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根據媒體報導,阿根廷經濟持續與全球脫鉤,當前該國在全球總出口占比遠低於21世紀初,當時占比為0.4%。儘管2021年受到農產品價格上漲之有利影響,阿國出口占在全球0.31%,仍僅略高於2020年的0.29%。
在外人投資(FDI)部分,阿國在全球外人直接投資存量(The stock of FDI)占比明顯下降,目前全球FDI存量超過41兆美元。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公布數據顯示,阿根廷2021年外國直接投資存量為850億美元,與10 年前維持相同水平。進一步分析UNCTAD數據,2000年阿根廷FDI占全球總量的0.916%,2010年下降至0.431%,至2020年阿國總量僅剩0.206%。
此外,若將阿根廷的外國直接投資存量與拉丁美洲總量相較,阿國自2000年占該區域總量的19.95%下降至2010年的5.52%,2020年更僅為3.83%。
阿國對外貿易競爭力亦持續衰退,阿國外人投資稀缺,缺乏具有國際規模的企業,造成每年僅有60家公司能向海外出口超過1億美元。當前國際競爭力越來越依賴於技術進步,此需仰賴國際企業的投資,因此更突顯其重要性。過去20年裡,阿國對全球貿易的參與度明顯下降。
依據「全球經濟」發布之最新創新指數,在全球132個國家中,阿根廷排名第73,另在拉丁美洲國家地區中,排名第8。整體而言,阿根廷與國際經濟脫鉤,主要因為技術落後,導削弱國外商業競爭能力,此為結構性問題,應被視為未來改善重點,以促進阿國對外貿易持續成長。
A:
根據媒體報導,阿根廷福斯汽車(Volkswagen)於本(2022)年5月4日宣布,未來5年內將在阿國投資2億5,000萬美元,預計創造400個就業機會。該資金主要用於翻新位於大布宜諾艾利斯General Pacheco市,用於生產皮卡車(pick up) Amarok之工廠,目前在阿國已生產60萬輛以上Amarok。
近年來,福斯汽車在阿根廷投資超過10億美元,致力現代化其生產技術及基礎設施,並在阿國建立獨特技術新型塗漆廠。
福斯汽車規劃投資主要用於現代化改造阿國兩個工業中心及產品更新,並明確將重點放在出口上,從而允許該公司向世界各地出口整車及各種變速箱。前述投資符合該公司規劃於2022至2026年間在南美投資超過12億美元的轉型計畫,以拓展數位化及零碳市場。
A:
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對於地方設置新的風力發電機,瑞典所有政黨均同意提供地方政府相關補助。根據瑞典能源局(Swedish Energy Agency, Energimyndigheten)資料顯示,去(2021)年風力發電申請案雖增加,但通過案件比例卻相當低,主因為地方政府否決及地方人士抗議。氣候環保部長Annika Strandhäll認為,此類補助措施在他國有相當成效,因此希望未來透過補助地方政府提高全瑞典風力發電機的增置比例,以順利達到能源轉型目標。
A:
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綠色鋼鐵製造公司H2 Green Steel在去(2021)年底提交環評許可證申請書,現Norrbotten地方政府已核准H2 Green Steel有關其運作區域無害動物之安全與生活的環評許可證,但仍在審視其他環評申請條件;H2 Green Steel已擔保其製造活動不會汙染當地水資源與空氣。
A:
依據奧媒「維也納日報」(Wiener Zeitung)2022年5月6日報導,奧地利央行日前更新通膨預測指出,倘若俄烏戰爭進一步加劇,以及天然氣供應嚴重受阻,奧國通貨膨漲率可能將急劇上升至9%,後果恐導致2022年奧國經濟成長恐陷入停滯或僅微幅成長。
奧國央行上一次公布通貨膨漲預測係2022年2月,當時尚未爆發俄烏戰爭,所預估之2022年平均奧國通膨率為5.6%;然而,奧國2022年1至4月通貨膨漲率依次已持續上升:5.0%、5.8%、6.8%、7.2%(初估值)。
有關歐元區之貨幣政策預測,奧國央行預計歐洲央行可能於2022年夏季升息。按,歐洲央行自2016年3月以來一直堅持零利率政策,盼有助歐洲經濟成長;惟面臨目前高通脹巨大壓力,歐洲央行應會在近期內改變貨幣政策。
A:
依據斯洛維尼亞媒體「The Slovenia Times」2022年5月5日報導,斯洛維尼亞政府當日向符合條件之企業及農家發放一次性能源漲價紓困金,受益企業及農戶共5,996家,發放金額總計5.156萬歐元。
該紓困措施相關法案由斯國國會於2022年2月通過,旨在減輕高能源價格對企業及商家(包括農戶)造成之鉅大負擔。該措施規定:凡2021年12月1日之前在斯國已登記註冊之公司法人或個人,其2022年營運能源成本(包括:車輛燃料、供暖燃料、電力和其他能源)較2021年同期增加40%以上者,有資格向政府申請紓困援助,申請截止日期為2022年4月15日。紓困金額計算方式:上限不超過因能源漲價漲造成損失額之60%,另企業營業額及能源成本占營運支出百分比亦為考量補助額度之參考係數。
斯國政府同時進行之紓困措施尚有針對家庭發放之能源補助劵每家計單位150歐元,有資格獲得者包括:正在領取失業救濟金者、養老金每月低於1,000歐元者、殘疾人士、家庭人口龐大者,以及其他社會弱勢群體。能源劵發放總額初估逾1億歐元。
A:
綜合美媒及美國勞工部報告,美國勞工部5月5日公布最新每週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為20萬,較前一週18.1萬增加1.9萬,係去年7月中以來最大單週增幅,亦為本年2月中以來最高水準,美媒指出,多數跡象仍顯示美國勞動市場緊繃,然企業招聘可能出現放緩情況;另截至4月23日當週,連續領取失業救濟金的人數為138.4萬,相當投保就業保險勞工的失業率為1%,較前一週140.3萬減少1.9萬,為1970年1月中以來最低水準。
另美國勞工部5月3日公布本年3月職缺與勞動力流動調查報告,本年3月美國職缺創新高為1,150萬,其中零售業(+15.5萬)及耐久財製造業(+5萬)為增長較多類別,勞工辭職人數亦創新高為450萬,離職率微升至3%,回復到去年11月及12月高點,顯示勞動市場處於求職方市場,每位失業者有近2個職缺,許多勞工認為可找到薪資、福利及工作條件更好的職位,企業雖擔憂經濟率退,仍盡力挽留員工。
A:
資料來源:德國商報(Handelsblatt)
文號:1114050012號
德國商報(Handelsblatt)報導,福斯汽車(Volkswagen)自2026年起,旗下所有品牌將採用美國半導體大廠高通(Qualcomm)為自動駕駛開發的「系統單晶片(SoC)」。這是繼BMW、賓士汽車(Mercedes-Benz)之後,另一家德國汽車大廠宣布與晶片公司在自動駕駛領域進行長期合作的企業。
福斯與整體德國汽車產業在自動駕駛領域面臨創新壓力,三大車廠無不積極與美國車用晶片公司洽談合作。目前高通為福斯與BMW之合作對象;賓士則選擇與輝達(NVIDIA)結盟。福斯與英特爾子公司Mobileye雖在駕駛輔助系統已有長期合作,但福斯卻在此時決定採用高通開發之晶片,跌破專家眼鏡。福斯期望藉由與高通合作,加速將其與博世開發的自駕軟體推向市場。與高通的契約將持續至2031年,契約總額高達10億歐元,首批晶片將於2025年交貨。
日前,福斯汽車總裁Herbert Diess親自前往高通位於美國聖地亞哥總部簽署契約,充分說明此項合作對於歐洲最大汽車製造商之重要性。長期以來,福斯汽車車用軟體子公司Cariad由於時常無法準時交貨而飽受批評,同集團之保時捷甚至對於Cariad的能力存疑。因此在確定採用高通之自動駕駛晶片後,將為該集團之軟體開發提供新動力。
德國汽車在自駕領域之危機尚不僅如此,競爭對手美國特斯拉(Tesla)、中國的小鵬(Xpeng)、蔚來(NIO)等競爭對手均已配備自駕及作業系統(Betriebssystemen)進軍歐洲市場,福斯與其他德國汽車公司之自駕及作業系統務須於2至3年內趕上,始能維持競爭力。
賓士汽車在決定採用輝達的自駕晶片,並聯合開發自駕系統後,與輝達簽訂一份包含「限制性契約(Knebelvertrag)」之合作協議,規定自2024年起,配有聯合開發自駕系統之賓士汽車上市後,輝達將向賓士汽車收取營收40%以上的費用。
相較於賓士汽車與輝達的合作模式,福斯選擇僅向高通採購晶片,與博世(Bosch)共同開發自駕系統,並邀請博世參與採用高通晶片的決策,以利聯合開發的自駕系統與晶片緊密配合,以最小的功耗發揮晶片最大效能。福斯汽車希望能夠掌握更多研發主導權,最終能仿效蘋果公司開發設計自家晶片。
福斯在確定採用高通自駕晶片後,未來將採用何種高速運算晶片搭配其自行開發之汽車作業系統尚不得知,據悉該公司目前正另與美國輝達、高通及英特爾三大供應商進行洽談。此外,福斯集團計畫旗下所有品牌汽車,自2026年起將配備自行開發之汽車作業系統「VW.os」,期望透過新的5G移動通訊標準,實現汽車連網溝通功能。
A:
參考資料:The Guardian
日期:111年5月5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319/P200號(商情文號:第319號)
商情本文:
英國天然氣暨電力市場監管署(Ofgem)於2020年展開的調查則發現,英國最大配電商(power distributor)西部配電公司(Western Power Distribution)在停電期間沒有為170萬弱勢客戶提供適當支持,西部配電公司在許多領域讓客戶失望,包括未對所有到訪客戶家中的員工進行犯罪記錄檢查,也未能迅速通知部分受停電影響的客戶何時可恢復電力以及可獲協助等資訊。西部配電公司在和解後同意向受影響的弱勢客戶支付總計1490萬英鎊補償款。
西部配電公司是南威爾斯、英格蘭中部以及西南部的配電商,於2021年被英國國家電網(National Grid)以78億英鎊價格從美國PPL Corporation能源公司收購;西部配電公司的違規事件發生在2015年3月至2021年7月之間。英國政府於4月表示在2024年前國有化國家電力系統的計畫如期進行,將成立新國家機構Future System Operator取代國家電網公司監管能源電網系統。
A:
參考資料:BBC
日期:111年5月5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318/P200號(商情文號:第318號)
商情本文:
由於新冠疫情再次爆發,中國今年春季實施防疫封城措施,此不僅對中國經濟造成巨大影響,且中國為世界最大出口國之一,當地生產中斷對全球消費者均有影響。以英國為例,2021年英國從中國進口總值近700億英鎊商品;中國生產全球超過33%的電子產品,其中手機是英國從中國進口的主要商品之一,且在2020年至2021年期間,英國進口價值73億英鎊的電信與音響設備。由於新冠疫情封城之故,數家為蘋果電子公司供應零組件的業者如和碩(Pegatron)、廣達(Quanta Group)以及仁寶電子(Compal Electronics)均關閉上海地區工廠。根據Wedbush Securities金融服務公司分析,截至4月中已有300萬台iPhone手機產量受影響,預計也將對iPad平版和MacBook筆記型電腦造成連鎖反應。中國電信巨頭華為公司也推遲在上海設立新半導體廠的計畫,上海生產中國超過33%的電腦晶片,鄰近之江蘇省也生產約10%。
比利時智庫Bruegel的資深研究人員Alicia Garcia-Herrero指出,疫情限制導致向歐洲交付貨品平均延遲7日。英國Currys電子零售公司也表示,中國交通問題已導致相關成本增加。據報導,世界最大的貨櫃港口上海港現仍尚未恢復正常營運。係由於上海封鎖延長交貨時間,中國企業開始選擇較遠的替代港口運輸產品;荷蘭The Hague Centre for Strategic Studies諮詢公司分析師Joris Teer表示,英國零售商現可能有能力暫時因應價格上漲,但若中國成本持續上漲最終仍將面臨更高的成本。
中國封城尚影響歐盟地區的汽車製造業,據中國官方數據,歐盟汽車生產嚴重依賴中國製造的零組件,而近幾個月來,廣東、吉林和上海等製造業重鎮均處於封城狀態,汽車業也與電子業相同面臨自去年來的全球晶片短缺衝擊。英國從歐盟進口大量汽車,2020年歐盟汽車占英國進口的80%以上。英國Honest John購車網數據顯示,3月份一些最受歡迎的汽車價格已比3年前增加26%。另服裝是英國從中國進口的第四大產品;從國家統計局數據可見,截至2022年3月的一年中,英國服裝和鞋類價格上漲9.7%,英國財政部認為係全球供應和能源成本壓力導致之價格上漲。
A:
參考資料:GOV.UK
日期:111年5月5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317/P200號(商情文號:第317號)
商情本文:
英國強生首相本日在倫敦會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以加深英日夥伴關係,促進雙方在國防、貿易和環保領域的合作,雙方原則上同意《互惠准入協定》(Reciprocal Access Agreement, RAA),允許英日軍事行動合作,此可實現英國對印太地區承諾,進一步維護全球安全。英國為歐洲地區首個與日本簽署此類防禦夥伴關係的國家。
英日兩國明日將舉辦雙邊會議,討論俄羅斯非法入侵烏克蘭議題,以及國際在支持烏克蘭和他國時可持續對俄羅斯普丁總統施壓之方法。在英國清潔綠色倡議(Clean Green Initiative)策略下,兩國也可能加深合作,以支持亞洲國家發展再生能源並支持該區域轉行環保能源,有助於深化貿易投資關係。日本企業在包括風電場和高速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上對英國投資數十億英鎊資金。強生首相已於昨(4)日宣布任命Greg Clark議員成為新駐日貿易特使,渠將引領英日合作邁入全新篇章。
A:
參考資料:GOV.UK, The Guardian
日期:111年5月6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321/P200號(商情文號:第321號)
商情本文:
英國政府於昨(5)日宣布對俄羅斯Evraz探勘公司實施制裁。由於Evraz公司生產俄羅斯28%的軌道輪(rail wheel)和97%的鐵軌,此制裁行動應對俄羅斯利用鐵路的軍事運輸行動造成影響;Evraz公司雖註冊於倫敦市Mayfair區,但在俄羅斯擁有龐大採礦和煉鋼業務,因此應可進一步削弱普丁總統的財務資源。自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以來,英國已相繼制裁超過1000名個人與100多家俄羅斯企業。
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於3月份終止27家與俄政府密切聯繫企業的股市交易,Evraz公司名列其中。俄羅斯富豪Roman Abramovich擁有該公司29%的股票,在政府對Abramovich實施制裁後,Evraz公司董事會請辭。Evraz公司在同月發表聲明表示,由於Abramovich對該公司沒有極大控制權,公司應不受制裁;並否認本身鋼材可能被用於製造俄羅斯坦克,其鋼材僅用於基礎建設與建築部門。Evraz公司於2012年簽署五年協議,以向俄羅斯UralVagonZavod機器製造公司供應軌道輪和金屬材料,U公司為世界最大的戰鬥坦克製造業者;Evraz公司發言人強調,該公司僅向俄羅斯基礎建設和建築部門供應民用長鋼。
對Evraz公司的制裁包括資產凍結,使任何英國公民和公司均不能與該公司交易。而英國制裁法規指出,受制裁的公司基本上仍可支付員工薪資,並補助其他需求如租金、水電費或保管費等。
A:
參考資料:The Irish Times
日期:111年5月5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320/P200號(商情文號:第320號)
商情本文:
愛爾蘭聯合銀行(AIB)最新調查顯示,4月份服務業仍成長但有放緩,且由於物價持續飆升也為該行業帶來壓力,當地消費者物價指數正以有記錄以來最快速度增加。
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從3月份的五個月高點回落到4月份61.7,雖自2021年4月以來持續呈擴張,但由於烏克蘭戰爭和生活成本持續飆升等影響景氣,服務業成長放緩。4月就業人數明顯增加,活動和商業活動持續擴張。另交通、旅遊和休閒行業指數高達69.2,整體擴張速度最快,展現繼續復甦趨勢,而金融服務和技術、媒體和電信行業指數也超過60;商業服務行業成長則最慢,指數僅有56.2。
A:
資料來源:潔淨能源網絡(Clean Energy Wire)、德國聯邦經濟及氣候保護部、德國能源與水資源產業公會(BDEW)
文號:1114050013號
依據「德國能源與水資源產業公會」(BDEW)與「巴登符騰堡太陽能及氫能研究中心」(ZSW)近日發布報告指出,德國2022年第1季再生能源發電量達總用電50%。
2022年1月至3月,德國風能、太陽能、水力發電與其他再生能源,共產出約731億千瓦時(kWh)之電力。2022年前2個月,再生能源發電較往年強勁,2月份肇因於暴風雨等天候因素,致再生能源比例高達總用電量62%(2022年1月該比例為47%);3月份風勢雖減弱,但日照時間相對拉長,再生能源比例仍占總用電量41%。
BDEW理事長Kerstin Andreae指出,再生能源占總用電量比例成長的確振奮人心,但不能忽視德國風能與太陽能拓展過慢的事實。為加速擺脫俄羅斯能源進口,德國迫切需要儘速拓展再生能源。A理事長呼籲行政部門應制定更有效率之規劃與法案,盡快拓展風機、太陽能面板與電網等相關設施。
德國聯邦政府甫於2022年4月6日提出「復活節能源轉型套案」(Das Osterpaket),為增強能源自主,近月來持續積極布署能源轉型相關設施。聯邦經濟及氣候保護部長Dr. Robert Habeck於2022年5月5日出席位於下薩克森邦(Niedersachsen)威廉港(Wilhelmshaven)液態天然氣接收站之動土典禮,另並與能源營運商簽訂4個液態天然氣浮動接收站之合約,盼加速擺脫對俄羅斯天然氣之依賴。惟環保團體「德國環境行動」(Environmental Action Germany, DUH)批評,位於威廉港之液態天然氣設施將破壞海底及沿岸生態多樣性,呼籲即刻停工。鑒此,德國能源轉型之路除將繼續與時間賽跑,尚須在能源自主、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育等多重考量下,折衷、微調與凝聚共識。
A:
日期:111年5月6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323/P200號(商情文號:第323號)
商情本文:
英國脫歐後,儘管金融服務業等並未遭遇部分人士原預測之困難,但許多企業相繼抱怨脫歐後的海關行政、更高的成本和頻繁延誤仍造成困擾。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經濟實績中心(Centre for Economic Performance)近期的一篇論文指出,脫歐後英國對歐盟出口的貿易量暫時比其他地區貿易量減少,但若從英國與個別歐盟成員國在個別產品方面則出現下跌30%的現象,且主要集中在貿易量較小的國家,評估可能係該等較小國家小型出口商因面臨脫歐後的海關行政挑戰而放棄與英國貿易。
另依據英國智庫UK in a Changing Europe所發表探討新貿易障礙對貿易之實際影響研究,發現脫歐後英國與歐盟間的貿易成本增加,企業也提高價格場;研究者就從歐盟進口的豬肉或番茄等產品與來自異國風情的鳳梨等產品比較發現,脫歐後使2021年9月的食品價格比2019年12月前的價格6%。英國央行官員Catherine Mann尚分析指出,英國消費者物價指數在2021年底時,比未經歷英國脫歐的其他類似經濟體高約4%。隨著國內生活成本飆升,此差異顯然係為脫歐所造成。
A:
參考資料:BBC
日期:111年5月6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322/P200號(商情文號:第322號)
商情本文:
由來自葡萄牙、德國和台灣的投資者於2018年在葡萄牙坎皮亞(Campia)成立之葡萄牙Carbon Team自行車零件公司在碳纖維車架需求不斷成長下興起。中國和台灣企業在過去數十年稱霸自行車零件供應市場,Carbon Team公司欲使高科技自行車零件製造重返歐洲。投資者向C公司投入840萬歐元(約700萬英鎊),經三年研發,產品終在2021年開始生產。該公司第一條生產線只有3名經理職員,到今年3月有約30名員工每日生產8個到10個自行車車架。公司總經理Emre Ozgunes表示,希望到2023年前可雇用近200人,並每日生產高達150個車架,進而使C公司成為全歐唯一大規模生產碳纖維車架的製造業者。
歐洲企業越來越常將重要供應鏈移回臨近本地的地方,以降低對亞洲供應零件和原料依賴,新冠疫情更加快此趨勢,係因貨物運輸價格飛漲,且許多亞洲地區工場也因防疫封鎖措施大大影響生產。根據歐洲自行車工業聯會(Confederation of the European Bicycle Industry,簡稱Conebi)最新估計,在歐洲銷售的自行車中,有40%的零件為歐陸製造,電動自行車歐洲零件的比例更上升超過一半。
英國PwC顧問公司針對全球自行車和自行車零件市場的最新報告顯示,歐洲自行車製造商有超過一半從國際市場中購買車架。該研究合著者Marta Baldin分析,在不久將來內,來自海外供應的零件仍預期不會減少,最大進口地仍應將是來自亞洲市場。
A:
資料來源:德國聯邦統計局
文號:1114050016號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5月5日新聞公告,2021年德國製造業及工商服務業每小時平均勞動成本為37.30歐元,在歐盟27個成員國中排名第7,與2020年相同。丹麥是歐盟地區勞動成本最高國家,每小時高達48.30歐元;保加利亞則是最低,每小時僅6.80歐元。與上年相比,德國勞動成本增幅為1.4%。
與歐盟平均勞動成本28.60歐元相比,2021年德國製造及工商服務業每小時勞動成本高出約30%,但相對差距則幾乎與2020年相同。
德國工業製造每小時平均勞動成本41.90歐元,在歐盟排名第4,較歐盟平均值28.90歐元高出45%。在工商服務業方面,德國在歐盟排名第9,每小時平均勞動成本34.80歐元,較歐盟平均值28.60歐元高出22%。
A:
法媒Le Point本(5)月3日報導,法國國家統計局(INSEE)近期公布數據顯示,該國本(2022)年第1季GDP成長率為0%,然而同年4月份之年通膨率達到4.8%,已出現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之部分徵兆。任職於法蘭西學院(College de France)及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之Philippe Aghion教授,同時為馬克洪總統之經濟學啟蒙導師,於受訪時提出以退休金改革提高就業率,因應停滯性通膨之發生。
渠表示,停滯性通膨源自一國物價及薪資之螺旋式上升,亦即兩者交互影響不斷上揚。歸功於政府實施之天然氣與電力凍漲及汽油補助等措施,法國目前尚未發生此一螺旋現象;惟倘俄烏戰爭持續過久,則將難以避免。此外,歐洲央行倘為因應通膨而升息,恐不利於法國經濟成長,陷入停滯性通膨之惡性循環。
A氏認為,因應停滯性通膨之最佳方式為刺激經濟總體供給,對法國而言,改革退休金制度為最有效途徑,以及透過失業保險、職業培訓等措施降低失業率。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統計,法國15歲至64歲人口僅有67.7%為就業狀態,德國則為76.7%。政府與產業工會宜妥善研商,藉由延長繳費期限始給予全額退休金之方式,提高就業率(將目前7%的失業率降至5%),則經濟活動及稅收亦將同步增加,可將更多預算投資於產業創新、再工業化、技術培訓及加速能源轉型。在當今氣候異常及化石燃料價格飆升之情勢下,法國必須加速投資綠色能源。
A氏指出,回顧1970年代發生之2次石油危機,汽油及原物料價格高漲導致所有消費產品及服務價格飆升,通膨率一度超過2位數。當時為因應物價上漲,被迫調升薪資,反而引發物價再度上漲,惡性循環導致經濟衰退,失業率升高,陷入停滯性通膨。為記取教訓,歐盟須以更具彈性之方式執行馬斯垂克條約之規範(指限制會員國之財政赤字占GDP比重不得超過3%),推動政府及退休金改革減少經常帳赤字,以及加速投資綠能,以避免歷史重演。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5.06 PAP, The First News
波蘭衛生部長Adam Niedzielski表示,波蘭將於5月16日以流行病威脅狀態(state of epidemic threat)取代Covid-19流行病狀態(state of Covid epidemic)。2020年3月20日波蘭導入實施了疫情狀態。
Niedzielski 部長於5月6日週五告訴記者,這絕不意味著沒有流行病。這就像關了兩年的紅燈,亮了黃燈,這是風險和威脅的信號,但也表明情況一直在朝向預期的方向發展。
波蘭於3月28日取消了除在醫療設施和藥房以外的公共場所佩戴口罩的義務。自我隔離和檢疫要求也被取消。2020年4月16日波蘭首次導入實施在公共場合強制使用口罩的規定。
據波蘭公共無線廣播電台(IAR)報導,波蘭於2020年3月20日宣布進入流行病狀態,賦予政府更大的權力來限制冠狀病毒的傳播。今年3月下旬,波蘭取消人民在室內空間佩戴口罩的要求,並取消對與感染者同住的人的COVID-19隔離和檢疫規定。今年稍早時候,在波蘭政府表示波蘭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正在緩解後,波蘭取消許多其他COVID-19限制。
Niedzielski部長告訴記者,儘管自2月24日以來已有超過300萬名烏克蘭人從該國抵達波蘭,但俄羅斯入侵鄰國烏克蘭引發的日益嚴重的難民危機並未導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增加。波蘭衛生部週五報告了611例新增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確診病例及25例與COVID-19相關的死亡病例,使波蘭在大流行期間的累計確診病例總數達到5,999,517例,累計死亡病例達到116,124例。波蘭邊防衛隊週五表示,波蘭已經接待約320萬名逃離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難民。
另據波蘭新聞局(PAP)及The First News報導,波蘭政府不想打破疫苗合約,希望它們更靈活。波蘭衛生部長Adam Niedzielski表示,政府的目標不是打破新冠疫苗合約,而是延遲交付日期並延長付款期限。
當被問及與輝瑞(Pfizer)公司和默德納(Moderna)公司正在進行的談判時,Adam Niedzielsk部長於週五發表上述聲明。Niedzielski部長承認,在與輝瑞公司的談判中,波蘭政府決定利用合約中的不可抗力條款,使其在特殊情況下免於承擔責任和義務。政府正在等待輝瑞公司的回應。
Niedzielski續表示,與Moderna公司的對話性質稍微好一些,並且正在進行合作夥伴式的談判。Niedzielski部長還表示,當Covid-19進入流行階段時,肯定仍然需要疫苗。波蘭想保留合約,波蘭只是想改變他們的條件。這適用於輝瑞(Pfizer)公司和默德納(Moderna)公司。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5.06 PAP, The First News,
波蘭衛生部長Adam Niedzielski表示,約有1,700名外國醫生,其中包括大約800名來自烏克蘭的醫生,已開始在波蘭執業,這得益於簡化的程序。
Niedzielski部長在週五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爆發後,波蘭加強簡化外國醫務人員就業程序的工作,最近這些程序對烏克蘭戰爭難民來說變得更加簡單。他表示,根據最新數據,當新系統開始實施時,波蘭有約1,700名來自波蘭以外的醫生,其中800名來自烏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