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第5次國情咨文重點如下: (一)菲國財政狀況良好,國際信用評比優異,例如日本信用評級機構JCR於本年6月間將菲國信用前景由BBB+上調至A-,足以因應疫情對經濟帶來之不利影響。重啟經濟毋須急於一時,不應以國人生命安全作為賭注。 (二)許多中小企業因受疫情管制措施影響而陷入困境,亟需政府進一步推動經濟振興政策及稅制改革,因此籲請國會儘速通過包括同舟共濟經濟復甦法案(Bayanihan II)、企業復甦及稅務優惠法案(CREATE)等數項重要法案。 (三)迄今已有430萬戶貧困家庭透過菲政府減貧計畫獲取現金補助,另有920萬人因紓困政策獲得現金補助。菲政府將協助失業之海外返國移工培訓及就業,研議發放獎學金予移工子女,並持續提供低利貸款。 (四)政府將儘速恢復「建設、建設、再建設」旗艦計畫相關工程,並透過吸引投資,創造就業機會。 (五)菲政府抗疫措施已成功阻止130萬至350萬人遭到感染,迄7月25日已有超過130萬人接受篩檢,預計於7月31日前完成140萬人篩檢。菲國近期已尋求中國協助,於研發疫苗完成後,成為首批獲得供應國家之一。 (六)菲國奉行獨立自主之外交政策,未偏向美國或中國任何一方。政府須謹慎應對南海議題,避免與中國發生軍事衝突,另反對美軍重返蘇比克灣設立基地,以免遭受戰爭威脅。 二、自馬尼拉都會區(NCR)於本年6月1日起放寬疫情管制措施後,疫情再度惡化,每日平均確診案例約為1,500例,且集中於NCR。菲總統府發言人Harry Roque日前曾表示,倘疫情持續升溫,不排除對NCR恢復實施較為嚴格之管制措施。 三、查菲國因實施長期且嚴格之疫情管控措施,經濟表現欠佳,失業問題尤其嚴重。菲國目前仍受困於公共衛生及經濟發展之兩難局面,而杜特地總統顯然暫不考慮全面重啟經濟,以免疫情惡化。
A:一、菲律賓預算部(DBM)發言人Rolando Toledo司長於7月27日表示,為因應Covid-19大流行,政府支出將繼續增加,明(2021)年中央政府預算上限將提高至4.5 兆披索(約合900 億美元,1 美元約合50披索),比本(2020)年之4.1兆披索增加近10%,相當於GDP之21.4%。 二、明年預算增至4.5 兆披索比本年5月內閣層級預算協調委員會(DBCC)批准之4.34 兆披索高出3.94%,惟比DBCC去(2019)年12月批准之4.64兆披索略低2.89%。預算上限提高後,可為相關計畫、活動及支出項目提供足夠預算支持,以因應疫情,例如採購個人防護裝備(PPE)、疫苗、教育部基礎教育計畫,以及支持對網路連結與數位科技要求之資通訊計畫。 三、菲國預算部部長兼DBCC主席Wendel Avisado頃表示,菲國經濟團隊尚未批准擬議中之明年新預算數額,該團隊刻正評估加快推動哪些基礎建設項目,對確保經濟復甦能產生最大助益,並可創造較多之就業機會。經濟團隊批准後,預算部預計於8 月間將預算案送交國會審議。 四、明年政府預算重點除改善公共衛生部門,以因應疫情之外,另包括確保糧食安全,實現數位化政府、促進經濟發展,以及幫助社區適應“新常態”生活。 五、DBCC預計本年菲律賓經濟將萎縮3.4%,明年將復甦,GDP增長8%至9%。明年菲國預算赤字將從本年之1.61兆披索(占GDP之8.4%),於明年降至1.42兆批索(占GDP之6.6%);明年政府債務占GDP比率將從本年之49.8%上升至51.5%。
A:一、菲貿工部(DTI)部長Ramon M. Lopez於7月24日表示,該部將經濟復甦重點擺在提高菲律賓之生產能力,未來將推動製造業現代化及完善工業策略,中小企業為不可或缺之一環。本土產業產能越高,越能滿足本地需求,便無須仰賴進口,有助解決菲國貿易逆差情況。重點如下: (一)推動製造業現代化之主要目標,在於提高生產高附加價值商品與服務之能力。以電子產品為例,設計更高階之零組件將可以更高價格銷售。透過製造業及服務業之發展,可進一步廣泛運用於基礎建設及醫衛等領域,將有益於菲國社會經濟整體發展,並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達到扶貧目標。 (二)鑒於活絡本土產品需求及銷路對提升菲國製造業水準至爲重要,政府未來進行公共採購時將優先選擇國產品,並鼓勵國人踴躍購買國貨,以刺激對本土產品之需求;另將透過提出獎勵措施及改善基礎建設等方式,加強推廣對食品、醫衛、智慧製造、基礎建設及交通運輸等基本需求領域之投資,以提高在地產能,減少進口。 二、根據菲律賓統計局統計,本(2020)年5月份貿易逆差為18.7億美元,低於去(2019)年同期之36.5億美元。本年前5個月貿易逆差為98.4億美元,亦低於去年同期之177.9億美元,主因受疫情影響,外貿萎縮及進口銳減所致。
A:馬來西亞國家安全理事會(Malaysian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頃公佈14個強制戴口罩的公共場所與地點,包括(一)清真寺及祈禱室、(二)非穆斯林膜拜場所、(三)社交活動(如婚宴)、(四)公共交通工具(公車、輕快鐵、捷運系統、電召車)、(五)動物園、(六)校車、 (七)體育及休閒中心(在大樓、公共場所、中心等,未做運動時須戴口罩)、(八) 診所及醫院、(九)市集、農民市集、夜市或佳節市集、(十) 電影院及娛樂直播場所、(十一)零售業(商店、洗衣店、食肆、購物中心、商場、修車廠、加油站等)、(十二)美容院、理髮店、(十三)美容、水療及按摩中心以及(十四)家庭式娛樂中心。 依據馬國1988年傳染病控制及防範法令(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ct 1988)第342條規定,本(8)月1日在公共交通工具及公共場所等未戴口罩者,將面臨1,000馬幣(約合238.38美元)罰款,或被控上法院。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原產業部(Ministry of Plantation Industries and Commodities)部長莫哈末凱魯丁(Muhd Khairuddin)頃指出,馬國本(2020)年棕油產品出口額能達成650億至700億馬幣(約合154.12億至165.98億美元)目標,超越上(2019)年630億馬幣水準,因全球對棕油需求仍殷切。馬國政府在新冠病毒疫情肆虐期間,依然允許棕油產業照常作業及持續出口。 全球各地對棕油產品需求持續增加,包括中東及非洲國家、孟加拉及馬國鄰國諸如菲律賓、越南及緬甸等,甚至連棕油產品最大進口國的印度,也將恢復跟馬國購買棕油。 莫哈末凱魯丁部長預測至本年底,馬國每公噸棕油平均價格將介於2,500至2,600馬幣(約合592.8至616.48美元)。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馬來西亞招聘機構「蘭斯塔德」(Randstad Malaysia)頃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新冠病毒疫情不僅衝擊就業市場,導致失業潮,也削弱了現有勞工的福利。58%受訪者因不滿現有的薪資與工作性質,計劃於未來1年內另謀高就,為就業市場帶來不確定性。 該報告指出,蘭斯塔德機構於6月26日至7月5日間,向531名馬國當地員工展開調查時,54%的受訪者另謀高就意願;其中24%受訪者有意轉換跑道;13%受訪者表示,由於他們所擁有的技能與經驗,無法滿足現有職業的要求,因此需要尋找新工作;15%受訪者則因被裁退而需尋找新工作。在眾多有意另謀高就的受訪者中,26%受訪者因被減薪或凍結加薪而萌生離職念頭;24%則因為不滿現有的薪資過低而有意更換新工作。然考量新冠疫情對就業市場造成的巨大衝擊,高達72%的受訪者願意嘗試接受約聘工作,但薪資與工作性質仍是渠等求職的首要考量因素。28%拒絕約聘工作的受訪者中,高達70%的理由為缺乏安全感,寧願等待長期聘僱的工作。 蘭斯塔德機構續指出,新冠疫情肆虐及行動管制令(Movement-Control Order) 落實造成網路購物急速成長,亦造成許多原有的職業因數位科技發達而被取代,進而造成許多人失業。部分人士則因他們所擁有的技能與經驗,已無法滿足職業上的轉變,因此產生尋找新工作的念頭;部分人士也有意轉向新興領域發展,如保健與科技領域的工作。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馬來西亞交通部(Ministry of Transport)統計顯示,雖然全球經濟不確定因素猶存,加上新冠病毒疫情依舊肆虐,但馬國港口本(2020)年第一季貨櫃處理量仍達646萬9,753個標準貨櫃(TEUs),較上(2019)年同期成長2.67%。 馬國第一大港─巴生港(Port Klang)本年第一季貨櫃處理量為316萬643個TEUs,占馬國貨櫃總處理量之48.85%,較上年同期下跌1.1%;柔佛州丹絨柏勒巴斯港(Port of Tanjung Pelepas,簡稱PTP)貨櫃處理量則為240萬2,963個TEUs,占馬國貨櫃總處理量之37.14%,較上年同期成長8.28%。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印尼中央統計局(BPS)資料,本(2020)年第二季印尼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衰退5.32%,BPS統計局長Suhariyanto表示,與去年同期比較,家庭消費同比衰退5.51%,衰退幅度最大的是飯店旅館業16.53%,但健康及教育產業則微幅成長2.02%。 本年第二季的固定資本形成總額(PMTB)同比衰退8.61%,政府消費也衰退6.90%,但社會援助則上升55.87%。此外,出口萎縮了11.66%,進口則下降16.96%,進口衰退幅度顯然大於出口衰退的幅度。由於印尼的經濟受到消費與投資皆衰退的影響,因此必須努力使兩者回升以支持印尼經濟發展。 印尼經濟統籌部長Airlangga Hartarto表示,印尼政府對經濟復甦的多項指標表示樂觀,並認為印尼經濟將在今年第三及第四季改善。例如印尼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指標從3月份的27.5升至今年7月的46.9;汽車銷量從5月的負82.3%上升到負54.6%;零售業銷售增長呈上升趨勢,從5月的負20.6%升至7月的負14.4%;消費者信心指數也從4月的77.8上升至6月的83.8,說明相關需求增長趨勢將逐漸成型。
A:一、ADB擴大本年對菲國貸款,項目包括改善醫療保健系統、減貧及基礎建設,總額高達42億美元。該行駐菲國代表Kelly Bird表示,菲國經濟復甦緩慢,預估本年GDP將衰退約5%,僅能達該行前所預估之衰退2.3%至5.3%區間之低標,且2022年前恐難恢復疫情爆發前之經濟表現。該行指出,恢復消費能力、財政刺激及國際貿易(尤其是出口)等3項關鍵將有助引領菲國未來6到8個月之經濟復甦。 二、2020年至2022年ADB對菲貸款計畫重點轉向基礎建設及交通運輸,貸款總額為91億美元。本年42億美元貸款計畫有11個項目,截至7月已批准6項計27.52億美元,主要用於基礎建設及疫情紓困;另將於8月批准4億美元之「包容性農業發展計畫」、3億美元之「普惠金融發展計畫」,以及1.25億美元之「改善醫療系統以抑制COVID-19計畫」。此外,5億美元之「災難防治改善計畫」及1.3億美元之「EDSA大道綠化人行道專案」將分別在9月與11月獲批准。明(2021)年預計將研擬10項計畫,貸款總額將達到41.18億美元,另加上Bataan-Cavite大橋項目之10億美元備用貸款,加快基礎建設,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三、ADB本年對菲國之貸款由疫情爆發前之33億美元提高至42.07億美元,主要係因本年4月額外提供菲政府貸款用以抗疫。2011年至2017年ADB對菲平均年度貸款額為8億美元,2019年之貸款額為25億美元,本年貸款額大幅提高至42億美元,係為援助菲國推動「建設、建設、再建設」基礎建設旗艦計畫。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8)月6日報導稱,日商Sharp頃公布財報預測表示,2020年度(截至2021年3月底止)的合併營收盈餘將達500億日圓,較上年度增加2.4倍,主要係因新冠疫情擴大而主力業務的中小型液晶面板銷售復甦,且因民眾「在宅需求」擴大,空氣淨化器、自動烹飪鍋等家電銷量暢旺所致。 日商Sharp公司預估2020年度營業總額可達2兆3,500億日圓,較上年度成長約3%左右。年初因日本國內爆發新冠疫情,政府宣布全國進入「緊急事態宣言」,導致工廠生產線開工率下滑,惟因疫情造成企業居家辦公普及,筆記型電腦及平板電腦的面板銷售保持穩定狀態。 在日本國內市場,一般家庭用的家電銷售情況良好,除自動烹飪鍋等產品外,平面電視、空調清淨機、吸塵器等需求不斷擴大。隨由各國經濟活動的重啟,東南亞等海外市場家電銷亦呈現回穩狀況。 Sharp公司上(2019)年度財報因提列準備員工退休支付費用及投資有價證券虧損等,造成財報惡化不佳。2020年度因此類臨時衍生性費用減少,這也是本年度營業利潤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A: 據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經團聯)本(8)月5日公布大型企業夏季獎金最終統計結果,該聯合會工會企業給予職員平均獎金金額為90萬1,147日圓,較上年夏季減少2.17%,連續兩年呈現負成長。 上述調查以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員工500人以上的257家企業作為對象,計有153家企業回復。上述回答企業中,部分企業因美中貿易摩擦等業績惡化,但亦有營收不減反增的企業。由於本年夏季工作獎金在4月前已協議談妥,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較為輕微,惟冬季年終獎金恐出現嚴峻的局面。 從行業別來看,製造業平均89萬3,015日圓,較上年同期減少1.78%;非製造業計93萬1,919日圓,同下滑2.79%。在全體18個行業中,合計13個行業回答夏季工作獎金減少,其中鋼鐵業減少24.80%,機械金屬業減少11.21%;另一方面,造紙及紙漿業則增加7.57%,印刷業亦提高5.17%。
A: 金融資訊分析公司IHS Markit今年8月5日發表調查報告顯示,由於新加坡進入解封第2階段,經濟漸有起色,加上出口訂單一年來首次上揚,使得今年7月整體經濟PMI上升至近5個月高點為45.6,高於6月的43.2(註:指數高於50顯示製造業處於擴張,低於50則代表萎縮)。 上述報告指出,已連續下跌6個月的新訂單跌幅放緩,出口訂單和產出則微幅增加。就業情形則受到新冠病毒疫情拖累,急劇下降。企業繼續減少採購和降低庫存,對未來商業展望仍持續悲觀。 經濟分析師表示,未來數月新加坡經濟是否能持續好轉仍未明朗,預估今年下半年企業仍無意增聘員工,且裁員壓力將加劇。 IHS Markit分析師Joe Hayes指出,儘管私人企業經濟衰退的情況放緩,但未來數月經濟復甦的持續性令人懷疑。
A: 新加坡統計局今年8月5日發表「零售銷售指數(Retail Sales Index)」數據顯示,隨著新加坡自今年6月2日進入解封階段,6月零售銷售跌幅放緩,從5月的-52%,減緩至-27.8%,若不包括汽車銷售,則為-24.2%。若經季節性調整,新加坡今年6月零售銷售月比為+51.1%,不包括汽車銷售,則為+43.1%。分析師普遍認為,由於星國旅遊業面臨嚴重危機,外國旅客需求大量減少,零售業復甦步伐預料將緩慢。 新加坡今年6月總零售銷售額為26億星元,其中網路銷售占18.1%。超市與量販店銷售額年比增幅為+43.4%,電腦與電信設備以及迷你超市與便利店,則分別年增+20.9%和+8.7%。另餐飲服務銷售總額約為4.96億星元,年比跌幅為-43.5%,其中餐館銷售跌幅最大,為-59%。網路餐飲服務銷售占比則從5月的44.6%,下跌至6月的32.7%。
A:葡萄牙經濟新聞網(ECO NEWS)報導,歐盟執委會已於8月4日批準葡萄牙政府設立「葡萄牙開發銀行」(Banco Português de Fomento),以促進葡萄牙經濟成長,執委會認為該機構之成立可向企業提供額外之融資,補足因市場失靈、資金缺乏之問題。根據葡萄牙開發銀行之聲明,未來將著重提供研究創新項目、永續基礎建設、社會投資等之融資項目,以提高葡萄牙企業競爭力,並鼓勵公共部門之投資。 在獲知歐盟之決議後,葡萄牙經濟部部長Pedro Siza Vieira表示,盼該銀行可於本年年底開始營運。葡萄牙係於2020年6月18日之內閣會議批准設立該銀行,此為葡萄牙經濟及社會穩定方案(Economic and Social Stabilisation Programme,簡稱PEES)中措施之一,PEES係為葡萄牙因應新冠肺炎(COVID-19)大流行造成之經濟危機而擬定之計畫。
A:西班牙ABC日報報導,依據西班牙社會安全、融合暨移民部(Ministerio de Seguridad Social, Inclusión y Migraciones) 8月4日公布資料顯示,西班牙本年7月就業人口較6月增加16萬1,217人,因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之就業人口已恢復42.29%;惟經過季節性調整後,則實質僅恢復17.38%。儘管數據看似樂觀,惟全國總就業人數僅1,878萬5,554人,較新冠肺炎爆發前(2020年2月)之1,925萬229人減少46萬4,675人。此外,依失業人口分析,本年7月,全國總失業人數為377萬3,034人,較6月之386萬2,883人,減少約9萬人,下降約2.33%,雖為1997年7月以來最大之降幅,惟總失業人口仍較本年2月疫情前之324萬6,047人,多出約52萬人。 儘管本年7月相對於前一個月,西國就業人口增加,失業人口減少,顯示西國就業市場已開始恢復;惟許多企業、自營業者及專家均指出,西班牙經濟復甦之路仍相當漫長,專家認為,西國勞動市場未來數個月仍相當艱困。西班牙經濟學家協會(Consejo General de Economistas)主席Valentín Pich則表示,新冠肺炎具產生第2波感染可能性,疫情發展趨勢尚未可知,經濟復甦仍有眾多不確定性因素,西國經濟及就業市場要於2020年復甦仍需花費數月甚或一整年。 西班牙於疫情最嚴重時期,受無薪假補助措施(ERTE)資助之勞工超過340萬人,該等勞工並未成為失業人口,並於解封後陸續返回職場;至7月底,西國受ERTE庇護之勞工仍約118萬人,西國經濟社會非營利研究機構(Coyuntura de Funcas)主任Raymond Torres表示,此118萬勞工之雇主大多面臨無力清償債務之狀況,爰目前西國勞工最大挑戰之一是如何使仍受ERTE庇護之勞工儘快回歸勞動市場。 西班牙企業家聯盟(CEOE) 與西班牙自營業者協會(Asociación de Trabajadores Autónomos,ATA)均表示,西國經濟將持續惡化,要求政府儘快實施緊急救助計畫(Plan de emergencia),以協助企業及自營業者度過難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則呼籲西班牙政府應建立薪資彈性機制,並持續進行勞工市場改革,改善西國臨時工、短期工及長期勞工比例不均之問題,以增加西國產業之生產力及競爭力。
A:西班牙ABC日報報導,8月4日西班牙總理桑切斯(Pedro Sanchez)表示,新冠肺炎(COVID-19)嚴重影響西國經濟發展。渠認為,受惠於歐盟資金援助,西國經濟可望在2021年快速恢復,在2022年大幅改善,在2023年恢復至疫情前之水準,屆時才符合財政結構改革所需條件,爰西國央行原建議增加高所得者之所得稅、將原優惠增值稅4%及10%均調高至21%及課徵環保稅等均暫緩實施。 目前西國政府為協助企業及勞工因應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需支應龐大的赤字及政府公債。桑總理認為,為使稅法改革公正,需有永續及穩定的經濟,爰不同意反對黨所持應先進行財政結構改革,再施行財政措施之看法,並盼各黨國會議員為全民利益通力合作,協助通過預算。渠另表示,未來數月將積極更新就業政策,持續討論展延無薪假補助措施(ERTE),並與社會持續溝通,敦促各界團結,以減少裁員。 有關住宅部份,桑總理提出基礎建設投資計畫,以改善近郊交通網及住宅更新改革計畫。前述住宅更新改革計畫包括興建合宜公寓承租及鼓勵修繕住宅等,為期2年,將投資公共及私有住宅約20億歐元,創造22萬1,000個就業機會,並在全國每年釋出4倍的公寓戶數。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瑞典日報(Svenska Dagbladet) 瑞典Volvo Cars 7月單月總銷售量達6萬2,291輛,較去(2019)年同期成長14%,在中國市場、歐洲市場及美國市場等三大主要市場均出現成長趨勢,歐洲市場銷售大幅成長12.5%。中國市場的需求在5月便已出現,當月出現22%的增長。除了前述市場之外,瑞典Volvo Cars在加拿大、日本、南韓及俄羅斯等國也有強勢增長,達25%之多。 但若以今(2020)年前7個月的總銷售量來看,因為受到疫情影響,銷量達約33萬2,000輛,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16%,其中以歐洲市場衰退最多,減少24%。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最近中國社交媒體抖音TikTok的數據收集技術引起關注,瑞典國防研究所(Swedish Defence Research Agency, FOI) 表示消費者當然可以自由使用TikTok,如果他們願意被中國情報機構利用他們的手機蒐集數據。該所認為TikTok在蒐集數據方面相當積極,印度便是因這樣的原因禁止人民使用TikTok。 瑞典知名的流行音樂歌手Zara Larsson最近因為曾代言中國華為手機而遭受部分人士批評,但代言合約已在去(2019)年到期。Larsson表示在社群媒體環境中長大的Z世代,要被約束禁用其所慣用的社群媒體相當困難。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8)月6日報導稱,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出訪英國,於本月5日在倫敦與英國外交部長拉布(Dominic Raab)會面,除就香港國安法及東海、南海問題等對中國政策合作交換意見外,並提及雙方儘早締結日英自由貿易協定之重要性。 茂木敏充大臣本次出訪英國,是日本在疫情期間首次有內閣成員出訪海外。此行除與拉布大臣會面外,另預定8月6日及7日與英國國際貿易大臣特拉斯(Liz Truss)舉行會談,進行貿易議題協商,盼兩國早日達成共識並締結日英自由貿易協定。
A:新冠病毒疫情造成航空業損失慘重。瑞士航空今天表示,2020年上半年損失近2.7億瑞士法郎,而去年同期利潤為近2.5億瑞士法郎。營業額約為11.7億瑞士法郎,較去年同期減少55%。 瑞士航空今年上半年曾一度因疫情取消95%的航班,去年上半年有約880萬載客量,今年上半年減少了64%。瑞士航空負責人Thomas Klühr表示,7月以來,瑞航使用該公司約三分之二的飛機,瑞航目前只要訂位收入能支付變動成本,就不取消航班;該公司目前每天損失控制在100萬瑞士法郎以內。在最艱難的時期該公司曾每天損失約300萬瑞士法郎。瑞航與其姊妹航空公司Edelweiss已獲得15億瑞士法郎的紓困貸款,瑞航將為償貸做新的節流計畫。 資料來源:瑞士每日廣訊報(Tages Anzeiger) 日期:2020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