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出處:NL Times, 2022/01/24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2021年12月份荷蘭房價上揚20.4%,漲幅創 40年來新高 荷蘭時報NL Times報導,根據荷蘭中央統計局 (CBS)公佈的最新統計數據,荷蘭 2021年12 月份現有自住房平均售價為 400,000 歐元,比2020年同期上揚 20.4%,漲幅創 40 年來新高。 專家指出,目前房地產市場的瘋狂現象與融資太過容易有關,長期以來,房貸利率持續維持在甚低水準,此外,購房者仍受益於房貸利息可以抵稅等優惠措施。 CBS指出,另一個原因是房屋市場上待售房屋供應量大幅減少,導致買房者競相飆價。從搬家數量亦可看出,2021年 12 月,僅 20,559 套房屋易手,比 2020 年同期減少近 22%。 荷蘭房地產仲介協會 NVM 最近發佈了新的季度統計數據顯示,房價在2021年12 月份較2020年同期上漲 20.7%,比CBS統計還高,主要是因為房仲協會統計時間點為簽約時,而CBS則為登記時,因此會有些許落差。
A:法國產業雜誌新工廠(UsineNouvelle)本(1)月24日專文報導,荷商MVRDV 建築師事務所將為我國台電公司打造一座別緻創新的綠能環保建築,以面積總計4,000平方公尺之太陽能板巧妙包覆整棟建築物外表,預計每年將可自主發電產生100萬度(kWh)的潔淨能源。 該建築命名為光能之石(Sun Rock),規劃坐落於鄰近台中之沿海彰濱工業區,將作為維修與設備倉儲之用。報導指出,台電為我國執行電力政策之國營企業,盼藉此以生態綠能為中心理念之獨特設計樹立典範,拋磚引玉。M事務所官網新聞資料指出,其圓滑流線造型配合建物方位可使充沛日照接收無死角,太陽能發電功效最大化,預估每年將可自主發電百萬度,大約相當於法國220戶家庭一年之用電量,實現電力自給自足。 M事務所甚至計劃增加太陽能板數量,提高發電量達 170 萬度,以便台電能透過其電網對外供電。建築內部設有數據室(Data Room)顯示即時發電相關數據,還包括維修中心、倉儲空間、辦公室、對外開放之展覽空間以及一處綠樹成蔭可供享受陽光之大露台;預計於 2024 年完工。 報導認為,建物配裝太陽能板將從此逐漸普及,蔚為風潮。目前在法國已有超過 11萬戶家庭實現太陽能發電自用(autoconsommation solaire),根據該國電力運輸網絡以及電力供應商Enedis Enedis 之預測,到 2030 年將增為 400 萬戶。
A:根據丹麥新聞媒體引述丹麥工總數據,鑒於天然氣、電力和石油價格高漲,相較 2019 年,初估丹麥公司2021年將多繳納 95 億丹麥克朗的額外源帳單,恐將導致企業成本雙倍高漲。 丹麥工總(DI)產業總監 Troels Ranis 指出,在2021 年僅電費就上漲 275% 以上, 食品工業使用的能源最多, 其額外成本最高,達 17 億克朗,商品的生產成本變高,最終消費者會有所感知。 因此,站在超市的冰箱前不應該對牛奶的價格上漲感到驚訝。
A:根據丹麥新聞媒體於1月24日引述丹麥央行之最新數據,丹麥2021 年 12 月政府債務為 4380 億丹麥克朗,相當於丹麥 GDP 的 17.8%。儘管有新冠肺炎危機的肆虐和紓困補助方案的支出,但 2021 年政府債務佔 GDP 的比列於 12 年來之最低。 丹麥商會(DE)首席經濟分析師Tore Stramer指出, 財政部原計 2021 年政府債務最終將高達 GDP 的 27%, 如今政府債務從 2020 年到 2021 年減少 980 億丹麥克朗,這是“令人驚訝” 。
A: 據約旦時報報導,世界銀行本(111)年1月份發佈最新之「全球經濟展望」報告指出,約旦高額債務削弱因應經濟波動所需政策的有效性與能力、增加人力與實質資本投資的能力以及私營部門之信心。根據該報告,約旦目前和今後幾年的經濟成長率約為2.3%。在COVID-19變種病毒的新威脅以及通貨膨脹、債務與收入不平等情形加劇情況下,全球經濟正明顯放緩,將危及新興與發展中經濟體經濟之復甦,全球經濟增長預估將放緩。Omicron變種病毒的迅速傳播,疫情可能會在短期內繼續干擾經濟活動。 此間經濟學家Hosam Ayesh表示,世界銀行的報告顯示,約旦經濟面臨著全球國家面臨的相同挑戰,例如高失業率,貧窮等。約旦之經濟自2020年以來一直沒有從COVID-19疫情中恢復過來。去(2020)年經濟成長低於2010年至2019年的總體成長率,正如世界銀行報告一樣,約旦經濟中存在一個問題,涉及經濟管理及高負債,世界銀行預估至2021年底約旦債務將達約500億美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14%以上。 Hosam Ayesh續指出,約旦經濟的主要問題是疫情導致旅遊業中斷,雖然該行業在2020年遭受的大部分損失在2021年獲得恢復,但與2019年相較,旅遊總收入之間存在巨大差距,在2022年Omicron變種病毒的傳播及其在世界各地的傳播將限制約旦旅遊業復甦的機會,並進一步影響經濟。而約旦經濟成長率下降低於人口成長率,導致約旦國內人均總產值持續下降,據統計在過去兩年中下降4%,這種下降會影響支出,從而影響商務工作,降低對經濟表現的預期。 世界銀行集團執行長David Malpassin指出,世界經濟同時面臨COVID-19、通貨膨脹與政策不確定性,政府支出及貨幣政策處於未知狀態,日益加劇的不平等及安全挑戰對發展中國家尤其不利,要使更多國家走上有利的成長道路,就需要採取協調一致的國際行動與一套全面的國家政策因應措施,當務之急應該是確保疫苗能更廣泛與公平的被運用。
A: 據約旦時報報導,約旦觀光暨古蹟部於本(111)年1月11日指出,2021年共計2,358,676名旅客來約旦訪問,與2020年之1,239,910名旅客相較成長90.2%。 據該部表示,此數字超出該部2021年之預期,2021年的過夜旅客總數為2,011,639人,較2020年之1,067,166名旅客高出88.5%。該部表示,與2020年之172, 745名旅客相較,2021年的單日旅客增加100.9%,達374,037名旅客,Petra旅客總數為216,820人,Madaba為57,007名旅客。 該報告顯示,與2020年相較,幾個旅遊及考古遺址之旅客人數均有增加,Karak 62,422名旅客(成長272.4%),Ajloun 137,016名旅客(成長144.9%),Wadi Rum 194,236名旅客(成長79.9%)。Baptism Site增加32.6%,達45,798名旅客,Jerash增加27.9%,達104,550名遊客,Mount Nebo旅客增加3.6%,達119,603名旅客。 根據約旦中央銀行(CBJ)的統計數據,旅遊收入為27億美元,成長90%,而2020年下降75.7%。依遊客分類,非居民約旦人占旅遊總收入之41.7%,阿拉伯遊客(不包括海灣國民)佔28%,海灣遊客佔15%。來自歐洲國家的收入佔6.7%,其次是來自美國的收入佔旅遊總收入的2.8%。
A: 據約旦時報報導,本(111)年1月22日新增4,102例,截至22日晚,累計確診1,134,097例,死亡13,062例,PCR檢測確診率為17.32%。 報導指出,約旦衛生部表示,自去年1月13日全國疫苗接種以來,約旦共有4,823,185人登記接受冠狀病毒疫苗,共有4,543,024人接受第一劑疫苗,4,150,567人接受第二劑疫苗。 根據報導,約旦衛生部指出,自2022年初以來,感染人數和PCR陽性率有所增加,這表明約旦可能會進入第四波COVID-19。約旦每天感染COVID的50%來自Omicron。約旦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授權一種抗新冠病毒特效藥在約緊急使用。該藥有效性最高可達50%,在出現症狀後的五天內服用,可降低感染者30%住院和死亡的風險,未來將在約旦批量生產。據悉,FDA還批准輝瑞公司一種名為Baxilphide的藥物在約銷售,預計可降低90%的住院和就醫風險。
A: 謹查,繼法德政府於2020年10月雙邊對話,宣示加強兩國於未來科技(包括5G)合作後,上(2021)年5月法德共同宣布將選拔4件法德合作案並撥付1,770萬歐元資金進行協助,俾發展5G專網之創新應用,創造可強化歐洲5G通訊專網生態系之創新方案。 本(1)月21日法德政府共同發布新聞稿,宣布前述徵案遴選結果如下: 5G-OPERA:建構5G專網Campus Network生態系,運用硬體軟體解決方案及開放性架構,支援下述3件法德合作案,並針對工業4.0聯網平台進行測試;參與者包括Alsatis、AW2S、CEA-Leti、Ekinops、Eurecom、Kalray、IRT b com及NXP等法商或機構與8家德商。 5G4BP:提供具歐洲主權之5G網路邊緣運算及5G廣播系統,以因應包括工業、醫院、科學園區等5G專網實際需要,協助企業發展創新並提升競爭力;參與者包括6Wind、Alsatis、AW2S及Spectronite等法商與2家德商。 5G OR:創造擁有5G專網、自動化及數據化之新一代手術室,協助完成微創、客製化及具安全性之手術作業,改善醫療品質及病患福祉。示範場域將具互操作性(interoperable),並設置於德國柏林、曼海姆及法國史特拉斯堡等地醫院;參與者包括IHU Strasbourg、IRT b com、RDS等法商或機構與5家德商或機構。 5G Forum:展現5G專網如何應用在改善病患安全及創造醫療器材使用之綜效,第1座示範場域為於德國Aachen ,展示在智慧手術室內,關鍵醫療器材及機器人等設備可進行無線聯網;第2座示範場域位於法國格勒諾布爾,將配備5G網路視訊會議設備,提供遠距支援及培訓。參與者包括AMA、eCential Robotics及Haventure等法商與3家德商或機構。 法國財經部長Bruno Le Maire指出,本次徵案加深法德兩國於通訊網路之合作關係,並建造具有5G自主權之產業生態系,未來聯網科技是歐洲維持創新領導地位之關鍵領域,5G將於法國/歐洲產業及經濟競爭力扮演重要角色。 德國聯邦經濟部長Robert Habeck表示,欣見德法兩國於新興科技深化合作,本次遴選之產業聯盟將為5G專網帶來顯著進展,未來歐洲在5G方面將擁有數位主權,同時歐洲將不僅是被動納入行動電話之最新規範,而將擁有能力參與制定相關標準。
A:資料來源: 史國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 2022年1月20日 史瓦帝尼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分別於本(1)月23日及24日以「史國政府允諾回應史國人民關切議題」(Govt promises to address issues raised by Emaswatin)及「史國政府將分散投資」(Government to diversify investments)為題,報導史國總理戴克禮(Cleopas Dlamini)於1月21日內閣會議後舉行媒體說明會表示,史國2022年發展路徑圖(roadmap)將於內閣閉門會議(Cabinet retreat) 1週後完成,並將回應史國人民關切議題,包括預算、政府線上服務(service delivery)、醫療保健、社會支持服務、青年賦權(youth empowerment)、創造就業、糧食安全、氣候變遷、國家安全、未來選舉、國民會議(Sibaya)及經濟復甦等。在經貿議題方面,除透過重建基金(Reconstruction Fund)計畫整建工廠,增加就業機會,亦將著重在電子化政府,提升便民服務及經商便利度,並加強改善青年失業情形,分散投資於其他產業。 該報導指出,史國各部會首長、政務次長及政府官員出席內閣閉門會議,並對國家利益議題提出簡報及建言。戴總理在上述媒體說明會亦指出未來重要經濟政策如下: 促進投資以增加就業:戴總理表示,雖然2018年至2022年3月以增加52,789個固定工作機會及979個臨時工作機會,惟武漢肺炎疫情及上年社會動盪對經濟及就業之衝擊,爰政府將透過重建基金計畫,加強促進投資,並將於2022/23年會計年度增加9,055個就業機會,其中包括重建遭破壞之廠房,約可增加700個就業機會,廠房整建後預期可再增加6,270個就業機會。 改善青年賦權暨青年高失業率:戴總理表示,政府將加強提供各項援助予史國青年,改善高失業率情形,渠亦呼籲史國青年加強運用政府之各項資助計畫,例如青年基金(Youth Fund)、區域發展基金(Regional Development Fund)、小規模融資計畫(small scale loan guarantee scheme)及非正式貿易商之循環基金(informal traders revolving fund)等。 加強分散投資於其他產業:為改善史國勞工薪資偏低情形,商工暨貿易部長庫馬羅(Manqoba Khumalo)表示,史國過去成功吸引紡織業者赴史國投資,惟該產業技術門檻較低,其薪資結構也相對較低,爰史國政府將吸引其他產業進駐,屆時將需要工程師及化工人才,此將有助改善整體勞工薪資情形。 鑒於史國上述內閣會議之初步經濟政策暨發展路徑圖,未來史國政府除加強運用重建基金,整建遭損毀之廠房(謹註:此將有助於改善史國投資促進局[EIPA]廠房不足之現況),加強吸引投資之外,亦可能著重在網路基礎建設之改善,以期提升電子化政府之服務,此亦同時有利於改善史國經商環境,且促增史國青年創業之機會。
A:據媒體引用沙烏地產業暨礦產資源部(Minister of Industry and Mineral Resources)最新數據報導,沙烏地塑膠產業規模持續成長,目前相關投資額總計達350億里雅(約93億美元),興建中及已營運之工廠數逾1,300座。 該部次長Osama Al-Zamil於本(2022)年1月23日出席國際化學品產業論壇(International Polymer Forum)暨塑膠工業展(Plastic Manufacturers Exhibition 2022)開幕時表示,目前塑膠產業投資額在沙烏地整體製造業投資額佔比約2.6%,另因塑膠類產品可廣泛應用於食品、汽車、海事、醫療等產業,塑膠產業已成為沙烏地主要及基礎產業之一。
A:綜合美媒本(2022)年1月21日報導,IBM將其AI醫療服務Watson Health數據及分析業務出售給Francisco Partners私募股權公司,預計本年下半年完成交易,並表示AI醫療服務及公司財務不受交易影響,IBM 將專注雲端運算、簡化企業營運業務及增加透過網路所提供的運算服務關注度。 IBM 於2015年推出Watson Health醫療服務,並斥資超過40億美元收購數家具數億筆醫療數據、帳單紀錄及診斷圖像的醫療機構,期望透過AI協助醫學研究及改善病患治療成效,惟該服務未達預期效果且無法長期獲利,近期合作夥伴及客戶已放棄相關技術進展。 近年IBM混合雲端服務的客戶量持續增加,於2019年以約330億美元收購Red Hat技術服務開發公司以提高雲端計算能力,另於2021年完成Kyndryl Holdings 雲端基礎架構業務分拆,IBM近期持續重整公司業務,欲加速公司轉型,並專注於提
A:瑞士紡織工業公會於2021年11月17日公布之景氣報告中預測,2021年第4季該產業新訂單數量將大幅增加。其中53%之生產商預測其2021年第4季訂單將增加,44%預測訂單數量將保持穩定,僅3%預測訂單數量將減少。於出口景氣預測方面,受訪生產商中19%預測國外訂單將增加,25%預測國外訂單將減少,另56%預測國外訂單將保持穩定。於市場需求預測方面,69%之受訪批發商預測市場需求將增加,26%批發商預測市場需求將保持穩定不變,另5%批發商預測市場需求將衰退。 儘管瑞士紡織業生產及批發商看好景氣發展,報告中亦顯示產業風險增加,其主要原因為全球供應鏈緊縮加上市場需求成長,大幅增加生產商供貨風險。該現象恐將造成售價上漲,其中受訪生產商中42%預測售價將成長,3%預測售價將下跌,55%預測售價應不會大幅變化。批發商對於售價之預測與生產商相似:35%預測售價將成長,10%預測售價將下跌,55%預測售價應不會大幅變化。 紡織及服裝製造公司下調2021年第4季度的就業前景,7%的公司表示就業人數會增加,24%的公司表示就業人數會減少,69%的公司表示員工人數將保持不變。紡織服裝批發商對其就業市場發展較為樂觀,21%的公司表示就業人數會增加,79%的公司表示就業人數無明顯變化,沒有公司表示就業人數會下降。 瑞士服裝及紡織企業對前景之預期反映了全球經濟的現狀。疫情限制封鎖期間物流及生產能力無法滿足市場需求,且由於疫情尚未結束,以致產能提高尤其困難,該現象導致貨物價格上漲。儘管價格及貨運情勢緊張,瑞士紡織工業公會仍看好2021年產業之景氣發展。 資料來源:瑞士紡織工業公會景氣報告 日期:2021年11月17日
A:依據瑞士聯邦材料科學實驗室2021年9月15日新聞資訊,該實驗室開發出使用三苯基氧化膦加工之親膚無毒防火棉生產技術。經該新型技術生產之棉布經50次洗滌測試後,織物中仍可保留95%之阻燃結構。 目前既有之防火衣裡層製造技術為兼顧防火及耐用性使用甲醛加工,然而甲醛為致癌化學品,該加工法亦減弱布料吸水性,大幅減少防火服裝舒適度。 EMPA新開發的磷化學技術及其應用受專利保護,惟該技術商業化仍有2個問題待解決:例如尋找合適的三乙烯基氧化膦生產商,此外三乙烯基氧化膦未來須於歐盟化學品數據庫REACH中註冊,才能順利交易及運輸。 資料來源:瑞士聯邦材料科學實驗室新聞資訊 日期:2021年9月15日
A:依據瑞士聯邦材料科學實驗室(EMPA)2021年7月6日新聞資訊,瑞士聯邦材料科學實驗室與瑞士St. Gallen邦老年醫院合作開發檢測癡呆症早期變化之非侵入性診斷方法。該研究團隊著手開發可長期穿戴且含有傳感器的束帶,以監測神經退化性疾病之最初徵兆。 EMPA研究團隊在已經成功用於心電圖測量之可穿戴束帶中增加可長期記錄其他參數之傳感器,其原因為癡呆症患者記憶力開始惡化之前,大腦就會出現微妙的變化,這些變化會通過身體反應表現。阿茲海默症目前之診斷方法為患者表現出衰退症狀後,在醫院進行一系列神經心理學檢查以及實驗室檢查等,程序複雜通常只能在疾病晚期才能確診。然而大腦中第一個神經退化發生在認知能力下降變得明顯幾十年前便已開始,惟目前腦神經退化僅能透過價格高昂之侵入性方法檢測,因此並不適用於大規模早期篩檢。 輕度認知障礙 (MCI)者之早期症狀包含核心體溫變化及心跳間隔變化等。該等細微變化僅能透過長時間測量才能準確發現,由於監測需與日常生活結合,因此開發親膚性高且舒適的監測系統至關重要。 資料來源:瑞士聯邦材料科學實驗室(EMPA)新聞資訊 日期: 2021年7月6日
A:瑞士紡織工業公會期望瑞士政府盡快廢除工業產品進口稅,若該廢除進口稅獲得通過,將可為瑞士紡織工業節省目前每年2.6億瑞士法郎支出。該案2020年因上議院投票結果以28票對14票獲得通過,上議院與下議院協商後,該案於2021年9月15日亦以106票對75票亦獲得下議院通過。瑞士聯邦委員會於2021年10月表示,若該案未獲公民團體提交選擇性公投之公民否決提案,聯邦委員會將於2022年2月決定廢除工業產品進口稅之生效日期。 本案之公民否決提案期限已於2022年1月20日結束,是否有公民團體提交公民否決提案目前尚無官方資訊,因此廢除工業產品進口稅生效日期尚未公布。 資料來源: 瑞士聯邦經濟國務秘書處(SECO)網站資訊 日期:2022年1月21日版本
A:2020年瑞士服飾及布料總出口金額約為20.06億瑞士法郎。服飾產品中梭織外衣出口金額約為3.27億瑞士法郎為最高(-18.5%),主要服飾出口夥伴依序為:義大利、德國、中國、法國以及美國。2020年瑞士布料出口金額最高之產品為工業用紡織品(technical textile),出口金額約為5.82億瑞士法郎,主要布料出口夥伴依序為:德國、義大利、法國、奧地利以及美國。 資料來源: 瑞士紡織工業公會(Swiss Textiles)網站公布資訊 日期: 2022年1月12日版本
A:依據瑞士紡織公會(Swiss Textiles)網站資料,2018年瑞士紡織製造業營業額約為30.61億瑞士法郎,公司數為2,506家,員工人數約為10,090個,企業附加價值約為8.32億瑞士法郎,直接投資金額約為50.28億瑞士法郎(2019年)。以產品分類,2018年服飾製造營業額約為12.68億瑞士法郎,員工人數約為3,970人,生產附加價值約為3.89億瑞士法郎;布料製造營業額約為17.93億瑞士法郎,員工人數約為6,120人,生產附加價值約為4.43億瑞士法郎。紡織製造業2,506家公司中,員工人數少於10人者約為2,370家。 資料來源: 瑞士紡織工業公會(Swiss Textiles)網站公布資訊 日期: 2022年1月12日版本
A:依據瑞士紡織工業公會(Swiss Textiles)網站公布資訊(2022年1月12日版本),該公會按照瑞士稅務局公布之2018年稅務資料推估,瑞士紡織批發業2018年共有1,092家公司,營業額約為210.33億瑞士法郎,員工總人數約為7,980名。以公司產品分類,2018年服飾批發商營業額為119.51億瑞士法郎,約有6,060名員工;布料批發商營業額為90.82億瑞士法郎,約有1,920名員工。瑞士2018年紡織批發1,092家公司中,980家員工人數少於10名。 資料來源: 瑞士紡織工業公會(Swiss Textiles)網站公布資訊 日期: 2022年1月12日版本
A:根據捷克媒體Radio Prague International本(2022)年1月19日報導,2021年捷克生產約110萬輛汽車,較2020年同期下滑4.1%,2021年第3季因晶片缺乏處高峰時期,當季生產大幅下跌。 晶片短缺已影響歐盟整體新車銷量,2021年汽車銷量970萬輛,下滑2.4%,捷克汽車新車銷量約20萬輛,上升1.9%。 捷克車輛工業協會數據顯示,捷克生產的汽車中有91%銷往國外,捷克最大汽車製造商及出口商Škoda在捷克生產約68萬輛汽車,較去年同期下滑9.2%。儘管晶片缺乏,現代汽車生產27.5萬輛汽車,上升15.2%,豐田汽車Toyota生產14萬輛汽車,下滑8.9%。電動車部分,2021年捷克生產約12萬輛,佔捷克汽車總產量11%。 車輛工業協會執行董事Zdeněk Petzl估計,2021年約有30萬輛汽車因晶片問題,未能在捷克生產完成並輸出至市場,渠認為2022年晶片及零件供應雖將持續緊縮,但汽車產能預期將恢復成長。 Tatra Trucks係捷克車輛工業協會會員中唯一的卡車製造商,2021年生產1,262輛卡車,較2020年成長6%,其中486輛銷售捷克市場;摩托車製造商Jawa Motorcycle 2021年生產1,035輛,增加87.2%,其中791台銷售捷克市場;巴士部分,2021年捷克生產4,997輛巴士,下滑2.4%,拖車及半掛式卡車生產2.9萬輛,成長10.5%。
A:據越南財政部海關總局公布之資料,去(2021)年美越雙邊貿易金額達1,115.6億美元,較前(2020)年增加210億美元。 去年越南對美國出口金額達962.9億美元,較前年成長24.9%,為越南最大出口市場,佔出口總額之28.6%。 2021年越南出口美國貨物中,13項出口金額達10億美元以上,其中3項出口金額更達100億美元。 其中,機械設備出口金額達178.2億美元,木及木製品出口金額達87.7億美元,水產品出口金額達20億美元及腰果出口金額達10億美元。 去年越南自美國進口金額達152.7億美元,較前年成長11.4%,佔越南進口總額之4.6%。 進口金額超過10億美元以上為電腦、電子產品及零件達47.9億美元,棉花11.7億美元。另外,機械設備進口總額為9.92億美元。 駐越南美國臨時大使Marie Damour女士表示越美投資及貿易合作非常熱絡。近2年來(2020-2021年)雖然受到Covid-19疫情之衝擊,越美在醫療、能原、教育等合作領域仍達成重要里程碑。 美國投資者在越南投資20個領域,在投資越南之國家/地區中排名第11位。目前美國在越南有1,134個投資案,總投資金額達約100億美元。美國各大集團如Exxon Mobil、Murphy Oil、Chevron、Boeing、Ford、Intel、Wal-Mart、Nike、Amazon及P&G等集團已來越南投資,且均肯定越南在全球供應鏈中之重要角色,特別是在紡織及鞋類產業。 駐美國越南商務機構評估,美國為國際上最大進口市場,且為具成長趨勢市場,越美間之政策具順利條件,美國之消費者收入及消費習慣等因素使該國成為越南企業應積極開發之市場。