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國能源資訊署報告指出截至 7 29 日當周原油庫存大增 450 萬桶,導致油價週三下跌 4%,重返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前的價格。

分析師指出,美國原油庫存增加,加上經濟放緩對石油需求下滑都是油價下跌的推力,至於石油輸出國家組織週三決定 9 月將每日增產10 萬桶,由於數量太小影響不大。

週四油價持續探底,西德州中級原油(WTI)已跌破90美元/桶大關。

總部位於休斯頓的 Freeport LNG  6  8 日發生爆炸,迫使工廠關閉以評估損壞並進行維修。自由港液化天然氣公司(Freeport LNG)占美國液化天然氣總出口能量 20%,每日處理 21 億立方英尺的天然氣。該公司是全球第七大液化設施,也是美國第二大液化設施。

美國輸油管和危險材料安全管理局(Pipeline and Hazardous Materials Safety Administration)已於日前批准Freeport LNG重啟營運,該公司表示將在 10 月重新啟動三條液化生產線、兩座液化天然氣儲存槽和一座裝卸碼頭,將盡快達到每日 20 億立方英尺的液化出口能量,履行對長期合同客戶的義務。

A:

哥倫比亞共和報(La Republica)報導,哥倫比亞國營石油公司(Ecopetrol)董事長Felipe Bayon表示,依據該公司公布2022年上半年營運概況,營業額76.4兆披索,獲利17.1兆披索(以本年841美元兌換4,290披索折算計39.86億美元)超越2021全年獲利,並創歷史新高。另該公司2022年第2季公司營業額43.9兆披索,獲利10.5兆披索,表現亮眼。

 

哥國Ecopetrol公司石油日產量方面,2021年第4季、2022年第1季及第2季分別為695,000桶、692,000桶及704,600桶,而2022年第1季日產量較2021年第1季成長約3萬桶。哥國杜傑總統(Iván Duque)對E石油公司於2021年及2022年持續穩健成長,2020年疫情最困難時期,仍為全球少數維持獲利之能源企業予以高度肯定。

在財報表現方面,2022年上半年E石油公司之股息收益率20%達歷史最高水準,另該公司之已動用資本回報率(Roace)亦高達17.1%。分析其營運收入及獲利攀升原因,主要歸因於國際油價較本年年初平均上漲逾40%及強勢美元所致。

 

Ecopetrol公司截至20226月投資額達22.29億美元,其中石油及天然氣資本性支出達18.13億美元(其中於哥國投資占77%,另於巴西與美國投資占23%),而2022年全年投資預期將介於48億美元至58億美元間,符合上屆該公司股東大會決議之方案。

 

此外,E石油公司將持續推動生產氫能源計畫,規劃至2040 年生產100萬噸氫氣為其政策目標。該產品將包括 40%綠氫、30%藍氫與30%灰氫,為實現目標其投資額將達25億美元。2022年上半年已完成於其煉油廠建設2座氫氣裝置第一階段工程,每座氫氣設備年產將達9萬噸之氫氣。

 

新政府上任後,倘基於環保之目的,禁止水力壓裂開採法,專家警告,哥國政府恐將減少石化開採每年高達153兆披索之權利金(占每年預算收入12%),影響長期經濟穩定發展。

A:

資料來源:The Nation,2022年7月28日

 

泰國Kasikorn研究中心(KResearch)表示,消費者正關注環保產品與服務,因所有消費者都在某種程度上受到環境問題的影響,例如自然災害導致的生活成本上升,以及空氣污染與廢物導致的醫療費用。

 

環境問題迫使消費者改善其行為,以減輕對環境的影響,例如使用可生物降解(biodegradable)的包裝及節能設備。然而,消費者對使用公共交通來減少能源消耗並不感興趣,因此有必要開發一個滿足消費者需求的交通系統。

 

KResearch表示,消費者還希望製造商推出更環保的產品與服務,並增強對產品及服務品質與安全的信心。據該中心研究報告顯示,66.3%的消費者願意以不高於正常價格20%的價格購買環保產品與服務,僅有3.4%的消費者願意以與正常價格相近的價格購買環保產品與服務。此反映消費者願意以更高的價格購買產品與服務,以減輕對環境的影響。

 

另據該中心調查發現,71.4%的消費者有興趣購買環保食品與飲料,其次是肥皂、洗髮水及清潔劑等消費品(49.3%),商業部門可利用此議題以擴大業務並促進銷售。

 

95.8%的投資者建議商業部門應在商業運營中實施環境保護(Environment)、社會責任(Social)與公司治理(Governance),以贏得消費者的信心。85.7%的人表示願將ESG策略納入投資考慮。此外,75.4%的受訪者考慮出售面臨ESG問題的公司資產。

 

72.8%的投資者有興趣投資與再生能源相關的業務,其次是生物技術(50.1%)及食品與飲料(46.7%)。KResearch還建議部門之間,特別是政府部門間的合作,對於解決環境問題的必要性,促使消費者能以合理的價格購買環保產品與服務。

A:

馬來西亞財政部副部長莫哈末沙哈(Mohd Shahar)頃表示,隨著「2022年銷售法令」修正案國會三讀通過後,未來所有電商平臺,不管透過海運或空運銷售至馬國,價格低於500馬幣(約112.2美元),將被課徵10%銷售稅。前述修正案是為了更公平對待在電商平臺銷售的國內商品。

 

由於國內生產及銷售的產品本來就須依法繳稅,然國外進入馬國的商品則因低額豁免而無需繳交稅務,這對國內商家不公平。

 

另一方面,馬國在野黨議員要求政府豁免外國進口商品的銷售稅,同時降低國內商品的稅額以減輕人民的負擔。

 

截至目前為止,馬國政府尚未決定前述新稅務的落實日期,主要是必須先讓各單位,包括關稅局、業者及消費者做好準備。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汶萊財政暨經濟部副部長凱魯丁(Khairuddin)頃於汶萊─中國大陸經貿論壇上表示,東協國家與中國大陸的對話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過去許多年來,汶萊與中國大陸密切合作,涵蓋範圍包括貿易與投資在內的許多領域,汶萊盼吸引更多中國大陸企業進駐。

 

汶萊重視中國大陸在物流、水產養殖、石油與天然氣下游產業及銀行服務等領域,因其不僅為汶萊創造就業及國內生產毛額做出貢獻,亦為汶萊經濟多元化做出重要貢獻。中國大陸仍為汶萊最大貿易夥伴及最大外資來源國之一。

 

汶萊政府刻正朝經濟多元化方向邁進,自石油與天然氣產業轉向食品、石油與天然氣下游產業、旅遊、服務以及資通訊科技等產業。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馬來西亞首相依斯邁沙比里(Ismail Sabri)頃於布城接見到訪的土耳其外長Mevlut Cavusoglu時表示,2021年馬國與土耳其雙邊貿易額為169.7億馬幣(約40.7億美元),較2020年增加74.23%,主要歸功於2015 年 8 月 1 日兩國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MTFTA)。

 

目前馬國與土耳其刻正進行最終談判,以擴大 MTFTA 的範圍,並涵蓋投資、服務與電子商務等領域,以便強化兩國的貿易潛力。自1957年起,馬國與土耳其就開始建立雙邊關係,目前兩國雙邊關係已升級為全面策略夥伴關係(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

 

在糧食安全方面,馬國與土耳其已同意積極合作,共同發展永續的糧食供應鏈,以實現互惠互利。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根據美國著名雜誌─「財星」(Fortune)發布「2022年全球500強」企業排行榜顯示,雖受全球政治與經濟動盪影響與挑戰,然後新冠疫情的經濟復甦、帶動國際原油價格攀升,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簡稱國油)的排名,從2021年的第277名,上升至第216名。

 

根據該雜誌數據顯示,2021年國油公司營業額為598.74億美元,較2020年增加40.7%,盈利則為100.9億美元。國油公司總資產為1,525億美元,在全球聘僱4萬6,884名員工。

 

國油公司唯一入榜的馬國企業,已連續26年上榜。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一、    依據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於本(2022)年8月4日發布的新聞稿指出,該局將發行首批「綠色新加坡政府基礎建設債券(Green SGS(Infra)」,該主權債券為期50年,總發行額為24億星幣,票息率為3.04%,供民眾及投資機構認購的金額分別為5,000萬星幣(3,627萬美元)及23.5億星幣(17.05億美元)。
二、    上述債券獲投資機構熱烈反應,認購額已逾53億星幣(38.45億美元),認購率超過1倍。一般民眾可於2022年8月5日上午9時起透過自動提款機、網絡銀行或手機銀行申請,截止日期為8月10日中午12時。該債券將以星幣計價,須以1,000星幣(725美元)倍數申請,散戶及投資機構最低認購額分別為1,000星幣和20萬星幣(14.5萬美元)。
三、    星國政府前於2022年2月在財政預算案中宣布,擬於2030年前發行總額高達350億星幣(253.9億美元)的綠色債券,以協助政府綠色基礎建設項目發展,並於6月發布綠色債券架構,明列綠色債券收益適用領域及項目。上述債券是新加坡政府綠色債券計畫的一部分。
四、    上述債券是新加坡政府首次發行如此長年限的債券,此前最長年限為30年。該債券亦是星國政府首次以「銀團(syndication)」方式發行,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委任一組銀行作為承銷商(bookrunner)共同銷售。主權綠色債券符合目前綠色金融趨勢,部分亞洲經濟體(香港及韓國)已展開綠色債券計畫,支持去碳化措施,推動綠色金融市場,例如香港政府已於2022年5月推出的零售綠色債券,發行額約為35億星幣(25.39億美元)。
五、    據新加坡星展銀行表示,星國政府發行綠色債券,除了給法定機構及政府部門樹立良好榜樣,亦有助推動更多企業發行綠色債券。新加坡是首個發行50年期主權綠色債券國家,亦是全球僅有9個及亞洲唯一被3個評級機構評選為AAA級的主權國家。
 

A:

一、    新加坡聯合早報於本(2022)年8月5日報導,據星國3大銀行(星展銀行、大華銀行及華僑銀行)陸續發布的2022年第2季及上半年業績顯示,由於淨利息收益率強勁上揚,帶動淨利息收入增加,3大銀行於2022年第2季淨利皆取得成長。分析師預估,未來淨利息收益率將進一步升高,繼續支撐銀行盈利成長。
二、    上述報導指出,倘與去(2021)年同期比較,新加坡3大銀行在2022年第2季淨利成長7%至28%,華僑銀行(OCBC)淨利成長最多;淨利息收益率(NIM)亦皆取得雙位數成長,星展集團(DBS)及華僑銀行的淨利息收益率均增加13個基點,大華銀行(UOB)則上升11個基點。
三、    據新加坡輝立證券研究部指出,3大銀行業績良好,主要由利率上升所帶動,儘管貸款及收費收入成長放緩,但未來利率上揚可支撐銀行盈利成長。預估3大銀行資產素質皆能保持韌性,亦擁有足夠準備金因應不同市場變化。星展集團研究分析師表示,除了大華銀行因旗下中國房地產公司世茂集團出現債務違約,另2家銀行資產素質都維持堅韌,預估3大銀行的淨利息收益率在2022年第3季將進一步升高。
 

A:

A:

據越南工商部與財政部之跨部公告,自本(2022)年8月1日起E5 RON92汽油調降至24,620盾/公升(約為1.07美元/公升)、RON95 油價調降至25,600越盾/公升(約為1.11美元/公升)、柴油調降至23,900越盾/公升(約為1.04美元/公升)、煤油調降至24,530越盾/公升(約為1.07美元/公升)、重油維持16,540越盾/公升(約為0.72美元/公升)。

A:

布拉格晨報(Prague Morning)本(2022)年7月26日報導,歐盟致力於本年11月1日前儲存80%天然氣,但因自俄羅斯輸送天然氣至歐洲主要天然氣管北溪1號降低輸送量至20%,致影響歐盟上述儲存目標量之努力。
捷克每年天然氣消耗量約94億立方米,其中98%來自俄羅斯,在俄烏戰爭之前,捷克幾乎全部仰賴俄羅斯天然氣供應,目前正積極尋求替代供應來源。捷克貿工部長西凱拉(Jozef Síkela)表示,捷克目前天然氣儲存量已達80% 滿,另透過荷蘭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已確保約30億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氣供應,佔捷克天然氣年度消耗量約3分之1。
歐盟呼籲會員國抑制天然氣使用,為冬天預作準備,並警示不排除俄羅斯全面切斷天然氣供應之可能。
 

A:

布拉格媒體Expats本(2022)年8月3日報導,德國外交部部長Annalena Baerbock與捷克外交部部長Jan Lipavský本年7月底討論捷德氫能公車路線計畫,但未揭露上路日期等具體細節,僅知將停靠拉貝河畔烏斯季地區(Ústí nad Labem)。
包括布拉格等捷克數個城市已開始規畫測試氫能公車加入公共運輸服務,惟尚未以常態性方式導入。捷克目前缺乏氫能車輛基礎設備,首個氫能公車加油站於6月29日在捷克西北邊Moravia-Silesia 地區工業區開始提供服務。
德國外交部部長Annalena Baerbock表示,再生與清淨能源的開發與使用,將有助歐盟減少對俄羅斯石化能源的依賴,德國的目標是對俄羅斯能源之依賴降為零。再生能源是確保自由與安全的途徑,德國已準備加速再生能源之國際合作,包括供應鏈、綠氫全球市場及儲存和能源效率法規等方面。
過去幾年氫能公車之發展緩慢,甚至落後於電動巴士。法國蒙彼利埃市(Montepellier)本年1月取消51輛氫能巴士之契約,因該市發現氫能巴士運作成本大約是電動巴士之6倍。然而,目前在歐洲已有一些城市開始使用氫能公車,如蘇格蘭的亞伯丁,減少不少二氧化碳排放。
歐盟2035年將禁止販售燃油新車,許多車廠已推出電動車等替代性選擇。
 

A:

依據瑞士每日廣訊報(Tages-Anzeiger)2022年8月5日新聞報導,瑞士聯邦委員會計畫於本月針對中國制裁事宜作出決定。瑞士聯邦委員會本月討論重點為是否應採納歐盟對中國之主題性制裁(thematic sanctions)。據報導瑞士經濟、教育暨科研部長Mr. Guy Parmelin主張避免於瑞士規章中採納歐盟之主題性制裁。

 

中國為瑞士僅次於歐盟及美國之第三大出口市場,與瑞士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但歐盟與中國未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目前瑞士輪值總統暨外交部長Mr. Ignazio Cassis針對瑞士是否繼續跟進歐盟對中國之主題性制裁尚未表態。

 

自2021年春季以來歐盟使用之主題性制裁不同於以往針對特定國家之制裁,而依據化學武器、大規模網路攻擊及人權議題等,對來自不同國家之個人、公司及組織實施制裁。瑞士作為聯合國的成員有義務根據國際法實施安理會決定的制裁措施,但沒有義務跟進歐盟制裁措施,因此瑞士聯邦委員會將酌情決定瑞士是否全部、部分或完全不採取歐盟措施。至今瑞士聯邦委員會權衡外交政策、經濟和法律層面的考量後,跟進了歐盟對俄羅斯的制裁措施,但此舉於瑞士境內備受批評。 

 

 

資料來源:瑞士每日廣訊報(Tages-Anzeiger)

日期: 2022年8月5日

 

A:

波蘭石油及天然氣巨頭將於下半年提出合併計畫

波蘭石油巨頭PKN ORLEN繼2020年7月由歐盟執委會批准收購波國石油公司Lotos集團後,日前提出將與波國天然氣商PGNiG合併,下半年將於各自股東大會提出合併計畫。

波國政府表示整併後的PKN ORLEN將成為中歐最大石油天然氣集團,成為全球廠主要參與者之一。

A:

波蘭補貼以燃煤為主要供暖來源的家庭每戶637歐元

自俄國入侵烏克蘭後,煤炭價格持續攀升,造成以燃煤為主要發電來源的波蘭發電廠成本不斷飆升。波蘭總理本日表示政府為協助波蘭家庭因應能源成本上升之影響,政府除已通過煤炭補貼法補助供暖成本,並亦要求能源公司提高成本分擔。

謹查,波蘭75%能源需求來自燃煤發電,不過面對歐盟減排計畫與全球能源轉型趨勢下,波蘭與工會於2020年達成協議至2049年停止煤炭生產。

A:

法國產業雜誌新工廠(UsineNouvelle)本(8)月5日報導,根據安永(Ernst & Young ,EY)最新公布去(2021)年評比排名,法國連續第三年為外商投資歐洲目的地排名第一的國家,領先德國與英國,鞏固其歐洲首選地位,專家呼籲不容故步自封,仍須再接再厲改善投資環境,以維持外資吸引力。

 

法國投資案主要為擴建現有廠區,平均創造就業機會數量較少,僅約33個,而德國與英國則多吸引處女地(greenfield)開發創建之嶄新投資案﹐平均創造就業機會相對較多,分別為 82 個及122 個。

 

目前法國較不易吸引最具結構影響力之產業投資案,除了地方當局之優惠措施外,萊茵河對岸的德國,其工業結構內涵對外資更具吸引力;繼特斯拉(Tesla)在柏林興建歐洲超級工廠後,英特爾(Intel)的歐洲半導體工廠亦選擇落腳德國中部Magdebourg,此等訊號都值得法國決策者省思。

 

報告分析,外資青睞法國具競爭力的能源成本及可供使用的勞動力;至於缺點則是部分地區工業用地難尋,且行政作業手續冗長緩慢,法國若想鞏固寶座,即須針對弱點檢討改進。而月前美商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與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宣布將在法國打造超級晶圓廠正是令人振奮的佳音之一。

A:

法國經貿雜誌國貿觀測(Le MOCI)本(8)月3日報導,法國政府頃於上(7)月底選定能源龍頭TotalEnergies集團於Le Havre港設置液化天然氣(LNG)臨時接收站計畫,將於秋季開始施工,預計於明( 2023) 年 9 月起運作。

 

法新社自 Seine-Maritime省當局獲悉,已選定TotalEnergies設置浮動式LNG接收站,名為Cape Ann。將利用該集團裝置具備儲存槽與再氣化設施之FSRU浮動式接收站(Floating Storage and Regasification Units)的兩艘船舶其中之一,屆時每年將可為全國供氣網絡注入多達 50 億立方公尺的天然氣,相當於法國去(2021)年進口俄羅斯天然氣的六成。據悉,一旦度過短缺危機將予拆除。旨揭計畫同為參議院 月底通過國民購買力緊急措施中有關能源自主部分內容。

 

法國目前有4座進口LNG接收港站,2座於地中海岸Fos-sur-Mer、1座在西北岸Montoir-de-Bretagne 及1座位於北岸的第三大港Dunkerque。S-M省當局表示,Cape Ann接收站挹注量將占法國年度耗氣量約 10%,主要供氣來源將包括挪威、卡達、阿爾及利亞、美國、奈及利亞、安哥拉甚至埃及。

A:

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義大利媒體(padovanews.it)2022年8月5日轉述路透社報導,義大利政府即將與美商英特爾(Intel)公司達成投資補助協議,在義大利投資50 億歐元興建半導體封裝及組裝廠。

上述建廠計畫是英特爾預計在歐洲投資880 億美元長期投資計畫的一部分,目的在歐洲建廠擴大產能且協助歐洲不再依賴中國製造電子元件。英特爾首批對歐洲投資之170 億歐元將分別用在德國興建半導體大型製造廠並在法國成立一個新研發(R&D)及設計中心,以及持續投資愛爾蘭、義大利、波蘭及西班牙在研發、製造、代工及生產後端階段之業務活動。

據報導指出,即將卸任之德拉吉政府預計8月底將與英特爾達成協議,義大利政府或將出資40%以獲得英特爾設廠機會,但德拉吉總理辦公室與英特爾公司均拒絕發表示意見。

預測義大利北部皮埃蒙特(Piemonte)或威尼托(Veneto)兩省為最有可能建廠處,原本倫巴第省(Lombardia)、普利亞省(Puglia)及西西里島(Sicilia)皆在考慮名單上。

歐盟在2021年2 月宣布《歐洲晶片法案》,制定將歐洲晶片之全球占比自目前之10%提高至2030年20%之目標,預計額外資金籌措將來自歐盟財源。

A:

依據瑞士新蘇黎世報2022年8月5日新聞報導,新冠病毒疫情管制措施導致專業技術人員及零件短缺,造成全球供應鏈緊縮,並使得製造業生態發生重大變化;以往之零件於生產前才需到貨之採購標準程序不復存在,為降低供應商貨源中斷風險,製造商大幅擴大倉儲。

 

瑞士Kardex倉儲技術集團執行長Mr. Fankhänel表示,疫情前零件及時到貨便可投入的生產模式為生產商節省許多倉儲成本,但目前全球供應鏈不穩,該模式可能導致生產廠房停擺。為避免該窘境,生產商將首要採購策略目標由零件及時到貨即投入生產,轉變為大幅增加零件倉儲以防萬一。Kardex倉儲技術集團2022年上半年訂單金額為2.58億歐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4%,並較疫情前之2019年上半年成長三分之一。2022年7月初瑞銀集團分析報告顯示,全球倉儲成長速度達到歷史新高,新訂單數量遠高於疫情前水準。

 

Interroll物料搬運技術集團表示,製造商希望回復到零件及時到貨便投入生產模式,為實現該目標生產商必須尋找當地供應商,並同時尋找多個替代方案以縮小物流中斷風險;在實現該目標前生產商無法減少倉儲量,以確保生產線穩定運作。報導並指出除目前倉儲需求增加外,未來倉儲業發展著重自動化趨勢以增加效率,而目前西方國家僅30%物流為自動化處理,仍有極大發展空間。

 

 

資料來源:瑞士新蘇黎世報(NZZ)新聞報導

日期: 2022年8月5日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