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5.06   PAP, The First News

 

波蘭電力業者Tauron Group集團表示,該集團已向烏克蘭捐贈支持材料和設備,以修復因俄羅斯入侵而受損的能源基礎設施。Tauron集團執行長Pawel Szczeszek56日週五表示,到目前為止,Tauron集團已為烏克蘭能源行業提供變壓器、電力電纜、電力捲筒、電線桿和數千種用於電力線建設的附加元件。他補充稱,這是該集團與烏克蘭團結一致的標誌。

 

Tauron集團一直與波蘭政府戰略儲備機構合作,為烏克蘭提供基礎設施援助。該集團對烏克蘭的財政援助已經達到約100萬波幣(212,955歐元)。Tauron集團的第一批技術支持包括25台變壓器和6公噸電力電纜已於3月運往烏克蘭。該集團在週五的新聞稿中表示,Tauron集團在第二批中提供的電力設備包括15公里的電力電纜、168根電線桿、13個捲筒和約4,000個用於電力線建設的附加元件。

 

Tauron集團的副執行長Jerzy Topolski在聲明中引述稱,甚至在戰爭結束之前,烏克蘭就需要幫助重建受損的能源基礎設施。他表示,無論為重建國家採取了何種行動,現在,在可能的情況下,家庭能源供應正在恢復,受損的電網正在重建。

A:

法國經貿雜誌國貿觀測(Le MOCI)本(5)月3日報導,歐洲指標新創展Viva Technology與世界銀行旗下國際金融公司(IFC)合作,將首度在巴黎為非洲新創公司舉辦第1屆非洲科技新創獎(AfricaTech Awards),並於本(2022)年6月中旬Viva Technology展期中公布得主。

前揭獎項目的在於表彰推動非洲科技發展之新創企業,比賽分為3大領域類別,包括:氣候科技、金融科技及醫療保健科技。得獎者將受惠於主辦單位及贊助商之人脈網絡資源,與業界領袖及主管單獨會晤交流。此屆共有逾300家業者報名角逐,以金融科技類最多,占40%以上,其次為醫保科技,占31%。具高度參與率之國家分別為奈及利亞、埃及、肯亞、剛果、南非及摩洛哥。

初選上榜之45家新創企業中,以來自英語及阿拉伯語系國家較具創新活力,如肯亞、南非、埃及、奈及利亞及烏干達等。法語系國家則分散於突尼西亞、貝南、喀麥隆、摩洛哥、象牙海岸及塞內加爾。另亦有跨國新創公司參與。

A:

依匈牙利媒體2022年5月6日報導,據匈牙利市調機構GKID調查逾35,000家匈牙利網路商店結果,2021年匈牙利前15大網路購物商店的總收入超過5,200億福林(約14.35億美元),占匈國電商零售市場43%。由於COVID-19疫情影響,電子商務市場變得集中,前10名的市占率自36%上升至39%。

eMAG-Extreme Digital集團(2019年由南非Naspers集團下的eMAG與Extreme Digital合併)總營收達2,100億福林,使該集團在電商零售市場上排名第一。倘單獨計列eMAG,該公司將排名第4大,顯見該公司的主導地位。

捷克電子產品零售商Alza名次上升1位至第2位,Media Markt網路商店位居第三。第4名則為Tesco,是快速消費品(食品、家居用品及藥妝產品)市場最大通路,該類別為網購市場成長最快的部分,一年內成長54%。

排名第5至7名分別為匈牙利最大的手機及平板電腦網路銷售商Telekom、捷克線上百貨Kifli.hu及榜單上最大的純匈資企業Euronics。

首次進入前15名的是訴求家庭客戶一站購足的Pepita,排名第14位,以其混合(自營及提供賣家進駐)銷售模式,可能在幾年內挑戰eMAG。

A:

據義大利媒體(Rinnovabili.it)2022年5月2日報導,由義大利生物科技發展協會暨義大利化學工業公會(Assobiotec-Federchimica)及義大利技術能源永續發展局(ENEA)共同編撰之「義大利生物科技公司經營現況」報告指出,2020年義大利生物科技產業營業額成長30%,生技之創新創造營業額成長,在疫情危機威脅下,該產業發展仍充滿活力。

據Assobiotec-Federchimica副理事長Elena Sgaravatti 表示,從病毒基因排序到分子診斷、從疫苗到單株抗體及抗病毒藥物,皆源自於生物科技,生技是疫情危機所有解答之基礎。
 
據該報告續指出,2020年義大利生物科技公司家數較2019年略減1%(其他產業公司家數雙倍減少)至777家,惟2021年成長增為790家,更超越2019年之783家,其中以生技研發公司為主,又以在2019年至2020年成長9%之工業生技公司最為活躍;超過82%之生物科技為小型微型企業,約四分之三專門於健康類,工業生技類持續成長;2020年生技產業加速研發投資,超過三分之一之健康類生技公司在此期間獲得義大利政府提供相關補助及《營業損失補償基金》(fondo perduto)。農業及畜牧類生科業在2014年至 2021年成長35%;以地區性發展來看,義大利北部省份在產出及營業額方面整體表現突出,惟近幾年生物科技逐漸在南部及東北部發展。

A:

受俄烏衝突推升全球能源價格、供需失衡擔憂加劇等因素影響,美國天然氣價格連日飆漲,一度突破近14年來最高水平。

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報道,當地時間52日,北美天然氣市場基準價、美國亨利中心天然氣期貨合約價盤中飆漲超9%,至8.169美元/百萬英熱,創20089月以來新高。

有分析師認為,天然氣價格上漲是由一系列市場條件收緊所致,如歐盟正考慮對俄羅斯實施第六輪制裁,其中可能包括能源方面的制裁。

產量下降也是導致美國天然氣價格上漲的一個重要原因。雖然在油價高企以及在美國政府的推動下,美國石油和天然氣鑽井平台開工量不斷增加,但增幅並不明顯。一些美國能源企業表示,由於缺乏足夠管道設施,美國天然氣產量難以提高。

與此同時,美國液化天然氣需求激增也推動價格迅速上揚,並加劇通脹壓力。EBW分析公司指出,隨著氣溫升高,需要開空調的季節即將到來,將助推天然氣需求上漲。另有分析人士表示,儘管價格大幅漲,但美國電力和工業部門對天然氣的需求仍在持續增長,特別是夏季和寒冬高峰期用氣量激增將造成極端價格波動。

彭博社稱,疫情後消費激增、海外需求飆升及美國頁岩油鑽井公司產量低迷,共同推動天然氣價格上漲。目前美國天然氣庫存比正常水平低17%,雖然缺口不大,但卻是在出口量創紀錄和天然氣產量增長停滯背景下出現,加劇天然氣價格上漲預期。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2-05-06/%e5%a4%a9%e7%84%b6%e6%b0%a3%e5%83%b9%e6%a0%bc%e6%bc%b2%e8%87%b3%e5%8d%81%e5%9b%9b%e5%b9%b4%e6%9c%80%e9%ab%98/4063238

A:

一直處於擴張節奏的Facebook母公司Meta,目前也在放緩招聘步伐,因為該公司營收增長處於歷史最低水平,同時面臨著蘋果隱私改革和俄烏衝突等帶來的持續的業務挑戰。

據財聯社報道,Meta的最新決定,意味著這家科技巨頭將結束長期以來每年新增數千個工作崗位的局面。「我們會根據業務需求定期重新評估人才儲備,並根據本財報期間給出的支出指引,相應地放緩招聘增長速度」,Meta發言人4日在一封聲明中表示,「不過,我們將繼續增加我們的員工隊伍,以確保我們專注於長期影響。」

在上周發布的業績報告中,Meta預測第二季收入可能會同比下降。Meta首席財務官David Wehner強調了公司面臨的幾個問題,並表示公司今年的支出將介於870920億美元之間,低於此前預估的900950億美元。

據知情人士透露,在最近幾周暫停招聘初級工程師之後,Meta打算停止或放緩對大多數中高級職位的招聘。

Meta還表示,目前沒有任何裁員計劃。該公司表示,Meta已超出了一些招聘人員目標。該公司在2022年第一季度的招聘人數超過了2021年全年的招聘人數,目前正在進行相應調整。

去年,隨著不少用戶棄用Facebook的應用程序,Meta開始陷入困境。今年2月,該公司表示,其日活躍用戶數量在2021年第四季度首次出現環比下降,不過這一數字在2022年第一季度有所回升。儘管如此,由於宏觀經濟擔憂和俄烏衝突,Meta的數字媒體業務普遍受到打擊。

「俄烏衝突爆發後,由於俄羅斯收入下降,以及歐洲內外廣告需求下降,我們的增長進一步放緩」,Wehner在上周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我們認為,對廣告商來說,這場衝突給本已不確定的宏觀經濟形勢帶來了進一步的動盪。」Wehner向投資者重申,蘋果去年在iOS設備上實施的隱私改革措施將損害Meta的業務增長。此前該公司已經預計,蘋果此舉將使Meta今年的營收減少100億美元。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2-05-06/meta%e6%93%ac%e6%94%be%e7%b7%a9%e6%8b%9b%e8%81%98%e6%ad%a5%e4%bc%90/4063231

 

A:

想要來杯Starbucks拿鐵配同質化代幣(NFT)嗎?這家咖啡巨頭打算出這樣菜單。該公司於週二(5/3)的今年第二季財報上表示,計畫於今年底前推出自己的NFT

Starbucks稱,他們的NFT這些個別數位收藏品,也能提供它們的主人獲得獨家內容體驗及其它好處。並向投資人說明了NFT如何能幫助Starbucks拓展這「第三地」的品牌概念,也就是在家與工作之間的一塊地方,人們可以在那裡享受超越咖啡的歸屬感。

Starbucks首席市場官Brady Brewer在財報上告訴投資人:「與web3相關的新興科技,尤其是NFT,現在可以啟動這個抱負,並讓我們拓展到那些Starbucks總是放在我們核心的那些人。我們正在創建數位第三地,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將擴大對人們意為Starbucks社區一員的架構,並添加我們在web3領域中開發時所看到的新概念,像是所有權和社區基礎的會員模式。」

 

 

https://newsforchinese.com/v3/2022/05/starbucks%e4%bb%8a%e5%b9%b4%e5%85%a7%e4%b9%9f%e6%9c%83%e5%87%ba%e8%87%aa%e5%b7%b1%e7%9a%84nft/

 

A:

哥倫比亞投資組合報(Portafolio)報導,依據哥國國家統計局(Dane)統計,2022年4月通貨膨脹年增率9.23%,創近21年來單月新高。另本年3月至4月份通貨膨脹月增1.25%,累計1-4月通膨上漲率達5.66%,高於2021年同期2.16%。與2021年4月同期通貨膨脹年增率1.95%相較,上漲近5倍。其中食品及非酒精飲料類年增上漲率達26.17%,飯店及餐飲類(14.37%)及生活用品及服務類(11.76%)。

 

倘以食品類上漲率為區別,前三位分別為食米、牛乳及牛肉等上漲幅度較為明顯,通膨年增率較高城市計有Santa MartaCúcutaPopayán,另首都波哥大及第二大城麥德林市居哥國通膨年增率較低前2名城市。

A:

哥倫比亞投資組合報(Portafolio)報導,哥國天然氣協會 (Naturgas)在哥國礦業部暨能源部支持下,於國際監管論壇(Foro Regulatorio Internacional)討論了哥國天然氣作為乾淨能源的重要性及其轉型之成果,其中包含氫氣的試點生產。會中宣布氫能發展之重要進展,第一個氫氣生產試點由Ecopetrol國營石油公司在卡塔赫納煉油廠實施。其第二個試點由Promigas瓦斯公司執行,於卡塔赫納天然氣網絡從事氫氣生產試點。哥國政府認為發展氫能源之所以至關重要,主要計有三個原因:能源安全、經濟發展和能源轉型之目的。

 

哥倫比亞的礦床中具有大量天然氣儲量。倘順利開發,將可提供1,040萬個家庭近100年之使用量。

A:

據媒體報導,沙烏地觀光產業發展基金(Tourism Development Fund)本(2022)年第1季共核准6項觀光發展專案,金額總計達15億里雅(約4億美元),該基金亦與沙烏地中小企業信貸保證計畫(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Loan Guarantee Program)合作推行3項專案,旨在協助中小型旅遊及觀光業者取得營運所需資金。

另該基金亦與沙烏地文化部(Ministry of Culture)、沙烏地文化產業發展基金、麗笙酒店集團(Radisson Blu)、施泰根博閣酒店集團(Deutsche Hospitality)等簽署合作協議,多元途徑推動沙烏地觀光產業發展。

 

A:

據媒體報導,沙烏地產業暨礦產資源部(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Mineral Resources)宣布將投資60億美元興建多元鋼鐵廠及電動車電池金屬廠,藉此為國內礦產及金屬產業吸引320億美元投資,進而促進經濟多元發展。

據悉,上述多元鋼鐵廠包括一座專門供應造船、石油暨天然氣、營建及國防產業之冶鐵廠及一座專門供應汽車、食品包裝、機械暨設備等產業之綠能扁鋼廠,總計耗資40億美元,另上述電動車電池金屬廠則將耗資20億美元。前述各項專案預估可為沙烏地國內創造超過1萬4,000個工作機會。

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仰光黃金企業家協會(YGEA)主席Myo Myint表示,雨季將至,將從國外進口原料金,以防天然金屬供應不足。雨季常見疾病,金礦通常在雨季(6月至8月)因暴雨導致金礦坍塌,工人們還因洪水及大雨而感染流感或得到風寒,通常一年中的這個時期,原料金的供應會下降,該協會正努力避免原料金的短缺。因此,YGEA將從國外進口原料金,也會從金礦商那裡購買。此外,該協會將要求緬甸中央銀行(CBM)出售黃金,並將其分銷到國內市場。

 

進口原料金是為彌補國內市場金匠及零售商店在雨季可能出現的原材料短缺。原料金預計將從東協7個成員國、日本及印度進口。因此,金店正在處理公司註冊,尋求進口許可證,並在緬甸外貿銀行開設帳戶。YGEA將很快向CBM提交出售黃金的報告。此外,黃金交易商及零售商被要求黃金交易訂價,須參照YGEA設定的價格加5,000緬幣進行。根據YGEA的統計,2022年5月5日,黃金價格為每緬克202.67萬緬幣(1緬克等於0.578盎司,或0.016公斤)。YGEA 表示,目前國內黃金市場的原料金係來自仰光以外的省邦,其中也包括有缺陷產品及廢金屬的轉售。

A: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緬甸食米聯合會(MRF)的統計,緬甸在2022年4月出口逾25萬噸食米及碎米。4月份,共有35家出口公司通過海運貿易向外貿夥伴出口逾24.48萬噸食米,而6,120噸通過邊境檢查站出口到鄰國,總計逾25.1萬噸。由於中國的疫情政策導致貿易延誤,跨境貿易出口量大幅下降。緬甸通過海運貿易將食米及碎米出口到中國、區域國家及歐盟國家。4月份,緬甸向喀麥隆、中國、安哥拉、菲律賓、波蘭等17個國家出口食米,而主要向比利時以及中國、西班牙、荷蘭、波蘭及其他3個國家出口碎米。低品級白米品種的價格約為每噸330-355美元,取決於不同的種類及品質。緬甸食米的出口價格相對低於泰國及越南的出口價格。緬甸在2021-22年小預算年度期間(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提供140多萬噸食米及碎米。

A:

Eleven Myanmar電子報報導,緬甸商務部於5月4日表示,在2021-22年小預算年度(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期間,中國仍是緬甸最大出口國。據商務部的統計,在此期間緬甸對中國的出口總額逾19.8億美元,幾乎占緬甸出口總額的24%。2020-21財年,緬甸向中國出口逾51.7億美元的貨物,佔緬甸出口總額的33.7%以上。2019-20財年,緬甸對中國出口逾54.2億美元,占緬甸出口總額的30.6%以上。

A:

一、    依據標普全球(S&P Global)於本(2022)年5月6日發布「新加坡2022年4月採購經理指數(PMI)」顯示,星國新冠疫情持續改善,推動民間經濟領域連續17個月擴張,2022年4月採購經理指數上升至56.7,優於3月的52.9,擴張速度創近4年新高(註:指數高於50顯示整體經濟處於擴張,低於50則代表萎縮)。
二、    報告指出,新加坡疫情趨緩推動需求及產出成長,招聘及採購活動因而增加,但積壓訂單情形卻更嚴重。需求及產出因防疫措施放寬及確診病例減少,擴張速度是9個月來最快,國際需求因其他國家解封而上升,帶動業者擴充人力以因應產出需求。採購活動終止連續兩個月跌勢,在2022年4月恢復擴張,但庫存因運輸延誤而持續減少。
三、    俄烏戰爭及中國疫情蔓延促使全球供應鏈中斷的問題加劇,供應商送貨時間在2022年4月明顯延長。供應延誤及需求成長,導致積壓訂單日益嚴重。投入品價格及產出價格在2022年第2季上升,採購價格上升至新高,加上薪資迅速上漲,整體生產成本持續攀升。
四、    報告顯示,民間企業面對原料、燃油及運輸成本迅速上漲的壓力,相關成本增加將由業者及客戶持續共同承擔。製造業、交通業及資訊暨通訊業的整體投入價格上漲最為快速。
五、    據標普全球指出,價格壓力及供應限制仍持續,而積壓需求可能是原因之一。未來密切注意價格走勢將非常重要,因企業經營成本升高可能成為復甦的障礙,但新加坡整體商業景氣在2022年4月轉佳是好的跡象,顯示業者預期未來產出將隨著防疫措施放寬而繼續成長。
 

A:

一、    新加坡交易所監管公司(SGX Regco)於去(2021)年12月宣布,上市公司本(2022)年開始依據「不遵守就須解釋(comply or explain)」的原則,在永續發展報告中提供氣候報告。2023財政年度起,將強制金融、農業、食品、林業及能源等相關行業提供氣候披露,材料暨建築業及運輸業亦將自2024財政年度起提供。
二、    新加坡交易所是在針對永續報告及董事會多元化披露進行公開諮詢後,依據「氣候相關財務資訊披露工作組(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簡稱TCFD)」的原則制定上述要求。TCFD是由G20的「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於2015年成立,為企業、銀行及投資者制定統一的氣候相關財務風險披露準則,該工作組由31名成員組成,包括資金提供者、保險公司、大型非金融公司、會計暨諮詢公司及信用評級機構等。
三、    TCFD建議企業披露的資訊主要包括治理、戰略、風險管理及指標與目標等4項要素,相關資訊可協助投資者及利益相關者瞭解企業面對的氣候相關風險及商機。
四、    TCFD自2017年發布氣候資訊披露架構以來,獲得越來越多金融機構及投資者關注。過去數年全球TCFD支持者數量逐漸增加,2021年上升至2,616個,較2020年成長73%,相關支持者分布於全球89個國家及司法管轄區,市值達25兆美元,較2021年增加逾9成。目前包括巴西、歐盟、香港、日本、紐西蘭、新加坡、瑞士及英國等8個國家及地區要求企業依據TCFD進行氣候相關披露。
五、    英國前中央銀行行長Mark Carney指出,氣候政策變化、新科技及不斷增加的物理風險(physical risks)將促使市場重新評估金融資產的價值。因此,企業及資金提供者應在制定長期策略及最有效的資本配置時將相關變化納入考量。倘投資機構投資於長期不可行的項目,可能在轉型至低碳經濟方面缺乏韌性,投資者可能獲得較低的報酬。
六、    物理風險係指氣候異常、環境汙染等事件,可導致企業、銀行、保險機構等的資產負債表嚴重受損,影響金融體系及整體經濟。由於公司披露的資訊不足,目前企業的估值未充分考量氣候相關風險,將對長期報酬造成更大影響。投資者、貸款人及保險承保方都需要充分瞭解企業如何為低碳經濟做準備,因此,全球企業需進行更有效、更清晰、更一致的氣候相關披露。
 

A:

綜整丹麥新聞媒體於5月5日引述財政部發布之新聞稿,去年春季政府集合數位專家組成數位夥伴委員會,旨為提供政府加強及加速未來數位化之執行建議。財政部於5日繼此夥伴於去年所所提出之31項建議舉措, 再度深入細分劃定為9大願景61 項舉措之執行方針, 預計將投資總計 20 億丹麥克朗,  加強對網路攻擊的防禦來提高社會數位安全的措施。 其舉措含括發展量子技術的戰略,加強企業防禦網路攻擊,加強兒童與青少年數位教育力度與企業的網絡安全協議等。

 

財政部部長 Nicolai Wammen 表示,丹麥已佇立在一個非常好的數位化起點,為必須能保持向前邁進需透過數位化戰略,對丹麥進行升級, 數位化可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加速綠色轉型。   為能讓丹麥民眾繼續對數位社會充滿信心,必須加快發展,專注於網路安全和責任。

 

下列為數位化戰略中的 9 個願景:

 

願景1:增強網路和信息安全

願景 2:為所有公民和公司提供連貫的服務

願景 3:通過增加對技術的使用,將更多時間用於核心任務

願景 4:增長中小企業數位化

願景 5:強化未來的數位醫療系統

願景 6:通過數位解決方案加速綠色轉型

願景 7:建立一個強大、有道德和負責任的基礎

願景 8:丹麥成為國際數位化中心

願景 9:為未來培育數位人才做好準備

A:

出處:NL Times, 2022/05/06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專家認為荷蘭尚未為秋季的新冠疫情爆發做好準備

荷蘭時報NL Times報導,由於目前荷蘭幾乎取消了所有的新冠疫情限制措施,似乎新冠病毒已從公眾意識中消失。但專家指出,預計新冠病毒將在今秋復活,而荷蘭卻尚未做好準備。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健康經濟學家Xander Koolman表示,學校是病毒主要傳播場所,改善教室通風設備非常重要,可是因政府撥給的經費不足,相關工程幾近停滯。

疫情爆發管理小組前成員Anja Schreijer亦指出,荷蘭迄今仍未有全國一致的對抗傳染性疾病措施,而是由地方政府衛生所各自執行,問題是衛生所經費不足,地方政府要求提供6億歐元,而中央政府僅撥給3億歐元。

阿姆斯特丹大學醫學中心的病毒學家 Menno de Jong指出,專家們並不認為新的新冠病毒變種會導致比目前主導的 Omicron 變種更嚴重的症狀,但即使當前 Omicron 變種毒株再現,亦對醫院的容量造成負擔,並對弱勢群體造成嚴重問題,即使其等已接種過疫苗。

 

 

A:

馬來西亞種植暨原產業部部長祖萊達(Zuraida)頃表示,隨著歐洲政治局勢緊張,以及全球食用油短缺,馬國將可趁在歐盟國家推廣棕油,為該商品重新獲得市場占有率鋪路。伊已指示隸屬該部的相關機構,例如馬國棕油理事會(MPOC)及馬國棕油局(MPOB)採取積極推廣活動,以確保馬國棕油成為全球食用油市場的首選。

 

俄羅斯本(2022)年2月24日入侵烏克蘭後,嚴重影響全球植物油供應,而從黑海出口的不確定性更導致植物油或食用油的價格上漲,並進一步造成全球菜籽和植物油供應吃緊及價格上漲。東歐緊張局勢導致葵花油及菜籽油短缺,而俄烏兩國占全球出口率的 80%。

 

祖萊達部長認為,黑海緊張局勢將有利於馬國棕油出口,畢竟許多高度依賴葵花籽油的歐洲國家現在已將需求轉向棕油。俄烏本應自4月起開始向日葵種植關鍵月份,但持續的戰爭可能會阻礙即將到來的種植季節;前述兩國的葵花油出口占全球植物油總出口的10%。

 

馬國市場分析師預測,隨著巴西、巴拉圭、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大豆出口量減少,以及俄羅斯、哈薩克和烏克蘭的向日葵數量銳減,近期歐盟地區的棕油需求量將增加。印尼是全球最大的棕油出口國,然近期將食用油原料出口禁令範圍擴大至棕油和精煉棕油,全球植物油價格可望於本年上半年維持高價位。目前是馬國棕油重新獲得歐洲買家信心的好時機。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簡稱貿工部)頃發布消息稱,該部部長阿茲敏(Mohamed Azmin)將自5月9日至18日赴美國進行貿易與投資合作訪問,並以環境、社會與治理(ESG)及供應鏈彈性為會談重點,擴大雙邊經貿合作。前述訪問旨在加強馬國作為美國首選投資目的地及貿易夥伴,此次出訪對馬國與美國商界以及進一步加強馬美經濟合作至關重要。

 

據悉,阿茲敏部長將在華盛頓與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M. Raimondo)及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召開雙邊會議,相關會議將強調馬國政策領域的潛力和能力,包括在貿易與投資推動ESG,以及美國對區域經濟承諾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

 

阿茲敏部長與吉娜雷蒙多部長將簽署一份馬美合作備忘錄,以在半導體供應鏈彈性方面促進更深入的雙邊合作。該合作備忘錄肯定展示馬國在確保製造業及其相關服務的全球供應鏈穩定所發揮的重要作用。馬國政府對促進綠色經濟、親商政策,以及鞏固與主要產業夥伴的雙邊合作綜合措施所作出的堅定承諾,將促進馬國在提升國家競爭力方面的價值創造。這符合在第12大馬計畫下,於2050年達到零碳排放目標。

 

馬國國家投資願景(NIA)將成為前述美國訪問的核心討論主題,並包括參觀設施及與美國知名企業和高附加價值產業的潛在投資人進行一對一商務會議,相關領域涵蓋電子與電機、醫療器材、金屬技術、電信、傢俱和服務。這旨在確保新的投資商機,並吸引高科技、資本密集型、高附加價值投資及創造高就業機會。

 

2021年,美國係馬國第三大貿易夥伴及出口市場,亦是馬國第四大進口來源國,兩國雙邊貿易額達2,171億馬幣(約523.7億美元),較2020年成長21.4%;其中馬國對美國出口額為1,422億馬幣(約343億美元),成長30.4%,主要出口項目為電子與電機產品及橡膠製產品;馬國自美國進口額為748.7億馬幣(約180.6億美元),成長7.4%,主要進口項目為電子與電機產品和金屬產品。

 

迄今美國為馬國第四大外人直接投資國,共核准840項製造業投資計畫,累計投資額達849.7億馬幣(約204.97億美元),創造18萬8,396個就業機會,主要投資項目為電子與電機產品、機械和設備以及化學品。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