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427日報導,近年來丹麥玩具商樂高為結合實體及未來數位遊戲平台付出許多心血,其競爭對手如迪士尼(Disney)及美泰兒 (Mattel)已紛紛投入與元宇宙結合於其產品。為能符合兒童及年輕人遊戲所需, 樂高的經營者 Kirkbi 已於4月初投資68億丹麥克朗於Epic Games 為協助樂高開發兒童安全元宇宙遊戲之合作協議。  該公司之董事長Niels B. Christiansen 指出,實體遊戲仍是一切的核心,然而,如果可以建造出與電影有關的人物及東西, 將其變得栩栩如生,如此一來亦將可以讓遊戲體驗變得更美好。虛擬世界對兒童來說仍充滿許多未知的安全議題,與Epic Games的合作至開花結果還須一段時間。 樂高的雄心為提供兒童安全的元宇宙,為能成為此領域裡之領頭羊,該公司需要數位專家的投入及協助開發, 很幸運樂高有足夠的資金進入此項投資。

 

該公司之未來目標為仍結合實體與數位遊戲為主,預計最早於今年底或明年初能有具體的產品上市。

A:

資料來源 : 芬蘭政府 (Finnish Government) 

 

由芬蘭總理Sanna Marin擔任主席的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National Commi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近日發布其規劃的新永續發展策略(New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將著眼在促使芬蘭成為保護大自然永續能量與繁榮之國家,策略時程為2022年至2030年,目的為強化永續發展成為跨政府任期的工作。

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於去(2021)年依據聯合國2030年氣候中和目標及其17個永續發展目標(U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先制定國家2030年議程路徑圖(national 2030 Agenda roadmap),之後依此路徑圖規劃新永續發展策略。委員會秘書長Sami Pirkkala表示,眼前的永續挑戰是系統性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應了解體系及其變革需求,同時建立對影響未來的能力與信心,共同創造一個值得奮鬥的未來。

新永續發展策略涵蓋需要系統性變革的6個領域,包括1.永續消費與促進社會福利的經濟與工作;2.教育技能與永續生活型態;3.社會福利、健康與社會包容性;4.永續能源系統;5.促進社會福利的糧食系統及6.當使用森林、水和土地資源,應採行可強化生物多樣性且達到碳中和的方法與態度。

上述6個領域在大自然的改變各自不同,因此對於社會變革的要求也不同。有關經濟、工作與消費、文化、能力與生活型態的變革需要心態上的確切改變;有關健康與社會福利的變革則需要針對社會活動的更迭進行預防;有關能源與糧食系統的變革端賴現行的科技與行為改變;有關使用森林、水和土地資源的變革則需要社會心態的明確改變,才有可能扼止生物多樣性的流失。

未來,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將開始制定落實策略的相關執行計畫。

A:

依據瑞士通訊社(SDA)2022年4月27日新聞報導,瑞士電網公司Swissgrid年度財報顯示2021年淨銷售額為7.15億瑞士法郎,較上年成長1.27億瑞士法郎,利潤為 1.06 億瑞士法郎,較上年成長3,000萬瑞士法郎。

 

Swissgrid表示瑞士與歐盟框架協議談判破裂後雙方缺乏電力協議,影響了Swissgrid 與歐洲他國合作發展,跨國合作對於瑞士電網安全運行及供電穩定至關重要,因此Swissgrid將嘗試與歐盟簽訂純技術協議,以補償電力協議失效之損失。

 

 

資料來源:瑞士通訊社(SDA)

日期:2022年4月27日

A:

俄政府預估 2022年俄國經濟將衰退8.8% 通膨超過20%

俄國經濟發展部 4月26日公布未來經濟發展預測報告,根據該報告,2022年俄國GDP 將減少8.8%,2023年的GDP則成長1.3%,2024年至2025年的經濟成長約在4.6%至2.8%之間;盧布兌美元匯率將維持穩定,不致劇烈波動,預估本年的匯率為1美元兌83盧布;2022年的平均油價為每桶82.6美元,通貨膨脹預計將超過20%。
 

A:

國際支付系統Visa公布本年1至3月份的季報表,第一季營收共72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相較,增加25%;季報表指出,該公司自本年3月初暫停俄國境內業務,因此產生的虧損共約6,000萬美元,其中包括用於支付俄國及烏克蘭境內員工薪資的2,500萬美元。

A:

參考資料:GOV.UK
日期:111年4月27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300/P200號(商情文號:第300號)

商情本文:
英國國際貿易部長Anne-Marie Trevelyan與美國貿易代表戴琦於4月25日至26日期間,在蘇格蘭Aberdeen市舉辦第二屆貿易對話談判。雙方同意深化合作,包括為中小企業提供實際支持、促進英美貿易數位化、在重要供應鏈建立彈性、解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對全球貿易之影響、促進環境保護和淨零轉型等。此外,兩部長也與英美商界、工會和民間社會利益方舉辦一系列圓桌會議。雙方擬制定路線圖以達成以下目標:

●支持中小企業貿易:加強英美中小企業貿易,合作克服貿易障礙,專注為中小企業提供貿易便利性,分享和推廣最佳實踐,並共同開展活動以支持包括女性企業家與弱勢社區居民。預計於6月份在波士頓舉辦英美中小企業對話時實現這些目標。

●利用數位貿易機會:透過支持貿易交易系統數位化,推進數位貿易,英美也將尋求以G7數位貿易原則為基礎。

●城鎮升級與以勞動者為中心貿易(worker-centric trade):制定更有持久性且更包容的貿易政策,使貿易成為向善的力量,並為英美人民和性別平等創造更多機會,支持保護勞工權利,解決全球強迫勞動力問題。

●建立更具彈性的供應鏈:匯集兩國專業知識以合作促進重要供應鏈之彈性。

●糧食安全:支持開放、可預測、有規則的農業貿易,以減輕供應鏈中斷並恢復俄羅斯入侵後導致全球糧食安全。

●支持環境和氣候行動:深化貿易和環境領域之合作,根據COP26成果推動脫碳經濟,制定針對環境和貿易的聯合方法,進而支持企業、綠色就業和低碳經濟成長機會。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英國和美國已對俄羅斯採取前所未有的經濟和金融制裁,並準備增加經濟壓力以協助結束這場戰爭。並將鼓勵其他國際夥伴,包括G7和其他世貿組織成員,採取行動支持烏克蘭的經濟復甦。

A:

參考資料:The Irish Times
日期:111年4月25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299/P200號(商情文號:第299號)

商情本文:
由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和持續能源價格衝擊,愛爾蘭商工總會(Ibec)下調對愛爾蘭經濟成長的預測,現估計2022年經濟成長4.3%,低於原預測之6.1%。該協會最新季度評估,2022年平均消費者物價指數為6%,高於去年12月時預測的平均3.3%,而物價飆升無疑將抑制消費者支出,同時使企業延遲投資計畫。愛爾蘭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到6.7%,為22年來新高,且預計未來幾個月將再上升到超過8%。該協會警告,隨著疫情期間累積的儲蓄被通貨膨脹侵蝕,家庭花費變得更謹慎,而過早或誤判的貨幣政策均可能造成不必要的經濟緊縮。另在2022年第三季債券購買計畫後,歐盟央行已暗示可能透過升息以抑制通貨膨脹,但也擔心升息對於整體經濟成長的負面影響。

該協會首席經濟學家Gerard Brady表示,儘管下調對經濟成長的預期,愛爾蘭商業仍強勁且能成長;只是因為全球環境將拖累今、明兩年總體表現,係因能源、商品和運輸等成本均上升,全球供應鏈挑戰持續導致商業投資放緩,消費者支出低於預期。

愛爾蘭央行追蹤商業與消費者信心指數的調查在4月下跌3點至81分,此為連續第二個月下跌。央行表示,通貨膨脹以及烏克蘭危機惡化,為本月愛爾蘭商業與消費者信心再次下降的原因。

A:

參考資料:The Guardian
日期:111年4月27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301/P200號(商情文號:第301號)

商情本文:
英國智庫UKICE分析報告指出,脫歐影響實有推高歐盟進口食品的價格,加劇英國生活成本危機,係脫歐後與歐的貿易障礙導致英國食品價格在2019年12月至2021年9月期間上漲6%,如鮮豬肉、番茄和果醬等歐盟進口比例較高的產品價格受到最大影響,而英國從世界其他地區進口更多如鮪魚和鳳梨等異國水果的產品。2022年3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已飆升到7%,為1992年以來最高漲幅,英國各地家庭更面臨自195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生活水平下跌。上述報告在資助下由倫敦政經學院(LSE)經濟績效中心研究人員執行,反映英國脫歐後的貿易摩擦之影響與價格飆升的關係。值得注意的是,在學者分析的同時間,從英國國家統計局數據則可見消費者食品價格下跌;分析師表示,從此推測若沒有英國脫歐影響,食品價格應可進一步下跌。

智庫UKICE的資深研究員Jonathan Portes表示,雖然英國脫歐不是通貨膨脹與生活成本危機的主要推動力,但上述報告提供明確證據,即表明英國脫歐實也是食品價格上漲的原因。根據UHY Hacker Young會計事務所數據,2021年英國企業與消費者為進口商品支付創新高48億英鎊關稅,比一年前多29億英鎊。該會計事務所合夥人Sean Glancy表示,關稅增加的部分原因是因為疫情後復甦,也有因為英國脫歐的影響。政府發言人表示,食品價格每年均有波動,且取決於一系列的因素。
 

A:

根據烏拉圭央行(BCU)之預期調查報告顯示,已連續三次上修 2022年之通膨,預測中間值為8.5%,上一次(3月)預測為7.9%,後續2年間之通膨率為6.88%。雖然預計今年下半年通膨會放緩,但與官方目標的5.8%相差甚遠。

烏國央行總裁Diego Labat表示,2022年通膨率將高於目標範圍,且因存在不確定性大,很難給出一個準確數字。

另外,報告指出,烏國2022年國內生產毛額(GDP)預期成長3.8%,2023年將成長2.93%,與上次調查雷同。至於外幣匯率,2022年預計維持在1美元兌44.5當地幣。

A:

依據瑞士Aargauer Zeitung日報報導瑞士EMS特殊化工公司2022年第一季淨銷售額達到6.38億瑞士法郎,比2021年同期增加12.7%,其中占銷售額最大部份的高性能聚合物業務增加11.8%,銷售金額為5.66億瑞士法郎特殊化學品業務銷售金額為7,200萬瑞士法郎,成長20%以上

該公司執行長Ms. Magdalena Martullo-Blocher表示EMS公司第一季業績受益於美國與中國大陸的消費意願的增加但汽車用晶片的短缺阻礙汽車業復甦中國大陸因疫情封鎖導致汽車廠停產烏俄戰爭引起原物料供應瓶頸以及通貨膨脹等因素都將影響該EMS公司的營銷預測

 

資料來源: 瑞士Aargauer Zeitung日報

日期: 2022427日

A:

匈牙利中央銀行於2022年4月26日召開貨幣委員會會議,決議提高基本利率100個百分點,由4.4%調至5.4%,亦同步提高隔夜存、借款利率及一週抵押借款利率至5.4%、8.4%及8.4%,自次(27)日起生效。

依貨幣委員會發布聲明,俄烏戰爭及相關制裁對通貨膨脹前景構成較高的風險,有必要繼續緊縮貨幣,以穩定物價上漲預期並減輕第二輪通貨膨脹風險。

匈國央行副行長Barnabas Virag表示,近期原物料成本上漲很快反映在消費者物價,且此趨勢將持續數月,預計4月消費者物價(CPI)年增率將逾9%。V副行長補充,2022年年平均CPI可能落在 3 月份預測的7.5-9.8%範圍的上限3分之1,其中俄烏戰爭可能占高達2.5%至3%。央行貨幣委員會將逐月評估未來數月進一步升息的腳步,主要將考慮通貨膨脹前景的演變及風險環境,包括:俄烏戰爭的發展、恢復經濟穩定議題及歐盟補助款談判結果等3個因素。央行將繼續升息,直到預期CPI年增率降至約3%。依據央行資訊,CPI年增率可能要到 2023 年才會開始下降。

A:

匈牙利總理歐班(Viktor Orban)頃於本(27)日宣布,延長對燃油與基本食品(糖、麵粉、葵花籽油、豬腿肉、雞胸肉、2.8%中脂鮮奶)等產品維持價格上限的措施至2022年7月1日。該等凍漲措施係分別於2021年11月15日及2022年2月1日實施,其中燃油價格上限為每公升480福林(約新臺幣39.34元),基本食品則須維持2021年10月15日定價水準。

A:

資料來源:德國新聞(n-tv)

文號:1114040061號(上)

 

數十年來,德國受惠於全球自由貿易,取得廉價產品及原物料,令工業部門製造極度仰賴全球市場之供應。不過,一旦供應鏈中斷或原物料稀缺,則德國經濟將步履蹣跚。此一情況在新冠疫情期間變得明顯,而烏克蘭戰爭則進一步加劇「德國製造」之危機困境。

汽車業

汽車製造過程中需要各式不同的原材料與初級產品。以鋁、鎂等輕金屬為例,中國及俄羅斯屬全球市場中占比最高國家,俄羅斯鋁業集團Rusal更是世界最大的鋁金屬供應商。另俄羅斯也是觸媒轉換器所需貴金屬鈀與鉑的重要供應商。

鋼材也是汽車及引擎製造中不可或缺的原物料來源,除靠中國、巴西、澳大利亞或印度等鐵礦主要生產國提供之外,德國對含鉻、鈦或鎳等成分的特殊鋼材來源國之依賴更是殷切。而俄羅斯礦業冶金公司Norilsk Nickel,亦是世界最大的鎳生產商之一。

除了鎳以外,鈷、錳及銅元素也是各類型電池中的常見金屬。而電動車電池中的鋰金屬,目前來自澳大利亞、中國及智利。車輛中的蓄電池與電力電子設備也多以其他金屬或金屬合成物為主。

以矽或鍺為基礎之半導體模組及晶片,更是德國仰賴國外原物料的重中之重,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一直供不應求。歐洲雖希望能如電池產業般,自主獨立生產,不再依賴迄今居主導地位的亞洲製造商,然而汽車內裝材料需用大量塑膠,而生產塑膠原料又離不開其上游所需之石油及天然氣。

A:

資料來源:德國新聞(n-tv)

文號:1114040061號(中)

 

機械工業

機械領域產品範圍包羅萬象,從農業機具、堆高機、到食品工業機械設備;因此,德國對初步產品的需求與對供應國的依賴也彼此各異。鋼材是重要原物料之一,許多公司不直接從製造商處購買,而是透過批發商。根據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聯合會(VDMA)資料,德國機器製造商目前明顯感受到烏克蘭戰爭導致之鋼鐵市場瓶頸,尤以需要鋼材愈多的公司受到影響愈大,部分價格或交貨時間甚至無法明確告知。

此外,作為控制元件的晶片,對許多機械製造商而言也屬不可或缺,但往往來自中國。VDMA問卷調查顯示,在經歷新冠疫情後,四分之三企業正著手對其供應鏈進行檢視,除擴大供應商網路外,也從地理角度儘量分散供應商來源,以降低對單一供應商之依存風險。

化學製藥

德國化學製藥業需要消耗大量的天然氣及石油:根據德國化學工業協會(VCI)資料,該產業每年使用280萬噸天然氣作為原料,以及99.3 TWh電量的天然氣來生產蒸汽和電力,另需要逾1,400萬噸輕油作為原料。鑒此,德國化學製藥業對俄羅斯實施能源禁運一事非常擔憂。VCI執行長Wolfgang Große Entrup稱,所有企業的危機管理團目前就能源供應具體情況每日進行檢視分析,以為因應。自1990年以來,德國化學製藥業每單位產品的能耗已降至一半。

依據2020年的最新數據,德國化學製品最重要的進口國是荷蘭、比利時及法國。俄羅斯以1.3%的占比,排名第18。價值鏈中的非化石原材料對於打造氣候中和之經濟非常重要,例如稀土、鋰、鎳或磷,故德國化工業相當依賴中國(稀土)、智利與玻利維亞(鋰),以及哈薩克(磷)等國。

A:

資料來源:德國新聞(n-tv)

文號:1114040061號(下)

 

電機及電子業

德國電子及數位產業與國際物流關係密切。根據德國電機及電子產業協會(ZVEI)資料,2021年,德國進、出口金額分別是2,220 億歐元及2,250 億歐元。其中約800億歐元為初級產品,大部分來自歐盟(310億)、亞洲(240億)與美國(50億)。至來自俄羅斯、白俄羅斯與烏克蘭3地的初級產品金額則不超過10億歐元,因戰事造成的直接損失相形較小。

鑒於在新冠危機期間,德國電機電子業對亞洲製半導體的強烈依賴令人憂心,ZVEI決以獎勵計畫,來協助加強德國及歐洲相關零組件的產量。據2021年11月問卷調查結果,70%企業希望原材料供應鏈更加多元; 65%希望擴大倉儲。自2月底爆發之烏克蘭戰爭已令情勢惡化:目前逾60%企業預期金屬、木材及化學製品的交付問題將更為嚴重。

能源

根據能源市場研究機構Arbeitsgemeinschaft Energiebilanzen e. V.資料, 2021年,德國約71%的能源需求由國外供給,礦物油的進口占比為98%,天然氣95%。可再生能源及褐煤是德國最重要的國內能源;石煤將不再於德國境內開採,必須100%自國外進口。德國聯邦經濟及氣候保護部於2022年4月初明確表示,德國大幅依賴自俄羅斯進口能源,35%的石油、50%的石煤及55%的天然氣皆由俄國一國供應。

由於烏克蘭戰爭,德國現擬擺脫俄羅斯的能源供應,石煤部分可望於今(2022)年秋季實現,石油部分則最快要到年底才有可能,至於天然氣,經濟部長Dr. Habeck也希望到2024年中能大幅降低對俄羅斯的依賴。

礦業

德國是全球重要礦業國家之一,舉凡沙子、礫石或天然石材等建築原材料,以及岩鹽、石英砂等各式工礦物,皆可自國內礦場開採得之。根據德國聯邦經濟及氣候保護部資料,2019年德國是全球第3大原高嶺土生產國、第4大岩鹽生產國及第5大鉀鹽生產國。

但另一方面,德國大幅依賴金屬及若干工業礦物進口。例如,用於德國生鐵製造的鐵礦石是完全自國外進口。根據德國聯邦地球科學與自然資源研究所(BGR)資料,不銹鋼產業對含鉻、錳或鉬的鐵合金需求幾乎完全仰賴進口。然而,透過回收與購買廢料廢物,已大幅降低對進口的依賴。

A:

法媒新工廠(L’Usine Nouvelle)(4)27日引述市調機構IC Insight分析指出,繼2021年全球新增13300毫米(12)晶圓廠之後,2022年半導體產業延續擴增產能趨勢,將新增10300 毫米晶圓廠,預計當年度產能增加8.7%,為2008年以來最強勁之成長。

 

前述投資案件大多早於2020年第4季晶片短缺發生前對外發布,隨投資案逐步落實,可望舒緩供應鏈緊張,尤其對汽車產業為利多消息。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預測,2022年下半年晶片短缺情事應可獲致改善。

 

分析2022年新增的10300毫米晶圓廠,主要包括南韓SK海力士(於南韓定州市設廠)、臺灣華邦電子(於高雄設廠)、台積電3座工廠(2座位於台南、1座位於南京),與陸商華潤微電子、士蘭微及中芯國際分別於重慶、廈門及深圳設廠等。美商德州儀器亦將於美國Richardson郡設廠。歐洲僅新增1300毫米晶圓廠,即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於義大利北部鄰近米蘭之Agrate設立之晶圓廠,該廠為加速量產時程,與英特爾已宣布收購之以色列商Tower半導體進行合作。

 

專家分析,2022年底全球300毫米晶圓廠將達到163座,14座專注於離散組件(composants discrets)及感測器,其中5座位於歐洲,包括德商英飛凌2座、博世1座及意法半導體2座。預估2026年底全球300毫米晶圓廠數量將達203座並維持成長動能; 2030年半導體市場與2020年相比,預計將擴增達雙倍。

 

另一方面,2012年以前晶圓廠主要製造較複雜的IC如記憶體、微處理器或連網數據晶片,考量競爭力因素,晶圓代工廠商更傾向製造200毫米晶圓,以生產電力電子零件、微控制器及感測器等。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4.26   PAP, The First News ,

 

根據波蘭財政部於426日週二公佈的總體經濟預測,今年的經濟成長率預計將達到3.8%,而年度通貨膨脹率將達到9.1%

 

波蘭政府週二批准一項2022-2025年的跨年度財務計畫,其中一部分是更新的整合計畫(convergence program),將於430日之前遞交給歐盟執委會和歐洲理事會。財政部表示,根據採用的情境,波蘭的國內生產總值將在2022年成長3.8%,並在2023年下降至3.2%。該部並補充稱,2024年經濟將成長3.0%2025年成長3.1%

 

財政部表示,波蘭是一個失業率較低的國家,並表示根據人口經濟活動研究 (BAEL)計算的失業率將從2021年的3.4%下降到2022年的2.7%。該部還承認,經濟的快速復伴隨著通貨膨脹的上升,但表示通貨膨脹的上漲主要是由外部和地緣政治因素造成的,尤其是能源價格。

 

財政部在發布的聲明中指出,波蘭的年度通貨膨脹率預計將在2022年達到9.1%,到2023年下降到7.8%,到2024年下降到4.8%,到2025年下降到3.5%。根據波蘭中央統計局(GUS)的數據,3月份波蘭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通貨膨脹率為 11.0%

 

另據波蘭中央統計局(GUS)週二報導,波蘭的失業率從20222月份的5.5%降至20223月份的5.4%GUS還表示,波蘭3月份登記失業人數為902,100人,而上個月為921,800人。稍早時候,波蘭家庭和社會政策部估計3 份的失業率也為5.4%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4.27   PAP, The First News

 

波蘭總理Mateusz Morawiecki表示,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停止向波蘭供應天然氣是對波蘭的攻擊,是就波蘭對莫斯科實施制裁的報復。

 

波蘭政府於426日週二將50家俄羅斯實體列入第一份制裁名單,其中包含俄羅斯寡頭和企業的名字,其中包括天然氣巨頭GazpromGazprom週三上午8:00停止沿亞馬爾管道(Yamal pipeline)向波蘭供應天然氣。

 

M總理週三對波蘭國會下議院(Sejm, lower house)表示,俄羅斯暫停天然氣供應是對波蘭的直接攻擊。他表示,這一次,俄羅斯已將天然氣帝國主義(gas imperialism)的界限更推進一步。政府已提出了第一批俄羅斯寡頭名單、俄羅斯企業家。為了對此報復,克里姆林宮威脅要切斷天然氣已在今天早上進行了。

 

同時,M總理向國會保證,波蘭多年來一直在為這種情況做準備。據他介紹,這一過程始於2006-2007年,當時波蘭總統Lech Kaczynski決定在波蘭西北部的Swinoujscie建造一個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如今該接收站的再氣化容量為60億立方公尺(bcm)M總理表示,政府正在逐步擴大它,增加它的容量,這個終端很快將能夠運輸70-80億立方公尺(bcm)的天然氣。

 

另據該報導,波蘭氣候和環境部長Anna Moskwa宣布,由於波蘭未能支付盧布,俄羅斯能源公司Gazprom已停止向波蘭供應天然氣。她於427日週三早上告訴波蘭電台稱,自週三早上以來,俄羅斯天然氣一直沒有透過Yamal pipeline流入波蘭,開關已被關閉了。

 

週二晚間波蘭國有天然氣公司PGNiG公司表示,俄羅斯Gazprom公司已通知其沿Yamal pipeline向波蘭供應的天然氣將在星期三上午8:00停止。據PGNiG公司稱,此舉是俄羅斯對波蘭拒絕以俄羅斯貨幣盧布支付天然氣費用的回應,這與俄羅斯總統Vladimir Putin331日簽署的法令一致。

 

Moskwa部長表示,PGNiG公司對此明顯的理由無法同意。歐盟委會主席Ursula von der Leyen稱,俄羅斯Gazprom公司宣佈片面停止向波蘭和保加利亞輸送天然氣是一項勒索工具。她週三上午表示,這是不合理和不可接受的。它再次表明俄羅斯作為天然氣供應商的不可靠性。

 

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巨頭Gazprom關閉Yamal pipeline以停止向波蘭供應天然氣,這被廣泛視為對波蘭拒絕遵循俄羅斯要求其天然氣買家以俄羅斯貨幣盧布支付之要求的報復。von der Leyen表示天然氣協調小組的會議現在正在舉行。歐盟為這種情況已做好準備。歐盟正與所有會員國保持密切聯繫。歐盟一直在努力確保整個歐盟的替代交付和最佳存儲水準。

 

波蘭正在透過其位於波蘭西北部Swinoujscie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增加天然氣進口,並預計在今年10月波蘭與Gazprom的長期天然氣合約到期時,一條從挪威氣田穿過波羅的海的管道將啟動並運行。von der Leyen補充稱,有一份具有約束力的合約定義了支付規則,普亭的法令在波蘭沒有生效。

A:

綜整奧媒2022年4月27日報導,重點如後。

  • 俄國天然氣仍續透過北溪一號及經烏克蘭管線輸往奧地利,目前尚無中斷跡象。
  • 奧國石油天然氣集團(OMV)目前仍依據符合歐盟對俄制裁之方式,以歐元向俄國付款購買天然氣。
  • 奧政府編列66億歐元特別預算以因應「斷氣」危機。

奧地利氣候環境能源交通創新技術部長(簡稱能源部長)Leonore Gewessler表示,俄國天然氣仍續透過北溪一號及經烏克蘭管線輸往奧地利,目前尚無中斷跡象。亦即俄羅斯雖自本(27)日起,停止向波蘭及保加利亞供應天然氣,而俄國仍續向奧地利供應天然氣。

奧國石油天然氣集團(OMV)目前正以符合歐盟對俄制裁之方式,以歐元向俄國付款購買天然氣;惟G能源部長亦指出,必須採取一切措施儘快減少對俄國天然氣之依賴,並指責普丁同時發動「能源供應戰爭」,俄國對波、保2國停供天然氣之舉已顯示俄國無法信賴。奧國不排除終止與俄國簽訂之天然氣供應合約,目前合約效期至2040年。奧國為最依賴俄國天然氣之歐盟國家之一,必須儘快分散奧地利天然氣之供應來源,但對俄國天然氣之依賴並非立即可切斷。

奧地利總理Karl Nehammer於2022年4月27日內閣部長會議後指出,內閣會議已通過奧政府規劃66億歐元預算,以確保至冬季前,奧天然氣儲存槽達到80%儲量,目標為強化能源供應韌性,除必要之家庭供暖外,亦須確保工業所需。該66億歐元預算包括:16億歐元進行策略性天然氣儲備,以及50億歐元預算用於冬季能源儲備。奧財政部長Magnus Brunner指出,俄國隨時可能停止供應奧國天然氣,上述66億歐元預算係為危機及情勢惡化預作預備。

謹查奧國自俄國進口天然氣占奧國總天然氣進口80%,短期難以分散進口來源,需較長時間逐步減少依賴。2021年奧國自俄國進口天然氣總計90TWh,其中,供工業用占63%,供家庭用占19%。

依據奧地利能源署(AEA)資料,預估奧地利可自2027年起不再依賴俄國天然氣,惟前提須減少1/4之天然氣使用量,並將自他國之替代天然氣進口增至3倍,以及大幅擴大生產沼氣及綠色氫氣,同時天然氣自產量(15%)需維持不變。AEA預計至2030年,奧國天然氣消耗量應可減少1/3。此外,天然氣價格大幅攀高,亦有助於減少使用天然氣及轉向再生能源。

A:

法蘭西銀行本(4)27日發布新聞稿,宣布與獨立非營利組織碳揭露專案(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CDP)合作,要求企業透過CDP平台揭露環境資訊,成為全球首家與CDP締約合作之中央銀行。

 

目前參與CDP的金融機構包括歐洲投資銀行(BEI)、德意志銀行、法國安盛保險(AXA)、西班牙國際銀行(Banco Santander)、法國農業信貸(Credit Agricole)、貝萊德(Blackrock)、匯豐(HSBC)及先鋒投資集團(Vanguard)等。本(2022)3月法國有10,400家上市公司(市值達106兆歐元)CDP之邀回復有關氣候變遷、森林或水資源永續管理問卷,法蘭西銀行則將於2023年參加前述問卷。

 

法蘭西銀行強調,透過支持CDP行動,將推動更具透明化之環境資訊揭露,該行亦獲得存取全球最大環境資料庫之權利,據以引領未來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SG)投資人前進之方向,並將連結基金資產投資組合與巴黎協定(限制升溫攝氏2度,甚至是1.5)目標,俾遵守其2030年前達成碳中和之承諾。此外,前述環境資訊對其納入氣候變遷因素於民間信評體系之推動工作有莫大助益。

 

法蘭西銀行於2021年成立氣候變遷中心,持續推動落實相關倡議,確保更廣泛地在金融體系中履行目標,如執行由全球超過100家中央銀行與監理機關參加之綠化金融系統網絡(NGFS)所訂立的優先事項。

 

CDP2021年底宣布,在12,000家廠商中,僅272家於因應氣候變遷之行動方面,取得領導等級A級,且僅少數14家企業於氣候、森林及水資源3大範疇取得A級之肯定。當年度歐洲上市公司中75%(家數約1,250)透過CDP平台揭露其環境資訊。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