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Google 8月24日起於紐西蘭推出 News Showcase服務,由Google向紐國主要媒體付費,使用Google News Showcase之讀者則可免費閱聽原本需向媒體付費才可以取得之內容。

此項新協議顯示數位經濟之平台業者及內容業者間之商業模式及議價能力正在轉變中。

A:

  1. 據約旦時報報導,自2012年以來,歐洲復興開發銀行透過約旦的64個專案計畫提供超過18億歐元。近期,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uropean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EBRD)與約旦Al Etihad銀行簽署一項1,000萬美元的綠色經濟融資基金(Green Economy Financing Facility, GEFF),其中包括綠色氣候基金(Green Climate Fund, GCF)的50萬美元聯合融資。
  2. 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指出,歐盟(EU)提供的投資優惠貸款(總額高達112.5萬歐元)以及多個技術援助支持約旦許多計劃。該基金將轉貸予約旦私營微型、中小型企業(MSMEs),用於投資適應與減緩氣候變遷的技術及服務。此次合作係歐洲復興開發銀行與約旦銀行的首項綠色經濟融資機制(GEFF)。這些投資將促進約旦環境永續發展低碳與氣候適應性經濟的發展。約旦是一個缺水的國家,也是能源需求年增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同時也完全依賴能源進口。這筆融資將透過轉貸來支持個人、中微小企業與技術供應商,為氣候適應與減緩技術及服務的投資提供資金。
  3. 報導指出,由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歐盟和全球合作框架資助的全面技術合作(TC)一籃子計劃,將支援Al Etihad銀行部署該基金。技術合作委員會將就如何實施能源投資提供技術諮詢,包括對最佳技術的評估,以便將約旦微中小企業與家庭納入氣候變遷實踐目標。技術合作一攬子計劃還將包括提高認識與建設氣候變遷,減緩與適應技術能力的會議。對於符合條件的次級借款人,由歐盟資助的投資優惠措施將加速微中小企業與家庭採用這些技術與服務。
  4. 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東地中海地區主任Philip ter Woort表示:歐洲復興開發銀行在約旦的一個關鍵策略優先事項,是支援對再生能源與能源效率專案的投資,約旦對此需求不斷成長。在約旦與約旦銀行建立首個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綠色經濟融資機制,將有助於約旦經濟更具彈性及永續的成長。歐盟駐約旦大使Maria Hadjitheodosiou強調,透過綠色經濟融資機制(GEFF),Al Etihad銀行正在為微中小企業(MSME)提供新的融資機會,此反映私營部門在支援經濟發展與創造就業機會方面的領導作用。該銀行在引導微中小企業永續經濟機會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Al Etihad銀行執行長Nadia Al Saeed指出,此種夥伴關係,係該銀行邁向永續與更具氣候韌性的商業模式過渡的眾多具體步驟之一,並為下一代保護環境資源。
  5. Al Etihad銀行係約旦總資產第四大銀行,在安曼證券交易所上市。Al Etihad銀行透過其59家分行在約旦為企業、中小企業與零售客戶提供服務。自2012年以來,歐洲復興開發銀行透過約旦的64個專案計畫提供超過18億歐元的資金,其中69%在私營部門,包括透過微中小企業貸款、次級債務與貿易融資機制對約旦銀行業提供財務支援。

A:

  1. 據約旦時報報導,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發佈的2021年旅遊與觀光發展指數(Travel & Tourism Development Index, TTDI)中,約旦在全球排名第64位,在地區排名第6位。
  2. 根據該報告,日本在117個國家中名列前茅,其次是美國、西班牙、法國與德國。該報告指出,今年指數所涵蓋的經濟體約佔2020年全球直接旅遊與觀光 GDP的96%。該指數顯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在全球排名第25位,在中東暨北非地區排名第一,其次是沙烏地阿拉伯、卡達、埃及、巴林、約旦、摩洛哥、突尼西亞、科威特,黎巴嫩與葉門排名第116位。
  3. 該報告還指出,旅遊業受到COVID-19疫情之打擊最大,僅在2020年就損失4.5兆美元的旅遊與觀光 GDP及6,200萬個工作機會。雖然疫苗接種率的提高,旅遊限制的放鬆與經濟成長,均有助於旅遊業之復甦,惟發展仍然緩慢與脆弱。根據該報告的調查結果,疫苗分銷、旅遊政策、供應鏈中斷、通貨膨脹及疫情造成的勞動力短缺都是導致全球該旅遊業復甦不平衡的因素。 此外,烏克蘭戰爭的爆發,造成進一步的供應鏈中斷,能源價格上漲,導致旅行限制,擾亂航線,整體上加劇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與安全問題。
  4. 根據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ited Nations World Tourism Organisation, UNWTO)專家小組的數據,國際遊客總數仍比2019年的水準低67%,預計最早要到2024年才能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根據該指數,TTDI架構考慮使觀光與旅遊業(Travel and Tourism, T&T)實現永續及彈性長期發展的各種因素,包括從商業、安全與健康情況,基礎設施與自然資源及環境,社會經濟與需求壓力的所有因素。
  5. 約旦旅遊暨古蹟部(Ministry of Tourism and Antiquities)發言人Ahmad Rifai指出,本(2022)年上半年,約旦旅遊業出現顯著成長,並且超出預期。據統計數字顯示,在2022年前七個月,超過250萬遊客到訪約旦,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20%。約旦旅遊收入達20多億美元,成長242%。

A:

一、    新加坡製造商總會(SMF)本(2022)年8月24日與新加坡創新與生產力學院(SIPI)、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sation,簡稱WIPO)合作,由新加坡製造商總會會長陳展鵬、新加坡創新與生產力中心主席葉淑敏、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總幹事鄧鴻森代表各自組織,共同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支持新加坡企業善用智慧財產權發展業務。
二、    依據前揭諒解備忘錄,WIPO、SIPI與SMF將根據SMF成員在智慧財產權方面的需求專設工具與材料,SIPI及SMF能使用WIPO的智慧財產權診斷工具(IP Diagnostics Toolkit)及為企業專設的智慧財產權指南,工具設計將配合企業經營者的需求,從商業角度瞭解智慧財產權。
三、    配合新加坡建國57年,前揭三家機構將從SMF的10個領域組別當中選出57家會員企業,為WIPO的商業工具及材料(business tools and materials)智慧財產權展開試行計畫,57家公司能參與WIPO的培訓、使用WIPO的商業智慧財產權工具,並協助制定SMF會員適用的企業計畫。
四、    陳展鵬會長指出,企業走向國際化之前需有具體戰略,並保護智慧財產權與知識資產,制定戰略後再擴展企業規模。鄧鴻森總幹事表示,該諒解備忘錄旨在讓企業家瞭解智慧財產權,以善用智慧財產權取得商業成功。目前具挑戰的經濟與地緣政治環境下,企業需尋找發展機會及新市場,亦需轉型並以創新方式吸引新客戶,智慧財產權即扮演關鍵角色,能為企業新的運作方式、新產品和新創造的品牌提供保障,為重要的商業工具。
 

A:

一、    新加坡貿工部本(2022)年8月24日發布新聞稿指出,汶萊蘇丹包奇亞率團訪星,新加坡貿工部長顏金勇與汶萊首相府部長暨財政經濟部第二部長劉光明共同簽署兩份合作諒解備忘錄,深化兩國能源與綠色經濟、食品與醫療產品的貿易及投資方面的雙邊合作;兩國亦同意由新加坡貿工部與汶萊財政經濟部成立聯合委員會,監督備忘錄的合作進展。
二、    前揭新聞稿指出,新加坡與汶萊的雙邊貿易總額去(2021)年成長24%至27億星幣(約19.41億美元),該兩項備忘錄為星汶兩國共同關注領域的深化合作指標。汶萊為星國在東協、「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世界貿易組織等區域及多邊論壇的緊密合作夥伴。星汶兩國同時透過「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與「印太經濟架構」(IPEF)進行聯繫。
三、    前揭兩份合作諒解備忘錄中,第一份主要加強星汶兩國能源與綠色經濟領域、氫能與太陽能等低碳新興技術、碳捕捉與封存及碳排放市場方面的雙邊合作,旨在實現兩國的氣候目標、工業脫碳及在低碳未來實現經濟增長。第二份備忘錄主要推動星汶兩國之間有效的食品與醫療產品貿易,強化在危機時的應變能力與相互支持,旨在加強食品及醫療產品供應鏈的韌性與深化合作。
四、    顏金勇部長指出,前揭合作諒解備忘錄體現星汶兩國邁向更永續及堅韌未來的共同目標,新加坡將繼續與汶萊合作,並為未來做好準備。
 

A:

綜合美媒及美國商務部8月24日報告, 美國本年7月耐久財訂單為2,735億美元,與前一個月相同,其中非國防飛機暨零件(+14.5%)、電腦相關產品(+4.4%)、通訊設備(+1.7%)及金屬製品(+1.2%)為主要增長類別;民間商業投資相關的核心耐久財訂單(扣除國防及飛機)則增長+0.4%為745億美元,反映企業雖面臨利率上升及對經濟疲軟擔憂,仍維持設備需求,持續進行資本投資。

 

美媒指出,本年7月耐久財訂單受波動較大的國防飛機暨零件大幅下滑(-49.8%)連累,倘不含國防設備,耐久財訂單則增長+1.2%;另核心耐久財訂單優於市場預期,繼6月增長+0.9%繼續成長+0.4%,過去一年增長+9.7%,且核心耐久財新訂單持續超過出貨量,係對未來生產的積極訊號,惟美國聯準會繼續升息因應高通膨,恐阻礙企業與消費者支出,增加經濟前景不確定性,導致未來耐用品訂單可能趨向疲軟。

A:

據沙烏地統計總局(GASTAT)統計,沙烏地本(2022)年6月非石油出口自去(2021)年同期的240億里雅成長60億里雅至300億里雅,年增26.8%;石油出口自去年同期的610億里雅成長570億里雅至1,180億里雅,年增94.1%;石油及非石油整體出口則自去年同期的840億里雅增成長640億里雅至1,480億里雅,年增75.2%。

該數據亦顯示,沙烏地本年6月整體進口自去年同期的470億里雅成長130億里雅至600億里雅,年增28.9%。另本年第2季沙烏地整體出口自去年同期的2,320億里雅成長1980億里雅至約4,300億里雅,年增85.1%,其中,石油出口自1660億里雅成長1,780億里雅至3,440億里雅,年增106.5%;非石油出口則自660億里雅成長200億里雅至860億里雅,年增31%;整體進口則自1,400億里雅成長310億里雅至1,710億里雅,年增21.7%。

A:

依據斯洛維尼亞媒體「Total Slovenia News」報導,斯國國會日前通過加值稅法修法案,自2022年9月1日起至2023年5月31日止,電力、天然氣、生質能源及社區供暖系統之加值稅自22%調降至9.5%。

斯國總理Robert Golob表示,除上述能源加值稅外,斯國政府正在考慮必要時動用預算資金調降食品之增值稅。對此反對黨稱將予以支持,惟盼政府能採行全面性作法,調降食品以外民生基本必需品之加值稅。
 

A:

克國總理 Andrej Plenković於18日宣布,政府相關單位(包括:財政部、經濟和永續發展部、勞動部及副總理Oleg Butković等)正在制定一系列措施以遏制通貨膨脹和能源價格,目前提及之相關措施如次:

在能源方面,P總理稱為確保長期的能源轉型及電力供應,對於投資太陽能板者應免徵加值營業稅(VAT),政府已計劃近期內取消對太陽能板所課徵之VAT。

針對冬季的天然氣供應,P總理稱 Okoli 地下儲氣庫正在加速填滿,目前已達68%,預計到10月初將可儲滿九成。

在協助地方政府及企業方面應對能源價格高漲方面,P總理稱政府在未來數週內將與利害關係人達成協議,特別是能源公司,盼能協助地方政府及企業獲得較為合理的天然氣合約。


由於克國在 7 月份通膨率已達到創紀錄的 12.3%。P總理表示本週政府將召開相關會議討論油價及未來克國加入歐元區涉及逾60項法律。

A:

依據法媒新工廠(Usine Nouvelle)(8)24日報導,面對中國頻繁軍事演習,臺灣越來越依靠其軍需產業,特別是透過自製飛彈、無人機及潛艇,以降低對美國武器依賴及中國潛在威脅。儘管臺灣目前仍可仰賴美國國防工業,但美國試著說服臺灣採用較為輕型之不對稱作戰武器,取代重武器。該報導提及,蔡英文總統於本月23日蒞臨1958年至1979年飽受中共砲轟的金門,宣示任何威脅都不會動搖臺灣人保衛國家的決心。

 

臺灣國防報告書指出,對抗中國武力威脅,臺灣採取「豪豬」(porcupine)或稱為「整體防衛構想」(Overall Defense Concept)之戰術,意即法國戰略研究基金會臺灣計畫主任Antoine Bondaz所稱之發展不對稱武器的能力,主要目標與其說是阻止中國入侵,不如說是讓中國付出龐大的國防及政治代價,俾利美國有時間可干預。臺灣長久以來以發展其複雜的國防工業,且該產業重要性日益升高。

 

臺灣國防工業的發展可追溯到1979年成立中山科學院之際,臺灣因此擁有其自身的彈道計畫,尤其反艦飛彈於整體國防有決定性意義。B主任認為,假使臺灣面臨中國武力入侵,海軍將扮演關鍵角色。依據國際政治學者最常引用之中國侵臺情境:如北京當局先大規模壓制空中及反艦防禦系統,接續轟炸權力中樞及基礎建設,最後才登陸該島嶼。2000年時陳水扁政府宣布部署遠程雄風二型導彈,明喻若對岸犯襲臺北,臺灣擁有攻擊中國沿海城市及基礎設施包括上海、三峽大壩之能力。然而,前述部署計畫因預算刪減而取消。

 

法國蒙田研究所亞洲計畫主任Mathieu Duchatel指出,臺灣需有可作戰之潛艇艦隊,尤其面對中國可能採取兩棲登陸作戰,除了疲於西海域戰事外,臺灣東海水域較深,創造中國潛艇的有利環境,必須有能力降低其威脅。由於美國已不再製造柴油動力潛艦,僅生產核動力潛艦,因此中山科學院已啟動潛艦國造計畫,預計第1艘將於2025年正式服役,其餘7艘亦將陸續完成。

 

另一方面,臺灣除重裝備外,亦發展新一代戰鬥機Vega計畫、更輕型武器及偵察系統,例如騰雲二型無人機可環臺繞遍防空識別區,且系統與美製及臺製導彈相容。烏克蘭戰爭中Bayraktar無人機對抗俄國軍隊的實力更加深臺灣發展該計畫之信心。法國戰略研究基金會臺灣計畫B主任說明,重武器雖較具可見度,但並非最具效率,因為面對中國軍事強權,不可能實現軍事的對等。法國世界報(Le  Monde)則援引國際戰略研究所統計數據指出,兩國軍事裝備懸殊,例如中國擁有2倍的戰鬥機或巡防艦、8倍的坦克車、超過30倍的突擊步兵等;另外2021年投入軍隊之國家預算,中國為2,700億美元,臺灣則為120億美元。

 

法媒報導,面臨中共不斷升高的緊張情勢,美國仍是臺灣堅定的盟友。蔡總統針對購買美國及國外軍事設備及技術提撥80億美元特別預算案已著手進行:自美國拜登總統上任以來,臺灣已向美國採購約7.5億美元之M109A6Paladin)帕拉丁型自走砲,並更新愛國者防空系統(愛國者三型防空飛彈系統)1億美元。依據法國航空週刊Air &Cosmos,由於該預算飽受批評,臺灣政府嗣後推遲美國40套美國的M109A6Paladin)帕拉丁型自走砲貨交貨時間至2026年,並取消MH-60R反潛直升機的訂單。媒體分析,白宮應調解兩岸緊張局勢,並在烏克蘭對武器強烈需求下拿捏對臺軍售之平衡。

 

因此,對於臺灣而言,支持本土國防工業之發展已為當務之急。臺灣海軍在4月初與法國防顧問公司DCI/DESCO就更新其 DAGAIE MK-2干擾火箭發射系統升級進行溝通(該系統係配備於6艘拉法葉巡防艦)B主任強調,法國自1994年以來已不再對臺出售新的武器系統,僅是履行其合約。法媒分析,臺灣20 多年前購置的拉法葉巡防艦或是幻象2000戰鬥機之更新作業恐有所延遲。法國參議院友臺小組主席暨前任國防部長Alain Richard譴責,每當法國移動一毫米,外交部通常主張應越做越少越好,聲稱將造成利益不平衡,並強調與中國分歧將產生過高成本。

 

A:

克羅埃西亞及挪威合作在北克羅埃西亞推動新的太陽能計畫。該計畫估計約100萬歐元,其中85萬3,681歐元係來自歐洲經濟區(EEA)及挪威金融機制之資助(grants),盼此計畫未來實施後每年可產生981.87MWh電力並減少155.72噸二氧化碳排放。

該計畫將在北克羅埃西亞16個城市的29棟公共設施(包括學校、幼稚園、大學、體育館等)裝置太陽能發電設施,盼增加太陽能發電及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據挪威駐克國大使館代表Homma Latif表示,挪威很高興能成為此計畫的合作夥伴,稱俄烏爭戰及氣候變遷已加劇能源危機,必須加速能源轉型。

另據克國區域發展及歐盟資金部門代表Mislav Kovač表示,此計畫不僅受到挪威資金上的協助,且亦涉及技術知識移轉及經驗的分享。克國能源署官員稱該計畫共有18個合作夥伴參加。

A:

根據西班牙ABC日報2022年8月23日報導,2022年6月歐盟執委會(Comisón Europea)在西班牙承諾不會增加財政赤字及施行新稅制,並研議西班牙提出之勞工改革及社會福利金改革政策後,同意核撥「歐洲復甦、轉型與韌性基金機制(Mecanismo Europeo de Recuperación, Transformación y Resiliencia)」第2筆基金120億歐元。日前歐盟專家擔心西班牙恐難以履行實施勞工改革措施而不增加國家中長期財政赤字之承諾,特別是用以替代無薪假補助措施 (ERTE) 之「RED 機制(Mecanismo RED)」衍生成效。

2021年底西班牙政府將因應新冠肺炎(COVID)危機之無薪假補助措施(ERTE)納入勞工改革「RED機制(Mecanismo RED)」。在歐盟要求下,西班牙政府於2022年3月及2022年6月調整RED 機制內容,以確保政府財政之永續性。RED 機制主要目的為發生危機時,業者可主動申請無薪假補助,透過該機制取得社保費減免40%,以彈性調整營業成本,並以提供員工在職訓練,以避免業者大量裁員。依據西班牙政府規劃,RED 機制經費主要來源為減少結構性失業補助盈餘、增加就業之分配額、企業不當裁員罰金、國家年度預算經費及歐盟資金等,盼RED 機制機經費得以自給自足。

歐盟專家表示,RED 機制經費主要來源過於依賴降低失業政策補助及增加就業,實際上西班牙政府勞工政策能否能有效達成,則仍待觀察。西班牙政府雖已承諾勞工改革有助於穩定財政及經費自給自足,惟亦承認未來恐須增加公共支出。且由於部分經費源自國家預算,爰將使政府財政赤字增加。倘以疫情期間勞動市場最差情形估計,該項支出金額恐達90億歐元。

A:

根據西班牙Cinco Dias日報2022年8月24日報導,歐洲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JRC)資料顯示,歐洲面臨近500年來嚴重乾旱問題,64%地區面臨令人憂心乾旱警戒,使部分地區因而火災頻傳。JRC認為,迄本年11月西地中海地區仍將面臨嚴重之持續性熱浪與乾旱考驗。

JRC依據北半球夏季初步統計資料分析指出,歐洲缺水問題將導致夏季農作物歉收,水力發電、冷藏系統及河流運輸產生問題,並認為歐盟地區農作因乾旱影響,將發生產出銳減問題。本年夏季糧食、黃豆及向日葵產量與過去5年平均相較,將分別減少16%、15%及12%。

JRC於8月報告指出,西班牙水庫蓄水量為近10年平均蓄水量之58%, Andalucia及Extremadura等南部自治區水庫蓄水量僅為平均30%,非常容易導致森林火災。葡萄牙也面臨類似情形,水庫蓄水量僅為近5年平均之25%,除無法滿足灌溉需求之外,同時並面臨嚴重森林火災問題。
 

A:

The Star2022.08.24南非經濟組摘譯

  • 南非儲備銀行日前公布本(2022)年6月綜合先行企業循環指數(Composite leading business cycle indicator)為0.4,顯示南非政府在6月宣示包括維修現有之發電廠、推動再生及潔淨能源、鬆綁私人發電申請行政流程、推動屋頂太陽能發電等徹底改變電力供應模式,穩定電力供應之能源改革方案有效穩定企業信心。
  • 該行表示利率上升及美元計價之大宗貨物國際價格下降不利企業信心,然新住宅建案及小客車銷售增加力道強勁,推動6月指數上升。

A:

Fin 24報2022.08.5南非經濟組摘譯

  • 南非總統府與財政部日前公布Vulindlela行動計畫最新進展,該行動計畫於2020年10月推出,由總統直接督導中央政府進行結構性改革,以解決經濟停滯及疫情帶來之衝擊。
  • 相關結構性挑戰包括:強化獨立發電商角色、將Eskom國營電力公司改組為發電及輸配電公司、改善Eskom發電廠效率、解決市政府輸配電管理不善問題、增加數位訊號頻譜、電視類比訊號全面改為數位訊號、制定電子通訊網路及設施政策、改善用水執照核發程序、強化供水服務及訂價管理、制定生水訂價規則、建立中央水資源管理機構、解決市政府供水及下水道衛生、Transnet港務管理機構公司化、改善港口效率、建立交通運輸管理機構、推動第三方經營部分國營鐵路段、制定國家鐵路政策白皮書、改善專業技能移民申請程序、推動電子簽證及落地簽證。
  • 目前將電視類比訊號全面移轉為數位訊號進度仍落後,其他改革進展包括:更新專業技能工作簽證核發程序、縮短用水申請程序、核發環境評估影響期間縮短為57日,將審查私人發電申請期間縮短至19日、邀請民間企業投標德班港及伊麗莎白港擴建、修法開放民間投標經營16個鐵路段、電力管理法草案已送國會審議,未來將再研議進一步開放落地簽證國家,另電力改革方面,南非能源管理機構(Nersa)已受理80件民間發電申請案,總發電量達6000MW,並將持續推動Eskom國營電力公司改革。

A:

Cape Business News報2022.08.02南非經濟組摘譯

  • 南非本(2022)年6月對外貿易順差共242億斐鍰,較5月貿易順差餘額309億斐鍰略為衰退,主要原因為6月出口較5月增加1.6%,然進口增加6.3%。
  • 6月出口產品以白金、黃金及鑽石等貴金屬及鐵、煤等礦產為最大宗,其中貴金屬出口金額較前月增加25億斐鍰(+6%),礦產出口金額則較前月減少32億斐鍰(-6%)。
  • 貴金屬出口金額增加主要原因為高國際價格及利用空運出口,不須經過效率低落之Transnet國營運輸集團經營之鐵道及港口。儘管國際礦產價格高漲,出口金額仍衰退,主要原因係國營鐵路及港口效率低落,導致礦產出口減少,目前南非礦產出口商已逐漸選擇莫三比克馬布托港出口,強化礦產出口競爭力。
  • 6月進口產品中,礦產增加74億斐鍰(+21%),蔬菜類產品進口增加10億斐鍰(+42%),該兩項產品進口價格上漲主要原因為烏俄衝突使國際油價飆升,導致南非輸入性通貨膨脹,加上南非儲備銀行(SARB)調升平準利率及Eskom國營電力公司無預警限電措施,弱化南非全球競爭力。
  • 南非對外貿易主要市場中亞洲市場存在貿易赤字,6月南非自亞洲進口增加9.8%,對亞洲出口則衰退1.3%。

A:

依據瑞士天然瓦斯工業公會(VSG)發布新聞稿,該公會與瑞士聯邦政府及瑞士天然氣供應廠商自本年3月起組成一個工作小組為加強2022/2023年冬季瑞士天然氣儲備量。該小組表示已達到冬季儲備量預定的2項目標,其中第一項目標為儲存瑞士全年天然瓦斯使用量(35 TWh)的15% (約6 TWh)之儲備量於鄰近國家的儲存設備,第二項目標為如有需求可以在短時間內從法國、德國、義大利及荷蘭等國家獲得20% (6 TWh)的天然瓦斯供應量。

 

該公會會長Mr. Daniela Decurtins表示,瑞士天然瓦斯供應商正努力尋找其他天然氣來源的採購,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

 

 

資料來源: 瑞士天然瓦斯工業公會(VSG)

日期: 2022年8月25日

A:

據法媒L'Usine Nouvelle本(25)日專訪報導,旨揭D-C會長(施耐德電機公司資深副總裁)預測法國本(2022)年冬季可能發生停電,對企業造成衝擊。因此,CCI繼法國經濟振興計畫下提供20萬次企業診斷及5萬次生態轉型諮詢服務後,擬自本年9月1日起續啟動「節能動員計畫」,由全國各分會輔導企業進行節能診斷,尋求降低能源消耗之解決方案,例如下班前關燈及拔下機器設備插頭等,至多可減少5%~10%之電力消耗。施耐德電機為法國跨國企業,成立於1836年,係世界最大能源管理公司及最佳解決方案供應商之一。

D-C會長表示,自新冠疫情發生迄今,經濟雖逐漸復甦,但據法國中小企業聯盟(CPME)調查,仍有16%企業面臨國家擔保貸款(PGE)償還問題。僅有27%中小企業認為本年下半年經營情況將較上半年有所改善。即便GDP有所成長,但企業刻面臨成本上漲、原物料及勞力短缺之困境,加上美元升值增加進口成本。對此,CCI將盡力引導企業度過難關。

此外,渠認為,法國最低工資已於去(2021)年調漲約7.7%,且公務部門亦已調薪5%,因此企業確有加薪之必要。即便目前仍有提高員工購買力之馬克洪獎金制度,但固定薪資必須調漲,以防員工離職,畢竟目前勞動力市場處於供不應求狀態。因此,CCI亦協助企業撰擬徵人啟事及打造雇主品牌,吸引求職者注意。

有關媒體詢及工業方面之推動情形,D-C會長表示,法國長久忽視工業發展,並非CCI可獨力改變。工業與貿易及創新係環環相扣,因法國對外貿易約有80%為貨品,加上技術創新多半由貨品生產所驅動,即便進入數位時代也是如此。因此,即便去年服務業順差計360億歐元,但迄本年3月底,整體對外貿易逆差於過去1年達到1,000億歐元。然而,新冠疫情使法國海外企業考慮回國生產,政府斥資540億歐元推動之2030年投資計畫應可促進企業回流,推動再工業化,CCI將居間協助企業獲得所需資源。

A:

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唯一提供消費者和企業現金服務的金融服務公司Kassagiro,因其母公司ClearOn認為該項金融服務並未帶來盈利,因此決定將自9月份起停止提供現金服務。根據瑞典郵政電信局(The Swedish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Authority, PTS)的數據統計顯示,去(2021)年透過Kassagiro交易的現金金額,今年僅約20萬張紙幣。

由於老年人和身心障礙者現仍多以現金為其主要支付方式,此一停止提供現金服務的決定,引起國家退休者協會嚴詞反對與譴責,因為ClearOn並未致力於維護使用現金者的權益,而且現階段的數位科技尚無法協助所有人僅依賴數位金融生活,ClearOn的決定只會造成許多人生活的不便。

A:

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為了抑制持續高漲的通貨膨脹,瑞典中央銀行表示,在短期內未來仍將持續升息。因為預期經濟將出現軟著陸,如何因應在降低通貨膨脹回到2%的同時,又不至於過度影響市場發展,需要再忖度到底應升息多少。央行將於9月20日宣布下一次的升息幅度和相關貨幣政策。

瑞典銀行(Swedbank)則認為瑞典央行應持續升息直至通貨膨脹回復至平穩。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