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歐盟駐馬來西亞大使米卡利斯羅卡斯(Ambassador Michalis Rokas)宣布,歐盟新冠疫苗數位證書與馬來西亞「MySejahtera」疫苗接種證書即日起互相認證。 歐盟已接受馬來西亞科學、科技暨創新部的申請,在歐盟新冠疫苗數位證書與馬國「MySejahtera」疫苗接種證書之間建立對等有效性。該措施是馬國與歐盟之間的商務與旅遊業的催化器。 根據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頃發布在布魯塞爾完成的聲明中指出,這項決定將在歐盟官方公布的日期起生效。該聲明指出,馬國疫苗接種證書已連接到歐洲議會和理事會條例(EU)2021/953所建立的歐盟新冠疫苗數位證書信任架構。根據該條例,若新冠疫苗接種證書符合該條例的同等標準,則允許向合法停留或居住在歐盟成員國境內的第三國公民及家屬簽發新冠疫苗接種證書。 馬來西亞通知歐盟委員會,馬國不簽發可互相操作的康復證書。證書中包含的個人資料將僅用於核實和確認持有人的疫苗接種、檢測結果或康復狀況,之後將不會保留。 前述聲明亦提到,馬國的MySejahtera系統,將注明接種的疫苗品牌,包括輝瑞、阿斯利康、科興、康希諾(CanSino)及國藥(Sinopharm),還包括核酸檢測(如:RT-PCR)的新冠檢測證書,但不包含快速抗原測試。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國內貿易暨消費事務部(KPDNHEP,簡稱貿消部)頃表示,根據公報「2022年非醫療用口罩商品說明(認證及標示)法令」及「2022年電子煙設備商品說明(認證與標示)法令」,規定所有在馬國販賣的非醫療用口罩及電子煙設備,將分別自7月4日及8月3日起須申請「馬國工業研究暨規格局認證」(MS SIRIM)。 上述2項產品,無論是進口或國內製造,皆須符合安全標準。根據前述法令規定,所有非醫療用口罩及電子煙設備的製造廠與進口商,皆須向馬國負責產品品質及安全規格的SIRIM QAS國際公司申請MS SIRIM認證。 MS SIRIM標示須貼在非醫療用口罩的包裝盒或包裝袋,至於電子煙設備則須貼在電子煙設備、其配件或設備容器上,以方便消費者辨識並符合馬國規定的標準及可安全使用。 一旦前述法令生效後,抵觸條例的企業(包括製造商及進口商),初犯者將可判處20萬馬幣(約4萬7,506美元)的罰款;重犯者則可判處高達50萬馬幣(約11萬8,765美元)的罰款。首次違反條例者之個人,將可判處10萬馬幣(約2萬3,753美元)的罰款,或3年以下的監禁並可能兩者兼施;若再觸犯條例,將可判處25萬馬幣(約5萬9,382美元)的罰款,或5年以下的監禁並可能兩者兼施。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世界銀行頃發布最新報告指出,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衝突造成商品及原物料供應中斷、金融壓力和大宗商品包括原油價格暴漲的衝擊,導致亞太經濟成長放緩。爰世銀下修2022年馬來西亞經濟成長預測值為5.5%,略低於先前的5.8%。 世銀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經濟學者阿迪特亞馬圖(Aaditya Mattoo)分析稱,俄烏戰爭、美國貨幣政策緊縮以及中國大陸經濟放緩等衝擊惡化,均將對區域帶來影響;馬國經濟可能放緩至4.8%。馬國經濟成長,主要由國內需求復甦、出口增加和邊境重新開放等利多提振。外部需求持續成長,特別是電子與電機產品和醫療用橡膠手套,將支撐馬國出口成長。 美國較市場預期更早推動貨幣緊縮政策,可能會打擊其他國家的經濟復甦,特別是對馬國等依賴短期資本流動的經濟體,其影響更為深遠,因資本外流的風險可能會給馬幣帶來壓力,進而導致中央銀行過早實施貨幣緊縮政策。世界銀行估計,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升息至少1碼,馬國經濟成長將萎縮0.4%。 世銀另提出警告,新冠疫情仍撲朔迷離,會否出現更危險的新變種病毒並影響經濟仍是未知數。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資料來源:歐盟111年4月5日第C150號公報 查歐盟自106年4月7日起對自中國進口之鐵、非合金及其他合金熱軋板材課徵反傾銷稅(Commission Implementing Regulation (EU) 2017/649),嗣因歐盟國內產業於本(111)年1月4日提出申請,主張該措施屆期後可能造成持續傾銷及國內產業再度受損,歐盟執委會爰於本年4月5日公告展開落日複查,預定於12個月至15個月內完成調查,所涉產品歐盟稅號為CN codes 7208 10 00、 7208 25 00、7208 26 00、7208 27 00、7208 36 00、7208 37 00、7208 38 00、7208 39 00、7208 40 00、7208 52 10、7208 52 99、7208 53 10、7208 53 90、7208 54 00、7211 13 00、7211 14 00、7211 19 00、ex 7225 19 10 (TARIC code 7225191090)、7225 30 90、ex 7225 40 60 (TARIC code 7225406090)、7225 40 90、ex 7226 19 10 (TARIC codes 7226191091及7226191095)、7226 91 91 及 7226 91 99。 本案公告內容請詳歐盟公報: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PDF/?uri=CELEX:52022XC0405(01)&from=EN。
A:資料來源:歐盟111年4月5日第C150號公報 查歐盟前自106年4月7日起續對自中國進口之膠板材課徵反傾銷稅(Commission Implementing Regulation (EU) 2017/648),嗣因歐盟國內產業於110年12月16日提出申請,主張該措施屆期後可能造成持續傾銷及國內產業再度受損,歐盟執委會爰於111年4月5日公告展開落日複查,預定於12個月至15個月內完成調查,所涉產品歐盟稅號為CN code ex 4412 31 10 (TARIC code 4412 31 10 10)。 本案公告內容請詳歐盟公報: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PDF/?uri=CELEX:52022XC0405(02)&from=EN。
A: 依據標普全球(S&P Global)本(2022)年4月5日發布「採購經理指數」(PMI)調查報告顯示,新加坡3月整體經濟PMI為52.9,較2月增加0.4。星國私部門經濟領域連續16個月擴張,3月份的擴張速度稍微加快,惟俄烏情勢和成本上漲等因素致使企業對未來一年的前景轉為悲觀。 在需求強勁成長的支持下,3月產出亦持續增長,但兩者的擴張速度皆減緩。從個別產業來看,星國房地產業和商業服務業的成長在3月最為強勁。儘管較高運輸成本和延誤等因素影響國外客戶的需求,但整體而言,外國對星國本地商品和服務的需求持續增加。 由於新冠疫情蔓延及相關隔離規定,加上需求成長放緩,企業的聘僱活動再度下降。相關數據顯示,建築公司的員工減少幅度最大。除了企業聘僱活動和採購活動減少外,交貨時間持續延長、俄烏戰爭和新冠疫情衝擊推高成本等因素,導致商業信心急劇下跌。面對這些負面衝擊,受訪星國企業對未來12個月的前景表示擔憂,也是自2020年8月以來首次表示悲觀。 據標普全球經濟指標副總監潘婧怡表示,需求和產出的成長速度放緩,以及商業信心轉為悲觀,反映俄烏情勢等近期事件帶來負面衝擊。對於易受全球影響的高貿易依存度經濟體,供應鏈和價格壓力明顯惡化,未來幾個月可能持續為私營企業帶來壓力。此外, 3月份的原物料、燃料、運輸成本以及員工薪資均上漲,私營企業持續將成本負擔轉嫁給客戶,銷售價格調漲速度創有史以來最快。
A: 新加坡國會本(2022)年4月5日三讀通過新制定的「金融服務與市場法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將強化金融業的監管和執法架構,以及因應金融市場數位化和轉型所帶來的新監管挑戰。今後金管局可擴大發布禁令的對象和禁令涵蓋的活動範圍,防範「數位代幣服務供應商」(digital token service providers)洗錢和進行恐怖主義融資的相關法規也列入新法案。 新加坡貿工部兼文化、社區及青年部政務部長陳聖輝4月4日在星國國會二讀該法案時表示,近年來,金融業出現重大變化,必須確保金管局能跟上發展步伐,具有促進新產品和服務發展的工具,同時管控相關風險。金管局目前的權力有限,只能根據現有的財務顧問法令、證券與期貨法令和保險法令,向交易代表和保險經紀等特定人員發出禁令;有些在金融業任職的人員不在範圍內,如銀行經理。新法案將整合及擴大金管局發出禁令的權力,除了擴大得以發布禁令的對象,也擴大禁令涵蓋的活動,包括付款服務和其他重要金融業活動。此外,新法亦將目前在星國創立的數位代幣服務供應商增列為管制對象,惟倘其未在新加坡本地提供服務,則不受防止洗錢和恐怖主義融資法規監管。 新法案亦整合金管局在各項法令下,對科技風險管理實施管制要求的權力,每項違規的最高罰金上調至100萬星幣(約74萬美元)。未來金融機構若遭遇嚴重網路攻擊,或自動提款機和線上交易中斷等基本金融服務受到干擾時,可能因數項違規而面臨高於100萬星幣(約74萬美元)的罰款。 金融服務與市場法案也將為獲准進行糾紛調解機構中的調解員、仲裁員和職員提供法定保護,使其免受法律追究。但是,若其行為涉及刻意失當、疏忽、欺詐或貪汙,則仍須負相關責任。
A:捷克媒體Expats.cz本(2022)年4月4日報導, Apple將在布拉格成立新的專家團隊,進一步開發iOS及MacOS作業系統,未來可運用於Apple全系列產品,該團隊將另立部門,名稱為CoreOS。 Apple正招募作業系統核心開發經理、工程師及程式設計師,有興趣者須對作業系統開發之資訊科技有詳盡的知識背景。該團隊人員將與英特爾(Intel) 與ARM等晶片廠密切合作,為Apple的iPhone、iPad、Mac、手錶及其他裝置產品開發專屬晶片。 Apple於2009年於捷克登記設立辦公室, 2013年起開始軟體開發業務。於捷克設立分公司之科技巨擘不只有Apple,Google、微軟、及IBM皆在捷克設立據點,說明捷克的科技實力。
A:新聞來源:韓國企劃財政部(2022年4月5日) 一、韓國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部長洪楠基於本(111)年4月5日召開「物價相關部會部長會議」時表示,韓國政府為減輕能源及原物料價格飆漲等外部風險因素對國內之衝擊,提前預防通貨膨脹預期心理造成物價不穩定,爰實施大幅調降燃料稅、暫時發放受柴油油價變動影響之相關補助、調降LPG之銷售稅金等多項措施,期以減輕油價上漲造成之影響。 二、本次會議中決定: 1、調降燃料稅:本年5月至7月間燃料稅將調降30%,倘以每天平均行駛40公里,每公升約行駛10公里之汽車所需汽油費推算,每個月預計可減少30,000韓元(約新台幣707元)之油費。政府將提供獎勵計畫,呼籲各大直營加油站及煉油合作參與降價。另液化天然氣(LNG)配額內關稅自2%暫時調降為0%之適用期間將再延長3個月,至7月底(於2021年10月暫時調降為0%,原適用至本年4月底)。 調降LPG之銷售稅:暫時調降LPG之銷售稅30%,5月至7月份間,每公升之銷售稅將調降12韓元(約新台幣0.28元),以協助使用LPG最多之計程車及小型商家維持生計。 暫時發放柴油油價變動補助:為減輕大眾交通及物流業者因柴油價格上漲增加之費用負擔,將增加發放受柴油油價變動影響之相關補助。超出每公升基準價格1,850韓元(約新台幣43元)時,超出之金額將補助50%。 三、洪副總理另強調,以全球目前之局勢,短期內物價可能持續上漲,物價問題極為嚴重,但政府仍將在政權交接期間,嚴密管控物價動向,施展可穩定物價之所有政策力量。
A:綜合美媒及全球風能協會新聞資料,全球風能協會(GWEC)4月4日公布2022年全球風能報告,指出2021年全球風電產業裝置容量顯著成長,然各國仍需大幅新增裝置容量,提高風電產能,以實現淨零排放目標。 2021年全球風電新增裝置容量為93.6GW,略低於2020 年95.3GW,累計容量達837GW,較前一年同期增長12%,為有史以來增長第二高的年度;其中離岸風電新增裝置容量21.1GW創新高,較前一年增長3倍以上;而陸上風電新增容量為72.5GW,低於2020 年88.4GW,主因為中國及美國新增量減少,然歐洲、拉丁美洲、非洲與中東新增容量均創新高。 GWEC表示,全球風電裝置須於10年內較2021年94GW增長4倍,才可實現2050 年淨零排放目標,並呼籲各國須更積極制定新的能源政策,簡化許可相關程序、建立更強大國際監管框架,以因應大宗商品與關鍵礦物競爭加劇。
A:綜合美媒4月5日報導,美國Amazon 公司正加快其Kuiper網路衛星計畫,預計耗資數十億美元,規劃5年內進行多達83次火箭發射,以加強與Space X的 Starlink高速網路服務的競爭。 Amazon本日宣布與Arianespace公司、藍源公司(Blue Origin)及聯合發射聯盟(ULA)簽署史上最大規模的火箭發射合約,其中聯合發射聯盟發射38次、Arianespace 18次、藍源公司則為12次,另藍源可進行15次額外發射,該公司並未透漏合約實際金額及確切發射時程。Amazon去年另與ULA簽訂9次衛星發射合約。 Amazon於2020年獲美國FCC核准可佈署3,236顆低地球軌道衛星,然按FCC授權規定,其須於2026年7月前發射衛星至少半數,2029年7月前須發射至少90%,惟該公司迄未發射任何衛星,遲至本年第4季將由先前已簽署合約的ABL Space Systems公司發射2顆原型衛星。
A:法國費加洛報(Le Figaro)本(4)月5日報導,法國運動用品零售龍頭迪卡儂(Decathlon)去(2021)年銷售總額達138 億歐元,其中法國國內市場占其營業額的四分之一。不僅在法銷售成長 18%,全球銷售更大幅成長21%,各國市場均有盈利,去年淨利達 9.13 億歐元。 全球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數度封城措施意外掀起運動健身之風潮,法國也不例外,造福運動用品市場業績,如迪卡儂競爭對手 Intersport 去年銷售額亦成長達 20%。時令入春後,健行、登山、露營等戶外運動及機自行車等活動均風靡盛行,面臨原物料短缺與物流運輸瓶頸等考驗,D集團亦能因時制宜,終能保有亮眼銷售業績。 D集團集中強化其網路商店最暢銷品目,尤其是自行車相關之存貨,其次為健身與健行用品。由於自有品牌產品之品質有口皆碑,造就其卓越品牌形象,為法國最受歡迎品牌排行榜之亞軍。此外,該集團近年亦順應潮流,轉型成功,利用靈活快捷之網路銷售使其在疫情下逆勢成長,去年其電子商務佔在法銷售額 20%,是 2019 年的三倍。為加速發展電商業務,該集團去年亦另推出以國際品牌為主之銷售平台。 提供多元化服務,則是該集團另一成功關鍵。例如,推出運動用品租用會員制,最初僅限於兒童自行車,迅速擴展到健身用品與成人城市自行車;周邊維修與二手商品業務日益茁壯,十分之九的門市均有提供。此外,更進軍旅遊領域,自去年 9 月起,提供個人化運動旅遊行程訂購平台,並開發健行步道路線的APP等,去年多項新興服務項目均蓬勃發展,成長幅度超越其原始零售業務。
A:一、根據本處駐在國媒體報導,由於民眾不滿物價持續攀升,秘魯卡車公會於3月28日率先就油價問題展開全國性大罷工,抗爭活動在全國多處演變為暴力抗爭,期間已有4人死亡、20餘人遭逮捕。政府為免事態擴大,於昨(4)日深夜臨時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並強制首都利馬及Callao兩地區隔(5)日實施宵禁一日限制人員移動。 二、本次抗爭主要源自通貨膨脹高漲的問題,其中秘魯去年通膨已達6.82%,為近十年來最高,而受到烏俄戰爭影響,今年預期將漲至7.45%。至於油價方面,近來已漲30%,卡車公會因此率先發難。為平息抗議,秘魯政府雖已於上周末決定透過取消燃料稅等方式以調降價格,惟隨時間演變抗議規模卻不斷擴大,該協議已無法滿足所有抗議團體,在秘魯各地區爆發多起暴力事件,包括焚燒高速公路收費站、搶劫商店,以及大規模警民衝突等。 三、媒體稱,Pedro Castillo左翼政府上台8個月來政局動盪,行政及立法部門衝突不斷,上週渠才在國會彈劾案中逃過一劫,此刻則面臨執政來首次大規模抗議事件,將考驗其危機處理能力。目前C總統的支持率僅剩25%,C總統雖已承諾調高基本薪資10%至1,025索爾(約332美元)及管控基本物資價格等措施,惟此並無法解決「非正規勞動」的問題,而此刻更係面對其主要票倉(農民及低收入戶)之抗爭,倘處理不當,勢必再次危及其執政權。 四、至於本日對首都地區執行之宵禁決定,因通知時間為半夜,看似臨時起意之決策令多方詬病,再次顯現政府無能管理之跡象,令國會及商界大作文章,相關進展有待進一步觀察。
A:美國(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平價電動車目前主要集中在中國市場。中國本土品牌及主要汽車製造商提供續航里程有限的小型低配電動車。例如,通用汽車的中國五菱品牌成功銷售一款價格低廉的電動車宏光MINI,售價約5,000美元。特斯拉(Tesla)執行長Elon Musk曾表示,該公司為推廣電動車最終希望推出平價車型。近期在美國和歐洲推出的電動車售價昂貴,而且銷量不大,僅特斯拉的幾款電動車例外,特斯拉在電動車市場的銷量遙遙領先。 通用汽車近期推出一款售價超過10萬美元的GMC Hummer電動皮卡。該公司計畫於2023年在美國推出一款Equinox電動休旅車,起售價格約3萬美元。通用汽車負責電動車和自動駕駛汽車的副總裁Ken Morris表示,與本田合作的計畫未來將推出一款更小、價格也更低的休旅車,優點是將售價降到一個較低的水準,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戶和擴大銷量。 本田汽車計劃未來有兩款電動車將裝載通用汽車Ultium系統,其中Honda Prologue定於2024年初上市,另一款是本田旗下高級品牌Acura休旅車。兩家車廠聯合採購零組件及標準化工廠設備應可壓低成本,並能夠提供價格實惠的電動車。本田汽車美國分公司負責企業營運執行副總裁Rick Schostek表示,未來這些電動車將利用本田現有工廠和勞動力進行生產。 為控制成本,其他車廠也已經在電動車計畫展開合作。Subaru的Solterra休旅車是與豐田汽車(Toyota)合作開發,預計本年底在美國上市。福特汽車正計劃利用德國福斯汽車(Volkswagen)提供的技術,為歐洲市場打造兩款電動車。
A: 據美國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 主要汽車製造商紛紛公布2022年第一季美國銷售量,因經銷商庫存持續短缺,車廠業績均有所下降。汽車業者及經銷商表示,潛在需求依然強勁,多數新車和皮卡車幾乎一上市就被搶購一空。但供應鏈干擾持續影響車廠產出,限制汽車公司為經銷商補貨和完成購車訂單速度。 2022年第一季,豐田汽車保持在美國銷量領先地位,其次為通用汽車,但兩家都公布銷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達兩位數字。豐田汽車2022年第一季美國銷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近15%,通用汽車下降約20%。 其他亞洲汽車公司方面,日產汽車公布第一季美國銷量下降近30%、現代汽車下降4%,本田汽車下降23%。旗下擁有Jeep、Ram和其他美國汽車品牌的全球汽車公司Stellantis第一季美國銷量下降14%。 特斯拉於今年第一季在全球交運31萬輛電動車,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約68%。特斯拉正在擴大產能,以滿足不斷增加的需求,該公司試圖保持平均50%的交運量增速。
A: 美國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通用汽車(GM)和本田汽車(Honda)計劃共同開發一系列平價電動車,深化戰略合作關係。此係美國和日本車廠之間最新聯合開發電動車的技術合作。 通用和本田汽車於4月5日表示,兩家公司將在基礎技術方面展開合作,這些技術用於生產為北美、南美及中國等市場推出數款電動車,包括休旅車。首款車型要到2027年才能上市,在美國售價可能低於3萬美元。 兩家汽車製造商將分攤研發費用並合作降低電池成本,電池是電動車最昂貴的零件,此策略將使雙方能夠在全球量產電動車的同時也可壓低售價。 汽車製造商除併購或交叉持股交易外,也越來越多地在工程計畫上展開合作,以因應開發電動車及其他先進技術的高昂成本。電動車相對較高的價格,仍然是推廣電動車的一個關鍵障礙。據研究網站Edmunds.com數據顯示,美國電動車平均售價約6萬美元,相比之下,所有汽車平均售價約4.5萬美元。電動車動力所需的大型電池占一台車總成本約三分之一。
A: 據美國electronic360報導,美國CHIPS法案將提供520億美元用於投資美國國內晶片製造和研究。該法案旨在通過提升美國科技領先地位以提高美國競爭力。目前,台積電及三星電子均呼籲美國政府讓外資企業也能同享此激勵措施。 面對持續2年的晶片荒以及因疫情導致的供應鏈問題,美國參、眾議院都相繼通過扶植本土半導體產業的「創造對生產半導體有益的激勵措施(Creating Helpful Incentives to Produce Semiconductors)」CHIPS法案,補助金額高達520億美元。此前,美國本土企業英特爾(Intel)及美光(Micron)公司均建議美國納稅人的錢,應該只資助本國產業,但目前在美國投資大筆金額建廠的臺灣台積電及韓國三星電子,也都呼籲美國政府讓外資企業也能同享政府的激勵措施。 英特爾執行長Pat Gelsinger及美光執行長Sanjay Mehrotra近期曾呼籲,美國政府應該補貼國內半導體製造,而不是對中國或歐洲等的投資給予補貼。英特爾在俄亥俄州1,000億美元投資將取決於CHIPS法案的支持度,美光也計劃在未來十年內投資1,500億美元在晶片製造上。
A: 據美國electronic360報導,美國商務部長Gina Raimondo曾表示,晶片短缺情況緊急,並呼籲美國政府必須減少對台灣、韓國等國家的晶片依賴,而要做到此點,就必須在美國製造更多晶片。目前全球絕大多數晶片生產都在亞洲。1990年,美國晶片製造佔全球37%,但根據2021年半導體產業協會報告,現今已降至12%。 全球前2大晶圓代工廠台積電與三星電子,目前均在美國投入上百億美元建廠計畫。台積電將斥資120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目標於2024年以5奈米製程量產晶片。三星耗資170億美元在德州設廠,目標同樣於2年後投入生產。英特爾則宣布投入200億美元在俄亥俄州打造半導體生產基地,並在亞利桑那州增建2座晶圓廠以提升產能。 根據 DigiTimes Asia的一份新報告,倘無政府補貼和支持,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晶圓廠投入營運時,可能無法產生利潤。台積電表示,CHIPS 法案應該對半導體生態系統中,任何能夠增強美國供應鏈彈性的公司都有資格申請,並獲得此類激勵措施。三星也呼應台積電,要求讓國外晶片廠同享激勵措施。三星表示,美國政府應該確保所有符合資格企業,不論來自哪一國都能有機會爭取美國資金,並享有公平的競爭環境。 拜登政府把擴大美國本土晶片產能視為優先計劃,以確保供應無虞。CHIPS法案作為美國競爭法案的一部分,美國參、眾議院均已通過該法案,惟具體執行修款存在差異,尚仍需兩院進行討論和解決。
A: 據美國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總部位於加州的電動車製造商Rivian正在快速成長,根據該公司近期提交的2021年年度報告,其員工人數迅速增加,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擁有10,422名員工。 Rivian於2021年11月首次公開募股(IPO)獲得近120億美元資金。該公司亦獲得福特汽車及亞馬遜等重量級公司支持。Rivian於2019年年底擁有1,277名員工、2020年年底為3,178人及截至2021年6月30日為6,274人。Rivian在2021年共交運920輛電動車,其中909輛是在第4季交運。 與電動車領域領先者特斯拉的99,290名員工、福特汽車18.3萬名員工及通用汽車15.7萬名員工相比,此一數字可能相形見絀。但Rivian員工人數去年成長逾兩倍,而特斯拉員工人數成長約40%、通用員工人數小幅成長1%多、福特員工人數則下降近2%。
A:美國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美國太陽能產業協會(Solar Energy Industries Association)主席Abigail Ross Hopper則表示,徵收新關稅將使拜登政府實現清潔能源轉型目標多了一個障礙。太陽能板價格不斷攀升,開發計畫將遭到延遲及取消不斷增加的衝擊,此關稅措施將對美國太陽能市場產生破壞性影響。美國再生能源委員會(American Council on Renewable Energy)表示,上述調查將抑制太陽能產業的投資,並導致裁員失業。 美國能源部於2021年9月曾表示,到2035年太陽能可為美國提供40%電力。拜登政府一方面要振興美國的太陽能板製造產業,以確保國內供應,另一方面也希望加速向清潔能源轉型,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此項中國太陽能板的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於2012年由歐巴馬政府主政時期首次執行,該政策對一些中國太陽能公司徵收50%至250%關稅。調查可能將這些關稅擴大到來自中國的零組件、在柬埔寨、馬來西亞或越南完成的太陽能板和零件等。川普政府在2018年單獨就太陽能產業徵收全球性關稅,而拜登政府也延續這些加徵關稅措施,但商務部為解決國內生產商和國內安裝商之間利益衝突,將無需繳納關稅的太陽能板進口數量增加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