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尼加拉瓜政府於本(7/14)日更新每週統計,確診個案增至2,682例,較上週新增271例,死亡99例,增加8例。另尼國民間醫療聯盟(UMN)維持迄7/8之估計,確診個案為7,893例及死亡2,225例。   尼衛生部正式發布旅客入境規定,包括入境旅客應提交72小時內PCR檢驗陰性證明、禁止發燒或具呼吸道症狀外籍旅客入境(尼國籍得居家隔離)、入境旅客得自由行動,惟須接受14天之電話追蹤。   尼民航局另公布航空業應提交因應疫情計畫,另擬辦理撤僑或返國包機時,除需符合衛生部規定外,另需提交消毒證明、旅客名單暨護照影本及航空相關文件等,並於飛航前72小時前申請飛航許可。因尼國近期包機班次增加,爰民航局公布規定有助航空業遵循辦理,儘早恢復航班營運。

A:依據我國貿易統計,2020年上半年臺灣及尼加拉瓜雙邊貿易總額達8,467萬美元,較2019年同期成長18.73%,其中我國對尼出口達1,098萬美元,成長19.73%,尼國對我出口則為7,368萬美元,亦成長18.58%,顯示在臺尼自由貿易協定加持下,雙邊貿易穩健成長,有望刷新去年1億4,591萬美元紀錄,再創歷史新高。   在尼國輸臺產品中,以冷凍白蝦2,701萬美元、成長 71.73%最為亮眼,用於牛肉麵之牛腩牛腱亦出口1,055萬美元,成長14.44%,另海洋珍饈乾海參輸我達848萬美元,更是大增77.64%,顯見尼國優質農、牧、漁產品深受我國消費者歡迎,已是我國美食文化不可或缺之一部分。   儘管武漢肺炎疫情襲捲全球,世界貿易組織預期國際貿易將因疫減少13%至32%,惟臺尼因產業互補,雙邊貿易不畏疫情、屢創佳績,前景看好。

A:菲律賓觀光部部長Bernadette Puyat於6月26日表示,該部刻進行安全旅遊圈(travel bubble)之規劃,未來擬開放來自無疫情之國際觀光客直接前往菲國低風險地區旅遊,例如巴拉望(Palawan)、薄荷島(Bohol)及長灘島(Boracay)等地,以振興觀光產業。

A:一、菲律賓央行總裁Diokno於本(2020)年6月22日表示, 菲國經濟很可能在本年第4 季才會開始復甦,其中農業、營造業、 製造業及公共管理等關鍵行業將出現增長。  二、由於受到塔爾火山噴發與新冠肺炎疫情狀爆發影響,本年第1季經濟萎縮0.2%;第2季受到呂宋島封島影響預計將進一步惡化。 由於國內生產總值(GDP)連續2季出現負成長,經濟將正式陷入衰退。  三、D總裁稱,儘管5 月1 日起逐步分區解除封鎖並恢復部分工商活動,渠預期第3季經濟仍將陷入萎縮,即使衰退速度放緩。渠認為復甦將在第4季開始,預計本年GDP將萎縮2% 至3.4%,於2021年反彈至8%至9%。  四、 D總裁另表示,政府需要專注於勞動力市場,以挽救經濟。渠建議追加預算以支持此項工作,俾使財政刺激措施能夠趕上中央銀行之寬鬆貨幣措施。因此,渠期盼國會儘速批准相關經濟刺激法案,例如《菲律賓加速經濟復甦及刺激投資法案》(ARISE),以利推動優先領域,例如衛生、教育、農業、道路及基礎設施,並可創造許多就業機會。   

A:一、隨著菲律賓全國自本(2020)年5月1日起逐步分區解封並放寬社區隔離措施,部分菲國經濟學家根據所做之研究,向政府提出建議在重啟經濟時,應優先考慮重新開放與確保獲得援助之重點行業,因該等行業對經濟整體發展較具關鍵作用。   二、菲律賓亞洲及太平洋大學經濟學家Cid L. Terosa及Peter L. U等2 人在所撰《菲律賓經濟之優先領域》論文中,運用菲律賓統計局於2017年公布之投入產出表,根據各行業乘數效應對經濟之影響進行分析,並加以排名。研究結果,以下行業排名最高:食品製造;住宿與餐飲服務活動;公共行政與國防、強制性社會保障;營造;批發與零售貿易;汽車保養與維修;運輸設備;教育;陸路運輸,以及金融機構。 三、研究結果顯示,上述排名較高之行業均與消費者支出及服務生產存有重大關聯性。渠等建議政府應讓上述行業優先重新啟動並給予必要協助。  

A:威靈頓新聞媒體Dominion Post日前報導,根據紐西蘭統計局(Statistics NZ)數據顯示,2019年紐西蘭進口電動自行車和電動踏板車(e-scooters)數量創新紀錄高達65,000輛,相較於2018年的47,000輛及2017年的23,000輛,紐國去年電動自行車和電動踏板車進口數量迅速成長,此亦顯示未來幾年電動車需求有可能超越全新客用汽車銷售量。 此外,威靈頓市政府的資料亦顯示,紐國在2020年3月底新冠肺炎封城鎖國前,首都威靈頓自行車使用人數較前一年同期增加多達40%,是有史以來自行車使用人數成長最大的一年。類似成長趨勢亦發生在紐西蘭境內其他城市,例如奧克蘭在2019年期間自行車使用率增加了6%,而基督城自2016年以來則增長了80%。 微型交通專家布魯斯先生(Oliver Bruce) 認為,紐國自行車市場超出預期的增長應歸功於電動自行車銷售的成長。近年來紐西蘭傳統自行車的銷售持續平穩,但電動自行車的進口卻急劇增長。過去電動自行車最大的市場為老年人口,但現在主要銷售對象則為年齡在35-55歲間的顧客群,並逐漸受到上班族喜愛,不少人每日通勤使用。

A: 據日本共同社新聞本(7)月15日報導稱,日商TORAY株式會社對外宣布,預定與德商研發搭載人類「空中飛行汽車」之Lilium公司簽訂合作契約,預定提供售予德商碳纖維複合材料。 德商Lilium目標設定在2025年跨足空中汽車商業營運,其使用的「Lilium Jet」機身及主翼等,預定採用導入TORAY碳纖維材料,以降低機體本身重量。目前TORAY是航空及汽車產業之碳纖維材料龍頭企業,未來也將加強空中汽車領域產品業務。 據上述報導指稱,「Lilium Jet」可乘坐5人,且能垂直起降,在時速每小時可飛行300公里。未來空中汽車若能順利飛行,可作為解決城市地區交通堵塞及空氣污染問題的新交通系統,全球各國正在研發相關零組件及完善交通行駛規範。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7)月15日報導稱,日本銀(央)行頃召開貨幣政策會議決定維持因應對新冠疫情的貨幣量化寬鬆政策,並預估2020年度日本經濟負成長4.7%。 上述日本央行舉行的貨幣政策會議中,並公布「經濟及物價形勢展望報告」,預測2020年度日本經濟恐將衰退4.7%,明(2021)年度經濟可望轉為正成長3.3%。 為避免新冠疫情對日本金融市場造成大幅波動,日本央行於2020年3月起陸續提供協助企業資金調度及穩定金融貨幣的相關措施,讓企業能順利取得低利率周轉資金,並關注未來是否有日本第2波疫情來襲的風險。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7)月15日報導稱,東京都政府頃舉行新冠疫情對策總部會議,並將疫情指標調升至最高之「疫情正在擴大」警戒級別;主要係因東京都已連續6日新增感染件數超過100人以上,7月10日更出現新確診243病例的新高水準。 東京新宿地區等「夜生活鬧街」相關的確診病例不斷增加,除新宿區劇場爆發群聚性感染外,目前經由家庭及保育園等感染途徑者,亦有增多的趨勢。PCR檢測(病毒核酸檢測)結果陽性者不僅是年輕人,也進一步擴至抵抗力較弱的高年齡層。 依據上述的感染現況,東京都政府專家會議認為有必要將原來之「感染情況逐步擴大」提升至「疫情正在擴大」的警戒級別。另外,與感染情況一起進行評估之醫療提供體制方面,則保持原來的第二嚴峻的「需要強化體制」層級。

A: 新加坡受新型冠狀病毒阻斷措施以及外部需求疲乏影響,本(109)年第二季經濟較去年同期下滑12.6%,是歷年來最差的表現;此外,依據全國職總估計7月底即將出爐的第二季勞動市場資料中,裁員和失業人數將激增。 貿工部7月14日發布的預估資料顯示,經季節性調整後,今年第二季的經濟表現較第一季下滑41.2%,這也是歷年來最大單季跌幅,而第一季較去(108)年第四季下滑3.3%,經濟表現連續兩季呈現下滑,意味著新加坡已陷入技術性衰退(technical recession)。 貿工部指出,經濟萎縮主要是新加坡為了抑制病毒擴散,而在4月7日至6月1日之間實行阻斷措施所致,包括暫停非必要服務,以及關閉大部分的工作場所。此外,新型冠狀病毒導致全球陷入經濟衰退,使得外部需求疲乏。 建築業受疫情影響最大,因阻斷措施導致大部分建築活動暫停,以及客工宿舍實施預防措施,使得建築業較去年同期表現下滑達54.7%。旅遊相關產業如住宿和航空業亦受疫情嚴重影響,第一季下滑2.4%而第二季更是下滑13.6%。此外,服務業如餐飲、零售及企業服務下滑37.7%,比第一季下滑13.4%的情況更加嚴峻。 製造業漲幅放緩,在醫藥製造業產量激增的帶動下,在第二季較去年同期成長2.5%,但低於今年第一季8.2%的漲幅。 新加坡政府已在5月進一步下修今年全年經濟增長預測,預計為-4%至-7%。貿工部長陳振聲表示,由於外部需求持續疲弱,加上多個國家為了抑制第二波和第三波疫情,再度進行局部封鎖或採取更嚴厲的安全距離措施,復甦之路預計緩慢且崎嶇。除了扶持企業應對當前挑戰,並盡可能保住工作,政府也將繼續推動轉型,幫助企業在現狀和新營運模式下做出調整。 大華銀行經濟師表示全球冠病病例持續增加,是影響貿易、投資和工業產值的關鍵因素。此外,中美情勢不明,也提高新加坡經濟表現的風險。雖然分析師普遍認為,新加坡經濟最糟糕情況已過去,但復甦之路仍充滿未知,促使一些分析師再下調全年經濟預測。

A: 據日本經濟產業省本(7)月15日發布新聞稿稱,將與積極建構生態系統之自治體合作,推動以孕育新創企業,並以革命性技術及商業模式不斷提供新價值為目標的地區版J-Startup計畫。 上述於各地區推動J-Startup計畫,由以積極建構創業生態系統之自治體為中心的J-Startup各地區事務局篩選當地有潛力的新創企業,進行官民合作集中提供支援,藉此協助培育獲選企業大幅成長。另,日本政府期望透過推動J-Startup計畫,並連結內閣府的創業生態系統據點形成事業,來更加強化各地區的創業生態系統。 目前參與上述計畫的日本地方自治體如下:           (1)J-Startup HOKKAIDO: 札幌市           (2)J-Startup TOHOKU:仙台市           (3)J-Startup KANSAI:京都府、京都市、大阪府、大阪市、堺市、兵庫縣、神戶市。 未來J-Startup計畫將以各地區事務局為中心,陸續篩選具潛力之企業,同時募集可支援或與獲選企業及自治體合作的J-Startup地區支援者。

A:奧媒「信使報」(Kurier)本(109)年7月14日報導,奧地利國產口罩廠商Hygiene Austria LP GmbH(本文以下簡稱Hygiene Austria)公司宣布,將於近期內將口罩生產量自目前每月1,200萬片增加至2,500萬片。 新冠疫情在歐洲爆發時,奧地利口罩及其他防疫防護設備幾乎全靠進口,且出現供不應求情形,為解決此一現象,奧國知名企業遂領頭設立口罩、防護衣或護目鏡等生產線並投入量產。Hygiene Austria係由奧國著名人造纖維企業Lenzing集團與精品內衣商Palmers Textil於2020年4月底共同成立之合資企業,為奧國首批投入生產新冠防疫口罩之本土企業,其中Lenzing持股50.1%,Palmers Textil持股49.9%。Hygiene Austria總部設於下奧地利邦Wiener Neustadt。 Hygiene Austria執行長Stephan Trubrich表示,該公司在第一波新冠疫情時已為防疫做出重要貢獻,供應高品質之口鼻防護口罩、兒童口罩以及FFP2口罩(防菌率99%)。惟鑒於專家呼籲須為第二波疫情來襲做好準備,因此Hygiene Austria決定將產量加倍提升至月產2,500萬片口罩。 奧媒「信使報」(Kurier)本(109)年7月14日報導,奧地利國產口罩廠商Hygiene Austria LP GmbH(本文以下簡稱Hygiene Austria)公司宣布,將於近期內將口罩生產量自目前每月1,200萬片增加至2,500萬片。 新冠疫情在歐洲爆發時,奧地利口罩及其他防疫防護設備幾乎全靠進口,且出現供不應求情形,為解決此一現象,奧國知名企業遂領頭設立口罩、防護衣或護目鏡等生產線並投入量產。Hygiene Austria係由奧國著名人造纖維企業Lenzing集團與精品內衣商Palmers Textil於2020年4月底共同成立之合資企業,為奧國首批投入生產新冠防疫口罩之本土企業,其中Lenzing持股50.1%,Palmers Textil持股49.9%。Hygiene Austria總部設於下奧地利邦Wiener Neustadt。 Hygiene Austria執行長Stephan Trubrich表示,該公司在第一波新冠疫情時已為防疫做出重要貢獻,供應高品質之口鼻防護口罩、兒童口罩以及FFP2口罩(防菌率99%)。惟鑒於專家呼籲須為第二波疫情來襲做好準備,因此Hygiene Austria決定將產量加倍提升至月產2,500萬片口罩。

A:依據奧媒信使報本(109)年7月14日引述歐盟統計局資料,在歐洲各國陸續解封後,歐元區及歐盟5月份工業產值(industrial production)分別較上(4)月上升12.4%及11.4%,較2019年同期則分別下滑20.9%及20.5%。 倘與4月份比較,歐盟國家中以義大利(42.1%)、法國(20%)及斯洛伐克(19.6%)之5月份工業產值上升幅度最大。克羅埃西亞及斯洛維尼亞5月份工業產值較上月分別下滑3.5%及上升9.1%,較2019年同期分別下滑12.4%及17%。奧地利5月份數據尚未公告,4月份工業產值較上(3)月下滑16%,較2019年同期下滑23%。

A:據越南工商部公布之本(2020)年上半年越南工業生產情形報告顯示,LG、Panasonic、Foxconn等若干全球著名科技集團正擬定生產鏈移轉至越南之計畫,越南須掌握該機會迎接新投資潮流。其中,韓商LG集團已將所有生產線自韓國移轉至海防市。本年9月份越南Panasonic公司將自泰國接收產量較大之冰箱及滾筒式洗衣機生產線。台商鴻海集團已在北江設廠,並向越南政府申請核准在北寧省、北江省、永福省等其所座落之工業區旁邊投資3件社會公寓興建計畫,投資金額約計7.4兆越盾。國際社會高度肯定越南對Covid-19防疫之成果,對投資者創造信心。

A:越南電力集團(EVN)稱,本年6月份該集團生產及進口總電量為220.1億kWh,較2019年同期成長1.74%。其中水力發電為215.5億kWh,減少27.79%;燃氣火力發電量為192.4億kWh,減少15.67%;燃煤火力發電量為697.7億kWh,成長16.03%;燃油火力發電量為10.4億kWh,成長41.61%;再生能源發電量為54.1億kWh,其中太陽能發電量為47.1億kWh,較2019年成長5.35倍。 本年上半年EVN及各發電總公司(包含各股份公司)之電量達665.2億kWh,佔全系統總產量之54.87%。其中,EVN直屬之各電廠( 不含 EVNGENCO3及各股份公司)之產量佔29.5%。累計本年上半年EVN電力銷售總量約為1,031.7億kWh,較去年同期成長2.29%。

A: 據約旦時報報導,據約旦統計局於本(109)年7月12日公布之每月統計月報資料顯示,本年1-4月約旦對大阿拉伯自由貿易協定(Greater Arab Free Trade Agreement, GAFTA)國家之出口總額為7.9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8.3%,而2019年同期為8.64億美元。 該統計資料顯示,約旦本年1-4月自GAFTA國家之進口額亦下降27.1%,從去年同期之19.01億美元下降至14.88億美元;約旦與GAFTA國家之貿易逆差降低8.1%,從去年同期之8.61億美元減至7.90億美元。

A: 據約旦時報報導,聯合國近期公布之電子化政府調查報告,約旦在所有調查之193國中,排名第117名,較2018年下跌19名;該調查係以數位化政府在線上服務、通訊基礎建設及人才能力等領域進行評鑑調查。 該報告續指出,約旦在電子化政府之發展程度屬於中等,與埃及及黎巴嫩發展程度類似,此等國家正積極進行改善及擴展相關數位基礎建設,以提供高品質之完整數位政府服務。惟在先進科技運用上,仍僅有少數高所得者使用,而區域內受衝突影響之國家如葉門、敘利亞及黎巴嫩等,則較少採用先進科技服務。為某些聯合國會員國為因應緊急需求,仍採用新興科技技術,如區塊鍊運用在難民營上,提供人道援助及線上教育等。 依據聯合國報告指出,亞西經濟社會委員會(The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ssion for Western Asia, ESCWA)之會員國及相關組織,於2019年已在約旦聯合起來,共同努力推動阿拉伯地區之數位轉型,以舉辦能力建構研討會、提供數位化建議予約旦、巴勒斯坦及敘利亞等國,幫助區域內國家建立數位發展之基礎建設與環境,以建立開放性政府。 聯合國電子化政府調查中對電子化政府之定義為政府使用資通訊對民眾及企業提供更迅速及效率之服務。丹麥於2018年及2020年均位居第一名。在中東地區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名列第21,為阿拉伯國家之冠,其次為巴林、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阿曼、卡達、突尼西亞、摩洛哥及埃及。

A:資料來源 : https://ec.europa.eu/commission/presscorner/detail/en/ip_20_1259   依據歐盟執委會2020年7月8日新聞稿,為達到歐盟2050年氣候中立目標,並落實歐盟綠色新政及復甦計畫,執委會甫公布新能源系統整合(EU Energy System Intergration Strategy)及氫燃料策略(EU hydrogen Strategy)提案等文件。執委會表示該等策略勾勒歐盟新能源投資計畫,將有助於刺激經濟復甦並促使歐盟能源自主。該等策略重點如下:   (一)歐盟新能源系統整合策略: 1、該策略在於整合歐盟能源系統,包括不同部門別如交通、工業及建築之間能源來源與消費相互流通,例如歐盟電動車可以利用屋頂太陽能板充電、建築內暖氣來自鄰近工廠或利用離岸風電來產生清潔氫燃料。該策略將可望以更有效率方式,促進歐盟綠能轉型。 2、該策略將為歐盟帶來更為循環能源系統,也促使終端使用部門別更廣泛使用直接電能(direct electricification),相關作法有大規模設立電動車充電站及擴大太陽能與風能發電。另外,如該部門別對於直接使用電能較困難,該策略也提供其他清潔能源如再生氫燃料及生質能等選項。   (二)歐盟氫燃料策略: 1、該策略將採漸進式轉型,2020年至2024年間將支持至少6GW再生氫燃料eletrolysers及1百萬噸再生氫燃料在歐盟境內興建或製造;2025年至2030年間目標將提高為40GW再生氫燃料eletrolysers及1千萬噸再生氫燃料;2030年至2050年該技術將進入成熟階段,並將被大規模運用在難以低碳化(hard-to-decarbonised)部門。 2、執委會也於本日設立歐洲清潔氫燃料聯盟(European Clean Hydrogen Alliance),由產業人士、公民社會、會員國部長及歐洲投資銀行組成,將建立投資能量以支持歐盟氫燃料需求發展。

A: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公佈7月份報告,重點摘要如下:   在全球無進一步風險發生情況下(譬如美中貿易緊張或第2波疫情等),預估2021年全球原油需求將增加700萬桶/日。 2020年美國原油產量將下跌137萬桶/日(2019年為成長170萬桶/日),2021年產量增幅為24萬桶/日。 6月OPEC原油產量為2,227萬桶/日(較5月再減少189萬桶/日),路透社資料顯示,6月份OPEC減產執行率超過110%(5月為84%)。 估計2020年全球對OPEC原油需求量為2,380萬桶/日,較6月份預測值增加20萬桶/日。 5月份工業國家(industrialized countries)原油庫存量達到31.67億桶,較前1個月增加2,990萬桶,比5年平均值(5-year average)多出2.1億桶。   自2020年5月起OPEC與包括俄羅斯在內部分非OPEC產油國(簡稱OPEC+),共同減產970萬桶/日(約佔全球需求10%),其他美國、挪威及加拿大等雖非OPEC+成員亦自願減產,OPEC估計2020年非成員國(non-OPEC)產量將下跌326萬桶/日、2021年則將增加92萬桶/日。   智庫Energy Aspects共同創辦人Amrita Sen表示,OPEC對全球需求復甦預測過於樂觀,Energy Aspects預測2021年全球原油需求增幅約500萬桶/日。

A:沙烏地媒體Arab News指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嚴重衝繫中東地區外籍人士工作機會,尤其係低技術外籍勞工(low-skilled expats)。   預計2020年前科威特將有150萬名外籍勞工離境,科威特國會發言人Marzouq Al-Ghanem表示,不識字或僅能讀寫的勞工不是國家優先考量目標(the country’s priority)。   沙烏地Jadwa Investment Company預估,2020年將有120萬名外籍移工離境。   埃及Egypt Today日報指出,在阿拉伯地區工作的500萬名埃及移工中,到2020年底前有100萬人可能失去工作,尤其是在海灣地區工作的埃及移工。   美國華盛頓阿拉伯海灣國家研究院(Arab Gulf States Institute)學者Dr. Robert Mogielnicki表示,海灣地區低技能外籍移工受影響最大,技能較高的外籍勞力因有較深社經網絡(socio-economic networks)及勞動市場彈性(labor market flexibility),影響相對較小;同時COVID-19亦衝擊薪資行情,2020年2月求職者認為新工作薪資將較前1份工作增加14%,惟最新數據顯示,該數據降至2%。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