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Facebook的母公司Meta CEO朱克伯格表示,他計劃在公司的元宇宙雄心上大舉投資,這將意味著公司會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在該項目上損失「大量」資金。
IT之家報道,在25日舉行的公司年度股東大會上,朱克伯格在回答有關投資回報的問題時稱,隨著人們逐漸建立起銷售虛擬商品和服務的業務,元宇宙這種沉浸式的數字世界最終將從創作者經濟中賺錢。「我們希望讓每個人都盡可能買得起硬體,並確保數字經濟增長。」朱克伯格表示。與此同時,Meta還篤定對Reels短視頻服務的投資能夠帶來營收增長。
僅在2021年,Meta就花費了100億美元來設計它的元宇宙項目。該公司擁有1萬名員工從事朱克伯格的這一願景,還想再僱1萬名員工參與該項目。然而由於預期經濟放緩,Meta在5月初凍結了招聘,這些計劃可能會被擱置。
Meta一名發言早前確認,公司準備削減專注開發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科技的「Reality Labs」部門。Reality Labs原本是Meta重新聚焦硬件及「元宇宙」的策略核心單位。另一份備忘錄則顯示,Meta全球人才招聘長Miranda Kalinowski指出,工程團隊將是第一批面臨影響的部門,管理層還會繼續調整其他部門的徵才目標。Kalinowski指出,Meta雖試圖讓元宇宙成真,但俄烏開戰、隱私權條款改變、疫情限制趨緩,卻讓公司備受壓力。
朱克伯格4月27日曾在財報電話會議表示,「有鑑於當前的商業成長水平」,將克制AI、元宇宙等長達數年的開發計劃。他表示,「這些投資案對於長期成長很重要,我依舊相信我們應排除萬難去完成。」他稍早曾警告,Meta恐怕難以達成華爾街的高漲期待,他把原因怪罪於「日益增加的競爭」、尤其是TikTok。
A:
奧克蘭與聖荷西機場近幾個月來的客流量,皆出現大幅增長。但是,旅行活動仍遠低於新冠爆發前的水平;疫情引發的經濟問題,也為服務東灣與矽谷的機場,帶來明顯的角色轉變:根據針對兩個機場公布統計分析,在最近一年內,奧克蘭國際機場是比聖荷西國際機場更忙碌的載客機場。
截至4月的12個月期間,奧克蘭機場接待949萬名乘客;聖荷西機場則接待908萬名乘客。在最近一年時間內,聖荷西機場接待乘客人數比奧克蘭機場少了4.4%。
這個情況與政府強制關閉商業以對抗致命病毒傳播之前,截然不同。在截至2020年2月的12個月中,也就是疫情封鎖開始之前的一年,聖荷西機場接待1581萬名乘客,比奧克蘭機場的1329萬名乘客多出了18.9%。
聖荷西機場的乘客流量反彈程度,比奧克蘭機場緩慢的原因之一是:矽谷的旅行業務比包括東灣在內的許多其他城市,更加仰賴商務旅行。這種以商務為導向的動力,阻礙南灣旅遊市場的反彈,因為商務旅行的恢復速度,比美國休閒旅遊活動慢得更多。
不過,有跡象顯示,旅遊業正在好轉。
聖荷西機場4月份的月度總乘客量,已是新冠爆發前、也就是截至2020年2月的一年期間內的平均每月 132 萬名乘客的 74%。聖荷西國際機場發言人泰勒(Keonnis Taylor)表示,很高興見到航站開始恢復到記憶中的情景,儘管也了解仍需時間,才能回復到旅客流量盛況。
奧克蘭機場的4月份乘客總數,則是截至2020年2月的前12個月、新冠疫情前的每月平均110.8萬名旅客的83%。奧克蘭港航空主任法瑞西斯(Bryant Francis)表示,達到疫情前80%客運量,一直是奧克蘭國際機場期待的里程碑。
然而,儘管兩個機場在2022年前四個月的載客量活動都大幅增加,兩個航空樞紐若要持續恢復到疫情前的榮景,還有長路要走。
針對兩家機場的月度報告分析顯示,在最近一年期間,聖荷西機場旅客總數比疫情前截至2020年2月的12個月、少了42.6%;奧克蘭機場旅客總數則減少28.6%。儘管如此,兩家機場的月度航空報告指出,兩個交通樞紐都有明顯復甦跡象。
今年4月份,聖荷西機場接待超過97萬2600名旅客,比2021年4月增加109%;奧克蘭機場同一時間接待超過91萬8500名旅客,比去年同月增加53.8%。4月是兩家機場自2020年3月以來,首次在一個月時間內、成功接待至少90萬名旅客。今年2-4月的最近三個月中,兩家機場每月乘客活動均有所增加。兩家機場都期待繁忙的夏季旅遊旺季,並擴大服務範圍進一步支持旅客旅行。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519/6344826?from=wj_catelistnews
A:
根據阿根廷中小企業署(Sepyme)初步統計數據,2022年1至4月微中小型企業(mipymes)出口額為41億4,200萬美元,創9年來第二高,較2021年同期成長11%,若與2020年相較則成長20%。
此外,微中小型企業外銷額占本年前4個月出口總額的15%,為 276億8,100萬美元,主要出口國為巴西(6億6,300萬美元)、美國(4億8,100萬美元)、中國大陸(4億6,300萬美元)、智利(3 億3,300萬美元)、烏拉圭(2億300萬美元)、荷蘭(1億9,900萬美元)及西班牙(1億4,100萬美元)。
依據2022年1至4月阿根廷微中小型企業出口類別,農牧產品較去年同期成長15%,為14億6,700萬美元,緊接為初級產品成長20%,為14億3,400萬美元、工業製品成長8%,為11億100萬美元、燃料及能源成長最多,為186%。
2022年1至4月阿根廷總體出口而言,出口額達276億8,1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28.5%,對此,阿根廷中小企業署指出,該期間外銷成績創歷史新高,且為促進及協助業者出口,實施中小企業出口聯邦發展計畫(Plan de Desarrollo Federal Exportador PYME),以利金融機構提供信貸。
A:
- 哥倫比亞共和報(La República)報導,哥國2022年1-4月豪華汽車銷售3,189輛,每月平均銷售約1,000台,賓士及BMW居廠牌銷售前2位;另雷諾、雪佛蘭和豐田則於一般汽車市售品牌居領導地位。
- 本年1-4月銷量最多之豪華品牌汽車為賓士達1,064輛,年增6.1%;BMW銷售1,020輛較上年同期減少6.7%居次;奥迪共銷售429輛,年增16.6%。
- 豪華汽車銷售在車款方面,以奥迪Q3銷售327輛居首位,年增43.4%,其次為賓士GLE 450與GLC 300,兩款銷售總計達432輛,另Mini Cooper 和 BMW X3分居第4及第5位,各售出205輛及176輛。
- 哥國本年1 - 4 月累計銷售7萬8,091輛汽車,其中高端品牌僅達3,189 輛約占4%,與在美國高端品牌平均市場滲透率相較為低,故哥國之豪華汽車市場仍具拓展空間。另方面,本年哥國豪華汽車銷售,曾遭受全球汽車晶片供應失衡,新車庫存不足導致2 月及3 月銷售分別減少15.7%與 20.5%。哥國市售豪華汽車雖整體市占率不高,惟據悉本年奥迪車商積極配合各知名大型購中心定點加強展示促銷推廣,使銷售異軍突起,顯示此小眾高端市場仍甚具銷售潛力。
A:
摩洛哥王國(Kingdom of Morocco),通稱摩洛哥。位於北非西端,北接地中海,西部則為大西洋,東邊與阿爾及利亞接壤,南部與西撒哈拉地區有領土上的爭議,再往南則與茅利塔尼亞,西部濱臨大西洋。首都為拉巴特,最大城市卡薩布蘭卡。
摩洛哥面積約44.6萬平方公里。人口約為3,600萬人,絕大多數居民是柏柏爾人後裔或混血後代。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另法語、柏柏爾語於境內通用。居民主要信仰伊斯蘭教(99%),基督教等其他宗教為少數。
摩洛哥北隔直布羅陀海峽和地中海與葡萄牙、西班牙相望,為非洲與歐洲之間的交通要道,歐洲國家歷史早期即至該區域開發,加以摩洛哥屬地中海型氣候,氣候溫和,因此該國主要產業係為農業、觀光旅遊業及紡織業。該國主要出口肥料、電線、汽車、磷酸、服飾等。主要進口石油、汽車、小麥、天然氣、汽車零件、通訊設備、煤、玉米等產品。
A:
阿爾及利亞人民民主共和國(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 of Algeria),通稱阿爾及利亞,位於北非,濱臨地中海,東鄰利比亞、突尼西亞,東南和南部分別與尼日、馬里和茅利塔尼亞接壤,西部和摩洛哥相連。首都、最大都市及最大港口均為位於該國北邊的阿爾及爾。
阿爾及利亞面積約238萬平方公里,境內多為沙漠,僅北邊地中海岸較為發達。人口約為4,300萬人,以阿拉伯人佔大多數,另有柏柏人等少數民族。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另法語、柏柏爾語於境內通用。居民主要信仰伊斯蘭教(99%),基督教等其他宗教為少數。
阿爾及利亞境內石油、天然氣非常豐富。該國主要出口天然氣、原油、煉油產品及焦煤、化學產品及香水與化妝品等。主要進口漁畜牧產品、工業及農業等各式機械、運輸設備及材料、醫藥及民生消費用品等產品。
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市場統計顯示,從2022年5月開始,雞蛋及鴨蛋的價格大幅上漲。在5月的第一週,一個雞蛋的價格在150-170緬幣,一個鴨蛋的價格在180-200緬幣。在5月的最後一週,一個雞蛋的價格漲到180-220緬幣,一個鴨蛋的價格漲到200-250緬幣。據勃固省消費者事務部表示,蛋價上漲的原因包括飼料價格高、天氣炎熱導致產量低,以及運費飛漲等。來自仰光Dagon Myothit (North Dagon)鎮的買家表示,2021年6月及7月,隨著緬甸COVID-19病例激增,需求增加,禽肉及禽蛋價格大幅飆升。雞蛋價格從130緬幣上漲到220緬幣,而雞肉價格飆升到每緬斤1.2萬緬幣(1緬斤等於1.6公斤)。
緬甸的牧畜及家禽產量每年增長10%至15%。大多數業者採用傳統養殖方法,有些則已現代化。此外,緬甸廣泛開展家禽及魚類綜合養殖,據緬甸畜牧聯合會(MLF)統計,目前在綜合養雞場及養魚場,約有135萬只肉雞、146.5萬只半肉雞,以及290多萬只蛋雞,現在國內業者須面臨外國投資者進入該行業的壓力。當地農民家禽養殖大多為小規模,但已有來自中國、泰國及印度的投資投入該領域。因此,當地業者需要轉向現代養殖方法,提高產量,以跟上外國投資者的步伐。
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緬甸玉米工業協會(MCIA)主席U Min Khaing稱,在2021年10月至2022年5月期間,緬甸計出口160多萬噸玉米,其中有70多萬噸是通過海運貿易出口的。此前,海運出口低迷。緬甸通過邊境站將玉米出口到泰國及中國,並通過海運出口到菲律賓、印度及越南。今年產量下降,但通過海運貿易的出口量增加,因此國內市場的庫存很低,僅剩下60-70萬噸玉米可出口。
根據仰光省工商會(Bayintnaung)的統計,仰光市場上的玉米價格為每緬斤1,100緬幣(1緬斤等於1.6公斤),FOB價格約為每噸340-360美元。MCIA的目標是在當前玉米季(10月-9月)出口約200萬噸玉米。在2020-21財年,緬甸向外貿夥伴出口230萬噸玉米,大多數玉米出口到泰國。
A:
突尼西亞北臨地中海,與阿爾及利亞及利比亞為鄰,首都為突尼斯(Tunis)。
查德國土面積16 萬 3,610 平方公里,總人口數約1,181 萬人,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人民信仰以伊斯蘭教遜尼派(99%)為主。
突尼西亞經濟來源大幅仰賴礦產(石油及磷酸鹽)與相關製品、製造業及農產品出口,其中約有80%出口至歐盟;旅遊業及移工匯款亦為重要收入及外匯來源。主要出口產品為電線電纜、橄欖油、紡織成衣、汽車零組件、水果、原油、化學肥料,主要進口產品則為原油、汽車零組件、電機產品、穀物及小麥、積體電路、電話機、紡織品、銅線等。
A:
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5月25日報導, 歐盟即將建立更強大、更便宜、更具吸引力的專利制度, 此前景對丹麥商界來說是個好消息,丹麥工總向丹麥企業提出警告,新制度也可能推動中國積極的專利戰略,丹麥企業應該為此做好準備。
8年前的今天丹麥投票支持加入歐盟專利系統,目前的專利申請必須被翻譯成不同的語言並在每個歐盟國家獲得批准,並收取一定多項費用, 許多公司至今根本沒有啟動專利程序。即將上路的新系統,將提供對專利申請和案件進行更有效和更廉價處理的前景。專利申請人透過新的單一專利,只需提交一份申請書,並支付一筆費用即可在丹麥和其他參與國獲得專利保護的方式。意味著新系統將允許一家公司在單一國家申請專利即同時可獲得歐盟 17 個國家/地區的專利保護 ,一筆專利費用價格將約同等給付目前的4項費用。另未來,如果一家公司認為其專利在多個國家/地區受到侵犯,該公司只需將一個提交訴訟案件給聯合專利法院,只需一場訴訟將能夠為專利持有人節省時間和金錢,較目前必須提起 20 項不同的訴訟方便。預計此新制度將於今年年底或 2023 年初生效。
丹麥工總工業部副主任 Kim Haggren指出,新系統對丹麥公司非常有利,因為不再需要在每個歐盟國家申請和支付專利。然而,渠補充,新專利制度也有望助推中國專利戰略。丹麥公司應當慎重地考慮商業計劃和專利戰略。 中國在過去 8 年中發生了巨大變化, 特別是在太陽能電池領域,中國公司在專利方面已經完全超越了世界其他地區,近年來中國公司的專利申請數量呈爆炸式增長,但這並不意味著公司真正獲得了專利批准,另中國政府已採取一項在未來五年內增加專利戰,對許多丹麥中小型公司而言,歐洲是整個市場,因此丹麥公司在獲得進入歐洲市場時,將面臨的一個激烈競爭,這就是為什麼做好準備很重要。鄰國瑞典擁有專利的公司也必須決定是否要進入歐洲其他地區,否則在最壞的情況下,將面臨被競爭對手“包圍起來”的風險。
Green Power Denmark 商業和創新主管 Lea Bigom Wichmand指出,歐盟內外的專利申請和法律專利糾紛數量也在增加, 在風能領域正經歷來自中國的日益激烈的競爭,任何有助於保護技術的東西都是一件積極的事情,因此,專利的意義重大。
A:
沙烏地阿拉伯素有「中東心臟」之稱,位處中東地區阿拉伯半島,東臨波斯灣,西臨紅海,為該區域國土面積最大國家且是中東地區最大經濟體,石油儲量占全球總量25%,天然氣儲量占全球總量10%。
沙國重要經濟政策:(1)願景2030計畫(Saudi Vision 2030)、(2)新未來計畫(NOEM)、(3)紅海計畫(the Red Sea)、(4)持續推動沙化政策(Saudization)、(5)課徵增值稅(value-added tax, VAT)。
近年為擺脫對石油產業過度倚賴並促進國家經濟多元化發展,積極推動沙烏地《願景2030》,在該計畫引領下逐步推動國家轉型、婦女平權、產業多樣化、本地人民就業率提升及重返溫和伊斯蘭等社會層面之改革。沙國正處於對外開放的起始點,我商可鎖定需求,切入相關產業進行深度合作,未來商機無限。
貿易資訊:沙國是中東最大的經濟體,也是我國在中東地區最大的貿易夥伴,長期以來對臺灣貿易均呈現巨額逆差。沙國為我國最大的原油供應國。自沙國進口主要產品為原油、甲醇等化學品、聚乙烯、聚碳酸樹脂及聚丙烯等。我國對沙國出口貨品則相較多元,包括小客車及零件、鋼鐵、照明或視覺信號設備、化學原料及螺釘等。沙國自2018年6月開放女性駕車,對小客車及零配件等產品需求增加,因此相關產品受惠,出口金額成長。
A:
資料來源:越南VnEconomy網報,2022年5月26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工商部進出口局引用海關總局之數據表示,本(2022)年4月越南出口至澳洲之水產品達3,550萬美元,年增60.3%。自本年初迄今,越南出口至澳洲市場之水產品維持強勁之增長率,主要產品為蝦子與魚類。
水產出口總量中蝦子占最大比重,自去(2021)年66%成長至本年73%。另楂魚自13%衰退至11.6%,鱸魚自6.8%衰退至5.8%。
工商部進出口局頃預估,越南水產品競爭力提高將促進未來越南出口至澳洲繼續增長。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生效後已提升越南水產品之競爭力,爰企業可擴大出口至其他成員國,尤其日本、南韓與中國等國。
越南工商部表示,目前越南水產品已出口至全球160多個國家,出口至RCEP協定之成員國占越南水產總量63.5%,包括東協(6.7%)、南韓(9.2%),成長維持穩定、中國成長率最高(16.5%),以及出口至日本維持樂觀成長趨勢。
A:
出處:Dutch News, 2022/05/25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三月份荷蘭對俄羅斯出口減少、進口增加
荷蘭新聞Dutch News報導,荷蘭中央統計局(CBS)報導,俄烏戰爭爆發後,本年3月份荷蘭對俄羅斯與烏克蘭出口急劇下降,與去年同期相比,對俄羅斯出口下降4.53 億歐元( 67%),對烏克蘭出口則下降了 9700 萬歐元( 84%)。
相反地,從俄羅斯進口的商品成長 115%,達 41 億歐元,主因是能源價格飆升,其中燃料進口成長 17 億歐元,而鎳、鋁和銅等金屬價格也大幅上漲,佔 4 億歐元。
從烏克蘭進口,包括玉米和葵花油,進口值下降 10%,而數量則下降31%。
A:
出處:NIS News Bulletin, 2022/05/25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ASML與Philips參與 1 億歐元科技新創基金
荷蘭金融日報(Het Financieele Dagblad)報導,荷蘭晶片機製造商艾司摩爾(ASML )與醫療保健技術公司飛利浦(Philips)正參與Noord-Brabant省科技新創企業的新投資基金。
ASML 和Philips將與Noord-Brabant省區域發展組織( Brabantse Ontwikkelings Maatschappij ,BOM)、研究機構 TNO、養老基金 PME 和政府基金 Invest-NL 共同推出 1 億歐元的基金,惟參與者未具體說明個別出資額。
該基金名為 Deep TechXL Fund I,將聚焦於複雜技術,包括光子學和人工智慧。新創企業除獲得資金外,亦將獲得參與公司的其他支持,包括允許使用其網路、知識、技術等。
原則上,基金對於每家新創企業注資上限為 1500 萬歐元,投資期限為10至12年。
A:
標普國際信用公司(S&P Global Ratings)頃將越南長期國家信用等級自BB升至BB+、正面展望。其升級依據係越南經濟在取消國內外邊境管制以及疫苗接種比例高、彈性抗疫措施等前提下呈現穩固復甦;加上行政作業流程明顯改進,尤其係有擔保之債務管理品質、經濟展望景氣、對外地位穩固、外人投資增加等。有關經濟方面,標普之穩定展望顯示,越南經濟在未來1、2年內將繼續復甦,克服疫情導致之困難、挑戰,並有助於加強越南對外地位以及抑制預算赤字。標普評估越南平均國民所得近幾年來快速成長,近10年來之成長率為4.8%,明顯超過同等收入之國家的平均所得。標普預測本(2022)年越南經濟成長率可達6.9%,長期趨勢自2023年起介於6.5%~7%。整體經濟穩定與勞工資源競爭優勢以及教育標準得到改善、人口紅利等增強對全球製造加工業者之吸引力,從而促進消費與出口成長。有關財政方面,標普評估雖預算收支面對疫情遭受相當壓力,越南公共財政仍維持穩定。
另據越南財政部稱,在全球情勢變動與出現許多挑戰等背景下,標普對越南國家信用等級升級,顯示國際間對越南整體經濟復甦與平穩、增強政治社會體制之各項指導、調控措施等努力高度評估。該部將繼續與標普、其他信用評等機構以及國際組織維持密切配合,俾提出充分評估與更新越南信用資料檔。
A:
越南副總理黎文成奉總理授權頃向國會呈報本(2022)年前4個月經濟情形。據政府評估,本年前4個月薪常態下之整體經濟初步呈現正面復甦。前4個月預算總收入為657兆4千億越盾,較去(2021)年同期成長15.4%,4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漲2.64%,係最近5年來同期最低之一期。至5月間,授信較去年底成長近7.2%,並較去年同期成長17%。證券市場違規案件得到監察、嚴格處置,有助於保障市場紀律。越南順差25.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近10億美元。計有8萬5百家企業新成立與恢復營運,較去年同期增加近27%。
然而,整體經濟潛在通膨壓力,經濟成長目標要達6~6.5%係很大的挑戰。加上油價等進口價格漲高、勞工區域性缺乏、運輸物流成本高、中國供應鏈中斷等將嚴重影響到本年與明年整體經濟指標。政府評估整體經濟潛在若干風險。4月份CPI較去年底上漲2.09%,為2018年至2021年同期之1倍,並造成整體經濟穩定調控、通膨抑制之龐大壓力,並同時減少協助民眾、業者紓困等措施效益。由於美國通膨繼續漲高、FED調高利率以及俄烏軍事衝突等,匯率亦面對調增壓力。生產經營仍面對許多困難。若干供應鏈繼續遭受影響,進項原物料價格增加;出口仍依賴外資企業;證券、企業債券以及房地產等市場潛在許多風險。此外,公共投資資金撥放尚未符合要求,國有資產、土地、資源仍浪費。經濟社會復甦與發展計畫若干內容執行進度仍緩慢。
A:
越南總理頃頒布第460/QD-TTg號決定有關批准至2030年國債策略;其中訂出若干目標:
(一)2021年至2025年:監控國會所批准之中央預算赤字指標以及2021年至2025年之5年期國家財政計畫,並保障各項債務安全標準。
(二)至2030年:國債不超過GDP之60%,政府債務不超過GDP之50%;政府逕付之債務平均不超過中央預算總收入之25%;國家對外債務不超過GDP之45%。
為達成目標,前述策略亦提出若干措施:
- 檢討各項法律規定來完善債務管理制度與工具;
- 採取現代債務管理辦法、工具,包括:朝向著重於發行5年期以上之債券來重整國債與政府債務等;
- 繼續加強透明化國債募資、管理與使用,提高國家信譽標準;
- 開發國內資本市場、金融市場
A:
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簡稱貿工部)部長阿茲敏(Mohamed Azmin)與日本經濟產業部長萩田晃,頃在馬國首相依斯邁沙比里(Ismail Sabri)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見證下,簽署航太產業合作備忘錄,以加強、促進及發展更強大的馬日航太產業合作。
過去多年來,馬國航太產業協會(MAIA)一直與日本航太企業協會(SJAC)合作,並建立牢固的工業關係。馬國協調辦公室(NAICO)將成為合作備忘錄倡議的焦點,尤其在工程與設計、航太製造業、保養、維修與整修、研究與科技及人類資本發展。目前日本在馬國的航太產業投資主要集中在工程服務及航空製造,隨著簽署前述備忘錄,兩國航太產業將互惠互利,擁有更多機會探索其他次領域。Spirit AeroSystems Malaysia、SME Aerospace 和 Strand Aerospace Malaysia 等公司一直在與MHI、Kawasaki、Asahi、Mitsua 和 Wada 等日本企業就西方和日本的飛機計畫展開合作。
2021 年,日本是馬國航太產業第 8 大貿易夥伴,航太商品貿易額達 2.61億馬幣(約5,939萬美元),占馬國航太產業總貿易額的1.9%。
在實施產業發展策略的各種共同努力下,馬國航太產業可望於 2025 年前貢獻 300億馬幣(約68.36億美元)的年營收額,並創造 3萬個高技能就業機會。
日本作為馬國航太產業合作的關鍵夥伴國,前述合作備忘錄亦支持馬國的國家航太卓越中心計畫,以開發該國航太生態系,並支援該產業需求的專業知識。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馬來西亞首相依斯邁沙比里(Ismail Sabri)率領馬國內閣部長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會晤,討論加強長期建立的馬日關係的努力,兩國並同意將馬日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馬日關係於2015年從「加強夥伴關係」升級為「戰略夥伴關係」。
馬國自40年前開始推動的「向東政策」使馬國成為日本企業的策略投資目的地,從而為馬國各產業的發展做出極大貢獻。
2022年第一季馬國與日本的雙邊貿易額為417.5億馬幣(約94.99億美元),較2021年同期成長13.26%;其中馬國對日本的出口額為226.8億馬幣(約51.6億美元),較2021年同期成長19.62%。
依斯邁沙比里首相本次前往東京的工作訪問,除於2022年日經會議上發表主題演講外,也與多位日本企業巨頭進行會面,以吸引渠等前往馬國進行投資與拓展業務;這些商界領袖來自三菱電力公司(Mitsubishi Power)、日本馬來西亞經濟協會(JAMECA)、Rohm Wako公司以及三井不動產公司。三菱電力公司在發電與儲能產業擁有豐富經驗,在世界各地設計和建造電力系統,亦涉足天然氣、蒸氣、航空渦輪機、地熱和太陽能產業,且在全球擁有逾1萬8,000名員工。三菱電力公司與馬國的THB Power公司刻正為吉打州莪侖(Gurun)的發電廠聯合開發最新的技術解決方案。馬國致力於歡迎具可永續的高素質投資計畫,以符合馬國減少溫室氣體影響的目標。Rohm Wako公司亦計劃投資約10億馬幣(約2.28億美元) ,擴建位於吉蘭丹州歌打峇魯(Kota Bharu)的半導體製造廠。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馬來西亞檳城州消費者協會(Consumers’Association of Penang)主席莫希丁阿都卡迪(Muhyiddin Abdul Kadir)頃對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簡稱貿工部)部長阿茲敏(Mohamed Azmin)宣布該國將加入由美國所主導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表示深切關注,主因美國跨國企業公開阻止馬國政府為國內企業提供採購優先權。前述措施將打擊馬國製造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需要從新冠疫情中復甦時期。因此,該協會籲請馬國政府不應加入IPEF。
美國企業另要求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這將導致藥品、教科書、農業及製造業成本提高以及氣候變化技術更加昂貴。另
美國科技企業的數位經濟法律條文,將破壞馬國隱私權、消費者保護、健康、環境、金融、稅收和其他重要法規,而美國最大食品跨國企業之一的「嘉吉」(Cargill),則要求擬定法律允許外國投資人若與地主國發生爭端可將案件訴訟至國際法庭。這類投資人與地主國爭端解決機制(ISDS),將限制馬國的立法權,恐導致相關參與國面對賠償數以億計罰款給投資人的後果,爰此,不應該接受這類離譜的條款。
該協會亦對馬國貿工部部長阿茲敏強調該IPEF不是「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2.0」(TPP 2.0)感到震驚。實際上美國工商業界向美國政府施壓而聞名的多項刻薄提案,卻與TPP及其後繼的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之關鍵條款相似。馬國政府在未進行適當的評估及審議,特別是在國家處於經濟動盪和不安定的時期,急切加入IPEF談判實在過於急躁。美國政府歷來的記錄皆以美國企業利益為優先,故該協會認為IPEF肯定對馬國不利。
此外,美國總統拜登所推動的印太經濟架構亦遭到美國多個民間組織反對,認為其雖公開宣稱將發展一個「以工人為中心」的新貿易模式,卻與違反勞工和人權核心標準的國家合作。美國評論家指出,拜登政府如何在透明參與過程中,維護工人權利和消費者隱私,而不是企業利益。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