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2)年2月10日報導,星國「財富管理學院」(Wealth Management Institute)宣布將推出一系列新的「環境、社會與治理」(ESG)和永續金融相關課程,未來三年為超過1,000名專業人士和投資者提供培訓。 該學院在3月將推出應用ESG投資證書課程,幫助家族辦公室的專業人士和顧問掌握制定和執行ESG投資策略的工具和概念。未來也會為資產經理人、私人銀行從業員,以及下一代家族辦公室負責人等制定ESG課程等。此外,為配合該學院,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新加坡銀行與金融學院也列出12項永續金融業所需的技能,這些技能將適用於氣候變遷政策、碳市場、脫碳策略、永續投資管理和永續保險等領域。 星國副總理王瑞杰出席該學院新校園開幕式時指出,資產和財富管理是新加坡金融服務業的核心,支撐星國成為全球金融樞紐的地位,而培養人力資本是推動新加坡資產和財富管理領域成長的關鍵。金融專業人士需要掌握氣候變遷和永續發展趨勢,及其對各領域的衝擊的基本知識等新技能,以便展開永續金融相關工作,例如,資產經理人須有能力分析永續投資機會,並在投資方案中融入ESG元素。 星國財富管理學院由「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和「淡馬錫控股」(Temasek)於2003年設立,其為亞洲提供財富和資產管理培訓並進行相關研究。該學院成立之初,星國的總資產管理規模(AUM)為4,650億星幣(約3,462.60億美元),目前AMU已倍增至4.7兆星幣(約3.5兆美元)。擔任學院主席的GIC首席執行官林昭杰指出,新冠疫情、科技迅速發展、氣候變遷和地緣政治競爭等變化為財富管理領域帶來許多挑戰,但也創造機會。隨著星國邁向低碳社會,新加坡需要來自不同來源的資本,包括私人財富和機構資本,以推動綠色轉型進程。資產和財務管理專業人士肩負治理的角色,可為社會作出正面貢獻。

A:一、依據印尼財政部本(2022)年2月2日發布之第5/PMK.010/2022號部長令。 二、印尼政府為支持國家汽車工業部門,提高汽車零組件利用率,加速國內經濟復甦,印尼財政部去年3月1日起至去年12月底止,陸續推出購車減免奢侈稅措施。 三、為持續振興國內汽車產業,印尼財政部續於本年2月2日發布並實施第5/PMK.010/2022號部長令,自1月起在印尼購買之汽車如符合下列2要件,可減免奢侈稅:        (一) 汽車零件至少80%採購自印尼本地;        (二) 須為售價最多2億印尼盾(約1萬4千元美金)的汽車(包含四輪節能車),或售價2億印尼盾(約1萬4千美元)(不含)至2億5千萬印尼盾(約1萬7,500美元)(含)且汽缸容量不超過1,500 cc的汽車。 四、本項優惠方案暫定實施至本年9月止,倘為低成本綠能車(Low Cost Green Car, LCGC)減稅幅度每季遞減三分之一;倘非LCGC車,適用減免50%奢侈稅,詳述如下:        (一) 2022年1月至3月購買符合上述2要件之LCGC汽車免課奢侈稅。        (二) 2022年4月至6月購買符合上述2要件之LCGC汽車,可減免約66%奢侈稅。        (三) 2022年7月至9月購買符合上述2要件之LCGC汽車,可減免約33%奢侈稅。        (四) 2022年1月至3月購買符合上述2要件,倘非LCGC汽車,載客數少於10人(含司機)及汽缸容量為1,500cc的汽車,可減免50%奢侈稅。

A:一、依據印尼內政部本(111)年2月7日頒布之第9號部長令辦理。 二、據印尼內政部2月7日發布之最新命令,因應印尼本土Omicron變種病毒疫情爆發,爪哇島及峇里島除將持續實施社交距離限制(PPKM)(暫定實施至2月14日止),其中包括雅加達、萬隆、日惹及峇里島等41個區域社交距離限制(PPKM)層級將由第2級區提升為第3級區,而泗水則由第1級區提升為第2級區。相關規定要點摘整如次: (一) 辦公大樓及工廠居家辦公相關規定: 1. 第3級及第2級管制區:出口導向產業工廠生產部門如員工倘接受完整疫苗接種,可100%營運生產。 2. 第3級管制區:營造工程方面,如為公共工程建設項目,工地工人可100%到班施工;私人企業營造項目則由原本最多30人更改為最多50%到班。 (二) 購物中心、百貨公司及賣場: 1. 第3級管制區:購物中心、百貨公司及賣場人數限制為最大可容納人數之60%。其中購物中心及百貨公司營業時間至晚上9點;賣場至晚上8點。 2. 第2級管制區:購物中心、百貨公司及賣場人數限制為最大可容納人數之75%,其中購物中心及百貨公司營業時間至晚上9點;賣場至晚上8點。 (三) 餐廳: 1. 第3級管制區:原本內用為最大可容納人數之50%,修改為60%,用餐時間限制為1小時。 2. 第2級管制區:原本內用為最大可容納人數之50%,修改為75%。

A:日期:111年2月8日 來源: 金融評論報(AFR)、ABC New https://www.afr.com/companies/energy/rapidly-declining-costs-to-fuel-the-rise-of-hydrogen-20220208-p59upf https://www.afr.com/policy/energy-and-climate/early-coal-power-exit-demands-12-5b-transmission-spend-20211209-p59g35 據AFR報導,高盛和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本週二(2/8)公佈新氫能發展報告指出,由於市場供給增加,將推動電解槽成本的下降。美國投資銀行估計,2030 年每台電解槽的成本,可能較今下降 55% 至 65%。隨著電解槽價格的下降,高盛也看到因規模經濟,將促使清潔能成本下降的時間將提早到來。 報告估計,在有利發展地區,應用於長途重型公路運輸,2027年氫氣成本與柴油成本將達平價。 未來幾年澳大利亞燃煤發電機虧損的時間將加快,能源市場運營商預計燃煤發電機將在 2030 年大量退出,2043 年完全退出 NEM。在某些情況下,比以前預期的要快十年。 另ABC新聞報導指出澳洲發展氫能優勢包括:(1)土地幅員廣大適合開發太陽能光電及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以支持以水電解法產製綠氫。(2具備研發能量,可支應技術創新。(3)可以與亞洲能源出口伙伴國如日本、南韓、東協等國家合作產氫並替代油氣出口。  

A:日期:111年2月7日   來源:ABC News https://www.abc.net.au/news/2022-02-07/international-covid-borders-to-reopen-scott-morrison/100810580?utm_source=abc_new_web&utm_medium=content_shared$utm_campain=abc_news_web   https://www.abc.net.au/news/2022-02-07/australian-border-to-open-to-all-international-arrivals/100810762   在全國邊境關閉近兩年,澳洲內閣國家安全委員會昨(7)日同意結束關閉,將自2月 21日起開放接種過兩劑有效疫苗及持有簽證的外國遊客入境。總理莫里森表示,此決定是朝向恢復正常生活邁出的重要一步。     澳洲目前僅允許澳大利亞公民/永久居民及其家庭成員、持有豁免的國際學生、技術勞工、人道援助等,以及來自紐西蘭、新加坡、韓國、日本等旅遊泡泡國家旅客入境,總理宣布自本(111)年2月21日起將開放已完成兩劑疫苗接種之國際旅客入境,期吸引國際遊客,重振澳洲觀光旅遊業 內政部長安德魯斯(Karen Andrews)補充說明,未接種疫苗擬入境澳洲的旅客,則需提供醫療豁免,證明有醫療原因無法接種疫苗,並接受酒店隔離安排。 此外,鑑於全澳各州/領地之醫療量能各有不同,國際旅客入境時仍須遵守各州/領地之入境人數上限安排及相關檢疫要求。例如西澳州(WA)因醫護人員不足、醫院量能有限,相關入境安排將不同於新南威爾士州。 記者詢問需否接種三劑疫苗才能被視為完全接種疫苗乙節,莫里森總理回復略以,由於世界各地對第三季(加強劑)尚有爭論,澳洲首席醫療官認為兩劑就足夠,故答案是否定的。   根據AFR報導,受重創的航空旅遊業對解封並開放國際旅客入境事喜出望外,澳航(Quanta)、Flight Centre(旅行社)等旅遊股價應聲上揚,惟仍盼政府能於3月29日公布的預算可提撥相關重建資金。 澳大利亞旅遊出口委員會主席雪萊(Peter Shelley)表示,過去十多年來,旅遊業為澳洲經濟重大貢獻者,以2018-19 財政年度為例,該行業為澳大利亞創造超過600億澳元的收入,提供超過660,000 個工作機會。受疫情影響,重創旅遊業,政府有必要作出重大資金承諾以具體支持該行業之復甦。 貿易、觀光、投資部長Dan Tehan於今(8)日於接受ABC晨間新聞專訪時,問及如何在短時間內有效吸引國際觀光客來澳旅遊,協助產業復甦?T部長強調澳洲有許多知名旅遊景點,輔以相關促銷措施,必能吸引國際觀光旅客造訪回流。  

A:以國鼓勵創新及新創公司,發展利基型產業,扶植自駕車、人工智慧、數位醫療、量子科學等新興產業研究,以吸引國際企業至以國投資。我國主要出口項目為積體電路及電話機,自以色列進口光學精密計量儀器、積體電路及電機設備、機器及機械用具等。

A:卡達積極與鄰近阿拉伯各國以外之國家開展合作,亦加深卡達積極推動產業多元化發展,扶植石化、觀光、金融、零售及服務等產業。同時,持續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外商前往投資布局。我國主要自卡達進口天然氣及石油,長期處於貿易逆差。

A:阿聯大公國地處波斯灣及阿曼灣之間,與沙烏地阿拉伯、阿曼邊界緊鄰,位居歐亞非三大洲之間,位置適中,加上海空運輸設備齊全,營運效率亦較中東其它國家高,社會自由及開放程度較高,因此已發展成中東地區最大轉運中心,其轉口貿易市場涵蓋整個中東地區、印度次大陸、中亞獨立國協國家及非洲大陸,市場幅員廣大。

A:阿曼目前仍朝經濟多元化策略、改善投資環境措施等方向上進行。政府未來發展方向主要仍在積極吸引外資,期使產業能朝多元化方向發展,如製造業、觀光業及物流產業等,積極開發推展自由貿易區與資訊科技園區等,輔以經濟多元化,以及加強國營事業民營化等。

A:  科威特相關政策制定皆是以實現”New Kuwait 2035”為目標,除制定有”Kuwait National Development Plan, KNDP”之長期發展計畫,另亦制定每五年期的「五年經濟發展計畫」。計劃以7大支柱為目標:(1)提升全球定位、(2)強化基礎建設、(3)投資人力資本、(4)改善公共管理、(5)高品質醫療環境、(6)平衡經濟發展、(7)環保宜居國家。

A:巴林目前的發展目標在於推升整體經濟動能,主要措施有暫停徵收外勞雇用稅及對國有的海灣航空(Gulf Air)進行紓困;而降低青年失業率,提高國民素質,鼓勵新興產業及降低政府債務將是未來幾年最主要的挑戰。

A: 美國在秘魯投資及合作概況 (一)自1980年至2021年美國對秘魯累計投資總額約776.6億美元,為秘魯第三大投資來源國,僅次於西班牙(1,173億美元)及英國(893億美元),2021年投資金額為32.3億美元,主要投資領域為礦業(30%)、工業(28%)、金融業(14%)、能源(13%)。 (二) 秘魯目前正面臨Omicron帶來之第三波疫情,美國已斥資130萬美元協助秘魯建置八個氧氣製造工廠,每廠每小時可製造4..8立方米的氧氣;此外,秘魯於上(1)月面臨海岸石油洩漏事件,美國政府亦表示將派遣專業技術團隊,使用先進技術協助淨化受影響地區。 (三)美國國務院副國務卿Wendy Sherman前於上(2021)年11月曾訪問秘魯,並與Pedro Castillo總統會晤,雙方皆盼擴大貿易關係及促進在秘魯之投資,秘方亦感謝美方在疫情期間提供約2,000萬美元支援助協助對抗疫情。

A:美國與秘魯貿易關係    (一)美國與秘魯雙邊經貿關係緊密,美秘自由貿易協定(Acuerdo de Promoción Comercial Perú – EE.UU.)於2009年2月生效實施,雙邊貿易在協定生效後10年成長超過50%,為秘魯第2大出口市場及第1大進口來源國。2021年美秘雙邊貿易總額為162億美元(成長29.7%),秘魯對美國有8,900萬美元貿易逆差。 (二)秘魯出口至美國73億美元(成長16.2%),美國為秘魯第2大出口市場,主要出口項目為:金、藍莓、葡萄、錫、鉬、蘆筍、陰極銅、原油、酪梨、成衣、咖啡、磷酸鈣、珠寶、芒果、橘子。 (三)秘魯自美國進口89億美元(成長39.8%),美國為秘魯第1大進口來源國,主要進口項目為:柴油、汽油、手機、數據處理器、醬油、黃玉米、鋼鐵廢料、小麥、聚乙烯、聚丙烯、潤滑油、鏟土機、牽引機等。

A:英特爾8日宣布,推出晶圓代工服務(IFS)加速器,打造全方位生態系聯盟,重押矽智財(IP)與設計服務等領域,協助客戶將概念實現為產品,同時將斥資10億美元(約新台幣278億元),支援為晶圓代工生態系統建立顛覆性技術的初期新創公司和成熟公司。 業界解讀,英特爾擴大晶圓代工生態圈,主要為了吸引更多客戶,力尬台積電,兩強激戰也從技術層次延伸至生態圈層面,搶單大戰更激烈。 另一方面,英特爾未來仍會將部分晶片委由台積電代工生產,雙方競合關係更微妙。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指出,充滿生機的半導體設計生態系,對於晶圓代工的成功相當重要。 英特爾很高興與業界領先廠商共同推出此生態系聯盟計畫,這將在該公司加速推動晶圓代工服務的過程中扮演關鍵性角色。 英特爾認為,隨著半導體市場和應用的需求不斷成長,汲取生態系的優勢能力比起以往將更加重要。 英特爾強調,IFS加速器透過橫跨電子設計自動化(EDA)、矽智財(IP)與設計服務等一系列業界領先公司的深度合作,利用業界中的最佳功能,協助推升客戶在其晶圓代工製造平台上的創新。 英特爾指出,IFS從去年9月開始推行加速器的初步階段,為汽車晶片設計人員同時提供客製化與業界標準IP,協助其轉換至更為先進的製程技術。藉由全面推出的IFS加速器,並獲得來自電子設計自動化與設計服務供應商的全面支援,及一系列合作夥伴的廣泛IP資料庫,將更強化鞏固此生態系聯盟。 台積電也擁有強大的生態系,在2008年,當時45奈米製程還是先進技術時,就創立「開放創新平台」,並且有「台積大同盟」,包含台積開放創新平台,成員涵蓋台積客戶、EDA合作夥伴、IP合作夥伴及關鍵設備和材料供應商。 就先進製程進展來看,台積電已規劃3奈米2022年下半年量產,5奈米家族的N4X預計2023年上半年試產,3奈米家族的N3E則於2023年量產。 英特爾目前已有採用Intel 7製程的產品,其Intel 4製程預計於今年下半年量產,2023年開始出貨,Intel 3製程則規劃於2023年下半年開始生產,Intel 20A製程預計2024年逐步量產,Intel 18A則已進入開發階段,預計2025年初問世。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09/6085164?from=wj_catelistnews  

A:美國去年的貿易逆差飆升27%,達到創紀錄的8591億元,其中與中國的貿易逆差為3553億元,增幅近15%。美國去年的貨物貿易逆差首次突破兆元,達1兆1000億元,但被2315億元的服務貿易順差部分抵銷;巨大的貿易逆差凸顯疫情期間美國人的消費模式改變,購買更多的電子產品、玩具和服裝等外國貨,也顯示在疫情造成2020年衰退後,去年的經濟出現意外強勁的反彈。 美國去年的貿易逆差高於2020年的6767億元,去年僅12月的貿易逆差就為807億元,增幅近2%。儘管2021年的出口超過2兆5000億元,增長18%,但進口成長更大,達3兆4000億元,增幅21%。 疫情期間美國人的消費模式改變,千百萬人被困在家或居家上班,致使在外用餐、看電影和聽音樂會的花費大減,消費轉移到購買手機、庭院設備和家具等用品上,政府的疫情紓困增大了家庭財力,也增加了民眾的花錢意願。 美國去年的進口增加21%,達2兆9000億元,從中國的進口增16%,為5064億元,與中國的貿易逆差增加近15%,達3553億元。 美國去年與其他國家的貨物貿易逆差為1兆1000億元,首次突破兆元大關,但美國在金融、教育和旅遊等服務貿易領域有2315億元的盈餘,可部分抵銷貨物貿易的逆差。 金融網站fwdbonds.com首席經濟師拉普基(Christopher Rupkey)說,與疫情前相比,全球的貨物和服務貿易尚未回歸正常,如果疫情減緩,更多遊客來美國訪問帶來的旅遊收入,可望縮小美國的貿易逆差。 前總統川普任內尋求以對外國產品加關稅的方式,試圖減少美國長期存在的貿易逆差,拜登政府繼續維持川普時代對中國3600億元產品加徵的關稅,但對盟國加徵的關稅在逐步取消,美國7日同意取消對日本進口鋼鐵的25%關稅。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172/6085720?from=wj_catelistnews  

A:疫情過後美國許多勞工都不再回到職場。擔心染疫的風險固然是部分原因,而在疫情衝擊之下,促使人們反思工作在其人生當中的價值,也可能佔另一部分。僱主如何以有形的誘因和無形的價值觀留住員工,成為企業主管新春的重要課題。 美國去年企業共僱用了七千五百三十萬勞工,而有近六千九百萬人辭職、被解僱或離職。在這些所謂的離職中,有四千七百多萬是自願的。為了吸引高質量的勞工,各企業不僅挖空心思招攬員工,而且也造成行業別的骨牌效應。 以美國知名的建材及裝修零售商「家得寶」為例,該公司近期為求職者提供各種激勵措施,包括技能提升計劃、學費報銷、現金獎勵計劃和折扣股票購買。然而這些或許不能全部回應員工的想法。美國去年七月缺工達到創紀錄的一千一百一十萬人;即使到了十二月仍缺一千零九十萬,意即僅改善百分之一,工人短缺仍然持續。僱主如何認知到勞工的思維,並以更加人性化和以目的為導向的就業協議作出回應,成為管理的重點。 此外有些行業原本屬於「弱勢」,疫情以來猶如雪上加霜。托兒工作薪水低成就感不強,是有幼兒員工的壓力,去年驚動到聯邦政府列為「重建美好未來」經建計劃;另一個弱勢行業教師工作,由於薪資和職場環境惡化,成為企業挖角的人才庫,這對美國強調培育下一代增加國家的競爭力來說,等於計劃還未展開就陷入教師短缺的困境。昔日年輕一代發起青年走向偏鄉「為美國而教」的壯志,不可同日而語。 與其再糾結於所謂的「大辭職潮」並不能完全解釋為何缺工,隨著疫情持續到現在,人們反思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如何發生根本性轉變。密歇根大學一日發布的最新研究表明,受過大學教育的員工將工作熱情置於財務安全之上,使公司重新評估他們為員工提供的服務。 高德納國際諮詢公司最近在全球做的三千多份問卷調查顯示,疫情如何改變僱員的對工作和生活的感受,超過五成五的受訪者認為,工作地點應該可以更有彈性、員工想為社會做出更多貢獻;更有六成多的人認為,疫情改變工作以外價值的態度;他們想要重新思考工作在生活中應該佔有的位置;並渴望生活中有更大的改變。 從勞工這些回應來看,疫情已經對人們自身和周圍的世界產生新的意識和價值感。這促使他們從生活和工作中要求更多的個人價值和目標,促使員工在求職時更加尋求認同的企業,相對來說,企業的形象和所賦予的價值也更加重要。 在疫情衝擊之下,與其說組織和個人都重新適應疫後新局,不如說新時代促使組織及個人重新面對挑戰,主動面對尋求平衡,或許會比被動接受,更有生存機會。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2-02-09/%e7%96%ab%e5%be%8c%e5%83%b9%e5%80%bc%e8%a7%80%e3%80%80%e5%8b%9e%e8%b3%87%e5%b0%8b%e6%b1%82%e5%b9%b3%e8%a1%a1%e9%bb%9e/3916048  

A:據媒體引用沙烏地投資部(Ministry of Investment)最新統計報導,沙烏地去(2021)年第4季新增投資許可案較前(2020)年同期大幅增加400%,另去年前3季外人投資成長65%,顯示國家投資策略(National Investment Strategy, NIS)實施之40項計畫成功改革投資法規及環境,沙國設定目標於2030年吸引3,880億里雅(約1,000億美元)。 該部表示,沙烏地全力推動經濟多元化發展,吸引投資將促進觀光、娛樂、文化、運動、運輸、物流、教育等重要及新興產業發展,同時使失業率於2030年前降至7%以下,並使民間企業在GDP占比提升至65%,有助沙烏地實現名列全球15大經濟體之目標。

A:據媒體引用沙烏地產業暨礦產資源部(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Mineral Resources)最新數據報導,沙烏地礦產資源蘊藏豐富,總值估計為5兆里雅,目前國內已開挖及探勘之5,300座礦場中,以磷酸鹽、金、銅、鋅、鋁及稀土金屬等最為豐富,沙烏地礦業具有龐大投資商機。 該部表示,政府積極推動電動車發展與普及,並計劃使再生能源成為50%電動車所需動力來源,預期未來相關礦產可逐漸替代汽油及柴油等傳統化石燃料。

A:據媒體報導,全球經濟持續自COVID-19疫情復甦,工業發展及民生消費回升,沙烏地看好國際原油市場需求及油價將維持成長,計劃擴充產能於2027年前達每日產油1,350萬桶水準。 沙烏地能源部部長Prince Abdulaziz bin Salman對此表示,國際油價回升雖代表沙烏地將提高傳統化石燃料產量,但此亦表示沙烏地將有更多石油收入,政府財政可有餘裕投資數十億美元資金發展太陽能、風力、氫能等綠能專案,使傳統能源及新興綠能產業發展並行不悖,將有助沙烏地多元化及永續經濟發展。

A:資料來源:越南西貢時報網站2022年01月31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根據越南統計資料, 越南2022年1月對外貿易金額高達585億美元,雖較2021年12月下降11.7%,惟年增6.3%。 在出口方面: 越南1月出口金額達290億美元,較2021年12月下跌16.2%,其中,本國企業出口金額為82億美元,衰退16.9%;外資企業出口金額為208億美,萎縮15.9%。與2021年1月相較,小幅增長1.6%,其中,本國企業增長20.1%,外資企業下降4.2%。 越南1月出口貨品中,計有7項金額達10億美元以上,占出口值之63.3%。工業與加工製造品貢獻最大,占出口值之88.5%,其次為農林產品,占出口值之7.7%,以及水產品,占出口值之2.9%等。 在進口方面: 越南1月進口金額為295億美元,雖較2021年12月下降6.7%,惟年增11.5%。 越南1月進口貨品中,計有4項金額達10億美元以上,占進口值之46.8%。生產原物料居首,占進口值之93.7%,其次為消費品,占進口值之6.3%。 越南1月貿易逆差達3億美元。其中,本國企業貿易逆差為18億美元,而外資企業貿易順差為15億美元。 美國居越南最大出口市場,金額約達90億美元;中國為越南最大進口來源,金額約達102億美元。越南對歐盟貿易順差為21億美元,惟自中國入超50億美元,自南韓入超38億美元,自東協入超12億美元,自日本入超6億美元等。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