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菲律賓杜特地總統於本(6)月27日簽署第175號行政命令(EO NO.175),亦即更新外國投資負面表列清單(FINL)之行政命令,並於6月28日公布,公布後15日生效。FINL法源依據為菲律賓外國投資法(RA 7042),列舉對外國投資開放之行業及投資活動,本次為第12次更新,取代2018年時杜特地總統批准之第11次FINL,杜特地總統表示本次更新主要反映現行法律之變化,放寬外國投資參與領域之限制。
本次更新仍維持不開放外國投資行業如大眾傳播業等11項行業。另變更部分主要如下:
一、納入近期「零售業自由化法」、「外國投資法」以及「公共服務法」修法內容,包括外國投資電信、國內航運、鐵路和地鐵以及航空運輸不再受40%持股上限限制,投資零售業門檻由250萬美元調降為50萬美元(2,500萬披索),以及外國企業倘採用經科技部認可之先進技術,或僱用不少於 15 名菲律賓員工,可投資實收資本額10萬美元之微中小型公司或新創企業。
二、取消外國公司於菲國投資需國防部許可之槍枝、彈藥及飛彈等用於戰爭之武器零件及系統,從事生產、維修、儲存及銷售之40%持股限制,惟仍保留投資案需由國防部審查之權利。
菲國家經濟發展部Karl Kendrick Chua部長表示,該部對於旨揭清單通過表示歡迎,該清單與上述「零售業自由化法」等三法修法內容一致,亦符合放寬外國投資限制之政策。未來規劃將開放更多行業如再生能源等,以解決迫切之電力需求及氣候變遷問題。
第175號行政命令(EO NO.175)連結:
https://www.officialgazette.gov.ph/2022/06/27/executive-order-no-175-s-2022/
A:
一、 依據國際諮詢公司美世(Mercer)公布的本(2022)年外派人員生活費調查報告,全球生活費最昂貴城市前10名分別為:香港、蘇黎世、日內瓦、巴塞爾、伯爾尼、特拉維夫、紐約、新加坡、東京、北京。亞洲10大最昂貴城市分別為香港、新加坡、東京、北京、上海、深圳、首爾、廣州、青島、南京。
二、 該調查以美國紐約市為對比基礎,涵蓋超過400個城市,以住宿、交通、伙食、娛樂及家庭用品等200多項消費指標,計算與對比外派人員的生活費,最終為227個城市進行排名。
三、 前揭調查指出,過去幾年,匯率波動對生活費指標的影響大於通貨膨脹率,然而今年已開發經濟體通膨率持續攀高則為影響生活費指標的主要因素。隨著國際旅行與人員跨境流動逐漸恢復,如何維持外派職員的消費能力,是企業面對的一大挑戰。美世在今年的調查更新了生活費的計算方法,將智能手錶、手機及平板電腦等新型消費品納入計算中,併去除音樂光碟及錄影帶等不合時宜的物品開銷。
四、 美世亞太區人才業務全球派遣團隊負責人馬雅琴表示,對比全球,亞洲的通貨膨脹率相對低,但由於物價高漲及貨幣強勁等因素,仍使亞洲城市成為外派人員生活費最高的區域之一。人民幣走強,導致中國主要大城市的生活費更為昂貴;日本與韓國的貨幣相對較弱,對外派人員來說生活費負擔比以往減輕。
五、 新加坡於該項調查排行榜中連續三年下滑, 2019年全球排行榜排第三,2020年第五,2021年第七,本(2022)年排第八位,香港自2018年至2020年連續三年被列為全球最昂貴城市。
A:
一、 依據教育市場諮詢公司Quacquarelli Symonds(簡稱QS)發布「2023年最佳留學城市排行榜」,倫敦連續四年登榜首,其他列入前10名城市分別為:慕尼黑、首爾、蘇黎世、墨爾本、柏林、東京、巴黎、雪梨及愛丁堡,新加坡在全球140個城市中排第13名。該項調查採用六項評估指標:城市吸引力、城市的大學排名、大學國際學生比例、大學畢業生受雇主歡迎程度、求學費用負擔及留學生觀感等,來評估城市是否適合留學生求學與生活。
二、 新加坡在城市吸引力與大學畢業生受雇主歡迎程度兩項指標表現出色,城市吸引力指標方面再次排名第5;大學畢業生受雇主歡迎程度指標則上升13個名次,排第16名,城市吸引力是以學生對城市安全及宜居等意見為指標。
三、 QS高級副總裁索特(Ben Sowter)表示,新加坡能為在學生與畢業生提供機會,且為高等教育樞紐及充滿活力的城市。倫敦則提供了出色的文化、經濟與教育機會,世界十大最佳大學中有兩所位於倫敦,該城市為世界領先的教育樞紐。
四、 索特指出,在求學費用負擔指標中,近九成城市的求學費用負擔有所增加,新加坡在這項指標的名次下跌10名,排第95名,排行榜首的倫敦亦下跌32名,排第127名。求學費用負擔指標是參考平均學費、iPad指數(iPad Index)及麥香堡指數(Big Mac Index)等生活成本,排名越低表示學生在該城市的求學費用負擔越高。
A:
資料來源: 綜整自韓國韓聯社、中央日報等主流媒體(2022年6月30日)
1. 本(6月30)日三星電子宣佈,旗下華城工廠已利用3奈米(1奈米=10億分之1米)環繞閘極(GAA)架構開始量產首批晶片,成為全球首家量產3奈米晶片之半導體晶圓代工廠。
2. 三星電子前曾公布稱,將在今年上半年量產GAA 3奈米製程晶片,2023年推出第2代3奈米晶片,2025年量產2奈米晶片。上(5)月20日美國總統拜登和尹錫悅總統訪問三星電子平澤工廠時,三星就曾介紹3奈米晶片之晶圓片,雙方領袖並在3奈米晶圓片試製品上簽名。
3. 稍早三星電子副董事長李在鎔赴歐洲出差與荷蘭半導體設備製造商ASML首席執行長見面,展現三星對搶占超精細工藝市場的重視。ASML是儲存晶片和晶圓代工精細加工製程所需的極紫外線光刻機(EUV)唯一供應商。當時李在鎔在出差回國路上表示:「第一是技術,第二也是技術,第三還是技術」。
4. 目前半導體製程普遍採用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技術,惟此技術在4奈米以下製程中存在局限性。三星投資研發20年以上的GAA技術使用四面環閘結搆,可更好地控制電流走向,提高耗電效率。因此,GAA技術被視為人工智能(AI)和大數據等對高性能、低功耗所需新一代晶片的核心技術。
5. 晶圓代工市場領頭羊台積電(TSMC)表示,計劃今年年底量產的3奈米晶片仍使用現有FinFET技術,計劃2025年上半年從2奈米製程開始使用GAA技術。也就是說,業界排名第一、第二的晶片製造商在3奈米製程中分別使用了FinFET和GAA兩種不同技術。重回晶圓代工市場的美國英特爾也計劃在3奈米製程中使用FinFET技術,2奈米製程開始採用GAA技術。
6. 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電氣電子工程系教授金禎浩分析,其實使用FinFET技術也可製作3奈米,惟三星採用GAA技術,此舉視為三星對台積電挑戰。金教授表示,成品良率將是三星要解決的一大課題,成品良率只要能達到60~70%,可算作成功,但關鍵是要在量產過程中能提高成品良率,估計三星應需相當長時間才能達到實際獲利的80~90%良率。
A:
日本時報報導,日本飲料巨頭麒麟控股公司於6月30日表示,將出售其與緬甸軍方關聯企業MEHPCL公司所合資的緬甸啤酒廠(Myanmar Brewery)之51%股份,完成2021年緬甸軍方接管政權後,退出緬甸市場的工作。在2021年2月的軍方接管政權後,麒麟即宣布將結束MEHPCL公司的合資企業,並緬甸軍方的行動表示關切。稍早,由於擔心清算程序不公平,並對MEHPCL解散合資企業的投標提出異議,使脫離程序延宕。
麒麟表示,雙方已達成224億日元(合1,64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協議,將其51%的股份轉讓並結束合資關係。麒麟總裁執行官Yoshinori Isozaki在聲明中表示,很高興能在宣布的最後期限內,以最恰當的方案解決此事。根據麒麟在2018年的統計,Myanmar Brewery—其飲料包括無處不在的緬甸啤酒—市占率近80%。
2011年,緬甸軍方開放市場,為民主改革及經濟自由化鋪路。此後,投資者紛紛湧入緬甸,投入電信、基礎設施、製造業及建築等產業。然而,自2021年緬甸軍方接管政權後,包括石油巨頭TOTAL Energy、Chevron及挪威電信運營商Telenor在內的大量外國公司,已經退出市場。在2019-20年期間,麒麟的緬甸業務創造了326億日元的收入,約占該公司年銷售額的2%。
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豆類市場,黑豆(印度稱Urad)的漲勢持續,並達每噸170萬緬幣左右的高點。在6月1日,黑豆價格僅為每噸145.65萬緬幣,而在6月29日,價格大漲至每噸169.35萬緬幣,在一個月內每噸上漲逾23.7萬緬幣。由於緬甸黑豆的主要買家印度對豆類的需求日益增長,緬甸國內黑豆價格隨之上漲。此外,印度政府提高豆類的最低支持價格(Minimum Support Price,MSP);木豆及黑豆的MSP從6,300盧比提高到6,600盧比、綠豆從7,275到7,755盧比、大豆從3,950到4,300盧比、芝麻從7,307到7,830盧比、向日葵從6,015到6,400盧比、花生從5,550到5,850盧比。如果印度的需求增長,預計價格將保持上升趨勢。
國內市場黑豆的現行價格與燃料油價格上漲,與美金升值高度相關。作為緬甸黑豆的主要買家,印度的黑豆消費量甚高,並經加工後再出口。據估計,印度每年黑豆的消費量為270萬至280萬噸。印度將對黑豆及木豆清關托運條件的放寬延長至2023年3月31日。
在當前的2022-23財年(2022年4月至2023年3日),截至6月17日,緬甸出口逾42萬噸價值3.22億美元的豆類。緬甸通過海運出口逾33萬噸價值2.59億美元的豆類,另通過陸路向鄰國出口逾9萬噸價值6,294.5億美元。
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仰光省投資委員會(YRIC)於6月29日在位於Yankin鎮的YRIC辦公室舉行的會議中,批准3家國內及3家外國企業的製造業投資案,估計資本逾44.4億緬幣及665.9萬美元。這6個投資案係將從事來料加工(CMP),生產合成頭髮、內衣及衣服等,將為居民創造3,373個就業機會。仰光省長Soe Thein以YRIC主席的身份與委員會成員共同出席會議。隨後,13家公司提交了綜合報告,由YRIC主席與委員會成員進行協調。
在仰光省,製造業吸引最多的外國投資,主要投入藥品、車輛、集裝箱及CMP成衣。迄今有來自中國、新加坡、日本、香港、韓國、越南、印度、台灣、馬來西亞、英屬維爾京群島及塞席爾的外資投入該區域。為簡化對投資案的審查,《緬甸投資法》允許省邦投資委員會負責審核初始投資額不超過60億緬幣(約合500萬美元)的當地及外國投資案。
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6月28日上午,勃固省長Myo Swe Win在地區政府辦公室的Taw Win Hantha會議大廳召開2022年6月勃固投資委員會會議。隨後,勃固省投資暨公司管理局主任報告BMB鋼鐵及配件(緬甸)有限公司、Wellmade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及Xize國際機械有限公司等建廠期限延長案、Sudey實業有限公司土地租賃契約修改案,由委員會成員根據規章制度進行協調。在2021年2月1日至2022年6月期間,勃固省計取得外國投資者1.23億美元的投資,及當地投資者9.53億緬幣的投資,為7,458人創造就業機會。
A:
日期:111年7月1日
來源:ABC News https://www.abc.net.au/news/
依據ABC新聞,在應邀出席馬德里的北約(NATO)峰會,並與相關國家進行雙邊會議後,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表示,表示目前歐盟領袖們更有意願與澳大利亞重啟貿易談判。並獲得歐盟委員會主席的承諾後,與歐盟的自由貿易談判將在未來幾個月內(10月前)恢復
此前,由於澳洲先前對氣候變化的不作為(直至去年底方承諾2050淨零碳排目標),加上前任政府因取消與法國之潛艦協議,至旨揭談判暫停。
經查歐盟為澳大利亞第二大貿易伙伴,且為擁有有4.5億人,國內生產總值超過20兆澳元(約15兆美元)之市場,係澳洲重視之出口市場。
A:
據越南統計總局之資料顯示,本(2022)年5月越南進口金額約322.1億美元,較上(4)月份減少0.8%,惟較去年同期增加12.9%;其中越資企業進口金額為120.3億美元,增加6.8%,外資企業進口金額201.8億美元,減少4.8%。累計本年前5個月越南進口金額約1,522.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4.9%,其中越資企業之進口金額為533.6億美元,增加14.7%,外資企業進口金額989.3億美元,增加14.9%。
本年前5個月計有28項產品之進口金額逾10億美元,占進口總額之85.7%,6項進口金額逾50億美元,包括電子產品、電腦及其零件進口金額360.18億美元,增加28.6%;其他機械設備及其零件181.53億美元,減少4%;各種電話機及其零件90.76億美元,增加19.3%;布料65.48億美元,增加10.9%;塑膠55.43億美元,增加9.7%;鋼鐵54.44億美元,增加17.1%。
在進口市場部分,本年前5個月中國仍為越南最大進口來源國,進口金額為49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3.4%;自韓國進口285億美元,增加35.9%;自東協進口209億美元,增加18.2%;自日本進口102億美元,增加14.9%;自歐盟進口69億美元,增加0.7%;自美國進口60億美元,減少6.4%。
本年5月份貿易逆差17.3億美元,前5個月貿易順差約5.16億美元;其中越資企業係逆差131.1億美元,而外資企業(含原油)則順差136.3億美元。
A:
據越南統計總局之資料顯示, 本(2022)年5月份越南出口金額約304.8億美元,較上(4)月份減少8.5%,惟較去年同期成長16.4%;其中越資企業之出口金額為82.5億美元,減少7%,外資企業之出口金額(含原油)為222.3億美元,減少9.1%。累計本年前5個月越南出口金額約1,528.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6.3%,其中越資企業之出口金額為402.5億美元,成長20.8%,外資企業之出口金額(含原油)為1,125.6億美元,成長14.8%。
本年前5個月計有26項產品之出口金額逾10億美元,占出口總額之89.6%,其中有6項出口金額逾50億美元,包括:各種電話機及其零件出口金額為248.6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4.3%;電子產品、電腦及其零件出口金額219.08億美元,成長10.6%;其他機械設備及其零件171.81億美元,成長16.4%;紡織成衣品149.32億美元,增加21.7%;鞋類93.67億美元,增加11.4%;木材及木製品69.95億美元,增加4.7%。
在出口市場部分,美國仍為越南最大出口市場,出口金額為467億美元,成長24.5%;越南對中國之出口金額為225億美元,成長10.9%;對歐盟出口203億美元,成長25.6%;對東協出口144億美元,成長24.4%;對韓國出口106億美元,成長20.9%;對日本出口95億美元,成長14.6%。
A:
新任菲律賓貿工部部長Alfredo Pascual 於本(7)月1日上任,據菲國媒體報導,P部長上任後將首要任務為推動貿工部及微中小企業數位化轉型,以促進經濟復甦。P部長另將推動消費者保護,以確保菲國物價上漲係供需決定,而非人為操縱之結果。惟P部長認為,在小馬可仕上任後100天內,恐難以成功抑制物價上漲。
除了物價上漲,P部長亦需面對處理菲國糧食短缺之危機,然而儘管企業對高通膨、利率上升及全球不確定性感到擔憂,菲國近期批准之《公共服務法》、《外國投資法》及《零售貿易自由化法》修正案預計將為菲律賓吸引更多外國投資。
A:
新聞來源: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2022年7月1日)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頃公布「本(2021)年6月份及上半年之進出口動向」(6月1日至6月30日、1月1日至6月30日通關統計),韓國本年6月份之出口金額約為577億3,0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月份成長5.4%。進口金額約602億美元,較去年同月份增加19.4%,貿易逆差金額約為24億7,000萬美元。另本年上半年之出口金額約為3,50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5.6%,進口金額約為3,60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6.2%,貿易逆差額約為103億美元。
本年6月份韓國15大主要出口項目(20大項目自本年1月份減為15大項目、6月1日至30日通關統計)中,與去年同月份相比,石油製品之出口增加81.7%、半導體增加10.7%、無線通訊機器增加10.6%、電腦增加9.6%、鋼鐵增加5.4%及生技保健增加3.8%,其他項目之出口則減少,石油化學減少0.4%、蓄電池減少2.6%、汽車減少2.7%、汽車零件減少3.8%、顯示器減少5.9%、紡纖減少9.2%、一般機械減少11.7%、家電減少15.5%及船舶減少36.0%。
主要出口地區方面(6月1日至30日之通關統計暫定值),對主要出口地區之出口,與去年同期比較,對印度之出口增加22.5%、東協(ASEAN)增加16.7%、美國增加12.2%、中東增加8.1%、越南增加5.5%、歐盟(EU)(27國)增加2.4%及日本增加2.2%。另對中國之出口減少0.8%、中南美減少8.3%及CIS之出口減少44.6%。
進口項目方面,主要能源資源項目之進口均大幅增加,煤炭之進口增加191.6%、原油增加53.1%、石油製品增加29.3%及瓦斯增加27.6%。
另本年上半年韓國15大主要出口項目(1月1日至6月30日通關統計)中,與去年同期比較,僅有船舶之出口減少30.5%,石油製品(89.3%)、電腦(35.1%)、鋼鐵(26.9%)、半導體(20.8%)、生技保健(20.2%)、顯示器(17.5%)、石油化學(16.0%)、無線通訊機器(13.2%)、蓄電池(9.1%)、家電(6.3%)、紡纖(5.8%)、汽車(3.2%)、汽車零件(1.6%)及一般機械(1.1%)之出口則均增加。
本年上半年主要出口地區方面(1月1日至6月30日之通關統計暫定值),對主要出口地區之出口,與去年同期比較,除對CIS減少21.5%外,對東協(ASEAN)增加31.8%、對印度增加21.5%、對中東增加20.2%、對美國增加18.2%、對中南美增加17.4%、
對日本增加12.0%、對歐盟(EU)增加8.2%及對中國增加6.9%。
據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部長李昌洋表示,韓國本年上半年之出口雖然受俄烏戰爭以及中國因新冠疫情擴散封鎖各大城市等對外環境之影響,仍刷新上半年累計金額之新高紀錄。惟目前因能源價格飆漲,進口金額大幅增加,總貿易金額持續為逆差,及全球經濟成長停緩及供應網嚴重不穩定,整體貿易環境面臨之不確定性相當大,為維持韓國經濟之成長,有必要抱持危機意識,全力提高出口動力,政府亦將透過多方支援金融、物流與行銷等領域,改善規定,積極促進民間與政府合作擴大出口。
A:
布拉格晨報本(2022)年6月27日報導,儘管目前捷克尚不符合加入歐元區的所有條件,但日益增長之通膨問題,已使得捷克經濟家紛紛呼籲捷克採用共同貨幣歐元,以尋求經濟的穩定性及歐元區之話語權,對此,捷克總理費亞拉(Petr Fiala)公開表明,捷克現階段沒有採用歐元的規劃。
捷克央行前副行長,現任歐洲議會議員Luděk Niedermayer對目前捷克政府沒有政治意願採用歐元感到遺憾,渠認為捷克處在歐元區外已不具好處,呼籲捷克政府至少參與歐洲匯率機制 (European Exchange Rate Mechanism),因為擁有ERM兩年會員資格是加入歐元區之必要條件。
克羅埃西亞最近已獲得歐盟執委會批准在2023年採用歐元,歐盟目前僅剩七個國家未加入歐元區,分別為丹麥、瑞士、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與捷克。
A:
本(2022)年6月份越南貨物零售總額及消費服務營業額為471.8兆越盾(約205.1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7.3%。累計本年上半年越南貨物零售總額及消費服務營業額為2,717兆越盾(約1,181.3億美元) ,較去年同期成長11.7%(倘剔除物價成長因素成長7.9%)。
越南統計總局認為本年上半年越南貨物零售總額及消費服務營業額較最近5年來均成長,並較Covid-19疫情爆發前(2019年上半年)成長14.4%。
其中油品成長22%,文化、教育物品成長16.3%,糧食、食品成長13.7%,交通工具成長5.3%,成衣產業成長4%,家庭用具成長1%。
若干省市本年上半年貨物零售營業額較去年同期成長,如:平陽省成長12.9%,廣寧省成長11.2%,海防市及慶和省均成長10.6%,胡志明市成長10.1%,河內市成長9.6%,芹苴市成長9.3%,峴港市成長5.0%。
本年上半年餐宿服務營業額較去年同期成長20.9%,其中芹苴省成長52.1%、河內市成長44.4%、同奈省成長22.6%、廣寧省成長19.2%、胡志明市成長17.2%、海防市成長12.6%、平陽省成長11.4%,峴港市成長11.2%。
本年上半年旅遊業營業額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94.4%。其中慶和省成長627.1%、芹苴市成長183.9%、河內市成長129.3%、峴港市成長98.5%、廣南省成長67.8%、胡志明市成長49.1%。
A:
歐盟自106年7月5日起分別以Commission Implementing Regulation (EU) 2017/1187及Commission Implementing Regulation (EU) 2017/1188對自中國進口之塗紙續課徵平衡稅及反傾銷稅。
歐盟執委會於本(111)年3月31日接獲國內產業申請,並於本年6月30日在歐盟第C248號公報公告對自中國進口塗紙之反補貼及反傾銷措施啟動落日複查,受調產品之歐盟稅則號列包括CN codes ex 4810 13 00、ex 4810 14 00、ex 4810 19 00、ex 4810 22 00、ex 4810 29 30、ex 4810 29 80、ex 4810 99 10及ex 4810 99 80 (TARIC codes 4810 13 00 20、4810 14 00 20、4810 19 00 20、4810 22 00 20、4810 29 30 20、4810 29 80 20、4810 99 10 20及4810 99 80 20)。
本案調查時程預計自公告日起12個月內完成,最遲不超過15個月。
本案詳細資料可自歐盟公報網站下載:
(一)反補貼措施落日複查公告: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PDF/?uri=CELEX:52022XC0630(05)&from=EN。
(二)反傾銷措施落日複查公告: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PDF/?uri=CELEX:52022XC0630(06)&from=EN。
A:
歐盟前於本(111)年2月23日公告對中國進口之聚酯高強力紗反傾銷措施展開落日複查,而在歐方完成前述複查程序前,歐盟對旨揭產品所實施之既有反傾銷措施(Commission Implementing Regulation 2017/325)仍屬有效。
歐盟執委會於本年4月1日接獲歐盟國內產業申請,主張歐盟實施之既有反傾銷措施業不足以反制中國業者之傾銷行為,因中國業者大舉投資新技術研發,使渠等產能擴增3倍,惟不論中國國內或全球消費量均未增加,故歐方據以實施措施之情勢已變更。執委會復於本年6月30日在歐盟第C248號公報公告對前述反傾銷措施展開部分期中檢討,俾確立出口商之傾銷率。本案受檢討產品之歐盟稅則號列為CN code ex 5402 20 00 (TARIC code 5402 2000 10)。
本案公告內容請詳歐盟公報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PDF/?uri=CELEX:52022XC0630(07)&from=EN。
A:
葡萄牙新聞網(The Portugal News)2022年6月29日報導,根據葡萄牙國家統計局(INE)公布資料,葡萄牙2022年第1季房屋租金達每平方公尺6.16歐元,較2021年同期上漲6.4%,同期新簽之房間租賃合同亦增加19.8%,計1萬9,977份,顯見隨著通貨膨脹及房屋貸款利率上漲,許多家庭傾向透過租屋解決住宅問題。
倘就葡萄牙25個自治區分析,24區房屋租金均上漲,其中以馬德拉(Madeira)自治區上漲最多,計18.3%,其次為亞速(Azores)自治區上漲12.2%,及雷里亞(Region of Leiria)自治區上漲10.2%。
A:
根據葡萄牙新聞網2022年6月23日及葡萄牙電力公司(EDP) 6月30日報導,葡萄牙電力公司(EDP)與法國能源公司Engie集團已同意將透過雙方之合資企業Ocean Winds於2025年前開發離岸風力發電項目;雙方同意將各自出資15億歐元,預計至2025年將增加發電裝置容量5GW至7GW之已營運或建造中項目,及5GW至10GW處於開發後期之項目。
Ocean Winds自2020年成立以來,投資之離岸風力發電裝置容量已達11GW。目前全球離岸風力發電裝置容量約40GW,預計至2023年將逾200GW,至2050年可逾1,500GW。
A:
西班牙國家報2022年6月30日報導,依據西班牙國家統計局(INE)初步統計資料,西班牙本(2022)年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el Índice de Precios al Consumo, IPC)增加至10.2%,高於本年5月之8.7%及4月之8.3%,為自1985年4月以來最高,顯示西班牙政府通貨膨脹措施效果並未盡如預期。依據INE初步資料,2022年6月西班牙IPC上漲之主因為燃料、食品及非酒精飲料、旅館住宿、咖啡廳及餐廳等商品價格均較2021年同期大幅上漲。其中最令西班牙中央銀行感到憂心者為本年6月核心通貨膨脹率(inflación subyacente)為5.5%,上漲0.6,係自1993年8月以來最高紀錄。
西班牙Funcas儲蓄基金會(Fundación de las Cajas de Ahorros, Funcas)研究小組負責人Raymond Torres表示,整體而言西班牙通貨膨脹情形較預期嚴重,以核心通貨膨脹率問題最嚴重。英國Oxford Economics諮詢顧問公司經濟學家Ángel Talavera認為,西班牙通貨膨脹高漲之主因為能源與食品價格上漲幅度較預期嚴重,同時觀光需求增加,更加劇通貨膨脹情形,惟具體因素仍須待INE於7月13日正式公布資料。
目前西班牙汽油與柴油價格仍持續上漲,家庭可支配所得因而減少、企業營運成本增加及商品價格則持續上漲。物價上漲屬全面性問題,其中食品業受運輸成本增加影響,價格上漲幅度較大。為減緩物價上漲壓力,西班牙政府設定天然氣價格上限以調降電價,並將電力加值營業稅(IVA)自10%調降至5%等,預計於最近幾個月將可產生效應。部分經濟學家認為,西班牙政府前述措施應可調降通貨膨脹率0.5%至0.8%。此外,西班牙政府並調降公共運輸票價及延長每公升燃油補助措施適用時間。西班牙總理桑切斯(Pedro Sánchez)表示,前述措施應可使IPC漲幅減少4%。
(四) 另西班牙中央銀行(Banco de España)認為,2022年年底西班牙IPC為7.2%,2023年及2024年則將分別降為2.6%及1.8%,屆時將可達成歐洲央行預期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