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參考資料: The Guardian

日期:111718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515/P200號(商情文號:515號)

 

商情本文:

根據Rightmove房地產網站的數據顯示,英國的平均租金創下歷史新高,在曼徹斯特等地區上漲20%以上,倫敦以外的平均租金比一年前高出11.8%,而在倫敦,則上漲15.8%。住房成本的上漲給已感受到生活成本壓力的家庭帶來了更大的壓力,此歸咎於對出租物業的需求遠大超過供應,導致租戶對租房的競爭激烈。Rightmove房地產公司表示,在4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倫敦以外的平均房租創下每月1126英鎊的新紀錄。自Covid-19以來,其已經增加了19% 。而在倫敦平均租金也創下了2257英鎊的新紀錄,該網站稱15.8%的年增加率是有史以來的新高。

在Rightmove房地產網站的租屋熱門排行榜中,Manchester位居榜首,平均要價一年上漲23.4%,從2021年第二季的913英鎊上升到今年的1127英鎊。排名第二的是Chatham(Kent),漲幅為21.4%,排名第三的是Liverpool,漲幅為19.4%。此外三個海濱小鎮Weymouth、Torquay、Margate的年增長率分別高於平均水平,分別為19.1%、18%和16.9%。在Covid-19之後,許多租戶正在重新評估其想要從房屋中得到什麼以及想要住在哪裡。有些人決定想住在郊區、鄉村或海岸,這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許多海濱城鎮和威爾士部分地區的租金漲幅最大。這些數據提供倫敦租賃市場正在經歷戲劇性反彈的最新證據。據報導,在Covid-19爆發幾個月後,倫敦某些地區的私人租金暴跌了20%,隨著租戶離開首都、國際學生人數暴跌以及公司搬遷計劃,房東被迫降低房租以保留租客。但隨著Covid-19結束,大家回到辦公室上班,更多的海外學生尋找住處以及公司搬遷或擴張,都點燃了租房市場。

房地產公司Chestertons的總經理Richard Davies指出,目前在租房市場難求情況下,許多人向房東提供高於租金的價格以確保能租到房子。Rightmove表示,與去年的水平相比,出租物業數量下降26%,而需求增長6%。現在平均每月租金比10年前高出40%。

A:

匈牙利中央統計局(KSH)於本(2022)年7月15日公布,營建業產出年增率由4月的3.2%增加至5月的9.9%。其中建物及公共工程各增加12%、7.7%,建物占營建業產出62%。匈國營建業於本年1-5月成長11.5%。迄至5 月底,營建業訂單存量年增 9.7%,新訂單增加7.2%。

依媒體報導,由於上漲的建材及貸款成本、中央及地方政府刪減工程,營建業前景可能因匈國緊縮措施而蒙上陰影。例如,政府決定在2022-23年延後約1.2兆福林的項目,以控制預算赤字;另興建新房適用5%增值稅優惠僅適用於在本年底取得建築許可且於2026年底完成的房屋,此將帶動新的許可證申請熱潮,但2023年的前景仍未明。

A:

參考資料:The Telegraph

日期:111年7月18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517/P200號(商情文號:第517號)

 

商情本文:

英國Johnson Matthey公司將在英國建造一座價值 8000萬英鎊的氫燃料超級工廠,以為汽車、公車和卡車提供動力。Johnson Matthey公司已成立204年,該公司以生產汽車催化轉換器而聞名,預計將在未來幾天宣布該項計畫。

氫氣超級工廠預計將創造數百個職缺,並將在其公司位於Hertfordshire郡的Royston的現有場地建造。新超級工廠將製造燃料電池零件,這些零件可以藉燃燒氫氣來發電,從而為引擎提供動力。氫氣燃燒燃產生水,對環境造成的汙染較小。

Johnson Matthey自去年退出電動汽車電池開發,並專注於研發氫氣燃料,充分利用其作為催化轉換器開發商的經驗。此前,該公司曾進行過一項2億英鎊的投資,其中包括一家生產增強型鋰鎳氧化物的工廠,此種材料可用於製造電池的關鍵部件。然而,該公司隨後得出結論,其技術遠落後於競爭對手,無法使產品取得成功。該公司之後希望通過其新的超級工廠,在2025財年結束前出售此價值2億英鎊的技術。

新的超級工廠將開始每年生產3GW的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零件,提供氫燃料汽車動力。該產品目標客群是以重型貨車為導向,但同時也可以為長途的計程車或其他車輛提供服務。在英國製造該等零件意味著約三分之二的燃料電池零件將在英國製造,這有助於英國鞏固在該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氫氣被視為英國天然氣系統中甲烷的良好替代品,儘管需要升級設備以負荷高濃度氫氣。氫氣還可以用於煉鋼、替代煤炭,以及在電池可能太重的火車、輪船和最重的貨車中替代柴油。

英國許多公車已開始使用氫燃料。未來必須建造更多的氫氣加油站,以使長途旅行車輛得以更容易的補充燃料。

A:

參考資料Financial Times

日期:111718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516/P200號(商情文號:516號)

 

商情本文: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頃對英國藥品監管機構批准程序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只有35件新藥獲准在英國使用,而歐盟為40件,美國為52件。藥品監管行業專家表示,英國市場規模較小,現在其獨立,加上與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 的關係,可能是造成新藥短缺的關鍵因素。報告並指出,在英國脫歐後的第一年,英國在創新藥物的使用落後歐盟。

帝國理工商學院醫療保健創新教授James Barlow表示,對這現象提出英國能否持續保持其對國際製藥商的吸引力。英國是一個較小的市場,而英國脫歐造成另一層官僚主義。真正的問題是5年或10年後情況會如何。脫歐後,英國離開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監管,而選擇使用自己的監管機構,藥品和保健產品監管機構(MHRA)。英國占全球醫療保健支出的2.4%,而歐盟為22%,這使得一些國際製藥公司認為投資歐盟比投資英國更能達到經濟效益 。

去年7月,英國政府宣布了一項生命科學10年戰略計畫,其中表示英國脫歐後MHRA將成為具有高度靈活性的獨立主權監管機構,專注於安全和快速地為患者提供藥物。新療法並定義為含有新活性物質的藥物。在歐盟獲得批准的5家製藥商中,其中一家製藥商表示,其沒有在英國申請,因不相信NHS會為這種藥物買單,儘管該藥在意大利、德國和加拿大都批准使用。

英國生物工業協會首席執行官Steve Bates表示,法國和德國一直在推出鼓勵早期採用創新療法的計劃。包括NHS和監管機構在內的整個醫療系統都需要採取行動。其醫療系統需要確保將英國提供的所有內容整合在一起,以確保NHS患者與世界其他地區相比不會落後。

英國藥品和保健產品監管機構表示,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分析只關注新藥的授權,但英國的早期獲得藥物計劃已經讓數百名患者獲得尚未獲得許可的治療。Covid-19期間,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批准輝瑞(BNT)和AZ(AstraZeneca)生產的Covid-19疫苗的監管機構,認為英國是一個創新的監管機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指出,與歐盟相比,新藥授權已出現延遲的新風險。

 

A:

參考資料:GOV.UK

日期:111年7月18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518/P200號(商情文號:第518號)

 

商情本文:

英國數位部18日公布監管人工智慧(AI) 使用之行動計劃,概述為推動政府先前公布之國家人工智智慧策略戰略而採取之行動。Ofcom 和競爭與市場管理局(CMA)等監管機構將應用六項原則在各種情況下監督人工智慧應用。與此同時,政府已將數據保護和數位資訊法案( Data Protection and Digital Information Bill)已提交國會,該法案將修改英國的數據法,為網路用戶的隱私和個人資訊提供高標準的保障,同時為英國的企業節省約10億英鎊。

 人工智慧(AI),泛指從數據中學習如何執行任務的機器。例如,人工智能幫助識別金融交易中可能發生的欺詐模式或根據胸部X光圖像診斷疾病。依據新法案規定,AI須受監管機構監管,並必須遵守的六項核心原則,包括:

(1)確保AI在技術上是安全的。

(2)AI須按設計運行。

(3)確保AI具有適當的透明性和可解釋性。

(4)AI技術必須考量公平原則。

(5)確保負責AI的法人為合法。

(6)闡明補救或可競爭性的途徑。

 

 

英國數位部長Damian Collins表示,英國已經是一個蓬勃發展AI產業的國家,繼去年吸引46.5億美元的外資後,英國AI的私人投資已達世界第三。AI技術為國家的經濟帶來好處,例如,Glasgow地區運用AI技術追蹤腫瘤和改善Belfast奶牛場的動物福利,並促進英格蘭地區的房地產銷售。今年的研究預測,到2040年,將有超過130萬家英國企業使用AI並在該技術上投資超過2000億英鎊。英國現有的AI法案無法跟上快速發展的技術,若不修法,創新可能會被扼殺,監管機構保護公眾也將變得更加困難。

AI委員會代理主席Dame Wendy Hall表示,渠歡迎這些重要的前期步驟,以建立一套清晰和連貫的AI監管辦法。這對於推動AI生態系統至關重要。AI委員會期待與政府合作制定法案的後續步驟。自2014年以來,英國政府已在AI領域投資超過23億英鎊。自去年發布國家人工智能戰略以來,政府已宣布對該產業的長期需求進行投資,包括為多達2000個AI和數據科學獎學金挹注資金,並開闢新的簽證申請途徑,使產業擁有繼續蓬勃發展的技術和人才。

A:

參考資料:The Guardian

日期:111年7月18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519/P200號(商情文號:第519號)

 

商情本文:

英國政府表示,儘管政府諮詢後發現,有證據表明電玩遊戲中的任務寶箱(loot boxes)功能與賭博之間存一定的關聯性,但目前英國並沒有計畫要禁止。

電玩中的任務寶箱之所以可能涉及賭博,是因為遊戲允許玩家花錢購買以開啟遊戲中的某些功能,例如特殊角色、武器或服裝,但在消費前卻無法得知會得到什麼內容。此功能在部份電玩遊戲中頗受歡迎,2018年,該功能被比利時政府禁止。然而,英國數位與文化部長Nadine Dorries表示,英國不會效仿比利時政府予以禁止。

依據英國政府發布的諮詢結果,有15項研究表明,任務寶箱與賭博之間存在高度的一致性,但無法確定是否存在因果關係。另一方面,遊戲中戰利品獎勵不能合法地兌換成金錢,使玩家在理論上不能像賭博時那樣兌現獎品。然而,博弈委員會此前曾警告,第三方網站允許玩家將獎勵換成金錢。一般預計英國政府未來將透過與英國電玩商談判以施加更嚴厲的限制,據悉英國政府組將於2023年的三月前發布相關評估報告。

A:

參考資料:Financial Times

日期:111718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520/P200號(商情文號:520號)

 

商情本文:

儘管通貨膨脹上升降低消費者購買需求,但亞馬遜公司仍將創造4000多個工作機會,成為英國最大的私人企業之一。英國的擴大計劃是在全球電子商務集團的整體收入急劇放緩之際下決定的。亞馬遜公司表示,今年的新員工將使公司躋身英國前10大私人企業,與John Lewis和Alliance Boots等公司並駕齊驅。其目標是到2022年底擁有 7萬5000名正式員工。其公司市值1.1億美元,且其為社會創造許多就業機會,因為其全球市場龐大,所以已受到全球監管機構的審查。今年計劃的4000個工作機會代表著回歸正常的增加水平。在英國,亞馬遜公司在2020年創造了1萬個工作機會,然後在2021年增加2萬5000個工作機會。

英國企業分析師質疑英國亞馬遜在面對價格急劇上漲的情況下,購物者減少消費時,亞馬遜公司該如何應對。其他零售商已經就銷售放緩和消費者放緩跡象發出警告。英國亞馬遜公司希望在本週的 Prime Day 銷售活動中銷售額進一步飆升。儘管有這些壓力,英國亞馬遜公司計劃在今年下半年在利物浦附近的Knowsley和Wakefield開設兩個新的配送中心。並宣布計劃在未來兩年內通過亞馬遜網路服務在英國建設運營數據中心,投資超過18億英鎊。該公司還希望與英國的Shepperton Studios合作,通過其Prime Video媒體部門增加對原創電視和電影內容的投資。

 

A:

       依據7 18 日加拿大環境與氣候變化新聞稿,該部與自然資源部邀請各界於2022 9 30 日前就限制和減少石油和天然氣部門的排放提供意見。

       依據該公告討論文件,政府可能採取措施:

           1.加拿大環境保護法規定的總量控制和交易系統,規定各行業的排放限制;

           2.修改高排放者的碳定價基準要求,以創建價格驅動的激勵措施,將排放量減少到與上限相對應的水平。

        加拿大政府預計在明年初公布石油和天然氣排放上限的設計。

公告網址:https://www.canada.ca/en/environment-climate-change/news/2022/07/government-of-canada-outlines-next-steps-to-develop-an-oil-and-gas-emissions-cap.html

 

A:

     總部位於比利時全球最大貴重金屬回收業者Umicore在加拿大安大略省Loyalist Township投資 15 億美元,建造第一個工業規模的正極活性材料 (CAM)和前體正極活性材料 (pCAM)製造廠。

      這項投資將有助加強安大略省電動車 (EV) 供應鏈的垂直整合,正極約佔電動汽車電池價值的 50%,並含有鎳、鈷、錳和鋰等關鍵礦物質。該工廠每年的正極材料產量將足以為 100 萬輛電動汽車製造電池。計劃於 2023 年開始建設,計劃於 2025 年底投入運營。

       Umicore工廠將利用安大略省90% 以上零碳排的清潔電力系統。安大略省已在開發清潔能源信貸 (CEC) 登記,U公司可自願購買 CEC,證明他們所有的電力來自非排放資源。

新聞網址:https://news.ontario.ca/en/release/1002190/eastern-ontario-joins-provinces-ev-revolution-with-game-changing-battery-materials-manufacturing-investment

 

A:

為推進兩國智慧城市合作交流,駐聖保羅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高雄市政府與台北市電腦同業公會於7月18日共同舉辦「聖久坎普市與高雄市智慧產業商機洽談會」,聖久坎普市長安德森(Anderson Farias)、高雄市林副市長欽榮及臺巴兩國企業界50餘人與會,兩市代表並於會中簡介智慧城市及各項智慧應用之發展成果,與會企業代表們則透過直接對談方式,成功增進臺巴兩國在經貿關係與智慧產業所擬達致之深度交流。

駐聖保羅經文處馮處長光中於會中表示,本處很榮幸能藉此活動推促聖久坎普市與高雄市交流,探索兩市智慧產業合作之利基與商機,助益並強化台巴兩國多元交流;值此全球先進各國將5G列為發展重點之際,台灣已於大數據、遠距醫療、智慧農業及物聯網等應用具有良好口碑及經驗,可作為巴西探索全球智慧產業商機的可靠合作夥伴。

安德森市長致詞稱,該市為巴西首座智慧城市,已與國際知名智慧城市並列,該市即將於2023年1月啟動5G商化運轉,輔以轄下科技園區完善軟硬體基礎,將有助拓展創新業務及強化生產供應鏈,特別係愛立信巴西公司已於該市投入5G產品生產及拉美佈局。台巴兩國企業於5G產業合作甚具潛力。安德森市長續盼與我城市持續深化經貿合作關係。

林副市長則指出,高市府團隊於2020年上任後,結合製造業、金屬材料研發、航太業、石化產業優勢及厚實基礎,已建立半導體材料研發聚落及電動巴士製造基地,期打造高雄為台灣最完整的5G、IoT實驗場域及國際智慧城市新地標;會中並盛邀聖久坎普市府團隊於2023年3月到高雄參加智慧城市展。

聖久坎普市為巴西最具代表性智慧城市,各項智慧城市評比規模及成果均富盛名,如該市獲巴西技術標準協會(ABNT)276項指標檢驗,成為全球79個智慧城市之一,媲美上榜之台北市及阿姆斯特丹等城市,其亦是巴西境內唯一被認證通過的城市,並為巴西其他有意打造其所屬城市成為智慧城市之觀摩學習對象。

A:

最低工資要不要調漲到時薪18元,2022年底公投的提案因為連署人數不夠因此失敗,但是交付2024公投的提案卻已經成立,因此就算2023年只漲到時薪15.50 元,但是2024年的公投過關的話,最快2026年就能漲到時薪18元。

橙縣記事報指出,以桑伯格(Joe Sanberg)為首的加薪聯盟宣稱,他們已經掌握了足夠2024年交付公投的連署人數。桑伯格號稱是進步派商業領袖兼反貧困倡議人士,他已經多次推動加薪的公投提案,但是至少2022年底前的嘗試都宣告失敗。

桑伯格在推特上表示,加州的房租中位價達每月2542元,但是現有的最低薪資就算每周做滿40小時,也只能拿到2400元,「這不是過日子的方法吧?」因此他表示,希望在2024年能交付公投,在2026年前讓加州最低薪資調高至時薪18元,這樣加州500萬辛苦勞工至少每年能多領6240元。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368/6465538?from=wj_catelistnews

 

A:

今年5月底到6月的三周之間,全球疫情引發的半導體供應鏈危機突生變化,引發半導體需求急速降溫。從各類商品生產所需的半導體紛紛告急,轉為部分領域半導體庫存過剩。而就供給面而言,許多半導體製造商在去年砸重金投資、擴大產能,這些產能在今年底完全投產後,半導體供應過剩的問題可能會進一步加劇。

美國記憶體大廠美光在上月30日宣布,預計於今年9月開始的2023財年降低產能,並指出行業的需求狀況正在走弱。美光預計今年第3季的營收為72億美元,比外界預期的數字低20%。美光首席商務官薩達納(Sumit Sadana)承認,市場逆轉令美光措手不及。受消息影響,71日,半導體概念股集體下挫。而全球半導體製造商的股價在今年已跌約三分之一。

半導體研究公司TechInsights經濟專家赫奇森(Dan Hutcheson)指,在即將到來的美國半導體財報季,還會有更多壞消息傳來。英國調查公司Omdia分析師南川明則預期,除了最先進的半導體產品製造商之外,未來整個行業都將遭遇產能供應過剩的問題,半導體產業甚至有可能面臨重組問題。

美光9月起縮產能

評論普遍認為半導體供給過剩背後主因是需求端的變化,高通脹、新冠肺炎封控和俄烏衝突抑制了消費者在個人電腦、智能手機等方面的支出。華爾街日報分析指,在疫情爆發初期,購買筆記型電腦和其他電子產品的熱潮已經消失,受通膨影響,想要升級電腦設備的消費者因此縮手。此外,市場對加密貨幣的追捧也在消退,加密貨幣市場崩跌,民眾等在電腦商店門外搶買加密貨幣挖礦半導體、高階電玩半導體等景象已不再。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IDC統計,佔總體半導體需求約30%的個人電腦(PC),在今年第2季出貨量下滑15.3%7130萬台,全年電腦出貨量將減少8%。而佔總體半導體需求約20%左右的智能手機銷量預計也將下降,中國作為全球最大手機市場,智能手機出貨量今年4月比去年同期下降三分之一。Baird半導體高級分析師格瑞塔(Tristan Gerra)稱,消費電子製造商,尤其是低端智能手機的大型半導體供應商,將最先受到衝擊。數據顯示,在過去連續幾季,佔半導體需求大約一成的汽車行業半導體出貨量比預期高出40%左右。認為汽車行業未來可能也會出現半導體供應產能過剩的問題。

另外,由於早前半導體短缺造成恐慌,使得製造商瘋狂囤積,也令供需問題反轉得更加快速。赫奇森形容,這就像在新冠疫情封鎖前,人們大肆在超市搶購糧食、生紙等物資一樣,製造商在疫情期間也囤積了大量的半導體。

需求面的降溫速度超出預期,就供給面來看,還有大量已批產能尚未投產。根據數據,去年半導體產業的營收增長25%5800億美元,市值飆升令許多半導體公司加大投資,而無視半導體供需周期。台積電、英特爾及三星去年共投資920億美元,與2019年相比激增73%,還承諾在未來兩年進一步投資約2100億美元。隨現有晶圓廠在去年擴大產能,預計在2022年底完全投產,屆時產能過剩的問題可能會進一步加劇。根據統計,20202021年全球共有34間新晶圓廠上,預計20222024年還有58座新廠將動工,這將使全球再產能增加40%

政府補助恐加劇問題

動盪的政治環境也持續影響半導體供需,由於全球75%的半導體是在亞洲生產,許多國家現在希望將半導體產業帶回國內。美國國會正就半導體法案進行激烈討論,若該法通過,5年內將為半導體產業提供高達520億美元的補貼。歐盟也計畫在2030年前提供超過430億歐羅用於半導體產業。印度、日本和南韓也有類似的計畫,而政府的干預以及積極補助將再加劇產能過剩問題。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2-07-17/%e9%9c%80%e6%b1%82%e9%80%86%e8%bd%89%e5%ba%ab%e5%ad%98%e9%81%8e%e5%89%a9-%e5%8d%8a%e5%b0%8e%e9%ab%94%e5%95%86%e7%8c%9d%e4%b8%8d%e5%8f%8a%e9%98%b2/4175903

 

A:

國會對於應否為半導體業者提供520億美元,補助其晶片製造和研發,爭論不休,多項潛在的投資案因此懸而未決。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光科技執行長梅羅塔(Sanjay Mehrotra)說:「我們需要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的適當支持,以彌補與海外生產成本35%到45%的差距。」

美光打算未來十年斥資逾1500億美元來增加產能,正與多個州進行談判。梅羅塔說,激勵措施是在美設廠計畫得以實施的關鍵,但公司不能一直拖著等候國會決定,會選定經濟上最可行的地點進行。

晶片公司多年來一直在遊說國會提供財政支持,以便降低在美國設廠的成本,但政治光譜的兩端都有人反對:高額的激勵措施或者被斥為分贓政治,或者主張要與社會政策承諾掛鉤,例如更高的工資。有人說,半導體公司利用晶片短缺的機會占納稅人便宜,就算沒有補助,他們仍能在美國推進投資項目。曾在前總統柯林頓政府擔任勞工部長的賴克(Robert Reich)上月聲稱,獲利豐厚的半導體業分明在進行「敲詐勒索」。

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傳出已向同事透露,最早可能在周二就一項針對晶片投資但不包括其他條款的法案進行表決,但至今不能確定此一濃縮版法案能否在兩黨勢力旗鼓相當的參議院獲得通過。

半導體業高階主管在遊說國會時表示,美國若不能提供補貼,擴張計畫可能搬到海外,留在國內的話規模會受限。

車用半導體製造商巨擘恩智浦(NXP Semiconductors)提供諮詢業者Kroll、用來爭取補助的資料顯示,它考慮擴建德州奧斯汀兩座工廠的其中之一,大概會花26億美元左右,希望今年第4季做成決定,2024年動工,但也放話,如果奧斯汀擴張計畫夭折,可能改在新加坡擴廠,與歐洲其他晶片製造商建立合作夥伴關係,或將生產外包給亞洲的晶片製造商。

英特爾表示,如果沒有激勵措施,設廠計畫會更謹慎。該公司最近延遲俄亥俄州晶片廠的開工剪綵儀式。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上周二在華盛頓郵報的一場活動中表示,補助沒到位的話,可能改變投資計畫。

德國晶片製造商英飛凌考慮斥資7億美元,擴大在德州的晶片生產。根據該公司提交尋求稅務減免的文件,該計畫取決於地方政府、州政府和聯邦政府的補助,最早可能在今年開始量產。

該公司在申報資料裡指出,「如果沒有激勵措施,在美國擴廠需要的資本投資,在經濟上不可行」,全球其他國家,如德國、奧地利和馬來西亞,會是更理想的擴張選項。英飛凌拒絕進一步置評。

其他也尋求政府補助、規模較小的晶片公司還包括:賓州的II-VI,以及晶片製造設備巨擘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後者考慮在德州、亞利桑那州、加州或紐約州建立20億美元的研究設施。大金工業也在與10個州接觸,討論潛在的擴張計畫。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469/6469236

 

A:

舊金山市市長布里德日前接受CNBC電視台專訪時表示,新冠疫情持續,讓舊金山市必須調整發展方向,適應大量科技業界企業僱員將一直遙距工作,不再返回市內辦公室上班的現實。

布里德表示,與美國其他大城市相比,舊金山市企業僱員返回辦公室上班的情況仍然較少。她並不認為這是所謂的「出走潮」,但承認確實有改變,是後疫情時代城市生活有所改變使然。

很多僱員都希望留在家中遠程工作,而不是必須返回辦公室上班,很多僱主也將可在家遠程工作視為一種選擇。

受此變化影響,舊金山市寫字樓空置率從之前的23.8%繼續攀升到今年第二季的24.2%。據市長辦公室估算,全市有三分之一的僱員在家工作,而且不住在舊金山市。僅在去年,舊金山市因此損失4億元稅收收入。

布里德承認對這種變化感到擔心,但也認為這是全球疫情衝擊迫使人們改變工作模式和生活方式所致。

舊金山市乃至全加州一些科技企業已經搬到其他成本較低的州,如德州、佛羅里達州等。

也有些科技企業因應員工多數在家工作,不需要太大的辦公空間,而選擇關閉或減少市內辦公室空間。

以舊金山市最大的私營企業僱主Salesforce為例,該公司日前就剛宣布再縮小在舊金山市的辦公室規模,將部分辦公室空間招租。這是該公司自疫情以來第三次縮減辦公室面積。

不過,也不是所有大型科技企業都在縮小辦公空間。像AutodeskGoogleTwilio等科技企業,近年在灣區不斷擴大規模。

布里德透露,市長辦公室正努力游說科技企業在舊金山市設總部。舊金山市吸引科技企業設總部的優勢在於金融,因為舊金山市是全國風險投資最集中的地方。

布里德還指出,舊金山市市中心依舊繁華,像早前舉行金州勇士奪冠大巡遊,就吸引超過80萬民眾齊聚舊金山市慶祝。

她的140億元新財年預算案中,約有三分之一的經費將用於市政配套工程、交通以及商貿發展。

布里德表示,音樂會、文娛活動及各類會展等,仍然是吸引民眾到訪舊金山市的重要原因,舊金山市也會圍繞這些產業發展以及後疫情時期生活工作方式變化、需求變化作出調整。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2-07-17/%e7%96%ab%e6%83%85%e5%bd%b1%e9%9f%bf%e4%b8%89%e8%97%a9%e5%b8%82%e7%a7%91%e4%bc%81%e7%95%8c%e5%b8%82%e9%95%b7%e7%a8%b1%e9%a0%88%e8%aa%bf%e6%95%b4%e7%99%bc%e5%b1%95%e6%96%b9%e5%90%91/4176798#page2

 

A:

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無人機送貨公司Wing公布一系列為不同裝載量而設的樣品無人機。該公司表示,新無人機所用的零件,與用於達拉斯沃斯堡市郊運送藥物和其他小包裹的現存無人機所用的一樣。

Wing執行長伍德沃斯(Adam Woodworth)發表網誌透露,他們的目的是調整送貨業不同大小的載具用於適當大小的包裹。

Wing影片可見多款不同大小的無人機,包括能運載最多7磅的大型機,和載重最多0.6磅、為運送處方藥物而設的小型機。Wing的旗艦無人機為處理最多2.5磅載重量而設。該公司引述一名電子零售商亞馬遜高層指,目前九成送遞的貨品淨重5磅或以下。

無人機送貨本應為城市週邊快遞活動帶來革命,亞馬遜和網的等公司許下承諾不久將來將大規模進行這類送貨服務,但現時無人機技術主要聚焦於小規模試驗,包括將疫苗與血液送往偏遠地區。

在美國,無人機送貨一般限於環境不太擁擠和複雜的小型城鎮。有些公司已經減慢它們的擴展速度,例如亞馬遜在英國的同類計劃日前裁員數十人。

Wing已經取得一連串小成功,最近在它運作的美國、芬蘭和澳洲三國合共完成25萬次送貨。它最大成功是在澳洲布里斯本市郊洛根(Logan),在當地總共送貨逾5萬次。

Wing今年4月在達拉斯沃斯堡都會區市郊佛里斯科(Frisco)和小榆樹(Little Elm)開始它的商用服務。它的營運模式包括在參與商店旁放置小型運送箱,充當部署Wing無人機的小型機庫。當收到網上訂單時,每間參與商店的員工帶著商品到店外,將它們放進附在無人機的紙皮包裝內,Wing團隊就會遙距操作無人機送貨到客戶的寓所。

現時與Wing合作的商戶不多,包括連鎖藥房Walgreens、冰淇淋店Blue Bell Creameries、寵物藥房Easyvet和醫療機構Texas HealthWing希望透過引入可處理不同大小包裹的無人機,擴大其送貨服務。

不過Wing尚未透露推出新無人機的時間表,強調它們還在樣品階段。Wing並非唯一專注開發無人機處理較重包裹的公司,另一間公司Elroy Air正研發大小等於一架小型飛機的無人機,盼運載最多700磅貨物和飛行最遠300英里。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2-07-16/%e7%84%a1%e4%ba%ba%e6%a9%9f%e9%80%81%e8%b2%a8%e9%87%8f%e5%8a%9b%e8%80%8c%e7%82%ba%e6%8c%89%e5%8c%85%e8%a3%b9%e8%bc%95%e9%87%8d%e7%b2%be%e7%a2%ba%e5%9f%b7%e9%a3%9b/4175405#page2

 

A:

哥倫比亞共和報(La Republica)報導,依據哥國國家統計局(Dane)資料,哥國截至目前人口總數5,139萬人,另據該國數位資訊市場調研Branch公司統計,該國手機總數達6,575萬支平均每人擁有1.2支,其中3,550萬人,占人口總數69.1%使用上網服務;4,580萬人,占人口總數81%運用網路社群軟體平台,顯示資訊科技普及化已逐漸實現。近1年來網路及社群軟體平台使用者分別成長2.2%7.2%,而其中2022年社群軟體平台預估將再增加280萬之使用者。

 

哥國資訊科技暨通訊部部長Carmen Ligia Valderrama表示,截至20219月該國平均上網下載速度達64Mbps,較2020年之30 Mbps網速年增逾113%,顯示哥國資通訊科技朝正確方向前進,在上網服務之連結便利性方面獲具體成效,因哥國近1年約新增325,000人資通訊使用者,另約新增440萬台資通訊設備;在使用資通訊服務消費族群中,擁有智慧手機者占比97%、筆電74%、平板電腦34%、遊戲機29%、智慧手錶21%、智慧電視16%、虛擬實境設備4%等。

 

依據統計顯示,哥國1664歲使用者族群,平均每天使用網路服務計10小時;3小時觀看網路電視;4小時使用網路社群平台;1.5小時透過網路閱讀新聞文章及獲取資訊;2小時收聽網路音樂服務;逾1小時收聽網路廣播與視頻遊戲機等。

 

Euromonitor研究機構統計,預估2022年拉丁美洲地區手機銷售量達12,949萬支,較2017年減少12.7%,銷售額達3621,200萬美元,較2017年成長37.2%。另預測哥國2022年手機銷售量917萬支,較2017年減少16.6%,銷售額達159,900萬美元,較2017年成長14.37%

 

倘以2022年拉丁美洲地區手機銷售品牌為區別,前3名市占率分別為三星 (33.3%)、摩托羅拉 (聯想,22.6%)及小米 (10.3%)。另哥國手機2022年銷售前三名預估分別為:小米 (26.2%)、三星 (23.9%) 和摩托羅拉 (聯想,15%)

 

依據Canalys手機市場分析公司之報告,2022年第1季全球手機市占率順序分別為三星(24%)、蘋果(18%)、小米(13%)、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Oppo)(10%) 、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ViVo)(8%)及其他品牌(27%)。近年來中國大陸智慧手機不論在全球或哥國不斷攻城掠地,已在行動通訊市場展露頭角及占有一席之地。

A:

  • 根據本處駐在國媒體報導,秘魯電動車發展協會(Aedive)表示,由於秘魯電動車充電站建設不足,影響電動車市場發展,其中秘魯自2012年迄今僅銷售3,862台油電混合車及電動車,而智利每年平均銷售2,500台;在電動巴士方面,秘魯境內僅有13台,智利則已有983台、哥倫比亞有782台,顯見基礎設備不足因素,導致秘魯在此領域發展落後於鄰近拉丁美洲國家。
  • 就充電站方面,目前秘魯僅有47個充電站,相較鄰國已擁有超過300個少許多。秘魯充電站均坐落在利馬市主要幹道Javier Prado,僅4站具快充功能,其中快充僅需510分鐘即可充達60%電力,一般充電站則需46小時。
  • Aedive稱,秘魯政府雖已通過相關法案加強興建充電站等基礎建設,三井集團(Mitsui)及拉丁美洲開發銀行(CAF)雖曾表達興趣於汎美公路建設49個充電站,然秘政府未提供足夠誘因,以及市面上電動車數量仍未達規模,最終取消投資意願。
  • 另秘魯電動機車市場則相對成熟,每年進口約6,000台,其中以時速50公里之車款最受歡迎,目前已有至少60家業者銷售電動機車。

A:

依據哥倫比亞國家統計局(Dane)統計,按照最新每月經濟監測指標資料顯示,2022年5月哥國之經濟活動月度指數年增率達16.5%,創本年前5個月成長率新高。國家統計局(Dane)局長Juan Daniel Oviedo表示,雖然本年5經濟活動月度指數仍較本年4月衰退0.8%,而在16.5%年增率中,商業運輸及旅宿業貢獻成長率10.8%,餐飲服務業5%,製造業4%,及衛生教育公共服務業1.9%。

 

倘以產業類別為區分:服務業之年增率達14.8%,製造及建築業年增率更高達33.1%及農產業年增率僅達7.8%,較4月份衰退0.7%,仍較疫情前同期衰退5%。

A:

諾魯為南太平洋島國,位於馬紹爾群島南部,是全球最小之島國,於1968年獨立,1999年加入聯合國,另於2012年9月協助澳洲重啟在諾魯之難民中心,目前約897位難民安置於諾魯難民中心,難民中心設立帶來之龐大財政收益及數百工作機會,促進諾國經濟成長。

A:

馬紹爾群島由5個島嶼和29個島礁組成,原為美國之託管地,於1986年獨立,與美國簽訂自由聯合協定 (Compact of Free Association),國防由美國負責。馬紹爾群島經濟依賴美國,政府80%以上的直接或間接收入來自美國贈款。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