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法國費加洛報(Le Figaro)本(9)月23日報導,根據NPD Group發布最新調查,今夏法國餐飲業者生意在通膨陰影下表現較預期為佳,若與去(2021) 年 6 月與 7 月相比,消費者外食次數成長 11%,相關支出更明顯增加 17%,惟仍未及 2019 年同期之水準,分別減少 13% 及 10%。
後疫情時代餐飲業最大贏家則屬快餐店,不僅來客率重回2019 年榮景,甚至銷售平均成長 5%,其中漢堡專賣店更成長 10%。NPD專家分析, 6 月與 7 月之外食市場,如咖啡廳、飯店、餐廳、麵包店、快餐店及食堂等,業績為兩年來最佳。
快餐店之市場占有率逐步擴大,儼然成為傳統餐廳甚至企業食堂之勁敵。 根據6月至7月統計,快餐店、三明治店、麵包店、外燴及其他小型便利商店之銷售額為35億歐元,佔外食消費總額 40%,該比例於 2019 年僅為 34%。即使疫情期間,快餐連鎖店亦持續開設新銷售點,加上外送與外帶業務蒸蒸日上,更有利其快速反彈,其抗漲特質亦將有助於迎戰來冬的考驗。
A:
本年8月23日德國與加拿大兩國總理簽署建立德-加氫能聯盟的聯合聲明。
加拿大有潛力成為零碳排能源的主要出口國,德國當前的天然氣危機也需要加速以氫氣替代天然氣。
加拿大和德國都有共同的價值觀,因此,加拿大有潛力成為二氧化碳減排能源的主要出口國,與 LNG 不同,氫氣目前在政治有政府明確支持,因此下一步優先工作包括建立有利的氫進口戰略,包括促進德國進口氫及其衍生物的市場的增加。
A:
伍部長發言要點:
1. 敦促G20成員繼續合作推進 WTO 的關鍵改革優先事項,包括在爭端解決、漁業補貼、電子商務、農業和防疫。
2. 支持印尼提出G20 主席國優先事項:全球衛生架構、可持續投資和能源轉型、數位轉型、COVID-19疫苗公平取得管道及促進小企業的經濟參。
3. 宣布加拿大政府提供 96萬美元,幫助 ITC 支持發展中國家的MSME建立出口能力。
A:
尹錫悅於9月22日至23日訪加,與加國杜魯道總理會談時指出,韓國與加拿大將探索關鍵礦物與供應鏈韌性及AI先進技術合作。另加國卑詩省液化天然氣(LNG)管線將於114年完工,韓國對該管線有助加國LNG出口亞洲表達高度興趣,盼藉進口加國LNG以提高韓國能源供應穩定。
A:
哥倫比亞投資組合報(Portafolio)報導,依據美國IBM公司拉丁美洲市場調查報告,哥國企業運用AI人工智慧占比23%僅優於阿根廷,居拉丁美洲地區倒數第2位(拉美地區之占比依序為巴西41%、墨西哥31%、智利30%及秘魯28%),另哥國47%企業表示,正在評估運用AI人工智慧。巴西、墨西哥、智利及秘魯等國企業AI運用占比較高,主要因該等國家加速執行其數位策略使用混合雲(其運用包括雲端運算、網路、儲存環境資源),使拉丁美洲企業運用AI人工智慧平均占比29%,略低於全球平均值34%。
IBM公司拉丁美洲之數據、人工智慧與自動化應用副董事長Joaquín Campos表示,目前人工智慧主要運用領域包括:改善行銷與銷售、網路安全與威脅偵測、對話式人工智能或虛擬助手、業務流程自動化、欺詐檢測、醫學、財務規劃與分析等。此外,人工智慧亦可運用協助其他相關業務,例如,處理圖像與氣候訊息,以優化糧食生產模式,或者透過更深入大腦和行為分析,進而改善教育系統。
有關對人工智慧衍生問題之擔憂,IBM公司指出,88% 拉丁美洲企業領袖認為應重視人工智慧之道德規範,90%受訪者認為,AI為企業競爭差異化之主要來源,或可取代部分人力工作,長期將不利勞工就業機會。
據 IBM前述研究報告分析,公司組織盼盡可能使用自動化達成任務,以提高效率,減少低效能流程導致損失,以及支持員工團隊合作及人工智慧所驅動之決策。80%企業認為擴展人工智慧自動化可提高效率,一旦獲取數據,就能匯集應用程序系統,以便於混合雲中即時交換訊息、事件和流程。
企業採用AI人工智慧方案,大多以漸進方式推動,主要考量於應用AI技術達成業務目標前,必須擁有較佳之資料運用與管理策略。儘管企業持續投資AI應用,惟對廣泛採用仍然有障礙,尤以中小型企業因整體資源不足,明顯缺乏採用AI意願與執行信心,影響企業採用AI負面因素主要包括:專業知識不足、價格昂貴及缺乏建置工具與平台資源等。
A:
據媒體報導,沙烏地電力採購公司(Saudi Power Procurement Co.)將推動5項再生能源發電專案,總計發電量將可達3,300MW,其中,有3項風力發電分別位於Yanbu、Al-Ghat、Waad Al Shamal地區,發電量分別將為700 MW、600 MW、500 MW,另有2項太陽能發電分別位於Al Hinakiyah、Tabarjal地區,發電量分別為1,100 MW及400 MW。
上述5項再生能源發電專案係沙烏地能源部(Ministry of Energy)之全國再生能源發展計畫(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Program)第4階段重要工作之一,為更有效執行計畫,沙烏地財政部( Ministry of Finance)及能源部已合作於本(2022)年8月將沙烏地電力採購公司收購為國有,以確保公司財務及營運完善,此亦為沙烏地重組及改革電力產業重要措施之一。
A:
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簡稱貿工部)副部長林萬鋒頃於柔佛州依斯干達公主城為GKN航太元件維修設施中心(GKN Aerospace Components Repair Facility)主持開幕儀式表示,上(2021)年馬國航太產業營收達122億馬幣(約29.26億美元);其中航太組件出口額為57.9億馬幣(約13.88億美元),較2020年成長11%。從發展趨勢觀察,估計該產業本年底可恢復疫前水準。目前馬國航太產業聘請2萬6,000名技術員工。
自2015年至2021年期間,馬國航太產業共核准102億馬幣(約24.46億美元)投資額,創造5,805個高附加價值就業機會。這類投資計畫為馬國工業4.0產業升級及培養專才,帶來顯著正面效益。
GKN航太元件維修設施中心作為全球知名的航太高科技跨國企業,選擇到馬國投資設廠,證明外資對馬國的生態系維持高度信心。
馬國貿工部透過旗下的國家航太產業協調辦事處(NAICO)及馬國投資發展局(MIDA),配合柔佛州政府加速批准外資及基礎設施建設的施政方針,成功招攬了像GKN這類高品質的外資進駐,反映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的密切合作關係。
馬國政府致力推動航太產業領域的發展,並出推出「2030馬來西亞航太產業計畫」,專注招攬高端技術製造業的外資,建立馬國航空工業的永續發展生態系,並融入航太產業最重要的領域即維修及保養業(Maintenance, Repair and Overhaul,簡稱MRO)的全球供應鏈。
馬國政府先前推出「國家投資願景」(NIA),致力招攬更多符合ESG標準的高素質外資進駐馬國,而全球航太產業目前正朝向減少消耗能源、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方向發展,亦有助馬國實現2050年碳中和國家的目標。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印尼Indika能源公司頃於本年9月23日宣布與我商鴻海成立合資公司PT Foxconn Indika Motor (FIM)。有關該合資公司要點如次:
(一) 該合資公司登記註冊之營業項目包含製造四輪或四輪以上之電動汽車及電池(印尼產業編號KBLI 29101, 29300及27201),以及提供管理諮詢服務(印尼產業編號KBLI 70209)。該公司初期主要將著重開發硫酸鐵鋰電池(lithium iron phosphate batteries)以及商用電動汽車,例如電動公車等。
(二) Indika能源公司主要透過子公司PT Mitra Motor Group (MMG)與我商鴻海之附屬公司 Foxteq Singapore Pte成立前述合資公司。投資金額約437萬美元,其中,印尼方投資262萬美元,持股60%,鴻海投資175萬美元,持股40%。
Indika能源公司、鴻海、印尼國營電池公司(PT. Industri Baterai Indonesia, IBC )及Gogoro曾於本年1月簽署合作備忘錄,而Indika及鴻海在印尼成立合資公司即為該MOU之延續。鴻海電池戰略負責人Troy Wu表示,印尼致力達成淨零碳排,而此項合資案證明鴻海支持夥伴建立永續生態系統。Indika能源投資長Purbaja Pantja表示,印尼具備發展電動車產業之潛力且政府盼在2030年前達成200萬電動車及1,300萬電動機車上路之目標,而鴻海亦積極發展電動車業務,因此該公司期待與鴻海合作,共同支持印尼成為電動車與電池生態系統領頭羊。
另據報載,Indika能源公司為印尼第3大煤炭供應商,惟近年目標為提高煤炭產業以外之收入,尤其盼發展金礦及電動汽車產業。Indika與鴻海合資即象徵Indika公司業務擴展至四輪電動汽車產業,未來將持續探索投資合作機會,尋求在印尼建立電動車及電池產業生態系。
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奈比都市長 Tin Oo Lwin邀請國際投資者及合作組織加入奈比都的「數位轉型戰略」。9月21日下午,奈比都城市發展委員會主席Tin Oo Lwin市長出席線上2020年Kazan數位週國際論壇- 市長圓桌論壇。T市長在活動上發表談話並發出邀請。2022年Kazan數位週國際論壇於9月21日至24日在俄羅斯聯邦Kazan舉行,9月21日另並舉行以「城市管理的數位化轉型」為主題的市長圓桌會議。
奈比都市長介紹奈比都運用數位技術,進行城市行政管理的現況暨人力資源管理活動、通過與反貪腐委員會合作組建預防貪腐部門(CPU),利用ICT技術開展反貪腐措施、通過網絡接受公眾對市政公共服務活動意見的情況、通過電子支付系統向奈比都發展委員會支付水費的情形、奈比都建設為安全城市的現況,以及奈比都GIS數據庫的實施情況。
出席該論壇的有俄羅斯聯邦、土耳其、摩爾多瓦、中國及吉爾吉斯共和國的市長及首長。
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當地外匯交易員表示,緬甸中央銀行(CBM)雖將參考匯率設定在2,100緬幣,但非官方市場匯率約落在3,200緬幣。根據CBM在2022年8月10日發布的指令,為加強當地外匯市場的本國貨幣,CBM將貨幣交易區間設定為+0.3%,以便緬元在這兩個指定的上下匯率之間波動,進行買賣交易。因此,包括銀行及非正式貨幣兌換商在內的金融機構將購買美元價值定為2,100緬幣,出售的美元價值定為2,106緬幣,然而黑市美元交易的買入價為3,180緬幣,賣出價為3,250緬幣。
2022年8月,1美元在非官方市場上的匯價達到了4,500多緬幣的歷史新高,同時黃金來到歷史最高的每緬克370萬緬幣(1緬克等於0.578盎司或0.016公斤)。CBM為穩定匯率在市場拋售美元,其中在2021年即拋出4.438億美元。
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木姐食米批發中心副主席 Min Thein表示,由於緬元對人民幣貶值,緬甸出口到中國的碎米帶來可觀收入。目前,每50公斤袋碎米對中國的出口價值為128元。1人民幣在當地外匯市場以450緬幣兌換,推高碎米價格。由於中國需求旺盛,碎米價格很高。隨著緬元兌人民幣走弱,出口商生意興隆。因此,即使碎米的價格達到每袋4.1-4.2萬緬幣的高價,仍買氣不減。緬幣貶值刺激出口,增加出口收入。根據食米批發中心(Wadan)的統計,隨著國內市場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碎米的價格也漲到每108磅袋3.9萬緬幣。
在出現COVID-19疫情後,中國官員發布瑞麗封鎖令,以控制病毒。然而,緬甸與中國之間的金三角(Kyinsankyawt)邊境照常開放。每天大約有70輛載有食米及碎米等貨物的卡車通過木斯邊境駛往中國。中國也進口約30輛載有貨物的卡車。緬甸每天有70輛卡車向中國運送食米、碎米、豆類、橡膠、漁業產品及食品。另有30多輛卡車載運建築材料、電子設備、化肥、設備、食品、藥品等進緬甸。因此,每天有100多輛卡車進出該地區。
每天大約有2.5萬袋食米及碎米經由木姐邊境出口到中國。此前,通過木姐向中國出口的食米及碎米每天約為6萬袋。與前幾年相比,跨境貿易出口已大幅下降。在2022-2023財年的4月1日至8月31日期,緬甸向外國市場出口約89萬噸食米及碎米,其中逾78萬噸通過海運出口,逾10萬噸通過陸地邊境出口。在2020-21財年,緬甸的食米出口收入逾7億美元,估計出口量約為200萬噸。
A:
- 日刊港都新聞本(2022)年9月26日報導,為推動水產業之永續發展,日本永續水產品獎執行委員會於9月21日公布該獎3個類別之9個入圍者,以表彰日本國內之優秀案例。該獎旨在不超捕水產資源,考慮自然環境及勞動環境,表彰實現「永續」水產業之活動,至本年已辦理第四屆。
- 在表彰開創性活動之「領導力類別」中,使用人工智慧 (AI)等 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並支援獲得養殖管理協議會 (ASC) 認證之嘉鱲生產,養殖技術初創公司海洋無人機等3案例被入選決賽。 在表彰相關各方合作產生更大影響之活動「協同合作類別」,通過中國黃海沿岸漁業改善專案獲得海洋管理協議會(MSC)認證之日冷生鮮及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等採取作為之3項進入最終決賽。
- 以30歲以下人士為主導之獎勵活動的「U30類別」是本年新增類別,一方面接受當地科學家之建議,並以恢復京都阿蘇海之文蛤蜊資源限制捕獲量之漁民村上淳矢先生等3案例進入最後決賽。 在實現永續水產業之「2022東京永續水產品高峰會」(由 Seafood Legacy 和 Nikkei ESG 主辦)期間,10月19日將從每個類別進入決賽者中選出今年之冠軍並公告周知。
- 按近年國際海洋或養殖水產品生態標章受到更多重視,各國政府亦重視產業可永續性,除節能去碳、海洋漁業環境改善、水下無人機應用在養殖外,亦考慮勞動環境。因此未來海洋漁業及水產養殖須面臨更嚴苛考驗,似須調整產業結構予以因應。
A:
出處:Dutch News, 2022/09/23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本年第2季荷蘭公司盈利創新高
荷蘭新聞Dutch News報導,荷蘭中央統計局( CBS)於9 月23日公佈,2022 年第2季荷蘭公司盈利創新高,家用支出亦較一年前增加。
CBS 表示,本年第2季各行業(不包括金融業)的總盈利為 752 億歐元,比去年同期增加 84 億歐元,特別是隨著經濟在疫情大流行關閉後重新開放,能源公司、航空公司、旅行社與人力資源機構盈利增加最多。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公司仍受益於政府的新冠疫情紓困措施。
本年第2季由於更多人從事有薪工作、工時時間更長,薪資平均增加 2.9%,因此家用支出平均成長 1%。與此同時,隨著房價上漲,全荷房貸債務增加 106 億歐元,達 8,040 億歐元。
CBS指出,與先前預估相同,本年第2季荷蘭經濟成長 2.6%。
A:
出處:Dutch News, 2022/09/23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本年9月份荷蘭消費者信心創新低
荷蘭新聞Dutch News報導,本年9月份荷蘭消費者信心創新低,截至目前,已持續五個月指數創新低。
荷蘭中央統計局(CBS)指出,本年9 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從 8 月份的 -54 降至 -59,消費者對經濟與個人的財務狀況從未如此負面。消費者信心指數曾於 2000 年 1 月創新高,指數達 36。
CBS指出,經濟的分項指數跌至-79,反映出民眾對過去 12 個月與明年的悲觀看法均增加。
CBS 指出,消費者從未如此不願將錢花在大宗商品上,且預計能存到錢的民眾也越來越少。預計來年能存到錢者,降至50%,此外,認為物價從未如此飆漲者亦創新高,達85%。
A:
依據法媒國貿觀測(Le Moci)本(9)月21日報導,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Cnes)與法國商務投資署(Business France)日前簽署旨揭協議,以強化雙方於太空領域合作並推動產業國際化發展,包括執行「透過Cnes連結(Connect by Cnes)」計畫,就近協助任何規模的企業納入太空相關科技及應用,同時將法國太空專業技術推廣至全世界。
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新太空部門主管Thomas Fouquet說明,上述計畫係對於任何有意願在太空領域進行創新之企業提供輔導,該中心樂意與法國商務投資署攜手推動創新解決方案/產品的國際化發展。
在此架構下,雙方將推動在法國境內與印度、東協國家及美國等國的「France Export 2023」年度共同行動計畫。法國商務投資署主管出口之副總經理Didier Boulogne表示,透過此次與太空研究中心締結合作夥伴關係,將協助法國企業進軍全世界,並向全球經濟及研究領域重要參與者展現法國產業優勢,落實國家太空政策。
A:
資料來源:歐盟統計局(Eurostat)2022年9月19日新聞稿
俄羅斯及烏克蘭係全球最重要之穀類、麥類、玉米、葵花籽及肥料出口國,惟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嚴重影響干擾前述產品之全球市場,並使歐盟境內麵包價格水漲船高。
2022年8月歐盟境內麵包價格相較於2021年8月上漲18%,其漲幅遠高於2021年較2020年同期(3%)之差距。
部分歐盟會員國受到較其他歐洲國家嚴峻之衝擊,其中,最高漲幅出現在匈牙利(達66%),立陶宛次之(33%),愛沙尼亞及斯洛維尼亞則均32%;而法國之漲幅則最低(8%),荷蘭及盧森堡(10%)次低。
A:
馬來西亞投資發展局(MIDA)執行長阿罕阿都拉曼(Arham Abdul Rahman)頃於「MIDA 投資系列:展現吉打州商業潛力」表示,儘管全球經濟環境充滿挑戰,吉打州一直是國內外商界投資最多的五個州屬之一。本(2022)年上半年吉打州共核准71項投資計畫,投資額達97億馬幣(約22.05億美元);其中外人直接投資額為 89 億馬幣(約20.23億美元),占總投資額之91.75%;其餘8億馬幣(約1.82億美元)為國內投資。估計可創造3,209個就業機會。
自2017年至2022年,吉打州共核准 277項製造業投資計畫;其中188項計畫已落實,占總投資計畫之67.87%;68項投資計畫處於積極規劃階段,例如投資地點取得及與相關利益關係人進行討論/談判,另外21 項則尚未實施。
多年來,馬國北部地區一直是半導體製造活動的首選目的地,也是蓬勃發展的電子電機區域中心。無論是擬議中的吉打州航空城或各工業園區,吉打州具有潛力成為全球工業中心。
引入稱為「E10」的快速興建許可證的措施展示出吉打州盼成為全球業務擴張的理想目的地。近期吉打州已取得長足進步,證明該州不僅僅是馬國的「稻米之鄉」。
與此同時,國際知名企業,諸如英特爾、東方日昇科技(Risen Solar Technology)、英飛凌、First Solar 及富士電機等利用吉打州完善的基礎設施支援其服務網絡。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根據馬來西亞交通部(Ministry of Transport)統計顯示,全球經濟不確定因素猶存,加上新冠疫情仍肆虐,造成馬國港口本(2022)年上半年貨櫃處理量僅達1,351萬577個標準貨櫃(TEUs),較上(2021)年同期下跌5.78%。
馬國第一大港─巴生港(Port Klang)本年上半年貨櫃處理量為648萬9,021個TEUs,占馬國貨櫃總處理量之48.03%,較上年同期衰退7.36%;柔佛州丹絨柏勒巴斯港(Port of Tanjung Pelepas,簡稱PTP)貨櫃處理量則為510萬5,926個TEUs,占馬國貨櫃總處理量之37.79%,較上年同期衰退8.17%。
馬國本年第2季貨櫃處理量為679萬2,213個TEUs,較上年同期下跌5.53%,惟較上(第1)季成長1.1%。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依據奧地利財政部本月20日新聞稿,奧國數位及電信國務秘書Florian Tursky表示,奧國政府推出之數位政府線上雙語服務平台「oesterreich.gv.at」以及手機應用程式「Digitales Amt」迄今已超過100萬用戶下載使用,2021年網頁點閱數超過9500萬次,較2020年7900萬點閱數大幅成長約19%。
奧國經濟部註1於2019年3月推出Digitales Amt手機App版作爲e-政府服務計畫的重要内容,並持續擴充其應用程式功能及擴大線上戶籍登記,例如:結婚及伴侶登記等。T氏表示,自今夏起用戶已可在Digitales Amt應用程序中將手機版的「電子簽章」(Handy-Signatur)功能升級至「ID Austria」功能。
ID Austria不僅有更加安全之線上數位身份識別,且未來將擴大至更多證件識別功能,例如:今年底前可通過該平台顯示數位駕駛執照。此外,數位車輛行照以及身份證則將於2023年推出。
1註:今年5月奧國聯邦政府啓動微輻改組前,數位化屬於經濟部業務。7月完成改組後,數位化及數位政府業務已移至財政部主政。
A:
依據奧地利財政部9月22日新聞稿,奧國財政部長Magnus Brunner日前表示,奧國已為今年過冬用天然氣儲存做好準備,目前全國儲槽存量已達74%,相當於奧國每年天然氣消耗量三分之二以上(按:奧國政府訂定之目標係至11月達80%存量)。
除上述短期性之天然氣危機預防措施外,奧國政府擬進一步減少對俄羅斯能源之依賴,並建立中、長期天然氣供應國家策略。為此,奧國政府委託國有控股公司(ÖBAG)對奧國當前及未來之天然氣供應狀況進行全面評估(評估時程未定。具體而言,將著重於以下6項綱要:
1. 學習他國如何減少對俄國天然氣依賴之經驗。
2. 分析奧國天然氣現有供應源組合。
3. 評估奧國自產天然氣最大潛力(包括常規及非常規生產方式)。
4. 分析ÖBAG現行控股投資組合。
5. 評估如何優化現有天然氣基礎設施。
6. 制定天然氣供應安全行動方案,作為奧國政府決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