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 新加坡貿工部(MTI)部長顏金勇本(2020)年6月6日出席「新加坡國際商會(SICC)185週年常年會員大會」時表示,為達成「新加坡經濟2030年願景(Singapore Economy 2030 vision)」,數位化及永續發展是改變星國經濟前景的新興趨勢,因此呼籲企業建立數位化及永續發展的能力。
二、 上述「經濟2030年願景」包括服務、製造、貿易及企業等4大支柱。服務及製造業向來為新加坡經濟成長的主要引擎,星國龐大及多元的服務業占經濟比重逾70%,製造業則擁有世界級製造商進駐,企業透過融入數位經濟,可更容易獲得跨國業務機會,並利用數位科技提供更好的產品及服務。至於綠色經濟的成長,也提供企業綠色服務及產品永續發展的機會,例如綠色融資及永續發展戰略諮詢的需求會增加。
三、 星國亦正啟動「貿易2030願景」,以增加貿易量、擴大貿易活動類型、擴大與世界其他地區的貿易。新加坡同時培養具有國際吸引力的企業及創造蓬勃的新創生態環境。跨國企業、大型企業、中小企業及新創公司在新加坡擁有科技及創新方面相輔相成的能力。近年來,新加坡一直努力發展創業精神,新一代企業亦逐漸揚名國際,「新加坡企業國際化計畫」即為良好的本地企業提供量身訂造的支持措施,培養其成為全球領先的品牌。
A:
根據丹麥財經媒體報導, 沃旭(Ørsted)公司拒絕以盧布支付俄羅斯天然氣公司(Gazprom) 而被切斷供應,丹麥工總(DI)指出,生質沼氣(Biogas)一度為昂貴的能源投資,但此投資是完全正確的,在關鍵時刻成為丹麥對抗俄羅斯關閉天然氣之秘密武器。
根據丹麥能源網 Energinet 的數據,5 月份生質沼氣佔總天然氣產量之27.2%,較2年前同期之14.9%多,其數量的增加主要是由於近年來生質沼氣的擴建及大量投資。 在政府的金融法案中提出32項綠色能源補貼支持計劃及協議為支持再生能源發展,其涵蓋區塊為離岸風機、岸上風機、實驗風機、光伏電站、生物質生產及使用以及生質沼氣升級等, 預估總融資額到 2030 年將超過 660 億丹麥克朗; 另據氣侯與能源部去年秋季報告指出 , 財政部自 2021 年至 2030 年期間將間接透過向企業及民間納稅人開徵超過 400 億丹麥克朗,此稅金將運用為補助生質沼氣,相當於略高於 60%之總融資金額將用於補助綠色天然氣。 去年,丹麥生質沼氣佔天然氣總產量之22%, 亦相當於超過 5 億立方米。初估生質沼氣到 2030 年之年產量將呈雙倍成長,並預估到 2030 年丹麥境內之生質沼氣使用量將佔天然氣總使用量之75%。
丹麥工總DI Energi能源業總監 Troels Ranis 指出,丹麥擁有大量的生質沼氣儲存於管道,對丹麥來說是對抗俄羅斯關閉天然氣的一個巨大優勢。
A:
資料來源:史瓦帝尼金融時報(Eswatini Financial Times)於6月3日報導
史瓦帝尼金融時報(Eswatini Financial Times)於本(6)月3日報導指出,史國商工暨貿易部為協助史國微中小企業自武漢肺炎疫情之影響中復甦,擬調高史國微中小企業申請「微中小企業循環基金」(Micro,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Revolving Fund)貸款額度上限,自現行之10萬史鍰上限調高至35萬史鍰(約新臺幣70萬)。該報導指稱,該基金係由史國商工部於2021年2月1日成立並委由史瓦帝尼銀行(Eswatini Bank)管理,旨在協助受武漢肺炎疫情影響之史國中小企業取得維持營運所需之融資。
史國商工部長庫馬羅(Manqoba Khumalo)表示,依「微中小企業循環基金」現行規定,史國中小企業可以5.5%低利率(謹註:史國市場利率為8%以上)向史瓦帝尼銀行貸款10萬史鍰以內金額。截至2022年3月31日,該基金已核發980筆低利優惠貸款,總計31,305,552.73史鍰。K部長證實商工部正研擬調高該基金貸款額度上限,嗣與史瓦帝尼銀行完成最後諮商後確認具體細節。
K部長亦表示,除「微中小企業循環基金」外,尚有「小規模企業貸款保證機制」(Small-Scale Enterprise Loan Guarantee)、「出口信用保證機制」(Export Credit Guarantee Scheme)以及「非正式貿易商之循環基金」(Informal Traders Revolving Fund)等機制可供利用,呼籲史國中小企業充分利用該等機制。
A:
依據媒體MSN News報導指出2022年5月歐元區通貨膨脹率升至8.1%,此數值相較2022年4月進一步增高0.7%,該報導預測在短期內歐元區通貨膨脹率將可能會出現更高的水平。
近期歐元區通貨膨脹率上升之主要原因是能源價格上漲,倘不計能源價格歐元區通貨膨脹率為4.6%。事實上歐元區2022年5月能源價格相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39.2%,其背後之主因為俄烏戰爭對能源市場所產生之衝擊。
該報導指出過去俄羅斯廉價的石油和天然氣一直是歐洲的經濟引擎,但那些日子現已結束,歐洲為削弱俄羅斯以能源收入支持入侵烏克蘭之入侵軍事行動將不再購買俄羅斯石油,事實上在歐盟宣布對俄羅斯石油實施禁運後石油價格隨即上漲因此通貨膨脹在短期內可能會持續上升。
報導回顧過去分析指出歷史數據顯示油價可能在短時間內大幅波動,在2020年4月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布倫特原油價格從61美元下跌至17.91美元,在2008年原油價格於數月間從接近140美元下跌至41.68美元。此外該報導指出當利率升高時消費將受到抑制並減弱通貨膨脹,目前歐盟已將2022年全年經濟經濟成長率從4.0%下修至2.7%在此同時專家預測歐洲央行將可能於下半年升息以降低通貨膨脹率,在此情況下報導預測通貨膨脹率可能會在2022年底及2023年開始下降。
A:
出處:NIS News Bulletin, 2022/06/03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政府提出氣候政策
荷蘭新聞簡報NIS News Bulletin報導,荷蘭氣候部長 Rob Jetten 6月2日宣佈,政府已選定電力、運輸、工業、建築等部門,將與其等磋商後,制定在2030 年時二氧化碳排放上限。
Jetten 部長表示,相關部會部長將各自負責其主管產業實現減排目標,並由氣候部長負責協調執行過程。
荷蘭執政聯盟協議中規定, 2030 年碳排須比 1990 年減少 55%。Jetten部長表示,為實現此一目標,必須以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生產、消費、旅行、生活,且現在就必須做出改變。
Jetten 部長亦宣佈成立氣候理事會(Climate Council),將由8至10名在該領域具有公認專業知識的獨立成員組成,負責為2050年碳中和目標提供政策建議。第一份建議將於2023年下半年公佈。其後,每五年提出一次長期的建議。目前尚未公佈成員名單, Jetten 部長表示,該會成員不會代表任何環保組織或利益團體。
A:
馬來西亞製造商聯合會(FMM)會長蘇添來表示,該聯合會歡迎馬國政府重啟消費稅(GST),並將稅率制定在4%,以便不會對人民生活帶來負擔。渠認為該稅制可降低政府債務比率並加速財政整頓步伐。對比銷售與服務稅(SST,簡稱銷售稅),消費稅是一個更加透明和有效率的稅收制度。
該聯合會曾於2020年5月進行問卷調查,共有500家會員廠商參與,其中499家回饋強烈支援重新實施消費稅以取代現有銷售與服務稅2.0制度,因消費稅提供一個更公平的稅務結構,消除銷售與服務稅制度中常見的複合稅。馬國的出口價格將在全球舞臺上更具競爭力,因出口商品與服務不徵收消費稅,而在供應鏈上可徵稅。
此外,消費稅亦將增加間接稅,帶給政府靈活性,以減少直接稅(個人所得稅及公司稅),使馬國成為一個更具吸引力的親商環境。在考慮到政府眼前的重點為振興經濟,製造商現在需要將時間與精力放在重建業務上,因此在重新推行消費稅2.0時,須較前更易於管理,且不會增加經商成本。
該聯合會呼籲馬國政府在重新實施消費稅2.0前應諮詢相關利害關係人,以確保推行一個有效的稅制。
該聯合會同時提出改進消費稅的建議:(一)將消費稅稅率降低至4%,以促進親商環境,以吸引更多投資及增加就業機會;(二)逐步降低公司稅至20%;(三)對現有商品與服務實施零稅率;(四)將註冊消費稅門檻維持在50萬馬幣(約11.43萬美元);(五)減少延遲退稅,特別是對出口商及零稅率的企業,因6至8個月的退稅期使銷售與服務稅成為稅收負擔;(六)消費稅法令闡明逾期付款與退款的利息規定,確保商家嚴格遵守章程和系統的完整性;(七)創建有效的方案來取代貿易商計畫和核准收費製造計畫,因這是複雜和難以實施;以及(八)確保建立適當機制,重新引入稅收制度時,監督市場價格管制和反暴利行為。
另一方面,馬國在野黨在野黨「希望聯盟」陣線(Pakatan Harapan)表示,重啟消費稅將導致百物上漲,因此希盟反對馬國首相依斯邁沙比里(Ismail Sabri)有意重啟消費稅的措施。
依斯邁沙比里首相頃接受「日經新聞」專訪時表示,馬國有意重啟消費稅,以擴大政府的稅收並緩解公共補貼壓力。當消費稅被廢除並由銷售與服務稅取代時,政府年收入損失200億馬幣(約45.71億美元)。馬國政府盼教育民眾,接受重啟消費稅和透明的稅制。
馬國係於2016年由前首相納吉(Najib)領導的國陣政府(Barisan Nasional)落實6%消費稅,然在野黨「希望聯盟」陣線於2018年成功執政後,時任首相馬哈迪(Mahathir)宣布廢除消費稅,以銷售與服務稅取而代之。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馬來西亞橡膠手套製造商協會(MARGMA)主席蘇巴馬廉頃與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會晤,雙方承諾將於未來進行每季一次的定期交流,以進一步瞭解勞工問題。
自2018年以來,該協會一直展開工作,以期解決強迫勞動的污名,並根據聯合國國際機構國際勞工組織(ILO)設下的11項指標為原則,對旗下會員採取補救措施。馬國手套產業刻正朝向正確方向發展,盼在勞工管理上成為其他產業效仿的模範。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亦對該協會所採取措施表示歡迎,並將透過合理資訊、分析與調查,亦進一步保證將在合理證實情況下採取適當行動。
該協會成已成立環境、社會及企業監管小組(ESG),根據國際勞工組織設下的11項指標對其成員和員工展開積極培訓與宣導。為進一步加強全球監督,該協會的成員都同意在供應商商業道德資訊交換平臺(SEDEX)註冊,並接受道德經營審核(SMETA)。有關道德經營審核與道德貿易聯盟(ETI)的基本守則一樣,乃是基於國際標準與國際勞工組織公約,著重於勞工、健康、安全與環境各個方面,以確保良好的商業道德。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馬來西亞種植暨大宗商品部部長祖萊達(Zuraida)表示,根據2006年3月啟動的馬國國家生質燃油政策(NBP),馬國致力於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作為其能源安全措施,盼至2030年將溫室氣體(GHG)排放強度(與國內生產毛額相比)降低45%。該部同時致力透過棕油市場價格機制,擴大下游棕油產品的使用,以增加油棕小農戶的收入。馬國政府將維持現有生質燃油政策。
馬國不應減少或停止生質燃油的規定,因該產業每年使用的棕油不到100萬公噸,相對全球使用量逾4,000萬公噸。此外,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將加劇食品價格長期上漲。聯合國糧食暨農業組織(FAO)指數已達到10年以來的最高水準,其不僅對全球營養不良問題構成威脅,且還推高已開發國家、開發中國家和低度開發國家的通貨膨脹。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依據瑞士聯邦委員會本2022年6月3日公布資料,瑞士聯邦委員會於本年6月3日批准與泰國氣候保護協議,該協議為瑞士在泰國實現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計畫創造架構,以抵銷瑞士承諾減排目標的碳排放量。
瑞士已批准「巴黎協定」,並承諾2030年前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至1990年水平的一半,巴黎協定第6條允許各國簽訂雙邊的碳交易協議,通過國外的氣候減排項目實現減碳目標,將國外實現的減排量計入該國的減排目標;爰瑞士除通過國內措施減少碳排放量,並與各國簽署協議協助該國減碳。
瑞士在2020年10月20日與祕魯簽屬第一個氣候保護協議,隨後陸續與秘魯、迦納、塞內加爾、喬治亞、萬那杜及多明尼加等國簽署氣候保護協議,本年6月3日再通過與泰國的協議。瑞士成立氣候保護和碳抵消基金會(Klik),該基金會計畫在曼谷引進電動車巴士網絡以減少碳排。
資料來源:瑞士聯邦委員會公布資料
日期:2022年6月3日
A:
依據瑞士聯邦委員會2022年6月3日公布資料,瑞士原於1974年6月6日與印尼簽屬投資保護協定,並於2016年4月8日屆期。歷經多次談判後,本年5月24日瑞士聯邦委員Guy Parmelin與印尼投資部長Bahlil Lahadalia於Davos簽署更新協定,聯邦委員會於本年6月3日就更新協定展開諮詢意見,至本年9月26日為止。
瑞士海外直接投資金額超過14,600億瑞郎,為全球十大資本輸出國;對外簽署111個投保協定,2020年瑞士對印尼投資約21億瑞郎。
新協定較先前協定增加仲裁法庭對法條的適用與解釋的自由裁量權的附加條款、國家監管規則、企業社會責任與反貪腐條款、永續發展目標等。
資料來源:瑞士聯邦委員會公布資料
日期:2022年6月3日
A:
資料來源:The Nation,2022年6月6日
泰國數位經濟及社會部部長Chaiwut Thanakamanusorn於6月6日在新加坡與該國貿易及工業部部長顏金勇(Gan Kim Yong)簽署數位合作諒解備忘錄(MOU)。
Chaiwut部長指出,關於數位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的諒解備忘錄,將促進數位化轉型、電子商務、設立打擊假新聞中心、建立政府資料中心並提供雲服務、個人資料保護、網路安全、投資泰國東部經濟走廊數位谷(Digital Valley)及物聯網研究所(IoT Institute)、發展數位技能及知識等8項議題上的合作。
Chaiwut並與星國討論泰國最新實施的個人資料保護法(PDPA),顏部長回應表示新加坡亦有類似的法律,願協助泰國執行新法律。新加坡另表達對數位技術投資的興趣及發現泰國數位投資的巨大潛力,盼與泰國簽署數位投資合作架構,以吸引年輕投資者。
此外,Chaiwut部長也會見星國通信及資訊部部長楊莉明(Josephine Teo),楊部長表示執行PDPA是件好事,由於星國多年來一直在執行類似的法律,因此亦願協助泰國執行PDPA。
Chaiwut部長將向巴育總理報告訪星成果,預期巴育總理將很高興知道本次訪問順利成功,且泰國被視為東協數位經濟及社會的領導者。
A:
資料來源:史瓦帝尼金融時報(Eswatini Financial Times)於6月3日報
史瓦帝尼金融時報(Eswatini Financial Times)於本(6)月3日報導指出,史國消費者團體盼史國政府暫停對進口食用油課徵24%關稅,以抑制物價上漲。該報導指出,史國政府於15年前開徵食用油關稅,係為保護當時剛成立之史瓦濟蘭煉油廠工業(Swaziland Oil Mill Industries, SOMI)。
史瓦帝尼消費者論壇(Eswatini Consumers Forum)主席Mandla Ntshakala表示,食用油價格高漲係目前最受關注之民生議題,盼史國政府採取措施以抑制食用油價格,包括暫停課徵食用油關稅直到國際油價回歸正常為止,讓史國消費者對上漲物價有喘息空間。N主席亦表示,由於食用油價格高漲,已有部分史國攤販暫停販售油炸食物或其他需大量使用食用油之食品。
史國商工暨貿易部長庫馬羅(Manqoba Khumalo)表示,史政府已課徵食用油關稅多時,現階段無法認定係課徵多時之關稅導致食用油價格高漲,亦無法認定暫停課徵食用油關稅將可抑制食用油價格。K部長認為,武漢肺炎疫情封城與俄烏戰爭等因素導致供應鏈中斷,係食用油價格上漲之眾多因素之一。SOMI執行長Mahomed Daud則認為,批發商趁國際油價高漲之際,故意哄抬史國國內之批發價格,係導致食用油價格高漲主因。
該報導最後引述聯合國糧農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資料指出,俄羅斯與烏克蘭之糧食產出合計占超過全球熱量需求十分之一,俄烏戰爭導致全球糧食出口大幅減少,不僅已使糧食價格達到歷史新高,甚至可能再上漲22%。
A:
資料來源:The Nation,2022年6月7日
泰國總理巴育於6月6日在普吉島Beyond Resort Kata首次舉辦之「2022年泰國旅遊大會」(Thailand Tourism Congress 2022)致開幕詞,並公布一項名為「SMILE」的新戰略,旨在確保泰國旅遊業的永續發展。
泰國政府盼旅遊業到2030年可貢獻泰國GDP的30%,高於Covid-19疫情前的20%。另據泰國旅遊局預測,在上個月該國取消入境隔離措施後,今年將有700-1,000萬外國遊客抵泰。
「SMILE」各字母代表的意思分別如下:
S—各方面的永續性(Sustainability in all aspects);
M—人力(Manpower):將旅遊勞動力的技能提高到國際標準;
I—包容性經濟(Inclusive economy):確保所有經濟部門都納入旅遊業;
L—本地化(Localisation):提升社區作為旅遊景點的獨特性;
E—生態系統(Ecosystems):促進生態旅遊與當地環境。
巴育總理指出,「SMILE」戰略將有助於持續改善泰國的旅遊業,確保在各方面適應不斷變化的世界,亦是泰國成為醫療旅遊目的地目標的墊腳石,有利於促進經濟成長。
出席首屆旅遊大會的單位包括旅遊及體育部部長Phiphat Ratchakitprakan、勞動部部長Suchar Chomklin、教育部副部長Kanokwan Wilawan、普吉島府尹Narong Woonciew,以及普吉島與附近地區的旅遊業者代表。活動為期3天,將於6月8日閉幕。
A:
據S&P Global市場分析公司最新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調查報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本(2022)年5月PMI自4月的54.6上升至55.6,主因為企業產出及新接訂單量成長,反映國內外需求增加及業者成功透過降價優惠等行銷策略達到產品促銷。
該調查亦指出,儘管PMI上升反映需求強勁,通膨高漲仍為最大負面影響,進料成本漲幅達過去3年半以來新高,企業擔心調高產品售價會降低消費者購買意願及市場競爭,因此被迫吸收額外成本,惟業者承擔空間有限,遲早需將成本轉嫁予消費者。不過,在需求高漲、供應鏈及出貨效率持續改善的情況下,倉儲作業量達過去8個月內最高,企業增加雇用人力,使就業機會成長達過去7個月內最高。
A:
據沙烏地央行(SAMA)統計,沙烏地本(2022)年4月銷售點(PoS)交易量較3月減少7,100萬筆,其中以餐飲業減少6,120萬筆最多,其次為食飲品銷售減少1,120萬筆,主因為齋戒月期間民眾多在家開齋用餐,惟服飾暨鞋類、珠寶類產品因需求上升,交易量分別增加1,410萬及61萬1,000筆。
該統計亦顯示,沙烏地本年4月整體PoS交易金額為494億里雅,月減3%,惟儘管交易量下降,餐飲、食飲品仍為最大消費類別,分別在整體交易量佔比24.1%及21.5%。
A:
法國產業雜誌新工廠(UsineNouvelle)本(6)月2日報導,2009年創立於法國著名口服美容保健品牌D-LAB Nutricosmetics頃於中部溫泉療養聖地薇姿(Vichy)附近斥資420萬歐元,興建占地2,700平方公尺之新世代環保工廠;創辦人Fleur Phelipeau即來自Vichy水療世家。
D-LAB旗下五大營養美容品牌包括D-LAB、Birdie、Claude Aphrodisiacs、Phyto Factory 及 Révèle,年營業額達 700 萬歐元,與Barrière、Intercontinental及Sofitel等高級飯店集團合作,近10 年來為引領法國奢華水療(SPA)業界先驅之一,精選品味形象相符之經銷通路,如Sephora、春天百貨(Printemps)、Monoprix及拉法葉百貨(Galeries Lafayette)或知名美妝電商平台如Blissim與Jolimoi;未來並將積極爭取共益企業(B-Corp)認證。
D-LAB以往所有產品均委外製造,從此將可自行生產,亦可提供OEM代工服務。新廠規劃以建立生態環保典範為目標,例如:使用可回收建材、有機廢料堆肥、不使用一次性可拋式裝備,如工作實驗衣帽及口罩等均採布製品,並將爭取BBC低耗能建築(Batiment Basse Consommation)認證,屋頂裝設太陽能板,回收雨水等水資源合理管理之設計等,此外,配方使用之大部分植物原料均種植於廠房方圓15公里以內的鄰近地區。
A:
根據丹麥新聞媒體於6月7日報導,俄烏戰爭爆發, 丹麥汽油價格在3月左右達 16 克朗, 並於6月上漲達每公升19.19 丹麥克朗。 丹麥汽車聯合公會(FDM)的消費者經濟分析師 Ilyas Dogru 指出,兩輛同樣價格的車種,每年行駛 20,000 公里,其中一輛是汽油車,另一輛是電動車,以丹麥5 月份的汽油價格 17.39 丹麥克朗及 5 月份每度電價3.21 丹麥克朗來計算, 汽油車需較電動車多支出至少 8,000 丹麥克朗。儘管油價上漲,但因電價的上漲幅度還沒有達到石油產品和天然氣的水平,創紀錄的高油價促使電動車較汽柴油車處於經濟領先地位。
A:
依據瑞士聯邦統計局(BFS)6月7日發布之瑞士2021/2022年冬季(2021年11月-2022年4月)旅遊住宿旅客統計,該期間共計有1千460萬旅客於瑞士旅館住宿,比上年度同期相比,成長54% (增加510萬人次)。其中,外國旅客人數為560萬人次,成長196.7%(增加370萬人次);瑞士本地遊客人數900萬人次,成長18.9%(增加140萬人次)。外國旅客人數增加最多依序為: 德國+135%(增加78萬9,000人次)、美洲地區+868%(增加61萬6,000人次)、亞洲地區+745%(增加47萬5,000人次)、英國+729%(增加45萬人次)及法國+76%(增加23萬7,000人次)。
資料來源: 瑞士聯邦統計局(BFS)
日期: 2022年6月7日
A:
依據瑞士德語廣播電視2022年6月5日新聞報導,瑞士BAK Economics經濟研究中心報告預測,瑞士2022年全年飯店旅館住宿人數應較2021年成長26%,並2022年夏季應較2021年同期成長13%。報告中指出遠程機票價格高漲以及烏克蘭戰爭壓縮部分民眾今年夏天的旅遊需求,另通貨膨脹率升高、供應鏈受限、以及能源價格高漲等因素減緩疫情後復甦速度。因此報告中預測瑞士旅遊業在 2023年年底之前不會回復到疫情前的水準。
由於瑞士城鄉觀光客之群體差異性,報告中預測瑞士城市旅遊業復甦將相對緩慢,其主因為國外觀光客較偏好於大城市觀光。另報告表示由於疫情影響商務差旅重要性將下降,商務差旅人次將最多恢復至疫情前的85%,而出差住所多位於大城市。2019年(疫情前)瑞士各大城市之外國遊客占比依序為:琉森58%、日內瓦50%、蘇黎世42%、伯恩29%、洛桑26%,以及巴賽爾24%,外國遊客占比越高之城市旅遊過夜人數恢復所需時間越長。琉森遊客預計至2023/2024年冬季才能再次達到危機前的水準,報告並預測中國可能將推廣國內旅行以鞏固其自身的旅遊業,因此琉森之中國遊客將減少10%至15%。BAK Economics表示為加快城市復甦,可考慮將未充分利用的飯店床位改造成休閒飯店。
資料來源:瑞士德語廣播電視新聞報導
日期: 2022年6月5日
A:
依據瑞士通訊社2022年6月6日新聞報導,瑞士Holcim建材集團將繼續出售新興市場之水泥相關業務。據報導Holcim集團子公司Associated International Cement公司與Fossil Mines公司達成協議,將出售Lafarge Cement Zimbabwe公司76.45%之股權予後者,財務細節未公布。
此前於2022年5月中旬Holcim集團宣布為實現永續經營轉型,將以約64億瑞士法郎的價格出售其印度水泥業務予印度Adani Group集團。
資料來源: 瑞士通訊社新聞報導
日期: 2022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