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7.01 Polish News Bulletin , forsal.pl
歐盟凝聚與改革執委(European Commissioner for Cohesion and Reforms)艾麗莎·費雷拉(Elisa Ferreira)曾表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明確表明,歐洲必須實現能源獨立並逐步淘汰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她還強調,歐盟支持一個更綠色環保的波蘭,她並補充稱,大約有220億歐元將用於發展低排放經濟。
Ferreir執委指出,歐盟執委會將支持再生能源,並將進一步投資200億歐元用於波蘭的綠色公共交通。Ferreir執委還表示,波蘭將在數位化範圍內獲得支持,包括推出高速互聯網和發展數位公共行政管理,以便普及波蘭人能夠在線上獲得公共服務。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7.01 Polish News Bulletin, polsatnews.pl
波蘭衛生部長Adam Niedzielski表示,波蘭今天正在經歷COVID-19病例的激增,但沒有變成波浪的可能性。他於6月30日週四警告稱,政府假設7月份每天將有30萬人感染(come into contact with)新型冠狀病毒,然而,他認為,將有極少數人會生病。
A:
哥倫比亞投資組合報(Portafolio)報導,依據哥國公司監管局(Superintendencia de Sociedades)公布2021年前1,000 家大型企業財務訊息報告,其6大電信公司(Claro、Movistar、Tigo、ETB、Avantel、及Wom)營收逾25.3兆披索(以7月1日匯率1美元兌换4,200披索計算約60.23億美元),高於第2大營收Terpel能源配送公司 17兆披索,約占第1大營收國營石油公司(Ecopetrol)84.9兆披索之30%,整體營運表現優於預期。
2021年哥國前6大電信公司營收如下:Claro 14.6兆披索、Movistar 5.9兆披索、Tigo 2.7兆披索、ETB 1.3兆披索、Avantel 3,322億披索、及Wom 2,730億披索等。Claro、Movistar、ETB獲利分別達2 兆披索、1,015.88億披索及1,387.04億披索。此外儘管整體營收表現亮眼,惟Tigo、Avantel等公司則分別虧損達5,720億披索及1,992.61億披索。
倘以公司資產淨值大小為區別,Claro以48.4兆披索居首位,其次序為Movistar 13.4兆披索、Tigo 5.3兆披索、ETB 3.8兆披索、Wom 3.4兆披索及Avantel 1兆披索。
值得關注者為,哥國在疫情持續進入2年後,電信運營商業務呈現顯著成長走勢,主要係持續增加在電信產業設施所致。(一)Claro Colombia公司董事長Carlos Zenteno表示,近幾個月以來公司致力於提升固網及行動服務之覆蓋率及服務品質,其通訊光纖已遍佈哥國114個城市,提供網路、有線電視及固網電話等服務,亦於全國約1,098市鎮提供99%覆蓋率之4G網路服務。(二)Movistar公司執行長Fabián Hernández表示,2006至2021年持續在哥國投資達15.7兆披索,主要投入電信基礎設施之改善,以提供固網、行動通訊更佳之服務,強化客服平台及4G行動網絡服務。(三)Tigo公司表示,近1年以來,投資逾1.2兆披索,約占年營收23%,累計7年以來投資逾7兆披索,用以布建其電信網路基礎設施,俾利未來營運增加動能。
A:
依據哥倫比亞國家統計局(Dane)發布資料,2022年5月份失業率再次下降至10.6%,與2021年同期15.2%之失業率相比,大幅下降4.6%。計有94萬人投入就業市場,而全國失業人數264萬人,較上年同期350萬人為低。女性失業率為13.7%,而男性為8.4%。
西班牙BBVA銀行研究部經濟學家María Claudia Llanes表示,儘管近期哥國勞動力市場表現良好,但令人擔憂為在疫情期間離開勞動力市場約200萬人目前仍處於勞動市場之外。
A:
Layoffs.fyi創辦人李羅傑(Roger Lee)指出,在新冠疫情期間曾出現兩次不同的科技裁員浪潮。
當前的裁員浪潮是由宏觀經濟環境推動的,尤其是那些容易受到利率上升影響的動盪公司,包括Coinbase、特斯拉和Robinhood。
這與2020年上一波科技裁員形成鮮明對比;當時的裁員潮讓Uber、TripAdvisor、Yelp和Airbnb等疫情初期受到居家避疫政策影響的公司感到不安。
根據Layoffs.fyi的數據,自2022年以來,已有155家不同公司至少2萬2800名科技業員工被解雇。李羅傑表示,裁員並不令人驚訝:「目前市場上存在很多不確定性;企業和新創公司正試圖積極主動地削減成本。」
雖然有些人擔心科技界的裁員潮是世紀交會時網路泡沫破滅的重演,但其實仍存在一些關鍵差異。
哥倫比亞商學院副教授王丹指出,「這與2001年的網路泡沫有些相似之處,當時Web 1.0公司成群退出,因它們只不過是一個提出承諾的網站。」「投資人的期望在20年前以一種類似於現在的方式被馴服。然而,最大的不同,在於20年前我們處於數位化前的世界。如今,無論是消費者還是企業,他們的生計都已完全融入數位平台,這將縮短潛在的恢復期。」
EquityBee共同創辦人兼CEO巴齊萊(Oren Barzilai)表示,「在這樣的時期,當未來充滿不確定性時,被解雇的員工都不太願意冒失去積蓄的風險,或者根本沒有資本來行使其股票期權。」他估計美國大約有600萬名新創公司員工。最終,科技領域的裁員潮預示著整體產業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08/6428564?from=wj_catelistnews
A:
美國知名國際政治學者艾利森與谷歌前執行長施密特,近日聯名投書為美國本土芯片扶植法案請命,顯示芯片成為國安問題以來,美國產官學界的憂心,期望爭取到最多資源,確保競爭態勢鞏固,最起碼差距不再拉大。
艾利森何許人也?他是《注定一戰?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一書的作者,他抓住了後冷戰至今美中競爭的時代氛圍;施密特則是《人工智能時代:與我們人類的未來》一書的合著者。他們不但認為,美國高階半導體完全依賴台灣,將置美國國家安全於險境;加上中國的追趕越來越近。這些論點呼應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日前拋出美國軍用芯片七成來自台灣「非常可怕又不可靠」議題。兩人也反駁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月前談到拜登政府提出五百多億美元的半導體產業投資計劃「是昂貴浪費且徒勞無功的事」的論點。
事實上,拜登總統五月份前腳訪問韓國三星之後,美國半導體巨人英特爾的執行長基辛格後腳就接著與三星談策略聯盟,展現產官合作的默契。同時間美國也跟日本洽談進一步在半導體高階技術上的深度合作,凸顯出美國在東亞加強拉攏日韓科技產業,以壯大的半導體的實力,避免陷入「前無退路,後有追兵」的窘境。
反觀中國大陸積極扶植國內半導體業發展,近期在深圳成立的昇維旭技術公司,延攬台積電前廠長擔任執行長,前日籍紫光集團高級副總裁阪本幸雄出任首席戰略官。根據《彭博社》的數據,在過去四個季度中,全球二十家增長最快的芯片行業公司中,平均有十九家來自中國。相比之下,去年同期還只有八個,顯示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整合全球資源的決心。
半導體的難題不只在於經費的浥注,前述兩位投書作者還指出,需要另輔以三大政策,一是獎勵非高階芯片的製造,這是市場需求佔大多數的等級。二是美國要運用政治影響力,促使台灣的台積電和韓國的三星電子在美國生產高階芯片。三是強化研發與製造間的互動連結。才有可能在芯片競爭中勝出。
想要辦好芯片業,不光是砸錢就可以解決,如何找到及培養熟練而投入的工人,就是一大挑戰。美國德州儀器和英特爾有意於德州達拉斯及亞利桑那州錢德勒設廠,然而,在這兩個地區,是美國缺工最吃緊的地方之一。即使是英特爾在俄亥俄州投資兩百億美元建設兩座新工廠,芯片製造行業的外國出生工人的比例也是該州平均移民比例的兩倍,說明難覓本土熟練勞工。
芯片業是主政者國安政策的重心,然而即使在策略、經費到位的情況下,產業還牽涉到相關產業鏈的配合,及從基層到高層的競爭力。這些問題環環相扣,日積月累,終將決定各國半導體產業實力的消長。
A:
哥倫比亞金融監管局 (SFC) 表示,2022年7月之信用卡利率將達31.92%,為過去4年來的最高水準,回到疫情前 2018 年高利率時代,2021年同期利率則為25.77%。哥國金融專家Alexander Ríos表示,當利率上升時,必須避免高利率的長期債務比率過高,以免導致財務調度陷入絕境。
此外哥國之消費信貸和普通信貸平均利率約為21.28%,較上期的20.4%提高88個基點。
A:
由於加州立法會拒絕暫停調漲汽油稅,因此,從7月1日起,加州駕駛人每加1加侖汽油要多付2.8分錢稅金。如果以普通汽車油缸最多可裝13加侖汽油來算,加州駕駛人每加滿一次油要多付36分錢。
年度通貨膨脹調整讓加州每加侖汽油稅從51.1分錢漲為53.9分錢,提高了2.8分錢。加州目前平均每加侖油價為6.3元,仍是全國最高。
暫停調漲汽油稅的建議雖然被加州議會否決,但州長紐森和議會已達成協議,將發放紓困金給納稅人,幫助他們因應通貨膨脹造成的影響。
紐森發言人史塔克(Alex Stack)說:「為了幫助納稅人支付通貨膨脹和油價上漲的成本,州長紐森將退稅給加州人,每個家庭最多可收到1050元,這是加州史上最大金額的退稅計畫。」
根據紐森和議會達成的協議,加州家庭將透過直接存款或收到現金卡等方式拿到紓困金。紓困金金額將以收入來決定上限,年收入低於7萬5000元的納稅人可收到350元,年收入不超過25萬元的納稅人可收到200元。有未成年子女或其他受撫養者的納稅人還會收到額外的紓困金。
今年1月,紐森提議暫停徵收汽油稅一年,可為加州駕駛人省下約5億2500萬元。但他的提議遭到立法會民主黨領袖的反對,理由是暫停徵稅將使道路維修和其他交通改善工程缺少必要的資金。
此外,參議會臨時議長艾金斯(Toni Atkins)和眾議會議長蘭登(Anthony Rendon)上個月說:「在石油公司繼續賺進破紀錄利潤的情況下,暫停徵稅不保證能為消費者紓困。」
紐森的另外一項提議是提供回扣給車主,同樣也遭到立法會反對。議員表示,回扣會優先照顧有車的居民,會犧牲沒有車的中低收入居民。
支持暫停徵收汽油稅的不只是紐森,拜登總統也如此呼籲,希望暫停徵收18分錢的聯邦汽油稅3個月。多個藍州,例如紐約州、康乃狄克州和馬里蘭州,近幾個月都已暫停徵收汽油稅。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519/6429274?from=wj_catelistnews
A:
為了避免重蹈兩年前大停電的覆轍,加州州長紐森辦公室允許州部門補貼電力公司購買包括化石燃料等電力,確保熱浪期間有足夠電力供應,但輿論批評此舉令加州續用老化天燃氣發電廠和柴油後備發電機,與加州更廣泛的減排氣候目標背道而馳。
加州每日所用的電力大部份來自再生能源,但當太陽下山後卻沒有足夠太陽能儲備。紐森提出的法案旨在透過取消地方政府的許可決定權,加快建造更多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儲存設施。當前的供應鏈問題亦減慢了相關的再生能源開發建造工作。
州議會已於周三(6月29日)通過法案,翌日獲紐森簽署。
民主黨州參議員閔大衛(Dave Min)認為,氣候變化推高能源需求,所以不得不提高供應,否則將令社區陷入「難以防守的危機」。但他坦承「我們太依賴化石燃料,很明顯這是個複雜難解的問題」。
州能源官員今年警告,加州在夏季酷熱天氣下可能導致的缺電,影響達130萬民宅。2020年8月曾因電力供應不足,導致數以十萬戶一度停電,紐森和州議員極渴望避免重蹈覆轍。
紐森的建議重點是建立由州水資源局(DWR)營運的「戰略可靠儲備」(strategic reliability reserve)。局方身負這個責任,是因為其水壩和營運州水利系統,成為主要的發電商和電力用戶。
在今夏,如果電力公司需購買額外電力和增加臨時發電機,包括使用化石燃料的話,DWR將對電力公司作出補貼,但2023年後不得使用任何柴油發電機。
DWR也可建立新能源儲存庫和零排放發電站,可動用公帑向2023年關閉的沿岸天然氣發電廠買電。如果州內餘下核電廠2025年後繼續開放,局方亦可繼續向廠方買電。
民主黨州參議員斯特恩(Henry Stern)承認,這是一個艱難決定,法案只是換取多一點時間來應對。共和黨州參議員歌芙(Shannon Grove)則認為,這證明加州需要石油和天然氣。
環保團體指出,加州只要加快增加再生能源,便毋須依賴化石燃料作為後備供電,又對法案對DWR權力沒有足夠設限表達擔憂,因為局方毋須遵從加州環保法例即可進行新項目。
A:
紐總理Jacinda Ardern及貿長Damien O'Connor於7月1日發布新聞稿,宣布紐國與歐盟完成FTA談判,新聞稿重點如下:
一、紐歐盟FTA有助紐國分散出口市場,強化經濟韌性:
1、A總理表示,在紐國疫後經濟復甦關鍵時刻,紐國與歐盟完成兼具戰略重要性及經濟利益之FTA談判,將有助紐國分散出口市場,強化紐國經濟韌性。
2、紐歐盟FTA為紐國政府5年來完成之第5個自由貿易協定,將使紐國FTA覆蓋率提升至73.5%,條文草案預期將於數週內公布。
二、協助紐國出口業者進入高度保護之歐盟農產品市場:
1、紐國出口歐盟貨品97%將於7年內降為零關稅,其中91%貨品將在FTA生效後立即降為零關稅,包括奇異果、葡萄酒、洋蔥、蘋果、蜂蜜、海鮮以及工業產品等,並新增約6億紐元之乳品及肉品關稅配額,可銷往歐盟之牛肉數量增加8倍。
2、預期自2035年紐國輸往歐盟97%貨品降為零關稅後,紐國對歐盟出口每年可增加18億紐元,並可節省1.1億紐元關稅支出,帶動紐國GDP成長效果將超過紐英FTA。
三、包括毛利貿易與經濟合作章節:紐歐盟雙方承諾將強化紐國毛利原住民企業與歐洲企業合作,並聚焦於中小企業、科技、研發與創新等領域。
四、納入服務及投資最惠國待遇條款:紐國取得歐盟教育等服務業市場進入,以及約3兆紐元之歐盟各級政府採購商機,包括醫療保健、機場及港口等;紐歐盟FTA並納入服務及投資最惠國待遇條款,有助紐國業者享有歐盟未來擴大開放市場優惠待遇。
五、紐國媒體報導,紐國牛羊肉產業及乳品產業認為紐國政府未能爭取更佳之市場進入條件,對於紐歐盟FTA成果甚感失望。
A:
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簡稱貿工部)部長阿茲敏
(Mohamed Azmin)與新加坡貿工部長顏金勇(Gan Kim Yong)頃在吉隆坡會晤,探討深化數位經濟與綠色經濟領域的合作。雙方同意討論前述領域的合作架構,並著眼於本(2022)年完成定案。
馬新一致認為,最近啟動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對加強區域性貿易生態系具策略與經濟意義,並催化多重效益。兩國亦同意促進及積極發展區域架構價值鏈中的基礎設施和聯繫。
氣候變遷和永續發展日益影響經濟成長與貿易。為了讓世界實現其氣候雄心,志同道合的馬國與新加坡需共同努力實現低碳的未來。這意味著兩國產業需努力合作減碳,並為企業及勞工抓住綠色經濟中的機遇。
馬新兩國的部長認同數位與綠色經濟是兩國永續和包容性增長的關鍵。該合作架構將加強前述領域的對話與合作,以及作為兩國未來數位經濟與綠色經濟雙邊合作計畫的基礎。
新加坡顏部長表示,數位經濟與綠色經濟係經濟成長的主要驅動力。馬國與新加坡經濟關係牢固,且合作架構的討論顯示兩國深化現有雙邊經濟合作的承諾,為兩國經濟帶來益處。
另一方面,阿茲敏部長提到數位和綠色經濟正迅速成為經濟的基本模式。因此,馬國與新加坡在前述領域開展認真的合作,最終將為兩國企業帶來更廣泛利益,尤其在創業、工業化、投資和貿易層面。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馬來西亞通訊暨多媒體委員會(MCMC)已核准隸屬「亞通公司」(AXIATA)的「天地通公司」(Celcom)與「數位網路公司」(DIGI)合併計畫,接下來只須再獲得證券業監管機構和雙方公司股東的批准,這項馬國電訊業「世紀大合併」將落實。
亞通和數位網路公司頃發布聯合聲明表示,MCMC在進行實質性評估,並考量亞通和數位網路公司於2022年4月對MCMC問題聲明(SOI)的回應後,如今發出不反對該合併建議的通知。
一旦完成交易,雙方期待實現合併後的潛力,預計最終將有更強的能力為消費者、企業、合作夥伴生態系廣泛推動數位化,以及培養國內人才。此外,隨著社會和企業漸轉向數位化以提高生產力與效率,合併後的公司將有能力推動5G解決方案,為大型和中小企業催化新的成長機會,並吸引全球數位企業支援「國家數位網路計畫」(JENDELA)及「馬國數位經濟計畫」(MyDigital)的願景。
為進一步提升馬國數位潛力,合併後的公司建議於未來5年投資高達2.5億馬幣(約5,684萬美元)在吉隆坡設立世界級創新中心,讓馬國保持在全球數位化演進的前列國家。
完成合併後,亞通和挪威電訊公司(Telenor)將各持新合併公司(亞通數位網路公司)的33.1%股權,以及繼續在馬國證券交易所上市。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汶萊衛生部(Ministry of Health)頃發布消息稱,該部所屬藥品實驗室近期進行產品化驗分析,發現馬來西亞1項化妝品─NV Nouvelles Visages Nourishment Skin Renewal Treatment,含有對苯二酚(hydroquinone)毒性物質而遭該部勒令禁止進口與銷售。
依據汶萊衛生部規定,該國規定化妝品禁止使用對苯二酚,因該毒性物質對健康有害,且會導致皮膚變色、過敏,並可能增加患上皮膚癌的風險。
汶萊衛生部要求相關經銷商(包括透過Facebook等線上銷售)立即停止出售前述產品,以免抵觸2007年汶萊藥品(化妝品) 法規(Medicines(Cosmetic Products)Regulations 2007)。在汶萊市場進口與銷售含毒性物質化妝品是違法的。倘罪名成立,可判處5,000汶幣(約3,596美元)的罰款,或兩年以下的監禁並可能兩者兼施。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一、 依據新加坡貿工部本(2022)年6月30日發布的新聞稿指出,貿工部長顏金勇於6月30日與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高級部長阿茲敏於吉隆坡會面,共同討論兩國在數位經濟與綠色經濟領域的合作,預定於今年內確定合作架構。
二、 前揭新聞稿指出,新冠疫情凸顯各國之間強化數位連結的重要性,也加速傳統商業模式的數位轉型。為迎接下一階段的數位經濟增長,星馬兩國需加強合作,以開啟更多商機。氣候變遷及永續發展對於經濟成長與貿易的影響越來越大,全球若要達成氣候目標,需聯手邁向低碳未來,因此星馬兩國需合力推動工業去碳化,並幫助企業與員工掌握綠色經濟商機。
三、 顏金勇部長表示,數位與綠色經濟為驅動經濟成長的關鍵,星馬兩國針對合作架構展開討論與加強經濟合作,將為雙方創造經濟利益。
四、 阿茲敏部長指出,星馬兩國致力於數位與綠色經濟領域合作,並為兩地企業在創業、投資及貿易等方面,帶來更廣泛的利益,兩國將透過合作架構推動明確的經濟計畫。
五、 兩位部長亦討論近日在法國巴黎召開「印太經濟架構」(IPEF)非正式部長會議上的交流情形,重申「印太經濟架構」的戰略與經濟意義,並強調有必要確保該架構保持開放、包容與彈性,以促進更廣泛參與及有意義的合作。
A:
一、 依據新加坡國家環境局與陸路交通局於本(2022)年6月30日發布聯合新聞稿指出,原定施行至今(2022)年12月31日的「增強版車輛減排稅務計畫」(Vehicular Emissions Scheme,簡稱VES),將延長實施至2025年12月31日,以繼續鼓勵民眾及業者選購更環保的車輛。
二、 星國政府將從2024年1月1日起,收緊各等級汙染物質的排放標準,明確區分傳統汽油驅動引擎汽車及較環保的混合動力車與電動車。至2025年底,各級別的附加費數額不會改變,目前的退稅金額維持至2023年12月31日。環境局與陸交局將在明(2023)年公布2024年新註冊車輛可獲得的退稅額度。
三、 新加坡自2018年起實行「車輛減排稅務計畫」,根據車輛的二氧化碳及空氣汙染物的排放量,給予購車者與計程車公司退稅或徵收附加費。空氣汙染物涵蓋碳氫化合物(hydrocarbons)、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氮氧化物(nitrogen oxides)及微細顆粒(particulate matter)。
四、 新加坡自2021年1月起實施「增強版車輛減排稅務計畫」,低排放的A1級與A2級汽車,可獲得的退稅額分別為25,000及15,000星幣(約18,000及10,800美元);2021年7月起,廢氣排放量較高的C1級與C2級汽車需支付的附加費,分別為15,000及25,000星幣(約10,800及18,000美元)。
五、 「增強版車輛減排稅務計畫」中A1級與A2級計程車可分別獲得37,500元和22,500元的退稅額(約27,000及16,200美元);C1級和C2級計程車需支付的附加費分別為22,500及37,500星幣(約16,200及27,000美元)。B級別的車輛無法退稅,也無須支付附加費。
六、 根據新排放標準,A1級別為純電動車,如:日產Leaf、現代Ioniq、MG ZS、現代Kona電動車;A2級別為高功耗電動車、多數的混合動力車及效率高的小型內燃式引擎車,如:本田Fit、豐田Prius掀背車、起亞Niro混合動力車、保時捷Taycan 4S電動車;C2級別為傳統內燃式引擎車與混合動力車,如:賓士C180、豐田Vios、奧迪Q3、本田Odyssey。
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在當前2022-23財年(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截至6月17日,農業產品出口總值達9.61億美元,較上一財年同期的9.36億美元小幅增加2,500萬美元。在2021-22年小預算年度期間(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農業產品出口價值24億美元。
緬甸農產品主要出口到中國、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孟加拉、印度以及歐洲及非洲國家。緬甸通過邊境貿易及海運貿易出口食米、玉米、辣椒、橡膠、芒果,以及各種豆類等產品。緬甸目前出口是根據市場供求而定,故要求每一種農產品都須有具體的出口計畫。政府間協定為農民提供大量需求市場的保障。農業局表示,緬甸參與契作系統的單位包括省邦農業局、出口商、貿易商,以及部分種植者團體等,都須達成生產目標。緬甸商務部正致力協助農民應對如高投入成本、譜係種子採購、高種植成本及氣候不穩等因素之挑戰。
A:
A:
出處:Dutch News, 2022/07/01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Meta放棄在荷蘭 Zeewolde市附近興建大型數據中心的計畫
荷蘭新聞Dutch News報導,Facebook 母公司 Meta 已同意取消在荷蘭Flevoland 省 Zeewolde市附近興建大型數據中心的計畫。
該計畫申請過程一波三折,2021年12 月底Zeewolde 市議會原已投票通過修正分區計畫,為Meta在該市興建數據中心掃除障礙。惟因當地民眾憂心數據中心將耗掉大量的能源,而持反對意見。
2022年月份地方選舉,Zeewolde市反對該項目的政黨贏得絕對多數,使本案出現新的轉折。此外,該計畫部份用地為國有地,荷蘭中央政府拒絕批准出售該部份土地,因此,本計畫拖延迄今一直未獲進展 。
Meta公司最後僅能以該地區不適合興建數據中心為由,宣佈放棄本計畫。
A:
英國金融資訊公司IHS Markit頃發布消息稱,馬來西亞本(2022)年6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上升至50.4點,較上(5)月的50.1點表現略優,並處在50點榮枯線之上,且整體製造業營運狀況略有改善。
國際評等機構「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頃發布消息稱,
馬國製造業生產水準在連續五個月下降後趨於穩定,而新訂單則連續三個月取得小幅成長,這歸功於客戶信心的提高。儘管如此,由於中國對新冠疫情的嚴格管控,大幅抵消本區域其他國家的增長,造成6月份海外市場對馬國製成品需求停滯不前。
馬國6月PMI雖回升,但並不亮麗,突顯經濟復甦失去部分動力,加上出口銷售疲軟,以及對成本上升的憂慮日益加劇,特別是能源與燃料價格上漲。另外,原物料短缺仍持續、能源價格和運費成本上漲壓力下,投入成本與產出價格以更快的速度上漲,導致通膨壓力在三個月內首次加速升高。馬國企業越來越擔心價格上漲將給製造業帶來壓力,加上新冠疫情在全球持續肆虐,導致企業樂觀程度降至去(2021)年8月以來新低水準。供應限制雖有明顯緩解跡象,並有助於舒緩部分工業價格壓力,但全球能源和食品供應已成為焦點。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簡稱貿工部)副部長林萬鋒於6月26日至7月5日率領貿易與投資代表團赴墨西哥與秘魯展開為期10天的招商引資活動。馬國盼藉「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鼓勵更多馬國企業到拉丁美洲的新興國家,諸如墨西哥與秘魯探索新商機,為馬國的優質產品出口開拓更多新市場。
林副部長頃與秘魯對外貿易和旅遊部副部長安娜塞西莉亞(H.E.Anna Cecilia Gervasi)會晤後表示,兩國盼在電子電機、石油、棕油、橡膠製品、醫療器材、機械設備與清真產業緊密合作,並討論深化馬、秘兩國的經貿關係。
馬國和秘魯自1986年建交以來,兩國一直維持友好雙邊關係。馬國、墨西哥與秘魯皆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的參與國家。
2021年秘魯為馬國在拉丁美洲的前六大貿易夥伴,馬國與秘魯雙邊貿易額達2.9億美元,較2020年成長13.5%;其中馬國對秘魯出口額為1.9億美元,較2020年成長21.8%,主要出口產品為橡膠製品、精煉石油產品及加工食品;馬國自秘魯進口額為1億美元。2022年第一季,馬國與秘魯雙邊貿易額為1.2億美元,較2021年同期成長48.5%。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