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瑞士

瑞士為中歐內陸國家,西與法國交界,北與德國接壤,東與奧地利和列支敦士登公國為鄰,南與義大利相連。國土面積為4萬1,285平方公里。瑞士屬內陸山地國家,地理上分為阿爾卑斯山、瑞士高原及侏羅山脈三部分,瑞士因自然風光及氣候條件而有世界公園的美譽。

瑞士主要產業重點集中在化學及製藥產品、鐘錶業、機械、電機及金屬加工業、醫療器材製造業、銀行業;其中,瑞士製藥業以出口為導向,所生產的藥品90%出口至其他國家,而機械和電子產品亦為瑞士重要出口項目,為經濟發展重要支柱之一。

A:

斯洛維尼亞

斯洛維尼亞位處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北端,北接奧地利,西鄰義大利,東面有匈牙利,南面與克羅埃西亞接壤,面積約為20.3萬平方公里,首都為盧比安納。

斯洛維尼亞經濟以服務業為主,農業人口佔全國總人口低於7%,而工業則相對發達,其產值為農業5倍以上,惟工業生產原料需仰賴外國進口。

斯洛維尼亞主要產業集中在汽車產業、化學及製藥業、電子及電機產業、機械及金屬加工業、資通訊及物流等產業。其中,斯國出口產品以資通訊產業為主,近年出口呈現成長,此外,許多斯國企業亦前往東南歐新興市場布局;另因斯國位處良好的地理位置,與中歐及東南歐國家貿易往來密切,以及擁有完整基礎建設,使該國成為連結歐盟5億人口消費市場及東南歐新興市場之物流配送中心。

A:

波蘭

波蘭位於歐中北部國家,西與德國交界,南與捷克、斯洛伐克為鄰,東和東北與立陶宛、白俄羅斯及烏克蘭接壤,北臨波羅的海。國土面積約為31萬2,683平方公里,主要官方語言為波蘭語,政體為民主共和國。波蘭地勢平坦,屬大陸型溫帶氣候,僅南部地勢有起伏,河流多從南向北流入波羅的海。

波蘭主要產業集中在汽車產業、家用電器產業、美妝產品、外包及商業服務中心;其中,汽車產業為支撐波蘭經濟發展之主力,主要產業聚落位於上西里西亞、下西里西亞及大波蘭省。波蘭為歐洲地區最大的家電生產國,家用電器產業屬波蘭第三大製造業,亦為波蘭重要出口品項之一。

A:

羅馬尼亞

羅馬尼亞地處東南歐,多瑙河下游,北接烏克蘭東北臨摩爾多瓦及黑海,南接保加利亞,西南界塞爾維亞,西與匈牙利接壤,全國面  積238,390平方公里

羅馬尼亞天然資源豐富,礦藏包含石油、天然氣、煤、鋁土礦、金、銀、鐵等,森林面積約占全國面積30%,主要產業為電子產業(含資通訊產業)、汽車業、能源、金屬加工及紡織等。

A:

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為中東歐內陸國家,西鄰奧地利,北與捷克及波蘭接壤,東鄰烏克蘭,南接匈牙利,全國土地面積約4.9萬平方公里。斯洛伐克最大的河流為多瑙河,流經斯國西南部,境內多山,地勢北高南低,是良好的冬季滑雪勝地。

汽車業為斯洛伐克傳統工業強項,為斯國最重要部門及經濟主導力量,為全世界20大汽車生產國之一,過去20年來已成為外人直接投資重要來源。斯洛伐克電子及電子零組件產業在工業產值扮演重要角色對斯國GDP貢獻大。

A:

克羅埃西亞

位於東南歐,地理位置接鄰中歐與南歐,國土狹長曲折,國境西臨亞得里亞海,與義大利隔海相望,北部與東北部屬多瑙河中游平原,最南端之杜布羅夫尼克市(Dubrovnik)區域被鄰國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之出海口與克國本土隔開。北與斯洛維尼亞、匈牙利為鄰,東鄰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及賽爾維亞。國土面積為56,594平方公里(其中陸地為56,414平方公里,海岸線為6,278公里)

克羅埃西亞氣候多樣,同時具備大陸性與地中海型氣候,並於亞得里亞海沿岸擁有1,244個島嶼,有「千島之國」的雅稱。

A:

拉脫維亞

拉脫維亞濱波羅的海,北鄰愛沙尼亞,南接立陶宛,東鄰俄羅斯,東南與白俄羅斯接壤。國土面積為64,589平方公里,拉脫維亞官方語言為拉脫維亞語,政體為共和國體、議會內閣制。

拉脫維亞為波羅的海三國中工業化程度最高該國高度依賴出口(占 GDP 的一半以上)。由於其地理位置,該國物流服務亦高度發展,其他主要產業有木材和木材加工、農業和食品以及機械和電子產品等。

A:

愛沙尼亞

位居波羅的海三國最北端,北隔芬蘭灣與芬蘭相望,東鄰俄羅斯,南鄰拉脫維亞。國土面積約45,339平方公,語言、文化及地理位置接近北歐,加以勞動等各項成本較北歐低廉,吸引瑞典、芬蘭等北歐國家設廠,在ABBEricsson等大廠的帶動下,電子電機成為愛沙尼亞最大的產業。

A:

立陶宛

立陶宛西濱波羅的海,北鄰拉脫維亞,東為白俄羅斯,南接波蘭,西南則與俄羅斯之卡列寧格勒接壤。國土面積為65,301平方公里,主要官方語言為立陶宛語,政體為議會內閣制。

立國地形平原為主,尚有西部不大的丘陵東南部的高地森林覆蓋率25%;約3000個大小湖泊;最長的河流尼曼河立陶宛的工業及服務業發達,家具製造為立陶宛另一出口重要產業。

A:

綜整法媒Les Echos及BFM Business本(6)月22日報導,法國央行發布該國2022~2024年總體經濟預測,2022年經濟成長率之中位數預測值為2.3%,低於此前於3月之預測值3.4%。比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與歐盟執委會月前分別預測該國經濟成長率為2.9%與3.1%,法央行明顯較為謹慎悲觀。

依照法央行之不利情境預測,假設歐盟於本年第3季全面停止自俄國進口能源,以及能源價格異常上漲,法國本年經濟成長率將限縮於1.5%,並於2023年下降1.3%。2023年通膨率將升至7%,2024年將因能源價格下跌及通貨緊縮效應,回落至0.7%。

展望2022至2024年,通貨膨脹侵蝕國民購買力,國際總體經濟惡化加上地緣政治情勢高度不確定性削弱信心,均將衝擊經濟成長。2023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將降至1.2%,2024年升至1.7%。法央行總裁François Villeroy de Galhau表示,法國經濟仍具韌性,仍能維持家計消費與企業投資,安然度過新冠疫情危機。

法央行指出,通膨對法國之經濟衝擊比預期更為強勁長久,預測2022年通貨膨脹率為5.6%,此後2年逐步減緩為3.3%及1.9%。其所受衝擊較其他歐元區國家輕微,主因法國政府之能源凍漲策略確能有效穩定物價。法國繼2021年人均購買力增加2%後,因生活成本上升使民眾消費下降,2022年將下降1%。就業韌性良好,失業率將降至7.4%。同年公共債務占GDP比重達112%,隨後穩定於109%。

該行認為,俄烏戰爭對於法國經濟影響大於預期,於2022~2024年期間蒙受之經濟損失約達2個百分點。無論後續如何演變,未來數月之經濟成長均將放緩,通膨持續升高。然而,上述預測並未納入法國國會選舉重組後之經濟不確定性。法國政府此前係依2022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4%制定年度預算,料將於未來幾週內予以修訂。

A:

根據冰島媒體於6月22日報導, 冰島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為應對冰島5 月份之7.6% 高通膨,決定將該國的主要利率從3.75%提高1%,達 4.75%。上一次利率政策調整至 4.75% 是在 2017 年 5 月,隨後利率略有下調。 該委員會在新冠肺炎爆發後,加大了降息力度,以應對該疫情的經濟後果,該委員會表示,在不久的將來需要再進一步緊收貨幣政策,以確保通膨維持在可接受的目標範圍之內。經濟、勞力市場和公共財政的發展將決定利率所需調整的程度。 冰島銀行(Íslandsbanki) 分析部門和 Landsbankinn 經濟部門預測利率將再上調 0.75 %

A:

出處:NL Times, 2022/06/22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時報 2022 年 6 月 22 日

荷蘭電網快無法應對快速增加的電動車充電站

荷蘭時報NL Times報導,荷蘭知識中心 ElaadNL指出,電網運營商證實,由於荷蘭對電動車和配套充電站的需求不斷增加,預計最晚2025年,電網將超載無法應對。

任職於 ElaanNL 的 Rutger Croon認為,智慧充電是唯一選項,車輛以數位方式連接到電網,且只在電力使用較少時充電,例如晚上。

電網運營商 Stedin 表示,政府必須大力投資於推動電動車智慧充電,否則電網將過於擁擠。另一項選擇是電網升級,惟花費過高。

ElaanNL稱,截至 2050 年荷蘭將有近 500 萬個充電站。

基礎設施暨水資源管理部次長 Vivianne Heijnen 已告知國會,希望智慧充電成為 2025 年的常態,目前阿姆斯特丹市正進行試驗。

A:

出處:Dutch News, 2022/06/22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新冠病毒確診人數已持續三週上升趨勢

荷蘭新聞Dutch News報導,荷蘭國家公共衛生暨環境研究院( RIVM) 於6月21日公佈,荷蘭新冠病毒確診人數已持續三週上升趨勢,因染疫被送進重症監護病房人數亦增加。

截至6月21日的一週內,地區衛生所檢測出的確診人數為 26,500 人較前一週增加 70%。入住重症監護病房者由前一週的 19 人增至26人。儘管人數有所增加,惟仍偏低。目前檢測主要限於醫護人員和需要檢測才能旅行者。

現在荷蘭的病毒株是以BA.5為主導,尚未有跡象顯示比其他 Omicron 變異毒株引發更嚴重的病症。儘管如此,RIVM 表示,對健康狀況不佳和 60 歲以上年齡層者的影響相對較為嚴重。

由於憂心新一波疫情即將到來,6月20日荷蘭最大的兩個雇主協會公開呼籲民眾再次開始遵守基本防疫規則。

衛生部長 Ernst Kuipers 本月稍早曾表示,今秋有數百萬人被感染的風險確實存在,但政府的目標是盡量減少停業。業界應就何時引入安全社交距離、進出分流與篩檢等防疫措施達成一致,以減少感染。

A:

一、    依據新加坡財政部及衛生部於本(2022)年6月22日發布的聯合新聞稿指出,「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及衛生部長聯席會議」通過「G20高級獨立諮詢小組」的提案,將成立「金融仲介基金(Financial Intermediary Fund)」,以預防、防範及因應未來全球大流行病,該基金將由世界銀行負責管理。
二、    上述新聞稿指出,新冠疫情對全球人類的生活及生計造成重大影響。新加坡須盡一分力,克服目前的大流行病,並為下一場大流行病做好準備,避免再次發生全球經濟、社會及人民受新冠疫情重創的情形,因此新加坡將捐贈1,000萬美元予「金融仲介基金」。新聞稿指出,新加坡支持加強全球公衛安全的多邊倡議,此前星國已為新冠疫苗全球獲取機制(COVAX)的預先市場承諾(Advance Market Commitment)及世界衛生組織暨其他國際衛生機構的新冠疫情因應工作做出貢獻。
三、    「金融仲介基金」的目標是填補防疫的關鍵資金缺口,協調低收入及中低收入國家在防疫方面的國內投入,並在區域及全球層面建立大流行病預防、防範及因應能力。歐盟執委會、德國、印尼及美國亦已承諾向「金融仲介基金」捐款。其中,美國政府宣布於2022財政年捐款4.5億美元,並在未來數年將提供更多資金,歐盟執委會亦將捐款4.5億美元,德國則宣布捐款5,000萬歐元(5,268萬美元)。
四、    新加坡國務資政兼社會政策統籌部長尚達曼是「G20高級獨立諮詢小組」聯合主席之一,去(2021)年7月該諮詢小組在G20峰會上提出報告,強調國際社會未來5年應增撥至少750億美元,填補防疫經費的龐大缺口,亦即防疫開支需增加至少1倍。
 

A:

一、    新加坡副總理兼經濟統籌部長王瑞杰於本(2022)年6月22日出席「零點論壇(Point Zero Forum)」時宣布,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下稱:金管局)原則上新增批准Crypto.com、Genesis及Sparrowtech等3家「數位付款代幣(digital payment token,簡稱DPT)」服務商的執照申請。「零點論壇」是由金管局及瑞士國際金融秘書處(SIF)聯合成立的公司Elevandi主辦。
二、    依據星國付款服務法(Payment Services Act, PSA),所有DPT服務商皆須向金管局申請執照。截至2022年5月底,金管局共收到196件DPT執照申請,14件原則上獲得批准,74件被駁回,108件待審中,3件遭拒。新加坡一般稱DPT為加密貨幣。
三、    王瑞杰副總理指出,加密貨幣市場近期受投機活動影響而價格大幅震盪,不適合進行零售投資,但與加密貨幣相關的區塊鏈技術仍具有龐大發展潛能,可能改善跨境批發交易,有助於提高其效率及便利性,減低交易成本。
四、    王瑞杰副總理表示,新加坡金融科技業(FinTech)可透過「瑞士-新加坡合作」、「數位-永續發展」及「產業-監管機構」等3方面推動金融科技業發展:
(一)    「瑞士-新加坡合作」:由於兩國一直保持密切金融關係,在5年多前金融科技行業剛發展時即率先進行合作。雙方金融科技業在推動新興科技發展的過程中,亦促成「零點論壇」的誕生;
(二)    「數位-永續發展」:新加坡將發行主權綠色債券,提供公共基礎建設融資,並將於2023年設立「ESG影響力中心(ESG Impact Hub)」,加速永續生態環境發展,該中心將聚集綠色金融科技新創公司、風險投資公司、金融機構、非營利組織及家族理財辦公室。但近期漂綠(greenwashing)行為日益增加,不少公司選擇性或欺騙性揭露與ESG相關資訊,此將削弱市場對ESG產品的信任,進而影響綠色金融的穩定性。企業可利用綠色金融科技平臺如NovA!,減低漂綠風險;
(三)    「產業-監管機構」:新加坡監管機構積極與區塊鏈及數位資產業者合作,在鼓勵及促進創新之際,同時透過監管以避免任何負面風險。
 

A:

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副部長林萬鋒頃在貿工部會晤日本經濟產業省經濟産業審議官(Vice Minister for International Affairs)廣瀨直(HIROSE Naoshi)時表示,馬國政府將強化「向東學習政策」,打造更親商環境,並致力招攬更多高品質的日資企業進駐馬國,以帶動馬國的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

 

雙方在會談中,除討論本(2022)年馬國與日本慶祝「向東學習政策」40週年及馬日建交65週年之各項活動,亦就「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和「印太經濟架構」(IPEF),以及2025大阪世界博覽會等議題交換意見。林副部長強調,馬日兩國將繼續強化雙邊經貿與投資關係,共同打造更具韌性的全球供應鏈,以應付未來的挑戰。

 

馬國係於1982年推出「向東學習政策」,成為推動馬日關係發展的重要基石。過去40年來,這項政策成功提升馬國的社會及經濟發展,亦深化了馬國勞動力的能力建設(capacity building),並將馬國打造成為日本企業在海外投資的重要目的國之一。日本是馬國主要貿易夥伴及外人直接投資(FDI)來源國之一。2021年馬日雙邊貿易額達1,489.8億馬幣(約338.7億美元),較2020年增加20%。

 

馬國貿工部將在本年8月舉辦馬日投資與商務論壇,以配合第39屆馬來西亞─日本經濟協會(MAJECA)和日本─馬來西亞經濟協會(JAMECA)聯席會議的舉行,屆時該論壇將廣邀馬日兩國重要的政界及企業代表出席,共襄盛舉。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 根據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發布之統計資料顯示,馬國本(2022)年5月份總貿易額為2,283.70億馬幣(約518.79億美元),較去(2021)年同期成長33.6%;出口額為1,204.95億馬幣(約273.73億美元),成長30.5%;進口額為1,078.76億馬幣(約245.06億美元),成長37.3%;貿易順差達126.19億馬幣(約28.67億美元),衰退8.3%。
  • 2022年5月份馬國前十大出口市場分別為新加坡、中國大陸、美國、香港、日本、泰國、印尼、臺灣、印度及韓國。馬國主要出口項目仍為電子與電機產品,占該國總出口額之38.87%,較去年同期成長30.8%。其他主要出口產品有精煉石油產品、棕油、化學與化學產品、金屬製品、機械、配備及零件、液化天然氣、光學及科學儀器、棕油製品及鋼鐵製品。
  • 馬國2022年5月份十大進口來源分別為中國大陸、新加坡、臺灣、美國、日本、越南、印尼、韓國、泰國及澳洲。主要進口產品項目為電子與電機產品、精煉石油產品、化學與化學產品、機械設備及零件、金屬製品、交通設備、鋼鐵製品、加工食品、光學及科學儀器及原油
  • 2022年5月份馬國與我國貿易總額為127.21億馬幣(約28.9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7.9%;對我國出口金額為43.31億馬幣(約9.84億美元),成長56.6%,我國為馬國第8大出口國;自我國進口金額為83.9億馬幣(約19.06億美元),成長43.8%,我國居馬國第3大進口來源國。馬國自我國主要進口產品項目為積體電路固態非揮發性儲存裝置、處理器及控制器(不論是否併裝有記憶體、轉換器、邏輯電路、放大器、計時器及計時電路)記憶體及汽油。馬國出口至我國主要產品項目為製造半導體裝置或積體電路之機器及器具、處理器及控制器,不論是否併裝有記憶體、轉換器、邏輯電路、放大器、計時器及計時電路或其他電路、積體電路供計量或檢查半導體晶圓或裝置之儀器及器具,以及實施資訊保護貨品
  • 馬國市場分析師認為,馬國5月份出口數據表現亮眼,主因係電子產品出口較去年同期成長30.8%棕油及化學與化學產品的海外需求強勁,分別成長57.5%及23.1%,帶動馬國5月份出口較去年同期成長30.5%,表現較市場預期之20.3%為優,惟較4月份下跌5.6%,為自2020年9月以來連續21個月成長。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副部長林萬鋒頃推介「2021年馬來西亞生產力報告」時表示,2021年馬國勞動生產力成長已回升至1.8%,或人均年產9萬697馬幣(約2萬620美元)。2020年,馬國勞動生產力萎縮5.3%或人均年產值8萬9,106馬幣(約2萬258美元)。

 

9個生產力關鍵產業的超額增長率,從2020年的負5.1%反彈至平均3.3%。除零售、餐飲、旅遊及專業服務業之外,所有產業均取得成長。該報告亦涵蓋了製造業的具體見解,尤其是在電子與電機、化學與化學產品,以及機械與配備領域。電子電機產業的年生產率和增長率最高,達12%,這是因為全球對電子電機元件的需求不斷增加所致。與此同時,化學與化學產品以及機械與配備產業的生產率增幅,則分別達10.3%和9%。

 

「第12大馬計畫」盼2021年至2025年,馬國生產力每年平均增長3.6%,這項高生產力的承諾,將鼓勵更多潛在投資人、貿易商和企業在馬國營運,這也是實現國家生產力目標的推動力。

 

林副部長表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預測本(2022)年馬國經濟可成長6.1%,這是基於電子電機產品和醫療器材的預期銷售、促進馬國出口及本地需求,以及受政府支持帶來的好處所鼓舞。前述成長預測值與馬國財政部長東姑賽夫魯的預測一致,即今年國內生產毛額將成長5.5功至6.5%,這預測是基於全球貿易潛在改善、大宗商品價格平衡、經濟活動更活躍和消費者與商業信心改善。為實現更高生產力增長,馬國需瞄準4個關鍵生產力驅動因素,即人才、技術、商業環境和補貼。在人才發展計畫,馬國生產力中心(MPC)已透過解決員工短缺、教育程度表現和員工薪資等問題,解決勞動力面臨的挑戰。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一.依據越南政府於本(2022)年6月12日發布第38/2022/ND-CP號議定,自本年7月1日起越南區域別員工最低薪資調漲6%,具體如次:

 

區域別

現行員工最低薪資

2022年調漲後之員工最低薪資

第1區

442萬

468萬

第2區

392萬

416萬

第3區

343萬

364萬

第4區

307萬

325萬

 

另,前述議定規定越南區域別員工時薪,具體如次:

區域別

越南區域別員工時薪

第1區

22,500越南盾

第2區

20,000越南盾

第3區

17,500越南盾

第4區

15,600越南盾

 

二.越南員工最低薪資額地區明細如次:

1.1地區:

  1. 河內市轄屬郡區、嘉林縣(Gia Lam)、東英縣(Dong Anh)、蓄山縣(Soc Son)、清馳縣(Thanh Tri)、常信縣(Thuong Tin)、懷德縣(Hoai Duc)、石室縣(Thach That)、國威縣(Quoc Oai)、清威縣(Thanh Oai)、糜玲縣(Me Linh)、章美縣(Chuong My)及山西市(Son Tay);
  2. 廣寧省下龍(Ha Long)
  3. 海防市轄屬郡區、水原縣(Thuy Nguyen)、安陽縣(An Duong)、安老縣(An Lao)、永保縣(Vinh Bao)、仙郎(Tien Lang)、吉海(Cat Hai)及建垂(Kien Thuy);
  4. 胡志明市轄屬郡區、首德(Thu Duc)市、古芝縣(Cu Chi)、福門縣(Hoc Mon)、平政縣(Binh Chanh)及芽皮縣(Nha Be);
  5. 同奈省轄屬邊和市(Bien Hoa)、隆慶市(Long Khanh)、仁澤縣(Nhon Trach)、隆城縣(Long Thanh)、永久縣(Vinh Cuu)及盞泵縣(Trang Bom)區、春祿(Xuan Loc)縣。
  6. 平陽省轄屬土龍木市(Thu Dau Mot)、順安市(Thuan An)、逸安市(Di An)、濱葛市(Ben Cat)、新淵市(Tan Uyen)、保盤縣(Bau Bang)、北新淵縣(Bac Tan Uyen)、油聲(Dau Tieng)及富教(Phu Giao);
  7. 巴地頭頓省轄屬頭頓市(Vung Tau)區及富美鎮(Phu My);

2.2地區:

  1. 河內市轄屬其餘縣區;
  2. 海防市轄屬其餘縣區;
  3. 海陽省轄屬海陽市區;
  4. 興安省轄屬興安市(Hung Yen)、美豪縣(My Hao)、文林縣(Van Lam)、文江縣(Van Giang)及安美縣(Yen My);
  5. 永福省轄屬永安市(Vinh Yen)、福安市(Phuc Yen)、平川縣(Binh Xuyen)及安樂縣(Yen Lac);
  6. 北寧省轄屬北寧市(Bac Ninh)、慈山市(Tu Son)、桂武縣(Que Vo)、仙瑜縣(Tien Du)、安豐縣(Yen PHong)、順成縣(Thuan Thanh)、嘉平(Gia Binh)及良才(Luong Tai);
  7. 廣寧省轄屬錦普市(Cam Pha)、汪秘市(Uong Bi) 、孟街市(Mong Cai)區以及廣安(Quang Yen)、東朝(Dong Trieu);
  8. 太原省轄屬太原市(Thai Nguyen)區、公河市(Song Cong)及普安市(Pho Yen);
  9. 富壽省轄屬越馳市(Viet Tri);
  10. 老街省轄屬老街市(Lao Cai);
  11. 南定省轄屬南定市(Nam Dinh)及美祿縣(My Loc);
  12. 寧平省轄屬寧平市(Ninh Binh);
  13. 藝安省轄屬榮(Vinh)市、Cua Lo鎮以及怡祿(Nghi Loc)縣、興原(Hung Nguyen)縣;
  14. 廣平省同亥(Dong Hoi)
  15. 承天順化省轄屬順化市(Hue);
  16. 廣南省會安市(Hoi An)區及三旗(Tam Ky);
  17. 峴港市轄屬郡及縣區;
  18. 慶和省轄屬芽莊市(Nha Trang)及金蘭灣市(Cam Ranh);
  19. 林同省轄屬大叻市(Da Lat)及保祿市(Bao Loc);
  20. 平順省轄屬藩切市(Phan Thiet);
  21. 胡志明市轄屬芹耶縣區(Can Gio);
  22. 西寧省轄市西寧市(Tay Ninh)、展鵬縣(Trang Bang)、和成及鵝油縣(Go Dau);
  23. 同奈省轄屬定館縣(Dinh Quan)及統一區;
  24. 平福省轄屬同帥市(Dong Xoai)及真城縣(Chon Thanh)區、同富縣(Dong Phu);
  25. 巴地頭頓省轄屬巴地市(Ba Ria);
  26. 隆安省轄屬新安市(Tan An)、德和縣(Duc Hoa)、濱瀝縣(Ben Luc)、守承縣(Thu Thua)、芹德縣(Can Duoc)及芹玉縣(Can Giuoc);
  27. 前江省轄屬美拖市(My Tho)及周城(Chau Thanh)縣區;
  28. 檳椥省轄屬檳椥市(Ben Tre)周城(Chau Thanh)縣區;
  29. 永隆省永隆市、平明鎮
  30. 芹苴市轄屬郡區;
  31. 堅江省轄屬迪石市(Rach Gia)、河仙市(Ha Tien)及富國縣(Phu Quoc);
  32. 安江省轄屬東川市(Long Xuyen)及朱篤市(Chau Doc);
  33. 茶榮省轄屬茶榮市(Tra Vinh);
  34. 薄遼(Bac Lieu)省轄屬薄遼市區
  35. 金甌省轄屬金甌市(Ca Mau)區。

3.地區:

  1. 其餘各省轄屬市區(1及第2地區所列省轄市除外);
  2. 海陽省轄屬京門鎮(Kinh Mon)、錦江縣(Cam Giang)、南策縣(Nam Sach)、金城縣(Kim Thanh)、嘉祿縣(Gia Loc)、平江縣(Binh Giang)及肆祺縣(Tu Ky);
  3. 永福省轄屬永祥縣(Vinh Tuong)、三島縣(Tam Dao)、三揚縣(Tam Duong)、立石縣(Lap Thach)及蘆江縣(Song Lo);
  4. 富壽省轄屬富壽鎮(Phu Tho)、符寧縣(Phu Ninh)、林操縣(Lam Thao)、清波縣(Thanh Ba)及三農縣(Tam Nong);
  5. 北江省轄屬越安縣(Viet Yen)、安勇縣(Yen Dung)、協和縣(Hiep Hoa)、新安縣(Tan Yen)及諒江縣(Lang Giang);
  6. 老街省轄屬Sapa鎮、保勝(Bao Thang)
  7. 興安省(Hung Yen)轄屬其餘縣區;
  8. 太原省轄屬富平(Phu Binh)、富梁(Phu Luong)、同喜(Dong Hy)、大慈(Dai Tu);
  9. 南定省(Nam Dinh)轄屬其餘縣區;
  10. 河南省轄屬維先縣(Duy Tien)及金榜縣(Kim Bang);
  11. 寧平省轄屬嘉遠縣(Gia Vien)、安慶縣(Yen Khanh)及華鑪縣(Hoa Lu);
  12. 清化省轄屬炳山市(Bim Son)、怡山(Nghi Son)鎮、東山縣(Dong Son)及廣昌縣(Quang Xuong);
  13. 藝安省轄屬瓊劉(Quynh Luu)、安城(Yen Thanh)、演朱(Dien Chau)、都梁(Do Luong)、南壇(Nam Dan)、藝壇(Nghia Dan)、泰和(Thai Hoa)鎮、黃梅(Hoang Mai)
  14. 河靜省轄屬祺英市(Ky Anh);
  15. 承天順化省轄屬香水市(Huong Thuy)、香茶市(Huong Tra)、富祿縣(Phu Loc)、豐田縣(Phong Dien)、廣田縣(Quang Dien)及富旺縣(Phu Vang);
  16. 廣南省屬殿盤市(Dien Ban)、大祿縣(Dai Loc)、維川縣(Duy Xuyen)、山城縣(Nui Thanh)、桂山縣(Que Son)、昇平縣(Thang Binh)及富寧(Phu Ninh);
  17. 廣義省轄屬平山縣(Binh Son)及山靖縣(Son Tinh);
  18. 富安省轄屬河橋市(Song Cau)及東和縣(Dong Hoa);
  19. 寧順省轄屬寧海縣(Ninh Hai)及順北縣(Thuan Bac);
  20. 慶和省轄屬寧和市(Ninh Hoa)、甘林縣(Cam Lam)、延慶縣(Dien Khanh)及萬寧縣(Van Ninh);
  21. 崑嵩省轄屬德河縣(Dak Ha);
  22. 林同省轄屬德重縣(Duc Trong)及夷玲縣(Di Linh);
  23. 平順省轄屬羅夷(La Gi)市、咸順北縣(Ham Thuan Bac)及咸順南縣(Ham Thuan Nam);
  24. 平福省轄屬福隆市(Phuoc Long)、平隆市(Binh Long)、漢廣縣(Hon Quan)、祿寧(Loc Ninh)及富沿(Phu Rieng);
  25. 西寧省轄屬其餘縣區;
  26. 同奈省轄屬其餘縣區;
  27. 巴地頭頓省轄屬隆田縣(Long Dien)、紅土縣(Dat Do)、川木縣(Xuyen Moc)、周德縣(Chau Duc)及昆島(Con Dao);
  28. 隆安省轄屬建祥市(Kien Tuong)、德惠縣(Duc Hue)、周城(Chau Thanh)、新柱縣(Tan Tru)及盛化縣(Thanh Hoa);
  29. 前江省轄屬鵝公市(Go Cong)、丐禮市(Cai Lay)、米市縣(Cho Gao)及新福縣(Tan Phuoc)縣區;
  30. 檳椥省轄屬三持縣(Ba Tri)、平大(Binh Dai)Mo Cay Nam;
  31. 永隆省轄屬Mang Thit縣及隆湖縣(Long Ho);
  32. 芹苴市轄屬縣區;
  33. 堅江省轄屬堅良縣(Kien Luong)、堅海縣(Kien Hai)及周城縣(Chau Thanh);
  34. 安江省轄屬新州市(Tan Chau)、周富縣(Chau Phu)、周城縣(Chau Thanh)及瑞山縣(Thoai Son);
  35. 後江省轄屬朱城縣(Chau Thanh)及朱城A(Chau Thanh A);
  36. 茶榮省轄屬沿海市(Duyen Hai);
  37. 薄寮省轄屬嘉萊市(Gia Rai)區及和平(Hoa Binh)縣區;
  38. 蓄臻省轄屬永周市(Vinh Chau)及五岔市(Nga Nam);
  39. 金甌省轄屬伍根縣(Nam Can)、蓋略縣(Cai Nuoc)、幽明縣(U Minh)及陳文時縣(Tran Van Thoi)區。
  40. 廣平省轄屬麗水(Le Thuy)縣、廣寧縣、布澤縣(Bo Trach)、廣澤縣(Quang Trach)及波豚市(Ba Don)

4.地區:越南全境之其餘地區

A:

依據越南計畫投資部統計資料,(2022)年前5個月越南核准外商在越南投資之金額合計1171,079萬美元(其中包括新投資案共578件,金額共計411,626萬美元,增()資次數395次,金額約計561,193萬美元,合資、股份購買之次數1,339次,金額約計198,260萬美元 ,較2021年同期衰退16.32%

(2022)年前5個月我商在越南投資金額共計金額54,423美元(包含新投資案、增資案、合資、股份購買),較去年同期衰退34.81%,居外資第8位。同期,其他主要投資國包括:新加坡居首,投資金額高達295,740萬美元(25.25%);韓國排名第2,金額為206,021萬美元(17.59%);丹麥排名第3,金額為132,038萬美元(11.27%);中國大陸排名第4位,金額113,369萬美元(9.68%);日本排名第5,金額為94,493萬美元(8.07%);香港排名第6,金額為71,152萬美元(6.08%);荷蘭排名第7,金額為64,407萬美元(5.50%)

累計自1988年至20225月,我商在越南投資案共2,857(含新增及撤資),投資金額達3602,284萬美元,排名第4(8.45%);韓國居首位,投資金額達7906,088萬美元(18.55%);新加坡投資金額達6868,271萬美元,排名第2 (16.12%);日本投資金額達6491,059萬美元,居第3 (15.23%);香港投資金額達2862,214萬美元,居第5 (6.72%)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