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氣象局(Swedish Meteorological and Hydrological Institute, SMHI)氣象專家Ulrica Sievert指出,近日因為噴射氣流( jet stream )的影響,在南歐和英國均出現的夏季熱浪,可能很快將席捲瑞典。

氣候學家Michael Tjernström表示,熱浪的出現及其頻繁數次與氣候變遷有關,未來也將不時發生,但目前仍無法確切預測熱浪將在何時侵襲何地。

A:

  加拿大2020年無形資產(包括IP、軟體和技術服務)銷售收入價值 65 億美元,較 2019 年增加 49.5%,其中軟體增幅達83.1%,佔無形資產收入的四分之三以上,主要受益於COVID-19提高在家上班人口所帶動需求增加。但IP銷售額下降 3.2% 16 億美元。
  2020 年,與研發支出企業使用無形資產相關的總支出下降 9.0% 17 億美元。
  受到 COVID-19嚴重打擊的製造業無形資產支出下降尤為明顯,較2019 年減少 22.9%
新聞網址:https://www150.statcan.gc.ca/n1/daily-quotidien/220718/dq220718b-eng.htm

 

A:

匈牙利外交貿易部長Peter Szijjarto於本(2022)年7月18日表示,目前俄羅斯天然氣輸匈有2個管道:自南方土耳其溪(TurkStream)管線經保加利亞、塞爾維亞輸送的到氣量符合採購契約;但由北溪一號經德國、奧地利輸往匈牙利的到氣量僅約採購合約量三分之一。雖匈國依15年長約經奧地利向俄國採購每年10億立方公尺天然氣,考量北溪一號供氣予西歐國家的不確定性,且證明經Turkstream管線供氣具穩定性,匈牙利政府正與俄羅斯就所有運往匈牙利的天然氣轉移至TurkStream管線進行談判。

S部長補充,匈牙利的天然氣供應是安全的,其設施已裝載46%的產能,占匈牙利天然氣年消費量的26.6%,高於歐盟平均水平的15%,且匈牙利正額外增購7億立方公尺的天然氣。

S部長亦稱,歐洲對天然氣供應減少的擔憂是“奇怪的”(strange),因西歐國家之前聲稱已解決問題。目前的恐慌代表現實勝出,天然氣進口是基礎設施問題,不是意識形態問題。有關7月18日歐盟成員國外長討論新一輪對俄羅斯採行的制裁措施,S部長強調,匈牙利強烈表達不支持將Gazprombank列入制裁名單。

A:

加拿大創新科學暨經濟發展部(Innovation, Scien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Canada, ISED) 2017年提撥1.25億加元委託加拿大高等研究院(Canadian Institute for Advanced Research, CIFAR)制定全球首個國家級人工智慧(AI)戰略─泛加拿大人工智慧戰略(Pan-Canadian AI Strategy),協助加國三大主要AI研究中心(艾德蒙頓AMII、蒙特婁MILA與多倫多Vector)及其相關AI研發單位展開密切合作,並獲FacebookRBC基金會的支持。

ISED於2022年6月22日宣布泛加拿大人工智慧戰略已進入第二階段,將繼續提撥4.43億加元投資上述三大AI研究所協助將人工智慧研究轉化為商業應用,並提高企業採用這些新技術的能力,另外,投資1.25 億加元用於加拿大全球創新聚落,透過支持加拿大中小企業、吸引其他公共和私人投資,開發加拿大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加速人工智慧商業化;此外,該戰略支持與增加人工智慧研究人員和畢業生之人數,培養經濟、倫理、政策與法律之人工智慧全球思想領袖,並支持專研AI研究單位團體,主要的人工智慧戰略工作則由聯邦等級之學術界和產業界合作完成。

ISED2017年至2022年之5年期間,投入高達9.5億加元資助發展5大「超級聚落」 (Supercluster),其中於魁北克省設立人工智慧超級聚落,加強加拿大在AI和數據科學領域能量,持續鞏固加拿大在人工智慧和資料科學領域的領先地位,期對零售,製造和基礎設施等產業帶來正向影響。

ISED於2022年宣布全球創新聚落計畫,其中包括推動人工智慧驅動之供應鏈聚落,其總部位於魁北克省,橫跨蒙特婁-滑鐵盧走廊,以Scale AI Cluster為主,整合零售、製造、運輸、基礎設施與資訊通信技術 (ICT) 部門建立智慧供應鏈。透過人工智慧科技,可監測何時何地需要產品,企業之間聯繫變得更快、更容易,並同時協同工作以提升銷售額。Scale AI 聚落盼使加拿大成為全球出口領導者,抓住新的市場機會並確保加拿大製造產品和服務首先進入市場。

加拿大於2018年輪值G7集團主席,配合國內發展AI政策,在國際間大力推動AI合作,2019年確定GPAI組織架構,於 2020 6 月成立並在法國巴黎OECD總部內設立GPAI秘書處。GPAI架構下於蒙特婁及巴黎將各設立1個專業中心,蒙特婁專業中心將支援「負責任的AI」工作小組(包括AI及流行病次級小組)與「數據治理」工作小組;巴黎專業中心將支援「未來工作」與「創新與商業化」等2個工作小組。首屆GPAI相關專家小組大會於202012月在加國蒙特婁舉行,現今GPAI 擁有 25 個成員國,引領國際AI發展。

  • 相關人工智慧法律制度
  • 聯邦政府
  1. 加拿大財政部自動決策指導方針(Directive on Automated Decision-Making)

係一項強制性政策工具並適用於大部分聯邦政府機構,惟稅務局除外。此方針不適用於省政府或市政府等其他級別之政府,旨在支持財政服務數位化及滿足聯邦機構對於確保負責任及道德使用自動化決策系統,包括使用人工智慧技術。此方針於2019年4月1日生效,相關聯邦機構須於2020年4月1日前完成合規性程序。本方針之目標為確保降低使用自動化決策系統部署之風險,並根據加拿大法律做出更有效率、準確、一致及可釋義的決策。

加拿大財政部的角色及責任為:提出政府範圍內使用自動化決策之指南;在授予例外前,與企業審查委員會協商;開發並維護算式影響評估及任何支持文件;透過溝通及參與的方式,在政府範圍內及其他司法轄區之合作夥伴共同開發策略、方法及程序,以支持負責使用自動化決策系統。

  1. 數位憲章執行法草案(C-27 法案)

加拿大聯邦政府推出「數位憲章執行法草案」,以加強對加拿大私人企業使用人工智慧技術之管理,為負責任的人工智慧開發與使用建立新規則。

該法案包括三項擬議法案如下

  1. 《消費者隱私保護法》規範對個人資訊之保護,同時考慮到組織在商業活動過程中收集、使用或披露個人資訊之需要;
  2. 《個人資訊與數據保護法庭法》設立行政法庭,加拿大隱私專員依《消費者隱私保護法》所作之建議,行政法庭可受理組織或個人提出相關上訴,提供行政救濟機制;
  3. 《人工智慧與數據法》建立人工智慧系統之國際及省際貿易與商業規範;ISED部長可指定資深官員擔任人工智慧與數據專員,協助該法之執行與管理;禁止擁有或使用非法取得之個人資訊進行設計、開發、使用或提供人工智慧系統。
  • 省政府
  1. 安大略省人工智慧道德使用原則(Principles for Ethical Use)

此原則補充聯邦政府所指出特異性之間的差距,並參考及協調現行之標準、原則及工具,以確保創新,使於安省政府流程、計畫及服務之高度數據技術與道德考量及價值觀保持一致。本道德使用原則分為以下六點: 透明與可釋義、良善及公平、安全、就責及負責任、以人為本、合理及適宜。

 

  1. 魁北克省

蒙特婁人工智慧負責任發展宣言(The Montreal Declaration for a Responsible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於2017年11月3日發表,至2020年10月,魁北克政府頒布實施三項新永久居民領航計畫法規草案,遴選1,650名人選及眷屬移民魁北克包括550名人選符合人工智慧、資通訊及視覺效果領域人才計畫。2022年5月,魁北克研究創新投資策略宣布自2022年至2027年將投資逾2億加元於人工智慧領域,目的為精進研究、科學及技術;塑造創新發展環境;支援商業創新投資與商業化;培養人才及科學創新文化;焦距未來領域及結構化專案。

 

  • 加拿大推動人工智慧之相關政府單位

  加拿大聯邦政府人工智慧戰略主要由加拿大財政部秘書處(Treasury Board of Canada Secretariat, TBS)創立並主導,許多加拿大聯邦部門已開始使用或與人工智慧關聯之技術,加國公共服務暨採購部與ISED 積極採用並推動人工智慧科技,例如加拿大公共服務暨採購部提供AI技術促進政府高效率採購流程。

  其他參與人工智慧政策之聯邦部門和機構包括加拿大司法部(審查並提供關於人工智慧和法律意見)、加拿大統計局、加拿大數位服務、加拿大共享服務、加拿大公共服務學院(Canada School of Public Service)、加拿大就業和社會發展部(Employment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anada)以及加拿大國家研究協會(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Canada)等。

 

 

 

 

 

A:

知情人士透露,如果參議院投票的立法最終措辭對英特爾等製造商有利,幾家美國半導體公司正在考慮是否表達反對態度。

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告訴同僚,在民主黨議員將這項更具爭議性的大型法案分開處理後,最快可能會在19日就精簡版法案進行投票,以支持美國的電腦晶片業。

這些法案包括520億元的補貼和投資稅收抵免,以促進美國製造業的發展。這些法案得到兩黨的支持,但共和黨人可能會投票反對CHIPs法案,除非民主黨人放棄推動共和黨人反對的不相關支出法案。

但晶片業本身也正在出現裂痕。一些業者擔心立法的最終文字可能會為英特爾等製造商提供不成比例的支持,而對AMD、高通和輝達等其他晶片製造商卻視若不見。

英特爾與德州儀器和美光科技等公司設計和製造自有晶片。這些公司將受惠於520億元的CHIPs法案補貼來建造工廠,以及另一項稱為FABS法案,在購買工廠內部使用的工具時享有投資稅收抵免。

AMD、高通和輝達設計自有晶片,但委託合作夥伴製造,因此無法從建造工廠的補貼或對工具的稅收支持中直接受惠。

它們支持在美國眾議院引入單獨版本的FABS法案,其中包含製造稅收抵免和晶片設計活動的稅收抵免,這將直接讓它們受益。

代表美國晶片公司的半導體產業協會(SIA)呼籲國會議員通過該版本的FABS法案,以更讓更整體的晶片業者者感到滿意。

目前的參議院法案中未納入設計稅收抵免。知情人士表示,這促使一些美國晶片公司有意反對參議院法案,如果最終提出的文字對IC設計業者沒有稅收抵免說。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08/6472876?from=wj_catelistnews

A:

疫情期間,似乎每個人都有認識的同事離開灣區。「芝加哥聯儲銀行」最新報告發現,人口外移情況正在加速。根據搬運公司「United Van Lines」資料,疫情期間搬家貨車數量僅有伊利諾州排名比加州更糟。2018至2019年加州有56%遷移是搬離的家庭,2020至2021年比率上升至60%。

截至目前為止,最吸引加州居民的是哪一州?德州是超過7500個加州家庭近四年來的目的地,矽谷科技巨頭、例如Oracle、Tesla、惠普(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總部也搬到德州。加州居民並持續搬移至華盛頓州、佛羅里達州與維吉尼亞州。

南加大城市經濟學教授卡恩(Matthew Kahn)表示,灣區城市過去一直與郊區競爭、期望吸引更多居民,但現在則是與全美所有地區競爭。舊金山與愛達荷州、蒙大拿州等爭取居民,是前所未有的現象。

加州最大城市聖荷西自疫情開始以來,就持續不斷大量流失居民。自2013年以來,聖荷西人口首次降至100萬人以下,舊金山人口也在過去兩年減少超過3%。疫情期間,洛杉磯人口也穩定下降。專家表示,這些城市人口持續外流,可能最終轉化成房地產市場、人口結構與企業格局的重大改變。

加州面臨人口流失的挑戰並非新鮮事。但是房地產經紀商「Redfin」首席經濟學家費爾維瑟(Daryl Fairweather)表示,居民搬離情況加速,是一連串與疫情相關的就業市場轉變的結果,勞動力市場的彈性愈來愈高、分散在全國各地。

像矽谷一樣的科技核心,則是危機中心,因為遠距工作機會增加、住房成本不斷上漲,趕走年輕工作者。根據「加州住房夥伴」(California Housing Partnership)報告,聖他克拉拉縣飆漲的租金並未受到疫情影響,2021年租金又上漲了6.3%。

費爾維瑟指出,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矽谷是科技人可獲得最高薪水的地方,獨特的就業機會有助於抵銷高昂住房成本。但是一旦員工開始離開,影響會就螺旋式增加,當同事們開始遠距辦公,網絡聯繫與互動的好處也會減少。

儘管Oracle與Tesla將總部自矽谷移至他處受到注目,但對就業市場的影響,來自人們工作方式與地點的大規模變化。Twitter早前宣布舊金山超過5000名員工可永久遠距工作,許多專家已確認這樣的工作方式將持續存在。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519/6471708?from=wj_catelistnews

A:

全球半導體業者正競相建廠以提高產能、因應困擾汽車等產業的晶片荒。據統計,從2020年到2024年,全球已動工或即將動工的晶圓廠共達92座,在近來經濟前景堪憂之際,短期雖引發供應過剩憂慮,但長期來看,晶片需求勢將增加,半導體業擴張腳步也勢必會考量需求而趨於均衡。

最近半導體景氣和股價出現令人感到錯亂的現象,SK海力士與美光等大廠陸續發出客戶庫存過剩的警訊,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報導,全球晶片製造業在極速繁榮過後,景氣正面臨急劇下墜的風險,原因包括產能快速擴張、需求反轉下降,以及多國政府干預。

但最近晶片類股卻翻揚,半導體類股18日盤中續漲,利多包括美國國會最快19日將表決晶片補助法案、投資人也從台積電對半導體景氣的看法感到放心,英特爾、台積電也仍在對客戶漲價,說明在通膨高漲背景下,晶片業者仍有調高售價、轉嫁成本的能耐。

台積電對客戶調漲價格,產能繼續滿載,也說明高速運算相關應用需求不減,無論是電商網站、還是電動車採用的人工智慧(AI),都需要巨量的資訊及運算容量,更高速的5G通訊網路容納更多數據流量,這些應用都需要更強大的晶片。所有裝置、一切設備平均所用的晶片數目不減反增,而且效能愈來愈強大。

因此,台積電、英特爾、三星投資晶圓製造事業的腳步尚未鬆動。經濟學人估計,2020及2021年全球共有34座新晶圓廠動工,預定2022年至2024年還有58座新廠動工,將使全球晶片產能增加約40%。光是英特爾就有六座,三星及台積電亦然,這些新廠預料將在2025年投產。

當然,這背後也有各國政府在地緣政治、國安因素以及確保供應鏈穩定的考量,以補助或干預的手段催促在當地建立晶片製造重鎮。問題在於,晶圓廠若要達到上述規模,還要看納稅人是否願意為了在地製造,出錢補助這些利潤已高到令人咋舌的晶片業者。

長期來看,在現實條件的限制之下,半導體業擴張腳步勢必會考量需求而趨於均衡,這對產業發展乃至於股價表現都有助益。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09/6471120?from=wj_catelistnews

 

A:

哥倫比亞投資組合報(Portafolio)報導,依據哥國國家統計局(Dane)統計,20225月自由區出口34,610萬美元,較202126,020萬美元年增33%,以荷蘭及新加坡為主要出口市場,年成長率逾200%,對中國出口年成長率則達175.8%,表現優於預期。其中特別永久性自由區(Zonas Francas Permanentes Especiales, ZFPE )及永久性自由區(Zonas Francas Permanentes, ZFP)出口分別成長33.7%31.9%,對33%年成長率貢獻之百分比分別達21.2%11.8%

 

202215月出口金額較上年成長率5.7%,特別永久性自由區及永久性自由區出口分別成長3.1%15%。哥國自由區性質屬於經濟特區享有進口關稅與稅賦優惠,其中永久性自由區區內可擁有不同公司營運,類似工業區;特別永久性自由區則僅由1家公司自行設立營運,並無永久性自由區之面積需達20公頃下限規定。

 

哥國本年15月期間,各主要自由區營運表現均較上年同期成長,前3位分別為Santa Marta自由區成長291.3%居首位,其次La Cayena自由區及Urabá自由區分別成長150.5%146.7%。倘單以5月為計算基準,營運成長前3位自由區分別為Pacífico自由區、Quindío自由區及Santa Marta自由區,分別成長808.9%417.8%209.1%

 

倘以地區與國家為分類,20221-5月出口亞洲成長175.8%表現最佳,對美國及印度出口分別衰退15.7%4.7%。倘以5月主要出口市場為計算基準,哥國自由區對荷蘭、中國大陸及巴拿馬出口表現較佳,對歐洲國家出口占比28.6%

 

謹查哥國境內有110個自由區,係吸引外人投資及發展外銷之主要支柱,對原料及產品之進出口、轉型、加工、再出口等程序,及生產廢料、餘料、瑕疵品、毀損品等之處理方式亦加以規範,並鼓勵區內廠商加入「微中小型企業國際化推廣計畫」,共同拓展外銷市場,對哥國政府推動增加及創造就業機會有實質貢獻。

A:

依據ADEN商學院針對拉美18個國家所作之2022年競爭力報告顯示,瓜地馬拉僅得56.5分排名第15位,僅優於尼加拉瓜(55.8)、玻利維亞(55.8)及委內瑞拉(47.9),該報告中拉美最具競爭力國家為智利(77.8),其次依序為哥斯大黎加(74.6)、巴拿馬(74.5)、烏拉圭(70.9)及墨西哥(68.9)等。 

前述競爭力評比項目包含基礎服務普及率、政府效率、基礎建設、總經穩定度、健康、教育、平均壽命、科技普及率等。瓜國經濟競爭中心(ICE)執行長José Andrés Ardón表示,瓜國基礎建設亟需改善,尤其是機場及港口貨櫃運輸,亟待翻新及擴建;瓜國發展基金會(Fundesa)執行長Juan Carlos Zapata呼籲,改善基礎建設、健全法治及提升人力資源將有助國家整體競爭力的發展。

A:

  • 日刊水產經濟新聞本(2022)年7月20日報導,日本水產廳於7月15日發布,臺日韓中聯合發表​​5月至7月在網路視訊進行之「第十五次國際鰻魚資源保護和管理非正式會議」結果,包括今後2漁期(2023年及2024年漁期)除維持鰻苗現有之入池量上限,以及2023年春天將舉行第2屆科學家會議提供科學建言外,就日本鰻種保護管理措施與召開下次非正式會議(時間未定)達成共識。
  • 本次非正式會議由日本、韓國、台灣,另中國15年來7年來首度參加,彙整提報2018年漁期以後鰻苗捕獲及入池等統計數據。依聯合發表內容,本年11月開始之2023年漁期及明年11月開始之2024年漁期,決定維持日本種鰻苗入池量,中國36.0公噸、日本21.7公噸、臺灣10.0公噸、韓國11.1公噸;以及異種鰻苗入池量,中國32.0公噸、日本3.5公噸、臺灣10.0公噸、韓國13.1公噸之上限。入池數量上限在2015年漁期訂定後,因缺乏科學性根據,因此從未更動。
  • 本年4月科學家會議啟動,今後入池數量上限之變更,預計將於科學根據確定後實施,配合鰻魚非正式會議,考慮儘可能依據科學家會議之科學建言討論後確認。下次科學家會議決定明年春天召開,且在科學家會議下設有日本種鰻魚科學活動及合作研究等2個工作團隊,依委託事項納入「促進日本種鰻魚共同研究之合作」於聯合發表內文。
  • 本次聯合發表之鰻魚入池數量上限,參加國家地區雖達成共識,但最大養鰻國之中國主張「日本種鰻魚之保護管理措施不僅限於入池數量上限,應依據各國地區之實際情況彈性採取相關措施」,要求在聯合發表內容內附註。因2020年漁期日本種鰻苗屬豐收季節,業界謠傳中國入池數量超過上限,但當時入池量仍是以36.0公噸之上限進行申報。
  • 按近年鰻苗捕獲不佳已是不爭事實,甚至真正入池量遠較入池量上限為低,仍因科學論述不足,難以達成減少入池量共識。基於保護鰻苗資源及產業永續發展,落實蒐集各項鰻魚資源相關資訊,提供科學家作為研究素材似為重要工作;但各國基於保護自身產業,真實數據恐似謠言難以科學方法探究實境。

A:

資料來源:越南Vietnamplus網報,2022年7月18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世界銀行執行長Axel van Trotsenburg頃於本(2022)年7月18至19日正式訪問越南,並將與越南高層討論有關加強雙邊合作事宜,以及未來4至5年該行計劃對越南提供協助之領域。

訪問期間,Axel van Trotsenburg執行長將與越南重要領導人會晤,包括越南國家主席阮春福(Nguyen Xuan Phuc)、總理范明正(Pham Minh Chinh)、國會主席王廷惠(Vuong Dinh Hue)、胡志明市國家政治學院(HCMA)院長暨中央理論委員會主任阮春勝(Nguyen Xuan Thang),以及越南中央銀行(SBV)總裁阮氏紅(Nguyen Thi Hong)等。

Axel van Trotsenburg執行長同時亦將與越南共產黨及政府相關機構領導人會晤,針對越南應對氣候變遷、能源轉型以及其他重點發展方向交換意見。渠亦將與越南私營部門代表及學者進行工作會議。渠曾於去(2021)年11月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辦之「聯合國氣候變遷峰會(COP26)」與本年5月在美國華府會見越南總理范明正。

Axel van Trotsenburg執行長表示,世界銀行與越南政府已建立富有成效之長期合作夥伴關係。渠期待與越南領導人持續討論有關世界銀行為協助越南實現高收入地位之願景所需提供之支持方案,並將協助越南應對氣候變遷及能源轉型等關鍵性發展之挑戰。

范明正總理於7月18日下午接見Axel van Trotsenburg執行長,渠強調越南始終將世界銀行視為非常重要之發展夥伴,感謝世銀多年來提供資源支持,提供宏觀政策建議,為越南疫後經濟復甦與社會經濟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范總理籲請世銀繼續支持越南推動基礎建設,促進永續發展、綠色增長、減少碳排與應對氣候變遷,以協助越南建立獨立自主之經濟。

Axel van Trotsenburg執行長高度讚賞越南政府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促進宏觀經濟穩定,保持經濟增長、復甦與重新開啟。渠稱,近年越南在東南亞國家中經濟發展居領先地位,世銀從越南經濟實踐中汲取許多經驗,越南可與許多國家分享經濟發展與防疫經驗,同時為解決糧食安全等許多全球性問題作出貢獻。展望未來,世銀將持續協助越南政府在金融、提高衛生醫療系統、應對疫病與適應氣候變遷等領域提升能力。

A:

標題:越南2022年鮪魚出口金額可望超過10億美元

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工商網報,2022年7月18日

 

根據越南海關總局統計資料,2022年6月越南鮪魚出口金額達9,000萬美元,年增41%。2022年上半年累計出口金額達5億5,300萬美元,年增56%。

 

俄烏戰爭不僅導致能源價格大幅上漲,亦使糧食及食品價格上揚,帶給越南水產品出口機會,尤其鮪魚。

 

至於出口市場,根據越南水產品加工出口協會(VASEP)統計資料,2022年上半年越南鮪魚出口至美國金額達3億美元,年增96%;出口至歐盟逐漸下降,其中,6月出口金額達950萬美元,年減25%。2022年上半年越南鮪魚出口至歐盟累計金額達7,700萬美元,年增4%。

 

此外,越南鮪魚出口至加拿大、日本及墨西哥持續成長,2022年上半年CPTPP為越南第3大鮪魚出口市場,僅次於美國及歐盟,CPTPP會員國之鮪魚進口需求達6,800萬美元,年增50%。

 

除上述3大出口市場外,2022年上半年越南鮪魚出口至沙烏地阿拉伯、泰國、菲律賓及俄羅斯仍持續成長。

 

由於全球原油價格上漲40%至50%,許多漁船無法出海捕魚,嚴重影響鮪魚供應量至各加工廠,因此,許多鮪魚加工企業之鮪魚原料係向非自由貿易協定成員國進口,導致越南鮪魚價格競爭力下降。

 

VASEP預估2022年全年越南鮪魚出口將持續成長,惟成長率將受影響,出口金額可達11億美元,年增45%。

A:

Business Day 2022.07.13 (駐南非代表處經濟組譯)

 

一、  南非統計局於7月13日公佈數據顯示,5月零售額較上年同期僅成長 0.1%,該增幅遠低於市場預期。隨著南非食品與燃料價格上升,消費者與家計單位面臨巨大壓力。

二、Nedbank 經濟學家 Tachin Ramnath 表示,因為日常必需品成本上升持續削弱購買力,並將對消費者未來消費能力造成負面衝擊。此外,俄烏戰爭使大宗商品價格居高不下,亦影響消費者購買意願。

A:

The Star 2022.07.14南非經濟組摘譯

  • 南非國家統計局(Statistics SA)表示,本(2022)5月零售業銷售僅較去年同期增加0.1%,前(4)月零售業較去年同期成長4.3%5月零售業銷售甚至較4月衰退1%。飲料食品、藥品、醫療產品、化妝品、紡織成衣、皮件、五金、油漆及玻璃銷售呈現衰退,後三者衰退幅度最大達6.8%
  • 分析家表示終止國家緊急狀態後,企業恢復正常上班,導致五金、油漆及玻璃等DIY產品銷售量減少,另本年烏俄衝突推升食品及汽油價格,稀釋消費者可支配所得,而南非儲備銀行(SARB)預期將再調高利率2碼,均不利消費者信心恢復,南非FNB銀行編製之第2季消費者信心指數亦呈現衰退,顯示南非消費意願不高。

A:

The Star 2022.07.15南非經濟組摘譯

  • 南非國家統計局(Statistics SA)表示,本(2022)5月礦業產出較去年同期衰退7.8%,已連續4個月呈現衰退,包括黃金、錳礦、鐵礦及煤礦產出均呈現衰退,其中黃金衰退幅度最大至28.3%,產出成長有鎳、同、鉻及白金類礦,其中白金類礦成長3.3%
  • 分析家表示預期美國聯準會將升息4碼,投資人改買美元避險導致國際黃金價格下跌,可能是黃金產出減少原因。而南非Transnet基礎建設老舊及設備遭竊盜亦導致運輸量下降,衝擊礦產出口,另南非Eskom國營電力公司供電不穩定拖累礦業產能。
  • 儘管目前高國際通貨價格及蘭特兌美元持續貶值可提高礦業收益,惟國際景氣預期短期內將停滯,進而削弱國際需求。南非GDP中礦業產值占比相當高,若礦業產出衰退恐影響本年南非GDP成長率。

A:

The Star 2022.07.19南非經濟組摘譯

  • 南非企業農業協會(Agbiz)日前表示熱浪侵襲美國、歐洲及中國等北半球國家,恐衝擊穀物及畜牧業產出減少,包括國際農糧組織、國際貨幣基金及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亦發表共同聲明,呼籲政府間提高合作,提高全球糧食產能。
  • 該協會表示美國農業部報告指出2022年穀類產出不會大幅減少之預測過於樂觀,仍有其他因素影響產出,而南非農業10月起將開始耕作,而氣象預測顯示本年南半球仍有反聖嬰現象,可能降下豪雨,建議穀類、畜牧、葡萄及蔬菜等農業部門及早做好準備,確保收成。

A:

The Star 2022.07.19南非經濟組摘譯

  • 南非國家統計局(Statistics SA)日前表示,本(2022)5月南非觀光旅宿業整體收入較去年同期增加86.6%,其中旅館業成長61.6%,主要原因為旅館住房率上升,據統計5月單以旅館業收入即成長114.9%
  • 分析家表示南非觀光旅宿業景氣持續恢復,惟2020年至2021年觀光旅宿業景氣相當低迷,本年5月觀光旅宿業收入仍較2019年5月水準低19.15%,尚未恢復至疫情爆發前水準,儘管解除全國封鎖管制措施及疫情舒緩均有利旅宿業景氣恢復,惟仍須觀察整體物價持續上漲增加營業成本及削弱消費需求等因素對景氣恢復可能之影響。

A:

The Star 2022.07.15南非經濟組摘譯

  • Anglo American礦業公司日前表示業與日本鋼鐵(Nippon Steel)合作,將研究如何提高鐵礦品質,減少高爐煉鐵所產生之碳排,以加速鋼鐵業轉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成為低碳排產業,促進鋼鐵產業永續發展。
  • 2021年10月Anglo American礦業公司宣布將於2040年達成溫室氣體排放減少50%之目標,日本鋼鐵則於2021年3月宣布將於2030年達成溫室氣體排放減少30%目標,於2050年達成零排放目標。

A:

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義大利新聞報(La Stampa)2022年7月18日報導,義大利總理德拉吉(Mario Draghi)近日請辭引發政府執政危機;據歐盟貿易執委Valdis Dombrovskis回應歐洲議會議員Raffaele Fitto(隸屬支持提前選舉之義大利兄弟黨)就義大利或將提前大選事表示,義大利政治不穩定造成歐盟擔憂義大利能否維持承諾有效運用歐盟復甦基金(EU Recovery Fund),以確實執行經濟復甦計畫。

據D執委續表示,儘管並非歐盟復甦基金(EU Recovery Fund)規定之必要申請條件,義大利政府原已表示計劃將40%之資金用於南部八個省區,惟若德拉吉總理不再執政,由其做為擔保之承諾能否兌現令人擔憂。另,俄烏戰爭造成能源價格高漲及通貨膨脹同時上漲等經濟問題惡化,加上供應鏈出現中斷或將對部分投資造成直接影響,因此義大利已面臨無法確實執行復甦計畫之變數,此時若再增添政府危機及提前舉行國會大選等風險,情形將更加複雜。

A:

一、    依據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下稱:金管局)於本(2022)年7月19日發布的新聞稿指出,星國雖已4度緊縮貨幣政策因應通貨膨脹,但該局預期通膨仍將進一步惡化,核心通膨率將於2022年第3季上升至4%-4.5%的高峰,年底才會稍微趨緩至3.5%-4%。預估新加坡核心通膨率至2022年底或2023年放緩,但仍將高於2000年以來平均1.5%水平。
二、    金管局局長孟文能(Ravi Menon)表示,新加坡日前出現「薪資-物價盤旋上漲(wage-price spiral)」現象的風險已受控制,但仍值得關注。過去3個季度,星國居民平均薪資成長6.2%,高於5.5%的實際生產力成長。倘實際薪資較實際生產力更快上升,勞工成本上漲將促使企業提高價格以維持利潤,進而推動薪資再升高,形成「薪資-物價盤旋上漲」現象,無疑將使通膨情形惡化,且更為根深蒂固。
三、    新加坡通膨壓力居高不下,2022年5月核心通膨率(不包括個人陸路交通及住宿費用)達3.6%,創2008年12月以來最高;整體通膨率為5.6%,不僅連續3個月逾5%,亦是自2011年11月以來最高水平。
四、    孟文能局長指出,多數已開發經濟體正面臨勞動力緊縮引起的通膨壓力,勞動參與率在新冠疫情趨緩後尚未復甦,但市場對人力的需求不斷上升。新加坡總就業人口目前仍較疫情前少2.5%,主因為自2019年12月以來流失的15%非居民勞動力,職位空缺對失業者比例處於自199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五、    金管局於2022年7月14日再度緊縮貨幣政策,加快星幣升值,為超出預期的通膨降溫。自2021年10月至今該局已4度緊縮貨幣政策。孟文能局長表示,該政策對星國經濟正發揮作用,在未來1年持續抑制通膨,預期在2022年及2023年間,每年平均降低核心通膨率1.2%。星國官方預估,2022年全年核心通膨率為3%-4%,整體通膨率為5%-6%,全年經濟成長為3%-5%。
六、    孟文能局長認為,新加坡主要貿易夥伴的經濟放緩,預期影響星國2023年經濟成長步伐,但新加坡不至於陷入衰退或停滯性通貨膨脹(stagflation)。各國央行透過強勢貨幣政策抑制通膨,並調高利率降低消費及投資需求,以利整體經濟穩定及平衡,讓經濟成長放緩是必要的。但各國央行實施貨幣政策時須採取「平衡及精細校準(calibrated)」方式,不能尋求完全抵消通膨,倘嘗試透過匯率升值完全抵消全球價格上揚的衝擊,可能會急速扼殺成長並導致失業。
七、    金管局是以2項假設為基礎預測通膨情況:(1)全球商品價格有所穩定及供應鏈侷限得以解除;(2)非居民員工強勁流入緩解國內人力短缺情形。孟文能局長提醒,倘俄烏戰爭持續給全球能源及食品供應帶來另一回合打擊,或星國勞動力明顯過熱,新加坡通膨情況可能惡化且更持久。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