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汶萊內政部長丕顯阿布巴卡頃宣布,自4月1日起將放寬透過航空入境措施重啟綠色通道,惟入境仍須進行新冠檢測與隔離。綠色通道名單的國家有澳洲、柬埔寨、中國大陸、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僅限航空)、紐西蘭、新加坡、英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及沙烏地阿拉伯。 來自綠色通道名單國家的外籍旅客,無需申請入境旅遊許可證,但仍需遵守現有的入境規定,如仍需申請工作簽證、家屬簽證、訪問簽證(對於需要入境簽證的任何外國人),或專業和商務訪問簽證等。此外,亦須完成冠病疫苗接種。自綠色通道國家抵達國境旅客,出發前2天仍須進行RT-PCR檢測或出發前1天進行有認證的ART檢測,抵境日進行RT-PCR檢測及ART檢測,第2天和第3天進行ART檢測,結果透過汶萊衛生部的「BruHealth」App呈報。抵達汶萊後,可在各自的住宅或酒店進行隔離,直到抵境的RT-PCR檢測呈陰性報告出爐。 未列入綠色通道名單國家的外籍旅客,須申請入境旅遊許可證(Entry Travel Pass)。出發前2天須進行RT-PCR檢測或出發前1天進行有證書ART檢測,抵境日進行ART檢測,並接受5天的隔離期限。在第5天時進行RT-PCR檢測,一旦檢測結果確認為陰性,即可完成隔離。 入境旅客無論是公民、永久居民或外籍人士皆須在出發至汶萊前,透過線上入境汶萊電子健康申報表登記居住地址,並提供他們的健康資訊,例如疫苗接種狀態、冠病檢測結果和旅行資訊。入境旅客仍需支付抵達汶萊時進行的冠病檢測費用。至於曾感染冠病者(綠色通道或非綠色通道清單國家),倘可提供證明(例如90天的確診冠病康復證明),在出發前可豁免進行RT-PCR檢測。他們只須在抵境時接受ART檢測。同時也不必履行抵境後的隔離。在汶萊停留90天的外籍人士須購買擁有冠病保障的旅遊保險。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出處:NIS News Bulletin, 2022/03/30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政府向眾議院提交新冠復甦基金提案 荷蘭NIS News Bulletin報導,荷蘭政府於3月28日向眾議院提交 39 個項目的提案,希望獲得歐盟新冠復甦基金。荷蘭是唯一一個尚未向歐盟提交計畫清單的國家,希望能在 8 月 1 日前提交至歐盟。 歐盟成員國已同意設立 7500 億歐元的新冠復甦基金,最初,荷蘭可獲得 58 億歐元,但由於荷蘭經濟表現超過預期,因此可能會下調至 47 億歐元。 荷蘭政府計劃在永續能源、量子技術和人工智慧等領域進行投資,此外,減少氮排放、醫療保健和教育投資亦為計畫重點。荷蘭財政部長 Sigrid Kaag 表示,上述計畫總共將耗資 77 億歐元,不能全仰賴歐盟資金來實現,因此先提交給眾議院決定優先順序。 由於獲得歐盟新冠復甦基金,亦須提出改革方案,荷蘭政府提出的 改革建議包括能源稅、機票稅、汽車稅、打擊逃漏稅、取消父母贈與小孩10萬歐元購屋資金免稅額等。
A:綜合美媒報導,美國FDA於3月29日核准50歲以上民眾及免疫系統嚴重受損者可接種輝瑞/BNT或莫納德新冠疫苗「第2劑加強劑」,然須與第1劑加強劑施打時間相隔至少4個月;美國CDC並於同日稍晚建議符合資格民眾可接種新冠加強劑,以提高對新冠病毒的防護力。 美國FDA指出,以色列研究顯示施打第4劑的60-100歲年長者,可較施打3劑年長者降低死亡率78%,爰繼以色列及瑞典等國建議年長者或高危險族群施打第2劑加強劑。另美國CDC研究顯示,施打1劑嬌生疫苗加1劑mRNA新冠疫苗住院預防率為78%,施打3劑mRNA新冠疫苗則可達90%。
A:綜合美媒3月30日報導,美國液化天然氣(LNG)出口持續增長,去年12月成為全球最大LNG出口國,美國拜登總統上週承諾未來數年將供應歐洲更多LNG,然美國國內天然氣庫存已低,並推升天然氣價格上漲。 美國天然氣價格因烏俄戰爭暴漲,歐洲急需降低對俄羅斯能源依賴,美國本年4月交割的天然氣期貨價格近日已勁揚至每 MMBtu 5.336美元,較1年前高出2倍以上,本年迄今價格則已增長43%。 去年全球天候嚴寒耗盡庫存、近期烏俄戰爭亦推升需求提高價格,另美國生產商對過度鑽探導致價格與利潤下滑持謹慎態度。據美國能源資訊局(EIA)統計,美國天然氣產量雖超過疫情前水準,惟目前全美48州儲備較5年同期平均水準低17%。 天然氣價格上漲亦助長通膨情況,推升塑料、化肥、混凝土及鋼鐵等製造成本,並造成冬季電費與暖氣費高漲,例如聯合愛迪生公司已通知大紐約地區用戶將提高電費及瓦斯費。
A:出處:NIS News Bulletin, 2022/03/30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2024 年起荷蘭將禁用一次性塑膠杯或餐具 荷蘭NIS News Bulletin報導,荷蘭環境部長 Vivianne Heijnen 於3月29日致函眾議院表示,從 2024 年起,辦公室、酒吧、餐館或活動場合將禁用一次性塑膠杯或餐具。 惟醫療機構除外,將可繼續使用某些一次性塑膠杯和餐盒,但前提是必須其中的 75-90% 屬於高質量回收。 Heijnen 部長表示,外帶與現場使用的消費規則有所區分,外帶消費將提早在 2023 年 7 月引入新的規則,屆時將對一次性塑膠杯和容器收取附加費,此亦適用於經常用來裝咖啡的紙杯,因為紙杯表面有一層塑膠。 換言之,從 2023 年 7 月起,將禁止免費提供一次性塑膠杯和食品容器,店家則可自行決定一次性塑膠杯或餐具的附加費。僅100% 紙質和其他不含塑膠的一次性包裝將繼續免費用於外賣包裝。 此外,從 2023 年起,清理街道、溝渠、河流和自然保護區的塑膠垃圾費將由該類塑膠品生產者支付,所得將分配給清理塑膠垃圾的地方政府。 Heijnen 部長表示,這些措施源於歐盟的一次性塑膠指令,其要求歐盟會員國必須在 2026 年前,較 2022 年大幅且持續地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杯和食品包裝。
A: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2)年3月31日報導,星國簡化的「疫苗接種者旅遊架構」(簡稱VTF)將於4月1日起生效,已完成疫苗接種的航空和海路旅客,只須在出發前48小時內進行新冠病毒檢測,入境星國後不必再進行檢測和隔離。星國也不再限制入境的旅客人數,旅客能搭乘任何航班入境。樟宜機場集團、新加坡航空公司集團和新翔集團等航空業者都在積極招聘,提前做好準備。 樟宜機場本年1月和2月的乘客量已達142萬人次,相當於去年全年305萬3,000人次的46%。目前,樟宜機場每週航班超過2,800趟,航班趟次已恢復到2019年同期37%以上。樟宜機場集團表示,T1和T3的公共區域去年9月重新對外開放後,訪客人次至今增加超過50%。公共區域近90%的商店,及T1和T3過境大廳約65%的商店也已恢復運作。 新加坡交通部長易華仁表示,過去兩年,航空業因疫情關係流失33%到50%的員工。目前的員工規模約為疫情前的66%至75%,應足以應付預估增加的旅客數量。航空業者進行招聘的同時,也應培訓職員,確保熟悉運作,尤其一些運作因疫情而有實質變化。新加坡樟宜機場第一航廈(T1)和第三航廈(T3)仍是接待旅客的主要通道。隨著新加坡為下一階段的旅遊復甦做準備,第二航廈(T2)本年將逐步恢復運作。 此外,易華仁部長強調,新加坡進一步開放邊境,強化與世界連結,但與此同時,絕對不能放鬆警戒。學習與新冠病毒共存,但也要謹記所需的安全防範。隨著政府放寬防疫限制措施,樟宜機場也將陸續做出調整,包括取消分區安排,不再限制抵境廳的接機人數,允許旅客乘搭公共交通前往目的地等。但若有必要,機場準備好落實額外的安全措施。
A:根據緬甸海關總局發佈,緬中邊境貿易站木姐和清水河貿易站從2022年4月1日起全面實行緬甸自動貨物清關系統(Myanmar Automated Cargo Clearance System-MACCS),貨物清關將更加快捷。 緬甸海關總局爲了推進邊境貿易高效率的運行,於2016年11月開始,首先在仰光港口實行了MACCS清關系統。2018年6月,與泰國相近的苗瓦迪貿易站中投入使用。將來木姐和清水河貿易站使用自動貨物清關系統後,將極大的促進與便利貿易日常工作事務。 緬甸自動貨物清關系統的使用,將會與貿易商連接,對進出口執照申請、貨物提取、關稅、安全檢查等所有方面的稅務執行工作。
A:在當前小預算年度(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截至3月18日,緬甸邊境貿易總額已達到31.8億美元,較上一財年同期的56.23億美元減少24.4億美元。在此期間,緬甸邊境貿易出口額為23.3億美元,而進口額為8.28億美元。 緬甸與中國、泰國、孟加拉及印度等鄰國的邊境貿易中,以苗瓦迪(Myawaddy)邊境的邊境貿易值最高,總額為11.9億美元,其次是提基(Hteekhee)逾9.16億美元。緬甸主要出口農產品、動物產品、水產品、礦產、林產品、製造業產品等,而資本貨物、中間產品及消費品則進口到緬甸。
A:商務部於2022年3月29日發佈第5/2022號進出口相關新聞資訊,公布新增自國外輸入須申請進口許可證之1,131項貨品稅則號列(HS.Code)清單。 上列新聞資訊根據2017年緬甸海關稅則(2017 Customs Tariff of Myanmar),新增536項貨品(稅則號6碼)或1,131項貨品(稅則號10碼),包括酵母、食品、寵物糧食、染料、肥皂原料、染色劑、化學品、動物皮革原料、亞麻纖維、尼龍線、各種紡織纖維、機器、電動馬達、發電機、電機及其零件等貨品,規定自2022年5月1日起須申請進口許可證。 商務部已分別於2020年10月22日、2021年11月9日、2022年1月25日及2022年3月1日公布第68/2020號公告、第18/2021號、第1/2022號及第2/2022號新聞資訊,宣布稅則號列10碼之3,931項貨品、3,070項貨品、826項貨品及141項貨品須申請進口許可證,此次再新增1,131項。新增之1,131項貨品,不論自海運、航運及邊境進口,須自2022年5月1日起依照規定申請進口許可證後方允許進口。並聲明新增之1,131項貨品的稅則號清單,將按照進出口法再佈公告。詳細稅則號列清單可參考商務部官網:(https://www.commerce.gov.mm/sites/default/files/Bulletin%205-2022%20.pdf)。
A:路透社報導,挪威電信公司Telenor於3月25日宣布交易完成時表示,該公司將在未來5年內收到出售緬甸業務的所得款。Telenor在2021年5月將其緬甸業務的價值減記65億克朗(7.51)億美元,隨後表示將以1.05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黎巴嫩投資公司M1及緬甸當地公司Shwe Byain Phyu。Telenor已收到5,000萬美元。剩餘的5,500 萬美元將在未來5年內分期支付。Telenor於3月中旬獲得緬甸政府的批准,該公司表示,因為緬甸當地法律與歐洲法律相衝突,公司須撤出緬甸,以堅持對人權及負責任的企業的價值觀。該公司表示,由於對其先前入帳的項目進行重新分類,Telenor將在其第1季的帳目登錄約8億克朗的累計虧損,此外,因Telenor緬甸的關帳還將造成負現金流15億克朗。 該出售案係因去年緬甸軍方接管政權,部分緬甸民權組織及挪威政界人士擔心緬甸政府的將控制1,800萬人的數據資料。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商務部的統計,在當前小預算年度(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截至3月18日,緬甸的海運貿易額飆升至115.9億美元,較上一財年同期的93億美元大幅增加22.75億美元。海運出口額為51.7億美元,進口額為64.16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進出口均有所增長。商務部的統計顯示,在2020-21財年295億美元的總貿易價值中,緬甸的海運貿易值為198億美元。 緬甸出口農產品、漁業產品、礦產、牲畜、林產品、工業製成品等產品,而進口資本品、消費品及工業原料。緬甸目前有9個港口從事海運貿易。仰光港是緬甸海運貿易的主要門戶,包括仰光的內碼頭及外迪拉瓦港。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緬甸海關發布的統計,緬甸與主要進口國中國間的防疫措施跨境限制,導致過去5個半月裡,農產品出口類別衰退近20%。在當前小預算年度(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截至3月18日,農產品出口價值縮水至21.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27.1億美元大幅減少5.413億美元。在2020-21財年,雖然其他出口類別的出口額呈下降趨勢,但農產品出口額卻猛增至46億美元。受COVID-19疫情影響,中國關閉中緬邊境站,海關法規變更,使今年農業出口大幅下降。目前,部分邊境站正在試運行經貿活動。 緬甸農產品主要出口到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孟加拉國、印度、印尼及斯里蘭卡。
A:宏都拉斯(現行)電價及電費調漲之情形如下: 現行費率:用戶每月使用電度,在50度電(含)以下之部分,每度電宏幣3.68元(約折合0.1484美元);50度電(不含)以上之部分,每度電宏幣4.79元(約折合0.1931美元)。 前開費率將自2022年4月1日起調漲。 調整後之費率:用戶每月使用電度,在50度電(含)以下之部分,每度電宏幣4.64元(約折合0.1871美元);50度電(不含)以上之部分,每度電宏幣6.03元(約折合0.2431美元)。 此次調整後,用戶每月使用50度電(含)以下之部分,瞬間調漲26.09%;而用戶使用超過50度電(不含)之部分,亦立即調漲25.89%。 平均調長約四分之一,幅度可謂極大。
A:哥倫比亞投資組合報(Portafolio)報導,國際原油價格近來劇烈波動,並突破每桶100美元的價格,惟哥國燃料用油價格穩定基金(FEPC)為保護消費者,穩定國內汽油和柴油價格,費率在本年 1 月至 3 月保持平穩,居拉丁美洲國家汽油價格第三便宜者(每加侖2.37美元),僅次於委內瑞拉(每加侖0.09美元)及玻利維亞(每加侖2.06美元)。 柴油部分則是拉丁美洲國家中第4低廉(每加侖2.33美元),排在委內瑞拉(每加侖0.09美元)、厄瓜多(每加侖1.9美元)及波利維亞(每加侖2.05美元)之後。
A:哥倫比亞投資組合報(Portafolio)報導,哥倫比亞Ecopetrol國營石油公司集團位於新加坡的Ecopetrol Trading Asia子公司向中國國有跨國公司中化集團公司出售9萬桶原油,象徵該公司在亞洲市場擴張之起點。亞洲市場目前是 Ecopetrol集團出口之主要目的地,該公司並將於2022年第2季於新加坡市設立辦事處。主要目標包括增加在中國和印度煉油市場之影響力、進一步增進對韓國和日本等國出口,並加強與東南亞國家之貿易關係。 2021年Ecopetrol集團每天向亞洲出口約22萬桶原油,約占其國外銷售額的59%,主要出口市場為中國、印度和文萊等。
A:哥倫比亞憲法法院批准了哥倫比亞、秘魯、厄瓜多與英國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此協定是為了英國脫歐後,雙方國家能續保有2013年與歐盟所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優惠。 哥國商工暨觀光部表示,該協定的提出是為了保證在英國脫歐後,能與英國持續保有期之前在歐盟自由貿易協定(FTA)中之相同優惠。惟自英國脫歐後(2020年12月31日),英、哥兩國持續保有相關優惠,並無中斷。 哥倫比亞在 2021年出口至英國4.51 億美元,占哥國出口至歐洲貿易額10%,其中 68%為農牧產品,為哥國重要出口市場。另英國自2002年至2021年間,累計投資哥國超過226億美元。
A:「衣食住行」是人類日常生活中的四大基本需求。在今年,後三者的漲價潮已經令幾乎所有美國民眾印象深刻,而如今,擺在首位的「衣」類花銷,或許也將難逃此劫。 據財聯社報道,28日,美國洲際交易所(ICE)的棉花期貨合約一度觸及每磅1.41美元,為2011年5月以來最高水準,因天氣預報機構提供的資料顯示,德克薩斯州的乾旱狀況或日趨嚴重,可能導致供應緊張。 棉花期貨在過去三個交易日已上漲了近9.5%。分析人士指出,最近的飆升主要是由於德克薩斯州乾旱和烏克蘭衝突導致供應吃緊。就產量而言,德克薩斯州是美國棉花主產區,該州西北部產棉量約佔美國總產量的40%,美國則是世界第三大棉花生產國。研究機構Kedia Commodity主管Ajay Kedia指出,西德克薩斯州的乾旱狀況將對供應構成壓力。他表示,對天氣狀況的擔憂肯定會推動價格上漲,並預計棉花價格可能在未來幾個月繼續上漲至每磅1.53美元。 棉花的種植季通常為每年的3月至6月。本月早些時候,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發布的一份新報告預計,今年4月至6月間,包括德克薩斯州在內的美國西部大部分地區將面臨嚴重到異常的乾旱狀況。 Kedia警告稱,「如果情況繼續這樣發展下去,棉花價格甚至很有可能觸及2美元大關。」他表示,由於俄烏衝突以及原油和化肥價格的飆升,價格本身便一直在上漲。 全球領先市場分析公司IndexBox此前發布的報告預計,2022年全球棉花價格料將進一步攀升。儘管去年全球棉花產量已經達到了疫情前的高位水準,但眼下棉花市場供不應求的局面依然存在。 棉花是製作服裝最常見的天然纖維,因而棉花價格無疑也將給全球紡織品行業帶來壓力。 知名財經博客網站Zerohedge預計,如果棉花價格進一步飆升,再加上化肥和柴油等農業成本的上漲以及貨運成本的上升,服裝成本也將大幅走高。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2-03-30/%e7%be%8e%e6%a3%89%e8%8a%b1%e5%83%b9%e6%a0%bc%e5%89%b5%e5%8d%81%e5%b9%b4%e9%ab%98%e4%bd%8d-2/4003043
A:整個矽谷的失業率都在下降,但專家表示,該地區的復甦反映了社會不平等。根據「合資企業」矽谷區域研究所的一份新報告,南灣的失業率上個月降至 2.8%,比 COVID-19 大流行爆發前 2020 年 3 月的失業率降了 0.1個百分點。今年 1 月至 2 月期間,雇主增加了近 15,600 名工人,這是自去年夏天以來任何時期以來最大的一次就業增長。 「合資企業」總裁兼執行長漢考克 (Russell Hancock) 表示,人們正在招聘並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這是個好消息。但他警告說,這還不是全部。他表示,儘管我們說失業率回到了原來的水平,那是因為科技行業很好,表現不佳的是酒店、酒店、會議、活動、音樂會等行業。所有這些都還沒有恢復,其中一些可能不會恢復。 一些遭受重創的行業再次大量招聘。報告稱酒店業、教育和衛生服務業和建築業分別增加了大約 7,700 、6,000和3,400 個工作崗位,但這仍遠低於大流行前的水平。 漢考克說,這些行業在新冠疫情流行期間受到的打擊最為嚴重,因為與科技公司不同,大多數工人無法遠程辦公。他形容矽谷的經濟在疫情期間基本上一分為二,一個受苦,另一個繁榮。 他指出,儘管真實失業率為 2.8%,但仍有大量勞工失業,只是這一次它並沒有在整個經濟中分散得很薄,而是集中於某些領域。 波羅阿多(Palo Alto)加州經濟持續研究中心主任兼高級經濟學家利維(Stephen Levy)表示,矽谷有相當數量的人,大約 4萬人已經退出勞動力市場,他們沒有被計算在內作為失業者。 他表示,有相當多的人無法返回,或者選擇不返回勞動力市場,包括放棄找工作、轉向兒童保育或害怕重返工作崗位,「如果我們有這 8 萬個工作崗位,將更接近大流行前的水平。」 今年早些時候「合資企業」發布報告記錄南灣日益惡化的貧富差距,指出去年矽谷的收入中位數為 13.8 萬元,但大約 33% 的家庭,以及近一半的兒童,需要某種形式的政府、或社區援助來支付食物等基本需求。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2-03-30/%e7%9f%bd%e8%b0%b7%e5%a4%b1%e6%a5%ad%e7%8e%87%e4%b8%8b%e9%99%8d-%e9%83%a8%e4%bb%bd%e8%a1%8c%e6%a5%ad%e5%be%a9%e7%94%a6%e9%9b%a3-2/4003205
A:社交網絡巨頭Meta因遭遇荷蘭政府日益強烈的反對而擱置了在該國建設數據中心的計劃。 據財聯社報道,Meta表示,公司最初選擇荷蘭澤沃德地區建設數據中心,是受到當地政府、州政府和荷蘭國家政府盛情邀請的,當地的上一屆議會也已經批准了建設「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土地使用規劃。然而隨著政策轉向,這一規劃的命運也迅速出現了轉折。首先是在本月澤沃德地區議會改選中,此前的反對黨Leefbaar Zeewolde成功掌控多數,該黨派的競選方針中就包含反對該數據中心的訴求,主要的反對原因是環境因素和該項目與荷蘭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違背。 今年二月,荷蘭政府曾宣布在未來九個月內停止審批所有佔地10公頃以上的數據中心項目。作為對比,Meta的數據中心項目計劃佔地達到166公頃,規劃中將完全使用綠色能源,耗電量預期為1.38兆瓦時。 荷蘭住宅、空間計劃及環境部長德揚當時也解釋稱,本國的可用土地不多,以及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將「不成比例地」消耗可再生能源是這一決策背後的擔憂。許多當地抗議者也明確表示,不希望荷蘭有限的可再生能源供應被跨國公司大量消耗。 Meta發言人也在29日回應稱,公司堅信要成為好鄰居,鑒於目前的情況,公司決定暫停在澤沃德地區的開發工作。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2-03-30/meta%e8%8d%b7%e8%98%ad%e6%95%b8%e6%93%9a%e4%b8%ad%e5%bf%83%e8%a8%88%e5%8a%83%e6%93%b1%e7%bd%ae-2/4003032
A:綜合美媒報導,美國商務部3月28日宣布將調查中國太陽能電池及模組製造商是否透過東南亞柬埔寨、泰國、越南及馬來西亞等4個國家非法規避美國關稅,美國太陽能開發商則反對調查認為將影響美國新太陽能開發計畫。 美國商務部調查係由美國太陽能製造商Auxin Solar Inc提出,Auxin公司指出,中國太陽能製造商未能對其在美國銷售產品公平定價,並將產能移轉到鄰近國家,規避美國對中國太陽能電池及模組課徵的反傾銷稅與反補貼稅,持續傷害美國製造業及勞工。美國商務部將有150天時間進行調查,倘上述指控屬實,相關關稅可能擴大到東南亞供應商,且追溯至調查啟動日。 美國太陽能開發商反對調查,美國清潔能源協會(American Clean Power Association)表示,本年美國約80%太陽能產品自前述國家進口,「可追溯」課徵關稅威脅新太陽能開發計畫,恐危及美國電網電力的可靠度,美國再生能源委員會(American Council on Renewable Energy)亦稱上述調查阻礙太陽能產業投資恐導致裁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