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阿根廷國家統計局(INDEC)本(6)月23日公布數據顯示,本(2022)年第1季阿根廷經濟較去(2021)年同期成長6%,較上季僅成長0.9%,係繼去年第3季4.1%及第4季1.9%後,連續第三季成長,惟成長幅度已明顯放緩。
若與新冠疫情爆發前之2020年第1季相比,2022 年第1季GDP成長9.4%,與2019年同期相比則成長3.9%。
阿國經濟部指出,在無季節因素調整下,與2021年第4季相比,幾乎所有需求面均呈現成長,投資尤其表現突出,固定資本形成成長3.3%,私人消費增加3.2%,公共消費增加0.7%,進口成長7.6%,僅出口下降2.3%。
在供給面部分,除漁業及農業較去年分別下跌3.5%及0.1%外,其餘均呈現成長,尤以旅宿及餐飲業成長最多達33.6%,其次為採礦業13.4%,交通及通訊業12.2%,以及家政服務業10.5%。另製造業及批發零售業成長幅度較小,惟對阿國整體GDP貢獻合計達1.51%。
A:
因為汽油價格創新高,供應鏈危機無休無止,目前全美零售業者倉庫塞滿存貨,為倉儲得付出大筆開支,故現開始考慮不可思議的點子:客戶超買、不要、想退貨的商品,雖然退錢,但請客戶把貨品留著就好,別寄回來。
有線電視新聞網站商業頻道(CNNBusiness)26日報導,幾家規模最大的零售連鎖業者如目標百貨(Target)、沃爾瑪、Gap等在最新財報均指出,庫存的商品太多,如工作服、春季夾克、套頭衫到園藝用品,倉儲成本不貲;此外,各店家還有另類商品得傷腦筋,就是客戶退貨。
零售研究專家傅利金格(Burt Flickinger)指出,退錢但請客戶把商品留著,不失為聰明招數,零售業者庫存高到前所未見的程度,再也消受不起回收更多商品。
傅利金格表示,客戶退回的商品有幾種處理方式,業者回收之後會評估,假如狀況良好就送回貨架,以相同價格或減價再賣;商品有損,可以修理後減價出售,不然就倒貨給外國清盤商,轉賣到歐洲、加拿大或墨西哥。
傅利金格指出,以目前港口壅塞、貨櫃奇缺的狀況,把貨品轉賣國外實在無法可想,何況業者還要雇請第三方機構評估退貨的各方面品質;凡此種種,都增加零售業者的額外成本;零售業者的銷售業績裡,每賣出1元,淨利在1到5分錢,遇到退貨,每1元的處理成本在15到30分錢。
每年由沃爾瑪、亞馬遜及Lowe's處理逾1億件退貨商品的goTRG機構營運長若普(Steve Rop)指出,零售業者今年百分百在考慮提供「退錢但請貨留著就好」的選項,但目前是否有業者已那麼做,他不便透露。
業者碰到某些案例,判定退錢但不想收回商品較輕鬆,此時會建議客戶留著,不然便捐贈出去;對此沃爾瑪表示,目前無可奉告,Lowe's也不願置評。
若普指出,零售業者已在打折大出清,只是折扣愈高,消費者就更後悔,人們會受不了誘惑,先大買特買,只是後來退貨;若普表示,其實退款但請客戶把貨留著,亞馬遜幾年前就做過了。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187/6417996?from=wj_catelistnews
A:
汽油價格大漲讓更多人考慮採用電動車,但購車消費者在經銷處也可能對售價大感吃驚,因為電動車製造商近期掀起一波大幅度漲價潮,以抵銷電池材料成本飆升帶來的影響。
華爾街日報報導,近幾個月以來,特斯拉、福特、通用、Rivian和Lucid都已調漲特定電動車款的售價。
通用汽車6月下旬將GMC悍馬電動皮卡車售價調高6250美元,目前價格約8500美元至105000美元,理由是大宗商品和物流成本增加。通用汽車發言人說,近期出廠卡車的交車等候名單已排到約兩年。
特斯拉今年來已三度調整休旅車款Model Y SUV長續航版的售價,漲價幅度約9%,根據研究業者Bernstein Research的資料,該車款目前售價為69900美元。
根據JD Power的數據,整體而言,美國電動車5月平均價格較一年前上漲22%,達到約54000美元。相較下,傳統內燃機引擎汽車平均售價同期間上漲14%,至約44400美元。
車廠表示,他們試圖抵銷電池原物料成本上漲的情況,電池迄今是電動車中最貴的零件。根據顧問公司AlixPartners的資料,鋰、鎳和鈷的價格以比新冠疫情爆發前貴上約一倍。
福特財務長羅禮祥(John Lawler)一周多前表示,電動車原物料商品支出提高,已抹除福特野馬電動休旅車Mach-E的利潤率,福特為了抵銷通膨成本,已調漲價格。
主要車廠正忙著推出一系列電動車,因為政府緊縮空汙規定、股東擔心氣候變遷問題,且華爾街對電動車的成長潛力抱持狂熱態度。
AlixPartners估計,過去兩年,汽車業投入開發電動車的資金在過去兩年大增一倍,到2026年底止的五年間,預料車廠合計將支出5260億美元投入轉型至電動車。
分析師表示,原物料價格上漲讓車廠轉向電動車的行動更添複雜因素。相較於汽油車,電動車的利潤空間較小,原因是在近期通膨竄升之前,為電動車提供動力的大型電池成本原本就高,占整台車成本約三分之一。
瑞信分析師李維(Dan Levy)本月在報告中表示,車廠為了保護利潤,必須與原料製造商密切合作,甚至與開採鋰、鈷的公司直接合作,以確保供應和控制成本。特斯拉、通用等車廠都已簽署這類直接供應協議。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320/6417512
A:
根據秘魯媒體報導,本年前5個月秘魯電動及油電混和車銷售量計998台,相較疫情前之2019年同期成長7.5倍。秘魯汽車公會(AAP)表示,本年秘魯電動車銷售量有顯著成長,預計本年共可銷售2,500台,然而該數量僅占汽車市場的1%,相較區域內其他國家仍有不足,如哥倫比亞電動車的市場占比達11%,可見秘魯仍有相當之潛在成長空間。
秘魯汽車公會表示,電動車市場發展之關鍵在於政府須提出刺激購買政策,並倡導電動車具零碳排且維修成本較低之優勢,尤其在巴士等重型車輛之採購更須搭配政府優惠方案;相較他國推出之獎勵政策,私人企業倘購買電動車,不僅可享銷售稅收減免優惠,在參與政府採購時亦具優勢。
A:
一、依據紐國零碳排放法(Zero Carbon Act)規定,紐政府須制訂短中長期之3階段減
排目標及相關執行措施;目前紐國溫室氣體減排目標以5年為一階段(第一階段僅三年,
自2022年至2025年),規定該階段可排放至大氣中之溫室氣體總量,以達成2050年淨零
碳排長期目標。
二、紐國3階段減排目標:
1、2022-2025 年:290 兆噸二氧化碳當量(平均每年 72.4 兆噸);
2、2026-2030 年:305 兆噸二氧化碳當量(平均每年 61 兆噸,較2017年至2021年平
均排放減少近20%);
3、2031-2035 年:240 兆噸二氧化碳當量(每年 48 兆噸,較2017年至2021年平均排
放減少近35%)。
三、紐國溫室氣體減排目標請參考紐國環境部網站:
https://environment.govt.nz/what-government-is-doing/areas-of-work/climate-c
hange/emissions-budgets-and-the-emissions-reduction-plan/
A:
繼公佈2022年至2035年3階段溫室氣體減排目標(Emissions Budgets),紐國政府已公
布紐國第一個溫室氣體減排計畫(Emissions Reduction Plan),將推動紐國轉型為高
所得低碳排經濟、潔淨能源轉型,以及改善紐國基礎設施,並減少國際能源價格波動對
紐國經濟之影響,重點如下:
一、能源轉型:
1、推動減碳科技:未來4年政府將新增6.5億紐元投入投資低碳轉型產業基金(GIDI
Fund),以協助紐國企業設備升級轉型,以及運用最新減碳科技,另規劃禁止新設低溫
燃煤鍋爐,並於2037年前分階段淘汰既有燃煤鍋爐。
2、推動離岸風力、氫能等再生能源:
(1)未來3年將投資1,800萬紐元推動低碳能源轉型,包括制定能源戰略計畫,以及離岸
再生能源監管框架,以及氫能發展路徑圖等。
(2)紐國目標為在2035年達到再生能源占所有能源使用50%,逐步以再生能源作為高溫
工業鍋爐以及製造業之能源來源。
3、打造配套電力基礎設施,確保穩定供電與合理電價:在電力傳輸及配電基礎設施方
面,將投入500萬紐元用於協助電力系統過渡為適用於再生能源系統,以及提供民眾可
靠及可負擔得起之電力等。
二、交通運輸:
1、推廣電動車:編列5.69億紐元提供電動車換車優惠,目標為2035年增加零碳排汽車
至30%,並投資電動車充電基礎建設;
2、改善大眾交通基礎建設:投資3.5億紐元改善大眾交通基礎建設,以提供大眾交通
轉型之低碳選擇,包括興建自行車道、建設行人友善社區,另將編列2,300萬紐元推動
車輛共享。
3、推動陸海貨運減排:投入2,000萬紐元用於推動生質能源、氫能、零碳排貨車及船
舶,以在2035年減少35%貨運碳排;
4、推廣零碳公車:另將於4年內投入4,000萬紐元推動零碳公車,在2035年達成公車零
碳排目標。
三、農業:農業部門為紐國50%以上溫室氣體排放來源,將投入3.4億紐元用於農業減排
技術研發,設立農業溫室氣體減排行動中心,推動以環境友善方式生產農產品,並於
2025年實施農業溫室氣體排放定價機制等。
四、其他:2030年前提供路邊廚餘回收服務,以減少廢棄物掩埋數量;提高住宅保暖標
準,以減少40%暖氣需求;提供林業7,300萬紐元,以增加植林(碳儲存)及促進生質能源
運用等。
五、紐國政府將長期投資以因應氣候變遷:
1、紐國政府規劃以溫室氣體排放交易(ETS)收入,成立45億紐元之氣候緊急應變基
金(CERF),該基金將於4年內撥款29億紐元,以執行第1個溫室氣體減排計畫。
2、紐國並將於2030年前投資2%之GDP,用於研發低碳科技。
3、紐國政府必須就每一階段之減排目標制定具體減排計畫,下一階段之減排計畫規劃
於2024年底前公布。
紐國溫室氣體減排計畫請參考紐國環境部網站:
https://environment.govt.nz/what-government-is-doing/areas-of-work/climate-c
hange/emissions-reduction-plan/
A:
- 根據秘魯媒體報導,自去(2021)年12月秘魯政府宣布禁止使用保麗龍作為一次性使用之包裝容器後,許多業者改採用較環保之材料作為替代品,例如部分業者採用紙類,另有部分業者考量成本,採用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ET)或聚丙烯(PP)等可回收塑膠材料。
- 在當前法規規範下,秘魯食品包裝龍頭業者PAMOLSA公司已於去年投入2,000萬美元調整產線,預計近幾個月可將PET產品產能提高15%,今(2022)年亦投入1,000萬美元擴增紙類及PET包裝產線,盼於2025年將7成以上之產線改使用可回收材料或甘蔗渣等環保原料。秘商刻開拓智利、厄瓜多、玻利維亞等其他拉丁美洲市場,亦盼將紙盒包裝產品拓銷至美國,藉其物流及時間成本優勢與其主要供應來源之亞洲國家競爭。
- PAMOLSA公司另稱,當前擴大生產之困難在於生產機械取得受到延宕,其中秘魯業者倘欲自行製造塑膠包材,在疫情前僅需約3個月時間即可自亞洲、德國或美國等地採購並取得射出成型或熱壓成型塑膠機械,然而現今則需耗時至少12個月。再者,儘管法規禁止生產、進口及使用保麗龍材質之容器,惟目前市場上仍有約10%之包裝材料係保麗龍材料,此等產品多係透過厄瓜多及玻利維亞走私購買取得,並流入利馬市。
A:
烏克蘭
烏克蘭位居歐洲大陸中心,東鄰俄羅斯,西北與白俄羅斯接壤,西連波蘭、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摩達維亞,南濱黑海。國土面積為60萬3,700平方公里。
烏克蘭自然資源豐富。擁有大片肥沃的「黑鈣土帶」(占全世界「黑土帶」總面積的40%),並蘊藏近70餘種礦藏資源,烏國主要產業包括鋼鐵、機械製造、化學、航空、造船及礦業等。主要農產包括葵花油、大麥、小麥、玉米、大豆及甜菜根等。
A:
聖露西亞位於東加勒比海小安地列斯群島中向風群島之中部,面積約616平方公里,首都卡斯翠,官方語言為英語。
露國農地面積小,主要生產農作物為香蕉、椰子、蔬菜、柑橘、根莖類食物及可可。香蕉是最大宗出口農業作物,亦是露國賺取外匯收入之最主要商品。
觀光業及相關服務業乃露國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並提供露國最多就業機會。製造業及小規模之境外金融中心,亦屬重要經濟產業。
A:
聖文森位於東加勒比海小安地列斯群島之向風群島中部,係由聖文森(St. Vincent)及格瑞納丁群島(The Grenadines)32個小島或礁岩所組成。觀光、農業及僑匯收入等為聖文森主要經濟來源,觀光業更是聖國重要經濟命脈。
A: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係由聖啟茨及尼維斯二島構成一個國家,位於西印度群島背風群島(Leeward Islands)西北部,東鄰安地卡暨巴布達(Antigua & Babuda),北接荷屬聖佑達修斯(Sint Eustatius)。觀光、服務業及境外銀行業為經濟主要來源,其中尤以觀光收入為主要外匯來源。
A:
美國係由50個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個自治領土及外島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國。美國本土48州和聯邦特區位於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面加拿大,南方和墨西哥及墨西哥灣接壤。
美國擁有983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約3.3億人口,位居世界第三。亦是全球最大進口國及第二大出口國,其國內生產毛額(GDP)按國際匯率排名為世界第一。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
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6月26日在奈比都緬甸中央銀行副行長Than Than Swe、中央保障貿易物資暢通委員會秘書與有關官員討論在緬中及緬泰邊境貿易中,擴大人民幣/緬元、泰銖/緬元使用的事宜。
緬甸經濟銀行、當地私人銀行及泰國銀行如Siam商業銀行、曼谷銀行、Kasikorn銀行等開始在緬中、緬泰邊境貿易中使用當地貨幣人民幣/緬元/泰銖。泰銖/緬元的使用始於苗瓦迪(Myawaddy)及大其力(Tachilek)。會議的重點是在丹老(Myeik)及高當(Kawthoung)擴大使用泰銖/緬元,在清水河(ChinShweHaw)擴大使用人民幣/緬元。該次會議討論成立一個地面工作小組,與省邦政府、當地貿易商、商務部、海關及銀行合作,迅速執行程序標準及銀行協議,以便在7月的第1週及第2週開始工作。
此外,與會官員還討論緬甸銀行通過在泰國的泰國銀行,受理緬甸勞工人的泰銖匯款,並轉付給他們在緬甸之父母及親屬的方案。2021-22財年以來,在緬甸央行、商務部、計畫財政部,以及中央委員會的合作下,通過使用人民幣/緬元及泰銖/緬元擴大區域貿易,降低匯率風險。
在人民幣/緬元試點期內,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第3週,出口收入1,974.64萬人民幣、進口支付7,769.9萬人民幣,順差1.19億人民幣。在泰銖/緬元試點期內,2022年3月至2022年6月第3週,出口收入15.4億泰銖、進口支付11.37億泰銖,順差4.02億泰銖。此外,截至2022年6月第3週,核准的勞工匯款收入為2,954.8萬泰銖。
外國銀行實施的支付機制已由緬甸中央銀行多次討論,至有關泰銖/緬元及人民幣/緬元支付的事宜,則與泰國相關銀行、中國銀行及泰國銀行協調處理。並簽署協議明定支持資金流動、貿易融資及結算時間以轉換貿易差額。
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緬甸先進電信公司(ATOM)推出ATOM Store App,提供更好的終端服務以及增強連接能力。用戶可以從6月20日開始下載,不收取網路流量費,並享受特別優惠,如(5,000緬幣現金紅利,以Paygo費率及200MB網路流量使用網內通信及簡訊),適用於第1次啟用後的所有用戶。新推出的ATOM Store App將擁有熟悉的用戶體驗及增強的數位旅程。在未來,用戶可以享受更快、更簡單的App體驗及令人興奮的功能。還將推出更多行業首創的遊戲化(Industry-First Gamification),獎金高達數百萬。ATOM Store App將成為客戶日常必備的應用程序,讓他們體驗更好的生活,如新的生活方式、遊戲、娛樂等等。
所有Android操作系統設備用戶都可以通過Google Play Store下載安裝新的ATOM Store App或撥打*979*5*5#。與此同時,iOS操作系統的用戶很快就能在未來幾週內通過APP STORE獲得新的App。
ATOM營運長Ahmad Abdallah表示,本公司希望客戶能夠體驗到各種形式的新層次的產品及服務,無論是遊戲、娛樂、教育等。通過推出新的ATOM Store,本公司的步伐正在向前推進。通過對各方的承諾,將為推進互聯互通提供高品質、最創新的服務。憑藉4.5G網絡,ATOM提供各種價格合理、安全且世界一流的數位產品及服務,以改善生活、改變企業並加強社群。
A:
商務部統計顯示,在2022-23財年(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截至6月17日,緬甸魚類及漁業產品的出口額逾1.14億美元,較 2020-21 財年同期的1.2億美元減少659 萬美元。緬甸海域年度的休漁期為三個月(4月至6月)國內市場庫存低,價格小幅上漲。
農業、畜牧及灌溉部的工作重點是擴大生產、開拓新市場、增加出口項目、改善當地人民生活、為養殖業者提供財務援助、促進人民的魚類消費,並與各界合作應對挑戰。此外,緬甸漁業聯合會(MFF) 正在努力進行譜系及遺傳改良,以實現永續利用。魚蝦研究中心將有關資料分發給業者,以發展漁業。來自德林達依省、伊洛瓦底省及若開邦的適銷魚類產品,特別是魚、蝦、鰻魚及螃蟹,主要出口到國外市場。緬甸通常向中國、沙特阿拉伯、美國、日本、新加坡、泰國及歐盟國家等40個國家的市場出口魚、蝦及螃蟹等水產品。
在2019-20財年逾8.5億美元的漁業出口總額中,中國市場占2.54億美元,約占緬甸漁產出口值的65%。先前由於緬甸COVID-19疫情激增,中國關閉邊境地區。MFF目前正轉向具有出口潛力的孟加拉市場。緬甸全國計有48萬英畝魚蝦養殖場,120多座冷藏設施。
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緬甸的食米及食米相關產品等農產品每年都通大宗貨船出口。今年,這些產品將從Sule港碼頭的7個碼頭出口到歐洲及非洲國家。總共有5艘船(2艘183米長,2艘186米長,1艘200米長)將運送14.34萬噸食米到比利時、西班牙及多哥。這5艘船中,3艘將前往比利時,1艘前往西班牙,1艘前往多哥。據緬甸食米聯合會(MRF)的統計,緬甸每月出口約20萬噸食米,本財年預計出口200萬噸。MRF將與政府及夥伴組織合作,解決出口領域的困難。高檔食米主要出口歐洲市場、中國、東協部分國家及孟加拉。
緬甸的農產品、食米、碎米及麩皮通過大宗貨船出口到歐洲及非洲國家。在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期間,緬甸通過90艘船隻出口1,357,202噸食米,而在2022年4月至6月的3個月裡,27艘船隻共出口582,330噸。
A:
巴拉圭位於南美洲中部的心臟地帶,東北及東南鄰巴西,西南鄰阿根廷,北邊與玻利維亞接壤,為一內陸國家,面積40萬6,752平方公里,約臺灣面積之11倍,地大物博,天然資源豐富,農林牧產品及礦產供應充足。首都亞松森。
巴拉圭為「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一員,因其地理位置優勢,連接南美其他國家的中樞要道,並鄰近MERCOSUR主要經濟體巴西及阿根廷,產品輸銷MERCOSUR等國享有優惠稅率。
巴拉圭為我國在南美洲重要之邦交國,與我國簽有經濟合作協定(ECA),並自2018年2月28日生效,雙方公私部門及經貿關係深厚。
A:
貝里斯位於中美洲東北部,東瀕加勒比海、北接墨西哥、西邊及南邊與瓜地馬拉為鄰,官方語言為英文,首都為貝爾墨潘市。 貝里斯近年來依靠農業收入,如糖、柑桔類水果、可可、稻米、菸草、香蕉、牛肉等,漁業也頗為重要。工業方面有造船、食品加工、紡織、家具、電池和捲菸等。 該國主要出口項目為蔗糖、香蕉、柑橘、漁產、原油,主要進口項目為機械及交通用品、燃料、製造業產品、食品及牲畜、化學產品等。
A:
一、 依據新加坡新聞報導引述「東方匯理資產管理公司」(Amundi)與「商業時報」合作之問卷調查顯示,近八成新加坡民眾對環境與社會永續發展感興趣,並將「環境、社會與治理」(ESG)納入投資考量。其中69%投資者對ESG投資感興趣,61%表示會優先考慮ESG投資;56%的投資者已經開始投資於ESG領域,投資額佔其平均總投資的31%。
二、 前揭問卷調查將1000多名受訪者按年齡分為四組,包括:「Z世代」(21歲到24歲)、「年輕千禧一代」(25歲到34歲)、「年長千禧一代」(35歲到44歲)、「X世代或嬰兒潮世代」(45歲以上)。其中Z世代及年輕千禧一代對永續發展表現出更高的關注,佔比分別達到93%和82%。這兩組對ESG投資也具有更高的興趣及行動力,佔比各達82%和72%,較疫情前的79%和68%有所增長,此兩組更瞭解ESG投資在金融市場的作用,並更積極諮詢相關的ESG投資產品。35%的Z世代和34%的年輕千禧一代表示,ESG投資已成為他們的主要投資。
三、 對於投資選擇,40%的投資者表示會優先考慮ESG投資,Z世代投資者對ESG投資更為積極,其中55%已採取行動,但所有投資者都只願意將不超過34%的資金用於ESG投資。近八成的投資者表示,全球暖化問題是促進ESG投資的動力之一。
四、 調查亦發現不同世代各有較為關注的主題,Z世代重視「全球貧困」、年輕千禧一代關注「種族不平等及歧視」、X世代或嬰兒潮世代則認為「水資源及自然資源管理」更重要。70%的個人投資者將ESG投資視為增加儲蓄的途徑,8%的受訪者認為ESG投資可以推動環境與社會永續發展。
五、 東方匯理資產管理公司南亞總裁謝淦全(Albert Tse)指出,雖然ESG投資已被廣泛認為是有助解決環境與社會永續發展的方法,但ESG投資在促進環境及社會進步、投資者的回報方面還可結合得更好。
A:
一、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於本(2022)年6月27日與非洲盧安達總統卡加梅召開聯席記者會,宣布將推出為期三年的「新加坡—非洲夥伴關係配套」(Singapore-Africa Partnership Package),配合當地關注的領域,如氣候變遷、永續發展、數位化與智慧城市,訂製相關培訓課程,並為參與「新加坡合作計畫」(Singapore Cooperation Programme)的非洲官員提供課程優先名額、及提供新加坡大學研究生課程的獎學金。該計畫於1992年創設,至今已有超過1萬2000名非洲官員參與。
二、 李顯龍總理表示,過去10年新加坡與非洲之間互動增加,除了政府間的合作、雙方官員及領袖定期訪問,政府亦鼓勵人民與企業到非洲的新興市場發展,並分享經濟發展、人力資源及建設方面的經驗。非洲對新加坡企業是新市場,隨著非洲大陸對數位化、區域整合及全球貿易更加開放,商機將增加。
三、 李總理指出,新加坡與盧安達雖然分處兩大洲,但擁有許多共同點,包括:盧安達人口年齡中位數為22,與新加坡建國初期相近;兩國都是資源有限的小國;注重通過國際合作改善社會及人民生活,並與其他小國合作;在目前的世界局勢中,為各自的人民保障和平、繁榮與進步。
四、 卡加梅總統表示,非常重視星盧兩國的貿易及投資聯繫、雙邊央行的合作,對於新加坡為促進社會凝聚力與國民團結所做出的努力表示讚賞,希望繼續與新加坡及亞洲在貿易、投資、教育、科技、安保、氣候變遷、醫療與疫情等方面加強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