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據越南財政部海關總局公布之資料,去(2021)年越南進出口總額約達6,685億美元,成長22.6%,較前(2020)年增加1,232.3億美元。其中外資企業進出口金額約達4,634.3億美元,成長24.6%,佔越南進出口總額之69.3%;越資企業進出口總額為2,051.2億美元,較前年成長18.3%。 去年12月份外資企業出口金額約246億美元,去年全年外資企業累計出口金額達2,452.2億美元,較前年同期成長20.9%。 去年外資企業出口金額達100美元以上之5項貨品包括:電話及其零件達569.4億美元,電腦、電子產品及其零件達497億美元,機械設備達355.6億美元,紡織品達200億美元及鞋類產品達140億美元。 在進口方面,去年全年外資企業進口總額達2,182.1億美元,成長29.1%。 進口金額達100億以上之貨品包括:電腦、電子產品及零件達695億美元,機械設備達309億美元,電話及其零件達203億美元。 越南海關總局表示,去年12月份外資企業貿易順差34.2億美元。累計本年全年外資企業貿易順差270.1億美元。 去年越南三星為最大外資出口企業,營業金額達742億美元,較前年成長14%;出口金額達655億美元,成長16%。

A:越南農業部表示,該部已收到美方通知完成相關審核工作,並正式核准越南柚子進口至美國市場。預計在2個月內(約本(2022)年3月初)越南柚子即可出口至美國。 柚子為越南第7項獲准進口美國市場之水果。先前美國已准許越南新鮮芒果、龍眼、紅毛丹 、奶果(star apple)及火龍果進口至美國。越南其餘水果可以冷凍或加工過(罐頭、烘乾)之形式進口美國。 越南相關單位刻正積極與美方諮商,讓越南其他新鮮水果(其中包括椰子)可出口至美國。 越南農業部種植局表示,越南柚子種植面積約10.54萬公頃,產量約95萬公噸。其中紅河三角洲種植面積約為1.3萬公頃,產量約為17萬公頃;北部山坡地區種植面積約3萬公頃,產量約22萬公噸;九龍三角洲種植面積約3.2萬公頃,產量約34萬公噸。截至本年第一季底越南將採收14萬公噸柚子。 (按:據越南海關總局之統計,去(2021)年前11各月越南蔬果出口至美國之金額達2億320萬美元,較前(2021)年同期成長33.2%。)

A:資料來源: 史國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 2022年1月19日   史瓦帝尼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於本(1)月19日以「史瓦帝尼將審視建築公司評級制度」(Construction Firms Grading to Be Reviewed)為題,報導史國建築產業委員會擬委請顧問公司對既有承包商評級制度進行深度分析並由顧問公司研擬新評級制度,以期提升史國建築標準。   該報導指出,在史國公共採購監管機構(Eswatini Public Procurement Regulatory)之發標意向書(Intention to Award)中,「Olive Green及Procurement Dynamics聯營企業」獲最佳評比,史國建築產業委員會擬委請該企業協助制定新評級制度。該委員會執行長Nhlanhla Dlamini表示,新評級制度除考慮承包商實績、興建廠房與設備之能力、專業能力外,亦將承包商財務能力納入考量,以確保承包商有足夠財務能力。   該報導亦指出,世界銀行肯定史瓦帝尼已具備推動電子採購(e-procurement)之能力。史國建築產業委員會執行長Nhlanhla Dlamini亦認為電子採購系統可促進供應商與承包商間訊息更加透明化,並簡化行政流程,有利加強電子採購集中管理,並改善整體監督與治理制度。該報導另補充道,史國建築產業委員會是依據2013年第14號法案成立之監管機構,隸屬史國公共工程暨運輸部。該委員會主要任務是監管建築產業之運作,並負責承包商登記及制定當地與外國承包商登記條件等事宜。

A: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簡稱貿工部)表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將成為馬國在後疫情世界重振國內和國際商業活動的關鍵推動力。該疫情突顯國際貿易與合作以及區域供應鏈相互聯繫的重要性。馬國將鼓勵企業界,從大型到小型企業應把握這一大型貿易協定帶來的巨大投資機會,並更多參與區域和全球價值鏈。   隨著馬來西亞內閣於 2022 年 1 月 12 日授權核發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批准書(IOR),復於1 月 17 日成功提交給東協秘書處,馬國現在準備成為執行該協定的第 12 個 RCEP 締約國。   根據 RCEP 協定第 20.6 條款規定,馬國的批准書於60日提交 後將於3月18日生效。   隨著提交批准書予東協秘書處作為保存人,馬國將與另11個締約國,分別為新加坡、中國大陸、日本、汶萊、柬埔寨、寮國、泰國、越南、澳洲、紐西蘭及韓國已完成國內核准程序。   目前,RCEP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涵蓋15個擁有 22 億或近三分之一(29.5%)世界人口的國家。根據世界銀行2019年的數據顯示,RCEP涵蓋規模約25.8 兆億美元或占全球 GDP 的 29.4%。RCEP 證明了不僅要加強多邊貿易體制,且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並維護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發展計畫。   根據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UNCTAD)於 2021 年 12 月 15 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在東協內部,預計馬國將成為 RCEP 協定的最大受益國家,就出口收益而言,預計將增加 2 億美元。這些收益將來自貨品關稅的取消和降低,以便利 RCEP 國家之間的商品進出口。此外,包括電子商務在內的服務供應商將能享受更大跨境供應條款的市場進入優勢。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依據瑞士20 Minuten電子報報導,世界經濟論壇(WEF)原訂於本年1月17-21日舉辦世界經濟論壇實體會議,但由於Omicron病毒疫情擴大取消實體年會,改舉行The Davos Agenda 視訊會議   世界經濟論壇本年1月21日宣布,將於本年5月22日至26日在瑞士達沃斯 (Davos)舉辦實體年會。世界經濟論壇創辦人及主席 Mr. Klaus Schwab表示,過去2年來因疫情影響舉行線上視訊會議,但全球政商界及社會組織應該再度面對面的會晤,共同討論面對新冠病毒疫情的挑戰,建立互信與互助合作。   上述媒體並稱,世界經濟論壇的大型年會活動將為達沃斯和整個瑞士經濟貢獻數千萬法郎,並為許多旅館和餐廳帶來很多的收入。

A: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2)年1月24日報導,星國國務資政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志賢於1月20-22日訪問阿聯酋,期間會見多位當地政要與經濟領袖。雙方就區域局勢交換意見,也同意加強兩國在防務、金融與商業及永續發展等新領域的合作。 根據星國外交部公告,張志賢此行會面人士及商討內容如下: 阿聯酋副總理兼內政部長賽義夫(Sheikh Saif Bin Zayed Al Nahyan):雙方再次肯定星阿兩國之間友好且緊密的合作關係,並就區域近期的局勢交換意見。 阿聯酋副總理兼財政部長、迪拜副酋長馬克圖姆(Sheikh Maktoum Bin Mohammed Bin Rashid Al Maktoum):討論新加坡和阿聯酋作為各自地區金融與商業中心所面對的共同挑戰和機會,並同意進一步加強合作。 阿布達比行政事物局主席、穆巴達拉投資公司董事總經理兼集團總裁哈爾敦(Khaldoon Khalifa Al Mubarak):兩人對雙邊透過「阿布達比—新加坡聯合論壇」取得良好進展表示歡迎,也同意在永續發展、氫能和再生能源等新領域尋求合作機會。 國際防止暴力極端主義示範中心(Hedayah)主席、阿聯酋聯邦國民議會國防、內政和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阿里(Ali Al Nuaimi):就區域局勢進行交流。 星國與阿聯酋在2019年建立全面夥伴關係,阿聯酋目前是新加坡在中東地區最大的貿易夥伴和投資目的地,也是中東地區新加坡人最多的國家。

A: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2)年1月23日專題報導,淡馬錫(Temasek Holdings)首席永續發展官何蔚思(Steve Howard)指出,根據淡馬錫針對未來20年的投資組合回報進行的模擬測試,如果政府、企業和社群等利益相關者共同合作因應氣候變遷,即使在中期會有一些過渡成本,但長期可獲得更高和更永續的收益。永續發展是目前重塑商業和投資環境的一大趨勢,也是投資脫碳企業和解決方案的最好時機,企業要為未來做好準備,創造長期價值。 永續發展是淡馬錫全球投資主題的四大趨勢之一,重點將放在透過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創新來促進去碳化、提高資源效率,以及進行材料及流程創新的企業。為加速實現改變,及建立永續和具韌性的投資組合,淡馬錫致力於投資氣候相關的商機,例如,投資研發地熱能(geothermal energy)解決方案、植物蛋白質的企業和食品製造商等。淡馬錫也與全球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合作,投資具備已被驗證的新一代去碳化技術且處在初期階段的成長型企業。淡馬錫於2021年在脫碳領域投資逾20億星幣(約14.87億美元)。 此外,淡馬錫已在投資分析中加入碳定價,每噸二氧化碳初步定價為42美元,該定價將隨著淡馬錫持續加強脫碳策略而逐步調高,在2030年前,淡馬錫預計每年會調高碳價,此舉有助於為淡馬錫的投資決策提供指引,讓投資符合更廣泛的氣候目標,並反映出這些碳價對未來投資的影響。淡馬錫更與新加坡交易所、星展集團和渣打集團聯合推出全球碳交易平臺和專案市集「Climate Impact X」(CIX),提供高品質的「碳信用額度」(carbon credits)。 勝科工業(Sembcorp Industries)是淡馬錫投資的支援永續發展企業之一,該集團去(2021)年宣佈戰略計畫,把業務組合從棕色(傳統能源)轉型為綠色,為加速提高再生能源總產能,去年11月集團宣佈以約33億元人民幣(約5.2億美元),收購在中國營運風能和太陽能光伏的投資組合98%權益,同年12月又以15億元人民幣(約5.2億美元)在中國收購國投新能源公司的35%股權,此兩宗收購使該集團再生能源產能增加超過一倍。 該集團設下2025年永續發展解決方案業務(即風電、太陽能電力和城市方案)占集團淨利的比率,目標從2020年的40%提高至70%。另一方面,希望在203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至2020年排放量的10%,並在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更承諾不投資於新燃煤能源資產。 淡馬錫亦將在本年與新加坡民航局和新加坡航空公司合作,在樟宜機場試行使用低碳的永續航空生物燃料。永續航空燃料是透過廢油等較清潔和永續原料生產的飛機燃料,在使用週期內釋放的碳排放量比傳統燃油少80%,不過價格是傳統燃料的三倍到五倍。新航發言人指出,相較於傳統飛機燃料,永續航空生物燃料的價格高,全球供應也有限,如何提高該永續生物燃料的採納和使用度是公司在推動去碳化面臨的關鍵挑戰之一。新航的目標是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放,除了使用永續航空燃油,新航也投資於新一代的飛機、採購高素質的碳補償(carbon offset),以及在機艙內推行永續措施等,多方面進行去碳化。

A:仰光黃金商人協會主席 U Myo Myint 表示,商務部通知,自2021年12月20日起,低於 5萬美元的黃金交易,允許使用電匯 (TT) 系統進行交易,但價值超過 5萬 美元的交易只能通過信用狀(LC)貨到付款方式進行。有意出口黃金者可以到一站式服務中心查詢手續。   根據商務部2020年8月12日發布通知,黃金進出口交易只能通過信用狀貨到付款方式進行,然LC交易須耗時2個月,且造成銀行服務費及運輸保全費的增加,加上金價波動劇烈,都使黃金交易停滯。緬甸被防制洗錢金融行動工作組織 (FATF) 列入灰名單,該組織是各國政府聯合設立,專責制定非法洗錢標準。因此,緬甸黃金和珠寶的進出口都需要被管制,以確保沒有非法洗錢。一直以來,緬甸國內的黃金大多出口到韓國、日本及銷售國內觀光客。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勃固綠豆農表示,綠豆每籃價格已逾4.1萬至4.5緬幣,為種植者帶來龐大的利潤。來自勃固的大多數農戶在雨季稻穀收穫後種植綠豆。另芥末、台灣空心菜、洛神花及菠菜也產自該地區。勃固省勃固鎮Kantwin村的村民稱,儘管目前國外沒有需求,但綠豆的價格仍然很高。村民喜歡綠豆,因為綠豆的投入成本更低。 中國佔緬甸綠豆出口的60%,偏好Shwe Wah品種的綠豆。貿易商表示,目前,由於COVID-19疫情期間的邊境貿易限制,需求出現下滑。根據商務的貿易統計,緬甸在當前小預算年度(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截至1月7日,出口逾9.4萬噸綠豆,約計7,766萬美元。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據仰光證券交易所(YSX)發佈的統計顯示,截至1月19日,外國投資者已經在YSX購買4家上市公司逾448.9萬股股票。緬甸證券交易委員會(SECM)已允許外國人從2020年3月20日起投資當地股票市場。目前,交易所有FMI、MTSH、MCB、FPB、TMH、EFR及AMATA等7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外國人在YSX投資FMI、MTSH、TMH及EFR,而投資FPB僅限大宗交易。外國投資者對FMI的持股比列即將達到14%的上限,因此,目前已暫停接受購買訂單。除FMI外,在YSX上市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不到1%。YSX的統計顯示,截至2022年1月19日,外國人持有FMI逾445萬股、MTSH逾27,897股、TMH 為5,445股及EFR為3,002股。   緬甸計畫暨財政部旗下的SECM於2019年7月12日發布通知,宣布外國人將獲准投資在YSX上市的股票。SECM通知,投資者開立銀行、證券帳戶後,可根據《交易業務條例》中有關股票交易的規定下單。YSX表示,外資參與將帶來更好的資本流入、長期及持續的投資,鼓勵良好的公司治理,並支持市場導向。在股票交易方面,外國投資者必須嚴格遵守緬甸中央銀行的規定。證券公司將按照規定,監控外國人的日常交易,使其不超過對每個上市公司的限制。

A:據媒體引用市場最新數據報導,因COVID-19疫情衝擊市場、供應鏈不穩定、政府維持15%商品暨服務銷售增值稅(VAT)影響營收,沙烏地最大乳品製造商Almarai去(2021)年獲利自前(2020)年的19億8,000萬里雅(約5億2,900萬美元)大幅減少21%至15億6,000萬里雅。 上述數據亦顯示,政府結構性改革調降對乳品補貼,在扣除各項成本後,Almarai之毛利率減少8.6%。

A:據媒體報導,為促進區域資源共享,海灣國家合作理事會電力聯結管理局(Gulf Cooperation Council Interconnection Authority)於2019年成立,以減少興建更多發電廠等設施,同時降低營運及維修成本,迄今已為成員國節約30億美元經費。 另為擴大資源共享,該局頃於本(2022)年1月與埃及電力公司(Egyptian Electricity Transmission)、約旦國家電力公司(Egyptian Electricity Transmission and Jordan’s National Electric Power Co.)簽署合作協議,將共同推展GCC與鄰近國家之電力聯結。

A:據媒體報導,為提倡綠能及多元化能源發展,沙烏地能源部(Ministry of Energy)表示將推動氫能發展並促進氫能電動車進口,政府已著手制訂氫能電動車應有之規格,另該部頃與運輸暨物流事務部(Ministry of Transport and Logistic Services)、產業暨礦產資源部(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Mineral Resources)、環境暨水利與農業部(Ministry of Environment, Water, and Agriculture)等政府單位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將共同發展及應用氫能。 據悉,參與上述MoU者亦包括朱拜爾及揚布工業區皇室特別管理委員會(Royal Commission for Jubail and Yanbu)、新未來城(NEOM)開發公司、沙烏地綠色倡議(Saudi Green Initiative)、沙烏地鐵路公司(Saudi Railway Company)、麥加暨聖地皇室特別管理委員會(Royal Commission for Makkah City and Holy Sites)、紅海專案開發公司(The Red Sea Development Company)、相關領域大學及投資公司等政府及民間單位。

A:據媒體引用凱投顧問公司(Capital Economics)最新調查報導,國際石油市場需求及油價持續上升,預估本(2022)及明(2023)年國際平均油價可維持每桶70及65美元水準,海灣地區國家石油出口收入可增加8%及11%,有助提升各國之財政收入,各國之非石油經濟將可因政府支出增加而獲得發展並維持成長。 惟上述調查亦顯示,國際油價預估於明年後趨降,使產油國之財政收入及各項發展支出雙雙減少,將影響非石油經濟成長前景,另國際油價持續維持高檔,則不利非產油國之經濟發展,因該等國家大多尚未取消能源補貼措施,高油價即代表舉債、經常帳赤字、政府支出、財政預算壓力都將增加。

A:休士頓紀事報報導Exxon Mobil和沙烏地石油公司(Saudi Basic Industries Corp. SABIC)合資的70 億美元的石化廠已於本週四(1/20)開始營運。 該廠於 2019 年破土動工,完工後將是世界上最大的乙烯廠之一,每年可生產 180 萬噸乙烯。該廠雇用 600 名員工,擁有之加工設備每年可生產高達 110 萬噸的單乙二醇(monoethylene glycol),用於製造薄膜和聚酯纖維,以及每年 130 萬噸聚乙烯(polyethylene)。 總部位於休斯頓的Exxon Mobil和 SABIC 之間已有長達 40 年的合作關係,此一新廠之所有權雙方各占一半,但由Exxon Mobil負責經營。

A:據媒體引用國際能源市場數據合作計畫(Joint Organisations Data Initiative, JODI)最新統計報導,沙烏地去(2021)年11月每日原油出口量自10月的683萬桶增加11萬6,000桶至695萬桶,月增1.7%及年增9.4%,係連續第7個月成長且為前(2020)年4月以來最高。 上述統計亦顯示,沙烏地去年11月每日原油產量自10月的978萬桶增加13萬2,000桶至991萬桶,月增1.3%及年增10.5%;沙國每日原油儲備量減少443萬桶至1億3,240萬桶,創歷史新低,且較去年同期減少1,110萬桶(年減7.7%;每日煉油量增加16萬1,000桶至277萬桶(月增6.2%);每日發電用油量則增加至33萬9,000桶,月增3.4%,較10月的月減40%大幅改善。

A:據媒體報導,為擴大吸引投資,沙烏地投資部(Ministry of Investment, MISA)分別於2019年及去(2021)年宣布加強推動招商計畫-Invest in Saudi,包括於海外設立11處投資招商辦公室,該部並於本(2022)年1月19日宣布,位於美國華盛頓、英國倫敦、中國大陸北京、新加坡、日本東京、法國巴黎等6處辦公室已正式對外服務。 Invest in Saudi係沙烏地2030願景政策(Vision 2030)重要計畫之一,旨在整合跨部會資源,共同將沙烏地發展為國際投資熱點。另為簡化外人投資申請程序,沙烏地投資部已於去年11月15日宣布與外交部(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及商務部(Ministry of Commerce)合作,使投資人可於境外申請文件認證、投資許可及商業登記,無須再親赴沙烏地各部會辦理,大幅加速外資公司設立,亦有助創造當地就業。

A:據媒體引用中國大陸海關總署最新統計報導,沙烏地為中國大陸去(2021)年最大石油供應國,中國自沙進口8,758萬噸原油(平均每日175萬桶),較前(2020)年的8,492萬噸增加3.1%,且在中國石油進口佔比自16%增加至17%。 上述統計亦顯示,俄羅斯為中國大陸第2大石油供應國,惟中方自俄進口原油量年減4.7%至7,965萬噸(平均每日159萬桶),其次為自伊拉克進口年減10%至5,413萬噸。

A:據媒體引用沙烏地統計總局(General Authority for Statistics, GAST)最新數據報導,由於住宅用地價格飆漲,沙國去(2021)年第4季住宅價格年增1.7%、季增0.7%,整體不動產通膨率年增0.9%、季增0.5%,且為近2年新高。 上述數據亦顯示,儘管住宅不動產價格增加,商業及農業不動產價格卻分別年減0.7%及0.2%,整體不動產通膨才得以平衡,此亦反映住宅需求為支撐沙烏地不動產市場發展主力。

A:據媒體引用科威特投資金融顧問機構Kamco Invest最新調查報導,GCC各國去年(2021)年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 , IPO)案共20件,高於前(2020)年的7件,且總金額自16億4,000萬美元增加至75億2,000萬美元,其中沙烏地佔15件排名第1,金額總計46億5,000萬美元在GCC整體佔比62%。 上述調查亦顯示,最大IPO案為沙烏地電力公司ACWA POWER,去年獲得12億1,000萬美元資金,另去年全球IPO數量為20年來之最,主因為COVID-19疫情受疫苗控制,全球經濟開始復甦,使投資人看好市場前景。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