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伊朗德黑蘭時報(Tehran Times)報導,根據伊朗央行 (CBI)表示,伊朗曆去(1400年,於2022年3月20日結束)年包括石油出口之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達4.4%,排除石油出口GDP為3.9%;另據伊朗統計局(SCI)於本(2022)年6月中所做資料顯示,伊朗曆1400年包括石油出口之GDP成長率達4.4%,排除石油出口GDP為3.5%。以伊朗曆年1390年(於2012年3月19日結束)物價為基準,該國去年包括石油部門GDP達到7,569兆里亞爾(約277.25億美元),不含石油部門達到6,511兆里亞爾(約238.49億美元);前一年(伊朗曆1399年)則分別為7,254兆里亞爾(約265.71億美元) 及6,289兆里亞爾(約230.36億美元)。

SCI表示,去年伊朗農業經歷3.7%負成長,而工業以及礦業則成長6%、服務業成長4.5%。根據世界銀行本年6月7日全球經濟前景(GEP)報告,由於疫情逐漸消退以及油價高漲驅使,伊斯蘭共和國2022年產出成長預期將達3.7%。自2020年中期以來藉由石油部門以及服務業驅動伊朗經濟持續逐漸復甦,然而水及能源短缺導致農業與工業部門收縮。隨著在疫情發生後全球及國內活動的回復,伊朗石油與服務部門復甦(成長率分為11.7%及6.5%)使得該國在2021年末至2022年初期間較前一年同期經濟成長約5%。

由於乾旱以及停電,伊朗農業部門收縮2.1%。在供給方面,由於經濟活動回到接近疫情前水準,消費擴大3.4%並驅動GDP成長。進口成長(25.5%)大於出口(5.4%)回升,且投資也下降(5.2%)。世銀估計伊朗2021年經濟成長率為4.1%,而2020年為3.4%;通膨率方面,2021年為40.1%,並認為本年將會下降至37.6%,明年則為34.8%。

全球市場緊繃引發較高的油價以及石油出口量成長預期,預估將降低財政壓力,然而持續增加薪資與年金花費所導致之高支出成長,預期於2022到24年期間財政平衡達致GDP3.8%赤字。

A:

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義大利媒體(tgcomnews24.com)2022年7月24日報導,義大利Rollon S.p.A.公司持續投資創新業務,在不斷成長之線性滑軌技術及特定市場需求下,已計劃在義大利北部城市Agrate Brianza興建新廠,將整合原位在北義之Arcore 及Vimercate兩廠之生產;此次整合計畫投資總額約共200萬歐元,2022年營業額預計成長20%。


義商Rollon S.p.A.擁有廠房5,000 平方公尺,專門生產線性滑軌(linear guides)、伸縮桿(telescopic rods)及線性軸(linear axes),歐洲為其主要銷售市場。目前正在興建之Agrate Brianza新廠,除將新設CNC數控加工中心外,亦將承接其他兩廠之業務轉移,包括自Vimercate廠移轉定型淬煉技術及自Arcore廠轉移加工機械。據Rollon S.p.A.公司財務長Stefano Zicinato表示,該公司將不會停止Arcore 及Vimercate兩廠業務,並將為精準分工目標增添新型機械,主要將為Vimercate廠添購數控機床、矯直機及銑床、Arcore廠將引進新組裝技術及鋁型材加工機。

A:

據法媒Le Monde本(25)日報導,法國衛星服務商Eutelsat宣布已就英商OneWeb收購案展開討論,如順利進行,將於距離地球550~1,200公里處設立低軌道衛星網路服務,與SpaceX及Amazon等美國業者抗衡。該案談判已進行數月,將在平等基礎上合併2家公司,維持雙方股東之平衡;OneWeb市價估值34億歐元,Eutelsat約24億歐元,但透過特別股利注入,應可填補此一差距。

OneWeb之股東包括印度商Bharti Global(30%)、法商Eutelsat(23%)、英國政府(17.6%)、日商Softbank(17.6%)及韓商Hanwa(8.8%),Eutelsat之最大股東則為法國公共投資銀行(Bpifrance),持股達20%。雙方合併成立之公司暫時命名為New Erika,投資門檻高達50億~100億美元。其總部將保留在法國,管理階層與Eutelsat一致,由Dominique D’Hinnin擔任總裁,Eva Berneke擔任總經理。

衛星網路正在取代光纖網路之地位,不但可突破地形及基礎建設之限制,且擁有超高網速及低延遲時間,無論在行動通訊、雲端、視訊、遊戲,或是運輸、金融、國防等領域,對於推動5G具有極大助力。目前除OneWeb以外,西方國家僅有4家衛星網路服務,包括美國之Starlink、Kuiper、Boeing及加拿大之Lightspeed;中國業者之發展亦相當活躍。

因具有高度戰略重要性,前述衛星網路業者均獲得所屬國政府之支持。OneWeb規劃部署共648顆衛星,於本(2022)年底網路覆蓋率將遍及全球。旨揭收購案完成後,亦將獲得法國政府支持,打造歐洲自有之低軌道衛星網路。此亦呼應馬克洪總統本年2月召開之歐盟太空產業非正式部長會議中所提,歐盟應儘速部署自有之衛星網路,以鞏固區域安全及太空主權。

A:

資料來源:史國中央銀行 一、史國中央銀行(Central Bank of Eswatini)於本(7)月21日發布本(2022)年7月份貨幣政策聲明報告,宣布在考量國內外經濟情勢及通膨風險等因素後,決定將該行重貼現率自原先之4.5%升息兩碼至5.0%,史國優惠貸款利率(prime rate)亦自原先之8.0%調高至8.5%,此次升息係史央行於本年5月宣布升息2碼後再次宣布升息。史央行分析指出,全球經濟情勢持續受地緣政治之緊張局勢影響,各國央行為因應高漲物價所採取之貨幣緊縮措施影響全球經濟成長前景。 二、旨揭報告指出,在史國經濟情勢方面,史國央行將2021年第4季史國經濟成長率自原先預估之2.1%下修至2.0%,並估計2022年第1季史國經濟成長率達4.5%,史國經濟表現出現好轉。史央行分析,史國第一產業部門(農業部門)與第二產業部門(工業與製造業部門)展現韌性與成長係史國經濟好轉主因。在整體物價方面,史國通貨膨脹率自5月之3.9%增至6月之4.6%,史央行分析其主因係「交通運輸」費用因上漲9.2%及「糧食」物價上漲6.7%。史央行亦將史國2022年整年之通貨膨脹率自原先預測之4.10上修至4.38%,並認為俄烏持續戰爭等因素導致糧食與油之價格高漲,史國通膨恐有持續攀升之風險。 三、在史國債務方面,史國公債(包括內債與外債)整體規模於本年6月底達292億史鍰(占GDP 37.4%),相較本年4月底之269億史鍰增加8.2%;史國外匯存底則於本年6月15日達100億史鍰,相當於史國3.7個月進口額。在信貸方面,本年5月底史國民間信貸規模為163億史鍰,較本年4月底增加1.5%,其主因係企業與家戶部門信貸規模分別增加4.0%與0.5%所致。 四、謹查,史國與南非同屬「共同貨幣區」(Common Monetary Area)成員,史鍰匯率與南非幣掛勾。本年5月南非儲備銀行宣布生息兩碼,史央行隨即宣布升息兩碼;本(7)月南非儲備銀行宣布升息三碼,史央行亦於本月宣布升息兩碼。倘全球通膨風險持續上升,本年南非儲備銀行與史國央行是否再次連動升息值得關注。

A:

查歐盟執委會於2022年4月27日對匈牙利啟動歐盟預算核撥資金與法治原則(rule of law)掛鉤的機制,係歐盟首次採取措施以打擊歐盟會員國涉及貪腐行為。歐盟在書面通知表達對匈牙利政府採購制度、調查及起訴機構的獨立性、腐敗以及與農業補貼相關的利益衝突的擔憂。匈國政府於6月27日提供回應。

依據駐地媒體報導,歐盟執委會發言人Arianna Podesta 7月21日表示,雖然歐盟執委會承認匈牙利回應內容已採取解決與法治原則問題相關的措施,但仍有部分補救措施不符法治原則機制的規範。執委會已於7月20日授權預算執委Johannes Hahn將執委會建議的措施通知匈牙利當局,匈國將有1個月時間提交額外的補救措施,且歐盟將會與匈牙利就匈國提議措施進行協商。P發言人表示,歐盟執委會將考慮匈牙利所提補救措施及未來1個月提出的其他措施後,再決定是否向歐洲理事會建議採取做法。

若匈牙利不能就法治原則解決方案與歐盟執委會達成協議,匈牙利可能會損失數百萬甚至數十億歐元的補助。屆時將由歐盟27國財政部長理事會以特定多數做出最終決定。

A:

為保護匈牙利家庭及經濟的能源供應,匈牙利政府於本(2022)年7月13日宣布進入能源緊急狀態,並已批准相關因應措施,包括自8月1日起,匈牙利提供家戶的電力及天然氣價格優惠將有使用量限制,每月消費如超過平均使用量,將依市價支付,額外收取的費用將投入能源保護基金。

依匈牙利本年7月21日第259/2022號法令(VII.21. 2022)公布減少能源補貼的細節,自2022年8月1日起,政府對住宅提供的能源價格優惠機制上限為電力每年2,523度(每月210度電),天然氣年消費1,729立方公尺(每月144立方公尺)。額度內可享有優惠價格,超過額度的消費量則依匈牙利能源及公用事業管理局(MEKH)公告的價格計算,費率將每季調整一次。新的計價費率為:

  • 天然氣:年消費量低於1,729立方公尺者,每立方公尺支付102福林(約新台幣7.81元);超過1,729立方公尺的部分,每立方公尺費率747福林(約新台幣57.20元);
  • 電:年消費量低於2,523度者,每度支付36福林(約新台幣2.76元);超過2,523度部分,每度費率70.1福林(約新台幣5.37元)。夜間費率亦有不同,如小型用戶為每度23.1福林,較大的用戶為62.9福林。

匈國負責公用事業價格機制的執委Szilard Nemeth表示,超過額度的新費率稱為“住宅市場價格”,未完全反映市場價格,以減少消耗能源較多家庭的負擔。例如,天然氣市場價格目前為每立方公尺1,020福林,電費實際市場價格為每度268福林。此外,大型家戶(約30萬戶)將另提供優惠,如育有3個孩子的家庭年消費限額增加600立方公尺,4個孩子的家庭消費限額增加900立方公尺,5個孩子的消費限額再增加300立方公尺,以此類推。但匈國政府未宣布大家庭用電量的類似折扣,亦未說明如何處理耗電量大但沒有天然氣的家庭。

N執委表示,使每個人享用低價能源是無法持續(unsustainable),但也無法突然讓民眾完全承擔市場價格。

A:

亞馬遜近日斥資39億美元,收購初級美國醫療服務提供商One Medical(圖),目的是為尋求更多的增長機會。資料圖片

亞馬遜絕大部分營收來自於網絡零售,而大部分利潤來自於有優勢的雲計算業務。不過,亞馬遜21日宣布將斥資39億美元,收購初級美國醫療服務提供商One Medical(醫院集團)。新浪科技報道稱,這是亞馬遜在醫療保健領域邁出的重要一步。One Medical將成為亞馬遜醫療板塊的新成員,醫療板塊還包括了網絡藥房、遠端醫療服務、以及新興的診斷業務。

One Medical之前,亞馬遜有過兩宗大規模的併購交易,即在2017年斥資137億美元併購美國生鮮食品零售商「全食超市」,以及在去年斥資84.5億美元,收購荷里活百年製片廠米高梅公司。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管理學教授費德曼評價說,亞馬遜這一次併購,表明亞馬遜以及谷歌、Meta、蘋果等其他矽谷巨頭,已經從科技企業轉型為「現代綜合性航空母艦企業」,在傳統優勢業務的基礎上,他們在尋求更多的增長機會。費德曼表示,矽谷科技巨頭的戰略,就是在與核心業務相鄰的領域內尋找增長機會,因為核心業務現在略受到限制。對亞馬遜來說,電子商務依然是電子商務,但是他們可以尋找諸如醫療保健這樣的高增長業務,或是通過併購米高梅,讓海量用戶去看媒體內容以及廣告。

美國研究機構「內幕者情報」的數字健康分析師菲力浦斯稱,亞馬遜這樣的公司希望尋找高增長的新機會,而醫療保健市場已經成熟,通過這一次併購,亞馬遜等於向外界宣布,自己已經進入市場,要贏取份額。

亞馬遜在美國乃至全球已遭遇了反壟斷監管壓力,因此已不能在核心業務領域展開併購。這樣,亞馬遜開始在過去不熟悉的領域進行大規模併購,比如醫療保健或是自動駕駛。

亞馬遜之前收購的米高梅和全食超市,和公司包郵會員業務(Prime)緊密相關。數以百萬計的包郵會員,已經成為亞馬遜的忠實粉絲,帶來源源不斷的購物消費。

One Medical也可能遵循類似的整合思路。之前,亞馬遜已經面向包郵會員推出了網上購藥方面的福利。

美國Edward Jones公司的高級分析師亞博盧表示,亞馬遜可以面向包郵會員提供打折的醫療保健服務,這樣就可以進一步提高包郵會員的忠誠度和粘性,無異於錦上添花。

報道指,在上述的三宗大併購之前,亞馬遜在這三大領域內,更多是自力更生,按照自己的方向發展業務。

2005年左右,亞馬遜投入資金和人才資源,開始進入生鮮食品市場,推出了「亞馬遜生鮮」和「Prime Now」配送服務。但是在發展了十年之後,除了一個快速配送服務,亞馬遜在生鮮領域乏善可陳。隨後,亞馬遜「一怒之下」併購了全食超市。全食超市帶來了豐富的生鮮食品行業經驗,以及遍布美國各地的零售店網絡。

在網絡視頻市場,亞馬遜的「Prime視頻」能夠叫板奈飛、迪士尼等行業領軍企業,亞馬遜每年投入幾十億美元,製作各種原創精品劇集,吸引消費者購買視頻會員。

通過併購米高梅,亞馬遜的視頻版權庫獲得了質的飛躍,該公司一下子擁有了「007系列電影」、優質付費電視頻道Epic等資產。

同樣在醫療健康領域,亞馬遜已經耕耘多年。2018年,亞馬遜斥資7.5億美元併購PillPack公司,隨後推出了自家的網絡藥房。

總而言之,亞馬遜已經表明,如果自己幹不能得到期望的速度,那麼他們願意去通過併購實現這一目標。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2-07-23/%e4%ba%9e%e9%a6%ac%e9%81%9c%e9%a0%bb%e4%bd%b5%e8%b3%bc-%e5%b0%8b%e5%a2%9e%e9%95%b7%e6%96%b0%e6%a9%9f%e6%9c%83/4186665#page2

 

A:

電動車一哥特斯拉(Tesla)正在申請聯邦和州政府的補助來布建電動車充電樁,同時計畫開放旗下部分超級充電樁供他廠電動車使用。

拜登政府、汽車製造商及許多州政府無不設法在高速公路沿路加快興建快速充電樁,以確保駕駛可放心旅行而不必擔心沒地方沒電。特斯拉也有意爭取未來幾年在電動車領域投入總規模上看數十億美元的公共資金。

特斯拉已在全美建立快速充電網路供自家客戶使用,但在美國他廠電動車並無法共用。過去一年來,特斯拉已表示,計畫向他牌電動車開放超級充電樁,但鮮少透露開放時程及是否會開放現有或新充電樁等細節。最新的監管公告和其他文件表示,特斯拉正申請公共資金,但若要獲得批准,就得開放自家充電樁供他廠電動車使用。

根據白宮6月底發布的說明書,特斯拉將在年底前開始生產新的超級充電樁,使北美的他牌電動車車主也能使用。特斯拉尚未對此發表看法。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去年推文說,將逐步在全球陸續開放他廠電動車使用自家充電樁。特斯拉高級副總裁Andrew Baglino 4月表示,特斯拉仍努力在美國實現這個目標。特斯拉去年推出一個試點計畫,允許歐洲部分地區的他廠電動車使用自家充電樁網路。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551/6485948

 

A:

日經新聞和一家東京顧問公司聯合調查發現,從蘋果(Apple)申請的專利來看,蘋果投入汽車相關技術已有多年,也足見有意進軍汽車市場的雄心。

據日經新聞報導,蘋果多年來申請自駕和其他車用軟體的多項專利,以及座椅和懸吊系統等有助於提升駕駛舒適的硬體方面的專利。蘋果也鎖定車聯網(V2X)技術,讓車和車之間能彼此溝通並搭上物聯網,可見蘋果正大力推動建立自己的平台,追隨產業由車本身轉向整體行動化的趨勢。

蘋果對於進軍汽車市場的計畫,至今仍相當保密,不過可從專利來一窺發展至今的進度,大致可區分為以上三個領域。

日經和東京智財宏觀(Intellectual Property Landscape)分析公司發現,2000年以來至6月1日止, 蘋果一共申請並發表245個車用相關專利。

申請專利後,一般要花上18個月才會發表。因此,蘋果2021年申請的專利只發表了八項,其他大都尚未發表。蘋果2020年申請的27項專利中,5項已於2011年發表。

蘋果相關專利的申請於2017年達到巔峰66件,後來略為減少。不過東京智財宏觀執行長 Akira Yamauchi 告訴日經新聞,「若納入日後才會發表的申請件數,2021年的申請總數應該不下於2017年。」

第一支iPhone問世的隔年,也就是 2008年,蘋果開始加緊申請車用相關專利,最初著重於iPhone和汽車之間的聯結。具體來說,最初的努力集中在導航,也為2014年發表 Apple CarPlay 打下基礎,這儀表板介面能讓iPhone執行若干車上的功能。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318/6486435

 

A:

卡車司機在奧克蘭港發動的抗爭已持續數日,導致作業停擺,部分船隻已起錨駛向其他港口,或取消靠港,加劇港口壅塞。

國際碼頭及倉儲工會(ILWU)向CNBC表示,20日~22日共安排450名碼頭工作人員至奧克蘭港,卻因卡車司機不滿AB5零工法案發動抗爭,讓工人無法作業。

CNBC供應鏈熱點圖的進口貨櫃滯留和船隻等待停泊時間,已反映勞動力不足產生的衝擊。

數據提供商Project44 供應鏈分析副總裁 Josh Brazil指出:「如今,進口貨櫃在奧克蘭港需滯留超過兩周。由於缺乏複合運輸能力,即便是在工人抗議AB5法案之前,貨櫃滯留時間就已超過十天。受自營的卡車司機抗議影響,這些貨櫃將在港口停留更多時間。」

根據監測塞港情形的Marine Traffic,等待進奧克蘭港的貨櫃數量增加兩倍。有些航商不耐久等,已駛離奧克蘭港。

MarineTraffic供應鏈運輸能見度部門主管Alex Charvalias指出:「一些貨船已開始取消停靠奧克蘭港。把一周前和目前的船期表比較後,預計8月底之前抵達該港的船隻數量已下降16%。」例如,馬士基的Altair號在奧克蘭港外等待約三天後,已取消靠港,駛向長堤港。

奧克蘭港作業停擺,也衝擊美國的出口。奧克蘭港是美國農產品出口大港,近幾個月也曾因塞港導致貨櫃輪跳港。

港務當局試圖恢復港口的作業量,已設立「自由言論區」,所有抗議者都被引導至這個區域,並要求任何車輛不得阻礙碼頭作業的出入口,或其他海事作業區。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09/6485407?from=wj_catelistnews

 

A:

達美航空公司(Delta Air Lines)同意購買100架波音MAX中程客機,總價達135億美元,達美此舉對受危機影響的噴射客機投下信任票。
法新社報導,達美航空首次訂購此款省油型737 MAX 10客機,已指定從2025年起開始交運。波音公司在英國Farnborough Airshow開幕第一天即宣布此項巨額交易,其中包括再添購30架客機選項。波音也宣布日本全日空航空公司(ANA)同意購買20架較小的MAX 8客機,總價24億美元,外加兩架777-8貨機。
波音與其歐洲競爭對手空中巴士(Airbus)歷來都在Farnborough Airshow為爭奪數十億美元訂單而競爭激烈。截至目前,達美航空是唯一一家不擁有任何MAX客機的美國航空公司。
達美表示,與正在更換的舊機相比,新的737-10 客機將減少20%至30%燃油使用和廢氣排放。但MAX-10型客機尚未獲得美國民航局安全認證。
 

A:

利率走高和通貨膨脹狂飆重創美國消費大眾,房貸市場跟著哀號,情況看來只有更糟。最新數據顯示,全美房貸需求已降到2000年來最低水準。
美國CNBC報導,美國抵押貸款銀行協會(Mortgage Bankers Association,MBA)經季節因素調整指數顯示,近期,全美房貸需求降低逾6%,降到2000年來最低水準。為買房而申請抵押貸款件數減少7%,與去年同期相比更下降19%。買方這一年來都遭遇高房價問題,但現在利率水準幾乎是1月的兩倍,購買力隨之大減。
單週利率變動不至於左右購屋意願,但利率走高的大環境仍產生影響。以標準型房貸(64.72萬美元為上限)而言,30年期固定利率房貸平均合約利率從5.74%攀升到5.82%。
對利率十分敏感的房貸再融資,需求減少4%,與去年同期相比更銳減80%。美國聯準會近期可望進一步提高利率3碼(0.75個百分點),其他各國央行也可能採取類似行動,以對抗通膨。
 

A:


調查研究機構IDC亞太研究主管表示,全球晶片短缺問題尚未結束,俄烏戰爭持續導致重要零件供應緊縮。
IDC亞太研究主管Vinay Gupta在美國財經媒體CNBC訪談中表示,半導體供應不會馬上增加。因為製造半導體所需的很多原物料、氣體,瓶頸仍在。主要還是俄烏戰爭阻礙著供應鏈,例如製造晶片所使用的氪,全球最大輸出國就是俄羅斯和烏克蘭。另台積電、三星、英特爾採用的晶片高階製程,其中微影技術所需的氖,一半以上由烏克蘭供應。
通膨上升,預期各國央行會有更多貨幣緊縮措施,這已經造成經濟「消費者導向式減緩」。資訊科技相關支出,特別是消費者資訊科技開支減少,正是衰退跡象。目前企業的IT支出,諸如軟體服務、雲端運算等還撐住,不過通膨壓力日高,已經要打預算保衛戰。
以全球利率往上升趨勢,經濟衰退就要侵蝕IT產業。若情況沒有改善,亞洲地區科技業本年底或明年初,可能也會跟美國科技業一樣,開始放緩招募人才速度。
 

A:

通貨膨脹及衰退對中產階級家庭而言是沉重的負擔。
根據Primerica最新一項調查,美國收入在3萬元到10萬元之間的中產階級中,75%的人表示他們的收入低於生活成本,77%認為美國將在2022年底陷入衰退。
過去6個月中,財務擔憂也普遍上升,39%受訪者預計1年內財務狀況會更糟,高於3月的32%及2021年12月的28%。2020年12月數字為17%。Primerica執行長Glenn Williams表示,中等收入家庭對經濟擔憂程度,甚至超過疫情最嚴重的時候。
通貨膨脹對家庭造成深遠影響,6月通貨膨脹率較上年同期上升9.1%,創1981年來最快增幅,並影響從食品雜貨、汽油到衣服和汽車等各種物品。
收入成長也一直落後:最新6月時薪工資較去年同期成長5.1%,意味著通貨膨脹吃掉收入成長。迫在眉睫的問題是:經濟能否擺脫衰退。在美國,衰退通常被定義為持續數月以上的顯著經濟衰退;但經濟學者對是否即將出現衰退存在分歧。
此外,目前許多民眾正在使用信用卡以貼補家用。但根據CreditCards.com數據,信用卡循環利率一直在上升,現在平均超過17%。根據紐約Fed的數據,第1季消費者消費總額為8,400億元,較上季減少150億元,但較去年同期高出710億元。
 

A:

美國獨棟住宅開工數下滑,6月新屋開工數降至去年9月來最低水準,反映需求正在消退。同時,隨著各國借貸成本攀升,住宅房地產市場熱潮也持續降溫,某些國家的房價甚至已下降。
據美國政府數據,6月新屋開工數下滑2%,達156萬戶。被視為未來房市景氣指標的營建許可申請數6月也下降,達160萬戶,同樣是9月來最低。6月獨棟住宅開工數及營建許可申請數都降至2年低點,突顯美國房市日益低迷;聯準會為抑制通膨而加大升息,已大幅拉高房貸利率,衝擊購屋者負擔能力且抑制買房需求。
房價下跌通常會導致消費者支出減弱,擁房者看到自身財富縮水,會減少消費,從而緩解通膨上升壓力。隨著建築業活動萎縮、銀行放貸減少、房仲業績下滑,整體經濟活動應會放緩。但分析師表示,房市不太可能發生類似2008~09年金融危機時同等規模崩盤,目前銀行及借款者財務狀況遠比當時好。
不過,若房市跌幅比預期大,可能代表經濟放緩的程度超過各國央行為抑制通膨設定的目標。房地產業萎縮,意味建築工人失業、對鋼鐵和其他大宗商品需求也會減弱。房價下跌還會衝擊家庭和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而這通常還會拖累經濟其他領域,在極端情況下甚至會引發金融危機。
 

A:

根據最近幾項經濟預測,隨著通貨膨脹繼續上升,經濟衰退可能性也在增加。這代表更多的裁員、更少的工作和更高利率可能很快就會出現。
經濟衰退一個重要原因是通膨,而通膨幾乎沒有放緩跡象。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報告顯示,通膨年增率達到9.1%,為1981年以來最高水準。
包括花旗集團、德勤及PNC Financial Services在內的銀行之前曾預測2023年經濟將放緩。但近期預測顯示,經濟衰退可能在2022年或2023年初期就會出現。美國商銀也跟進日本野村投資銀行先前之預測,認為2022年底前幾個月將出現「溫和」衰退。由先前僅預測經濟成長放緩向下修正。
富國銀行也將經濟前景從2023年第1季經濟「軟著陸」轉變為「輕度衰退」。此外,消費者支出減少也是衰退另一個跡象。富國銀行預測顯示,隨著越來越多人動用儲蓄來支付不斷增加的商品和服務成本,消費者支出將在9月急遽下降。消費者降低儲蓄率,增加信用卡債。從長遠來看,這些事情將難以持續。
持續的通膨伴隨著升息,升息可以透過提高企業和消費者借貸成本來降低通貨膨脹。但這也會抑制對商品及服務需求,從而阻礙經濟成長。對於消費者,較高的利率意味著貸款和信用卡等彈性利率債務的額外成本、更高的汽車融資成本以及潛在的更高房貸成本。
 

A:

路透社報導,拜登政府表示,將為旨在獎勵美國內太陽能產品製造計畫投入5,600萬美元。目前美國正尋求使其清潔能源產業擺脫對中國製造產品的依賴。
美國能源部新資金將支持替代主導市場、主要在亞洲製造多晶矽基礎產品(silicon-based products)技術。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表示,各國必須擴大自身太陽能生產,以確保滿足改善氣候變遷目標所需供應。美國約90%太陽能板來自海外製造。
美國總統拜登制定了一個具企圖心的目標,即到2035年讓美國電力部門擺脫對石化燃料的依賴。但過去2年,大型太陽能計畫因新冠疫情爆發,導致的供應鏈中斷、進口關稅威脅以及因擔心與中國新疆地區強迫勞工關係,而加強邊境審查所面臨的延遲。
美國能源部將投入2,700萬美元用於提高由碲化鎘(cadmium telluride)製成的太陽能板產量。該技術不需要依賴太陽能級多晶矽,此原材料主要在中國製造。由於俄亥俄州美國First Solar Inc太陽能製造廠商,美國已經是碲化鎘電池板主要生產國。另2,900萬美元將投入支援太陽能板設計工作,以降低製造成本,並開發由鈣鈦礦(perovskites)製成的太陽能電池生產;鈣鈦礦是一種矽的廉價替代品。此筆資金中包含1,000萬美元,以用於增加太陽能產品回收及再利用計畫。
美國能源部太陽能技術辦公室代理主任Garrett Nilsen表示,美國必須採取措施確保能夠自給自足,此不僅是為實現減碳目標,也為確保免受可能發生的任何其他全球貿易中斷影響。
此外,美國政府為支持太陽能產業,也宣布批准在亞利桑那州Tonopah和加州Blythe之間建造125英里(200公里)的10 West Link 輸電線路。該線路旨在支持西南地區太陽能計畫的未來發展。
 

A:

美國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特斯拉主要電池供應商松下公司表示,該公司將斥資40億美元在堪薩斯州De Soto建造一座電動車電池工廠。
總部位於日本的松下加入韓國及中國競爭對手,爭奪電動車電池市場佔有率。通用汽車正籌劃與韓國LG新能源合作,在密西根州Lansing市斥資26億美元建設一家電池工廠。Stellantis汽車製造商與韓國三星合作,在印第安納州投資25億美元建設一家電池工廠。
松下執行長Kazuo Tadanobu表示,增加美國電池產量對滿足需求至關重要。堪薩斯州擊敗奧克拉荷馬州,取得松下電池工廠興建計劃,州政府並提供優惠補貼獎勵。民主黨籍堪薩斯州州長Laura Kelly表示,此為該州史上最大一筆民間公司投資,由此將創造出多達4,000個直接就業機會。
松下早與特斯拉合資,並在內華達州建造一家被稱為「超級工廠(Gigafactory)」電池廠,公司近期正力推一種有別於內華達州工廠所生產鋰離子電池產品。松下4680圓柱電池比之前的電動車電池體積更大、動力更強,可改善電動車效能。電池名稱來源於其46毫米直徑和80毫米高度。松下計劃於今年在日本開始試產4680電池。
但松下一名發言人表示,公司尚未決定堪薩斯工廠將生產什麼類型電池。今年3月,拜登總統引用「國防生產法(Defense Production Act) 」以促進國內電動車電池製造,並表示,美國需要結束在一些在促進未來發展生產要素上對中國和其他國家長期依賴。
 

A:

美國Fox Business News報導,美國跨國企業通用電氣近日表示,該集團在啟動歷史性分拆後,將成立3家公司,分別為:GE HealthCare、GE Aerospace及GE Vernova。
通用電氣醫療保健(GE HealthCare)將包括該公司醫療服務部門,並將在納斯達克(Nasdaq)股票市場上市。該事業分拆預計將在2023年年初完成。
通用電氣再生能源事業,將以GE Vernova為名。該公司表示,此一名稱係「Ver」和「Vova」的組合。前者來自「Verde」和「Verdant」,表示地球的綠色及藍色;後者來自拉丁語「Novus」或「New」,反映GE Vernova將幫助實現低碳能源創新時代。通用電氣擁有一個可安裝7,000台天然氣輪機及400gigawatts再生能源設備基地。該事業分拆預計在2024年初完成。
通用電氣航太(GE Aerospace)包括39,400架商用飛機及26,200架軍用飛機。航太部分還將擁有通用電氣商標,可以授權給其它公司。
通用電氣總裁兼執行長Larry Culp表示,通用電氣將分為3家獨立、以各自業務為重點公司的一個關鍵里程碑。它們將利用通用電氣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全球品牌,使其在終端市場具有競爭優勢,使這些事業能夠在未來勝出。
2021年11月,通用電氣已宣布,將把公司分拆為3家上市公司,分別專注於能源、航太及醫療等領域。
 

A:

美國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美國參議院於7月19日針對精簡版晶片法案之程序性表決過關,將為美國半導體產業提供520億美元補貼及稅收優惠事宜展開立法辯論,讓此項延宕已久的法案往下一步推進。
美國參議院於7月19日以64票對34票程序性表決結果,達到參議院多數黨領袖Chuck Schumer設定可將共和黨參議員Todd Young、民主黨參議員Kyrsten Sinema所推動、將研發獎勵納入晶片法案門檻,法案細節仍在磋商中。
該法案將提供大約520億美元補貼以鼓勵晶片公司提高在美生產、且被華府及兩黨領䄂視為保障國家安全關鍵、必要措施。除提供資金協助在美國設立晶圓廠的半導體公司,此項由聯邦參議院領袖推動的立法草案,將納入為半導體及半導體設備製造提供25%投資租稅優惠、為國際安全計畫分配5億美元、2億美元分配於勞工訓練,以及15億美元用於公共無線供應鏈創新。
Todd Young和Kyrsten Sinema參議員提議納入的條款,則是要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下建立科技及創新局,以支持基礎與應用研究,並且強化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等教育。Chuck Schumer參議員曾表示,此方面參議院需要至少51票才可通過,但表決結果獲得60多票,將繼續增加科研資金。
此項法案也必須經眾議院表決通過,眾議院多數黨領袖Steny Hoyer表示,民主黨團將支持參議院版本,此法案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對經濟安全至關重要。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