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依據克羅埃西亞媒體「Croatia Total News」2022年7月4日報導,克國央行總裁Boris Vujčić表示,克國2022年經濟成長率可望逾5%,然而2022年底通貨膨脹率恐攀升至10%。
V總裁指出,克國2022年第1季經濟成長率7%,第2季數據尚未出爐,估計成長率可能超過第1季。另,依據迄今旅客住宿訂房率預估,克國本年第3季觀光業業績將優於疫情前之2019年同期,經濟成長率仍然看好。惟預測本年第4季經濟成長力道將明顯趨緩。
V總裁表示,未來影響克國經濟成長最大因素並非高通膨或高利率,而是能源供應是否能保持順暢。若俄羅斯中斷天然氣供應,克國恐於2023年陷入經濟衰退。
對於克國2023年加入歐元區後是否會推升通貨膨脹之疑慮,V總裁認為,由於克國現已處於高通膨階段,因此轉換歐元過渡期潛在之物價上漲壓力不大。
A:
奧媒「新聞報」(Die Presse)2022年7月5日報導,奧地利政府頃宣布,依據2022年6月通過之「天然氣來源多樣化法」,擬提撥1億歐元預算,獎助奧國企業儲存或消費非俄羅斯天然氣。
上述補助措施主要內容為:凡奧國境內之企業自俄羅斯以外國家進口天然氣儲存及消費,可向「奧地利經濟服務中心」(Austria Wirtschaftsservice,簡稱AWS)申請不使用俄國天然氣之額外費用補助款(須出具天然氣原產國及相關支出證明),最高補助額度每兆瓦時(MWh)4.2歐元。該措施實施期間自2022年7月1日起至2022年12月底。如有必要,可延長該措施並增加補助金額。
上述非俄國天然氣進口至奧國後,不得再出口。企業獲得補助款分為2階段:自國外進口非俄國天然氣後,由AWS支付獲准補助額之一半款項。另一半款項則於企業消費天然氣後支付。
A:
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24小時太陽報(Il Sole 24 Ore)2022年7月4日報導,義大利電信集團(Telecom Italia) 所屬之Sparkle公司將正式開始鋪設總長約1 萬公里,自印度孟買,經約旦、以色列、義大利西西里島巴勒莫(Palermo)後,最後到義大利北部熱那亞(Genova)之海底電纜BlueMed,透過20條光纖電纜傳送數據(包括網路流量及網路電話VoIP),其中每條光纖速度大約每秒18兆位元(Terabit;Tb),最高容量為每秒360 兆位元。
據Sparkle公司執行長Elisabetta Romano表示,兩個海底電纜新型系統BlueMed及BlueRaman將串連印度與義大利及歐洲,選擇熱那亞是因其通往歐洲之重要地理位置;過去所有來自亞洲之纜線集結在法國馬賽(Marsiglia),此次替代方案為熱那亞擁有更能連結歐洲之地理位置,熱那亞將成為歐洲數據門戶,未來義大利將在全球網際網路樞紐占有重要地位。
該計畫係以熱那亞為鋪設起點,電纜系統將分段鋪設,第一段預計為2022年及2023年年初自熱那亞至西西里島(Sicilia)區段。據專案執委Mario Mascia表示,熱那亞將以義大利、歐洲及全球核心角色做為數據樞紐,並將與世界將更加緊密地連結,此專案計畫亦將創造許多工作機會。
A:
資料來源:北德公共廣播公司(NDR)、離岸風能基金會(Stiftung Offshore Windenergie)、潔淨能源網絡(Clean Energy Wire)
文號:1114070014號
據北德公共廣播公司(NDR)報導,風機葉片轉軸(wind turbine rotor)生產製造商Nordex於2022年6月底關閉德北麥佛邦(Mecklenburg-Vorpommern)Rostock市工廠,約600名員工終告失業。該公司選在德國國會即將通過加快風能及太陽能拓展法案前夕,結束工廠營運,格外諷刺。實際上,Nordex公司前於2022年2月便曾宣稱,德國高工資與能源成本將迫使該公司重新考慮廠址,以應付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此次終於關廠係一不得已之選擇。該公司指出,作為一家總部位於德國與歐洲的企業,對於遲未找到關廠以外的替代方案,感到高度遺憾。無獨有偶,除Nordex公司外,渦輪機生產商Enercon亦降低在德國產能,反映經營不易之現況。另據「離岸風能基金會」(Stiftung Offshore Windenergie)指出,德國MV Werften造船廠宣布破產,也代表德國將失去其最後一個生產高品質海上換流站(offshore converter stations)之工廠,因此建議政府針對相關趨勢務須嚴肅看待。
「德國金屬同業工會」(IG Metall)則稱,Nordex公司將生產基地轉移至印度的決定,不僅意味德國失去一甚具價值之製造商,且由於風機轉子及葉片未來須運輸數千公里始抵達德國組裝,致使低碳再生能源設施的設置要求,反倒可能對地球氣候產生負面影響。離岸風能基金會主席Karina Würtz則認為,此次關廠預示德國陸上風電供應鏈發展令人擔憂,該基金會預估,未來幾年全球對風機轉子與葉片以及再生能源設備零件的需求將大幅成長,相關廠商的破產與搬遷係過去數年來政治決策錯誤產生之後果,現由德國民眾共同承擔。在德國經營再生能源產業的成本壓力,已迫使眾多企業自力尋找保持競爭力與生存之方法,建議政府應設法避免使相關狀況惡化,甚或出走潮蔓延至海上風機生產相關廠商,否則德國將錯失再生能源自主權與實現氣候目標的良機。
德媒政經分析評論,德國本土最後一家風機轉軸廠關閉,已引發再生能源產業擔憂德國未來或將失去國內製造基礎,進而拖累實現能源轉型之步伐,政府該如何出手挽救產業頹勢,值得後續觀察。
A:
資料來源:德國商報(Handelsblatt)
文號:1114070020號
德國商報(Handelsblatt)2022年7月4日報導,美國半導體巨擘英特爾(Intel)於今年3月15日宣布於德國馬德堡建造巨型晶圓廠,首期將投資170億歐元,預計於2027年投產。正式量產後預估需要3千名電子電機或資訊工程背景之技術人員,以操作各項生產機臺。然而,令英特爾德國分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Christin Eisenschmid擔憂的是,恐怕無法招聘足夠員工。
目前德國各產業都面臨缺工問題,尤以半導體產業缺工問題最為關鍵,恐使德國工業發展陷入困境。歐盟執委會透過「歐洲晶片法案」注資430億歐元,期望歐洲半導體生產份額於2030年達到全球20%。然而,半導體人才嚴重不足將使歐洲試圖重返半導體製造產業的美夢充滿變數。
以德東薩克森邦首府德勒斯登Dresden為例,該地區是德國最大半導體聚落,博世、英飛凌及格羅方德等知名大廠在此均設有晶圓廠。各廠無不使出全力爭奪稀缺的半導體人才。但對於一家可能是未來的Nvida之晶片新創公司來說,招聘一位晶片設計人才卻難如登天。AI晶片新創公司Semron創辦人Aron Kirschen抱怨,德國政府尚未完成整合大學、研究單位等機構,將培訓半導體人才列為重點優先工作,以配合發展半導體產業之政策方向,導致電子電機及資訊工程相關系所畢業生遠遠無法滿足產業所需。
此外,目前歐洲每位求職者都有數個工作選擇,就業市場屬於勞方市場。因此在缺乏競爭之勞動市場中,年輕人多數選擇朝九晚五工作,如Semron等初創公司自然無法吸引想要穩定之求職者。另依據麥肯錫顧問公司,與其他科技領域及汽車產業相較,德國半導體產業生產力不高。加強企業品牌形象也許是扭轉招不到人才之當務之急,其他如調整薪資、加強學習及職涯發展機會,亦為德國半導體公司確保與其他產業競爭人才之策。
巴伐利亞晶片聯盟(Bavarian Chip Alliance)發言人Alfred Hofmann悲觀認為,半導體人才不足短期內恐無法改善。而巴伐利亞邦經濟廳長Hubert Aiwanger則認為應從加強生產自動化,減少人力需求著手,以解決半導體產業人才不足窘境。英特爾德國分公司總經理Eisenschmid警告,德國不少資深晶片設計專才將於未來數年退休,屆時將影響德國半導體產業根基,情況令人擔憂。
位於薩克森邦之半導體產業協會Silicon Saxony預估,近期德國半導體人才需求將逐步攀升,預估至2030年,僅薩克森邦將約有10萬人從事微電子及通信相關工作,較目前增加27,000人。
德國工業聯合會(BDI)則呼籲大規模開設晶片相關之專業課程。根據BDI數據,一座新的半導體晶圓廠通常需要約2,000名高素質技術人員。歐洲若要實現20%的全球市場份額目標,尚需要數座晶圓廠及大量半導體人才,英特爾在馬德堡的新廠僅是開始。
A:
資料來源:德國經濟研究機構 (Institut der deutschen Wirtschaft Köln, IW)、潔淨能源網絡(Clean Energy Wire)
文號:1114070021號
位於科隆之德國經濟研究機構(Institut der deutschen Wirtschaft Köln, IW)2022年7月4日發布報告指出,在不斷升級的歐洲能源危機下,越來越多德國民眾、中產階級家庭正步入「能源貧窮」(Energiearmut)邊緣。據該報告定義及分類,一旦能源開支占個人淨收入比例超過10%,即有身陷「能源貧窮」風險,意即開支比例過多耗費於能源支出,將影響整體生活水準及其他(如教育進修等)支出。
按現階段能源平均價格,截至2022年5月,德國約有25%民眾符合「能源貧窮」定義,但約一年前,該比例僅不到15%。IW統計,受能源供應瓶頸威脅的一般民眾,2022年將支付至少2,500歐元於家庭能源消耗(供暖、用水及電費)。經濟學家Dr. Maximilian Stockhausen表示,雖然較貧困的家庭通常在能源等基本開銷上升的狀況下,會蒙受較多損害,但「能源貧窮」正影響越來越多德國中產階級。
令人憂心之處在於,來自「下層中產階級」民眾(定義為家庭淨收入介於全國中位數收入所得60%至80%間),現受「能源貧窮」衝擊的可能性為一年前的2倍,且比例正式跨越40%大關;此外,已遭定義為相對清寒、具貧窮風險的家庭(收入低於中位數60%),當中約高達65%受「能源貧窮」影響,顯示能源危機正逐步擴大貧富差距、降低社會整體福利水準。IW報告指出,眾多遭受「能源貧窮」衝擊之家庭,將可能需要外部支持與資源,方能支付電費、燃氣與燃料費,建議德國社會保障津貼與制度宜應適度調整,以反映過度上漲的能源成本,並應考慮儘可能擴大相關福利措施範圍,以協助仍處於貧窮線以上的家庭,避免更多家戶落入「能源貧窮」泥淖、影響整體經濟前景。
德媒潔淨能源網絡(Clean Energy Wire)評析,肇因於多重因素,包含新冠肺炎疫情後的經濟補償效應,幾乎所有類別的能源價格自2021年下半年起快速飆漲。復因2022年2月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能源供應端受阻以及國際制裁俄羅斯態勢下,進一步引發市場與投資者對石化燃料漲勢預期,致大幅推升總體通貨膨脹率,並進一步對全球經濟造成威脅。德國蕭茲總理自2021年12月上任以來,聯邦政府已花費約300億歐元緩解民眾生活開支的成本壓力。在現階段銀彈存量堪慮狀況下,蕭茲總理業於日前表明,政府暫未規劃新的救濟方案,惟將在必要時考量推動相關福利與補貼政策,期達救民眾於水火之目的。
A:
參考資料:Financial Times
日期:111年7月5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478/P200號(商情文號:第478號)
商情本文:
英國數十名國會議員和其他政界人士呼籲政府以道德為由禁止兩家中國公司海康威視(Hikvision)和大華(Dahua)在英國銷售和使用監控設備。
海康威視和大華都因北京使用其設備鎮壓中國維吾爾族穆斯林而被美國列入黑名單。去年 7 月,英國下議院外交事務特別委員會發布報告,呼籲在全國禁止這兩家公司的設備。該報告指出,中國海康威視製造的監視器已安裝在整個新疆,並監控拘留營的動態。目前尚無證據顯示中國政府利用這些公司在國外進行情蒐。然而,令人震驚的是,英國公家機關有61%的監視器鏡頭來自海康威視及大華公司。
人權保護團體Big Brother Watch的研究主管Jake Hurfurt表示,英國許多學校和議會一直在使用中國公司製造的監視攝影機。據統計,英國73%的議會、57%的中學和60%的國家衛生單位(NHS)機構都使用這兩家公司製造的監視器單位
另外,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去年報導,由於擔心中國政府可能將這些鏡頭用於間諜活動、監視或收集敏感情資,英國情報機構越來越擔心英國國會使用中國製造的監視器。近年來,英國政府對中國技術變得更加謹慎,例如禁止在新的5G電信網路中使用中國公司華為生產的零件。對此,海康威視的一位發言人表示,中國政府認為其在新疆的活動是基於反恐的考量,其大規模拘留設施是則是為了再教育。海康威視對能與中國政府合作打擊犯罪和恐怖主義感到自豪。
A:
參考資料:The guardian
日期:111年7月5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479/P200號(商情文號:第479號)
商情本文:
經英國皇家財產署(Crown estate) 確認,英國位於Cornwall和 Pembrokeshire地區的海床可以建造離岸風場。該署已公佈五個區塊已規劃成可以容納離岸風力發電設施的地塊。一旦項目開發區獲得批准,英國皇家財產署將透過招標程序提供給企業興建風場,招標程序將於2023年年中啟動。皇家財產署盼該等地區到2035年能夠提供4 GW的離岸風電,為近400萬戶家庭提供能源。該署並補充,已考量船隻航行路線、漁業活動和環境敏感性問題等因素。
上個月,皇家財產管理署表示,透過完成數場次離岸風場開發競標,英國皇家財產署所管理的海床開發權價值已達50億英鎊。除在凱爾特海的離岸風場競標以外,該署還授予英格蘭和威爾斯海岸的6個離岸風場的許可證,這些風場在未來10年內可能產生高達90億英鎊的收益。截至今年3月的一年中,皇家財產管理署的淨收益大幅增4340萬英鎊,達到3.127億英鎊。
另一方面,今年年初,蘇格蘭皇家財產管理署拍賣17個海床項目,其中大部分區域指定用於離岸風場。自2017年以來,英國第一個浮動式離岸風場在蘇格蘭海域營運。
A:
參考資料:The Irish Times
日期:111年7月5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481/P200號(商情文號:第481號)
商情本文:
蓬勃發展的稅收收入在6月份產生42億歐元的財政盈餘,為政府在明年的預算中提供了更大的迴旋餘地。相比之下,去年同時期赤字為53億歐元,同比增加近95億歐元。隨著經濟從Covid-19中復甦,公司稅、增值稅和所得稅的收入,為政府帶來42億的盈餘。而財政部官員警告說,通貨膨脹和更高的生活成本可能會對今年底時候,對稅收收入產生負面影響。
這些數據是在政府發布其夏季經濟聲明時,顯示其已指定明年的預算為67億歐元,比之前的計劃增加17億歐元。財政部長Paschal Donohoe指出,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近期的經濟趨勢正在放緩,需求的復甦已經與導致價格上漲的產能限制相抵觸。最新的國庫報告顯示,截至6月底的六個月內,政府徵收的稅款接近370億歐元。這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5%或74億歐元。
公司稅的持續強勁表現提振了稅收,該期間產生88億歐元的收入,比去年的總額增加53%,這表示財政部門的另一項創紀錄的營業稅。僅6月份,公司稅收就達到36億歐元。政府的預算也得到90億歐元的增值稅收入,這反映儘管生活成本緊縮,但零售業依然強勁。政府的主要所得稅收入也很強勁,產生了142億歐元,比去年增長了近17%。這反映了整個經濟的就業迅速復甦成長。
而失業率達到4.7%的低點,與Covid-19前的水平相當。公共財政也因與Covid-19相關的支出取消而得到提振。政府對受Covid-19影響的企業的就業工資補貼計劃於5月結束,而對受影響工人的失業救濟金也已於3月逐步取消。財政部表示,雖然這些數據導致6月份的財政盈餘為42億歐元,但以12個月滾動計算,則盈餘為21億歐元,是一個更好的趨勢指標。
愛爾蘭企業顧問公司Grant Thornton Ireland的稅務人員Peter Vale表示,雖然消費者擔心生活成本的增加,包括加息,但到目前為止,這似乎並未對支出產生影響。雖然通貨膨脹將在一定程度上達到平衡作用,但下半年的支出可能會放緩。會計公司Mazars的稅務人員Frank Greene表示,由於就業率高,所得稅收入可能會繼續增加,但增值稅和公司稅收入的水平可能不會無止境地增加下去,而針對通貨膨脹和能源價格政府應更有針對性的措施。
A:
參考資料:BBC
日期:111年7月5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480/P200號(商情文號:第480號)
商情本文:
根據房地產諮詢公司Altus Group 統計顯示,英國6月份有3萬9970家酒吧,自2012年以來減少7000多家。該公司指出,在經歷Covid-19的困難之後,該行業現在面臨原物料價格飆升和能源成本上升的問題。僅管英國政府表示已減稅以提供幫助,但行業工會敦促政府採取更多措施。
由於年輕人飲酒量減少,且超市販售更便宜的酒精飲料,還有稅賦過高的問題,過去十年有數千家酒吧關閉。根據Altus的數據,肇因於通貨膨脹,英格蘭和威爾斯去年有400 家酒吧關閉,2022年則有約有200家酒吧結束營業。
對此,政府表示無法控制推高通貨膨脹的全球因素,但將繼續支持酒館業。一位發言人表示,政府透過增加就業津貼和削減燃油稅來為數十萬家企業減稅。並表示,已為符合條件的企業推出50%的商業費率減免,並透過凍結商業費率乘數來避免稅費增加,總計在未來的五年內將為企業節省46億英鎊。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7.05 TVP World, Financial Times
波蘭總理馬特烏什·莫拉維茨基(Mateusz Morawiecki)在「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文章中強調,在俄羅斯襲擊烏克蘭後,歐洲可能會在短時間內被迫重新審視煤炭,並強調邁向綠色經濟轉型絕不能以犧牲歐洲安全為代價。
Morawiecki總理在文章中表示,俄羅斯對烏克蘭的野蠻攻擊如何給億萬歐洲人共同的夢想蒙上陰影,即在永續和公平發展的基礎上建設一個安全和繁榮的未來。Morawiecki總理強調稱,為歐洲人民恢復穩定和實現體面的生活條件,現在需要放棄一些重要的假設,尤其是在能源政策方面。簡而言之,我們正在見證歐洲和更廣闊的世界新能源秩序的形成。在這個新秩序中,我們必須能夠平衡許多不同的利益。
Morawiecki總理續表示,我們想要低成本的原材料,擺脫獨裁統治,清潔能源和社會包容性的經濟增長。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我們擁有越來越昂貴的原材料,他們依賴於犯罪制度、不穩定和日益嚴重的能源貧困。
將通貨膨脹和能源價格的急劇上漲歸諸於俄羅斯侵略的直接結果,Morawiecki總理指出,直到最近,歐盟的能源政策只關注氣候變化,但鑑於不利的情況,其他歐盟成員國同意波蘭認為能源多樣化,即建立天然氣儲備和擺脫俄羅斯化石燃料是必須的。
Morawiecki總理續表示,除了氣候保護,各國的能源安全現在至關重要。這是我代表所有關心他們未來的波蘭人和歐洲人向其他歐盟領導人傳達的信息,他並強調波蘭必須盡一切可能確保新帝國主義病毒不會在我們自己的後院任其發展,它將威脅到我們整個大陸。
當前的排放交易制度( ETS)推動通貨膨脹:在提出Vladimir Putin的能源勒索以及它與烏克蘭戰爭如何顯著造成電價和通貨膨脹上漲之後,Morawiecki總理認為歐洲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訓需要學習,這將需要「大幅」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配額的成本——能源價格的決定性因素。他表示,5年前,炭排放1公噸二氧化碳的成本遠低於10歐元。目前,它以上漲在80至100歐元之間。如此高的成本使製造公司難以投資開發新的綠色技術,例如再生能源或氫氣。
Morawiecki總理表示,目前的排放交易制度(ETS)並沒有刺激綠色能源的發展,而是推動通貨膨脹,並有可能使數百萬公民陷入燃料貧困,他並補充稱,這正是波蘭政府長期以來一直呼籲變革的原因,這將阻止由金融投機者推動的能源價格人為上漲。
Morawiecki總理表示,在幾次歐洲理事會峰會上,他都認為我們必須結束這種猜測。這種壓力得到回報。今天,我們的提議似乎將得到實施。但他強調,這只是第一步,將金融機構排除在歐盟排放交易制度的交易之外是不夠的,排放交易制度必須穩定在較低的水準。他繼續建議導入一種機制以永久穩定ETS價格,以使新的投資計畫更容易。
下一步,Morawiecki總理表示,將修訂計畫,將ETS擴展到其他經濟部門。這已經是一個很大的舉措,然而,在我們目前所處的困難條件下,我們必須做得更多,他並補充稱,波蘭的提議是將二氧化碳排放配額的價格凍結在30歐元至少1年,有可能延長2年。他表示,如果我們允許服務價格大幅上漲,我們將助長通貨膨脹之火。在能源危機中,這可能導致整個社會群體陷入貧困,加劇不安情緒。
倘必要時,將毫不猶豫重回煤炭:波蘭總統警告稱,如果歐盟不朝著正確的方向邁出一步,它可能會完全損害其能源政策。綠色轉型不能以犧牲基本安全為代價。如果形勢迫使我們這樣做,那麼我們必須毫不猶豫地暫時回歸傳統能源。
Morawiecki總理表示,即使短期回歸煤炭意味著將延遲我們雄心勃勃的氣候目標,但這可能是維持一個能夠抵抗俄羅斯和支持烏克蘭的強大歐盟之必要條件。在總結以「a chain is only as strong as its weakest link」回應時,Morawiecki總理強調稱,當前的地緣政治局勢應該促使我們加強能源系統中的每一個弱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功克服今天的困難,實現對美好明天的承諾。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7.05 PAP, The First News
波蘭政府批准1項放寬陸上風電場距離規則的法案。陸上風電場選址規則的自由化是波蘭國家恢復計畫(Poland's National Recovery Plan)中包含的「里程碑」(milestones)或條件之一,該計畫已與歐盟執委會達成一致,並概述波蘭打算如何使用歐盟大流行後恢復資金(EU post-pandemic recovery funding)。
期待已久的法案放寬有爭議的所謂10H規則,即禁止在距離住宅建築至少10倍渦輪機高度以下之地方建設陸上風電場。該規則通過將最小距離減少到500公尺。同時,應波蘭電網營運商PSE公司的要求,通過的法案亦確定將渦輪機(turbines)與電網(power grid)隔離之新的最低要求。
根據該法案,新風電場的選址必須包含在地方空間發展計畫(Local Spatial Development Plan ; MPZP)中。風電場與住宅建築的基本最小距離預定將維持,不小於10H規則所定義的距離,但考慮該法案中規定之絕對的最小安全距離,MPZP將能夠定義不同的距離。
波蘭氣候與環境部長Anna Moskwa於7月5日週二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新規定將可騰出土地用於建設風電場,並允許在2030年之前增加6-10 GW的陸上風電裝機發電容量。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7.04 IAR
據波蘭公共無線廣播電台(IAR)報導,夏季才剛剛開始,但波蘭的專家警告稱,波蘭大部分地區可能會受到官員所說的水文乾旱的影響,天氣預報顯示有很多值得關注的地方。
波蘭植物栽培與土壤科學研究所農業氣象部門(agricultural meteorology department at Poland's Institute of Plant Cultivation and Soil Science)專家Andrzej Doroszewski教授於7月4日週一表示,乾旱可能對波蘭約1,689個城市構成威脅,佔總數的68%,而26%的農田已經遭受干旱。Doroszewski教授表示,在波蘭東部的盧貝爾斯基省(Lubelskie province),農民已經在談論對需要定期澆水的作物迫在眉睫的威脅:首先是春季穀物,然後是冬季穀物、草莓灌木和豆類。
A:
法國財經新聞台BFM Business本(7)月5日報導,歐盟競爭事務執委Margrethe Vestager本日接受該台財經節目訪談時表示,歐洲面臨能源難題,各會員國如何克服當前天然氣短缺危機,朝著2050 年實現碳中和之雄略計畫,將是一項重大挑戰。
V氏指出,解決方案將包括核能,惟須慎選鈾料來源,以免為擺脫當今之依賴而產生新的依賴,同時亦須思考核料回收問題。
核能因日本福島核災事故在歐洲引發質疑,但自去年秋天能源危機以來,核能又再度成為歐盟會員國考量選項,即使德國堅守其廢核決定;法國則計劃興建至少6座歐洲第3代壓水型反應爐(EPR型)核電機組,以確保能源供應。其他對俄羅斯天然氣依存度偏高之歐洲國家亦盼加速核能發展,歐盟內部對於核能是否應列為綠能仍在激烈辯論中。
A:
法國費加洛報(Le Figaro)本(7)月5日報導,根據法國國家統計與經濟研究所(INSEE)本日發布最新統計,該國工業生產 4 月微幅下降 0.3% 後,5月幸因製造業反彈而持穩。
INSEE分析,該國製造業生產 4 月下降 0.5%,因受資本財與其他如化學、紡織、冶金等工業產品製造之帶動,5 月成長 0.8%;法國工業前面臨供應鏈緊張與原物料成本上漲之雙重衝擊,俄烏戰爭爆發使局勢雪上加霜,整體工業生產連續三個月下降,5月總算因此首度止滑回穩。
其中資本財生產4 月下降 0.9%後,5月增加 0.6%,其他工業產品製造 4 月下降1.1% 後,5月反彈 1.1%;而農產食品業形勢依然嚴峻,繼 4 月下降1.6%後,5月再降 0.8%;運輸設備生產在汽車帶動下增加 1.8%,較 4 月5.3%的成長率則明顯放緩;水、能源及採礦業生產4月增加0.8%後,5 月又下跌4.6%;營建業生產4月成長 1% 後,5月僅微幅增加 0.4%。
A:
依據2022年7月4日匈牙利能源暨公用事業管理局(MEKH)網站公布2021年電力市場報告,由於擴大太陽能板裝設容量,太陽能占匈牙利2021年發電量的11.1%,在歐盟成員國間占比最高。然不如其他國家有強大的風力與水力發電能力,匈牙利在再生能源發電居歐洲排名墊底。
歐盟27個成員國於2021年總用電量較上一年成長4.3%,匈牙利成長6%。歐盟27國2021年發電量以與淨消費量相似的速度成長,但未超過2017-2019年水準。電力生產來源最大變化是化石燃料替代的逆轉,由於天然氣價格上漲,歐盟成員國改以煤炭替代,煤炭發電量較上一年成長約20%,而燃氣發電量下降6.3%。然而,此趨勢在匈牙利並不明顯,匈牙利以褐煤為基礎的發電量持續下降,使其11.1%的太陽能發電在歐盟27個國家占總發電量的比例最高。
由於惡劣天氣,儘管安裝性能不斷上升,但依賴天氣(太陽、風、水)的歐盟再生能源產量僅略有增加,占比由33.4%下降至33.1%,加以歐盟成員國石化燃料發電比例增加,使零碳排發電比重從62.9%下降至62.2%,匈牙利占比64%超過歐盟國家平均水準。
惟匈牙利低水力及風力發電能力占匈國依賴天氣的發電來源13%,在歐盟排名第 17,使其在再生能源發電的占比部分,處於歐盟國家的後段班。
A:
依據匈牙利媒體Hungary Around the Clock本(2022)年7月5日綜合報導,布達佩斯工商會(BKIK)於7月4日呼籲政府重新考量暴利稅,特別是對金融部門及航空公司。
BKIK 將受暴利稅影響的公司分為3類:因經濟形勢變化而獲得超額利潤的公司,如銀行及石油公司;沒有產生額外利潤但有能力繳納一定稅負的公司;以及包括航空公司在內的休閒業。
BKIK 表示,要防止航空公司將新稅轉嫁乘客尤為困難,因此建議政府不要對每位乘客徵稅,而是依航班徵稅,可有效降低行政成本。
BKIK另提議改變對當舖課稅,因為稅負過高,建議對50,000-60,000福林貸款徵收 170-200福林的交易稅,將原高達91%的暴利稅削減至15%。該商會另建議減少對租賃公司及特殊金融公司課稅,例如票據交換所GIRO,但不含應收帳款保理公司(factoring company)。
A:
依匈牙利媒體Hungary around the Clock 本(2022)年7月5日報導,匈國零售業者如超市龍頭SPAR及Penny Market皆認為政府額外課徵的暴利稅對其營運造成衝擊。SPAR表示,食品零售商若營運良好,利潤率約2%。自本年1月起,該公司將就逾1,000億福林的稅基依匈國政府規定繳納4.1%的稅。此外,該公司須在11月30日前繳納相當於2021年零售稅80%的附加稅,金額為105億福林。此非對“超額利潤”徵稅,而是對“營業額”徵收的特別稅。由於通貨膨脹居高不下,消費者開始降價購買,即以便宜的自有品牌替代昂貴的品牌產品,將使SPAR的利潤率降低。
Penny Market則表示,折扣商店本質即是低利潤,政府課徵暴利稅將影響該公司執行品牌重塑計畫,延後其連鎖店更新及擴大商品範圍等工作。
A:
哥倫比亞投資組合報(Portafolio)報導,總統當選人貝德羅(Gustavo Petro)新政府擬推動商品多元化及運用數位化科技以促進出口,面對未來挑戰與機會外在環境下,其外貿展望仍樂觀可期。
總統當選人貝德羅(Gustavo Petro)在競選政見曾提出重新檢視修正與各國簽署之自由貿易協定,及拓展非傳統出口產品(原油)之出口。 依據總統當選人貝德羅內定之財政部長José Antonio Ocampo日前接受媒體專訪表示,最關鍵議題為出口產品多元化,保護主義無益於產業發展,必須對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採更積極之產業生產政策。
哥倫比亞出口商協會(Analdex)表示,哥國外貿之特點係其融入國際市場程度較低,於拉丁美洲地區排名第3,僅次於巴西和阿根廷等國。為改善前述情況,對外貿易政策需有政策路線圖,自管理角度創造有利之外在環境,並以數位化科技簡化行政程序,目前哥國平均出口程序需耗時6.5日,遠高於巴拿馬1日及秘魯2日。
另方面,哥國國際貿易物流代理聯合會(Fitac)及哥國北方大學國際貿易觀察站(Observatorio de Comercio Internacional ,(OBCI) de la Universidad del Norte)皆建議新政府應善加運用目前已生效之自由貿易協定。而哥國北方大學國際貿易觀察站處長Mario de la Puente表示,運用對該國外推廣單位ProColombia針對目前已生效之自由貿易協定國家之產業研究報告,透過動植物衛生檢疫認證、技術服務外包、服裝設計等方式,以增進商品之出口及其多元化。
為達成出口多元化目標,哥國國際貿易物流代理聯合會(Fitac)認為需透過科技、人才培育及提倡企業競爭思維國際化等方向為發展重點,而政府對於需要科技數位化之企業,應提供必要之融資協助。Analdex認為,吸引外來投資投入關鍵性產業,將加速帶動哥國出口產業數位化進程。
A:
中亞五國
中亞即亞洲中部,在地理上是指西至裏海,東到中國新疆,南到阿富汗,北到俄羅斯的廣大區域。包括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烏茲別克等5國。
該地區國家主要出口品項包括棉花、農產品、紡織品及食品等;主要進口品項則包括機械設備、化學品、石油、食品等。中亞五國蘊藏大量礦產資源,能源業對經濟發展貢獻良多。主要貿易夥伴為亞洲與歐洲。
巴爾幹半島國家
巴爾幹半島位於歐洲東南部,地處歐、亞、非三大陸之間,為歐、亞聯繫陸橋,南臨地中海重要航線;半島三面被水環繞,西鄰亞德里亞海、南面地中海及馬爾馬拉海、東鄰黑海。
巴爾幹半島國家包括阿爾巴尼亞、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保加利亞、克羅埃西亞、希臘、北馬其頓、蒙特內哥羅、羅馬尼亞、塞爾維亞、斯洛維尼亞等國。
該地區國家主要出口品項包括石油及相關製品、電力、礦油、銅、醫藥機械、運輸設備、原材料以及紡織品及鞋類等雜項製成品;主要進口品項則包括積體電路、汽車及零組件、電機與設備及其零件、原材料、化學品及燃料、銅礦石、醫藥用品、運輸設備等。貿易夥伴仍以鄰近歐洲國家為主,部分國家仍亟須進一步發展基礎建設及經濟轉型,以及疫情過後須加速經濟復甦,因而更加重視與歐盟政策之配合與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