筆潛在交易,有分析人士稱,這將給微軟帶來大量風險,並將其推入充滿政治色彩的社交媒體業務。但與此同時,這筆交易也有助於微軟在以270億美元收購LinkedIn的基礎上,成為互聯網廣告領域更大的競爭對手。 而微軟前CEO鮑爾默(Steve Ballmer)5日表示,微軟對TikTok的追求是「令人興奮的」。同時,微軟也有能力應對隨之而來的任何監管問題。不過,對「三周內達成交易」傳聞,字節跳動有關人士回復:此消息不實。 https://www.singtaousa.com/

A: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引述5名知情人士報導,微軟公司(Microsoft Corp)正在尋求收購TikTok的全球業務。 然而,一位熟知協商內容的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微軟在與TikTok母公司北京字節跳動科技公司(ByteDance)的談判中,並未提出打算收購TikTok所有業務。 微軟曾表示,正在設法收購TikTok在北美、澳洲和紐西蘭的資產,但並未透露願意支付的價碼。之前有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字節跳動高層評估,TikTok所有業務的估值超過500億美元。 金融時報指出,微軟正在研究是否可將印度和歐洲等地區業務增加到這項交易中。 報導援引一位在印度與字節跳動關係密切人士的說法表示,微軟與印度TikTok曾「商討一項協議」,但最終破局。 美國總統川普3日說,TikTok如果不在9月15日之前將在美國的業務出售,就會被趕出美國市場。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資料來源:哥倫比亞El Tiempo日報電子版(2020.08.05)   依據哥倫比亞Redeban信用卡交易公司資料,由於今(2020)年3月下旬哥國實施武漢(新冠)肺炎全國強制防疫隔離,隔離期間僅民生必需及醫療相關產業等得持續營運,使今年3月份哥國信用卡交易次數及金額分別大幅下滑44.9%及60.5%,惟嗣後在哥國政府陸續開放部份批發、零售及技術服務業復工後,信用卡交易情況亦隨之逐月好轉,4月交易次數及金額,年減幅分別縮小至年減31.3%及45.5%;5月交易次數及金額,分別再縮小至年減22.9%及24.3%;6月份交易次數及金額,再進一步縮小至年減14.8%及16.2%。   另依據該公司調查,哥國信用卡線上交易占比由全國強制防疫隔離前的17%攀升至30%。此外,隔離期間,展演活動、機票等交易年減幅最高,無論次數及金額均年減超過90%,而快遞及貨運相關之交易則大幅增加,交易次數及金額分別年增8,000%及3,000%。

A:資料來源:哥倫比亞El Espectador日報電子版(2020.08.05)   哥倫比亞央行再次調降今(2020)年哥國經濟成長率預測至負成長8.5%,可能區間則介於負6.0%至負10.0%。哥國央行研究主管Hernando Vargas表示,因武漢(新冠)肺炎疫情及全國隔離期間較原先預期持續更長時間,故哥國經濟復甦步伐將較原預期緩慢,預期2022年底哥國經濟才可望恢復至2019年疫情前水準。   哥國央行另預期明(2021)年哥國經濟可望恢復正成長,成長率將介於3.0%至8.0%,失業率部分,預期今年底時將介於16.5%至19.0%。

A:資料來源:哥倫比亞El Tiempo日報電子版(2020.08.06)   依據哥倫比亞全國咖啡生產商協會(Federación Nacional de Cafeteros)資料,今(2020)年7月哥國咖啡生產量達131萬袋(每袋60公斤),較去(2019)年同期減少1%,另預期今年下半年(7至12月)總計可收成750萬袋咖啡,約占全年產量之55%,此外,由於哥國披索匯率貶值及國際咖啡價格回穩,今年哥國咖啡產值有機會達9兆披索(約24億美元),可望創下歷史新高。   今年7月咖啡出口量則達113萬袋,較去年同期增加1%。惟受武漢(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1-7月哥國咖啡累計出口量達690萬袋,較去年同期減少約11%。

A:近半年來,全球半導體晶片產業大好,而且分工也越來越細。Microsoft的創投基金M12 Ventures,就帶領包括Amazon Alexa Fund在內的戰略企業投資者,支持南加州專做語音辨識和說話為基礎的應用程式半導體商Syntiant。 Syntiant首席執行長Kurt Busch說:「我們開始為機器學習構建一種新型處理器,語音則是我們的第一個應用。我們決定為製造一種永遠開啟的電池動力裝置用晶片。」他還指出,這些晶片需要與傳統晶片組不同類型的處理器,傳統的計算與邏輯有關,而深度學習則與內存訪問有關,傳統的微晶片設計在並行訊息處理方面也表現不佳。 據Busch的說法,Syntiant的晶片效率可以提高兩個量級,這要歸功於其為深度學習而構建的數據流架構。該公司的宣稱吸引到了MS和Amazon及其他重量級創投者目光,而這些投資者代表了一些科技業的頂級晶片製造商和軟體開發商,他們正在集中資源來這家總部在Irvine的新型晶片開發新創公司。 http://newsforchinese.com/

A:根據巴西國家地理暨統計局(IBGE)統計,2020年第2季失業率為13.3%。 巴西2020年第2季失業人口有1,280萬人,相對於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前的第1季失業人口1,290萬人,屬於穩定。與2019年第2季相比,失業人數也是穩定。2020年第2季,就業人口達到8,330萬,比第1季增加9.6%,較2019年第2季減少10.7%。

A:巴西應用經濟研究所(Ipea)分析2020年5-6月統計數據,6月時公務部門有24.7%的員工(約300萬人)居家上班。同期間,民營公司8%員人(約570萬人)居家上班。

A:Minerva公司是南美州最大的牛肉出口集團,該公司與哥倫比亞Vijagual公司以1,400萬美元達成收購協議,此項收購將進一步擴大該公司業務,在哥倫比亞的產能增加1倍。 Minerva公司每年營業額超過巴幣190億元,收購金1,400萬美元(約合巴幣7,000萬元)大部分不需立即支付,約600萬美元為Vijagual公司債務由Minerva公司承接,其餘款項分期將在5年內支付。 Vijagual公司每天處理700頭牛,將Minerva在哥倫比亞的產能提高93%。預計Vijagual公司年營收為1.4億美元。

A:巴西植物油產業協會(Abiove)調高2020年巴西黃豆出口量到8,000萬噸,原先預估為7,950萬噸,2021年出口預估為8,000萬噸,2019年巴西黃豆出口量為7,400萬噸。 2020年黃豆產量,估計增加50萬噸至1億2,550萬噸,2019年產量為1億2,070萬噸,估計2021年產量為1億3,050萬噸。 估計2020年豆粕產量為3,400萬噸,出口量為1,660萬噸,2019年巴西出口1,660萬噸。 估計2020年黃豆油產量為900萬噸,出口為100萬噸,其中820萬噸供國內消費。供作生質柴油原料的黃豆油估計為480萬噸,隨著強制混合的規定提高,黃豆油需求將增加。

A:新聞來源: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 日期:2020年8月5日   韓國發布新制訂之「口罩用濾菌不織布緊急供需調整措施」公告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於本(109)年8月6日公布即將施行之「口罩用濾菌不織布緊急供需調整措施」新措施公告,此係本年3月6日起開始施行之「口罩用濾菌不織布緊急供需調整措施」於8月5日截止,韓國政府鑑於目前仍持續發生新冠肺炎病毒確診病例,為防止口罩及口罩用熔噴(melt-brown)濾菌不織布之供應可能突然發生不穩定之情境,決定新制訂本措施。   本次新制訂之「口罩用濾菌不織布緊急供需調整措施」主要內容包括解除禁止將口罩出口海禁令、擴大核准國產口罩出口、擴大口罩用濾菌不織布之產能及改善供需等。   口罩用濾菌不織布之定義除熔噴(MB)濾菌不織布之外,增加熔噴濾菌不織布(MB)與紡粘不織布(SB)組成之複合不織布(SMS)材料。 目前因韓國口罩市場之供應機能已恢復正常,以及為強化韓國不織布產業拓銷海外市場之競爭力,決定修改禁止出口之措施,核准各口罩生產廠商出口前2個月間生產之口罩用濾菌不織布數量15%以內可出口,但考量韓國國內口罩用濾菌不織布及口罩之供需、價格與庫存情形,產業通商資源部將與食品醫藥品安全處討論後決定出口數量。另為預防流通業者任意出口,可出口口罩之對象將限於生產廠商及與生產廠商簽訂合約之出口代理商。 政府對口罩用濾菌不織布之生產、銷售業者之生產、出貨、銷售價格、銷售數量及銷售地點等仍保留行政命令調整之權限。 口罩及口罩用熔噴(melt-brown)濾菌不織布生產、出貨、庫存及銷售數量之申報方式改為利用電子系統登入申報,申報日期為周末及國定假日時,可延後於假日翌日之營業日申報,以期減輕業者之不便。 本次新修訂之「口罩用濾菌不織布緊急供需調整措施」之實施日期自2020年8月6日起至2021年1月5日止。   產業通商資源部強調,該部為擴大韓國國內用口罩濾菌不織布之生產,全力支援增加設施、改善設施及輔導一般不織布廠商轉型生產濾菌不織布,並積極提供技術指導及協助發掘進口業者,截至目前為止,共計發布18次出貨調整命令,協調99家口罩生產廠商供應104.3噸口罩用濾菌不織布。   該部另表示,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恐有再度擴散之虞,籲請相關機構及廠商積極合作配合新制訂之公告,穩定口罩及口罩用濾菌不織布之供應,政府未來亦將隨時檢視新冠肺炎病毒確診病患發生之情況及口罩用濾菌不織布之供需,全力穩定口罩之供應。    

A: 依據電氣新聞本(109)年8月6日報導,東京電力公司及中部電力公司合資成立之日商JERA參與我國之「Formosa2 (海能離岸風力發電計畫)」預定於2021年底啟動商轉,離岸建設工程將全面展開,水下基礎的鋼鐵製基樁已逐批抵達台中港。鋼鐵製基樁每支長度78.9公尺,重達277公噸,預估47座風力渦輪將使用188支基樁。 JERA自開發初期即參加「Formosa2 (海能離岸風力發電計畫)」並派遣7名人員來台學習並培養包括港灣使用配置評估、許可證申請、與港灣管理協商等離岸風電初期開發之專業,隨工程陸續進行,JERA預定再增派人員赴台。JERA積極開發海內外離岸風電,盼將在台累積之專業運用在日後事業開發。 謹按,海能風電計畫將於苗栗縣外海4至10公里處設置總裝置容量37萬6,000kW的47座著床式風機風機,所產生之電力將活用台灣FIT制度銷售給台灣電力公司。該計畫最大出資者為日商JERA(49%),其次依序為澳商Macquarie(麥格理,26%)及台商上緯(Swancor, 25%)。海能風電計畫建設工程於去(108)年10啟動。

A: 依據日刊水產經濟新聞本(2020)年8月6日報導。 依日本財務省通關統計,2020年6月鮪類進口情形,生鮮.冷藏類640噸(較2019年同月減32%)計8億8,000萬日圓(減35%);冷凍類1萬6,140噸(增11%)計135億5,500日圓(增6%);加工品類4,665噸(增29%)計28億5,800萬日圓(增26%)。 6月來自台灣的冷凍大目鮪3,526噸,增加29%,係因6月印度洋部分漁船的漁獲量上昇所致。另萬那杜搬入量雖不如去年同期,本期亦有432噸(減59%),塞昔爾之搬入量則較去年同期增加7倍達821噸,萬、塞兩國補足了中國進口不足的部分。 台灣CIF單價每公斤560日圓(減27%)。較5月的553日圓,稍有恢復。受到今年1月開始武漢肺炎的影響雖持續中,但稍有緩和的趨勢。 大目鮪切片(F)為687噸(減30%),其中韓國產佔570噸,韓國產今年輸入的鮪去鰓去內臟(GG)品有減少趨勢,但切片(F)則增加。 冷凍黑鮪2,695噸(增184%),6月由克羅埃西亞輸入847噸較突出外,馬爾他為首的地中海周邊國養殖加工品及船班呈現穩定狀態,單價為2,177日圓(減11%)。 冷凍黃鰭鮪為4,522噸(增9%),去年秋季印度洋豐漁,今年春季豐漁的南方大型圍網的入貨也穩定,雖5月數量劇減至2,548噸,現已回復至4,000噸以上。平均單價每公斤為401日圓(減20%),單價回復至400日圓以上。 紐西蘭產生鮮南方黑鮪121噸(減11%),受到暫停直航日本的影響,貨物需經第三國轉機,造成鮮度不佳與搬運成本增加的問題。目前生產地進入冬季,鮪魚脂質增加,品質上昇,單價每公斤1,366日圓(減1%),與去年同期相同。稍晚出貨的澳洲產為51噸(減65%),現在才開始進入漁期。 生鮮黑鮪之養殖國墨西哥受到國內緊急事態宣言影響,出貨延遲,6月輸入達155噸(減40%),數量稍有恢復。 生鮮黃鰭鮪為109噸(減39%),除印尼外,其他地區入貨低迷,除漁獲量減少外,美國需求增加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A:馬來西亞製造商聯合會(FMM)頃發布消息指出,馬國核准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除可推動製造業出口外,並將促進馬國迅速從新冠病毒肆虐中復甦。   FMM主席蘇添來(Soh Thian Lai)指出,馬國應儘速完成批准CPTPP協定的國內程序,以改善馬國對加拿大和拉丁美洲國家的市場進入情況,尤其是墨西哥。這些國家目前對電機配件、電信設備及消費電子產品徵收高關稅。CPTPP協定對促進馬國電子與電機產品出口有利,且電子與電機產業為馬國製造業出口收益之主要來源,並為丁腈手套(nitrile glove)製造商提供了優於中國大陸出口至加拿大的競爭優勢。此外,儘早批准CPTPP協定亦有助紡織產業提升20%的出口,因CPTPP成員國將撤銷紡織品關稅。它還可協助馬國汽車零組件製造商向設廠於CPTPP國家(例如墨西哥)的全球原件委託製造商(OEM)拓銷產品,並順勢打入全球供應鏈。預計馬國逾80%的汽車零組件(特別是橡膠零組件)出口將立即享受零稅待遇。   由於行動管制令(Management-Control Order)嚴重影響經濟和貿易活動,大部分馬國製造業的生產和供應鏈幾乎陷入停頓,導致製造業受到沉重打擊。鑒於馬國製造商一般只能於本年5月初政府實施「有條件放寬全國行動管制令」(conditional movement-control order)國內逐步恢復生產,馬國製造商聯合會認為,包括出口在內的業務則自6月始復甦,因馬國企業仍須適應新常態。展望當前全球態勢,馬國除須穩定製造業生產外,並應同時進一步擴大產品的出口市場。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彭博社報導,檳城州(Penang State)蓬勃發展的科技產業,有助推動馬來西亞經濟快速復甦,其反彈力較任何東協國家都強。   根據馬國投資發展局(MIDA)統計數據顯示,儘管新冠病毒疫情導致全球供應鏈中斷,但本(2020)年第一季檳城州製造業投資件數為32件,投資金額為70.97億馬幣(約合16.51億美元),占馬國製造業總投資金額之28.12%,僅次於沙巴州(Sabah State),為該國第2大熱門投資地點。該州亦占馬國外人直接投資66.86%,顯示檳城在推動馬國參與全球供應鏈發揮關鍵功能。   新加坡華僑銀行指出,馬國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扮演著重要角色,且已從電子產業循環週期復甦中受惠。   馬國政府先後推出總值2,950億馬幣(約合691.71億美元)的「關懷人民振興經濟配套」(Prihatin)及「短期國家經濟復甦計畫」(short-term economy recovery plan,簡稱Penjana),占GDP之20%,以紓緩新冠疫情對馬國經濟的衝擊,並透過薪資補貼計畫以及員工保留計畫,成功挽救了275萬個就業機會及逾80萬家微中小型企業。   另一方面,馬國6月出口額對外貿易出口額較2019年同期成長8.8%至828.67馬幣(約合197.89億美元),亦較上(5)月成長32.3%;貿易順差208.92億馬幣(約合49.99億美元),則較上年同期成長98.7%,創歷史新高紀錄,主要由創下20年新高的電子產品銷售帶動。此外,美國Dexcom Inc.及瑞士LEM公司成為馬國本年第一季最大的外人直接投資來源。Dexcom Inc.公司為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500大企業之一,將在檳城州生產連續血糖監測(CGM)系統等醫療器材產品。瑞士LEM公司則將利用馬國檳城州作為基地,擴大其供應鏈,以滿足其工業及汽車領域客戶的需求。   馬國檳城州首席部長曹觀友(Chow Kon Yeow)頃指出,全球供應鏈重整及新興市場蓬勃發展,皆將在新冠疫情消退後繼續發揮重要作用,且為檳城州帶來商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駐新加坡代表處負責人施欽特曼(Jochen Schmittmann)表示,馬國政府已有效遏止新冠病毒的傳播,確認病例與死亡率都相對較低。IMF預測,馬國本年經濟成長率為-3.8%,明(2021)年則可望反彈至6.3%。除新冠疫情帶來的風險外,另外一個主要風險是馬國政權的不穩定,可能會導致國家的投資展望蒙上陰影。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Facebook與貝恩策略顧問公司(Bain)於今年8月6日共同發布的數位消費報告指出,今年東南亞數位消費者將從2019年的2億8,000萬人,成長至達3億1,000萬人,並將2025年的預估值上修至3億4,000萬人。Facebook的數位用戶與科技部主管表示,東南亞各國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採取社交距離措施,加速民眾上網消費的趨勢,促使原本預期五年才達到的成長幅度在不到一年內就達成。 東南亞市場整體數位消費大增,各個產品類別消費也全面成長,其中以雜貨類消費成長最明顯,約35%至43%受調查者有線上購買各類雜貨,過去三個月內線上購買雜貨的次數約為6.6到8.4次,是去年同期的2到2.5倍。 報告預估,2025年每人年平均數位消費估計可從今年的172美元(約236星元)成長1.5倍至429美元。東南亞數位經濟規模今年估計達530億美元,2025年可達1,470億美元,以越南和泰國增幅最大,預計超過200%,而新加坡則預計成長80%,達到80億美元。 Facebook與貝恩於今年5月針對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新加坡和越南的1萬6,491名數位消費者及不同領域的企業主管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東南亞消費者購買前平均瀏覽5.2個電商平臺,高於去年的3.8個;新興市場如:越南和泰國的瀏覽平臺數量都明顯增加,而新加坡維持在5.1個。Facebook認為,東南亞電子商務市場仍相當分散,因此,業者仍有空間去建立品牌忠誠度並發掘新產品。

A:鑒於新冠病毒疫情對馬國經濟造成嚴重衝擊,馬來西亞財政部於本(8)月6日向國會提呈2020年政府振興經濟法案,以成立總值450億馬幣(約合107.46億美元)的「2019新冠病毒基金」(Kumpulan Wang COVID-19),藉以推行各項振興經濟配套及復甦計畫,以援助受影響的企業與人民。   根據前述法案內容,該基金用於馬國政府先前宣佈之一系列振興、刺激和復甦國家經濟的計畫。援助金額已於2月27日發放,法案效期至2022年12月31日。   該法案准許調整撥款的最高上限,根據規定占國內生產毛額之55%,一旦該法令修正後可調高至60%。   另外根據前述法案第5條,新冠病毒基金須用作刺激經濟和復甦經濟相關計畫,財政部長可限制或凍結任何所需資金與計畫,或增加數額、調配金額。該法案另闡明,財政部長須確保該基金用於政府已訂定的計畫,惟不得超過總金額。   馬國各項主要振興經濟配套及經濟復甦計畫如下:(一)薪資補貼計畫、保留就業及聘請員工補貼及培訓援助(168億馬幣)、(二)關懷人民振興經濟配套(Prihatin,112億馬幣)、(三)中小型計畫(40億馬幣)、(四)提升技能計畫 (20億馬幣)、中小企業貸款(20億馬幣)、(六)中小企業經濟基金(19億馬幣)、(七)微型企業貸款(10億馬幣)、(八)衛生部相關新冠病毒撥款(10億馬幣)、(九)糧食安全基金(10億馬幣)、(十) 新冠病毒前線人員的特別補貼(6億馬幣)等。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歐盟駐新加坡代表團於今(2020)年8月6日公布,從2019年12月至今年5月,整體歐盟進口總值為-10.6%,但,由新加坡進口的商品總值在同期增加至97億歐元(約158億星元),其中以有機化學和藥劑產品總值的增幅最大,分別成長65%和23%。儘管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歐盟-新加坡自由貿易協定(EUSFTA)生效半年以來,歐盟從新加坡進口的商品總值仍成長12%;然而,歐盟出口到新加坡的總值年比則為-16%,其中以礦物燃料和油的跌幅最大(-54%)。 新加坡是第一個與歐盟簽署自貿協定且最早生效的東協國家,歐新自貿協定自去年11月21日生效後,新加坡出口到歐盟國家的商品,84%率先取消關稅,包括亞洲食品、電子製藥、化工和加工農產品等;其餘16%商品則在協定生效的三至五年內取消關稅。新加坡則免除歐盟進口酒精飲品徵收的關稅,自歐新自貿協定生效以來,從歐盟出口到新加坡的啤酒增加20%。 歐盟駐新加坡大使芭芭拉普林克(Barbara Plinkert)表示,儘管國際貿易和供應鏈受疫情影響,但歐盟從新加坡進口的總值提高,說明了歐新自貿協定降低和取消關稅帶來好處。此外,她更鼓勵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利用協定帶來的好處,例如:協定允許每年最多1,250公噸在新加坡製造的亞洲食品可免關稅進入歐盟市場,但新加坡出口至歐盟的亞洲食品尚未達到該限額,仍有成長空間。

A:根據隸屬馬來西亞中華總商會(ACCCIM,簡稱中總)之社會經濟研究中心(SERC)頃公佈之「2020年上半年及2020年下半年馬來西亞經濟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儘管馬國政府先後推出「關懷人民振興經濟配套」(Prihatin)及「短期國家經濟復甦計畫」(short-term economy recovery plan,簡稱Penjana),以協助減緩新冠病毒疫情對經濟之衝擊及資金負擔,但疲弱的經濟與商業環境,仍易受到新的經濟和金融衝擊所影響。馬國國內大部分華資企業對於本(2020)年上半年的商業和經濟狀況還是感到悲觀,儘管經濟情況有些許改善,然此悲觀態勢仍將持續至本年下半年。消費需求依然疲弱,企業正緩慢彌補營收損失,同時馬國仍須警惕新冠疫情出現第三波的反彈。   隨著馬國邁入疫情後的復甦階段,維持悲觀態度的受訪者從2020年初的70.9% 下降至24.5%。馬國企業對於疫苗供應及價格可負擔性抱有期望,幾乎所有領域都有逾60%受訪者對明(2021)年的經濟狀況與前景抱持中立態度。儘管71.4%受訪者認為可安然度過疫情造成的經濟衰退,但眼前的道路崎嶇難行;68.4%的企業需要至少4至12個月的時間才能從行動管制令(Movemen-Control Order)後復甦,這亦取決於國內及周邊發展情況,政府經濟復甦措施的效益以及疫苗的面世時程而定。馬國企業仍關注3C,即現金流(Cash Flow)、信貸(Credit)及成本(Costs)問題,接近三分二或66.3%的受訪者盼政府可延長暫緩繳付中小企業融資長達3至6個月,因2020年下半年的經濟前景仍未明朗化。    中總盼馬國政府能於即將推出的經濟復甦計畫及2021年財政預算案中,提出振興中期經濟及更廣泛的政策方針,落實更優越的措施與政策,讓馬國經濟可重回持續增長的軌道。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